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仁济仁爱888 提供的答案:
肥胖者,限制热卡供给,禁酒。防止摄入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食品,多饮水,每天保持2500一3000毫升。避免过劳,受凉,受寒及关节受损。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急性期消炎止痛药口服。症状明显的减轻后,逐步减量停药。可实行物理治疗,关节活动障碍者,可根据情况选用神灯,超短波,磁疗,红外线及中药离子透入等针对性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由网友 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 提供的答案:
你好,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断根】这个词,我想这位贤惠的妻子应该是指:往后余生,只有她与老公,痛风这个"小三"永远不再出现于他们的二人世界?
那,只要你遵照我所说而做,我能保证你老公同痛风"断根"。
痛风发展的4个阶段
痛风的临床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题主28岁的老公已处于第三期,据乔老师经验推测,若不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未来3-5年内,患者多处关节将会出现痛风石,并且很可能已经或将出现肾结石、尿道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此时情况已不容乐观。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高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通常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或是其他临床表现,这时候才开始称之为痛风;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或其他临床表现者,只能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此时虽然血中尿酸浓度高,但临床上无症状,必须经由血液检验才能发现。高尿酸血症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注意增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取、调整饮食等生活型态调整,或找出引发高尿酸原因予以矫正,血尿酸值可能会回复正常。
但若仍持续出现高尿酸血症,未来进展到罹患痛风的机率,随着血液中尿酸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90%一直只在轻度升高范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都不会痛风发作。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但必须找出潜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并控制相关问题和疾病,尤其是未来可能恶化心血管风险的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2.急性痛风关节炎——突然剧烈关节疼痛
急性痛风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大多为单一关节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但后期可多处关节炎发作和发烧。大多是突然发作,常在午夜或凌晨发病,半夜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有些病人可有轻微疼痛或刺痛为痛风发作的先兆。急性痛风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初发时好发关节的频率依序为第一脚趾关节、踝、膝关节等,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触碰,甚至不能盖被子。哪怕是轻微的风吹过或者活动一下脚趾头,也会立刻感到钻心般的疼痛,但这种疼痛来去如风。
若血尿酸值持续过高,经过一段时间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大多会随时间增加,久而久之,关节会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
3.不发作间歇期——间隔时间差异较大
不发作间歇期(Interval gout)是指两次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间的无症状不痛期间。急性发作后可自然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而完全复原,此时无症状期称为不发作间歇期。
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隔时间差异颇大,根据研究,约有4%的患者终生不再发作,大约61%在一年内复发,约88%在两年内复发,有些人甚至十几年后再复发,但一半以上患者发作的频率会随时间经过而增加,不发作间歇的期间越来越短,尿酸盐沉积也越来越多。
4.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关节和软组织形成结晶
长期没有治疗时,痛风病人的疼痛会逐渐波及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痛风结节,即尿酸钠盐的结晶),有些会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关节丧失活动能力。
痛风石也可能在耳朵、皮下、脊椎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能沉积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肾脏,而影响脏器的功能。此种痛风石出现距离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间自3至42年不等,平均为11.6年,但近年来报告已经缩短到平均5到6年即出现痛风石。
慢性痛风石关节炎(Chronic tophaceous gout)虽然可能不如急性发作的剧痛,却会引起该关节、组织的破坏、变形或功能损伤,而且痛风石在身上出现的部位会不断增多、体积增大。后期表面伤口容易破皮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处理不当易并发细菌感染,造成骨髓炎、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不得不截肢与死亡。
另一方面,由于尿酸结晶长期沉积,关节会造成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碍;尿酸盐还会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临床出现水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现象,提示肾功能的损害逐步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护士领进医生门,往后余生皆靠个人
每一个急性痛风发作、坐上轮椅被护士推进诊室的患者,在那一刻起就需要明白,这一辈子都需要与尿酸"战斗"了。就如同糖尿病病人与血糖"战斗"一样。
大多数人都知道,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过高所致,而大多数人也都认为,痛风就是吃出来的!
