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中八路军子弹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弹没有打完,为什么要和八路军拼刺刀?

由网友 红色手电筒 提供的答案:

抗战剧中刺刀战中,总是八路军手撕鬼子,但是现实中,日本鬼子的拼刺技术可不是那么不堪,而是相当厉害,尤其是抗战初期,到了抗战中后期,由于八路军在拼刺上下了苦功夫,同时日军战争初期那些精锐老兵已经被消耗殆尽,新上来的补充兵军事素质已经不如老八路了,在拼刺中,已经不是两个日军背靠背,八路十几个人也无法近身了,已经有一些拼刺高手可以和日军一较长短了,到了抗战后期,八路的白刃战水平已经和日军的普遍水平差不多了。

应该说,二战中日军无论从装备,训练,还有编制都是最适应中国战场的。而对于白刃战的重视也是源于对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中国和日本的步兵主要都是装备手动步枪,打一下拉一下,还要再推一下,手动步枪的战斗射速一般是10到20发每分钟,而在近战中,谁能在短时间内向对方喷射更多的弹头,谁的胜利机会就大,欧洲人是用冲锋枪,美国人是用霰弹枪,都是可以在近距离向对面喷出大量的弹丸。但是这两种办法到了东方就不行了,日军本身认为白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三八步枪,同时认为日本资源匮乏,生产冲锋枪以及弹药花费太大。而中国这边是冲锋枪比日军多,但是中国的确是子弹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敌后的八路,子弹太不好搞了,虽然有枪但是没有弹,冲锋枪也就是和烧火棍。

而霰弹枪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奢侈品,中国的猎枪当时还是用铁砂呢,不是那种定装的猎枪弹,基本上就是排队枪毙那种装填速度,手动步枪比它还快点。

既然用子弹解决不了问题就用别的方式,就只好用老办法,刺刀了。同时,中日战场上,很少进行一战时欧洲那种堑壕战,步枪的长短不是那么碍事,中国战场的步兵作战相对比较自由,而且战斗发生的地点多样,就敌后的八路来说,据日本老兵回忆,八路是距离不到150米不开枪,过一会八路端着刺刀就上来了。由于距离近,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上,手动步枪打一枪,八路就到面前了,这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能用刺刀招呼吧。所以不是日军子弹没打完也要拼刺刀,而是必须面对八路的刺刀。

在抗战剧中,无论谁都是端着枪前进,遇到敌人都是马上给一枪,这种傻乎乎的行为都是这几年只看美国片子看得,美军二战时已经用的是半自动步枪,只要扣扳机就可以打子弹了,但是别的国家都是手动步枪,在打完一枪以后,要手动退壳上膛等一系列动作,在你傻乎乎的站在那里上膛的时候,对面的子弹就已经打过来了,一个直立目标有多大,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如果有主角光环可以忽略不计对面的子弹,反正主角不能死。

由网友 俞远通 提供的答案:

抗战剧中,八路军和鬼子拼刺刀,鬼子没少吃大亏,具有宣传作用,振奋我军威。

在实际抗战中,八路军和鬼子拚刺刀,鬼子也没有占到便宜,原因是,一般拚刺刀前,我军人多,勇猛冲锋,喊杀声震天,先把鬼子胆吓破了。

鬼子的三八大盖,一次只能发射一发子弹,仓促短兵相接,拉枪栓的时间也没有了。

我军拼刺刀前,战士把弹匣和枪栓,都卸掉了,长枪轻便,利于拼杀,鬼子们笨蛋,不知道这窍门,等明白过来了,已成刀下之鬼。

拚刺刀狭路相逢,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八路军勇敢,是战斗胜利的保证。

有人说,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厉害?鬼子的武士道精神,用在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管用,在我英勇的八路军面前,算个狗屁!

(本人洛阳一农民,高中毕业学写文,过路君子行行好,关注点赞不忘恩。)

由网友 狄飞惊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没看清题目,就开始喷抗日神剧。实际上,关于八路军和日军拼刺刀的情节,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白刃战"。

题目中写的很清楚,"八路军子弹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弹没有打完,为什么要和八路军拼刺刀?"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八路军子弹打完了和鬼子拼刺刀",只要符合这一前提,日军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拼刺刀。

古代有个成语叫"短兵相接",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的近距离厮杀。所谓短兵指的就是刀、剑这类比较短、适合近距离作战的兵器,因为双方距离近了,箭、矛之类的武器就不好使了,反倒是比较短的兵器更适合贴身厮杀,正所谓"一寸短一寸险"。

