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胡雪岩的崩溃是必然。
很多人认为胡雪岩很了不起,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白手套而已。
胡雪岩之所以起家,说通俗点不过是高官敛财的白手套,一个管家而已。
所以胡雪岩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所谓的财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
这种事情在清末屡见不鲜,比如名声很好的李鸿章死后留下几千万两白银的遗产。
上图是胡雪岩的妻子。鼎盛时期,胡雪岩妻妾成群。
这些钱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现钞,而是入股各种商业。
试问,李鸿章有多少钱去投资经商?无非是利用手中权力,官商勾结,由此分到的干股(公司无偿赠送给他的股份)而已。
胡雪岩也是一样。
他本来只是浙江普通商人,从伙计起家,生意很小。
自从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员以后,将湖州官府大量钱财收归自己的钱庄掌握,得以逐步壮大。
后来又是笼络浙江巡抚,最后成为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部下。
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经济方面的助手,帮助建立了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对洋人做了大量借款。
尤其,胡雪岩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大量财富。
不过,传说中的几千万白银的家产,可以推断有很多不是胡雪岩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员的。只是名义上挂在胡雪岩的手中,掩人耳目罢了!
胡雪岩靠勾结权贵上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然而,最终他也因此完蛋。
随着湘军的消失,国内的权力斗争逐步聚集到名气极大又掌握实权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之间。
在斗法中,左宗棠不敌,节节败退。比如借助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件,左宗棠老巢浙江的派系几乎被赶尽杀绝。
而李鸿章却知道想要消灭左宗棠的实力,必须对付胡雪岩。
早在左宗棠表示要收复西北时,李鸿章表示反对,借口是朝廷没有钱。
然而,胡雪岩却帮助左宗棠筹集1595万两白银,让左宗棠在这次斗法中大胜,面子里子都有了。
当时左宗棠实力衰弱,已经无力保护胡雪岩。
于是,胡雪岩本来生丝投机失败,不过损失了几百万两白银而已。
然而,李鸿章却利用各种手段,使得老百姓蜂拥去胡雪岩的钱庄挤兑。
其实就算是今天中国大银行,如果遇到储户挤兑一样会完蛋。
为啥?既然是银行或者钱庄,必然要把钱拿出去投资或者借贷。只要遇到挤兑,神仙也得垮台。
最终,胡雪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破了产。
其实,在最早挤兑的时候,如果胡雪岩还有人罩着,只要能够得到一笔银子的救急,还是可以度过难关的。
然而,李鸿章却命令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饷款二十日。
没几天,1883年10月6日胡氏杭州的"泰来钱庄"最先倒闭。12月3日,京师阜康分号关闭。接着,镇江、宁波、杭州、福州、金陵、汉口、长沙等分号亦相继闭歇
其实这几乎是必然的。
做白手套是极为危险的,危险度绝对超过20年前的煤矿矿工。
由网友 五色土聊历史 提供的答案: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事发,被赶出钱庄。
如此这般胡雪岩和王有龄成了莫逆之交,在王有龄仕途通达官运恒通的时候,王有龄知恩图报,为胡雪岩做大做强,建立商业帝国,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在生丝交易上,导致阜康钱庄倒闭的原因如下:
其一,外部原因是胡雪岩要垄断生丝市场,展开了中外商业大战,结果就是胡雪岩是以一人之力,应对欧洲列强的各个国家,欧洲列强几个国家抱起团来,对付胡雪岩一个人。
其二,内部原因是李鸿章釜底抽薪,调换了相关对外贸易人员,从根儿上彻查胡雪岩(因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向来有隙,李鸿章欲搬倒左宗棠,只能从左中堂的身边人下手,既先搬倒胡雪岩。),胡雪岩岂有不败之理。
其三,这是胡雪岩自身的问题,胡雪岩坐拥偌大的商业帝国,胡雪岩的内心开始膨胀,胡雪岩驾驭不了内心欲望的烈马,胡雪岩的欲望远远大于了能力,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没有经得住诱惑,突破了道德底线。
