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苏联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1.苏联战前就已经比较强大。
二战前的苏联并非弱国,它是个让英法等欧洲列强寝食难安的角色。
苏联在二战前的人口约为1.70亿人左右,其中男性人口占到了约47%。苏联军队在二战爆发前的规模大约为170万人左右。
苏联在二战前已经发展了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到1939年,苏联的工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苏联的重工业、军工业、煤炭、钢铁、化工、铁路和电力等方面都有着相当规模的发展,比起沙俄可谓是一日千里。
所以,苏联强悍的国家整体实力不仅在二战中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亦对战后苏联的大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2.苏联利用战争控制和掠夺了大量资源,以及技术、人才。
掠夺是战争胜利者的权益,苏联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获益良多。
苏军大批掠夺德国的物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尽管他们不久停止了对德国的掠夺,甚至还返还了部分物资,但更宝贵的技术和人才却被苏联弄走了不少。
例如德国人的火箭技术、喷气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部分残余的核技术、化学工业……甚至毒气工厂都被苏联打包带走了。
不仅如此,苏联还从解救的集中营中获得了大量的犹太人才,他们中间从科学家到文学家、银行家、医生、工人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亦成为苏联崛起的强大动力。
那些上百万的战俘苏联人也没放过,苏联扣留了将近400万德国战俘和近70万日本战俘,将他们拖到国内进行"劳改",为苏联基础设施和农业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壮劳力。
实际上,苏联在战后控制了从中欧到东欧的大片势力范围,如东德、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等,都是苏联的控制区。
这些控制区形成了唯苏联马首是瞻的经济和政治生态,与苏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亦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发展便利和资源。
说白了嘛,控制了半个欧洲的资源、工业和人口,想不发达都难。
苏联后来使用了一种以苏联为核心的计划经济模式,苏联输出重工业产品,而依附于苏联的一些国家则负责用轻工品换取苏联的重工品。
这套模式在当年取得了不错的应用,如朝鲜就是例子,他们接苏联纺织品的单吃得满嘴流油,一度比我国富裕得多。但苏联解体后,跟随苏联模式的他们也一道"苦难行军"了。
3.苏联战后的积极发展
有了以上的先决条件,苏联战后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
更何况苏联并非庸碌的国家,他们很积极地在战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包括国家化、工业化、军事化和农业集体化等措施,这些政策使得苏联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巩固,并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这方面苏联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缺工业生产的资源,也不缺能种地的肥沃田野;森林、草原、大山,丰沛的水资源一应俱全,乌克兰等地更是早就是传统的欧洲粮仓。只要有人力、技术和政策投入,取得快速发展并不令人意外。
举个例子:
1950年代初期,苏联拥有大约7万台拖拉机,到1970年代末期已经达到了200万台。我们国家同期还在头疼耕牛的事情呢,1979年才敢放开肉牛屠宰。
他们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工业反哺农业。苏联在战后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和集体化,所以种植业和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核武器形成的核和平红利
苏联在核武器上投入巨大,使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核武库。但这并非苏联穷兵黩武,而是其甚至在冷战对抗背景下,核武器带来的稳定与威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苏联的发展离不开核武器。
如果苏联无法成为核大国,那么苏联不仅无法维护国家安全,更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取得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正是1949年苏联攻克核武器技术,才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美国"核平世界"的妄念,形成了两强的"铁幕对峙"。这些核武器不光为苏联带来了更强势的政治手腕,也节省了大批的国防投入和不必要的消耗。
但是呢,有一说一,尽管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上他们同样存在巨大的体制问题。如发展不平衡,腐败横生,浪费巨大,计划经济体制后期陷入阻滞等等,这也是苏联最后崩溃的内在因素。
美国人并未从外部攻克苏联的堡垒,相反还一度被苏联逼得无比沮丧。最终玩死苏联的,是远离了人民的苏联高层们。
人民群众用燃烧的激情和火红的理想主义将社会往前拉动了一大步,变成了红星闪烁的骄傲。却也因为背离人民,这个国家被轻松地放倒并肢解了。
由网友 静夜史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迄今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作为二战最激烈的现场,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死亡2700万人,伤亡总计4200万人的惨重代价。对于只有16000万人口的苏联而言,这是相当惨重的伤亡,至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依然是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但匪夷所思的是,苏联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二战后一跃成为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简单说来,苏联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是因为苏联比英法等传统列强失去的少,但是得到的更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二战打碎了欧洲列强
和一战摧毁四个传统欧洲帝国一样,二战对列强的打击更加全面而彻底。
作为二战的主要参战国,苏联直接面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纳粹德军。因此,苏联也成为二战中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国家。
但是,二战对于其他参战国的伤害似乎更大,比如英国,这个二战前的超级大国,因为二战再次元气大伤,由于国力被严重削弱,加上美国推行的反殖民地化浪潮,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带着的是英镑体系的崩溃,不得不让位于美国的美元体系。由此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强国,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