其实这个结论不完全对。
痛风,由多个因素共同长期影响所致。而吃这个因素,通常只能算诱因或者是加剧病情的帮凶,本质原因还是自己的体质,从出生时基因就决定了的体质。
人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主要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约占80%;二是外源性,由摄入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20%。因此嘌呤吸收过多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当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后,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如果同时伴有尿酸排泄减少,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甚至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而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所致的称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对应病因如图:
可以看出,除继发疾病与药物影响外,大多数因素都是由基因决定了,决定了占你体内尿酸池总量 80%的内源性尿酸去留,决定了你这个个体就是比别人容易出现嘌呤代谢问题,更容易得痛风。
所以,要想往后余生与痛风一刀两断,你必须要做好你所能做的一切。而你所能做的,首当其冲便是那占尿酸池总量20%的外源性尿酸来源,说白了就是管理好"吃"这个因素。
须尽一生拼,换得自我无恙,家人无虑
那对于患者来讲,该怎么做,才能将痛风"断根"?
首先你得知道【痛风的治疗目标】。
痛风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包括:
- 迅速有效地终止急性发作;
- 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 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尿酸盐结晶对关节、肾脏或其他部位沉积所导致的损伤;
- 预防或逆转伴发的相关疾病,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在日本指南中还提出"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生命预后,作为最终的治疗目标"。
可以看出,治疗痛风,不止是让它不再痛,还得将尿酸水平调回去,还包括预防或逆转与高尿酸血症狼狈为奸的"三高"。
非药物治疗是痛风治疗的基础,多数治疗方式尤其是健康的饮食方式和合并症的治疗需要伴随患者一生。 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或)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并且是其他痛风治疗策略的基础。
痛风的非药物治疗
(一)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治疗过程显得十分重要。简单的说要做到"三少一多",即:少嘌呤、少热量、少脂少盐、多饮水,同时限酒戒烟。
1.行低嘌呤饮食
低嘌呤饮食可带来五大好处:可使血尿酸下降60-120umol/L;减少痛风急性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期时间;减少痛风石形成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及对应副作用。
每日嘌呤摄入指标
处于痛风急性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00mg;
处于痛风缓解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150mg;
处于高尿酸血症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不应超过200mg;
为了预防高尿酸,建议正常人每日嘌呤摄入不超过250mg;聚餐时嘌呤摄入通常会达到600-1000mg,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建议痛风患者,对照着食物嘌呤含量表(此部分不具体列,可自行查阅或私信我发你),计算着量来进餐。最新痛风诊疗指南,鼓励进食多样化,不禁止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只需控制住每日摄入总量。
2.进食含丰富钾、镁离子丰富的食物
人体的碱性体液环境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和排出,含钾、镁丰富的食物经人体分解后,形成钾离子、镁离子,使体液pH值略微上升(往碱性改变)。这类食物主要为蔬菜与水果,包括:樱桃、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红萝卜、大豆、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梅干、柠檬和菠菜。另外醋也有相同效果。
3.控制酒精总摄入量,禁饮啤酒和白酒,可适量饮红酒
研究显示,酒精总摄入量与血尿酸升高呈正相关,过量的酒精一方面可造成体内乳酸和酮体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可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合成增加;饮酒时多同时进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更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啤酒和白酒可使血尿酸明显增高,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含嘌呤最高的,富含鸟嘌呤核苷酸(最易吸收),导致血尿酸增高;而适量的红酒使血尿酸轻度下降,且红酒富含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刺激物等,可减轻酒精对尿酸的影响。研究提示,每日喝两听(约700ml)以上啤酒者的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每天喝两杯以上酒精含量为15g的白酒者,患痛风的危险是不饮酒的1.6倍;饮含铅的威士忌可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
4.每日饮水3000ml,保证足够尿液排泄
肾脏是排泄尿液的器官,而尿酸是溶解在尿液中的,患者排出的尿液越多,排出体内的尿酸也就越多。要想多排尿,怎么办?多饮水。痛风患者尤其要注意摄取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摄取不足,尿量就会减少,尿中溶解的尿酸浓度增高,容易在尿路中形成尿路结石。只要您的肾功能正常,在摄取足够的水分之后,尿量也就随之增加,尿色也会变淡,尿酸也容易溶解在其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不容易形成晶体,能够有效预防尿酸盐在关节结晶、痛风石、尿路结石和肾功能障碍。并且,饮水充足后,还能使血液黏度下降,对于预防痛风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好处。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000~2000ml,平均约为1500ml。而对于痛风患者而言,由于体内尿酸的"库存"丰富,在同样的肾功能条件下,要想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酸,就必须排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尿液。建议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达到3000ml,以保证尿量能达到2500ml以上。
