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做划界?_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划分的

由网友 奇妙风声Ak 提供的答案:

古代以黄河分界,现今分界线是漳河。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

  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或者说传统观念中,河南河北两省仍然是因为黄河而得名的。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由网友 子昂的小阁子 提供的答案:

对于中国三十多个省、区,存在着几对相互对应的省、区。比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等。其中,就河南和河北来说,历史上是因为分别地处黄河以南、黄河以北而得名,类似于洞庭湖两边的湖南、湖北。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河南和河北的划分,不是因为黄河,而是因为漳河,而且黄河流进河南省境内的一段,与河南、河北的分界地区还相差很远。那么,问题来了,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黄河还是漳河呢?

现在,说漳河是河北省、河南省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历史上,黄河则是河南、河北的分界线。一方面,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漳河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就下面的地图来说,临漳县就是因为临近漳河而得名,漳河处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和河南省安阳市之间。也即漳河北方主要是河北省,南方则是河南省。

但是,就历史上来说,黄河则是河南、河北的分界。早在汉朝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这里提到的"河"指黄河,而河东、河内、河南谓"三河",是以黄河为坐标界定的区域。其中,河南则指洛阳。对于汉朝的河南郡以及唐朝的河南府中的"河",都是指黄河。公元627年,唐朝皇帝李世民设置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所以得名。与此相对应的是,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在元朝时期,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对于今天河南省的区划,虽然和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过二者在名称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就今天的河北省,则大致和元朝的中书省相应。

最后,从元朝的区划地图可以发现,黄河流经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书省的一段,大致和这两个省的分界线相吻合。就河北地区来说,明朝属于北直隶,清代属直隶省。公元1928年,以地在黄河以北,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而就河南地区来说,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设河南府等8个府1个直隶州,清朝河南基本沿袭了明朝区划。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其区域分别划归河南、山东二省,河南省域基本保持至今。

由网友 祯祥人家1 提供的答案:

关于河南、河北的省名,确实是由古黄河而来,这毋庸置疑。但现在两省的分界线,很多人认为是漳河;作为一名当地人,我有必要和友友们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分享一下:如若说真正的漳河为界,那也只有从河南省安阳县的南阳城村和河北省磁县的北阳城村溯漳河而上(向西),有二十多公里,河南省安阳县的英烈村向东至一零七国道漳河桥段十几公里还可以算作是界河。岳城水库南岸有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十三个行政村;河北省临漳县在漳河南有习文、柳园、孙陶、砖寨营等好几个乡镇,几十个行政村;河北省魏县在漳河南有回隆、泊口、牙里、张二庄、双井、双庙、车往等十几个乡镇,一百几十个行政村;河北省大名县所辖地盘大都是漳河南,甚至县城都在漳河南。所以说,河北、河南省以漳河为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由网友 历史宝藏 提供的答案:

河南、河北,分界线当然是母亲河黄河了。

之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个疑问,就是因为现在的河南省,明显已经越过的黄河这条线,一部分辖区到了"河北"的地盘。

横跨黄河南北的"河南"

河南的这个地名由来,就是因为其位于大河之南,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历史上真正的"河南"、"河北"。

唐代的河南道,是真正位于黄河之南的。

唐代河南道位置示意图

元朝建立之后,以行省制统辖广阔的疆域,因为元地盘大,所以一个省的面积也是大的吓人。

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在元代隶属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行省位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元代河南江北行省位置示意图

直到此时的河南,是名符其实的河南。

而到了明初,形势发生了变化。

"河南"一只脚伸到黄河之北的渊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江南站住脚后称帝,建号洪武。此时朱元璋已经搞定了天下的赋税之地,江南。而北方还在残元势力之手。

同年三月,徐达、常遇春两猛将挥师北伐,大军入豫,攻下汴梁,随后向西攻下洛阳。河南基本落入朱元璋手中。六月,朱元璋在视察了河南省后,建立了河南行省,欲以河南为基地,兴师北伐。

这一年七月,徐达帅兵北上,渡过黄河后占领了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均位于黄河以北。由于这三个地方地理位置上与开封接近,并且是凭借河南的兵力取下的,因此朱元璋下令将这三府划归河南。

这样就打破了黄河天险对河南的阻碍,将河南变为横跨黄河两岸的一军事要地。

自此之后,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中,河南就是跨越黄河南北的了。

明代河南政区范围示意图

清代延续了这种政区划分方法。

清代河南政区图

一直到今天,河南都是这个样子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由网友 一雁入云白 提供的答案:

河南河北名字里的河是黄河。要在东汉时,就有河内、河南、河东称呼。河内指太行山以东,当时的黄河以北以西(黄河下游有拐弯处),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省一部分地区,河南即指今河南省部分地区,河东大体上相当于山西。隋唐改称河东河南河北。直到元代时在黄河以南设立河南行省,当时的河南行省全部在黄河以南。明代清代的河南省一部分在黄河以北,直隶省(民国后改河北省)大部分在黄河以北,一部分深入黄河以南。总之河内(河北)河南河东本来是地理称呼,跟江南江东岭南等等一样,后来演变成省名。

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做划界?_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划分的

由网友 三维观时空 提供的答案:

我国的许多省份都是以所处山川河流的方位而名命,如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河南、河北就是以分列黄河南北而命名的,但作为界河却不是黄河而是漳河。如同山东和山西,虽以太行山东西命名,但山东山西却不搭界,太行山却成了山西和河北的省界。

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辖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漳河,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
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里,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漳河干流长179公里。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泄不畅,漳河历史上灾害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治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即在漳河河北省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 ( 西门引水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作用。

由网友 发现美达人 提供的答案:

黄河为界,中国古时只有一条河,那就是母亲河:黄河。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河只能是黄河。还有一条江是:长江,只有长江才能称为江,其他的河流水系都叫做水!如易水,而不是易河,如风萧萧兮易水寒。近现代才把河作为水系的名称!河南河北河东河西也随着黄河变道发生了改变,河北原属九州之冀州,所以简称冀,河南属豫州简称豫,黄河为界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