相声搭档里,有没有捧哏比逗哏还要火的例子?_相声演员捧哏

由网友 冷松 提供的答案:

当然有捧哏比逗哏还要火的例子。在相声界,不同类型的搭档都能够取得成功。

例如,"马三立+李金斗"就是一对非常经典、风格迥异但却十分默契的组合。其中,虽然马三立作为主角扮演了很多个性鲜明、活泼幽默而且语言表达技巧高超的人物形象;但他与李金斗之间那种"以柔克刚"的互动也成为了这对搭档最大特色之一——尤其是在《猪倌》等节目中更加突出。

因此,在相声领域里,并没有绝对优势或者必胜法则存在。只要两位艺术家各自发挥所长并且彼此配合愉快,则无论谁担任逗哏抑或捧哏都可以赢得观众喝彩和掌声!

由网友 我就是个码字的 提供的答案:

有,还有不少呢。

实事求是讲,在相声界,所谓三分逗七分捧,那就是逗哏用来和捧哏客气客气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逗哏就是比捧哏名气大,逗哏挣的就是比捧哏多,逗哏就是比捧哏火。

咱们看看他山之石,在足球领域,虽然好前锋、好后卫和好门将都很重要,甚至有一个好门将能顶半支球队的说法,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大牌球星、挣得多的球星、身价最高的球星都是前锋。

当然,就像足球界有布冯、范戴克这样的特例一样,相声界也有一些很牛的捧哏比逗哏火,而且原因还不一样,笔者简单说几位:

1、冯巩

冯巩和牛群比,当然是冯巩更火,不是说现在,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欢迎的也是冯巩,牛群虽然才华横溢,但在观众喜爱程度上和名气上始终差冯巩一点。

为什么呢?首先,冯巩确实有观众缘,这几乎是天生的,也是气质不同造成的,牛群似乎不如冯巩更接地气一些。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冯巩的名气有影视剧加成,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拍影视剧,到九十年代更是拿到影帝,是电影圈里最会说相声的,相声圈里最会演电影的。这方面一下子就把只偶尔客串配角的牛群给甩开了,牛群的第二爱好是摄影,这个确实有些小众。

2、杨少华

杨少华当了一辈子捧哏,但他真正成名是和赵伟洲搭档开始,他的名气始终大于赵伟洲,这是为何呢?

这就是赵伟洲要的效果啊。

赵伟洲和杨少华合作时,赵伟洲有意将包袱安在杨少华身上,充分发挥他擅长洒狗血的特点,化弱点为优势,神来之笔。换句话说,杨少华这个捧哏就是赵伟洲这个逗哏给捧红的。

正因为是这种关系,因此赵伟洲后来对杨少华的裂穴始终有些难以释怀。

3、大兵

奇志大兵这对组合谁更火一些?当然是大兵,咱们抛开师徒恩怨不说,只谈相声,奇志大兵的相声风格有些像牛群冯巩也有些像赵伟洲杨少华,但还都有点不一样,他们俩更像是站错了位置。

话句话说,大兵是以逗哏的特点站到了捧哏位置,奇志是以捧哏的特点站到了逗哏位置,这种反差也是他们相声的特点和卖点之一。

所以,大兵比奇志火,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站错了位置,本质上大兵还是更像逗哏演员。

4、李菁

何云伟李菁谁更火?当然是李菁了。

不过,李菁比何云伟火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只和相声有关。李菁首先是班主身份,然后会得多,快板和评书都能拿起来,在影视剧上更是比何云伟有潜力有机会。

因此,李菁比何云伟火原因主要出自场外而不是场内。

其他相声演员中捧哏比逗哏火的例子还有,原因也是多样,比如寿命、话题甚至包括颜值等,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网友 且行且听风 提供的答案:

当年杨少华和马志明搭档的时候,杨少华是捧哏,但是总在台上抢马志明的台词,想要出风头,最后导致两人合作不欢而散,而相声界经典相声《论捧逗》中也说明了,逗哏演员是主要演员,是红花,而捧哏演员是绿叶,要说捧哏比逗哏还要火的也的确存在,不过只是个例而已,包括杨少华、冯巩、于谦。

逗哏捧哏的定位

对口相声讲究捧哏和逗哏的搭档,经典相声《论捧逗》中也明确说到过,逗哏是主要演员,是红花,而捧哏是绿叶,一般情况下,观众都会注意逗哏,而忽视捧哏存在,毕竟一部电视剧、一个节目大家都是奔着主演去的。