而且最适合痛风患者引用的水包括:偏碱性,有助于碱化尿液,而当患者尿液中的pH值增高时,尿酸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含热量低,如果痛风患者饮用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等能量物质,会破坏一天的饮食规划。白开水、淡茶水和苏打水是痛风患者的理想选择。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不要在体内缺水状态下补水,而一定要学会主动出击,闲暇时就喝上几口水,同时睡前要形成饮水的习惯。
(二)坚持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鼓励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使运动时心率达110~120次/分及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以打球、跳舞、游泳和健身运动为好。避免剧烈运动和无氧运动,这可使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分解,向血液里大量释放肌苷和次黄嘌呤,使血尿酸增高。
(三)控制体重
使得肥胖患者达到理想体重指数(BMI)以促进整体健康。痛风患者往往较肥胖,减轻体重不仅有利于痛风病情的控制,而且有助于缓解代谢综合征。减肥应循序渐进,每月减1~2kg。饮食上,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及低脂饮食,尤其是脱脂奶和植物蛋白,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尤其是急性发作期),总热量应较正常饮食略低10%~15%,一般每日1400~2000kcal(1kcal = 4.18kJ)。
脂肪应控制在40~50g/d以下,蛋白质应稍低于1g/(kg•d)。摄入过多的脂肪可使血中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上升,抑制尿酸的排泄;高蛋白质饮食可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增加尿酸前体,同时还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和增加肝肾代谢的负担。此外,饥饿疗法不可取,因饥饿时,脂肪将作为能源而分解,使血酮体增加、有机酸增加,抑制尿酸的排泄。
(四)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理论上痛风是一种较易诊断、容易处理的疾病。但实际上,对许多患者来讲,包括那些已经正确诊断的患者,处理得并不理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依从性的问题。在对患者依从性的走访中,一些患者表示在间歇期没有症状时坚持治疗很困难,还有一些患者认为戒酒的要求太苛刻。
此外,一些患者被现实生活所迫,不愿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和饮食方式。可能最重要的还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这对很多患者来说比较复杂和烦琐。
但如果通过医生的详细介绍,患者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为什么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那么相信患者会有更好的依从性。例如将尿酸结晶比作火柴,患者被告知当火柴划燃时会引起痛风发作。要熄灭火焰,患者需要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秋水仙碱或激素,但尽管火焰已熄灭,火柴依然存在;为预防下一次的发作,需要服用秋水仙碱等预防药物,这样会使火柴潮湿而不易划燃;而降尿酸药物实际上是将火柴彻底清除。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患者对痛风的认识会加深,如果将痛风不积极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预后,以及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进一步告知患者,相信患者的依从性会得到改善。
当然,由于多数患者在门诊就诊时间有限,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教育的工作还需多种途径,例如各种媒介及形式的科普宣传,组织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定期召开病友会等。总之,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对改善我国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的趋势有着重要意义。
降尿酸治疗,维持达标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所有痛风患者都要积极执行的内容,而降尿酸治疗也是大多数痛风患者需要接受的事实。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急性痛风发作、预防痛风石的产生、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以及预防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出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 6.0mg/dl的范围内,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长期不缓解或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 5mg/dl。维持达标是调整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的根本目的。
所以,如何让痛风"断根",简单地说就是这三点:
- 先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 当你尽最大努力了效果仍不理想时,医生再来助你一臂之力;
- 养成习惯,坚持下去,你能坚持多久,痛风就能远离你多久。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由网友 Olgh 提供的答案:
我也是28岁的时候得了通风,2016年的事了,尿酸640,左脚后跟痛,走路一拐一拐的,去看医生,医生说没得治,当时我傻眼了!医生说只能给我打点滴消炎可以降低疼痛,连续吊了三天,叫我多喝水,后面至今不痛了!回想起为什么突然得通风,主要是2014.2015年白天上班工作太认真,很少喝水,上厕所排尿导致的,因为在这之前我的健康状况一直良好,2016年后我坚持每天喝多水,2017年底公司免费体检验血,我的恢复正常值了!所以建议多喝水,每天坚持喝8杯保温杯的水量吧!
