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食堂讲历史 提供的答案:
最悲催的皇帝,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明朝崇祯这样的亡国之君。
实际上还有一个皇帝比崇祯还悲催。
如果以斗地主比喻的话。
崇祯是没王有2有小顺,牌虽然不好,百孔千疮,但好好打未尝没有机会赢。
这个皇帝惨了,他不仅没王没2,没三带没连对,还34568910断7断J。
这咋整,怎么折腾都是必败之局,拿到这样的牌只能靠队友,不幸的是他手滑抢到了地主。这就悲剧了,他不是亡国之君,却比亡国之君还要悲催N倍。
他就像是一只小白兔,被身边的猛虎恶狼无情欺压;
他就像是一个小女生,被周围的地痞流氓肆意凌辱。
他就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也就是《画江湖之不良人》系列中男主角李星云历史原型琼王李祥的父亲。
《画江湖之不良人》李星云
一、悲催王爷。
唐昭宗李晔,本名李杰、后改名李敏,最后又改为李晔,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出生,咸通十三年(872年)四月,封为寿王。
唐朝的寿王有毒,这个王号并不好,第一个寿王就是杨贵妃第一任丈夫李瑁,老婆都让老爹给整没了,唐玄宗给这个宝贝儿子的父爱绿如草原。
现在他也被封为寿王,这命也不好。
李晔长得一表人才,神气雄俊,毕竟是皇子皇孙不是。
难得的是,小小年纪的李晔非常懂事,喜欢读书,尤重儒术,一看就是一个三好学生,颇有贤王的模样。
但是他倒霉,他出生这会,大唐王朝日薄西山,有一搭没一搭。
当时翰林学士的刘允章形容大唐王朝,有九破:
终年聚兵,一破也;
蛮夷炽兴,二破也;
权豪奢僭,三破也;
大将不朝,四破也;
广造佛寺,五破也;
赂贿公行,六破也;
长吏残暴,七破也;
赋役不等,八破也;
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有八苦:
官吏苛刻,一苦也;
私债征夺,二苦也;
赋税繁多,三苦也;
所由乞敛,四苦也;
替逃人差科,五苦也;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
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有五去:
势力侵夺,一去也;
奸吏隐欺,二去也;
破丁作兵,三去也;
降人为客,四去也;
避役出家,五去也。
简单来说,大唐内忧外患,弊病丛生,病入膏肓,亡国迹象十分明显。
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病逝,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李儇在太监田令孜拥戴下继位,是为唐僖宗。
当时唐僖宗才11岁,也就比李晔大5岁,显然,这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这很正常,这时的大唐早已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太监废立皇帝是常有的事。
朝廷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权宦当权,太监干政,政局日益混乱;朝廷之外藩镇林立,皇命时灵时不灵,外则外患严重,统治危机极其严重。
偏偏唐僖宗不思进取,安心享乐,飞鹰走马、斗鸡赌鹅,围棋赌博,所有能玩的他倍精通。游玩的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
非但不思治国,还可着劲的折腾。
这样一来,一场惊天骇俗的农民起义即将爆发。
黄巢
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起义爆发;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这就是著名的黄巢起义。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
黄巢什么人,他可比王仙芝厉害多了。
他写过两首诗,一首是: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另一首是: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两首诗就一个意思,我要当皇帝!