论捧逗

逗哏负责大量的台词,而捧哏主要是一些配合上的,这并不是说明捧哏的功力可以弱一些,其实恰恰相反,捧哏的要求更高,什么时候递词、把握节奏等等,都是需要恰到好处,比如岳云鹏以前和史爱东搭档就不怎么火,而和孙越搭档就能大火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逗哏和捧哏这对搭档一般提起来的时候,也是先说逗哏,观众也更容易记起来逗哏,就连之前两人分钱,逗哏也是多拿,所以捧哏看起来是很吃亏的,而逗哏是比较沾光的,既风光,被人知道,又能多挣钱,虽然好的逗哏离不开好的捧哏,但捧哏演员不如逗哏演员火也是不争的事实。

杨少华,盖过逗哏的捧哏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杨少华就是其中之一,杨少华是老来红,早年虽然得到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的提携帮助,但是一直不火,甚至还有过登台被轰下去的经历,不过老年的时候杨少华遇到了贵人赵伟洲。

杨少华赵伟洲

赵伟洲和杨少华的搭档是明显的捧哏盖过逗哏,而这也是故意设计的。两人合作的段子大多都是赵伟洲创作的,其创作可以说是为杨少华量身打造,尤其是作为逗哏的赵伟洲主动牺牲,将大量的包袱都给了杨少华,包袱多了,杨少华得到的关注自然就多,这对搭档自然是捧哏风头盖过了逗哏,以至于两人裂穴后,杨少华还能凭借积攒的流量和人气给儿子杨议继续带来成功。

冯巩,火爆不亚于牛群的捧哏

冯巩牛群是上世纪90年代最火的一对相声演员,这两人曾是春晚最值得期待的节目,其表演的相声并没有明确的逗哏和捧哏,属于相声中的子母哏,但是明显牛群属于逗哏,而冯巩属于捧哏。

牛群冯巩

牛群冯巩的搭档和赵伟洲杨少华有些类似,虽然冯巩是捧哏,但是台词并不少,而且许多经典的包袱都是冯巩抖出来的,每次牛群说完之后,冯巩总能针锋相对,甩出响亮的包袱,由于冯巩是包袱的底,所以也更亮,这使得这对搭档的包袱点都在捧哏冯巩这,因此,冯巩虽然是捧哏,但是火爆丝毫不亚于逗哏牛群,甚至在不少节目中,还要胜过牛群,这也是两人搭档的重要特色之一。

于谦,火爆与郭德纲平分

郭德纲于谦

于谦郭德纲的搭档是目前相声界影响最大的一对,但是相比于郭德纲而言,于谦的捧哏显得更为自如,尤其是有时候一些绝妙的捧哏,有点让郭德纲都难以招架,而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便是此,因此郭德纲和于谦的火爆程度可谓平分,甚至单论喜爱度,有的时候,于谦还能略占上风。

由网友 闲白社 提供的答案:

卢鑫玉浩吧,这两天我正想说这个事儿呢!

虽然卢鑫玉浩在各种电视节目上挺受欢迎的,他们的相声段子大家也都喜欢,但是这种喜欢也仅限于路人粉,你可能不会为了他们去追着买他们相声专场的门票,无非是电视上出现他俩了你多看会儿。

最近关注了一下卢鑫玉浩的粉丝群,发现他们这个组合有个奇妙的现象,就是,虽然卢鑫是个逗哏的,平时说相声露脸的部分也都是在逗哏身上,但是他们的大部分粉丝却都是玉浩的颜粉,玉浩被粉丝们称为玉姐姐,说他长得漂亮,公子如玉。

这真是一个颜值正义的时代。

而且,卢鑫玉浩早期参加节目的时候还没太怎么样,现在看,感觉卢鑫说话的气势确实不如玉浩强。

其它组合一般捧哏和逗哏一起接受采访或者就是一起跟别人搭话,只要是面对公众的,也都是逗哏为主,捧哏台下也像个捧哏。

卢鑫玉浩现在俩人在一起,可能因为他俩就是因为开始参加节目才组合在一起的,之间没有我是捧哏,我要捧着你的默契。跟德云社里面的组合比起来,捧哏的玉浩戏份是明显多的。他俩这么发展下去,很可能以后只能说子母哏了。

