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农民愿意干了?_稻田养鱼现在为何不养了

由网友 真诚辰星xN0 提供的答案:

农民要注意了!稻田养鱼就是一个骗钱的项目,年赚600万只是博人眼球,目前已经有上万人上当受骗,最后赔的血本无归。

光靠种地带来的收入,根本不够农民养家糊口,所以在农忙结束以后除了去外地打工以外,还会在农村搞起养殖业。

自己家有鱼塘的农民,大部分都会选择养鱼,但是每年带来的收益并不是太可观,因为农村不缺河流,所以鱼的价格一直都上不去。

但是在十几年前,很多农民都听到了一个传闻,听说福建光泽县有一位叫周建仁的小伙子,因为在外地做生意失败,借了200多万回农村创业,而且一口气承包了700多亩地土地种植水稻,看着水田里面的水,周建仁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稻田里面养一些鱼?

这样等稻谷成熟以后,不仅可以卖粮食赚钱,而且这些鱼也能卖钱,说干就干,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种尝试,让周建仁一年赚到了600多万。

这个消息,很快在当地引起了热议,而且还有媒体把周建仁的事迹发到网上,很快稻田养鱼火遍了大江南北,不少村民开始纷纷效仿,没想到最后亏的血本无归。

而且我的二伯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当时也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听说在稻田里面养的鱼,价格能卖到好几十一斤,还不会影响稻谷的成长。

一听说有这样的好事,二伯直接花了两万元请来了挖机,在自己所有田里面都挖了一条深沟,而且还把田埂加高了一些。

然后又掏了35000元,买了一大批鱼苗,幻想着几个月后大赚一笔,每天早出晚归 ,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稻田养鱼上。

没想到最后不仅鱼没了,就连稻谷也死了很多,别说赚钱,就连自己投资的五万多块钱,也亏的一干二净。

当时二伯以为,是自己第一次做稻田养鱼,肯定是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没想到别的村子投资稻田养鱼的人,也和二伯一样 赔的血本无归,到最后才知道,这是一种骗局,千万不能相信。

关于稻田养鱼的一些事情

南方的稻田种的大部分都是水稻,所以从插秧到收割,田里面一直都有很多水。

夜晚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些水田,里面有很多龙虾,黄鳝,泥鳅,小鱼。

而且长的一个比一个肥硕,当时就有人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鱼苗放在稻田里面,是不是也能像黄鳝一样长的特别肥硕?

而且这些鱼苗还能将稻田里面的害虫吃掉,粪便又能当成肥料,岂不是能减少种地的成本?

等实验以后,才发现效果确实比较好,而且很多人都想尝试一下,这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开始售卖一些关于稻田养鱼的工具,技术,鱼苗等等。

这也让这些卖稻田养鱼教程的人大赚一笔,但是这种赚钱的办法,只限于在南方,到了北方以后根本没有用,这也让很多人亏的血本无归。

稻田养鱼有哪些优点?为何以前这么受欢迎?

1、稻田养鱼可以吃害虫,减少养鱼饲料和稻田农药成本

有水的地方就有虫,还有杂草,为了让稻谷能够很好的成长,所以农民只能打除草剂,一年下来光是除草的成本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而稻田养鱼的好处,就是因为这些鱼比较喜欢吃水里面的害虫,不仅不用打农药,而且鱼拉出的粪便,也是一种肥料,能让稻谷长得更快。

所以很多农民认为,在稻田里面养鱼,不用打农药,不用撒化肥,而且鱼又不用喂饲料,只要保证稻田里面有水,就能收益翻十倍,这才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

2、稻田养鱼,可以把价格卖的更高

这年头不管是蔬菜,水果,肉蛋鱼,只要加了绿色二字,价格绝对能翻倍的涨。

城市很多人吃的鱼都是一些人工饲养的饲料鱼,有很大的腥气,而且味道并不是太好。

但是稻田里面养的鱼,没有喂任何的饲料,这些鱼吃的也是虫子,而且生长环境的水域没有污染,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鱼,都符合绿色鱼类。

吃起来不仅没有任何的腥气味,而且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斤的价格也在几十元。

高回报的诱惑下,让很多人上当受骗。

稻田养鱼,为什么是骗局呢?

