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被灭九族时,亲人为何不逃跑?逃跑有用吗?_古代灭九族哪九族

由网友 偃月探花 提供的答案:

封建皇帝把那些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的古人诛九族,是一项被朝廷集权机构非常重视的事件。总不能皇帝磨把刀亲自执行吧,肯定是有负责大臣的。

那么,这个大臣首先会把这个任务提上日程,生怕出现一丁点的闪失,否则,龙颜震怒,极有可能把大臣也处以极刑。

在古代交通落后,基本靠人力、畜力。信息也十分闭塞,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机,没有网吧和公话亭。不是鸿雁传书就是信鸽,不是信鸽就是信差。这里有一个不平等面出现了,那就是,犯臣的家属亲戚方面一时半会不能及时得到要被正法的消息,但是朝廷方面的反应可是相当快的。八百里加急,一千里加急,负责行刑的队伍可以快速出发,犯臣这边还很有可能蒙在鼓里,载歌载舞呢。

还有就是,九族之外,还有九族。犯臣九族之内的人,他被杀之后,他还有家人亲朋要生活。他跑了,又要重新累及他的九族。出于大义,他一般不会跑。再说跑也跑不到哪里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失去原生轨道的苟活,在物资匮乏,王权无尚的年代,不是那么舒畅。如若逃跑,各级森严的地方管理会地毯式筛查,贴出海量文告缉拿。土匪都不敢收留这种人,怕引火上身。到处都是密林野兽,吃没吃,喝没喝的,还不如来个痛快拉倒。

再者,古人通常都很有气节。忠君爱国思想非常深入人心,如果是没被冤枉,那就是甘心伏法受诛,坦荡磊落。如果是被冤枉的,那就以死明志,以命匡纲。希望皇帝可以有朝一日明白苦心。反正都是个死。也就没必要跑了。

我们不要用当代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心理意境,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封建时代的勾心斗角。诛九族还能跑吗?天涯海角都给你抓回来伏法。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皇权之侧,尽集天下能人巧士。朝廷制定一条法令,肯定是有把握实施的,否则岂不成了笑话。

所以,不是他们不跑,不敢跑,不能跑,没法跑,没处跑。

你能想到的,古人也想得到。

【图文无关】

————————————————————————————

★逐梦人生,风歌江湖的宿醉!

我是探花

祝你潇洒

由网友 鬼影问道化真身 提供的答案:

我有一个好友,他们家从古至今,都热爱从事司法工作。他们家是一个在刑名律法方面有传承的家族。

我曾就灭九族的问题,请教过他。此君告诉我,世人经常将诛灭九族与满门抄斩,混为一堂。真正严重的判罚是满门抄斩,即五服之内不留活口,家中仆丶婢也存在被斩首的可能性。

相较之下,诛灭九族只针对犯人的直系血亲。例如A君被判诛灭九族,那么A君的直系血亲,将受诛连。具体来说,就是指A君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A君本人丶儿子丶孙子,甚至曾孙,将会被问罪。

由于A君的叔伯、姑、姨、舅舅、兄弟丶姐妹,只算旁系亲属,所以不在处罚之列,也没必要逃走。

至于A君的妻子丶女儿,其处罚不会太重。妻子将会被责令改嫁,或遣送回娘家。女儿则视情况而定,若其母出自于士绅名流之家,则会被责令随母姓,归附于其外祖父家族;若其母出自于庶民,此女将会被充作官伎!

由网友 好学柏树 提供的答案:

古代灭九族太无人性了,谁犯法谁受刑。古代又没有户口,一大群九族人,也不会全部查清。其他的是可以闻风而逃,祖国山河那么辽阔,深山老林多的是,荒野无人处,可以开垦农田,也会生存下来。只是很艰难,保命要紧,一朝天子一朝臣,风头过了,就没事了。

由网友 卢庆玲梦纱 提供的答案:

古时如被判处灭九族,亲人即使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会被到处张贴海捕文榜,全国通缉,躲得一时,躲不了一世。说白了:就是躲到哪里都没用,都会难逃一死。即使是有好心人想帮助窝藏逃避,一旦被发现,也会受到牵连,一并同罪处罚,所以没人敢以身试法一一

故而逃跑基本是没用的,倒不如陪同亲人一起赴死。诛九族,惩罚实在太重一一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种刑罚,甚至有五马分尸、凌迟处死、剔骨刑罚这样骇人听闻的死亡惩罚,电视剧《周生如故》的小南辰王,战功赫赫,却被处剔骨刑,看完至今都让我无法放下,更何况是忠肝义士被处灭九族一一

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所有公民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人做事一人当",谁犯了错就由谁承担后果,祸不及家人一一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古代人多舒服"、"古代人没那么多烦恼"之类的说辞,其实那都是编剧导演编的故事完美。不管古代现代,生活都会有曲折压力,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唯有始终积极向上方能免受命运摧残一一

人生匆匆几十年,遭遇困苦莫悲叹,爱心化作力无限,排除万难见平川一‬一‬

由网友 蓝菊54 提供的答案:

古时君王为巩固政权,采用了极其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法律,一人犯法,九族同罪问宰,无一例外。