我自己总结原因,一个是玉浩确实比卢鑫长的帅一点。再一个,卢鑫虽然很有才,也有不少小姑娘喜欢,但是很遗憾英年早婚了。

最后一个我认为最重要,他俩见到郭德纲的时候,玉浩能说,这是我大爷。

只是说,这个问题不够直观,我们看一下微博粉丝数,比较一下。

1.郭德纲于谦

郭德纲粉丝六千九百万,于谦粉丝六百三十八万,捧哏比逗哏差十倍还多。

2.岳云鹏孙越

岳云鹏粉丝两千一百万,孙越粉丝两百二十八万,也差了近十倍。

3.张云雷杨九郎

张云雷五百万,杨九郎一百五十万。看其它答主有说杨九郎是捧哏比逗哏人气高高的,确实,他破了逗哏人气是捧哏人气乘以十的魔咒了,但他只能说人气略好,肯定还是没有张云雷人气高。

最后,来看重点

4.卢鑫玉浩

卢鑫八十四万,玉浩八十七万。他俩人气的总体体量虽然远不如德云社的各位大佬,但是这对搭档确实破了逗哏比捧哏人气高的魔咒,甚至捧哏比逗哏粉丝还多三万。

以上。

由网友 闻香识电影 提供的答案:

相声搭档中的捧哏与逗哏就是红花绿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郭德纲甚至说过,捧哏的分量远要比逗哏的分量还重。

一般情况下,捧哏就是衬托逗哏的一个位置,所以相声演员一旦火了起来,那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逗的一方,至今还没有见过哪个捧哏要红过逗哏的实例。虽然话这么说,但不乏有些捧哏比起逗哏,名气也并不落下风。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于谦于大爷了。

捧哏是门徒手接飞刀的技术活,而与郭德纲搭档,那更是蒙眼徒手接飞刀,可于谦老师不但能稳稳的接下郭德纲的每一招,有时候还会冷不丁的回首掏,让郭德纲也猝不及防的吃一个暗亏。

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现挂、或者一些临场表演上,普通的传统相声还是有台词和固定框架的。于谦一家为中国相声提供了50%的素材,受到了德云社全部粉丝的尊敬!而且他性格随和,喜欢唱歌、养小动物有爱心,观众对他是真真实实打心底里的喜欢。也许郭德纲比于谦的名声要大,但喜欢于谦的人可能会比喜欢郭德纲的人更多。

同样的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青曲社的相声演员苗阜王声。苗阜和王声自从在春晚上表演过一段《满腹经纶》之后便名声大噪,从不知名的小演员一跃成为了所谓的"西北相声王"。不过近年来,苗阜的名声虽不小,但那都是一些骂名,喜欢他的人微乎其微。反观王声老师,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高材生,可惜毁在了苗阜手里,观众们听青曲社的相声,也许更多都是冲着王声去的。

最后要提到的还是德云社的一对搭档——岳云鹏、孙越。

岳云鹏是郭德纲捧的最成功的一对相声演员,他从默默无闻到红透半边天,这期间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少不了孙越的得力辅助。孙越是相声大师李文华先生的外孙,从小就接触相声,当初因为说相声收入低微,还去动物园当过几年的饲养员。

在如今的德云社,孙越当属捧哏第二人了,第一位就是于谦。他的风格与于谦老师很是相似,肥胖的身材成了岳云鹏调侃的对象,不过这也是他的优点,看起来厚重、踏实、能震得住场。好几次场下观众的刨活让岳云鹏接不上话,最终还是孙越帮他圆了过去。

无论以后谁是德云社的班主,反正孙越的地位,永远不会低于站在的于谦。

由网友 郑捕头 提供的答案:

逗哏和捧哏两位相声演员,一般来说都是逗哏的知名度高于捧哏。因为观众更关注那个为自己带来更多笑声的演员,而大部分情况下逗哏所能抖出的包袱儿更多。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逗哏演员知名度高于捧哏的情况更为多见,比如马三立比王凤山更有名,侯宝林比郭全宝更有名,马季比赵炎更有名,姜昆比唐杰忠更有名,郭德纲比于谦更有名。更多的包袱儿在逗哏那边,捧哏最主要的作用是配合逗哏把包袱儿抖响,放大逗笑的效果,因此观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逗哏演员一边。

但相声的包袱儿并不都是由逗哏抖响的,有些相声段子或者基于两位演员的表演习惯,表演过程中捧哏抖出的包袱儿比逗哏还多还响。如果在两位演员身上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很有可能出现捧哏知名度高于逗哏的"反常"现象。