以下是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评价:"道员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从前在浙历办军粮、军火,实为缓急可恃。臣入浙以后,委任益专,卒得其力。实属深明大义不得多的之员。"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真是赤条条来,又赤条条走;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才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向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在胡庆余堂百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耕心制药的故事。如"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熬药,为了确保药效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清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
胡雪岩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其"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超越了中医药范畴,将为打造"诚信"社会作出最明确的历史诠释。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是胡雪岩留给后人的最有价值的品牌遗产。
"戒欺"反映在生产上就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采办务真"的"真",指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从源头就优选药材质地;"修制务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员工要敬业,制药精细。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由网友 历史微点 提供的答案: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商业领域的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困家庭,少年时期开始独闯江湖,白手起家,通过自己常人所不及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代首富。可是最终,却又落得为人财两空,含恨而亡。不免让人唏嘘不己。
胡雪岩靠着与官府关注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业帝国迅速壮大,特别是与左宗棠相识后,基本上就成了左宗棠的后勤部长,协助他负责地方钱粮,部队军饷,武器装备,战后赈抚等大小事宜,后来因功被授予二品官衔,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官商。
在与官场通力合作的同时,胡雪岩趁机专营发迹,将自己的商业帝国迅速增大,鼎盛时期的阜康钱庄,遍布大江南北,在各主要城市均有分号,胡雪岩被人称为"活财神"。他同时还经营药材、丝茶、药店等多行业生意,使人生达到了鼎盛时期。
1883年,胡雪岩经营丝茧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他垄断数省生丝产业。此举引起了洋商的联合抵制,刚好此时国外的生丝大获丰收,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无奈只能亏本出售,从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巨大。
看准时机的李鸿章,为了打击左宗棠方面的势力,指使手下对胡雪岩的钱庄延迟打入饷款,造成钱店现金危机,谣言四起,各地富商百姓被传言所惑,又适逢中法战争帮爆发,人心惶惶,纷纷到钱庄提现,致使各地突然爆发挤兑风潮,导致钱庄无力兑付,只能相继关门倒闭。最终胡雪岩宣布破产。
胡雪岩亦官亦商的身份,为清政府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防建设,推动慈善事业,树立"诚信"、"戒|欺"的商业典范,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更是功不可没。但最终还是没有逃出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下场。
由网友 蓝风破晓 提供的答案: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当着大官,真是惬意至极。但是,辉煌大半辈子,终究,从1883年开始破败,这一败仿佛从天堂到了地狱,特别是他最为重视的"阜康钱庄","一夜崩塌"。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胡雪岩的破产,是什么造就了阜康钱庄的倒闭呢?
1883年的上海金融危机,是第一大原因
所有的事情发生在1882年的5月,大清最大出口产品"生丝"行业发生了贸易战,这是大清商人和洋人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清商人代表人物胡雪岩,先后筹资1500万两白银,收购了大量生丝,然后囤积起来,等着时机到位,卖给洋人获利。跟着胡雪岩一起操作的还有不少蚕丝商人,大家都以胡雪岩马首是瞻。
