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三十年左右的公务员在体制内都是什么心情?_30年工龄公务员工资

由网友 公考职场达人 提供的答案:

我们单位是一个县级税务部门。据我观察,在体制内待了30年以上公务员现在基本都是50岁以上了,大概可以分成这么几种状态:

1.单位里的领导岗位。包括班子成员和一些中层干部。他们是上呈下达的关键环节,工作压力挺大。每天忙于统筹资源,协调各方,应对考核,部署落实……平常也得应对,需要开的会多,需要拍板的事多,需要处理的关系多等问题,具体事务处理少,多是牵头抓总。由于税务部门,业务性比较强,很多人都是业务骨干成长起来,多数人还是精力旺盛,富有激情。简单说,想干出成绩的,没有不拼的。一个单位的"精气神"与这些人的状态直接相关。

但是,国地税合并后,领导干部职数超标很多,很多原来的领导岗,退出实职,这些人在单位里,不算领导,又没人能"领导"。自我要求高的,每天能上班打卡,要求松的,十天半个月也不来一趟。看起来很自由,至于实际上状态如何,那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2.另外就是普通岗位了。工作30年了,一部分人没有啥职务,熬资历,晋升职级,拿一份还不错的工资。就我看到的实际情况,多数人是在混日子。一方面,由于税务部门的特殊性,需要不断保持随时更新的状态,随着信息化的进步,税收政策的更新,他们的工作能力大大退步,很多人适应不了现在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部分人以年纪大了为借口,逃避责任,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除了沟通工作,都挺畅通,一旦谈工作,眼也花,头也昏。电脑看不清,手机却能看一天。

但是,单位里也有"老黄牛"让人尊敬。精神饱满,干活踏实,不显老。都是在一个办公室坐着,谁踏实干活,谁溜奸耍滑,大家心里都清楚,平日里都对这样老同志分外尊重。不过也没啥用,最多年终评优,大家凭良心多投几票。虽然也不多发几个钱,但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做人总得信点什么

由网友 职言职觉 提供的答案:

我现在49岁,工龄28年,1996年21岁大学毕业,并进入乡镇工作。在乡镇工作11年,县直单位工作5年,市直单位工作12年,先后担任过县直股长,乡镇副镇长、党委委员,市直单位办公室副主任、科长,2021年任现职级。我现在的心情就是盼望退休心情急切,落实工作按部就班,人际交往比较保守,仕途抱负愿望不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坐等平安退休。主要表现有以下10点:

①不再热衷社交。50来岁,朋友和社交差不多定型。结交新朋友,需要花很多心思、精力,也面临着被各种套路的危险。人到中年,除去几个知心朋友外,不再热衷新的社交活动,不再主动结交新朋友,有时甚至会拒绝。

②享受发自内心孤独。50来岁,学会享受独自一个人散步、独自一个人喝茶、独自一个人看书、独自一个人养花种草。宁静的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③看淡职务晋升。人到中年,已经彻底看清和认命。把提拔晋升看清了、看淡了、看穿了、看明了,处于超然状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④拒绝非必要的喝酒吃饭和唱歌。喝酒伤身,喝酒伤肾,喝酒也喝不出感情。除了几个要好朋友外,其他的饭局都委婉拒绝参加,即使偶尔被迫参加,也坚决不再"搞了上半场,继续下半场"。

⑤工作不再拼死拼命。干工作尽职尽责、量力而行,努力就行,没必要再往死里拼,时上班,准点下班,不再总是想"高标准、严要求,超越自我,一把手满意",不再总是想干出点政绩来为自己的提拔晋升添砖加瓦。工作是干不完的。人到中年,懂得了"长命功夫长命做,长命豆腐长命磨"。

⑥守住廉洁底线。人到中年,想着的是平平安安退休,平平凡凡生活,在是非领域,一定要守住底线,守住原则,不犯错误,不能晚节不保,绝对不能随意收受他人的财物、礼品、礼金,或者各种有价证券等。这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也是一条高压线,绝对不能触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⑦陪伴妻儿子女。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可靠的、最温馨的、最暖和的港湾。不是非必须、非必要,不在外面吃饭,每天坚持回家陪伴妻儿父母,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人在世上,能够陪伴自己走完终身的,只有自己的妻儿和子女。人到中年,在单位我们可能只是个普通人,在家里我们却是主心骨,老婆孩子需要我们,父母双亲需要我们。