古人被灭九族时,亲人不是不逃跑,是因为没有逃跑的机会。古时,一个家族几乎都是住在一个大院里,一旦被朝廷确定族人犯法,官兵就迅速地把家族大院围得水泄不通,一一被抓归案,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哪里还逃跑得脱,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同家族人犯一同受刑处决,成为刀下之鬼。

但是,古时也有极少数知道家族人员犯法会株连九族风声后,连夜逃跑的。

根据现在住在穷山恶水高山之巅,悬崖之上的人们叙说,他们之所以住在那儿,一是躲战乱,先祖跑到那儿居住下的。还有的就是先祖得到家族有人犯法定罪消息后,在官兵到达家族大院之前连夜出逃,爬山涉水至穷山恶水之畔,悬崖峭壁之上,道路极其险要,不为外人所知之地隐姓埋名躲避,开荒种地打猎为生,繁衍生息下来,而今成了穷山恶水之畔,高山之巅村子,吸引人们络绎不绝去探访观瞻。

此景象在四川,重庆(古时四川属地),贵州,湖南湘西皆有。因为古时这次些地方距朝廷于千里之外,山高水长、道路险阻,如李白在《蜀道难》诗文里所言"耶吁希,危乎高哉!蜀道难,猴袁难攀缘"。人们而今前去探访,仍然无不发出当年李白的感叹。

由网友 Topeprect情丶 提供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了解"诛九族"具体指的是什么。

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的是犯罪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姐妹连同他们的直系家人。比如兄弟的妻子、儿女或已出嫁的女儿的丈夫和孩子。 可以说犯罪者的所有直系亲属同属于"父族"。

母族三,指的是犯罪者的母亲,包括母亲的兄弟姐妹和兄弟姐妹的伴侣及其孩子。妻族二,指的是妻子的父母家的直系亲属。包括岳父的直系亲属和岳母的娘家人。

此"九族"的算法波及甚广,古代人推崇多子多福,每户人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生三个孩子以上,粗略算下来,一个人被"诛九族",整个大家族至少70个人要陪葬。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犯罪者以上推四代,以下推四代,再中间横推一代直系亲属。

一是怕连累家人,不敢跑。部分朝代的统治者为了扼制逃跑的现象,或是对妇孺心存怜悯,在"诛九族"的时候会法外开恩,将妇女和不满14周岁的儿童流放或卖身为奴。

为了家中的妇孺着想,家族的成年男丁也不会逃走。因为皇帝已经法外开恩,逃跑属于罪加一等,很可能所有家眷都要被牵连。其实活着的家眷日子并不好过,从官眷跌落成卑贱的奴隶,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二是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消息不灵通,信息传的很慢。政治犯一般住的离皇城很近。皇帝的指令下达,官兵马上出发执行命令。很有可能这边刚知道大祸临头,那边官兵已经进屋捉人了。

三是没地可去,不能逃跑。自秦朝以来中国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户籍制度,一家犯错,邻居同罪,邻里监督下,几乎没有收留逃犯的可能。出入城门须有通行证和层层排查,即使侥幸跑出城,在野外也无法生存。

第四种可能是心存死志,不愿逃跑。至亲的人都死了,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部分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拒绝逃走。

由网友 中顽童348 提供的答案:

古代通讯不发达,皇帝下了灭族命令家里人往往还不知道,等到官兵把宅邸包围起来想跑已经晚了。就算跑出家门又怎样出城?灭族命令一下相信把守城门的官兵都会得到消息防止有人逃跑。所以你没有通行证根本是跑不出去的。就算跑出城,深山老林里豺狼虎豹出没,你如何生存?所以逃跑基本不可能。

由网友 爱星星不爱月亮 提供的答案:

古代社会中,家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非常紧密。在古代,被灭九族是一种极刻的处罚,可以说是让家族永远消失的惩罚。如果一家人分散到其他地方,也无法保全整个家族的命运。

此外,古代社会中,很多地方都实行了世袭制度,父亲的罪过可以传给后代。如果家族成员逃跑,他们可能会被视为家族的叛徒,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惩罚。

古人不逃跑是为了保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誉,并且他们认为逃跑没有意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逃跑确实没有用处。

由网友 小帽檐下的眼睛 提供的答案:

在古代,被灭九族是一种极为严厉的惩罚,通常用于惩罚那些被认为犯了重大罪行的人,例如谋反、谋杀等。在执行灭九族的过程中,被牵连的人通常包括九族(即被惩罚人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子女、孙子等),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如朋友、仆人等。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家庭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一个人被牵连到某个罪行中,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被视为同谋。在这种情况下,逃跑被认为是不忠不孝之人,逃跑意味着背叛家族和亲人。

此外,逃跑也并不容易。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的公共交通工具和身份证件。逃跑的人需要穿越大片荒野、山林和沙漠,面对各种自然危险和捕杀。一旦被抓捕,逃犯可能会面临更为残酷的惩罚,比如凌迟。因此,逃跑的活下去的机会非常渺茫,不如接受惩罚。

还有,执行灭九族的惩罚通常是由当时的统治者进行的,他们有强大的军队和执法力量。各种围追堵截,逃跑的可能性非常小。

最后,古代交通不便,消息严重滞后,最快的通信方式往往是官方的,等到私人通道的信息送到时,可能家里这边得坟头草都已经长出来了,哪里还有机会逃跑?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