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自由的蛋糕MG 提供的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统治和管理国家,并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在古代,皇帝的职位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通过继承来传承的。因此,古代皇帝继位的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古代,皇帝继位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继承。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继位是通过婚姻或血缘关系来传承的。因此,古代皇帝继位时,必须确保他们能够顺利继位,并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少数情况下,皇帝不会立即传位给他们的儿子或女儿。相反,他们会在死亡之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王朝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皇帝已经年迈或生病,他们希望将皇位传给他们的孙子或孙女,以确保皇位能够保持传承下去。
另一个原因是皇帝在位期间可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例如战争、灾难或政治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可能需要在死亡之前找到一个新的统治者,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此外,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例如候选人的能力、经验、道德品质和家族背景等。皇帝需要在继承人之间进行一些复杂的权衡和考虑,以确保新的统治者能够胜任皇位,并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古代皇帝选择继承人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家族传统、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等。因此,古代皇帝往往会死亡之前选择继承人,以确保皇位传承下去,并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由网友 以史为鉴 提供的答案:
赵武灵王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把自己玩死了。
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还要治理国家,觉得分身乏术。决定把太子扶正做国君,留下亲信大臣辅佐。自己当太上皇专门攻城略地,扩大赵国版图。
这样父与子二人一内一外,这样下去赵国肯定无敌于天下了。
刚开始这一制度挺好的,儿子在内由大臣辅佐,治国有模有样。赵武灵王对外开疆辟土,横扫游牧民族。
可惜好景不长,另外一个儿子经常跟着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赵武灵王觉得这个儿子更符合心意,于是试探着要给他封王。结果被识破的大儿子怼了回去。
于是赵武灵王觉得权威受到挑战,于是暗中支持小儿子。另外一方面大儿子这几年也历练的滴水不漏,让赵武灵王抓不到把柄。
于是赵武灵王和小儿子设计把大儿子招到沙丘行宫,准备刺杀。结果对方早有准备,直接反杀,大军以包庇谋反的名义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三个月饿死了。
俗话说得好:天子家无亲情。在权利面前什么都是虚幻。失去权力就意味着死亡。
比如唐代的太上皇李渊、李隆基都是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一点权力也无,基本上被软禁的状态。
宋代赵构为了在金兵压境时推卸责任禅让皇位,当了26年太上皇,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但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
主动禅让皇位的太上皇可能只有乾隆一人吧,乾隆当了60年皇帝,当年承诺过不超过康熙,为了不食言主动退位给嘉庆。但是乾隆依然精力充沛,要过问军国大事,嘉庆也毫无办法。直到四年后乾隆去世。
我是Html369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由网友 娱大记 提供的答案:
能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上皇帝的人,是知道权力的好处的。
有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杀谁就杀谁,看上哪个女人就可以拥有哪个女人......。
最最重要的是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会唯你马首是瞻,围在你身边说好听的话,拍悦耳动听的马屁。
既然这种权力如此的好,恐怕谁把这个东西攥到手的时候,都不会轻易松开的。
但是,当皇帝也并不是完全的好事一件,你想呀,全天下的人可是都在窥伺这个位置的,尤其是那些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些人皇帝是尤其要防备的。
皇帝防备他们不是怕他们把皇位给夺走,而是防他们分权,把皇帝的权力给分出去一部分,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一个事情,由自己说了算,总比两个人说了算强。
所以,基于皇帝和大臣在权力上的博弈,皇帝和大臣之间就会有矛盾激发。
皇帝手里有权的时候还好,大臣不敢做的太过分,皇帝还是老大。但是,皇帝一旦没有权利了,这些大臣就会去拥护新的皇帝。
退位的皇帝就会显得无比的冷清,这种感受他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古代当上皇帝能主动让权的不是太多,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这里我们说两个交出权力去的代表吧。一个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另个一个就是乾隆帝。
赵武灵王年纪轻轻三十多岁就把权力让出去了,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何继承赵国的王位,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他的大儿子赵章不服气,为什么让年龄比自己小的弟弟当继承人,而不让我当呢?
难道仅仅就是因为父皇喜欢赵何就让他当?