黄巢这杀才算是实现自己的诺言来了。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陷长安,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当上了皇帝。
此时的唐僖宗只能逃往四川避难。
可惜,最终黄巢功败垂成,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率领的起义被唐朝扑灭。
要命的是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农民流动作战。
黄巢起义军作战范围横跨大江南北,历经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十一个省市。
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别说是造反了,哪怕是游行示威,这家伙也太吓人了。
于是,黄巢起义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唐朝造成三位一体的致命打击,极大的颠覆了唐朝的统治秩序。
黄巢起义虽然被扑灭了,但是大唐王朝被搅了个一塌糊涂。
大唐王朝本就十分厉害的藩镇割据更加厉害了。
当时天下藩镇,李克用割据太原、上党;朱温割据汴州、滑州;秦宗权据许州、蔡州;时溥割据徐州、泗州;朱瑄割据郓齐曹濮四州;王敬武割据淄、青二州,高骈据淮南八州;李昌符割据凤翔;王重荣割据蒲陕;诸葛爽割据河阳、洛阳;孟方立割据邢、洺;秦彦割据宣、歙;陈敬瑄割据四川;钱镠割据浙东……
这样的割据势力还有很多,反正谁手上有支军队,就能割据,成为藩镇。
这些藩镇他们都是各擅兵赋,争相吞噬。
今天联合这个灭那个,明天联合那个吞这个。
唐僖宗根本管不了,他能管的只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而已,准确来说还不是他管,而是太监管。
总之,天下彻底进入藩镇大混战时代。
光启元年(885年),宦官田令孜伙同朱玫、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王重荣求救于太原李克用,王李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
唐朝中央军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唐僖宗于这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
一番折腾下来,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长安。
但他的身体已经垮了。
这年三月初六,唐僖宗驾崩。
三月初八,李晔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是为唐昭宗。
但自从他当上皇帝那一刻起,就是他悲催人生的开始!
可怜的唐昭宗剧照
二、悲催皇帝。
前面食堂之所以啰嗦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唐昭宗开局环境有多差,他拿的是手什么样的破牌。
如果他像他哥哥唐僖宗一样,没心没肺,今日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呗,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可偏偏唐昭宗不是这样的人。
他不甘心当傀儡皇帝,他也不甘心高祖、太宗打下来的大唐江山就这样没了。
他想力挽狂澜,再造乾坤。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出色的才华,更需要一点运气。
可他比崇祯还惨,以上的充要条件,他一个没有。
于是,一个悲催皇帝就此诞生。
当然,此时唐昭宗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命运,他开始积极自救。
要想自救怎么办?
攘外必先安内,他想重整旗鼓,必须得有权,要有权首先得弄死宦官杨复恭。
杨复恭扶立唐昭宗就是想让唐昭宗当傀儡,唐昭宗不想当傀儡,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于是,他继位后,表面上一再对杨复恭表示尊敬,同时却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暗地里,他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搁崇祯,一张小纸条就能弄死魏忠贤。
唐昭宗不行,唐朝宦官尾大不掉,掌握兵权的。
正因为杨复恭有兵权,气焰极其嚣张。
唐昭宗的舅舅王瓌想出任节度使,杨复恭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把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杀国舅爷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王瓌一死,唐昭宗终于对杨复恭动了杀心。
但是唐昭宗直接和杨复恭斗,就是死路一条。
唐昭宗想招了,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唐昭宗用了招离间计,让他们反目为仇。
最后一顿操作下来,唐昭宗顺利除掉了杨复恭,杨复恭一死,杨守立没有了利用价值,也被弄死。
经过一系列斗争,唐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中央军权。
唐朝有三大绝症,第一是宦官专权,第二就是藩镇割据,第三是党争。
唐昭宗暂时搞定了太监,接下来就该搞定藩镇了。
要搞定藩镇割据,得有兵啊。
唐朝的中央进军,已经被王重荣、李克用给彻底摧毁了。
因此,唐昭宗即位后不久,他咬咬牙,跺跺脚,招兵买马,扩充禁军,组建了一支兵力10万人的中央军,
"欲以武功胜天下。"
在禁军初建后,唐昭宗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二十五日,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唐昭宗又另派降将朱温以及李匡威和赫连铎等人组建联军,讨伐盘踞河东的李克用。
《画江湖之不良人》李克用
他来了个东西两面开刀,老实说,唐昭宗心有点急,但他也没办法,李克用和陈敬瑄都不老实,他不动手,那两人也动手。
战争开始,西线战事比较顺利,但是主帅韦昭度统军无能,征战过程中,被外号贼王八的永平军节度王建偷天换日,独揽军权。
而东线更惨,唐军先胜后败,战事打得非常艰难,僵持不下。
为了确保东线战役的胜利,大顺二年(891年)唐昭宗下令停止西线战役,调遣西征军援救东线。
但羽翼已丰的王建抗命不遵,西征军主帅韦昭度怕被王建杀死,自行回中央复命。
王建随后派兵驻守边关,切断了四川与唐朝的联系,自此,四川成为王建的地盘。
唐昭宗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承认王建割据四川的事实,实际上王建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十国第一国——前蜀。
是的,你没看错,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十国阶段,大顺二年(891年)就是十国开始的年份。
唐昭宗一看西线的中央军是回不来了,不用指望了,接下来只能硬着头皮把东线战役打下去。
可最后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被李克用打得大败,李克用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然而这一战最大的赢家是朱温,朱温是李克用的死对头,就是他撺掇唐昭宗攻打李克用。
但在此次战役中,朱温的嫡系部队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充当炮灰的基本上都是唐昭宗刚组建的中央禁军。
好家伙,唐昭宗好不容易才建立的中央禁军,西边被王建吞了,东边被李克用给打没了。
唐昭宗输得连内裤都没了。
要命的是东线战役结束后,朱温渔翁得利,逐渐成为天下第一强藩!
