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是什么指引着张五哥主动提出去为十三爷守灵的?_雍正王朝里的张五哥历史真有此人么

由网友 杨角风发作 提供的答案:

在《雍正王朝》中,御前侍卫张五哥,为什么最后放弃荣华富贵,要去给老十三胤祥守陵呢?

一、

老十三胤祥病逝:

老十三胤祥本来身体就不好,又经过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这么一折腾,本就命悬一线的他终于口吐鲜血,倒了下去。

当雍正帝前来探望的时候,我们仔细看当时在场的人,其中有个道士模样的被弘昼扶着离开……

我们前面一篇文章刚刚分析过,这个道士就是当年在伯伦不归酒楼,给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三人算命的那个神秘道士。后来给雍正帝研制神秘药丸的也是他,他就是贾士芳,也是他想方设法延长了老十三胤祥一个时辰的寿命,这才有了后来老十三胤祥跟雍正帝的对话。

雍正帝一来就像老十三胤祥表明自己之所以要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完全是为了江山社稷。老十三胤祥终于也没有再坚持劝他对兄弟好一些,而是提醒他康熙帝说过的一句话:

"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放在第一位!"

雍正帝显然没有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反而讲弘历应该没问题,直到老十三胤祥说出万一弘历不能顺利继位呢?

这才让雍正帝陷入了深思,利用排除法先排除了弘昼,对于弘时,雍正帝就没有把握了,老十三胤祥临死前说了最后一句话:

"我总觉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再然后,就是郊外,雍正帝被乔引娣扶着,他的面前跪着张五哥,张五哥要放弃荣华富贵,要给老十三胤祥守陵,那么他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呢?

二、

张五哥要给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一):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十三胤祥对他有救命之恩,这毋庸置疑,当年在江夏镇,面对胡教头的威逼,最后也是老十三胤祥蹦过去,打倒了他们。再到后来的张五哥顶替死罪,也是阿兰找到了老十三胤祥,是老十三胤祥面见康熙帝劫法场救下的张五哥。

关于这个问题,张五哥直言不讳,不仅对老十三胤祥直言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着康熙帝的面也讲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老十三胤祥,最后雍正帝赐他黄马褂的时候,他仍然讲:

"奴才的这条命,是十三爷救下来的!"

在剧中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号称"侠王",所谓的"侠"之精神,就是指有能力的人,他不求回报地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大都上升到了为国为民的层面,是一种追求最高自我的精神。

整部《雍正王朝》中,到处都是勾心斗角,唯有一个老十三胤祥一直维持本心不变,对于这么一个侠王,我们当然希望有人能感恩他!要说跟老十三胤祥比较像的,也只有张五哥,当年在江夏镇也是张五哥"违规"替老四胤禛一伙找房子。

在老十三胤祥第一次被圈禁的时候,康熙帝打算赏赐张五哥的时候,张五哥也是直言希望能放出老十三胤祥。

张五哥此行为,就是真情的流露,作为有始有终的重感情的张五哥,此时必须提出替老十三胤祥守陵,不然的话,他之前所说的老十三胤祥是恩人,难道是逢场作戏?

此举既能报答老十三胤祥的救命之恩,也能在雍正帝心中增加分量,试问在勾心斗角的争斗中,哪里还能找到这份感情?

三、

张五哥要给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二):

如果大家把张五哥想象成很简单的一个人,就是单纯的报恩,那也是片面的,他也是一个有心计之人。

有人说在江夏镇的时候,张五哥完全是撞运气,他根本就不知道老四胤禛等人的身份!

要说一开始不知道,倒有情可原,可是在老四胤禛一伙打死了几个人之后,张五哥选择的不是报官,而是协助他们处理尸体:

"这房间后面就是河。"

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完全是因为老十三胤祥的一句话:

"四哥,这还了得,明天把地方官叫来!"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句话,从语气上讲,可不是赶紧主动到县衙报官,而是等到第二天,派人叫地方官前来,敢这样说话的人,能是一般的人吗?