在使用热兵器为主的现代战争,这一规律依然适用。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步兵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就是三八大盖(38式步枪)。三八大盖属于属于栓动式步枪,即每扣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发射完成后,退弹壳和把新的子弹推进膛,都需要手工拉枪栓来完成。这样,士兵每扣一次扳机发射后,都需要拉动一次枪栓,因此射击速度很慢,而且弹仓容量只有5发,5发打完后需要重新换弹弹仓,火力持续性差。

这种步枪在远距离作战、集体发射时还勉强可以形成持续火力,距离越近威力就越差,关键在于手动拉栓,这是设计硬伤,除非更新换代,否则无法改变。

我们的军队充分抓住鬼子三八大盖的这一弱点。如果双方交战,我军的子弹打完了,但不能撤退,仍然要坚守阵地,那么拼刺刀是惟一选择,而且是等鬼子靠近我方阵地,到了短兵相接的距离(10m以内),大家冲刺出去,尽量靠近鬼子,开始拼刺刀。

一旦距离靠近,三八大盖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因为你没有时间瞄准,也没有距离施展,也许你只发射一颗子弹,八路军就已经冲到眼前,大刀就看到你的脖子,刺刀就刺入你的胸膛了。

其实美国人也一样,只不过美军有自动武器冲锋枪,也有手枪,都适合近距离作战,用不着拼刺刀,但当冲锋枪和手枪没子弹时,一样也要"白刃战"。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拼刺刀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说什么武士道精神,只要对方拼刺刀,日军也会拼刺刀,完全是给鬼子涂脂抹粉。试想一下,如果八路军从几百米外冲向日军阵地,日本鬼子会坚持不开枪,一直等跑到身边再拼刺刀?

如果有这种情节的话,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由网友 人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 提供的答案:

这个我也看到了,我也很纳闷,我也很困惑,我也不理解。这个可能是有默契在先,有约在先,规则在先吧!比如说,规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千战万战,战场上见,派来谈判的使者,决不能滥杀无辜。话是这么说,即使有一方不守规矩要杀来使,那也是无可奈何,遇上言而无信的人了。

战场上子弹打完拼刺刀也是一样的,这可能也是有约在先,默契在先,惯例在先,要拼刺刀,不许开枪。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一方不守规矩要开枪,那也是无可奈何,遇上言而无信的人了。

由网友 历史微探索 提供的答案:

对于抗日剧当中的拼刺刀的确是符合史实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拼刺刀的场景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日本人具有强烈的武士道精神?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日本人在自己尚有子弹的时候选择短兵相接,拼刺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抗日剧剧照

一,拼刺刀是日本人的强项,不要以为,日本人就只有武器先进,对于他们来说,拼刺刀是他们的一种必修课程,对于拼刺刀也是非常重视的,而相对于没有系统训练过的抗日英雄们来说,显然如此的白刃战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高效的,毕竟对于我抗日军队来说一来刺刀的熟练度,技巧度都是逊于日本人的,二来挥砍大刀无论从动作幅度还是速度上来说,也是要弱于日本人的刺刀的。

二,并非日本人具有武术道精神,而是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最佳选择,我不否认可能会有所谓的武术道精神在其中,但是更多的还是拼刺刀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般来说这种短兵相接的场景大多在日军近身或者离得不远才会发生,所以这时候枪械的作用其实就已经没有高效,迅速的刺刀来的有用了,毕竟短兵相接式的作战,你面对的可不是一个人,可能你开完一枪之后还在拉枪栓,就被别人砍了脑袋,而刺刀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了,而刺刀还是日本人的强项。

三,日本人的一种自负心理的表现,那时候的日本人其实心里上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的,觉得我们中国人在战斗这方面比不过他们,所以选择近战拼刺刀,一来是为了展示他们的能力的强大,二来也是觉得他们自己胜算更大。

所以说,随着现在我们中国的强大了,我们就绝对不要再做这种率先发起白刃战的一方,因为这是一种最无奈与最辛酸,听天由命的一种选择,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和优秀的人民,我更希望我的国家今后是那个掌握有选择权的一方。

由网友 陈天刑 提供的答案:

#抗日战争#

鬼子的子弹没有打完就和八路拼刺刀,主要是八路军选择的交战距离很近的原因。那时候八路军一般都是近快战法,尽量在100米内开枪,打完三发子弹以后再扔手榴弹。

这个时候敌我双方的距离往往已经在40米之内了,而在这个距离冲上去拼刺刀,反应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日军是来不及回避的。


一、日军是非常精于刺刀术的

首先要说清楚,这日军经常和八路军拼刺刀,首先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刺刀术,在技术上并不落下风。特别是战前老兵都久经训练,所用三八枪又长达1.67米,是少有的非常善于拼刺现代军队。