相比于英国,法国显得更惨,二战期间的亡国经历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虽然战后捞了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但早已被边缘化。
而欧洲新兴工业强国德国被二战打得奄奄一息。其他欧洲国家则不值一提。
而苏联,则依靠海量的资源、巨大的战略纵深、恐怖的战争动员动力以及美国等盟国的支持,苏联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恢复实力,最终反杀德国。
因此,二战之后,放眼望去,欧洲大陆已经没有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苏联显得鹤立鸡群,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
2、二战没有打碎苏联的核心
苏德战争没有打垮苏联,在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苏联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浴血奋战最终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早在二战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对苏联的侵略,斯大林创造了斯大林模式,并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
二战虽然摧毁了苏联的西部工业基地,但是没有摧毁苏联根本的工业基础,更没有摧毁斯大林模式,因此可以说苏联在二战中保持了其最根本的核心。
因为斯大林仍在,战后苏联的斯大林制度依然大行其道,这使得苏联能够在战后继续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也就是"三五计划"。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在西欧诸国还在为灾后重建发愁,眼巴巴地等着美国的援助时,苏联已经迅速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计划经济,在紧要关头总能发挥出恐怖的动员能力,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难以办到的。
由于苏联实施计划经济,加上苏联地大物博,资源基本可以自给,这使得国际资源波动对苏联的影响较小,所以苏联不会像西欧国家那样,被美国一次一次的剪羊毛。
由于计划经济的相对优势,使得苏联可以走出一条和美国完全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苏联能够迅速恢复实力并保持强大实力的根本原因。
3、苏联在二战前后的疯狂掠夺
虽然二战期间苏联至少损失了超过2700万人的巨大代价,但是和苏联得到的相比,这一点伤亡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首先是国土方面。二战爆发后,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了一战时失去的沙俄土地;随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1940年6月,苏联再次出兵夺取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和罗斯福密约,以牺牲我国的权益为代价,换取苏联出兵东北,由此苏联获得了在我国的一系列权益,包括租借不冻港。
对于噬土成性的俄国而言,土地意味着财富也意味着强大的国力,除此之外苏联在二战期间还夺取了其他更多的资源。
作为新兴的科技强国,德国在二战前后贡献了很多科技成果,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消灭纳粹德国的主力,从德国掠夺了一大批专家人才。
不仅如此,苏联还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厂房设备拆除并运回苏联,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位于东北的日本厂房设备,他们同样被拆除运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帮助苏联的工业能力更加强大。
可以说科技实力的加成帮助苏联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更加迅速的进步,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在1961年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太空。
另外由于苏联的浴血奋战,二战之后共产主义制度得以越出苏联在几十个国家相继开花结果,形成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主义阵营,苏联由此成为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领导,这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群众基础。
所以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绝非偶然,这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加现实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由网友 过河卒子and与非门 提供的答案: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苏联从一诞生就具有的几个特点,而这几个特点,决定了在二战中,别的国家越打越弱,苏联却越打越强;并且这种变"强",是全面的、迅速的。
所以,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哪几个特点呢?
一、苏联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性质
苏联建立之前,俄罗斯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与欧洲其它国家格格不入。因为历史原因,欧洲人对沙俄是又烦又怕,还有点恨意。
而沙皇俄国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统治者是不可能自发地改变自己态度的,俄罗斯只能在封建的道路上虚耗时光。
正是因为苏联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性质,让这个国家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1、沙俄已经很落后
俄罗斯民族以国家形式存在也有千年历史,因为地理原因,它吸收了多种文化、文明,13世纪初期,他们被蒙古征服,俄罗斯的社会和文化经历了东方化时期,并且这种东方因素被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族的灵魂之中。
1480年,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新的沙皇政权完全控制了俄罗斯社会的一切,这时的俄国采取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封闭的制度;他们与欧洲是完全不同、也完全隔绝的。
16世纪初期,彼得大帝出现,他感受到欧洲的变化和发展,他也承认欧洲国家比俄罗斯先进,于是,他开始向以西班牙、英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学习。
也为了让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一系列围绕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冲突、战争在俄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爆发;这些冲突和战争客观上给俄罗斯带来了技术进步。并且,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上流社会的文化随后进入俄罗斯。