所以后来张五哥才壮着胆子跟胡教头对着干,胡教头也疑惑的说了一句:

"好小子有种,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一个早就想,也就透露了,张五哥其实在江夏镇已经遇到麻烦了,这次碰到了老四胤禛一伙,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而且他确实也抓住了。

从他一身高超的武艺就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试问哪个平民有这么一身好武艺,他师父是谁?

所以,他是有目的接近老十三胤祥等人的,随着老十三胤祥的病逝,他心中也知道,自己的靠山倒了,再在这充满阴谋诡计的朝廷生存,确实不易,与其说是为了报恩,不如说是为了保命!

四、

张五哥要给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三):

最后一个原因就在于张五哥已经看透了这一切,他可是历经两朝的御前侍卫,自然离不开他的精明和小心翼翼。

对待康熙帝的时候,他的策略就是说真话,康熙帝对朝局有足够的把控力,只要说真话,自然就能保自己没事。但是在雍正朝情况就不一样了,有时候说真话也不一定能自保,比如那些清流们。

作为皇帝的御前侍卫,他见过太多父子成仇,兄弟残杀,大臣算计的把戏了,从他替任季安顶罪开始,到阿哥们为争夺皇位斗争,即使康熙帝都传位给老四胤禛了,还是自己拿着金牌令箭交给了老十三胤祥,再到后来的八王议政逼宫……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了厌烦,他更看重的是亲情,其实老十三胤祥从名义上讲还是他妹夫呢,最后老十三胤祥病逝前跟雍正帝对话时,就是阿兰哭泣着退下。

而且此时的雍正帝已经彻底挤破了老八胤禩的脓包,皇位是坐稳了,老十三胤祥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对于张五哥来说,基本也完成使命了。

看看那些手握权力不肯放下人的下场:

孙嘉诚是清官诤臣,结果呢?年羹尧年大将军多么威风,又是雍正帝的功臣,下场又如何?还有李绂,可是做到了直隶总督,又能怎样?上到廉亲王老八胤禩,还有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还不是被抄家了?即使是田文镜,有多少官员背后盼着他死?当然张五哥守陵之后还有一个刘墨林,还不是做了替死鬼?

反而老十四胤禵,心灰意冷,安安稳稳给康熙帝守陵,反而活到了最后!

这对于已经了无牵挂的张五哥来讲,守陵反而是一件肥差!不然的话,雍正帝的新政得罪的那些人,谁能保证下一任皇帝还能坚持执行新政?谁能保证那些官员不会对雍正帝身边人下手?

最后面对雍正帝送的黄马褂,张五哥心中有点过意不去,也就没把话说死:

"皇上,您得善养龙体,三年以后,奴才再回来侍奉你!"

其实作为雍正帝身边的张五哥,当然知道雍正帝现在的身体状况,他到底还能不能坚持三年,这是个未知数啊,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候张五哥退出,方能自保,待新皇登基,对待张五哥态度如何,他心中并没有底!

所以,张五哥之所以选择给老十三胤祥守陵,一方面确实为了报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自保,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对这个世道已经失望透顶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由网友 宋安之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张五哥是一个纯粹的人。

阴谋论解读多了,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勾心斗角的,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雍正王朝中少有的纯粹之人张五哥吧!

能指引着张五哥主动提出为老十三守灵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报恩"罢了。

下面宋安之来简单说说张五哥这个人。

张五哥这个人奇就奇在名字上面,他是姓张名五哥。所以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都叫他张五哥,让两位皇帝称之为五哥,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张五哥来自江夏镇,没错就是那个被年羹尧屠了的江夏镇。

当年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回京途中结识的张五哥,当时江夏镇为恶霸刘八女所控,老四和老十三打着客商名义想要进去投宿一晚上,结果江夏镇的人不让进。

后来还是碰上张五哥好心的在江夏镇外面为他们找到投宿的地方。并且因此被一直看张五哥不顺眼的护院胡教头借机发挥,引发了冲突,最后还是老四和老十三出手避免了这场风波。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十三与张五哥都是侠肝义胆之人。只不过老十三生于皇族,天生培养出来的就是那种豪气冲天的侠义。而张五哥身为一介草民,虽有狭义心肠,但生活的打磨之下,还是显的不怎么明显。