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有了怨恨,他想把自己的弟弟给杀掉。
正好有一个机会,赵武灵王带着大儿子赵章和小儿子赵何去沙丘宫游玩,到了夜里赵章就假传赵武灵王的圣旨,想把赵何骗出来杀掉。
结果这个计策被赵何的宰相肥义识破了,肥义没让赵章去,而是自己先去探个虚实,结果肥义去了就被杀了。
这时候赵何知道赵章要谋反了,公子成前来护驾,他就派大军把赵章给围了起来。
结构赵章跑到了父亲赵武灵王的沙丘宫要求避难,昏庸的赵武灵王竟然答应了。
公子成派兵又把赵武灵王的沙丘宫给围住了,逼迫赵武灵王交出谋逆的赵章,赵武灵王逼不得已把儿子交出去,赵章被杀。
这时候公子成一想,干脆把赵武灵王也给杀了吧,要不他出来肯定会找自己算账,灭自己族的。毕竟自己得罪了他,赵武灵王就是这样饿死在沙丘宫的。
你看手里没权了,就是一个大臣都能要了你的命。
再说乾隆帝,他当了六十余年的皇帝,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帝。就选择了主动的让出皇位,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只把皇位交出去,不交玉玺。要知道玉玺可是权利的象征呀。
你说这叫什么事,天下那里有没有玉玺的皇帝,很多大臣都去劝说乾隆,既然你想让位就把玉玺也交出去,要不你就继续当皇帝。
你不交玉玺,新任的皇帝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说了不算,大臣谁听他的,这叫哪门子皇帝呀。
纪晓岚和刘墉是拼了命给乾隆帝讲了一番道理,最终乾隆帝总算交出了玉玺。因为乾隆明白玉玺一交,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了。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提前退休享受生活?想得美。
皇帝提前退休但是又没有驾崩,那自然就是太上皇,古时候的太上皇虽然少但并非没有,但所有的太上皇,要么完全没有权力,要么仍旧把持着权力与皇帝没区别。
如果完全失去了权力,这样的太上皇想要尽情享乐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仍旧把持着大权跟皇帝没啥区别,那所谓的退休就是在多此一举。
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这是古代一向的传统做法,现在的确有人在想,古时候的皇帝其实也不太轻松,如果能够提前退休做个太上皇,其实也挺好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理想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古时候生活惬意的太上皇非常难得。
最早的太上皇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并没有做过皇帝,是因为儿子建立了汉朝做了皇帝他直接就成了太上皇,所以刘太公不存在什么提前退休这种说法。
后来的太上皇,比较著名的就是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清高宗弘历等等。
这些太上皇当中,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迫的。
自愿成为太上皇的,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皇帝高湛、高纬,还有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以及后来清朝的乾隆帝弘历。
他们都因为各种奇葩的理由,主动退位成为太上皇,但这些自愿成为太上皇的家伙在退位之后实际上仍旧大权在握,只不过失去了皇帝的名分,但并没有失去皇权。
最典型的就是乾隆帝,他退位后嘉庆帝登基,但嘉庆帝这个皇帝压根儿说了不算,大臣们仍旧还是听乾隆帝这个太上皇的,嘉庆帝做了好几年的摆设皇帝直到乾隆帝去世。
而更多的太上皇都是被迫的,他们本身并不愿意离开皇帝的位置,而这些太上皇在退休之后那处境真的是非常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能用凄凉来形容。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后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但是他的儿子唐肃宗非常忌惮他,李隆基表面上被尊为太上皇,但生活处处掣肘,大臣们也不再听他的话。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就是他们的生命,失去了皇权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皇帝提前退休,就等于让他们放弃手里的权力,这样带来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新任的皇帝哪怕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实际上也是不靠谱的,完全靠运气。
运气好点的,像是宋高宗赵构,他虽然退位了,但是继位的宋孝宗赵构对他非常恭顺,他本人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皇权,晚年过得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运气差的,就像先秦时代的赵武灵王,他提前退休也就算了,甚至还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结果最后弄得自己被活活饿死。
古代的皇帝通常都不会提前传位,就是害怕这样的情况出现。
皇帝提前退休意味着放弃手中的权力,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放弃权力之后,皇帝再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不太可能了,又想不管事儿又想享受生活,异想天开。
皇帝能够恣意享乐,要么靠手里无上的权力,要么靠运气,也就是继任者的孝顺,相较于前者来说后者实在是不靠谱,风险实在太大,所以不会有什么皇帝会轻易放权轻易退休。
那些主动在生前退位的,实际上都没有放开自己手里的皇权,他们的退位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对于大部分皇帝来说,这种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
由网友 pku小动物 提供的答案:
古代皇帝当然并不都是死了以后才传位的。当然下面答案里面有说赵武灵王的,赵武灵王的确是传位了,但是赵武灵王可不是皇帝,这属于答非所问。
传位大致可以分成两种。题主想问的是父亲传位给儿子这种,但是作为王朝更替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承认,禅让本身也是在位皇帝活着的时候传位给其他人。禅让这种王朝更迭模式,从两汉至五代一直都被奉行,尽管从南北朝开始,受禅君主基本一定会把前朝皇帝弄死,但是毕竟人家是在活着的情况下传位的不是?