更惨的在后面,东西两线失败后,唐昭宗威望扫地,各藩镇都不拿他当回事,他逐渐沦落为藩镇们随意侮辱的对象。
三、悲催下狱。
当时离唐昭宗最近的大藩镇是凤翔、陇右节度使,陇西郡王李茂贞(李茂贞弄死了前任李昌符)。
李茂贞这家伙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藩镇,野心勃勃,是个想当皇帝的主。
景福二年(893年)七月,李茂贞给唐昭宗写了封信,信中他直言不讳的说道: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
"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唯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乘舆播越啥意思?指的就是天子流亡在外。
打人不打脸,李茂贞直接藐视唐昭宗道:你以为你是谁?你这个皇帝连自己的舅舅都保不住,军情危险,你要敢胡来,你知道流亡在外的滋味吗?
《画江湖之不良人》李茂贞
身为皇帝,被一个臣子这样藐视和痛骂,这要不反击,还当个毛线皇帝。
唐昭宗勃然大怒,马上起兵准备去打李茂贞。
宰相杜让能却劝唐昭宗忍了,他说:
"陛下初登大宝,国难未平,李茂贞近在国门,不宜与他构怨,万一不克,后悔难追。"
这就是唐朝皇帝的现状,都被人欺负成这样了,还得忍气吞声。
要命的是,杜让能的意见还是正确的。
唐昭宗年轻气盛,不能忍,大骂杜让能道:
"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这正志士愤痛的时候,朕不能坐视陵夷,卿但为朕调兵输饷,朕自委诸王用兵,成败与卿无干。"
好吧,那就开打吧。
唐昭宗又组建了一支三万多人由市井少年构成的新军,而李茂贞纠集盟友王行瑜,组建一支六万边兵精锐。
无论数量还是战斗力,李茂贞都占据绝对的优势。
这仗不用打都知道唐昭宗输定了。
果然,唐昭宗真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战争在九月爆发,在九月结束,中央禁军不战自溃,望风而逃。
李茂贞乘胜进军京西的三桥(今陕西西安西郊),京师大震,士民逃散。
李茂贞又联合王行瑜、韩建,三镇进京兵谏,清洗朝廷,掌握中央大权,杜让能、韦昭度、李豁三大宰相、还有一些忠于唐昭宗的大臣全部被杀。
新上位的宰相崔昭纬就是李茂贞的狗腿子。
一个皇帝惨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李王韩三镇一不做二不休,竟然想废掉唐昭宗,拥立吉王李保为帝,立一个完全听命于己的新皇帝。
说实话,李茂贞想废帝,唐昭宗根本拦不住。
一旦被废,唐昭宗就死定了。
就在唐昭宗命悬一线之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起兵南下,李茂贞等三帅不得不暂时中止废立计划,李茂贞、王行瑜各留兵二千人宿卫京师。三帅皆回镇备战。
乾宁三年(896)六月,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河北而在魏博地区发生激战,无暇西顾,李茂贞再度进京。
这一次,唐昭宗只能跑路,想跑到太原,寻求李克用的庇佑。
呃,之前唐昭宗还跟李克用打生打死,现在却要依靠李克用救命了。
但是,就是这样,唐昭宗也不能如愿。
唐昭宗走到半路就被韩建给抓了。
七月十七日,唐昭宗被韩建押到了华州,直接被韩建这个华州刺史给关进了小黑屋,一关就是将近三年。
期间唐朝十一个王爷被李茂贞、韩建所杀。
乾宁五年(898年),李克用和朱温的战争出现了结果,朱温大败李克用,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登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克用为抵抗朱温,和李茂贞、韩建建立暂时的联盟。