后来张五哥被刘八女陷害,押往京城被处死。(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他的妹妹阿兰找到了老十三申冤,老十三跟老四商量以后,直接见到康熙诉说了此事才把张五哥救下。

老十三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之后张五哥妹妹阿兰也成为老十三的妻子。可以说张五哥还是老十三的大舅子,刑部冤案以后,张五哥也因祸得福,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

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以后,张五哥耿直的性子并没有因为深宫之中的勾心斗角而变得圆滑世故,依旧是我行我素。

别说对比侍卫中的大boss图里堔了,就是对比其他侍卫张五哥也是比不上。当上御前侍卫以后,张五哥就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而被太子和老十四打过。

第一次被打是热河狩猎时,废太子前夕太子要见皇上,其他人不敢上前。(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只有张五哥上前说皇上睡了,不想见人。结果太子一怒之下给了他一巴掌。

第二次被打是雍正刚刚登基之时,老十四从西北回京以后大闹守丧现场。当时老八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老十四越闹越大,没有侍卫敢管,老十四生母德妃怕老十四被处罚,赶紧叫张五哥阻止老十四,结果老十四给了张五哥一巴掌。

德妃其他侍卫不叫,偏偏叫张五哥,说明张五哥的耿直是出了名的。而当时张五哥入宫当侍卫已经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依旧还是当年的性子,可见张五哥并没有染上太多的宫廷政治阴谋。

救命恩人老十三死后,侠义的张五哥自然为了报恩主动请求为老十三守陵了。一如当年他刚刚入宫当侍卫时,老十三第一次被圈禁,他竟然胆大包天的求康熙放出老十三那样,做事不看合适不合适,只是出自报恩的本心罢了。

张五哥这样做的最大动机自然是报恩,但毕竟他当时当了二十多年的御前侍卫了。虽然性子依旧耿直,但经历多了,心境多多少少有些变化,他身为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的御前侍卫,自然秘密知道的不少,虽然不至于被灭口,但是应该清楚我行我素的保持本心才会使当权者放心吧,于是自然是随心而为,想报恩老十三就主动请缨守陵了。

这样的纯人,也是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一股清流。皇族有老十三,平民有张五哥。雍正王朝,果然值得一看。

第9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由网友 非华说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是个侠肝义胆,敢说真话的人物,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个小人物,不论二月河的小说,还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都这位真诚的角色都十分打动人心。

初遇老四,老十三,显侠义

四阿哥胤禛和四阿哥十三阿哥胤祥初到江夏镇,夜宿无门,碰到了张五哥。张五哥做担保帮助他们找到了住的地方,并且做了妥善安排。自己妹妹被欺负,也没有主动要求胤禛,胤祥帮助,而是说"二位稍坐,我去去就来"。稳妥又不失豪气,虽然张五哥最后寡不敌众被擒拿,但是他犀利鉴定的眼神让人很难忘记。

康熙亲临法场救下张五哥

要说《雍正王朝》里谁的面子最大,除了康熙,就数张五哥了。张五哥受冤屈,被任伯安连蒙带骗替换任季安接受死刑。自己的妹妹阿兰千辛万苦到十三爷府邸求情。十三阿哥告诉康熙以后,康熙大怒,亲临法场救下张五哥,那一句"朕来担待"的霸气,佩服焦老爷子演技。此换死囚案牵扯太子受贿,八阿哥诱审肖国兴事件。张五哥人品也被康熙看好,最后被康熙亲自提点为御前侍卫。

真诚张五哥,换得天大的面子

十三阿哥被圈禁,张五哥大概也是唯一的顶着被杀头危险,恳请康熙放了十三阿哥的人。那场雪地谈话,称得上《雍正王朝》最经典桥段之一。

太子被废,暗流涌动,康熙心情烦躁,张五哥陪康熙在雪地散步。康熙问张五哥哪个阿哥最好。张五哥选了十三阿哥。康熙说"因为他救过你的命。"张五哥说"是也不是"又说了十三阿哥侠肝义胆的品格。康熙顺着话题问了张五哥哪个最适合当太子了。张五哥的话让人佩服啊,他说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十三阿哥没有心机容易被算计,并且说奴才只知道和皇上说真话,并且说了希望放了十三阿哥。皇上也被张五哥真诚感动,说"朕给你个天大的面子"。于是十三阿哥在张五哥的求情下被放了出来。接过康熙的钥匙时,张五哥真诚的泪水,也让康熙很触动吧。