好啦,不抖机灵了。说一个比较搞笑的生前传位的例子。这就是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皇室都是高欢的后代。高欢带着几个儿子打天下,结果几个儿子都异常厉害。到了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之后,是为文宣帝,死后传位于太子高殷,高殷即位时只有十四五岁,很自然地被早有野心的六叔常山王高演废掉,次年九月又以天象有变(实则是高演生病)为理由被杀。而高演上台之后,本来立了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但是没想到刚上台做了一年皇帝就生病了,看看自己儿子还小,肯定干不过后面的叔叔,干脆直接下诏让自己的九弟,也就是长广王高湛即位,临死前说了一句"拜托你善待我的妻子和孩子"。所以到了高湛上台之后,他总结了自己的哥哥和侄子们的教训,刚当了三年皇帝,就宣布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让他儿子当皇帝,自己当太上皇,好尽早树立自己儿子的权威,可保自己身后世代的长治久安。于是高湛又以太上皇的身份统治了四年。这一生前禅位的选择,完全是因为高氏兄弟实在太出人才造成的。
可惜的是,尽管高湛为儿子下了这么大工夫铺路,但是他儿子比较没出息,就是著名的北齐后主高纬。李商隐后来写了一首诗,所谓"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由网友 青言论史 提供的答案: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类的问题。
题主问:早点退休提前享受生活不好吗?看来是默认了退休就能提前享受生活,那么,我们就按这个逻辑来推演,看看为什么皇帝很少不死不传位(不是所有皇帝都死了才传位)。
现代的老年人退休,是因为他们能提前享受生活。那么他们为什么能享受生活呢?是因为他们退休后老有所养,不用担心生存问题。那么,皇帝退休以后呢?
皇帝是天下最孤独的人,从他登上帝位那天开始他就面临着一个死局:到底信不信任自己身边的人?不信任,那么没人给他干活;信任,那就得留神自己的帝位会不会被人篡夺。毕竟自己手里掌握着的是最高权力,是人人都望而垂涎的最高权力。
因此,距离最高权力越近的人,皇帝就越提防他们。那么谁距离最高权力最近呢?当然是皇子乃至太子了。皇帝能不担心这些儿子,在自己没把权力交出去之前对自己俯首帖耳、一旦让权退休后就人走茶凉甚至对自己动手吗?要知道,被蠢蠢欲动想当皇帝的储君弄死的老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绝不占少数啊!
所以,绝大多数皇帝,人没死以前,是不肯交权的。即使是几个著名的禅位皇帝也都各有各的情况:李渊是被李世民逼得,李旦是自己实在不想干再加上儿子李隆基能干所以才让的,而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还是他说了算。
权力是毒药,解毒的唯一药方就是死亡。
欢迎您关注我的Html369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由网友 历史公元 提供的答案:
皇帝活着的时候就传位,那就是当太上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当然是死后追尊的,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老太公,这是刘邦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享受父子亲情,特意"封的"。
皇帝为什么不愿意当太上皇?
当然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力,再加上"人走茶凉",怕当上太上皇以后晚年凄凉。
可不是小编瞎说,历史上当太上皇当的非常滋润的,当然有,但是也有被软禁起来的太上皇,晚景凄凉。"以史为鉴",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专利,后世的皇帝想当太上皇的,都要在心里面掂量掂量。
说实话,这不光是对太上皇的考验,对皇帝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待遇差别极大的"太上皇"。
生前待遇最高的太上皇,乾隆。
乾隆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虽然乾隆当太上皇不是自己主动的,相反是在誓言的逼迫之下,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乾隆患了"老年痴呆症",确实已经无法处理朝政,幸亏乾隆有一个好奴才"二皇帝"和珅,帮助乾隆将权力抓的死死地,堂堂的大清帝国皇帝嘉庆,只能做缩头乌龟。
乾隆虽然当了太上皇,但是却将权力抓的死死的,保证了自己的"晚年幸福"。
活得非常滋润的太上皇,李渊。
李渊,大家也比较熟悉,在玄武门之变后,不管李渊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结局都是晋为太上皇,朝政全部交给了李世民。
不管是父子情深,还是表面功夫,李世民对李渊确实是不错的。都60多岁了,李渊还喜欢美女,李世民都满足李渊,各种美女先让李渊挑。结果李渊当了太上皇以后,又给李世民添了30多个弟弟、妹妹,猛男啊。
唐朝招待外宾的宴会上,李世民特意请李渊过来见证唐朝的强大,当着唐朝重臣、外宾,李世民向李渊"称臣",显示自己的孝道,又向李渊显摆自己的功绩。
并没有出现李渊被软禁,不能与唐朝重臣接触的现象,可以说李渊这个太上皇,非常的潇洒滋润,晚年非常幸福。
晚景凄凉的太上皇,李隆基。
同样是唐朝的太上皇李隆基,就非常的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李隆基一路逃亡,就在这个时候,唐肃宗李亨忍不住自己就登基了,李隆基手里边没有权力,只能"被尊为"太上皇。
李隆基最心爱的杨贵妃,在马嵬坡被李隆基赐死,李隆基想要给杨贵妃改葬,却不被允许,只能偷偷的自己改葬。李隆基被软禁以后,身边的亲信玉真公主、太监高力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先后被唐肃宗李亨除掉。