由于各商家的资本有限,都从各个钱庄贷了数量不同的款项,都在坐等获利。但,突然之间,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意大利生丝大获丰收,洋人的压力迎刃而解。压力跑到了胡雪岩等人这边,怎么办?抛售,因为生丝并不适合长期储存。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抛价越低。
正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还赔千万两。到这里,胡雪岩损失已经很大,仿佛要了他半条命。但,恶劣情况才刚刚开始。
各个钱庄因为给蚕丝商人贷了款,而生丝又让这些商人赔了款,于是大量的坏账、呆账产生了。而1883年前,大清出现了不少"股份公司",因此不少钱庄和生意人的钱投到了"股票"这个新事物上。但这没谱的事,投机性太大,不少钱又瞎到了这事上。
于是,各个钱庄在几重压力下,开始走向了崩溃,而且迅速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各个钱庄迅速走向了倒闭和破产。
阜康钱庄上海分号先扛不住了,同时苏州等分号也走向了崩溃,如果总行北京分行能抗住,留得大本营在,也许阜康钱庄还有回天之力,但是,恰巧大问题又出现了。
政治对手的推波助澜,让胡雪岩的钱庄再无生存的余地
(左宗棠)
胡雪岩危机重重,他的朋友左宗棠也是愁眉不展。此时,有人"兵分两路",成功地达到了"落尽下石",从此,胡雪岩再无归路。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后期最大的政敌是李鸿章,李鸿章最出色的幕僚是盛宣怀,两人通过两条路,开始"痛打落水狗",一是李鸿章通过正规渠道,汇报阜康钱庄的风险,让慈禧太后明白朝廷官银在胡雪岩阜康钱庄的风险,使后来的慈禧下命令,必须转移官银,而且让左宗棠追回不够的银两;二是盛宣怀通过下面影响力,让商人、官员及时去取出各自的银子。
(李鸿章)
可能有人感觉李鸿章这招有点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李鸿章作为一个大臣,最大程度让朝廷少受损失,仿佛也能说得过去。两管齐下,阜康钱庄再无活路,只得倒闭破产。
胡雪岩欲哭无泪,左宗棠回天无术。曾经的李鸿章,左宗棠是看不到眼里的,但李鸿章纵然功劳、能力不及左宗棠,但搞政治斗争完全是一把好手,不服不行。
1885年9月,左宗棠一命呜呼,当年11月,胡雪岩也走了阎王殿,弟兄俩一起走了黄泉路,想来不会太寂寞。
(剧照胡雪岩)
阜康钱庄的一夜崩塌,一是因为生丝贸易战,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二是政敌推波助澜,加速了阜康钱庄的快速倒闭。
生意场上无常胜将军,居安思危,才是要点,一意孤行进行"豪赌",一不小心就会阴沟翻船,胡雪岩就是例子。
由网友 历史茶坊 提供的答案: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他以钱庄为主业,逐渐扩大到生丝贸易,典当质押,药材行等多个行业。极盛时期,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余处分号,总办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四省公库。
他创办的胡庆余堂以"真不二价"做为立店宗旨,成为与北京同仁堂相媲美的药行,当时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胡雪岩凭借大胆灵活的商业头脑和倚靠官府的有利条件,逐渐积累起巨额财富,被称为"活财神"。
那么遍布大江南北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之间崩塌的呢?胡雪岩曾说"做生意就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钱庄就是一项铜钱眼里翻跟头的生意。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代理官府公库,先是王有龄的湖州府库,再到浙江公库,最后是四省公库。胡雪岩用官府的公款从事生丝贸易,从湖州,苏州等地的桑农手中购入丝茧,运送到上海出售给洋人,从中牟利。随着财富的积累,胡雪岩的野心逐渐膨胀,萌生了与洋人在丝茧生意上一较高下的念头。1882年,胡雪岩囤积了2000万两丝茧,令洋人无丝可买,缫丝厂陷入困境,迫使他们出高价购入丝茧,以恢复生产。胡雪岩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法战争的影响
1853年,法国增兵越南,想以越南为跳板,威胁广西,云南等西南省份。清政府对此分为两派,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安抚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以抵抗法军入侵;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主张和平谈判,以通商为诱饵促使法军退兵。慈禧太后对和战大计委决不定,于是法军长驱直入,击败驻守在北宁的清军,中法战事一触即发。越南战事失利的消息传到上海,有钱人纷纷提银取现,准备逃离上海。因为清政府没有海军,假如中法一旦开战,上海将首当其冲将被法国兵舰占领。一时间上海市面大乱,银钱奇缺。胡雪岩因大量资金被丝茧套牢,致使钱庄周转不灵,恰逢遭到挤兑,顿时陷入困境。