由网友 医学小侦探 提供的答案:
28岁,痛风7年,这样算,21岁就痛风了。是不是感觉有点早,有点夸张或者觉得这存在也是属于极少数人?
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这么年轻确实非常少见。因为哪怕到现在,痛风也是多见于那些40岁以上的男性、更年期后的女性,而且痛风有"富贵病"之称,不是家庭很富裕的人,想得痛风还没那么容易。但是近年来,不一样了,痛风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小伙得痛风,像临床上我见过最年轻的小伙读高中就痛风了,当然,这跟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有的痛风病人,控制的很好,很快就不痛了或者很长时间才会痛那么一次;但有的痛风病人就不是,三天两头往我们医院跑,痛不说,连下床都下不了,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当然,得了痛风,确实容易反复发作,但这并不是说痛风是一个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痛风老是痛,老是发作是有原因的。但很多人把这个"反复",把这个"原因"推给我们医生治疗不力,开的药无效,从吃药吃到乱七八糟的偏方等等,随处可见,随处可听。那么痛风痛的特别频繁,反复发作,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要怎么样才能断根?今天我就跟大伙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搞错了,痛风其实大多数不是我们吃多了。
现在很多人提到痛风,第一反应就是这三连问"海鲜吃多了?""啤酒喝多了?""是不是特别喜欢吃动物内脏",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这样的胡吃海喝的在痛风患者当中占的并不是大多数,甚至有很多痛风患者在发病之前生活方式一直都挺好,但是还是得了痛风,很好奇也很疑惑,为什么痛风也会找上他?
这是因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它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3类,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原发性痛风,也就是先天性的!
什么?先天性的?那为什么现在老是说胡吃海喝导致的?
这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所谓先天性,不是说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它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家族易感性,总体来说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
什么意思?尿酸排泄障碍?这跟我们平时胡吃海喝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大家都知道长期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而且临床上有5%—15%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最终会发展为痛风。当然,这不是说我们查出高尿酸,这过个个把月,就会出现痛风。事实上,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往往需要数年,也就是说你21岁痛风,实际上几年前你就已经尿酸高了,只是"你不查不知道而已"。
因为痛风自然病程往往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无症状期。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只是表现为长期高尿酸血症或者波动性高尿酸,没有任何症状。当然,也有的高尿酸病人一辈子都没有症状的;
第二个,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这个时期病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经常在半夜或者早上起床时候突然发病,关节剧痛,几个小时内就可以看到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功能受限;
- 以一边的第1跖趾关节(俗话大脚趾)疼痛最为常见;
- 很多人可以在2个星期内自行缓解;
- 吃点秋水仙碱往往可能快速缓解症状;
- 偶有病人还会出现发热等其他症状。
第三个,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在我们的耳廓、关节周围以及跟腱、髌骨滑囊等地方会出现一些大小不一,隆起来的黄白色赘生物,烂了以后还可能会流出一些白色粉状或糊状物,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痛风石",这是我们痛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还有一些没有规范治疗的病人,最后往往还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出现非对称性的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痛风石,导致关节骨质破坏等严重危害。
所以,痛风的源头就是长期高尿酸,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
怎么理解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尿酸的来源除了大家认为的平时胡吃海喝,从食物中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而来以外,就是来源于我们本身体内的细胞代谢,而且这部分占了大多数,为80%!
