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中心825911 提供的答案:
他俩的单位如果是局,俩位正副局长又在一起研究工作。你进门应先同局长打招呼,称付局长为局长,略掉他的姓。然后再同郑局长打招呼,直接称郑局长,因为你如果也略掉姓喊局长,付局长在一傍听了之后有可能心里不悅。当然,你单独遇见郑局长,也可称他为局长。据说,在部队,遇见首长敬礼时称呼职务,正职就是正职称呼,副职就是副职称呼,来不得半点含糊。
由网友 教育探微 提供的答案:
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我们之前的局长的确是姓付,而副局长则姓郑。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称呼这两位领导时到没有觉得特别为难,就用姓氏来称呼:叫局长为:付局长;叫副局长为:郑局长。
在内部不会搞错两位领导的隶属关系,但有时候真的会给外界造成一定的错觉。
有些人就会问,你们那两位局长到底哪一位才是正局长?
为了给外界讲清楚二位领导的职务关系,我们想了这样一个办法:管付局长叫一把手局长,管郑局长叫二把手局长,或业务副局长。
有一次,我去县上一个单位对接一项工作,给对接的人讲:"我们一把手局长如何安排和要求这件事的......."
负责和我对接的人很诧异的看着我:"你们一把手局长姓什么?"我说:"我们一把手局长姓付"他接着问:"那你们二把手局长姓什么?"我说:"姓郑"
他听后哈哈大笑:"哦!我知道你为什么称你们领导为一把手局长了!"
由网友 80后小公 提供的答案:
二把手姓郑,一把手姓付,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怎么称呼,既要看场合,也要看个人身份。
一、在正式场合
比如开会、调研、考察等,单位领导同事都在场,特别是还有外人在场,必须按套路出牌,分清楚主次,在给足一把手面子的同时,不至于引起他人误解。在这样的场合,最稳妥的办法是中规中矩来,用"姓名+职务"来称呼,比如"付艺兴局长"、"郑云副局长"。
二、在私下场合
比如两个人同时在办公室,两人关系又不错,一把手可以用职务称呼,副职可以用"姓+职务"称呼,比如一把手叫"局长",副手叫"郑局"。如果两个人关系一般,一把手直接称呼"局长",副手可以用"郑副"来替代。
如果两个人同时在一起应酬,这种场合相对较为轻松,一把手可以用"局长"、"老板"称呼,副职可以直接叫"郑局",一般都没问题。
三、本人是一般职工
关系不到位,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两人在场最好都按正规方式来称呼,一把手叫"局长",副职叫"郑局",或者最多叫"郑副"。关系好的可以称呼一把手"老板",副职"郑局"。
四、本人是中层以上的老资格
如果是领导班子成员,称呼一把手可以叫"局长",或者用"名字+局长",副职直接叫名字,或者姓+局长。私下场合,关系好的甚至可以用"老付"、"老郑"来称呼。
如果是中层干部,公开场合按规矩用"姓名+职务"称呼,私下场合一律用"老板"称呼局长,"郑局"称呼副职肯定没有错。
由网友 V先生讲职场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现实中很少出现,结合此问题,下面告诉大家领导称呼的技巧:
一、先直接回答本题。
二把手姓郑,一把手姓付,在一起的时候,如何称谓?
第一种方案,叫一把手"大领导",叫二把手"郑XX",比如郑主任。这样,正职听着也高兴,因为"大领导"只有一位,副职听着也不别扭,因为没有刻意的把"副"字加上去向正职献媚。
第二种方案,去掉姓氏叫称谓,但这种是要和领导关系较好,才可以这样叫。
二、日常中如何称谓副职。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副职从心里面最不喜欢别人称他副职,所以,称谓副职时把"副"字一定要去掉,非常正式的大会及文件宣读才把"副"字加上。
三、日常中如何称谓正职。
在你与正职不太熟悉时,姓氏+职位即可,当比较熟悉后,私下可以叫"大领导"、"老大"等,这样有助于拉近关系,彰显你对领导的忠诚。
以上,供参考!
欢迎关注我,V先生讲职场,每天专注讲职场!
由网友 高级柑桔of 提供的答案:
关于(傅)姓正领导、郑姓副的领导的问题还真不是网络段子,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因为郑姓属于大姓,付(傅)姓人数也不少。
假如单位人数不多,气氛融洽,在单位可直接称呼二人经理,不带姓,不带职务正副。同时,你要明白不管是傅经理还是郑副经理,都是经理。
假如必须分二人,可选二人最后一个字称呼。例如,傳明和郑和,可称呼"明经理",和"和经理",内涵自然也就懂得了。
由网友 骆驼祥子006 提供的答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
曾经我亦与君同!
