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涨的时候卖出。然后在跌的时候买回,但是买入依旧没有第一次买入的值低。这样有什么用?

由网友 林凯LK加免费资源共享 提供的答案:

这种投资策略称为"卖高买低"或者"短线交易",旨在通过追求短期价格波动来获取利润。然而,这种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成功地在市场高点卖出、低点买入是非常困难的。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数据、政治事件、市场情绪等,预测短期价格走势是十分复杂的。即使你成功地卖出了在上涨的市场中,再次准确地买入在下跌市场中,很难保证你会以较低的价格买入。

其次,频繁的买卖交易可能会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每次交易都需要支付佣金或手续费,这会减少你的利润。此外,频繁的买卖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

第三,长期持有股票通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并享受长期的投资回报。长期投资更关注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增长潜力,而不是短期价格波动。

综上所述,频繁的交易和追求短期价格波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对于大多数长期投资者来说,长期持有并关注基本面更为稳健和可行。如果你打算采取短线交易策略,建议你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工具,制定明确的入市和出市规则,并注意控制交易成本和风险。最好在投资决策上寻求专业的财务顾问或投资经理的建议。

由网友 明明盈888 提供的答案: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

基金在涨的时候卖出,然后在跌的时候买回,但是买入依旧没有第一次买入的价格低,这样操作是很管用。

应该说基金在每一次上涨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回踩,基金净值也跟着回撤,也就是螺旋式上升。基金投资高手踩准这一节奏,巧妙波段做T,取得卖出价与买入价之间的差价,亦步亦趋,循序渐进,不断摊薄基金持仓成本,以期取得收益最大化。

这样操作成功的基民大有人在,我便是其中的一个。我采取的是低买高卖、高抛低吸、并防止T飞底仓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屡试不爽。

我在某银行ETF基金上,先是小试牛刀,然后大秀拳脚,一年下来竟然降低了0.33元的持仓成本,令人拍手叫好。

基金在涨的时候卖出,然后在跌的时候买回,最好在场内交易,卖出时资金直接到账,立马变成可用资金,买入时即时可用,省时省力,资金周转效率高。假如是场外基金,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很麻烦,且手续费比场内基金高出几倍。

目前可供交易的场内基金有ETF、LOF两个基金品种,涉及ETF基金434只、LOF基金485只,阵容强大。

对于新手而言,这种先卖后买、做T操作,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由网友 Fire青年 提供的答案:

题主这个问题很好,很多人都误把基金当作炒股了,在基金当中频繁的申购和赎回对本金的消耗极大,在购买基金时稍微留心一点就能发现,赎回的费用根据你持有基金的时间大有不同,持有的时间越长,申购费用越低。对于短期持有的人,赎回费用接近于一个惩罚金!

所以规则决定了,基金本就不是一个能频繁操作的理财工具。而且很多总认为自己能抄底逃顶的人,大多时候都成为了标准的韭菜,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这样的投资大师都是败在抄底上,所以择时操作对小白来说根本不可取。正如如楼主所说的,很多人看似是在低买高卖的套利,实则是因小失大,弄丢了筹码,失去了上车的机会!

这也就是基金定投存在的原因:通过长期定期定额的投资资金,机械式的把市场波动和择时分线熨烫平缓。对于投资新手来说,这样是摊平头寸的最好办法!

记得关注我,增长理财小知识!

由网友 基金蟹 提供的答案:

今天聊一下"基金老炮"朱少醒,看看他做了什么最终封神,也许他的股市可以对你有些启发。

战绩

我们先回顾一下他的战绩,有几个数据我为了加深印象,给它加粗了,希望你留意一下。15年收益1931.32%,平均年化收益22.14%,到目前为止担任基金经理15年,只在一家公司任职,并且只管理着1只基金,不发新基金,满仓配置,不控制回撤,重仓茅台。他持仓中的国瓷材料拿了6年,涨了11倍。他从不在某个行业、某个主题上做极端的仓位,而是采用均衡策略,这也导致他每年很难排进前几名,但路遥知马力,长期跑下来业绩优秀。

朱少醒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属于"精挑细选型",他喜欢投资成长股,最大的杀手锏是在挑选个股后长期持有,只有长期持有才能把个股的涨幅完全吃透。

今年47岁的朱少醒,在基民里几乎是人尽皆知。从2000年加入富国基金开始到现在,已经从业20多年,基金管理经验15年。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市场20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中,仅有122位基金管理年限超过10年,占比只有大约6%。超过15年的凤毛麟角。而管理15年以上,平均年化收益20%以上的,只有朱少醒一人。