他们三人一合计,宁可让唐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
这年八月,唐昭宗终于被放了出来回到长安。
然而等待他的是更大的羞辱。
唐昭宗一回长安,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发起反击。
结果他们成功了。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唐昭宗被废,被太监们关近了小黑屋。
刘季述为了防止唐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唐昭宗每天吃都吃不饱,这些太监比韩建都更狠。
一个皇帝,被藩镇关完小黑屋,又被太监关,中国历史上就唐昭宗这么一人。
这个时候刘季述害怕李克用、李茂贞和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于是他们把唐昭宗送给了朱温。
朱温很不客气的笑纳此礼,反手就把这些太监杀了个干净。
光化四年(901年),朱温拥立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梁王。
搞笑的是,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厚颜无耻的请求加封岐王。
唐昭宗都恨不得掐死这王八蛋。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朱温是个大忠臣,竟然让唐昭宗结束了牢狱之灾,还让他复位了。
然而,比起杨复恭、李茂贞、刘季述,朱温才是唐昭宗最凶狠的敌人。
四、悲催遇害
看到了没,其他的藩镇就不说了,只说说唐昭宗和李克用、李茂贞、朱温复杂的关系,这关系挺乱,食堂简单捋捋:
首先,唐昭宗最早被朱温当枪使,去打李克用,和李克用结仇,结果被李克用打脸;
其次,李茂贞可着劲的欺负唐昭宗,唐昭宗又要借助李克用抵抗李茂贞,最后唐昭宗被李茂贞关了三年小黑屋。
第三,李茂贞和李克用结盟后,朱温又救了唐昭宗一把,唐昭宗又要借助李茂贞抵抗朱温。
就是这么搞,唐昭宗就是被这帮藩镇轮流欺辱,他一点辙也没有。
《画江湖之不良人》朱温
可是,朱温太厉害了,李茂贞没打过朱温。
最后长安没守住,唐昭宗只好逃到李茂贞大本营凤翔。
朱温紧追不舍,围着凤翔府一顿猛攻,一围就是一年多。
李茂贞被朱温打得弹尽粮绝,凤翔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人。
要不是有其他藩镇的牵制,他就活生生被朱温给打死了。
唐昭宗也不好过,他身边的宫女太监每天都要饿死三四个人。
唐昭宗没办法,只好在宫中弄个小磨,每天磨豆麦喝粥,
唐昭宗根本就填不饱肚子,喝得他一点力气也没有。
就是这么惨。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下去了,他把唐昭宗送给了朱温,兜兜转转,唐昭宗又回长安了。
但是,从此,他落入朱温之手,唐昭宗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部被杀,换成朱温的人。
天祐元年(904年年)正月,朱温迁都到洛阳,唐昭宗离开长安,又到了洛阳。
然而,朱温真心觉得唐昭宗没有了利用价值,也不想留他了。
八月十一日,朱温派蒋玄晖和史太带领一百多人深夜来到宫殿,直接准备弄死唐昭宗。
当时,唐昭宗还没睡,朱温的人一来,他暗觉不妙,急忙起身,只穿着单衣,绕着柱子逃跑。
可是,唐昭宗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了。
当时没有一个士兵前来救驾,只有他的妃子李渐荣舍身救主,当场被杀。
李渐荣一死,就该轮到唐昭宗了。
没有一尺白绫,也没有一杯毒酒。
当天晚上,唐昭宗直接被乱刃砍死,年仅37岁。
唐昭宗一死,唐朝也快完蛋了。
但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唐昭宗并没有成为亡国之君,大唐还活着!