同样,尿酸毕竟是一个终代谢产物,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约2/3的尿酸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而其余1/3通过肠道、胆道等肾外途径排泄。
因此,我们平时见到的高尿酸病人,往往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尿酸生成增多的,跟大家平时饮食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以及细胞嘌呤代谢紊乱有关;
第二种是尿酸排泄减少型。就是这人生成尿酸也不多,是正常的,但是排不出去的少了。临床上,我们就发现约90%持续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存在肾脏处理尿酸的缺陷而表现为尿酸排泄减少。
第三种就是混合型的。就是平时也胡吃海喝,平身又尿酸排泄障碍的,这生产的多,排出去还少,自然而然容易引起痛风。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假如在日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一旦出现特征性的关节炎的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就要考虑是不是发展为痛风了。
所以一个人得了痛风,他不一定是吃多了,只能说胡吃海喝会更容易诱发痛风发生和发展,大多数人还是跟尿酸排泄障碍有关。
那么怎么区别自己是尿酸生成增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呢?
大家可以在测完血尿酸的情况下,测一个尿酸排泄!
正常限制嘌呤饮食5天以后,如果每天尿酸排出量达超过3.57mmol(600mg)我们就认为尿酸生成增多。当然,也可以测定尿酸的排泄分数,假如这个排泄分数大于12%,我们就认为尿酸生成过多,如果小于7%,认为尿酸排泄减少,在7%—12%之间为混合型。
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我相信大家会忽然发现,为什么会有的痛风病人尿酸降了那么久,高痛风治了那么久,还是降不下来,还是会痛,经常反复发作,就是断不了根,确实是有原因的!
第一,对高尿酸血症,对痛风认识不足!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尿酸高了,就是平时吃出来的,实际上这只是占了其中一部分,很多时候还跟我们本身尿酸排泄障碍有关,治疗上只是强调控制尿酸生成问题,没有实际上去去考虑,去解决自己会不会有尿酸排泄问题。
第二,药物选择上有偏差。现在依然很多人觉得非布司不良反应少,都听别人说它好。实际上,对于我们医生来说,没有所谓的好药不好的药之分,关键得看你是什么类型的痛风。非布司他跟别嘌醇一样,属于属于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它的作用就是减少尿酸生成,但是刚刚说过了,很多痛风的病人都由尿酸减少障碍,这一味的吃抑制尿酸的药物,其实只能减少一部分血尿酸的水平,真正要把尿酸降下去,就必须要服用一些排尿酸的药物,比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等。
第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把痛风的原因"控制住",这个原因就是血尿酸的标准。像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尿酸在420mmol/L以下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已经得了痛风的病人来说,这是不行的要降到360mmol/L以下!
为什么是360mmol/L?大家平时自己做过糖水就知道,我们加糖加到饱和度情况下,这是最甜时候,也不会变更甜了,因为这时候再加一点也不会溶了,加多少就会出现多少糖沉积。
同样道理,420mmol/L也是我们血尿酸的一个一个饱和度状态,降到这个标准确实正常了,但是只要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只要体内多了一点尿酸,它就会出现沉积,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尿酸盐结晶,引发痛风;
二是很重要一点,痛风病人往往关节组织中已经沉积了大量尿酸盐结晶,这时候血里边低不了,组织当中的结石也就溶不出来,这样很容易反复发作,动不动可能就痛了。
只有等血内尿酸降到一定程度以下,目前认为是360mmol/L以下,它才能慢慢溶化,才能够运出来。所以,如果你长期有高尿酸,仅仅达到正常值还不行,还要低,只有真正把尿酸降下来,让它保持平稳,才不会再犯了,假如至少降到420mmol/L,高位,你只能临时解决问题,将来大概率反复发作,甚至更坏!