雍正吐肺腑,为十三爷守灵

张五哥在雍正继位后继续留在宫内服侍雍正,妹妹阿兰被十三阿哥纳为侧福晋。雍正当皇帝后,十三爷下围棋都对雍正有所保留,雍正却对张五哥说"五哥,你这个名字好啊,人人都得叫你声五哥"。张五哥说"自己要不改个名字,不知道触犯了宫里霉头"。雍正说"改什么,只是朕也想有人再叫朕一声四哥啊。"然而那一声四哥,确实在八爷逼宫结束后,允祀对他说的"皇上四哥,臣弟就等你来杀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啊,让人心痛。

十三阿哥死后,张五哥自动请缨为十三阿哥守陵三年,回来继续伺候雍正。张五哥知恩图报一直记着十三阿哥对他,对他的妹妹,和一家的恩情。可是守陵三年他没有等到伺候雍正,雍正也溘然长逝了。

文/红雨说历史

由网友 国际寰宇 提供的答案:

张五哥是少见的为人坦荡和敢于直言之人。

有一次康熙皇帝带着张五哥在畅春园散步时,康熙问张五哥哪个皇子最好,张五哥毫不犹豫说十三阿哥,康熙又问那是不是希望十三阿哥做太子呀,张五哥说十三阿哥不适合做太子,因为他性子直,容易得罪人。康熙竟然龙颜大悦,答应他的请求,把圈禁的十三阿哥放了出来。

若是朝堂之上,康熙问这几个问题,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几个问题太敏感了,太直接了,直接到影响自己选择继承人。

但是,张五哥不假思索的说出内心的真话,反而是康熙最愿意听到的。

可以看出,张五哥和十三阿哥身上有同样的品质:为人实在,敢于直言。

张五哥如此欣赏十三阿哥有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十三阿哥在法场救下自己的性命,这件事让张五哥内心始终铭记,始终都认定十三阿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自己去坚守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而普通的张五哥他的内心也有坚守的事情:就是对十三爷一生的感激。

可以说,张五哥就是以十三阿哥为榜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化解了"八爷逼宫"的危机以后,十三阿哥身体就只撑不下去了,朝堂上就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随后十三爷离世。

十三阿哥的离世给了张五哥很大的感触,他决心放弃侍卫不做,选择去为十三阿哥守陵。

第一,他感激十三阿哥的救命之恩。

若非当初十三阿哥,他就替任季安顶了命,反而让重犯任季安逍遥法外。十三阿哥的为了一个毫不相干之人,劳前忙后,甚至请了康熙皇帝到法场,可见十三阿哥为了救他动用了多大的力量,十三阿哥为了正义不顾一切深深感动了张五哥,这份恩情让张五哥始终铭记在心。故而,张五哥一生都想报答于他!

第二,他厌倦了宫廷的无休止的算计。

张五哥跟随在康熙身边,他看到了"九龙夺嫡"的你死我活的争斗,看到了雍正皇帝为了摆平"八爷党"而殚精竭虑,这一切都让性情耿直的张五哥内心后怕,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各种斗争,一旦如此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张五哥对此也看透了,也心凉了。当十三阿哥为国事操劳而死以后,张五哥也没有任何的挂念,就赶紧抽身,就找了为十三爷守陵这样的理由。

第三,他想给自己放松一下。

看到十三阿哥为国事操劳,最终活活累死,张五哥内心也是伤痛的,也给他自己很大的触动。虽然他内心佩服十三阿哥,以他为榜样,但是他毕竟不是十三阿哥,国家仅有一个十三爷,而小人物却大把的有。十三阿哥都如此下场,张五哥内心是心痛的,他不愿意像十三阿哥这样卖命,他也做不到十三阿哥这样卖命,还是给自己一个空间和自由吧,不然一辈子都没有自由。