朱温弑君之后,立唐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
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唐昭宗九个儿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秘、祁王李琪、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位王爷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哀帝禅位给了朱温,盛极一时的唐王朝正式灭亡,后梁建立,五代正式开始。
天祐五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温派人赶到曹州毒死唐哀帝。
唐昭宗全家被朱温杀了个干干净净,唐昭宗虽死,却将悲催的命运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画江湖之不良人》唐昭宗
结语、
纵观唐昭宗这一生,先后被太监、藩镇轮流欺负,多次被藩镇打败,被藩镇玩弄于鼓掌之间,两次被禁锢,期间饭都吃不饱,就没过几天好日子,最终全家伴随唐朝一起被打入地狱。
实际上,唐昭宗悲催的命运,本文所描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真要去翻书,你会发现他更悲催。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在。
唐昭宗不是英雄,只能接受自己悲催的命运。
最悲催的皇帝非唐昭宗莫属。
由网友 打工人之家 提供的答案:
史上的末代皇帝大多倒霉,但是如果说到最倒霉,我以为非汉献帝刘协莫数。
因为汉献帝在娘胎里,他的母亲就被迫服用墮胎药,全靠刘协命大才被生了下来;结果,他刚出生,母亲就被人毒死,还未满月就失去了母亲;他聪明伶俐,八岁登极为帝,就落在董卓手里,随后就落在乱军手里,最后落在曹操手里,做了一辈子傀儡。值得可惜的是,刘协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他聪明过人,也不甘心做傀儡,多次谋划反抗,虽然都以失败靠终,但是他的计划都比较周密,并不像曹魏末帝那么蛮干。他的悲剧完全是命运所致,因为此时大汉早已名存实亡,他又生长深宫,未知军政,从小就寄人篱下,没有一个股肱之臣,最终做了一辈子傀儡,算是倒霉到家了。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就使人用毒药毒死了王美人。这时的刘协还未满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交给董太后抚养。
公元189年4月,灵帝驾崩,刘协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辩得以登上皇位,史称少帝。随后大将军何进在与太监的斗争中失败,董卓进京,京城一片大乱。刘辩、刘协差点没死在乱军之中,面对残暴的董卓,少帝刘辩吓得语无伦次,刘协却是非常镇定,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变乱的前因后果,引起了大家的震惊。后来,董卓扶持八岁的刘协登上了帝位。
董卓掌权以后,倒行逆施,诸侯组成联军,与董卓混战不已。董早火烧洛阳,挟持刘协出逃长安。到达长安后,刘协在董卓专权的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两年,这期间他目睹了董卓的种种暴行。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汉献帝刘协可以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却不料好景不长,随着李、郭之乱,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
刘协朝不保夕,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但是在困境之中,刘协并未像桓帝、灵帝那样昏庸享乐,不问朝政,虽然没有机会重整河山,但他不甘心成为傀儡,在一些事情还是表现出他的聪明和睿智。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安出现饥荒,一斛谷居然卖到50万钱,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刘协下令开仓赈济,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负责处理。但灾情却没有丝毫的改善,刘协怀疑侯汶贪污,竟然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并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派人进行赈灾工作,终于缓解了灾情,同时也给朝中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而此时,刘协年仅14岁,所谓的刘童也不过如此吧?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目的,曹操连哄带骗把刘协及一班朝中大臣转移到许昌,至此,汉献帝正式迁都于许昌。虽然在曹操的严密掌控之下,刘协少年睿智的名声,也逐渐为当时众人所公认。比如,公元196年,孙策在给袁术的信中就提到刘协"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
面对曹操的跋扈,刘协并未一味逆来顺受。曾当面对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说得曹操大惊失色,从此不再朝见献帝,说明即使面对曹操这样的奸雄,刘协的仪态、气度和言论并不落下风。公元199年,刘协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秘密写下衣带诏,要董承联络终于汉室的大臣、诸侯,共同铲除曹操。虽然这次抗争以失败告终,但是也说明刘协既有抱负,也有策略。
公元214年,刘协又想通过伏皇后的父伏完诛杀曹操,结果再次失败。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献帝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随后,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儿 为皇后,从此,刘协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了。