大项工作,绝对不能擅作主张、擅自决定。碰到自己拿不定把握的事,或者权责不是很清晰的事,不擅作主张、擅自决定,一定要交给领导去决定。你一旦你擅自做决定,这就是越权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出了问题肯定要追究你本人责任。体制内的老同志,必须坚持"勤请示、请汇报",遇到拿不准的事,为了保护自己,一定要首先请示领导,千万不要擅作主张。

⑨少出风头,少说怪话。在单位安安静静度过余生。在工作领域,是自己的活自己干,不是自己的活可以干可以不干。在单位重大事项上,少发言,少插嘴,不逞能,不出风头,不当带头大哥,以免得罪单位主要领导。在做人领域,修身养性,尽量不与他人发生冲突、发生误会、发生摩擦。总之,就是让别人感觉到你已经老了,让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⑩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看书写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利用更多时间爬山运动、打球散步,无论风吹雨打,雷打不动,把身体锻炼好,把体格搞上去。毕竟,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由网友 职场探秘者 提供的答案:

我们处长就是一位工龄满30年的老公务员。下面,来谈谈他的一些情况:

处长今年五十多岁,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那个大学毕业包分配的年代,他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说他不幸,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后个人没有选择权,全听从组织安排。说他幸运,是因为他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从乡镇走上省直机关中层领导岗位。

刚毕业时,他被安排在一个非常偏远、贫穷、落后的小乡镇里工作。好在他出生于贫苦家庭,适应能力特别强。

在乡镇那些年里,他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好青年。深得领导和同事们喜欢。说白了,就是甘愿当"傻子",多干活儿、少说话。

后来,他被推荐到县直机关工作。无论到哪里,他永葆朴实、上进的本色。工作成绩一直是相当好。所以最后才被调进省直机关工作。

如今年过五十的他,虽然工龄已过30年,职务已是正县处级。但工作上仍然一丝不苟,保持着"拼"的姿态。

题主所问的已工作30年的公务员的心态,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工龄达到30年了,基本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人。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受当时那个"贫困"大背景的影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吃苦耐劳。到如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放松。家中老人都步入高龄,大多数家在农村的,家中老人无退休金保障;孩子大多还在上学,不能自食其力。因此,养家糊口,不敢放松自身要求。

2.不上不下不甘心放松。一路勤奋努力走来,大多在单位已成为业务骨干和中层"台柱子"。在工作上已经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肯定不甘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搏一搏,也许还能再进一步。

3.看淡人生的早已"躺平"。工龄满30年,在县以下工作且没有混到一官半职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自认为早已看淡人生、看穿人性。他们对待工作能躲则躲、能推则推,在年轻人面前摆老资格,对身边同事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这种人,不好作评价。

由网友 雾野仙踪 提供的答案:

45周岁,工龄27年。奇怪吗?不奇怪。1996年我18岁高中毕业考上军校,就开始计算军龄。转业致地方工作后,工龄与军龄衔接计算。从1996到2023,工龄已经27年了!之前因为口罩的原因,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多不便,一度有过工龄满30年申请提前退休的想法。现在没防控了,出去玩方便。不想提前退休了。继续为人民服务吧!转业12年,对得起这份工作。两个三等功,五个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军转干部、先进工作者拿到记不清多少个了。

由网友 雨田杂谈 提供的答案:

我95年参加工作,工龄已29年,一直在县直部门工作。任股长十多年,在一个科室一个岗位奋斗了十五年余,任副科级领导八年。为了这个副科级,费老劲了,等了好几年。

自动放弃副科级领导职务是因为年纪大了,那年我47岁。感觉职务上不去,当了八年副科级,没劲了,换了个大单位,成无职务副科级干部了。

职级并行给弄了个三级主任科员,还是副科级,一点上进奔头都没有了,看不到希望,你明白吗?