但是,涉及到社会进步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在俄罗斯却没有发展的基础。因为俄罗斯还是一个贵族统治的农奴制国家,沙皇还是东方式的帝王。希望帝王推动政治变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沙俄的平民文化也没有产生的土壤,因为他们没有平民,只有农奴。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时期,俄罗斯的农奴制受到冲击,国家的政治文化有改变的趋势;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在位,俄罗斯出现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政治体制的要求,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典型特点:贵族自由主义改革。这也说明,欧洲的文化对俄国的影响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使其内部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这直接导致了1855年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要的两项改革是革命性的:废除农奴制、改俄罗斯"君主制"为"君主立宪制"。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生活已经具有资产阶级国家的特征和要素。
这时的俄罗斯其实是很有前途的,因为他们终于抛弃了落后的、影响国家发展的桎梏:农奴制和封建君主制。但是,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让这个国家的政治方针从"政府自由主义"转向保守,所有的改革前功尽弃,俄罗斯社会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陷入了停滞。
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呢?还是因为俄罗斯政治结构的原因。改革激发了活力,也催生了很多自由主义,但沙皇却用封建君主的专制作风进行残酷镇压,结果导致他被激进的、实行恐怖行动的"人民意志党"刺杀。说到底,俄罗斯的沙皇专制没法改变俄国落后的命运。
就这样,俄国一直瞎混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皇俄国惨败,国家乱得不能再乱了。1905年,为了稳定局势,沙皇尼古拉二世作出重大让步,废除君主专制,国家杜马成为政治斗争主要舞台。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俄国社会矛盾已经不是民主、自由的问题,而是社会阶层普遍不满,要彻底变更的问题。
这时的尼古拉二世仍然想用高压打击改革要求,最终导致沙皇俄国不可避免地崩溃。即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俄国上下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感,也没有暂缓崩溃的步伐。战争一边在打,国内的动荡一边在加深。
1916年底,俄国前线几近溃散,国内经济崩溃,全国上下没有人对未来有一点希望,包括沙皇在内;革命、运动、沙皇下台,帝国或可有一线生机。1917年,在落后的、贫穷的、没有一点希望的沙俄,"二月革命"爆发。
2、苏联的建立改变了沙俄的性质
俄国的二月革命并不彻底,沙皇俄国的权力过渡到帝国议会,也就是国家杜马那里。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既没法压制工人阶级的革命浪潮,也不敢给"工人会议(即苏维埃)"更多的权力;而前线的军队在本来就不利的情况下,更加无心作战,逃跑、哗变、投敌事件不断地发生。
说到底,这个临时政府还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国内混乱于不顾,坚持要把战争打下去;而由社会主义者所领导的国民组织苏维埃则想来个痛快的:放弃以前的战争投入,退出一战,专心把国内问题解决了再说。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强力夺取政权。为了快速掌控局势,他们设立契卡组织,镇压反对力量;为了给国家止血,他们1918年3月力排众议,付出巨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一战。
应该说,"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还是沙皇政权的延续,他们当然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政权,但他们也不是进步的、代表广大人民的政权。正是"十月革命",为苏联的成立扫清障碍,让俄罗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让俄罗斯的国家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苏联刚建立时的麻烦一堆,但都不是根本性问题
苏联刚建立的麻烦一大堆,主要的有: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外国力量的干涉、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不协调、孱弱的新政权如何生存等。
1、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外国力量的干涉
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当然不甘心失败,他们也有支持自己的军队,甚至可以说,当时大部分正规军都是支持他们的。比如有名的高尔察克上将,就是坚定反对新政权的。
刚成立的新政权四处冒火,城市内到处是叛乱,各地不断有支持前政府的军队,那时的布尔什维克被逼得朝不保夕,时时担心新政权突然死亡,很多人也不看好新政权的生存。
除了内部反抗以外,外国力量的干涉也让苏联苦不堪言,特别是英国最坏,他们一方面不想让苏联退出一战,因为这样,英国就要付出更多,他们最愿意俄罗斯打德国,他们坐收渔利。
另一方面,无论欧洲有什么变化,英国都想分一杯羹,何况苏联是它所厌恶的无产阶级政权。所以,一战还没结束,英国就抽调部队对苏联进行各种骚扰;一战结束后,以英国为首的14个协约国集体出兵,支持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对苏联展开疯狂进攻。
这时的苏联是最困难的,国内经济根本没办法恢复,内乱和外患联合在一起,想要新生政权的命。逼得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不顾一切地集中所有力量反抗内外打击,让新政权活下来再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有一个"余粮征集制",主要内容是:苏维埃政府垄断全国一切粮食,禁止一切私人买卖粮食;农业税不要货币,只要粮食等实物。也就是说,个人不得有粮食了,家里够不够,苏维埃政府说了算,因为一切要保证作战,要让政权生存。
2、布尔什维克内部的不协调
不但有国内外的敌人,布尔什维克内部也不一致。孟什维克、左翼社会党人也趁机反叛,他们与敌人联手,更让布尔什维克显得摇摇欲坠。
孟什维克号称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别,在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影响。他们是愿意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作的,虽然在苏维埃中,他们是少数派,但这帮人特别能说,把一个个理论说得天花乱坠,在工人中有不小影响。