这日军引进刺刀技术很早,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引进近代西方火器的同时,也引进了随枪的刺刀,并随之学习西式的刺杀战术。不过与海军学英国,陆军学德国不同,其刺刀战技术却主要学习的法国。

不过这日本人体型太矮,人高马大的西洋刺刀术在岛国难免水土不服。特别是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中,缺乏弹药的鹿儿岛萨军组织了大量的"拔刀队",用倭刀长枪等冷兵器突袭政府军。而日本政府征讨军的刺刀术,在面对旧日本武器的刀枪的时候却束手束脚——这不专业的冷兵器遇到了专业的冷兵器,这征讨军吃亏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在战后,日本陆军专门进行了刺杀技术的研究,他们把学来的西式刺刀术,和传统的日式长枪术相结合,经过多年改进创制出了日式的"铳剑术",并在全军大力推广。而因为他们是小国寡民缺乏物资,所以非常重视拼刺训练。全面抗战前的所有日本师团士兵,都经过了非常严格的刺杀训练,个个精于拼刺。

根据日本的《步兵操典》或者铳剑术图解来看,日军刺杀战术讲究尽量一击致命,一般前胸、心脏和喉咙是其重点攻击位置,是非常凶狠而且有效的。而日军往往营养好力气大,加上所谓"武士道"精神的加持,往往在刺刀战中是占上风的。据当时的老兵回忆:

"头几年跟日军打仗,想抓个活的都难,人家也不怕死呀。战场上杀红了眼,哪管活的死的。打扫战场时,不管怎样,是敌人尸体,上去就先来一刺刀!就怕那些半死不活的鬼子,醒来了还会和你拼命,不捅死他,他就拉你垫背!"


二、日军是尽量回避刺刀战的。

不过呢,这日军虽然精于刺刀术,但是更大的优势却是在火力上。除了步枪之外,他们可是有着飞机大炮和绝对优势的轻重机枪的。而且他们的弹药也非常充足,着实是不用和我们拼刺刀的。

以一个普通日军为例,他随身携行的子弹就有120发之多。后方的大小行李队一般还能再带160发,一次战斗往往有280发备弹可用。而日军的枪法非常精准,机枪一般还装有光学瞄准镜,往往在四五百米外就能取得命中。所以在战斗中拉远距离交战,对他们是有利的。

而在抗战初期,日军也吃过中国军队近战的亏。当年的中国军队特别是西北军,非常善于近战突击。他们针对自己火力薄弱的特点,专门组建了人手一支驳壳枪、一把大刀的手枪队,冯玉祥的手枪旅甚至拥有花机关枪、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五件套兵器。这样的手枪队突击时,在近距离以10/20发的驳壳枪连发,密集的弹雨配合着乱飞的手榴弹,往往就让挺着刺刀的日军伤亡惨重。

而且那时候的战士们在国恨家仇之下,往往都悍不畏死,敌人的刺刀捅进肚子也不怕,而是避也不避的回刺,和敌人拼个同归于尽。时间长了之后,日军战后总结时发现,他们在远距离战斗中,经常能打出1:6甚至更高的伤亡比,但是在近距离刺刀战的时候,却损失大增。所以在实战中,日军曾经下令尽量避免刺刀战。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是更想在远距离和我军交战,尽量避免和我军拼刺刀的。


三、八路军子弹少必须进行白刃战。

而敌人所想的,可不是我们要去做的。相对于拥有火力绝对优势,而且弹药充足的日军,八路军这边的情况,那就是恰恰相反的。

八路军这边大多数的部队,那是完全没有火炮的,就连轻重机枪都很少,往往一个团能有一两挺重机枪、一个连能有一两挺轻机枪,那都能算得上主力部队了。而相对于武器,我们的弹药也更少。一次战斗每人的备弹,主力部队的士兵不过是二三十发,其中多数还是回收弹壳用铜元自制弹头的复装子弹。而如果是一般的二线队伍,那在战前平均每人领到的子弹数,往往就是一个弹桥——仅仅只有5发子弹而已!

所以在弹药极度匮乏之下,为了确保命中率,八路军往往选择的是在百米之内近距离才开枪!然后在打光了枪里的三发子弹以后,我们的应对就是三四十米的手榴弹雨!而如果手榴弹还不能把敌人打退,那我们就得选择是发起白刃冲锋,还是尽快撤退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战法,八路军也得了个"三枪八路"的绰号。

而正是因为枪少子弹少,所以当时的八路军除了枪支手榴弹以外,还装备了大量的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相对于西北军多用大刀,我们更喜欢的是长枪:

一把近三米多长的竹枪,比上了刺刀的步枪还要长上一米多。和鬼子拼刺刀,这回不用怕手里的家伙不够长了。在竹节处还特意缠上几块烂布。这是防止血液流下来打湿竹枪。枪尾的最后一个竹节处,也细心地缠上几块防滑的破布。

这样在真的发起白刃冲锋的时候,我军除了挺着刺刀的步枪手,还有大量拿着长矛和红缨枪的长枪手。在双方高速对冲接近的以后,我们的步枪手会趁着日军按照操典关保险、防止误伤自己人的时候,再次齐射开一枪,有些悍不畏死的部队还会扔出手榴弹,然后再进行血腥的刺刀对冲!