当时我们一把手姓:胡,方言一出口,就变成了发音"副",说话稍微快点,也念成了"副"。
我们有一个副手姓"曾",Zeng,很容易就被人误解成了"正"。
刚进入单位的时候,很多人经常把我告诉他们的事情张冠李戴。我经常要解释再解释。
后来,我采取的方法是这样的。
1.在内部公开场所,一般称"胡总"为"老板";在对外场所称"胡总"为"我们老板"。
如:
刘经理,老板让我通知你,等会某某人来,要你准备参与一下。
张总,我们老板请你稍等一下,他马上就到。
2.如果一二把手在一起,我通常打招呼是这样的:
"老板好!"把眼睛看着胡总。
"曾总好!"把眼睛看着曾总。
一般情况下,我会等胡总微笑点头完毕,再稍等一两秒,估计胡总没什么要对我说的,也没什要问我的,再回头和曾总打招呼。
3.如果胡总和曾总一起出席一些活动,我是这样介绍的:
张总,这是我们老板"胡总",古月"胡",胡总。
等他们相互握手,问候气毕,再介绍曾总。
张总,这位是我们公司负责技术的曾总。
因为当时我是办公室主任,和两巨头一起参与的活动很多,向其他单位和人员介绍的时候,基本是我出面。
回顾一下:
一二把手由于姓氏的原因造成的称呼难度,担心引起误会,很正常。
但,领导的尴尬,就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下属的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其他的同事呢?有没有因为姓氏,称呼有难度的?如果我们有机会也应该助其化解,结个善缘!
由网友 雪天惊雷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也比较特殊,毕竟,正职姓"付",副职姓"郑",能够聚在一个单位还是很少见的。那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我们该如何称呼他们俩才比较妥帖呢?
雷哥给你支几招:
1.全名+职务
例如:付海涛局长,郑青松副局长。
这种称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比如,有外单位领导造访,我们介绍领导的时候使用。这种称呼是最不会出问题的称呼方式,中规中矩,不会出错。如果你平时对领导了解不深,那用这种称呼是最安全稳妥的。
2.名字+职务
例如:海涛局长,青松(副)局长。
这种称呼可以规避姓氏发音上的尴尬,用称呼名字的方式,避开"正与副"的区别。不过,这个方法不适宜在对外场合使用,而且你必须要跟领导的关系比较熟络才能使用。如果你跟领导的接触很少,就有乱套近乎的嫌疑,反倒是会引起副作用。
另外,对于副职是否需要带上这个副字,个人建议必须要看情况。比如较为正式的场合,建议带上副字,如果场合比较随意,那可以去掉副字。同时,也要看正职平时的心态,如果正职比较喜欢压制副职,那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要去掉"副"字,否则会让在意这种等级观念的正职对你有不好的看法。如果正职很随和,那称呼副职的时候,可以去掉"副"字。
3.称呼"两位领导"即可。
例如:遇到正副职都在的情况,可以简单称呼"两位领导"。
在体制内单位,我们在跟单位一把手、二把手等单位级领导打招呼的时候,其实最好的称呼模式,就是直接称呼"领导",而不用带上具体的职务。所以,如果遇到正副职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称呼"两位领导",这样就很好的规避了姓氏谐音的问题。
4.正职特殊称谓,副职常规称谓。
例如:称呼正职为"老大""老板""大领导",称呼副职为"郑总"
这种称呼必须要更跟"一把手"非常熟络的情况之下才能使用,这样,"一把手"才不会反感你的这种略带江湖市井味道的称呼。
由于称呼"老大""老板",实际上已经对其职务的等级进行了强调和特殊化,这时,你再称呼副职为"郑总、郑主任、郑局",就不会引起一把手的不悦,同时也会让副职心中舒服。
5.姓氏+哥(大哥)
例如:付哥,郑哥,或者付哥、郑总,或者付总,郑哥
这种称呼在体制内单位很少会使用,毕竟,体制内单位对于职务和等级的看重是十分突出的。但是在私营企业内部,这种称谓方式还是比较好使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之中,如果跟领导的关系非常熟悉,直接称呼某某哥,就可以规避姓氏谐音的尴尬。
当然,在体制内单位,也是可以使用的,但必须你与领导的关系十分十分亲近,才能使用,而且,必须是内部非正式场合才能使用,否则,千万不要使用。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