特点

1.慎重选股,青睐成长股

什么是成长股?就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的公司的股票,这类公司往往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获得快速发展,极具成长性,比如很多科技股、医药股等等。科创板就是最明显例子。

2.重仓持有,不轻易换手

选好个股后,他往往会长期持有,不轻易卖出。朱少醒自己的说法是,"优秀的企业永远是少数,因此一旦发现了,我们倾向于长期持有,不轻易卖出。毕竟这样的品种比较难得。而确定这个品种的成本也较高,长期持有才能充分分享企业的潜质。"

3.回撤值大,高波动

重仓持有这样做的坏处很明显,当行情糟糕的时候,回撤会很大。当行情好的时候,因为仓位高,可以迅速跟上行情,净值上涨更快。像这种长期收益好,但波动性比较大的基金,其实更适合做定投。

4.行业平均分布,持股分散

富国天惠成长的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行业,长期配置消费、金融、制造业、房地产、信息技术、软件、批发零售等成长行业,而对电力、采矿等传统周期性行业,配置比例则非常少。

总结

如果你在基金涨的时候卖出。然后在跌的时候买回,我觉得你应该是跟朱少醒一样,发现了不错的资产,否则的话我不建议你这样操作,原因很简单,你熬不住!

一年赚三倍者有很多,三年赚一倍者更多,但是十年跑赢大盘的,寥寥无几可封神了。

和同行相比,在我国1524名公募基金经理中,能够10年复合年化收益超过20%的只有6个,15年复合年化收益超过20%的更是只有朱少醒一人。如果你如他一样专注、坚韧、始终如一,那么离十年十倍的目标就不远了!

提醒各位,在做任何投资或者交易前,必须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标的,以及为什么选它、在什么情况下止盈或止损,便于督促和约束自己,不要过早的丢掉自己手中的筹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不荐股、不诊股。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给我点赞,点关注,也可以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投资感受,我们明天见!

由网友 白猫学堂 提供的答案:

场外基金不要频繁的申购和赎回。

频繁操作是很多人买到牛基都亏钱的主要原因,这个和买到大牛股最终没赚到钱的情况其实差不多。

买场外基金的投资者,本身就是投资能力较差,所以放弃了选择股票,从而把钱给基金经理管理,追求好的投资回报。

如果你判断基金已经身处高位,想要离场锁定利润,那赎回没有问题。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你又打算再投资基金,那么买入也没有问题。

把每一次申购和赎回,当成是一次独立的交易,不要去连贯的看待交易,判定自己赚了还是亏了。

因为中间有时间成本和其他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会导致每一次交易的价格出现一些偏差。

举个例子,我200万卖了一套房,然后过了半年,又250万买回来,看似亏了。

可能是200万的时候,觉得房价贵了,又需要用钱,所以把房子卖了。

结果房价没跌,钱也周转完了,250万的时候觉得还是房子好,于是又买回了。

两次交易都有足够的买入和卖出理由,那交易决策就没有错。

怕就怕,每一次交易都是稀里糊涂,没有目的性,属于追涨杀跌的交易,踏空后又反悔了。

基金什么时候止盈

如果你不太懂二级市场的投资,又渴望通过投资基金来赚到市场红利。

那么,基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既然选择基金,就代表自己对于市场是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的。

这种情况下,投资基金一定需要足够的耐心,给基金和基金经理足够的时间。

没有一只基金,是急于求成能赚到钱的。

所以,当你选择基金投资的那一刻,就该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哪怕已经出现了浮盈。

当你做好长期投资准备之后,并不代表就永远持有基金了,也一定需要考虑基金的止盈场景。

常见的止盈情况有几种。

1、目标收益率止盈。

这种止盈方式最常见,当基金达到目标收益率后,就止盈抛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基金重新投资。

第二次买入和赎回,可以理解为第二次投资,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只不过你买了同一只基金,而基金净值更高了而已,不必过分在意这一点。

2、资金周转止盈。

既然基金是长期投资,所以并没有一定要赎回一说。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基金涨了很多就要赎回,可能是需要资金的时候进行赎回。