但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刘协仍然没有死心。他最后一次抗争是改年号,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刘协下令将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在古代改年号是大事情,可见刘协以为曹操一死,大汉仍有复兴的希望,可是曹丕又怎能放过他?这一年九月,华歆、贾诩、王朗、李伏等众多曹魏的亲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威逼刘协逊位。刘协担心了几十年的情况终于出现了,刘协不禁失声大哭,黯然退入后殿,闭门不出。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献帝病故,终年54岁。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终其一生,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个悲剧人物,虽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操控,满怀雄心壮志却无法施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历史留给他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
由网友 吾才是傻瓜 提供的答案:
有:被臣子欺负死的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的曾孙,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主要在于王导、王敦等人的包装和谋划。...,。王敦没有逼司马睿让位,而是给自己加封为万户侯,实际上控制了东晋朝廷。司马睿变成了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司马睿渐渐抑郁成病,卧床不起,最后在忧愤中病逝。有:蹲过猪圈的皇帝。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七任皇帝宋明帝刘彧在即位之前,曾经被关在猪圈里,吃过猪食,任人羞辱和大骂。从囚禁到自由,从猪王到皇帝,从地上到天上,刘彧终于从猪圈里艰难地爬出来,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国之主。有:词帝李煜。被俘以后,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面对春花秋月、良辰美景,缅怀故国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创作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想到这首诗竟成了他获罪的证据,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被宋太宗赐毒药而死,时年42岁,赠太师,封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有:赵佶,是宋神宗第11子,赵佶即位为宋徽宗。在位后期,金兵攻打汴京,不久城破,赵佶和儿子赵桓等被俘获,等金兵在汴京劫掠一番后,赵佶和赵桓以及王公大臣贵族嫔妃等3千多人,被金兵押往北而去。同行的,还有赵佶苦心收集的大量古藉珍珠等等,也不知道这个亡国之君看了心痛不心痛!公元1135年春,这个风流大半辈子,到老来却受尽惩罚的宋徽宗赵佶,终于熬不到被接回南宋的那一天,客死他乡。公元1142年夏,赵佶的棺材终于被运到临安安葬。以下吟诵赵佶二首诗《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皇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这首词作于词人被俘北上之后,抒发亡国之慨。)其二:《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1127年,金兵南下,俘虏了宋徽宗赵佶与其子钦宗赵桓,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词人以花喻人,借杏花横遭摧残的命运写自己的悲惨生活,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思。)
由网友 银河系来者 提供的答案:
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当属明末亡国之君崇祯了。
崇祯本名朱由检,是一位勤奋,简朴,不好色的皇帝。本该大明江山应该在他手里中兴,怎奈命太苦了。在位17年,连年灾害不断,逼得百姓造反,北方后金步步紧逼,时刻进犯中原。
国内官僚士绅贪污腐化,百姓饥苦,安鸿遍野,两极分化,另这位精明的皇帝也无计可施,真是内忧外患。
崇祯八年,元宵节这天。李自成和张献忠俩人伙同民军,打进凤阳,挖掘皇陵,盗取国宝。北京的崇祯得知这一消息,大哭一场,率领他的文武大臣打算出去走走,散散心,临走还忘了到皇城后山捡点煤球,用来取暖。
崇祯坐在一棵树下休息,树上栖息一群乌鸦,呱呱乱叫。群臣感觉不祥,提议要将这棵树伐倒。崇祯说,留着吧,等城破的时候,我在这上吊。
这说明他已预感到,国破家亡已是迟早的事了。
公元1628年,崇祯继位。当年陕西大旱,颗粒不收。第二年北方寸草不生。五年饥荒,第六年水灾贫繁。第七年闹蝗虫。第八年又是旱灾,而且是全国同时受灾。第九年水灾又来了。
十年河南水灾。十一,十二,十三年连续蝗灾。十四年温疫,而且一直蔓延到北京城,导至北京近40%人口死亡,直到第十五年才消停。第十六年又爆发肺鼠疫。可算是没一天好日子过。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帅军攻陷北京。崇祯跑到煤山那棵树下上吊。临死的时候吟了一首张先的《醉垂鞭》。
双碟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绳索套刚好。说完俩腿一蹬,去见阎王了。
欢迎评论,谢谢。
由网友 相与细论文 提供的答案: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是陈后主,南朝陈国的未帝。他登基后,在全国搜罗上千美女充于后宫,与之日夜宴饮行乐。隋朝开皇九年,大将军韩擒虎率军攻入建业城。荒乱之际,他与张.孔二妃逃出居处景阳宫,直奔一口枯井而来。三人一起避于井中。隋军入宫搜索不见后主和贵妃,后来发现了这口枯井。就对着井口喊道:"你们赶快出来吧,再不出来就往下投石头了!"陈后主一听,赶紧说:"千万别投石,我们这就出去!"这样,隋军士兵往下顺一根绳子,三个人揪着绳子爬了上来,乘乖当了俘虏(你说悲催不悲催)?从此,还留下一个落井下石的成语。
由网友 煮酒君 提供的答案:
两千多的帝制史,皇帝一直是所有人都想要的热门职业。争权者们了帝位可以六亲不认,父子成仇,兄弟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皇帝制度的告终一般以清宣统皇帝下台为标志,但帮助孙中山逼宣统皇帝下台的袁世凯却在清结束后称帝。帝制结束已是大势所趋都不能阻止不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说明皇帝是多么的诱人啊。毕竟,皇帝集天下财富、生杀大权于一生,谁能抵御权力的诱惑?谁又不想尝尝集权的滋味?