晚年的李隆基被软禁不说,连个说话的亲信都没有,只能对着杨贵妃的画像垂泪,甚是凄惨。
没有了权力,这些曾经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什么都不是,只能看"接班人"的脸色,将命运交到别人手里。难怪这些皇帝都不愿意当太上皇。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由网友 杨朱学派 提供的答案:
信奉法家的皇帝,是死了才传位的。
韩非子认为,群臣是国君的死敌——大臣皆有阳虎之心,随时准备谋反。比大臣更危险的。是在旁、同床、父兄。
韩非子还称,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王后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所以,人主之大忌,就是过早立太子。所以秦始皇一直不立太子。
由网友 吐槽那些人那些事 提供的答案: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奉行的是禅让制和继承制,更多的是继承制,而且大多是临死之前才会指定传位给谁,这就让人想不通了,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不能乘着自己年轻,好好享受生活,游览大好河山,这个问题我们来慢慢分析,先看看历朝历代有几位太上皇吧,带着问题去思考哦。
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把哥哥弟弟一起杀掉。当时,我们的唐高祖正在内湖上嬉戏,突然一群兵士就拥到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护驾。李渊深知局势已被儿子所控,迫不得已下诏退位。而李世民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恶名,奉李渊为"太上皇",就这样,做了十年太上皇,抑郁而死。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杀掉唐中宗李显,拥立父亲李旦即位,为唐睿宗。但李旦知道皇位是儿子争得的,三年后就传位李隆基为唐玄宗。李旦当了五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就是李隆基了。他让老爹当了太上皇,他儿子也学会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逼迫71岁高龄的李隆基放弃帝位也让他当了6年太上皇。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被金兵逼城下,一帮庸臣让他退位以平金人之怒。但是两年后,父子俩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两人先后客死他乡。
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为太子。也是由于金兵压境,局势危机,满朝文武想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帝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宣布禅位宋孝宗赵昚。
第六位是赵昚,他传位给宋光宗,宋光宗就是第七位太上皇了,这家伙比较昏庸,沉迷酒色,还是个白眼狼,宋孝宗死了都不服丧,最后逼迫退位,让位给宋宁宗赵扩。大家看到了,一连串的宋朝皇帝,可怜赵匡胤打下的江山,败在这样的子孙手中。
第八位是朱祁镇。这位也是个传奇,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成为俘虏,拥立他弟弟为帝,后来回家后成了太上皇,坐了七年禁闭,又在一场"夺门之变"中复辟。
第九位太上皇是乾隆。乾隆25岁当皇帝,烧香祈告上天,说自己能做60年皇帝就自动让位,老天看他如此心诚,就给他多几年的寿命,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啊,让位给了嘉庆皇帝,但自己呢,身体好啊,仍然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帝施政。
综上所述,这就是人类对权力的欲望,坦白的讲,每个人在这个世界生存,就是为了争夺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金钱,有了金钱才能有美好的生活,贸然的放出手中的权力,不仅会让很多人遭殃,自己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来的能用旧臣吗?新老更替,难免会有所争,都能殃及池鱼,更何况那相争之源。不用说皇帝,就是身居高位,你也不想下来,只有最低的阶层才有退休之念。古来帝王将相,谁都不愿放手啊,能放手的不是别人逼的就是自己逼的,最终都是逼的!
由网友 林屋公子 提供的答案:
死了才传位太正常了,毕竟皇位是个很有魔力的东西,有了它就可以支配一切人、财、物。而且在皇位世袭制里,当然也不存在退休。所以正常来说没有几个皇帝愿意死前传位的。虽然也有几例提前传位的记载,但更多是时局所迫不得已为之。最典型的就是唐高祖传位唐太宗,大家都知道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李渊的逼迫。还有宋徽宗传位宋钦宗,那是金人打到家门口了,宋徽宗想甩锅南下避祸;类似的有北齐后主高纬传位给儿子高恒。
另外南宋的前三个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都是提前传位。宋高宗传位原因,可能是确实懈怠。但实际上,太上皇宋高宗又牢牢掌握着权力。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宋高宗居然还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之后宋孝宗自己当了两年,觉得也没意思了,就让给儿子宋光宗,自己也当起了太上皇来。但是宋光宗却不太尊敬太上皇宋孝宗,以致后来宋光宗病重时,太皇太后吴氏(高宗皇后)居然立光宗子宁宗为皇帝,光宗就这样做了七年太上皇才去世。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