但是,他们是坚定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的,更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1年,列宁被逼无奈,把他们列为"非法"。
在二战前,许多孟什维克人员见苏联已经站稳脚跟,他们又改变立场,加入布尔什维克;对于昔日的早期战友,布尔什维克还不好拒绝;一定程度上来说,苏联这时的政府高层对未来是不放心的、疑惑的。
3、新政权如何生存
打退内外部敌人,苏联也不是安全的,这时的军队,军官几乎都是沙皇时期的人,士兵要么文化程度不高,要么就是从小资产阶级来的。
二战之前,苏联的社会局面就是一个字:乱。旧的制度、法律、道德等等全部打破,而新的东西却一时间没有建立。斯大林为了强力建立新秩序,用起了自己的"斯大林手腕"。
总之,二战前的苏联是混乱的,困难的。他们用暴力夺取了政权,但如何对待这个政权,有点迷茫,也有点粗暴;对于国家如何发展,他们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想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还要承受西方国家的谩骂、污蔑。
三、二战帮助苏联下了决心,苏联在战斗中越来越强大
是温水煮青蛙般地慢慢来,还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二战帮助苏联下了决心。就在苏联跌跌撞撞对内严格管理,捋顺内部问题;对外四处裱糊,维持政权不倒的时候,二战爆发。
如同一战时差不多,沙皇俄国在内外交困之际,一战爆发,激起了俄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感,二战爆发,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以前苏联大规模"肃反"、"甄别",稳定了国内形势,但也埋下了人民对政权的反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具然一个小小的"苏芬战争",都差点打得亡国。
但为了战争,这一切都不是个事,这时的政权对全国的掌控也不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可比。所以,苏联可以抛却一切烦心的稳定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形态问题、阶级对立问题,他们一门心思把仗打好就行,工业、农业围绕战争建设就行。
是二战帮苏联下了决心。他们已经大破了,正在不知道如何大立时,战争到来,那就先打仗,再谈"立"的问题。
在二战中,苏联的工业围绕战争,西方国家不得不支援,重工业、军事工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本来在二战前苏联就在这个方面用力,但是有人就觉得也要用一部力量发展与生活关系更密切的行业;战争开始后,他们更有加快发展的理由,所以成就一日千里。
在战争之前,苏联人的思想是不统一的,芬兰已经脱离,立陶宛闹着要离开,乌克兰天天骂俄罗斯,恨不得过去打俄罗斯;内部的意识形态斗争也乱,斯大林接班一直在党内形不成共识;斯大林铁腕政策,把军队里的军官几乎全部换成布尔什维克,社会上更是风声鹤唳。
骂布尔什维克的、骂斯大林的,什么言论都有,当然是偷偷的。实际上这时的苏联表面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暗地里一盘散沙,人心四散;许多在国外的沙皇时期的遗老遗少天天想着反攻倒算、以前临时政府的人员则在欧洲到处生事、孟什维克一些人伺机再起。
战争来了,一切烟消云散,布尔什维克上层再也不用考虑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却又危害无穷的问题。一切为了打仗,别的少扯,谁在搞事,都不用政府出面,人民群众就出来收拾。
军队的问题更是在战争中得到完美解决。本来,为了让军队完全受控,布尔什维克做的非常决绝,他们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任何疑点;因为部队很多人都经过沙皇时期、临时政府时期、苏联初期,高级将领的忠诚度是个让人生疑的问题。另一方面,军队如何编成、现代化部队如何组织,都是个陌生的问题。
战争开打,问题统统不存在了,苏联军队从开始的节节败退,到站稳脚跟,再到坚持胶着,打得非常惨烈,部队也得到锻炼;尤其早期轮换的年轻的指挥员,在激烈的战争中成长为厉害的猛将。战争后期,苏联已经掌控局势,开始大反攻,三路大军围住柏林,一骑绝尘,让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瞠目结舌。
四、战后立刻匹敌美国
通过二战,苏联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布尔什维克完全彻底掌握政权;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紧紧团结;苏联的工业在战争中得到极大发展,加上美国为了战争,对苏联的军工进行的援助;苏联军队在战争中越打越强,俨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
尤其重要的是,苏联共产党在战争中取得巨大的威望,他所推行的任何政策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不要小看这个威信,这正是所以国家发展想要的东西。在封建王朝时期,能打胜仗的国王必定能带领国家富强;现代政治中,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没有微信,这个国家不可能好。
实际上,怎么样建设国家有很多道路,在于你选择了,人民是否愿意跟随。二战后,苏联全国上下都觉得:苏共靠谱,这么残酷的战争都赢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
俄罗斯又是个特别崇拜强人的民族,能打胜仗的苏联布尔什维克、有钢铁意志的斯大林同志······
尽管在二战中,苏联牺牲惨重,但是,俄罗斯资源无尽,在战争中各方面发展,所以,二战结束,他们迅速成为可以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一点不奇怪。
中国有句成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苏联当时的解体,也是非常的快速、突然,如同他快速的崛起、变强一样。
由网友 翻开历史书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彻底搞清楚了苏联二战后的崛起之路以后,其实也就能间接地搞清楚——往后苏联解体的原因了。
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绝对是:二战中打得最惨烈、损失最大的战场。这场苏德之间的较量真的是一场真正的不死不休地互相之间的灭国之战了。苏联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共有超过2700万人死亡,伤亡合计达到了4000万人以上,另外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苏联当时的总人口才1.6亿人左右,这也就是说一场苏德战争下来,苏联有六分之一左右的人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非死即伤了。
同时苏联的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没办法,苏德战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苏联的土地上进行的。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苏联人在二战以后那是快速的崛起了、一跃成为了可以与美国人一争高下的"超级大国"了。
这里我把超级大国四个字打了个双引号,其实苏联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军事实力和重工业实力上,总体上离真正而全面的超级大国还是有点距离的。
那么为什么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呢?我认为大概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二战以后欧洲大陆上苏联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王者——其他的列强都不行了