许多有关系有背景的,没有公务员身份,拐弯抹角都能提拔,咱一直有公务员身份,就是没有人提拔。

所以躺平,是最务实的选择。但是,躺平并不是不干工作,因为拿了工资,务必工作。咱只是干好本职工作,荣誉不争取,优秀不争取,进步不争取,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不争取。简言之,就干份内事,其他不想。

由网友 一心唯公 提供的答案:

想知道现在三十年左右公务员在体制内都是什么心情?

工龄三十年的公务员,工龄是三十年,但公务员身份的获得,是从2006年开始,也就16年,这是第一批公务员的过渡时间。三十年的公务员,具体能有什么发展,主要看所在的层级,是省市县还是乡镇。如果是在省一级,处级是起码的,但在市一级,可能也就靠职级并行享受处级待遇,处级实职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是在县区或者乡镇,正科级实职职务都很少,靠职级并行享受科级待遇还是很普遍的。

工龄较长的公务员,职级待遇还是都挺不错的,最主要的烦恼,是实职职务上不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毕竟,公务员的领导职数非常有限,一个二十人左右的机关,领导职务只有两三个,其他都是职级或者中层干部。职务上不去,职级晋升就非常有限。职级所能起的作用,就是晋升工资待遇,除非是年轻干部,或者是发展前景好的干部,职级晋升后,才有可能起到转任实职职务的作用。一般人,就是待遇。

工作时间长了,发展前途也就那样,待遇也就那样。稳定,也意味着死水一滩,意味着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以及退休。公务员从事的是综合管理性的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性,只要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工作不成问题。如果个人素质过得去,人缘也不成问题。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和自己较劲。如果能过自己的心理关,一切都不成问题。

通常,就是认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坚持自己的原则,维持好自己的良好形象。按规定要求,干到离岗那一天,再坚持干到退休那一天。只要家庭安稳,子女健康成长,父母没有什么大病大灾,一切都过得去。激情什么的,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工龄三十年了,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最拿得出手的,也是稳定,坚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由网友 没落的中年 提供的答案:

我九二年毕业分配工作上班,到今天正好三十年。

职务上担任县直部门副职,已经十多年了,晋升的想法早已放弃。但受党教育多年,也感恩党的开放政策,让我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并跳出农门走上领导岗位。始终兢兢业业,分管各项工作多年来从未落后,甚至在全县全市排名靠前,领导考核、听取汇报多次给予表扬肯定。

谈到心情,工作岗位多年不变,工作套路早成习惯,没有什么压力,可以说得心应手。心态平和,心情也没觉得有什么变化。

大部分同龄人也都在兢兢业业工作,只有个别因身体原因请假较多,偶尔对待遇问题发发牢骚。至于职务晋升上,到了这个年龄段,多以看开,完全交给组织,自己都不在考虑了。

有几个单位让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同志让出领导职位,享受职级,绝大多数都顺利交接,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赖着不退。其实也不是退,无非变成非领导职务,还干原来的活。

家庭中,父母还在农村老家,生活尚能自理,每周回去看看,老人开销不大,负担不重。孩子虽未结婚,但已准备了婚房,任务也不怎么压头。

自己的身体尚可,眼不花,应急还能支撑。前年参加救灾,冒着38度高温,脚穿雨鞋,清淤消毒修路,连续10天每天工作16小时,瘦掉10斤肉,晒掉一层皮,还能坚持下来。今年疫情管理隔离酒店,一进去就是半个月,经常半夜采核酸,空间狭小,十分压抑,也可以坚持下来。

总之,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能吃苦耐劳,很容易知足,心态平和,工作三十年了,心情没什么变化,一切如常!

由网友 职抒胸意 提供的答案:

工龄三十年左右的公务员,即将满足或已经满足提前退休的条件,也即有了退路,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退休,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工作,但这时候工作热情肯定会有所下降的,重心将有所转变。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老张,今年50岁,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转业时是技术九级。因为他是高中考入军校的,所以进入军校就是入学入伍,军龄和工龄都从入伍开始算,所以虽然年龄不太大,但工龄已经31年了,满足提前退休的条件。

很多人可能对部队的技术九级职务不了解,其是技术军官的一种职务,有点类似于专业技术职务。技术九级相当于副团级,但只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没有相应的领导职责。按照我们这边的安置政策,技术级军官,无论是什么级别,都是安置为科员(一级科员),但可以享受部队技术级别所对应的非领导职务(职级),比如,技术九级享受副调研员(四级调研员)工资待遇,技术十级享受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工资待遇。