李鸿章有意陷害
胡雪岩的发迹依靠两个人,先是浙江巡抚王有龄,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王有龄自缢殉城,胡雪岩又投靠在左宗棠麾下。中法战争中,左宗棠是主战派,李鸿章是主和派,两派之间明争暗斗,互相较劲。李鸿章的智囊盛宣怀认为左宗棠之所以底气十足,一意主战,主要是背后有胡雪岩这尊财神撑腰。如果能扳倒胡雪岩,左宗棠自然就消停了。中法在越南的战事传到上海,传闻两国即将开战,盛宣怀和上海道邵友濂通过汇丰银行传出胡雪岩与洋人斗法失利,所屯积的丝茧贱价出售都无人闻津。原本市面大乱,人心惶惶,听到这则消息以后,人人都恨爹妈少生了几条腿,急匆匆地赶到阜康钱庄提款,就此出现挤兑风潮。
阜康档手拆烂污
胡雪岩是钱庄伙计出身,按理来说对阜康的情况应该非常清楚。可实际上,由于他的重心转到丝茧贸易上,做为主业的钱庄反而全权委托给上海阜康总号的档手宓本常。他依仗着资格老,权力大,每天经手数百万两银子,可还是只领那份不菲的薪水。宓本常心有不甘,动起了歪脑筋,挪用十五万两公款给表弟陈义生经营南北货运输,这招叫"借鸡生蛋"。不料,宓本常运气不好,陈义生的沙船在海上法国兵船被击沉,货物全打了水漂,赔光了老本,这些都是阜康钱庄的公款。平常时期十几万两银子对阜康来说如同九牛一毛,可在紧要关口就显得至关重要,消息一传出去,前来提现的人络绎不绝,使挤兑风潮雪上加霜。档手不负责任,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杭州话叫"拆烂污"。
挤兑风潮发生后,上海阜康总号因无银兑付被迫关门歇业,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北京,杭州等地的阜康钱庄纷纷遭遇挤兑,胡雪岩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好宣布破产,被革职抄家抵债,曾经风光无限的阜康钱庄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网友 长城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谈起红顶商人,我们就会想起胡雪岩。他在当时又是官员又是商人,在当时是比较厉害的人物,他的财富在那时已经达到了首富的地位。胡雪岩经过自己的努力,创建了有名的银行------阜康钱庄。作为钱庄的主人胡雪岩,在当时被很多人嫉妒,所以他就要面对很多困难,以及洋人的威逼利诱。
(胡雪岩剧照)
在1883年,离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20余年,每个地方开始修建工厂船坞数座。又从德国购买了两艘铁甲战舰,在1月份与10月份做好,李鸿章上奏朝廷,讲两艘船命名为"定远"和"镇远",慈禧太后听后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年,胡雪岩的钱庄为什么宣布破产?那得先从胡雪岩建钱庄讲起。
胡雪岩如何建起阜康钱庄
胡雪岩从小家里比较贫穷,后来到信和钱庄当学徒,他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并与一个叫王有龄的人联系在一起。传说胡雪岩在钱庄当伙计的时候,每收回来一笔呆账都是自己做主,当时帮助了贫困潦倒的王有龄,用五百两银子让王有龄做官的本钱,可是胡雪岩一个月的工资才八两银子。看出胡雪岩为朋友仗义相助,往往这种人能成就大作为。
当时清朝实行捐官制度,用弥补与太平天国打仗所造成的损失,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因此,王有龄的父亲就拿钱给他捐了一个官。虽然捐了官,要是想走马上任,还得各项打点办事的人,此时胡雪岩给的五百两银子就派上用场了,胡雪岩给银子的时候没有想太多。
王有龄当时的运气非常好,通过各项打点,便在浙江当官,享受荣华富贵的他,肯定不会忘记胡雪岩。后面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与王有龄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华阳国志》中记载:"世平道治,民物阜康"。这里面的阜康就是胡雪岩用来做了钱庄的名字,后就有阜康钱庄。
(左宗棠剧照)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最早本钱来自王有龄的海运局,有了王有龄作为联系人,阜康钱庄很快就代理了浙江省的公库。有了官府做后盾,阜康钱庄就越做越大,胡雪岩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阜康钱庄为何会一夜崩塌
有了阜康钱庄,胡雪岩开始了做起了蚕丝与药材等生意,用钱庄作为资金的周转。在1861年,浙江巡抚王有龄因失去了杭州城,而自缢殉国。胡雪岩从此就失去了靠山,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候刚好左宗棠收复了浙江,并与胡雪岩有一面之缘,夸奖胡雪岩是商业奇才。