欧洲这块土地上近代以来产生了四大强国,分别是:俄国、英国、法国、德国。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期间,实际上都是这几个国家在欧洲厮杀得最厉害了。
可是二战结束的时候,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四强的实力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苏联虽然在对德作战中伤亡巨大、损失也巨大,可是另外三强的伤害却更大。
英国人在二战中也遭到了重大损失。以前的英国大家都知道的,那是妥妥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了。可是二战以后由于国力被严重削弱,加上美国人推行的反殖民地化浪潮等手段。当时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连带着的是英镑体系的都崩溃了。
往后的英国不得不退回到英伦三岛上面喝茶、聊天、赏风景了,外交上也基本成为了美国人的小跟班了。
至于法国就没啥好说的了,二战期间当德国人进攻他们的时候,这哥们投降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起来。
二战以后要不是英国人力挺的话, 法国人连五常都混不进去——战后在欧洲根本与苏联不在一个段位上面了。
最后一个欧洲列强就是德国了,不得不说的是:德国人打仗以及发展确实厉害。德国人在一战过后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发起了二战。
可是二战刚结束时候的德国就有点苦逼了,领土被瓜分、经济被制裁、国内是一片废墟、还是一个稳稳的战败国、家里面的一半领土被苏联人占领着的。
因此,二战之后,放眼望去,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任何一哥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了,苏联显得那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稳稳的成为了欧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了。
原因二:战后苏联用计划经济的绝招来快速地发展自己
大家应该都知道,二战过后美国人在西方搞了一个《马歇尔计划》来援助了很多国家。英国、意大利、西德这些国家能在战后快速恢复、快速发展与美国人的援助是密切相关的。
可是苏联在战后可没有得到什么巨大的援助,一切只能靠自己去发展了。不过苏联人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计划经济模式,简称斯大林模式。
二战以前苏联人就开始用这套模式来发展自己了。两个五年计划让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准工业国了。二战以后苏联义无反顾地开启了"三五计划"来发展自己。
随着五年计划的开展,在西欧诸国还在为灾后重建发愁,眼巴巴地等着美国的援助时,苏联已经迅速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不过计划经济也不是万能的良药,这玩意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一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或者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用计划经济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动员能力、建设能力、发展速度都是非常之快的。
可是一旦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了,如果你还用计划经济来发展的话。往往最后就会陷入到了僵化、陷入到了教条、陷入到了资源无法有效分配的状态了。苏联最后的解体与其一直坚持僵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因三:苏联虽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可是通过二战苏联也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好处
二战以前苏联的国际地位也就是一般般的存在。一战的时候俄国人半路跑了,差一点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了。
二战打完的时候,苏联那可是妥投的世界大国、在世界上的江湖地位跟美国人差不了多少。
二战期间的一系列影响世界走向的重大决定苏联人都参与决策了,例如:联合国的成立、五常的人选、战后的势力范围的划分等等。
这也就是说:打完二战以后,苏联首先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一跃成为了世界上与美国比肩的大国了。
俄国人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那是不可能干亏本的买卖的。虽然苏联自身在二战中的损失是惨重的,可是与苏联在二战中获得的好处相比的话,那也是值得的。
首先是在国土方面。
二战爆发后,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了一战时失去的沙俄土地;
随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
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
1940年6月,苏联再次出兵夺取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和罗斯福密约之后,苏联又夺得了千岛群岛上的争议领土等等。
从各个方向累计起来,苏联将战前有争议的近60万平方公里领土变成了自己家里的了,相当于多出了6个韩国。
除了领土面积得到极大的扩张以外,苏联还夺得了其他的很多资源和物资,例如:苏联在德国掠夺了一大批专家人才;苏联还将德国境内大量的厂房设备拆除并运回苏联,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位于东北的日本厂房设备;苏联人所到之处,那基本上是一扫而空了。
苏联在二战以后还得到了很多的小弟,东欧的很多国家实际上在二战后就完全被苏联给控制了,例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东德、罗马尼亚等等。
二战以后,苏联一跃成为了东方阵营里面的绝对一哥了。这样在欧洲和全世界的势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这也是二战带给苏联的实实在在好处。
总结一下:苏联之所以在二战遭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还能快速崛起,无非是三个原因:
一是,欧洲其他的列强在二战中被打残了、打废了,苏联也就变成了欧洲最厉害的列强了;
二是,苏联利用计划经济的巨大优势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超越;最后就是:苏联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后抢到了大量的好处和利益。
由网友 鬼影问道化真身 提供的答案: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在战后速迅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个人看法是:
1,苏联成立后,为了防止对手毁掉自己的重工业。就在乌拉尔山脉附近,建立了一个乌拉尔工业区。苏德战争的作战区距离乌拉尔区还很远,所以没有伤到苏联的根本。
2,苏联领土辽阔、资源丰富丶人口众多,苏联工农业丶科技丶教育的基础,十分雄厚。苏德战争,并未动摇苏联的基础。
3,苏联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又是军工复合体国家,使得苏联在二战后,能够快速集中一切力量,对国家进行重建。而且还能对关键的工业技术、关键的军工科技进行重点攻关丶重点发展,从而使苏联变得比二战前更为强大。这是中央集权制的长处!