但是,历史上并不绝对,有的皇帝过得舒心,也有的皇帝过得窝心甚至心力交瘁。
一般而言,若是胜在盛世的皇帝,一接便是大好江山,那日子自然是好过。有能力者开疆拓土,比如赫赫有名的秦皇汉武都是集大成者,接来好班子,再已有的基础上建功立业,威名远扬,千古一帝。无能者守得一番领土,也过得逍遥自在,明朝中期出了一堆无能昏君,赖得好制度好基业也能当个自在皇帝,但若是生于乱世呢?那日子并不好过,有时尚不如平常百姓家。
历史上,有的皇帝过得艰难,也是奋斗出来的苦孩子。最典型的就是刘邦、朱元璋,均为草根出身,皆有强大的对手。他们一步步从民间崛起,从草根逆袭成帝王,这其中的心酸苦楚也非一般人能感受。
不过他们的努力也有收获,他们成功了辉煌了,他们造福子孙后代,留下大好江山。也有结局不好的皇帝,比如秦二世胡亥、北齐后主高纬,他们虽然死得惨烈,但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而像蜀汉怀帝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则是无论家国怎样,他们都沉迷酒色,愈发颓废,虽客死他乡,但乐不思蜀。他们是不是大智若愚有苦难言不好说,但无心复国大约是真的。
比较特殊的像宋徽宗一类的,带有民族气节,其结局是一个民族难言的伤痛,他的结局固然也有强大外敌金国的缘故。但他本人贪于享乐不思进取,金国强大无以抗拒,还能联合金国先灭辽国,如此昏招使宋更加被动。抛开民族气节,他的结局对得起他的经历,不值得同情,只是可怜了大宋子民。
还有一类皇帝,令人惋惜,他们无心为帝却被推上帝王之位,想要有一番作为却奈何大厦将倾,若能选择大约不愿生在帝王家,但偏偏就是生在帝王家,尝到帝王家的苦,这样的皇帝可怜可悲可叹。
今天,就介绍三位可怜可悲可叹的皇帝。
曹髦,可怜空有斗志却斗不过权臣。给中国的著名奸臣排个榜单,司马昭应当是名列前茅的。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原话,便是曹魏这位被压迫着长大的小皇帝曹髦所说的。正始五年(244),作为魏文帝曹丕的庶孙、东海定王曹霖的庶长子,年仅四岁的曹髦被封为高贵乡公。他原本是脱离中央斗争的地方侯爵,但在正元元年(254),在朝中众人一番争斗之后,曹髦作为继承人,被接到了京都洛阳。
由于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长大,曹髦也养成了一种坚持己见的单纯性格。最初,他作为一个中央朝廷的外来者,理应听从安排。群臣们要他直接入住玄武馆的前殿,他却以前殿是先帝居住的地方为由,兀自住进西厢房。
而在他正式进入洛阳城的时候,百官都来西掖门迎接,而曹髦也坚持回拜,且和百官一起步行入城。因为在他看来,他也只是以臣子的身份被召入京,没资格被特殊对待。而这样有些"一根筋"的曹髦,在遇见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之后,二人之间就爆发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曹髦很想把自己皇帝的这份"工作"做好,可司马昭却一直在他身边指手画脚,甚至对他横加干涉。甘露五年(260),即将加冠的幼帝,终于怀着不忿对亲近的王经、王业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结果王业等在曹髦对司马昭动手之前,就已经向司马昭告了密。当曹髦手握佩剑,率领守卫和奴仆冲向司马昭的府邸时,他在宫门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拦住。一番混乱之中,在司马昭的授意之下,这位年轻的帝王,就此辞世。
曹髦是死在反抗叛贼的战乱之中的。至死,他都想保住曹魏的江山,做好自己的这个皇帝。无疑,他是死得对得起曹家,死得有气节的,但也正因如此,才令人感慨万分,令人愁思难过。
李煜。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只能用"可怜生在帝王家"来形容,本来他不想当皇帝,也轮不到他当皇帝,他是中主第六个儿子,他的第一个哥哥是最想当皇帝的,可是因为太想了,用了一些手段反而把自己给害死了。其他的哥哥们好象都有先见之明,都不愿当亡国的君主,所以都抢先早早地把自己先给亡掉了。李煜只好当皇帝。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李煜也想过一些措施来拯救,但他确实不是这块料,他的举措或者成效不大,或者起到了反作用,客观上宋朝强大他阻止不了,主管上他能力有限,无能为力。