张五哥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小人物身上散发着难得光辉。

他佩服十三阿哥,欣赏十三阿哥,报恩十三阿哥,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质朴的内心。

有人说,张五哥太傻,放着大好的侍卫不做,去守陵!但是岳老三认为,做侍卫的很多,但是能够为了报恩放弃自己前途的侍卫很少。

张五哥从现在现实的眼光来看是很傻,但是这股傻劲却是很难得的。其实岳老三更愿意相信,张五哥不傻,而是很聪明。因为真正聪明是让别人感受不到你的聪明,是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突然想起了《雪山飞狐》中的一个小人物平阿四,正是大侠胡一刀不嫌弃他的瘌痢头,反而给了他五十两银子,救了他的父母之命,他内心的感激无以为报,最后在胡一刀夫妇惨死以后,他敢于从敌人手中抢出胡一刀的襁褓之子胡斐,并且把他养大,给胡一刀留了后!可能胡一刀在帮他之时,也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帮助,但是反而是这个小人物给胡一刀的帮助最大。

人世间,多集善行,因为不经意的善举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同样,做人可以不聪明,可以不漂亮,也可以不伟大,但是一定要善良!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由网友 雍亲王府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中,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帮助雍正挫败了"八爷党"的"逼宫"阴谋后,自己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尽头。而就在胤祥去世后,雍正的贴身侍卫张五哥,随即主动选择放弃了眼前所有的一切,只身去为胤祥守陵。

当然,张五哥此举,不仅仅是要报答胤祥当年对于他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他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做着准备和铺垫。

自从被胤祥救下后,张五哥便用自己的忠诚来报答这份恩情。

刑部发生"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被蒙骗的张五哥险些因此丧命,可最终,在十三阿哥胤祥的帮助下,张五哥不仅洗脱了冤屈得以重获新生,并且还就此成为了康熙的贴身侍卫,真可谓是否极泰来。

其实,康熙将张五哥安排在自己身边,也是有着他的想法和目的的。

一来,张五哥之所以会险些被处死,还是因为听从了自己父亲的安排,才毫不犹豫的选择替人定罪,且不说他的行为是否合法,单从他对于父亲的感情来看,就是做到了至仁至孝。而此时的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面对这份骨肉相残、兄弟阋墙,完全置亲情于不顾的场景,张五哥能够如此为父尽孝所带给康熙的除了宽慰,便是一丝感动。也正是这样的忠诚与孝心,让康熙认定了张五哥的人品,把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康熙才会更加的安心。

二来,康熙也非常清楚,既然是十三阿哥胤祥救下了了他,张五哥必然会知恩图报,从而坚定的站在胤祥与雍正一边,而此时的康熙对于雍正和胤祥又是无比的信任和器重,同时也是非常的认可。这样一来,如果真的有紧急的情况发生,那么张五哥便可以竭尽全力的为这二人效命,同时也能尽可能的保证其安全。

果然,在"夺嫡之夜",康熙的如此安排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晚,康熙安排张五哥前往雍正的府上,去向雍正传达旨意,并将其护送至畅春园。康熙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他非常清楚,此时只有安排张五哥前往并将雍正接回,才能保证雍正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安全,从而使得自己能将皇位顺利的传给雍正;而另一方面,康熙派张五哥前去,无疑也就是在给雍正一个强烈的暗示,告诉雍正自己已经决定将皇位传给他了,从而让他提前做好部署和准备。

而张五哥也没有辜负康熙的嘱托,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很好的回报了雍正和胤祥。

除了遵照康熙的安排顺利将雍正接到畅春园外,在康熙去世后,正是张五哥主动拿出了康熙的金牌令箭,并听从雍正与邬思道的安排,将被圈禁在宗人府的十三阿哥胤祥给赦了出来,这才有了胤祥夺下丰台大营兵权,进而带兵勤王,扶保雍正登基的一幕。在这之后,张五哥便紧紧的跟随在了雍正的身边,保证其安全。