第四,药停的时机不对。很多痛风病人认为只要不痛了,就说明好了,不用吃药了,这是人类服药本性,但是实际上这对于痛风治疗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说一个人的手上没有痛风,外边没有,耳朵上没有。但都不能代表他的内脏没有。痛风,很多时候很有迷惑性,我们自己看着没有了,关节还不一定疼了,关节疼了,大家都知道找我们医生,但是不疼了找的人就少了。
但实际上有很多尿酸盐结晶到了我们的关节,软骨上,不做关节穿刺、B超或者是双能CT,是看不见的,而这往往就给我们痛风反复发作,不断根留下了隐患。
所以,痛风要断根,不是靠吃两三天药就能好的,是一个要明确原因、不断监测、时时控制的过程。
关于痛风,大家如果还有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进行解释,为大家提供"看得懂"的科普,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转发给你身边的人,一起学习!
由网友 㔪 提供的答案:
十年前尿酸也600多,也犯过犯病的时候走不了路。自己坚持尽量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一旦吃过量后立即喝水(不是饮料),要是喝了啤酒、吃了小鱼小虾、豆腐之类的食物,我一般会喝3瓶到4瓶矿泉水,不过一般不碰嘌呤高的食物,这样坚持和节制后很少再犯。另外就是增加体育锻炼(我是健身)和减肥。今年五月体检,尿酸回到正常值(300多),现在一直很少碰嘌呤高的食物。我不是医生,曾经是病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网友 YAOZZ666 提供的答案:
题主老公28,痛风已经7年,那就是说,21岁就已经得痛风了。不好意思问一句,题主与老公结婚时,没有发现老公有痛风吗?
我见过得了痛风的人,年纪都是在30多岁,走路都是半步半步的走,看起来非常痛苦。过了一段时间,居然走路也正常了,问之说是吃了药就不痛了。
如此看来,得了痛风不要怕,到医院看看医生,尊医嘱,减轻痛苦就没有问题了。
由网友 Z柯渔夫 提供的答案:
我有过痛风,血液检验血尿酸436,到医院医生首问你有医保吗?我反问道:这与医保有关吗?然后就是吓死人的诊断,我不相信这一套干脆回家了。有了痛风病从心理上不要怕它。1,一日三餐多吃素菜,不吃内脏,不喝脾酒。2,坚持每天喝2一一3公斤白开水,必要时服几片苏打片,把尿酸结晶化掉。3,游泳、钓鱼等锻炼身体。漫漫痛风就远离了。
医生的话可听,但不要全信,因为医院己经背离了公益从病人捞取收益。
由网友 尤yHS 提供的答案:
二十八岁就已经痛风七年了,很同情,祝福你老公早日康复!为此建议如下:
第一,建议他注意生活方式,即饮食起居。饮食注意清淡,肉类适量,不吃睌宵,不喝酒特别是俾酒。起居要有节,不要熬夜,最好按时间节律安排休息,最好是每晚十点前,至迟十一点前睡觉啦。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人的抗病能力(西医叫免疫)。同时注意劳节,已保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第二,加强锻练,加强体质。如多走路,使体内痛风"毒"素外排(出汗),如有条件打打球,游泳。通过锻炼减少痛风次数,减轻痛苦。要长期坚持!
第三,中医治疗,这点是最重要的!找当地最有专长的中医(不管老中医还是年轻中医,能治好病就是名医)。因为中医治本。由中医进行辨证施治,肯定能根除痛风。但要本人配合医生,该戒口就戒口,坚持就是胜利!
由网友 花继平大夫 提供的答案:
控制尿酸牢记三句话:
1、不忌口是不行滴
低嘌呤饮食是前提,饮食无度会导致药量增加,提高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2、光忌口是不行滴
饮食控制,尿酸只能下降70-90μmol/L。
3、不吃药是不行滴
降尿酸药分为两类
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尔同舒),另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如非布司他、别嘌醇。
由于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为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所致,促尿酸排泄药适用人群更为广泛。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