4,苏联在二战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但大大震慑了欧洲人,而且极大的鼓舞了苏联人民,使人民为国家感到自豪和骄傲,因此苏联人民热情高涨,信心百倍,在狂热的国家精神主导下,国家复兴是极为神速的。
5,二战后,美国要忙于明确新世界的边界,例如朝鲜战争丶成立北约就属于这种情况。
美国要主导完善新的国际框架,要主导成立各种国际组织(世贸组织丶世卫组织……),以便帮助联合国完善各种行政功能。
美国还要帮助世界各地修复二战造成的创伤,帮助很多殖民地独立。惟有这样做,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才能成功的奠定。美国只有建立自由的世界贸易体系,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才会被世界广泛的需求,美国才能掌握世界贸易的定价权,也才能获得世界的金融霸权。
由于美国在二战后,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要构建一个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苏联没有美国那样的高度,可能也不理解什么是国际体系。苏联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振兴上面,因此国家实力得了极大的提升。
个人始终认为鼎盛时期的苏联,只是在军力上有能力硬扛美国,并在局部地区占上峰。放在全局上来看,苏联还是活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若将苏联比作一头丛林中的巨象,它虽然能轻松推倒丛林中的任何大树,能够灭掉丛林中任何一个单一的生命体,但是它还是生活在丛林之中,并且离不开丛林,它也无法去理解丛林的强大,而美国就好比是这么一片丛林,苏联也不过是丛林中的一头巨象。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苏联能成为超级大国,不是单单靠经济,而是靠它的军事实力和意识形态。
对超级大国的评判,首先要有一个认识: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都只是一个国家能否被定义为超级大国的基础条件,不是绝对条件。一个国家是不是超级大国,取决于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认可程度。
就拿美国来说,它的经济在1894年就超过了英国,名列世界第一。它在191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四国的总和。但是,当时的美国却得不到欧洲国家的认可。
那个时候的美国跟现在的中国一样,被欧洲人眼红嫉妒恨,视为一群野蛮人。既然是野蛮民族,谁又会认可它?
你强任你强,劳资就是不认你,这就是当时美国的国际形象。
所以说,经济或军事实力固然是一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条件,但一国的经济或军事实力强,不等于它就是超级大国。得不到认可的国家,只能视为"潜在超级大国"。
那么,美国是怎么成为超级大国的呢?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取代了英国。
二战之后,英国全面衰败,无法再担负超级大国的重任。于是先前依附于英国的一票马仔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便纷纷转投到美国的账下,成为美国的小弟。
既然是小弟,那就得认可大哥的一切,譬如先前瞧不上的美国牛仔文化,便在这之后成为了帅气的代名词。而美国也非常豪爽,拿出了巨资扶持小弟国家的经济。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拿了人家的钱,那就得认人家当大哥。于是,美国就在这一帮小弟的抬举下,在继经济强国和头号军事强国的名号上,又给增加了一个新名号——自由世界的守护者。
就这样,当时的美国凭借着意识形态(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军事实力(综合军事实力压苏联一头,远超其它国家)以及经济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一半),踢掉了英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超级大国。
按常理来说,一山不容二虎,这个世界应该只能存在一个超级大国,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依附于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才对。
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很多新兴的亚非拉国家因为不接受西方的理念(主要是欧美不能容忍后起之秀分蛋糕),与其作对。而这些国家实力太弱,不足以对抗西方世界。因而这些国家便也需要给自己找一座靠山,并傍着这个靠山给自己"伸张正义"。
于是,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就站了出来。
当时的苏联,虽然在苏德战争期间被打得稀巴烂。但是凭借着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从东德获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斯大林主导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因而很快就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水平。
并且,由于二战的原因,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势力范围有了极大的提升,拥有了与美国对抗的基础。
也就是说,苏联当时虽然还不具备跟欧美全面对抗的实力,但已经有了对抗的基础。
起先,斯大林不想跟欧美对抗,毕竟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对抗等于给找死。但是斯大林不想对抗,英美却很乐意对抗。在这种局势下,欧洲降下了铁幕,一向敌视苏联的美英与苏联开启了冷战。
为了破除铁幕,苏联只能赶鸭子上架,在不具备全面对抗的实力前提下,硬着头皮展开了反击。(这也是苏联为什么在后来崩盘的根本原因)
苏联的反制措施就是三样:
政治上,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
经济上,破除西方的封锁,成立经互会(与工业基础较好的东欧形成贸易体系),并搞出了"莫洛托夫计划",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对抗;
军事上,凭借战斗力世界第一,且有钢铁洪流之称的苏联陆军在欧洲施以攻势威胁,其后又组织华约集团,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对峙;
这三板斧下去,苏联也在一群小弟的支持下,成为了世界的另一极。即超级大国。
当时的世界各国,必须要围着美苏这两个国家转,或者说,围着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集团而转动。不与美国或苏联其中之中一者结盟,在世界就无法立足。
不过,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也知道。苏联不具备全面对抗的实力,为了对抗,苏联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凭借这两样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核弹、导弹等)中占上了风。
然而,这种行为如同兴奋剂效果。当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死后,苏联的危机很快就暴露出来了,经济大幅滑坡,人心思变。最终苏联因改革失败而解体。
总而言之,经济基础、人才储备、较强的军事实力和意识形态,是苏联在二战后能与美国并驾齐驱,跻身超级大国的四大基础。虽然经济与欧美有差距,社会多元化也不如欧美。但在军事力量面前,再繁华的都市,再繁忙的证券交易所,再丰富的文化也会瑟瑟发抖。核武器加意识形态,这是苏联被称为超级大国的关键原因。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苏联具有这个实力。
谁都知道,苏联是当时世界领土第一大国,比美国大得多。
苏联人口也不少,鼎盛时期接近3亿,比美国少不了多少。
苏联地大物博,资源极为丰富。今天俄罗斯的经济主要靠出卖资源维持,苏联是世界上第七大石油资源大国,但其石油产量则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二。
自1974年以来,苏联石油产量超过美国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苏联石油日产量为1150万桶,占同年世界石油日产量的19.06%,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产油国美国石油产量之和的85.6%。
苏联煤炭储量居世界首位,为110兆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45%。
苏联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据《油气杂志》统计,1991年1月1日,苏联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600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38%
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这些都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
那么人民素质呢?