毫不夸张说,在整个"夺嫡之夜",张五哥是表现最为活跃的人之一,而他也就此成为了扶保雍正顺利登基的重要功臣,于是在雍正继位之后,张五哥依旧担任雍正的贴身侍卫,其地位更是有增无减。

其实,凭借着与雍正的感情以及所立下的功绩,张五哥的地位和影响力是非常稳固的,甚至还有着更进一步的可能。可即便是如此,张五哥却依然在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后,果断选择离开雍正,为胤祥守陵,而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苦衷"。

为十三爷守陵,张五哥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考量。

相较于张五哥,雍正的侍卫长图里琛才更是应该"引咎辞职",毕竟正是他的失误,导致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接管了宫禁防卫,从而让雍正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险些无法控制局面。而张五哥的表现则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犯什么错,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离开雍正,依然继续安安稳稳的做着雍正的贴身侍卫。

然而,在张五哥看来,此时已经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了。

首先,就是张五哥要回报十三阿哥胤祥当年的救命之恩。

在刑部冤案中,如果没有胤祥的夜闯皇宫,冒死进谏,张五哥别说是能够从一介江南小民一跃成为御前侍卫,在当时他是连自己的性命都是无法保全的,单从这份恩情,别说是为胤祥守陵,就是让他为胤祥殉葬偿命,以张五哥忠义的性格,他也未必会选择拒绝,必定是会欣然接受的。

况且,不仅仅是张五哥自己获得了康熙与雍正两代帝王的信任与重用,就连他的妹妹阿兰,也得到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宠爱,两人从理藩院开始共同生活,再到宗人府被圈禁时相互照顾,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可以说,胤祥已经不仅仅是张五哥的恩人了,同时他们两个之间更像是一种亲人的关系。

既然有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张五哥为胤祥守陵也必然是心甘情愿的。

其次,张五哥这也是在躲避朝堂上即将到来的风波。

康熙朝时期的"九子夺嫡",由于张五哥与雍正以及胤祥的特殊关系,使得他必然也必须成为"四爷党"的成员,并且是坚定的站在雍正这一边,为雍正和胤祥来付出自己的全部。然而,如今的朝堂上,"夺嫡之争"也将再度上演,雍正的三子弘时与四子弘历为了皇位,已经展开了明里暗里的争斗。

尽管张五哥非常清楚,雍正是希望弘历来继承自己的皇位的,但是这个时候的张五哥,并不能够像当年他坚决支持雍正那样,来投身皇子的皇位争夺,扶保弘历登基的。毕竟他这个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去站在哪一位皇子一边,他要做的就是对于雍正的绝对效忠,维护雍正的皇权威严,从而让雍正放心和安心,也能让雍正更加放心的将皇位传给弘历。

可见,张五哥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雍正,同时也是在帮助弘历,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再次,就是张五哥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考量。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入宫多年的张五哥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如今,自己的救命恩人胤祥已经撒手人寰,雍正的身体状态也非常的不好,已然是每况愈下,而一旦雍正去世,弘历登上皇位,失去最为重要的两座靠山的张五哥,在面对与自己关系、交情都非常浅薄的弘历的时候,被疏远就变得在所难免。

于是乎,张五哥这也算是借着为十三阿哥胤祥守陵的机会,为自己找好了归宿。虽然他嘴上说的是三年守陵期结束后会再回来,可他知道,雍正真的未必会活够三年,即便是那个时候雍正还在世,张五哥也真的不愿意再回来了。

而他凭借着为十三阿哥胤祥守陵的功绩,再加上雍正赐予他的黄马褂,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也让自己能够安稳的度过余生,不再为纷繁复杂的朝堂变故所拖累,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得以善终。

由此可见,张五哥虽然是《雍正王朝》之中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真的能够看清形势,同时也看清自我,知道居安思危,也参悟了急流勇退的道理。而这些恰恰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品味的。

由网友 史味人生 提供的答案:

关于这件事,有擅长阴谋论的人,给出了两种看法,感觉不寒而栗:

1、《雍正王朝》中张五哥是老十三的大舅哥,老十三在军队中有绝对的控制力,老十三死后,底下人不易稳定,雍正必然会作出防范。张五哥为了避免重蹈年羹尧的覆辙,借守灵之机,离开权利斗争漩涡,全身而退;

2、张五哥知道雍正对老十三的敬重,而此刻自己仅是一个侍卫身份,在雍正最伤心的时候,挺身而出,为老十三守灵,大不了就是三年,三年之后,他张五哥就不是张五哥了,兴许就变成了张五爷。这不当时就get一件黄马褂么?