后来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关系越来越好,左宗棠让胡雪岩帮他运军火与粮食,解决左宗棠在粮饷与武器的需要,又帮助左宗棠召集常捷军与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西政平叛阿古伯的时候,管理上海采运局的事务。在上海用贷款的钱,采供军饷,还做情报工作,及时将上海的中外情报给左宗棠,让他收复新疆得到保证。
随着左宗棠的西征的功绩越来越多,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上奏都会批准。胡雪岩的钱庄也越做越好,办事也比较顺手,这个时期的阜康钱庄达到了鼎盛时期,胡雪岩被称红顶商人,穿黄马褂,官居二品。
这个时期,胡雪岩在上海有很多豪宅,家里金银不计其数,摆的整整齐齐,让非常有欲望。在1881年开始,胡雪岩开始囤积生死,往后已经囤积了一千多万银子的货源,并超过整个上海的三分之二。由于机器缫丝厂都是外国人开的,胡雪岩有钱庄与当铺作为资金周转。
(王有龄剧照)
在1883年,日本与意大利的蚕丝年成不较好,刚好填补到了胡雪花囤积生丝的数量,当时经济危机,需求量不是太好,国际上的生丝价格下跌。胡雪岩又得罪了外国人,所以海关与海运都被外国人所控制,导致自己的生丝无法外销。
中法战争爆发,战争扩大了福建与台湾,造成沿海商人有些紧张,许多商人都便卖了家产。由于先前收的生丝比较贵,导致人们纷纷到钱庄提钱,出现了只提不存的现象,进而货币流动速度大幅下滑。这时钱庄出现了很大的风险。
在1883年,胡雪岩的钱庄慢慢的开始倒闭,先是分店倒闭,后来到总店倒闭。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这样倒闭了,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
综上所述:胡雪岩从一个穷小子,到一代红顶商人,同时也是"洋务运动"时期,所出现的民间资本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破产与他和外国人关系搞僵有一定关系。
文:长城品史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品史。
由网友 人脉书单2i7V 提供的答案:
曾国藩死后,李鸿章为了遏制左宗棠的势力,便寻找机会,打击胡雪岩。
胡经营出口丝业,投资两千万两屯积生丝,垄断居奇,"举江浙二省之育蚕村镇,而一律给予定金,令勿售外人,完全售与胡氏"。1882年,洋商对胡的垄断生丝无可奈何"一斤一两亦不可得"。次年,胡又试图联合华商垄断,无人理睬,此时洋商已经彻底被激怒"共誓今 年不贩生丝",加上世界经济危机,使上海生丝停滞。胡的放了一年的生丝不得不折本出售,损失八百万两。
此时,上海道台邵友濂又故意拖延胡雪岩的饷款二十日。胡雪岩缺乏现金,无奈之下从自己的钱庄,调现银八十万两周转。
消息传出,一时人人都传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挪用阜康存款,挤兑首先发生在杭州府,泰来钱庄倒闭。后来导致各地皆发生挤兑风潮。
童元松评论说:
"1883年爆发的金融风潮是19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是由胡光墉囤积生丝投机失败引起。
由中法战争引发的清朝股灾:胡雪岩输得最惨,家产亏完
由网友 一枚蜻蜓 提供的答案:
阜康钱庄为何倒闭,这就要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的政商关系,有政必有商,有商必有政,胡雪岩阜康钱庄的倒闭实质与李左之争有关。左宗棠与李鸿章不合,由来已久。中法战事一开,李鸿章一门的人便动起了脑筋。他们知道左宗棠这二十年来,行军作战,全靠了胡雪岩为他置备军械,筹措粮饷。没有胡雪岩,左宗棠就犹若没了左右膀。现在战事一开,李鸿章力主议和,却碍着有个左宗棠在,便不愿多开口。门下人早已心领神会,要攻倒左宗棠,须先攻倒胡雪岩。于是就存了心思,要找个机会,打胡雪岩一个闷棍。
这时李鸿章的门下盛宣怀正到了上海,见到上海道邵友濂,便向他密商此事。邵友濂说这不难,不过得挑个好机会。好机会终于来了。胡雪岩经手的洋款,正好到了每年该还款的日子,数额为八十万两。邵友濂却推说备江海关协饷未到,须再等二十天方可。换了日子,胡雪岩会禀告左宗棠,让他出面,责令邵友濂不得延期就是。偏偏现在胡雪岩是在替左宗棠办事,不愿意让左帅觉着自己在向他诉苦。心里
存了这个想法,胡雪岩只好自己另外找办法。不求人的法子只有一途,就是卖掉积存的蚕丝。其实胡雪岩已经在蚕丝上吃了一个大亏,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就在左宗棠外放,胡雪岩为蚕农考虑,联合起来抵制洋商时,西方正经历一场经济危机,生产能力迅速下降。 洋人的代理商业在此前一年里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们才能沉得住气,挺了两年没有买一束丝。国内当时交通和通信不发达,胡雪岩根本不知道这一消息。毫无疑问,胡雪岩吃的这个亏很大。洋人见胡雪岩找上门来,说话就十分硬气。说买丝可以,但必须六折,否则一根不买。两千万两的丝,六折就只能卖到八百万两,胡雪岩顿时如坠冰窖。这时李鸿章的门人也已派人到市面上造谣,说胡雪岩已经破产,钱庄马上就要倒闭。第二天一大早,阜康钱号门口就排起了提款的长队。钱庄的档手老宓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开门,兑了大半天款子。到了下午三时,只好上板关门,上海的钱庄倒闭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