李煜让人同情的地方在于他也知道他不是当皇帝的料,"冷笑秦皇经远略",他也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诗人,但他没有选择,亡国后他投降宋,又表现得"幼稚",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葬送了自己。,他将自己心底对南唐的深情,酿成了心头血。他本可以像刘禅一样,沉醉于汴京的繁华,而忘了金陵的故人。但他并不。别人的金陵遗梦,都是他每夜期盼的东西。他死在他乡,死得无奈,却也是和南唐一道,奔赴黄泉。
崇祯。崇祯也是一位赶鸭子上架的皇帝。他是天启皇帝的弟弟,子承父业的年代,皇位与他无关,他也没接受过继承人的相关教育,偏偏天启皇帝无后,他被推上了皇位。十几年的皇帝生涯不好过,内有李自成,外有皇太极,还赶上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
在崇祯以前,明朝一连出了几个昏君,像万历二十几年不上朝,明末许多问题都是万历的锅,但万历生的好,他把烂摊子丢了,留给后边的人收拾。明在一系列内斗后,终于崇祯继位,终于,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那时候大厦将倾,为时晚矣。
怀着亡国之痛,崇祯皇帝先是目送周皇后、袁贵妃自缢而去,又亲手斩杀了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长平未死)。死前,崇祯皇帝曾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丢了江山,但他想的是百姓,到了最后的最后,他依然心系百姓。
这三位帝王,乱剑中丧生,幽院里丧生,敌军将至时丧生,他们都演绎了皇帝的另一面,无心称帝却偏偏为帝,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一生之痛便是生在帝王家,所有可能,他们是否不愿再生帝王家。
由网友 小主道后宫 提供的答案:
我认为的最倒霉的皇帝是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在皇权上: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砒霜中毒而死,享年34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在爱情上,光绪从小就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每天都十分苦闷。但自从珍妃来到他身边,他也活得快乐一些。珍妃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猎奇心强。她对皇宫中的繁文缛节、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厌恶,尤其对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极为反感。她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过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
但命运多舛的珍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带着珍妃而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珍贵妃,草草下葬在别处,后来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
皇权,皇权没有;爱情,爱人被逼死。这样还不是倒霉吗?
由网友 谌人 提供的答案: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作为君王,投降赵光义,被迫北上为奴;临行前,在宫廷乐队的沉痛演奏中,流着眼泪,辞别太庙祖宗,告别与他朝夕相处、列队俯身相送的千百宫娥。
这场景,令人唏嘘!那撕心裂肺的悲痛,无与伦比!
李煜,一生追求善良美好的努力付诸东流,无可赖何花落去,中国最悲情的帝王,没有之一!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