我想这都是熟读原著之后,才会产生的阴谋论想法,太腹黑,电视剧整体想要塑造的基调都是光明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绝对的正面或绝对的反面,中间人很少。

张五哥是和老十三一样的"侠者",康熙踱步雪中,问张五哥哪位阿哥最好,张五哥脱口而答"十三爷",惺惺相惜之情,跃然口中。

张五哥的出场就是"侠者"风范,冒着庄主的责罚也要让胤禛一行人进庄,而且直言"有什么事我张五哥顶着"。

善恶有报,这才有了老十三大闹法场,于刀口下救下了张五哥,而且张五哥的孝子行径也惹得康熙十分高兴,将其收为己用。为父慷慨赴死的张五哥,在康熙看来,跟老十三是一样的性子。

因此,在百官举荐太子的上书房中,康熙对其不闻不问,却对孝子一事大家赞誉,说了很多话,然后把老十三放了出来,乱人心,希望借此能让老八一党警醒。

张五哥不宜被过分解读,他甘心为老十三守灵,清贫三年,纯粹就是为了报答老十三的恩情,毕竟这条命都是胤祥救下的,为他守灵三年,不是仁至义尽、天经地义的事情么?

由网友 方圆君2022 提供的答案: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剧情。

皇十三子胤祥因病去世以后,生前赏识的宫廷侍卫张五哥便主动向皇帝申请去为十三爷守陵墓。为此,雍正还赏了他一件黄马褂。

那么,十三爷和这个张五哥的关系究竟有多好,为何张五哥放着荣华富贵不要,偏偏要去给十三爷守陵墓呢?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十分"无聊"的闲差,待遇还很一般。

这还得从康熙六十一年冬,雍正夺嫡的时候说起……

张五哥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刑部冤案"被十三爷救下后,就留在了康熙帝身边当侍卫。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雍正为了争夺帝位,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自己的府邸交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邬思道便立刻叫他带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将被囚禁十年之久的皇十三子胤祥解救了出来。

胤祥随即便赶往丰台大营,稳住了局面,给了雍正争取得更多时间,从而帮助雍正稳住了皇位。 雍正继位之后,张五哥便一直跟随在雍正身边。 但他和十三爷的关系依旧很好,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但是十三爷在雍正十二年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张五哥已经在宫廷之中当了长达26年的侍卫,年近半百的张五哥早就看惯了宫廷之争,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甚至可以说,他害怕这样的生活。

张五哥选择离开是正确的,因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又是在雍正这样一个独裁君主下做事呢? 雍正的性格刚毅,对待手下的官吏也是很严格,当然了,严格之外也有可爱的一面。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臣子们的态度,雍正还是持有理性且"霸强"的态度的。手下的仆人们有时候只要做错一件事就会被责打,甚至杀头(野史所记)。

而张五哥从康熙朝就开始待在皇帝身边侍奉,雍正上台以后又侍奉雍正,他几乎熟悉雍正的所有事情。对于一个独裁君主来说,一个手下的侍卫知道自己过多的秘密,并非是一件好事。 张五哥急流勇退,确实为明智之举。

当然了,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推敲。 张五哥在临行前对雍正说:"我去给十三爷守陵三年,三年之后我再来侍奉您。" 可结果却是,雍正在一年后便去世了。

其实张五哥已经知道雍正帝将不久于人世,这时候选择离开,是不想再次卷入雍正夺嫡时的争斗中来。将来新皇帝继位,对于老父亲留下来的侍卫,到底是解散或是杀掉?还是继续留用呢?这也是个未知数。

何不如早点离去,将来回来的时候,还不至于受人眼色乃至是怀疑。

由网友 花中看人生 提供的答案:

都说张五哥是《雍正王朝》这部剧里,为数不多的智者!其实在我看来,他并没有众多友友所说的那么睿智。只是他在恰当的时候,做对了恰当的事情而已!

