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封地为何集中在湖北、湖南、河南等中部省份?长三角(南直隶、浙江)富硕之地反而没有?

由网友 旅客1234 提供的答案:

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朱元璋大封藩王,目的是拱卫中央政权(藩屏帝室)……注意啊,这些藩王真的带兵权力……

第一圈是燕王,宁王,辽王,秦王等直接和女真,蒙古外国接壤的外圈藩王……这些大都在北方(也有少数在西南等地)……他们是有政治任务的……

第二圈是鲁王,周王,等获封平原地带的内圈藩王,他们的目的是,万一外圈藩王造反,这些内圈藩王可以拱卫中央政权……这些介于北方和南方中央之间……

核心圈是南直隶中央政权……南方主要是大明发源地,直辖地,远离游牧民族,没有必要封藩王与中央抢食……

第二个原因,朱棣夺取政权后,藩王拱卫中央的目的已经不在,而江南之地是大明最重要纳税之地,通过运河可以直达北京,这个地区,肯定不会分给藩王,明朝政府一向财政吃紧,自己都还不够吃呢……

第三个原因,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土地肥沃,但是缺乏运河,交通不便,所以后来明中后期再封藩王,往往都是在这些地方……

第四个原因,南方地区多山,广东,福建等地土地狭小,天气炎热,老朱家护犊子心切,所以没有王那些地方封王……

不过没有藩王倒是好事,北方藩王到处掠夺土地,强抢民女,北方人不知道被这些寄生虫害了多少,

所以李自成,满清,都用藩王土地分给百姓,迅速稳定北方局势…

由网友 悠远的历史 提供的答案:

明代藩王的封地有三种类型:

1.一种是分封在北部边陲的藩王,如宁王、燕王、晋王、代王、秦王等,他们主要负责防御蒙古和其他外族的侵扰,有较大的军事权力和自主性。

2.一种是分封在经济繁华或战略要地的藩王,如周王、楚王、蜀王、鲁王等,他们主要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和朝廷威信,有较大的财政收入和影响力。

3.一种是分封在偏远或贫瘠的地方的藩王,如岷王、韩王、沈王、唐王等,他们主要负责安分守己和遵守朝廷法令,有较小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长三角(南直隶、浙江)富庶之地反而没有藩王封地,可能有以下原因:

1.长三角地区是明朝的经济中心和政治重地,朱元璋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们在这里分庭抗礼,争夺权力和资源,影响朝廷统治。

2.长三角地区是明朝的税收大户和商业枢纽,朱元璋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们在这里享受太多的富贵和便利,导致他们贪婪奢靡和腐化堕落。

3.长三角地区是明朝的文化发祥地和民族根基,朱元璋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们在这里搞分裂和造反,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比如说周王朱橞,他原本是吴王,在浙江钱塘(今杭州)就藩。后来因为他在藩国横征暴敛,骚扰百姓,被朱元璋改封为周王,并迁往河南开封。这就说明了朱元璋对长三角地区的重视和保护。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