也不错。
1982年苏联全国有高等学校891所,学生528万人,教师51.5万人。作为人口2亿多的国家,有500万大学生,算是很厉害了。
同时,当时苏联已经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免费,人民识字率百分之百,最低文化程度也是初中。
苏联时期共有14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了3个文学奖以外,还有11个人都是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经济学家。由此可见,苏联教育和科研水平都是不错。
有了这些客观条件,国内又没有战争,发现迅速也不难理解。
只是,苏联相比美国,差距还是巨大的。
苏联最强的80年代,1983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710美元,只是美国同时期的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还不如东德的5670美元。
苏联由于体制原因,人民劳动积极性差,导致农业产量低,工业产量低,投入却远远大于西方。
在80年代,苏联粮食开始短缺,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这主要是粮食减产以及人民要求提高。
而苏联主要外汇收入石油出口因油价降低还锐减后,进口物资数量也减少。
苏联人民的日用品消费和副食(如奶酪、黄油)等的采购都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下降,1985年苏联人民每人每天要耗费2个小时的时间排长队购买食物。
这导致了严重的不满,而且经济下滑并没有好转,越来越严重。
由网友 铁岭锋 提供的答案:
有四个主要因素让苏联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一.卫国战争的中后期打下产能基础;二.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工业资源;三.战后美国带领北约的威胁迫使其优先发展军工重工业;四.最关键的是其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的国家执行力和国民行动力。
一.其实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还是个瘸腿的,只存在于重工军工和庞大的军队和军事装备中,这是其卫国战争时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科技和生产体系,当年苏联依靠这套体系的大规模产出的大量战机、坦克各型炮、枪械弹药等装备,在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靠源源不断的装备硬生生压垮了德军,在大反攻中大量的卡萩莎火箭炮、战机的强大火力压制下消灭了一个个拚死抵抗的德军重兵集团,这种庞大的装备研发生产力,为战后应对北约威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苏联的庞大重工军工生产体系还得到了本土种类齐全储量充足的源料资源的强力支撑,得以保证其庞大生产体系超负菏运转需求,而当年日本之败,其战略资源被封锁也是某重要因素之一,可见本土资保障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支撑的重大意义。
三.前苏联的确发展与美国等量齐观的国防实力,其常规陆上军力比北约还有相当优势。但这是在牺牲了期它经济领域应有发展的条件下取得的,这种发展也是难以持续的,其实当年苏联领导层不是不清楚这种经济模式的蔽端,而是在美国带领北约给苏联制造的巨大安全压力,使苏联战后本身受损惨重的经济资源只能有侧重地保障重、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去支持其它经济领域,等到后来赫氏、勃氏战略失误,穷兵黩武,把苏联打造成所谓超级大国之时,其实苏联经济已经病入膏盲。
四.按一般社会经济规律,在遭二战那种极端推残后,以那么短时间灰复到那么强大的国防实力,几乎无法做到。在美国欧洲复兴计划之前,欧洲那些资本主义列强就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控制,而投身于北约给美国当奴才,当炮灰。
但做为被美国竭尽全力打压削弱的苏联,可没人给它提供任何援助,它必须靠自己。万幸!苏联拥有一个比当今世界任何制度都优越得多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绝对有效的保障了苏联的国家执行力,保证战时经济绝对为战争服务;保障了苏联国民行动力,老弱妇孺支撑着装备生产的半壁江山,支前后勤保障挖堑壕修掩体,这种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列强的西方国家是无法做到的。依靠这个制度苏联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纳粹第三帝国;同样在对抗美国领导下的北约战略施压中,也让苏在战争废墟上迅速发展出足以抵御反击北约入侵的强大军力。
由网友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提供的答案:
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朝鲜战争!
