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阴历,现在是什么人或机器在编制?_中国的阴历是阴阳历吗

由网友 飘风我尘 提供的答案:

在我印象中,阴历是不用计算的,因为那是一早就算好编好、可以无限重复使用下去的。具体多少年是一轮,我忘记了,但历法就是一直在一轮又一轮的重复使用着。至于节气的时间点,历法当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说明,应该是与日影有关系:不过对于这时间点,平民百姓不会太在意,只有皇宫当中相关的官员会非常在意、因为这涉及到皇帝的祭祀等等。

由网友 沙洲孤鸿24331826 提供的答案:

中国的阴历,准确的说法叫农历。中国自从夏朝开始,就没有纯阴历或纯阳历。纯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年作为标准,纯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周期为标准,中国人计算天文历法能让欧美人气吐血,历史上记载祖冲之计算的大明历只与天文回归年差50秒,而祖冲之时代,欧美还在半原始状态。到元朝郭守敬计算的天文回归年与实际天文回归年只差26秒,也就是说从祖冲之到郭守敬1000多年里,误差很小。可见中国历法的牛气。

中国历法精准是缘于统治阶级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既然是上天的儿子,那就得掌握"天道",所以任何一个皇帝登基首先就是改年号。这关乎统治的合法性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对天文历法的计算就相当上心。

古代把阴历和阳历揉合在一起叫"燮理阴阳"。让阴历和阳历达到统一是天文学家的最重要任务。于是把一年首先笼统的定为360天,12个月,每月30天。但这是一个"平均数",事实上任何一年都没有准确的360天,每月根据月相安排29天或30天,这一个月内也有讲究,每5天为一候,每月前15天为"节气",后15天为"中气",前15天叫上半月,无论这个节气怎样循环,最早在初一,最迟在15,这是死算法,但是下半月就有问题了,举例:一个节气在15,那中气就在30,可是偏偏这个月只有29天,中气就跑到下月初一去了,这个月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月,就置闰,这就是闰月的来历。对于普通百姓不懂得闰月是咋回事,你只要记住,闰月这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就可。这样,年月日与24节气就完美结合了。

如果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法,你就会佩服我们的祖先确实远远比同时代人聪明。从而增添文化自信。

由网友 风土水火 提供的答案:

中国所谓的阴历应该说的是农历,而农历并不是阴历。目前历法是根据天体运行来的,基本不是太阳历(阳历)就是月亮历(阴历),而农历是阳历和阴历的混合历。由于天体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所以发现并总结这个规律就好,不用任何人去编制。

由网友 凌风之谷 提供的答案:

有些一知半解的人觉得公历是阳历,农历就是"阴历",一阴一阳挺正常。其实是谐音误传导致。

老辈人所谓的"阴历"其实是"殷历"。当时夏朝还是传说,没有出土文物证实,殷商历法就是最早的历法,被认定为农历的起源。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进展,1970年开始官方就改叫"夏历"了。但是流传了很长时间的"殷历"也因为谐音被误读成"阴历"。

阴历是观察月相制定的历法,例如回历。阳历是根据地球公转与太阳位置制定的历法,例如现行公历。而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它是既看月相,也看地球公转位置,所以就会每隔几年来个闰月修正偏差。中国农历起源于夏历,经过各朝重新修正编订,例如汉朝的《太初历》,唐朝《大衍历》,元朝《授时历》,明清《时宪历》,一直到今天的农历,都是逐步在前人基础上完善和修订,期间不断加入新的算法和工具,目的就是使之越来越精确。现在的农历是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前人基础上编订的。

由网友 消逝在人海2 提供的答案:

全世界的历法一共基本上也就分为两种

一种是太阳历 一种是月亮历

我们现在的公元制 就是太阳历 他是以耶稣出生为起始点进行计算的立法 是太阳历中最垃圾的一种计算方式

像中国的这个初一十五 这是月亮历 二十四节气 这是太阳历

中国是阴阳合历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这种方式到国家

太阳历的优点 它可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月亮历的优点可以指导人们的作息时间

因此不同的立法就是以某一个东西为起始点,所进行计算的太阳历和月亮历而已

由网友 豁达人生路漫漫 提供的答案:

中国的阴历是由历法专家和天文学家根据一系列传统规则和数学计算编制的。在现代,阴历的编制大多数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但仍需要经过历法专家的审核和调整,以确保阴历的准确性和符合传统规则。阴历编制的具体细节和程序可能因不同的机构和个人而有所差异,但它们都基于历史传承和科学计算。

由网友 小东来啦 提供的答案:

我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并不是单纯的阴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并于公元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

现行农历是依据既定基本规则,运用现代天文学成果修订,依照日月实际运行轨道等天文数据计算得来,而非像古代是据参考坐标的历元推算往后之年月日。

紫金山天文台在2017年5月制定了名为GB/T 33661-2017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现代农历编制的基础概念及算法规则,并以现代天文学技术为基础规定农历的编算方式,比如规定冬至为节气之首(而非立春)、规定有冬至之月份为子月(十一月)、规定寅月建正、规定采用国际通用天体模型且精度应达到1秒,并且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西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以杜绝各种不同版本的农历出现在市面上引发日期不一致的混乱。但是由于时区差别,大中华地区(UTC+8)、韩国(UTC+9)与越南(UTC+7)使用的农历的版本并不一致,因此各国农历日期也不完全一致。最常见的情况是由于时差,朔的时刻在不同地区分属两日,导致农历相差一天。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