至于题目中所问的是什么原因,指引着张五哥主动提出去为十三阿哥胤祥守灵的。我认为,这只是他的性格使然而已!

张五哥在跟随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之前,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老百姓而已!

你要说他心眼灵活我承认,但要说起睿智就有点夸大了!

但不管怎么说,他和十三阿哥胤祥一样,是一个行侠仗义的练武之人。对于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直口快,肚子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这种人,喜欢结交一些同性格的好朋友!

在跟随胤禛和胤祥之后,狗儿、坎儿等等,他们都聚集在了一起。

说实话他们之所以会真心实意的跟随胤禛他们哥俩,真正冲的确是胤祥!

但是在胤祥死后,他们就失去了在这里的信心!

再加上坎儿的命运,这也让张五哥兴起了离开雍正的念头!

张五哥和李卫还不一样,李卫是一个全身藏满消息的机灵鬼!而且他也有为官的能力,张五哥就不行了,他干到老也只能是一个御前侍卫而已!

所以在胤祥死后,张五哥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心惊!

失落的是,没有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庇护;心惊的是,坎儿的命运会不会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他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这危险之地,那就是去给胤祥守灵。

朋友们,你说他张五哥是不是这样想的。反正我认为,以他这样的一介武夫,不会想到那么多高深的理由!而性格使然,才是他简单而又直接的原因!

由网友 影视挖掘机一号(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若是不能够从中学到一丢丢东西来,那真是白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功高盖主的大将军,对于那些帮助帝王登基的文臣墨士都是一样的道理。而真正能够大彻大悟得到善终的却没几个人。

张五哥偏偏就是一个明智的旁观者,他能够得到康熙和雍正两任帝王的信赖,足够他炫耀一辈子的了!俗话说官场如战场,朝堂之上往往比战场更加残酷,不经意之间就可能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剧中邬思道在雍正登基以后,选择半隐,他明白像他这样的人,只能够跟雍正共患难,无法共富贵,他又不能一下子完全撤走,故此先是给李卫当师爷,后来又给田文镜做幕僚,一点点计划逃跑路线。

而张五哥没有邬思道那么深谋远虑,他的优点就是不识字,并且对雍正足够忠心。夺嫡之夜,就凭借张五哥出去送信,才能够让雍正爷顺利登基。他的功劳着实不小,然而最终他仍旧不过是个御前侍卫,不是他不想当官,是他确实没能力当官,他又不是像李卫那样,府邸奴才,又不够机灵,只有待在雍正跟前最安全,在眼皮子底下,雍正对他也会放心。这一点完全跟图里琛有的一比。或许私下里,他跟图里琛两个人关系不错,得到了图里琛的真传。

待到十三爷病逝后,张五哥终于抓住了逃出皇宫的机会。十三爷对他有恩,拯救他于危难之间,他对十三爷有义,曾经当着康熙面替十三阿哥求情。在雍正身边也十多年了,也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特别是后宫生活,要比官场更加冷酷无情。相信大家都看过《甄嬛传》和《金枝欲孽》,都是讲述后宫妃子争风吃醋的样子,上涉及到王公大臣,下牵连到侍卫太监。张五哥作为雍正身边的红人,一样是被波及的对象。

这并不是张五哥想要的生活,还不如种上几亩薄田强。雍正是个好皇帝,他的天下,百姓的生活要好上很多。他在的时候,张五哥可以横着走,一旦哪一天雍正没了,张五哥也就跟着倒霉了!他一定得罪了很多人,雍正过世之时,也就是他将死之日。所以他得逃出这个牢笼,十三爷离去,大家都悲伤,张五哥也一样,不过他却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开溜的好机会。主动去为十三爷守灵,如此忠义之人,雍正见了怎能不答应呢!

所以说,张五哥貌似去为十三爷守灵,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活路,这样一来,灵期满了,他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相信这么多年,他也攒下不少钱了,带着妹妹和老父亲买个别墅,再买几亩地,能幸福一辈子,何乐而不为呢?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