二战之后,苏联崛起,并迅速发展成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朝鲜战争!苏联之所以在二战中击败德国,得益于美国的全力援助,而且二战后期,美国为了稳住苏联,又向其投入大量资金+政策+技术,这使得苏联迅速恢复。
二战后的苏联,拥有了广阔的市场。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蒙古等国均成为"经互会"成员,而这些国家自然就成为苏联的市场,这就为苏联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仅有启动资金+市场,还不足以追上美国的步伐,毕竟自身在进步,敌人也在发展,所以狙击敌人发展,就成了苏联当务之急,这就有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虽然仅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激烈战斗也就一年多,但是吸引了美国众多资源进入,而且美国为此加大了对日本的投入,以及对西欧的扶持,这为美国自身发展制造了困难和竞争对手,所以美国的GDP世界占比也在逐年下降。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又发动了越南战争。越战彻底将美国拉入深渊,经济+社会+政治+民生+通胀等问题层出不穷,而苏联却一直在安稳的发展,所以苏联迅速成为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总之,真正让苏联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就是朝鲜战争,而越南战争使得苏联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否则老美也不会同我们和解,尼克松更不会访华!
由网友 蓝风破晓 提供的答案:
二战之后,美国一如既往得强,苏联也正式崛起了。很多人不解,在二战期间,苏联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为何"回血"那么快?而像英国、法国等老牌强国,却没有快速东山再起,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战没有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体系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在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实力就已经非常了得,也许比上美国还差得远,但和欧洲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并不落下风。
德国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但在苏联那里并没有讨到好处,德国最后的失败,起点就在苏联。德国在二战期间的能量,自然是非常强大,但苏联竟然能扛得住,这说明苏联的工业基础已经不错了,虽然在战争中,美英多有支援,但苏联本身的工业能力,让武器源源不断产出,这保证苏联的对抗能力。
二战时,为了保证苏联军事产品的持续出台,苏联将工业场地进行了往西部的大迁移,这就保证了工业基础和工业体系的完整性。
二战后,苏联又接收了很多的德国先进设备和高科技人员,实力大大提升。我们可以这样说,不是二战后苏联异军突起,而是在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体系已经建立,二战时工业体系没有被摧毁,二战后只是开始了冲锋罢了。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让苏联带着使命感,向超级大国的方向狂奔
二战后,美国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此时,美国的经济也好,美国的军事也好,都是无可置疑的大哥大。
地域庞大的苏联,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危机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同西方欧美国家不是一条道上的,为了防止美英国家和自己拉开距离,为了不让让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处于劣势,苏联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空前的高。
苏联各级领导人,非常认同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因为这会让苏联在世界格局中,直起腰杆做人。国家也像庄稼地,你种什么,可能就会长出什么,在苏联人的努力下,核弹研究了出来,而且苏联人将核弹生产到可怕的数量级,甚至从数量上来说,苏联的核弹头超过了美国。这还不算,为了超越美国,苏联在航空航天等行业也大下功夫,当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苏联的军事工业,在二战后,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这让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位置,坚固无比。为了对抗美国所在的"北约组织",苏联组织了"华约";为了在经济上对抗美国等,苏联组织了"经互会";美国制订了"马歇尔计划",苏联有了"莫洛托夫计划"。
总之,苏联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带头大哥,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抗,是其使命之一。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紧跟在苏联身后,很多发展中的亚非拉国家,对于苏联也是非常支持。
可以肯定地说,苏联在军事工业上的能力,和美国不相上下,因此,人们认为这是两个超级大国,他们共同创造了冷战的格局。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工业虽然强,但经济总量比起美国差得还很远,经济结构更是非常不合理,长期的计划经济,让市场毫无活力,也缺乏创新,因此,走着走着,苏联走不动了,曾经的老大哥成了老大爷了,最后不得已解体了。
可以说,苏联的崛起带着一种使命感,是一种大哥心态,是美国制造的危机感,让苏联不敢停息,努力向前。但是这一种崛起,带着略微的病态和畸形,因为苏联有一个叫"军事"的腿粗,有一个叫"经济"的腿细。
苏联的国家体制是苏联战后崛起的助推剂
其实,苏联在二战前的工业基础得以建立,以及战后能够快速崛起,这些和苏联的国家体制也有很大关系。
苏联的工业基础能在二战前得以快速建立,这得说一个人,那就是斯大林。此人军事能力也许一般,但眼光还是有一定独到的地方。在斯大林上任后,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这是在那个乱世增强实力的捷径。
在资本主义国家,政策倾斜去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苏联可以,计划经济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重振某个产业,因为资源可以大量倾斜。在斯大林的主导下,发挥了苏联的举国体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快速崛起。
二战后,斯大林继续执政,整体上还是奉行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过世后,其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陆续登台,也是"萧规曹随",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苏联能够在战前打下基础,在战后快速崛起,和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可以集中力量做一些事情,这点是西方国家不能相比的。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联的发展和崛起与体制有关,失败也和体制有关,苏联人掌控下的体制僵化无比,没有灵活变通的能力,也没有和不断发展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力,于是在后来,先驱成了先烈,倒在了冷战对峙的大路上。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件可喜的事情,避免了美国一家独大;但可惜的是苏联没能坚持到最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倒下了。
我们不说倒下的事情,单说苏联在二战后的崛起,如上所述,这是有三个原因造就的:二战没有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苏联的国家体制是苏联战后崛起的助推剂,苏联在战后的使命感让苏联人不断努力向前。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