每个人有自己的资金安排计划,当需要用钱的时候会衡量所有投资的获利情况,如果基金累计的收益比较多,那就会选择赎回拿钱。

这种止盈方式没什么对错,贴近了真实的需求,也是一种不错的止盈方式。

3、分段利润止盈。

对于行情没什么信心的,可以考虑分段利润止盈。

这种方式其实还挺简单的,设定多利润点,分批止盈,赎回利润,或者连本带利一并赎回。

部分喜欢做基金差价的朋友,可以尝试这种相对比较笨拙,但非常有效的方式,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货。

4、最大回撤止盈。

最大回撤止盈方式,主要是基于大牛大熊的趋势性行情买卖点。

当基金在大幅度上涨后,一定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当调整超过一定幅度,比如10%,判定是大级别整理,触发止盈。

这种止盈方式看似很笨拙,但实则对于大行情非常有效,能过滤一定的窄幅波动带来的震荡洗盘,把握大牛市,规避大熊市。

买基金要不要做差价

基金起起落落,到底要不要做差价,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个人建议,差价可以做,但是少做。

当你明确判断可能出现大规模调整的时候,可以赎回部分基金,等待净值低的时候再买入。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常见。

基金的振幅并没有股票那么大,短期内赎回有认购费赎回费,成本很高。

所以,基金长线持有比起短期做差价会更有优势一些。

但如果想要把握基金的震荡走势,赚钱基金净值的波动差价,理论上还是有一些方式方法的。

介绍两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基金差价操作方式。

1、分段+高抛低吸。

分段高抛低吸,可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简单的说,就是分段止盈和分段买入。

比如上涨15%,30%,50%,分段止盈,下跌15%,30%,50%补仓。

这种单纯的分段高抛低吸,是傻瓜式的,也是相对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普通不太懂行情的基金投资者来说,非常适用。

2、定投+高抛低吸。

定投+这种方式,其实特别适合不太懂行情,但资金量比较大的投资者入场。

在相对比较差的市场中,开始定投,以定投的亏损率作为市场波动的标准。

因为大部分行情都是波动的,所以当定投出现大幅度亏损的时候,可以做手动加仓,定投出现大幅度盈利的时候,做手动减仓。

定投的成本,原则上是接近市场平均成本的,这很好的做了一个市场平均成本的参考线,让高抛低吸显得更从容。

即便很多人认为,投资基金就是换一种形式去投资股票。

但实际上,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有着本质的区别,标的不一样。

基金投资之所以必须看长线回报,是因为基金投资的风格,基本上就是寻找行业最优质的个股做集合,业绩是主线。

而股票投资的方式却多种多样,短线长线,题材业绩,甚至可以只是单纯的资金炒作。

投资股票本质是投资企业,而投资基金其实是投资基金经理,相当于花钱雇佣了基金经理做操盘手。

既然你都花钱雇佣操盘手了,又何必再额外的增加操作,这是对行情不看好,还是对操盘手有疑问。

投资基金最准确的方式,应该是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谨慎在谨慎,买完之后,把账户一关,踏踏实实的该干嘛就干嘛去。

等待时间周期一过,优秀的基金一定会给你足够的回报,让你赚到属于你的钱。

仅有部分指数基金,本来是被动型跟踪指数用的,需要人为的去手动买入卖出。

基金投资,减少操作,就是减少人为影响和干涉,减少投资出错率,其实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投资收益的。

如果投资基金都管不住手,还是建议回到股票市场里去自由飞翔。

基金投资,任重道远。

由网友 老萌有个存钱罐 提供的答案:

如果抛开申购和赎回的费用,单纯来分析你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如果能够精准把握涨跌的时机,不断的高抛低吸,是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的。以下图这种情况为例。

如果你在2元时买入,中途不操作,直到12元的时候再卖出,那么获利就是10元。

如果中途进行操作,

在5元时卖出,获利3元;

跌倒4元时再买入,到7元时卖出,获利3元;

跌倒6元时再买入,到9元时卖出,获利3元;

跌倒8元时再买入,到12元时卖出,获利4元;

获利合计3+3+3+4=13元>10元。

这就是在上升通道高抛低吸获得更高收益的原理。

但是这种操作技术性很强,不是谁都能够把握好时机的,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反而会导致收益下降,不如不操作。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是买基金,其实这些专业的操作就应该交给基金管理团队,而不是投资人。如果投资人技术这么好,不如自己去买股票,岂不是更好。买基金不需要频繁的操作,关键是选择一只或几只不错的基金,然后长期持有即可。

由网友 财经宋建文 提供的答案:

基金在涨得好的时候卖出,然后又在回调下跌的时候买入,确实买入的价格并没有上一次买入的价格低,但这确实是赚到钱了,扩大了利润的。这可能是思维的简单错误 认知,觉得既然买入价格比上次还要高,那么还不如不买,这里忽略到了买入之前先有卖出发生,实际中间形成了差价。

比如说以1元的价格买入基金1万元,一共买了10000份。当价格涨到1.2元的时候卖出,换回12000元,跌到1.1元的时候买入,看起来1.1元的买入价比第一次的1元要高,但实际上这一次可以买到10909份,当价格涨回到1.2元的时候,你的基金资产就变成了13090元,比持有不动的资产多出了9%,当然是赚到了更多钱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做波段,做波段就是基于价格是涨跌不断循环波动的前提,然后在波动的过程中,于阶段高点卖出,再于阶段低点买入,这样就可以赚到差价。比如说一只基金围绕着1.5元的净值反复波动,如果一直持有,最后是反复坐过山车,资产没有变化,而如果能不断地高抛低吸,最后净值虽然还是1.5元,但资产却大幅增加了。

不过波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当我们一卖出之后,它就继续上涨,这个时候就很为难了,它可能越涨越高,那就踏空了,错过了赚钱的机会。而当我们不甘心,在它上涨了一程之后,又重新买入,结果成本变得更高了,买入之后又出现了下跌,不但把前面赚得吐出去了,可能还倒亏钱。

所以我们所谓的在涨得好的时候卖出,然后在回调的时候又低吸回来,只是投资者的一种希望,真正能做到的很难,我们投资基金,主要是投资股票型基金,它的净值与股市的涨跌呈现为明显的正相关性,股票的涨跌本身是难以精准预测的,故而基金的涨跌同样也是难以预测的。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在上升趋势或横盘箱体运行阶段做高抛低吸,因为股价整体来说重心是上移的,或者说横盘的话至少是不下降的,这样在上涨中卖出之后,耐心等耐回调,只要跌到卖出价以下,重新买入,股价继续涨起来,就可以扩大盈利。而在下降趋势中则要小心,价格会越来越低,当你在回调时买入后,它接着跌得更多,那么价格没有再次涨回买入的价格之上,就不存在赚钱一说了。

其实对于基金来说,没有必要过度去预测高点和低点,专家都预测不到,更别提普通的基民了。普通投资者最好是通过定投的方式投资基金,比如说每个月设定一个时间,定额买入一笔,这样不管涨还是跌,都可以有效地摊低成本,平滑市场波动的风险,只要最后基金涨上去,就能够很快获利。

还可以通过"止盈不止损"的方式进行动态投资,比如说自己设定15%或20%的目标收益率,当基金收益率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就进行止盈卖出,然后再重新进行新一轮的定投,这样长期下来,获利的概率比那些一次性全仓买入天天找利好盼上涨的基金要高得多。

由网友 水火和 提供的答案:

我认为是没有用的。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没有必要像炒股那样频繁操作。我的一只基金嘉实增长持有12年,2008年建仓期平均大盘点位在4100+,到现在大盘虽然只有3200+,但收益增长了3倍。所以投资基金,不要用短线炒股做T的思维来买卖基金。

买基金不要根据大盘是否会涨的更高为买卖依据,而是应该根据大盘是不是历史低点做为投资依据。这样换个思路,你就不会去追涨博取短期收益,而是在大盘低于3000点以下买进基金,越跌越买。

那么基金需不需要卖出呢?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卖。如果大盘实涨的非常高,才考虑卖出基金,也就是可以做大波段,好几年才出现一次的这种级别的波动。

由网友 可靠安可 提供的答案:

当然有用。正常情况下,基金随时间螺旋上升的。

基金不同于股票,不能像炒股一样炒基金。

散户可以购买Etf,lof基金,采取紧跟股市牛熊周期操作,不建议做短线。买卖Etf和Lof基金尽管无印花税和过户费,但券商有交易佣金。

不太擅长选股的中长期投资者更适合买入基金,根据自己偏好做好基金组合。

由网友 福建小清风 提供的答案:

怎么会没用呢,第一次你买的份额,它涨到一定收益的时候,你赎回了,那你就已经把那部分收益锁住了,落袋为安了。

然后,开启第二次的定投,你可以买同一只基金。当然,如果它已经估值过高的,你也可以另外挑选。此时是第二次定投的开始了。

及时止盈是基金定投的关键,及时锁定收益,避免因为行情的回落而将收益回吐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