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辽宁资深球迷二代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李自成造反的过程中(也包括他没有成为首领的时候),有据可查的、明朝企图招抚他的次数就差点突破两位数。
这还没算李自成占领陕西,随后发起东征的阶段,李自成也主动试图与明朝和谈,只要后者可以册封他为王且年年交纳岁币,李自成也将放弃与明朝作对,甚至愿意替明朝与清军作战。
而针对另一大起义首领张献忠,明朝的态度也同样如此,倘若能通过和平手段实施招安,又何苦浪费钱粮去打仗呢?正因为明朝对招安的兴趣颇为浓厚,在张献忠占领凤阳,甚至挖了朱元璋的祖坟的背景下,崇祯皇帝仍在1638年招安了张献忠。可见在抚剿并用的话题上,明朝的高层仍然试图以安抚的手段来平息内乱。
可问题是,明朝多次试图推动的招安为何无果而终?甚至张献忠接受招安后又为何反叛?因为一个现实的逻辑问题,崇祯皇帝根本无法解决。
1、李自成张献忠为啥要造反?答案是因为没钱而活不下去。
2、那二人事后为何还想率军与明朝和谈,甚至接受招安?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明朝能给他们封官加爵,能够按时给他和他的手下们拨发军饷。只要能不打仗还有钱赚,那他们干嘛要打仗和造反?
3、但最大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倘若崇祯在当时腰包鼓鼓,处于一种不差钱的状态。明朝还会征收三饷吗?还需要连续对田税和其他税收进行加派吗?
正因为崇祯皇帝和明朝没钱,他们才会不停的征税,正因为征税无休无止,李自成等人才会造反。即便未来的他们能够接受招安,可在整个明朝囊中羞涩的背景下,又再次被拖欠军饷的起义军早晚还会举起反旗。只要摆脱不了这个恶性循环,针对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招安梦,也只能是个梦想!
事实上,公元1638年,张献忠在谷城接受明朝招安后,他率领旗下4万兵马驻扎在这里。但从招安的第一个月开始,朝廷就无法如数下拨军饷,即便是最高的月份,张献忠也只能收到26000人的军饷,那剩下一万多人去喝西北风?
最可气的是,张献忠拿不到如数的军饷不说,他反而在这一过程中还受到了明朝官员的层层勒索。第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新造反,这可不是他吃饱了没事干,而是他和他手下的军团已经活不下去了。如果张献忠继续忍下去,手下4万官兵要对付的可就是他了!
这其实也是公元1642年,明清最后一次谈判破裂的原因,面对皇太极提出的每年一百万两白银和一万黄金的岁币要求,崇祯皇帝为何不敢回应?话说他要是每年都有这笔预算,张献忠和李自成的起义军早就成了明朝的官军。有这么一张王牌在手,崇祯早就让他们狗咬狗了,自己好在背后瞧乐子,又何苦被起义军和清军在身子前后连续捅刀?
由网友 泸州小本 提供的答案:
明朝招安李自成,拿来打满清,驱狼逐虎?想多了!
其一,李自成与张献忠都不是宋江,都没有主动+诚心招安的想法,只有被动+投机的招安,心不诚,不甘被利用。
其二,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及其他山大王内卷得厉害。
其三,直到明朝灭亡前一两年,李自成都还不是明朝官军的对手,而明军又远不是清军的对手,李自成怎么打得过清军?更不要说主动攻击和打野战!
其四,李自成是被招安过,但很快复反,明朝皇帝是信不过李自成的,尤其是崇祯帝,猜忌心奇重,不可能武装(支持与重用)李自成的。
其五,李自成的战力与追求(觉悟),既不是满清的对手,也不愿直接对抗满清,即使愿意招安,顶多愿意呆在西北当正式的山大王,决不会跑到东北去招惹与攻击满清。
其六,历史上,明朝是在农民军与清军的两面夹击下灭亡,李自成灭明,有捡漏的运气,战斗力与战略,都不行;南明政权后来也招安和利用了残余的大顺军与大西军,结果还是失败了。
其七,任何王朝,面对外敌与内患,驱狼逐虎也很少使用;更何况,明朝政府与李自成,还存在阶级斗争,崇祯皇帝不愿公开与满清和谈,也不敢轻易再次招安李自成。
小本认为,明朝崇祯皇帝,不愿南逃,不愿在最后关头"招安"李自成,肯定是有更大的潜在阻力的,历史不能轻言戏说!
由网友 惯于胡说八道 提供的答案:
首先,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不是因为李强或者好,只是因为明弱和烂到底了,腐朽了,一阵风也就倒了。而农民军的战斗力和职业军人是没有可比性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真实战斗是在一片石这个地方,满清前锋部队加上士气不振的吴三桂军阀部队,把李自成人数超几倍的农民武装部队,打得溃不成军,一战就崩溃了。直到李自成灭亡,都再没有过看得过去的对抗了。
由网友 往事随风71259323 提供的答案:
不会,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明朝末年,财政,军事,吏治全面崩溃。当时招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就是因为明政府本身积重难返导致失败。双方矛盾根本不可能联手。好吧,退一亿步,好的穿一条裤子,联手对敌。举个例子,松锦大战、一片石战役,从动员力、装备上,人员配置应用上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了。
由网友 二皮的故事 提供的答案:
假设崇祯招安了李自成,最大的利好就是消除了内患而已。指望李自成的大顺军对抗清军,那就是异想天开。
李自成的大顺军根本没战斗力,起义军都是一人参军,全家跟着一起走。号称十万大军,真正能拿刀上阵的就一万人,而且组织混乱,军纪差。大明王朝有给起义军的军饷还不如扩大关宁铁骑呢。
假设李自成被招安,最大的可能就是明清继续对峙,为大明续命而已。若大明不改善民生,充盈国库,奋发图强,消除党争,最终也难逃灭亡的结局。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