就拿牛群和冯巩来说,他们两个人经常说一些平分秋色的子母哏相声,两个人的包袱儿基本平均分配,观众很难分清到底谁逗笑他们更多,甚至在有些段子里,冯巩的包袱儿一个接一个,而牛群这时候反而成了配角。加上牛群后来逐渐淡出舞台,而冯巩继续多年在央视春晚出现,观众对冯巩的印象是比牛群更深的。

还有赵伟洲和杨少华。两人九十年代合说《枯木逢春》名噪一时,这段相声中几乎所有的包袱儿都来自捧哏杨少华,而且老爷子使用的蔫包袱儿和坏包袱儿非常吸引眼球。一场表演欣赏下来,大部分观众对原原本本说故事的逗哏赵伟洲印象不深,反而对蔫坏的杨少华情有独钟。后来的表演生涯中,杨少华也多使用这种表演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年轻相声演员中,董建春和李丁的组合也是如此。逗哏董建春一般情况下都表现得比较正统,而两只大牙长相出奇的捧哏李丁主要承担起抖包袱儿的任务,因此绝大部分观众对捧哏李丁的印象更深。

相声是语言艺术,也是表演艺术,尽管有其一定之规,但表演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情况下,捧哏演员也能发挥出不同一般的效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网友 咸鱼茶馆 提供的答案:

对口相声最早的形态,确实是捧哏比逗哏更火的。

因为学相声最先学的是逗哏,背各种的大段台词练习基本功,在舞台上也是主要输出一方,但拿钱反而是少的,有时候甚至白干活不拿钱。

原因很简单,因为给你捧哏的都是大辈,师父哇,师爷呀,师大爷呀,师叔啊,最不济也是师哥,艺术比你高一大截不说,而且长辈带晚辈,是可以给晚辈壮胆的,说漏了忘词了什么的,捧哏能立刻给你兜住,要是逗哏说嗨了支出去太远,捧哏能给你拽回来。

表面上包袱笑料都在逗哏这里,其实捧哏比逗哏的更累,不但要全程注意逗哏的状态,还得同步留意观众的状态。万一观众表现出不满意,或者要走人什么的,捧哏得立刻救场。

如果捧哏故意要搅和逗哏,都不用像现在某些小剧场那样疯魔似的瞎几把演,直接不接话甚至少接几句话,分分钟就能让整个段子都泥了。

比如当年马三立刚出道的时候有点膨胀,周德山就故意在舞台上撅过他,直接把对口说成单口,还让马三立记了一辈子,从此再也不敢在舞台上装大尾巴鹰了。

在那个时代虽然也算不上三分逗七分捧,但捧逗五五开是起码的,更多时候是捧四逗六。

后来逗哏慢慢的开始逆袭,以侯宝林郭启儒为代表,实现了逗九捧一的恐怖比例,对于这事儿张寿臣还专门开座谈会含沙射影了一下,当然没什么卵用就是。毕竟老郭爷自己都每意见,而且还力挺侯大师应该拿更多呢。

但是总的来说,即使相声发展到今天这种光怪陆离的形态,逗哏跟捧哏也是五五开为最佳,逗哏台词多包袱集中,但捧哏词儿少但句句珠玑,没这些零碎观众都不认账,这样的搭档才容易长久,而且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彻头彻尾的一头沉已经脱离了时代需求,而且对逗哏要求太高,不说有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那种神级水平,至少也要有扔开捧哏说单口也照样火的水平,否则还是大家平分舞台权重比较好。

至于现在某些"逆一头沉",也就是捧哏捧哏成为舞台主角,比逗哏要更火爆的组合有不少,但这些组合本身也大有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特意设计的段子效果。比如牛群冯巩组合就是如此,冯巩并不是刻意要抢戏,其实他跟牛群组合之前,两人走的都是正常路子。牛群跟李立山,冯巩跟刘伟都是五五开的表演方式,但都没掀起大的浪花。两人合作以后,设计了一系列更偏向于冯巩的节目,牛群词儿更多但包袱冯巩更多,结果观众反响强烈,两人霸屏了九十年代的春晚舞台。

但牛群冯巩并不是全都是《小偷公司》《最差先生》等晚会相声,两人也有一些规规矩矩,比如只有磁带版的《威胁》,苗阜王声也表演过,这类节目冯巩说话一点不咄咄逼人,气口非常平和,舞台存在感低到让人以为牛群换了搭档,只不过这类段子都不火,所以两人在设计晚会相声时都倾向于冯巩戏份更多,这也算是把点开活的典范。