老张先是被安置到市安监局办公室工作,那时候老张工作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业务工作要重新开始学习,那时他年龄已经不小了,有些吃力。恰好那时候成立区级单位,老张也得知,主动申请去,可以解决副科职务,老张就提出了申请。哪知道,第一批人员没有老张,过了半年多,第二批人员才有老张,但情况有所改变,第一批人员基本落实了相应职务,但第二批却没有相关政策。

老张知道后很不想下去,那边离市区远,工作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但老张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最终还是被分配下去,先到区安监局,很多工作都交给他,也是觉得累,后来有个战友帮助,他就调到区纪委,工作量还是很多,而且都年龄基本上是最大的,但职务职级却是最低的,由此,他就产生了提前退休的念头。2021年,老张虽然晋升了四级主任科员职级,但待遇并没有涨,除了个别刚考入的年轻人,他还是职务职级最低的,而且年龄大了,工作有些跟不上。这些更加加剧了老张提前退休的决心。

老张去年达到工龄三十年,满足提前退休的条件,他找领导试探了一下口风,部门领导没啥意见,主要看纪委书记的意见。老张也和单位主要领导曾在一个部队,找个机会表达了想法,后和部门领导说,主要领导同意了,但部门领导问过后又说没表态。老张以为提前退休的事可能还要推后,但过了一段时间,主要领导找到他,要退休就早点申请。于是老张赶紧写了申请,单位同意后,又经过了"五人小组"会议,再经区委常委会批准后,这事就确定了,之后就是走手续了。

老张退休了心情很好,把重心放在维护身体上,也把以前的兴趣爱好捡起来了,如围棋、慢跑等等。老张负担不重,这也是他提前退休的原因之一。老张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不用操心。他提前退休后收入差不多减半,但每月养老金还有7、8千,足够他支出了。总之,现在老张日子过得很不错。

第二个:老谭,今年56岁,工龄32年。老谭常年在基层工作,在正科级职以下职务,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担任过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科长等等,同一级别职务,也可能在不同部门轮转。在担任科长职务8年之后,老谭晋升为副调研员,后来套转为四级调研员。

此前老谭担任副调研员时,因为副调研员是非领导职务,但毕竟也是职务,所以协助分管部分工作。但套转为四级调研员之后,虽然原有的管理权限并没有变,但老谭感觉年龄大了,精力不如从前,再加上现在的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动不动就要追责,所以老谭就不太愿意主动承担工作。而大家都应该很清楚,职级公务员是没有太多领导职责的,四级调研员介于单位领导与科级干部之间,科级干部管不着,而单位领导又不会强行安排工作,因此老谭是十分清闲的。

老谭之前其实也想管一些事情,但他只是协助管理,如果单位分管领导不安排他的工作,他也不好主动插手。再想想自己年龄已经比较大了,还有四五年就退休了,老谭觉得工作轻松一些会更好。所以,渐渐地老谭来单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只有开会或者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他才来。

老谭也不想提前退休。一个是因为老谭离退休也就四五年了,时间不长,现在工作轻松,待一待就到了。另一个就是如果提前退休,工资会损失很多。老谭这样的年龄,又不可能提前退休之后又去找一份工作,那样更得不偿失。老谭的家庭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儿子还没结婚,正在张罗买房的事情。

总之,无论哪种情况,工龄30岁左右的公务员,心情都是极其复杂的。他们大多已经退出了领导岗位,面临着退休的问题。他们中有些选择提前退休,而有些选择继续工作,无论退休还是工作,都还是较为轻松的。

由网友 天山鹰 提供的答案:

我就是其中一员,每个人的三观、素质、认知是不一样,心情也是不一样的。可以简单把同龄人分个类别:

一是永远年青型,宝刀不老,充满活力,这有在领导岗位上的,也有在普通岗位上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有的是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有很多人一直工作到退休,有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交警,有收完职业生涯最后一笔税的税务干部。

二是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惹事,也不主动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只能干简单的工作。

三是天天喊着要退休,要照顾。管严了就发牢骚。

四是极个别的人工作不干,天天找领导和同事的事。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