而这时候步枪手枪里面,只剩下了最后一发子弹,那是最后关头保枪或者殉国用的,一般是不发射的。而八路军的红缨枪因为长度足够刺杀凶狠,也让日军的"三八长矛"吃了不少亏,他们专门将之叫做"八路长剑",是非常不愿意和装备大量"长剑"的八路军拼刺刀的。


四、白刃战一般伴随的是伏击战和坚守战。

所以说,这真正八路军和日军发生的白刃战,主要形式其实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伏击敌人,这时候日军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我们等敌人尽量靠近之后,在百米内甚至几十米的距离才开枪,然后直接就是白刃战。当然了,打埋伏也不是神剧里面那么轻松的:

"搞埋伏你以为是那么容易的事。"老兵说。先不说日本鬼精明,弟兄也累得够呛。窝在树林里一整天,这身子就要扛不住了。先是大腿和肩膀发麻僵硬,这还有树林里的虫子蚂蟥也让人受够了罪。

弟兄们穿的都是大短裤,这虫子什么的就顺着裤角直往人的裤裆里钻,咬得人档下是麻痒辣酸更种滋味,涌上来,还不敢抓。只好把树叉紧紧地咬在嘴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人的情绪也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烦闷起来。每个人的心里一边臭骂着日本鬼子,一边拼命地发散转移自己的思维和注意力,只为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真到了白刃相向的时候,生死相搏也就在那一刻,无非就是那么三五下,没有那么多的花架子。所以白刃战往往时间很短,规模也不大,什么石牌会战四小时白刃战,其实只是宣传而已。

而另一种白刃战,就是让我军被敌人包围,坚守村落或者村落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防线被突破,那就是近距离的刺刀见红,一定要把敌人打回去。真要到了子弹打光、刺刀拼弯、枪托砸碎的时候,那就用砖头砸、拿牙咬,也要和鬼子拼到最后一刻。

而当真守不住要突围了,鬼子兵却更加残忍,他们往往会用刺刀挑死所有的伤兵和俘虏,然后在村里烧杀抢掠,用刺刀捅死村里的无辜老百姓!

这鬼子的刺刀尖上,缠绕的是无数国人的冤魂!

勿忘国耻,治史铭记!

由网友 舞者独行 提供的答案:

抗日战争,八路军逢敌亮剑,子弹打光。即刻短兵相接,刀光剑影,血溅七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不仅仅是在影视剧中,事实上,八路军和日本鬼子的白刃战经常发生。甚至更残酷、更激烈。

曾经听过抗联老前辈讲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鬼子的感人亊迹。

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比中国军队先进齐全,日本军人效忠天皇,崇尚武士道精神。个人体能、及单兵肉博战能力都强于中国军人。

这是不争的亊实。

但是日本鬼子不具备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身体的灵巧程度不如八路军战士。

而且鬼子往往求胜心切,挥舞日本刀一阵乱砍。八路军闪躲腾挪,瞅准鬼子软肋一刀毙命,置其死地而后快!

两军交战,往往八路军的子弹先打光,但士气并未消减,更无人临阵逃脱。拔刀冲进敌群,怒吼声中刺刀见红!

鬼子就算还有弹药,一是被肉博战困住沒机会使用。二是不想使用,也不能使用。

别看鬼子好勇斗狠,灭绝人性。可他们往往战术死板,都是些一根筋的亡命之徒。

他们认为,一旦进入白刃战状态。正好可以展示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及日本忍者的武术功力,是很值得炫耀的战场功绩。

这时使用枪炮是不讲武德,是怕死的小人行径。

短兵相接进入白热化,八路军战士瞅准机会。夺过鬼子抢弹,闪过一旁,瞄准鬼子一枪一个排头击毙。尽快结束战斗,打扫战场。

正是由于日本鬼子的蠢笨,盲目自大,弃枪轻敌。致使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死伤无数,几乎是次次败北。

请不要在批驳抗日神剧时,长日本鬼子志气、灭八路军威风。

八年抗战,战果犹存!

中国军人是不可战胜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