第二种、捧逗站反了的类型,逗哏比捧哏辈分高,舞台经验更丰富,所以由逗哏兜着捧哏,包袱全部集中在捧哏那里。这类组合非常稀有,但本质上还是跟传统的组合一样,大带小的模式,只不过站位反过来而已。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奇志大兵,奇志是师父,大兵是徒弟,虽然大兵包袱更多,但奇志其实是舞台的掌控者。结果两人在小剧场火了之后,大兵名气比奇志更高,结果两人都找不到方向,最终裂穴了。裂穴之后奇志因为找不到另一个大兵直接沉沦,大兵则找了一个盲目模仿奇志的赵卫国,但却彻底将舞台重心交给了大兵,结果两人也越走越低。根本原因就是大兵不是挑梁的料,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撑起他的大辈,而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弟。

第三种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那就是捧哏压根就不会规规矩矩的表演,只能通过洒狗血抢戏来彰显自己的舞台存在感。

老一辈的代表组合就是赵伟洲杨少华,杨少华所谓的蔫哏、洒狗血什么的都是炒作标签罢了,一句话总结就是不会捧哏。他跟赵伟洲组合最开始并不是后来的样子,而是跟马志明组合时候差不多,杨少华压抑自己洒狗血的冲动,只是偶尔呲一句过过瘾。89年参赛的《枯木开花》就是赵六杨四的比例,只不过后来赵伟洲发现杨少华放开了效果更好,而且老头也压根不会规规矩矩的量活,干脆就专门为他设计段子,于是成就了两人在电视相声的短期火爆。

年轻一代的代表组合就是董建春李丁,虽然冠以"漫才相声"的美誉,但漫才压根也不是这么演的好吧。说白了就是李丁基本功不瓷实,除了疯狂抖机灵洒狗血抢包袱之外,他根本不会掌握舞台节奏,缩减他的台词等于毁掉整个表演,于是变成了现在的这种诡异形态。虽然李丁更加火爆,而且也有相当的受众,但那是建立在两人超强的创作能力基础上,段子一旦无法满足李丁的风格,效果直接就会一泻千里。

另外还有王玥波跟应宁,捧哏的王玥波名气远大于应宁,但有一说一,虽然我也很喜欢三皮的评书,但他的捧哏真是一言难尽,太抢了,尺寸火候经常走偏。当然了,比董建春李丁这路还是强得多就是。

除了以上这些长期的相声搭档,一些临时组成的相声搭档,尤其是一些名演员跨界玩票的相声,基本上都是更有名的捧哏,搭一个专业的相声逗哏。因为逗哏词儿太多,业余演员根本背不下来,而且没有相声经验九成九会崴泥,所以大部分时候都让这些玩票的站桌子里面,嗯啊这是的糊弄一下就得了。

比如郝爱民跟游本昌的临时组合,十个郝爱民的人气也比不过一个游本昌吧。

岳云鹏跟李晨也搭档过几次,都是李晨捧哏,岳云鹏虽然算是相声顶流,但跟李晨比起来,咖位流量还是差不少吧。

岳云鹏逗哏沈腾捧哏的组合,烂片之王岳云鹏,与百亿票房沈腾谁人气更高,一眼望穿。

以上~~~~

由网友 娱乐Q圈仔 提供的答案:

朋友你好,我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其实像你说的这种例子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多而已。

你比如在八九十年代,马季为了捧徒弟,先后与刘伟赵炎搭档说相声,甘愿做徒弟的捧哏,而在那个时候马季的名气显然要不刘伟、赵炎大的多。

还有就是冯巩和牛群这对搭档,他们也给我们奉献出了很多也很优秀的相声作品,可他们的相声在捧哏和逗哏方面就不是分得特别的清楚。另外冯巩和牛群说相声的时候,冯巩已经登上了几次春晚了,知名度也比牛群高。

另外就是杨少华和杨议这对父子相声演员,杨少华早已是成了名的相声演员了,最早的时候还给马三立做过捧哏。可为了捧红儿子,也甘愿当绿叶。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郭德纲,最早的时候他为了捧红徒弟何云伟和曹云金,甘愿给他们做捧哏,这在当时北京电视台的《星夜故事秀》里是经常看到的。

在相声届这个辈分非常严谨的圈里,很多徒弟没有出名的时候,师父为了徒弟早日学有所成,就给徒弟当捧哏,等到徒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以后,在给他找一个合适的捧哏,这种现象在相声圈里常见。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相声搭档里,捧哏比逗哏还要火的例子。如果朋友们还有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