1、害虫杂草根本无法消灭

鱼虽然吃害虫,但是田地的面积如果比较大的话,很难将这些害虫全部吃完,那么,这些害虫就会影响稻谷的成长。

包括一些杂草,除了草鱼以外,其他的鱼基本上不吃,如果养草鱼的话,那么稻田里面的秧苗也会成为草鱼的口粮。

要想彻底解决杂草和害虫,只能打药,但是打药的话就会毒死稻田里面的鱼,所以到最后,粮食的产量根本得不到保证。

2、稻田养鱼越养越少

稻田不是池塘,所以田埂一般都是四五十公分,如果不下雨的情况下,不用担心,鱼会跑掉。

一旦到了夏天雨季的时候,连续下几天大雨,稻田里面的水就会溢出来,里面的鱼也会顺着水流全部跑掉。

再加上一些人来偷鱼,最后才发现田里面的鱼越养越少,甚至一个都没有,自己之前的付出也打了水漂。

3、稻田养鱼没有市场

当时稻田养鱼比较火热,一斤的价格也卖到了几十块钱。

这只是一些靠卖技术,卖工具,卖鱼苗商家故意放出来的诱饵,就是让人相信稻田养鱼赚钱有很大的市场,这样他们才能靠卖这些东西赚的盆满钵满。

等投资了以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市场,价格也只有几块钱一斤,到头来还不够自己投资的本钱。

4、稻田养鱼无法大规模养殖

稻田有大有小,如果鱼养少了,还不够投资的本钱,但是鱼要养多了的话,水质就会变差,里面的鱼就会缺氧。

因为稻田和鱼塘温度不一样,鱼养多了的话,在田里面很难活动,所以水质也会变得特别浑浊,加上粪便,鱼就会缺氧而死。

水太多了话,很容易将稻谷的根茎泡烂,影响收成。

写在最后:

稻田养鱼就是一些商家,故意制造出来的骗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稻田养鱼的人,买他们的工具,养鱼技术,以及鱼苗。

因为这种养鱼的方式,只适合南方有些地区,如果盲目的投资,肯定会亏的,血本无归。

由网友 大自然有光 提供的答案:

我大母舅在稻田中养鱼,结果到收成时,鱼只剩下30%,顺带折进去了50000多元的管理成本。

鱼儿吃着稻花、虫子或杂草,消化后排出的粪便,又成为了稻田的天然肥料,这种生态互补循环模式,不光稻谷香气满溢,连鱼儿也是天然无公害。过去很火,现在不愿意干,这其中有很多隐情。

大母舅前年看到了这一点,也经人煽风点火,在去年,他一头扎进了养殖稻花鱼的行业中,历经千辛万苦,眼看要收成时,却毁于一旦。这是怎么回事?"稻田养鱼"养的是什么鱼?为什么在以前很火?现在却没有农民愿意干了?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稻田养鱼"养的是什么鱼?

传言道,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有鱼,中国地大物博,江河众多,鱼类资源自然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少珍稀鱼类,一度成为了待客的上等佳品和地域珍品,有时哪怕只吃了一口,就能让你魂牵梦绕,稻田养的鱼就是其中之一。

稻田养鱼泛指稻花鱼、禾花鱼,其实它并不是单指一种鱼,而是稻田中的鱼类统称,常见于鲤鱼、鲫鱼和草鱼。它们从小在稻田里吃稻花、水草、虫子以及浮游生物等等,故称之为稻花鱼。

早在千年前,汉武帝就用稻花鱼供奉过武夷君,到了宋代,大多数为农民自己享用,少数优质的成为了历年进献宫廷的贡品,得到了广泛好评。

二、为什么在以前很火?

流传了上千年的稻田养鱼,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信息闭塞,北方很多人都不知道。结合那时狠抓工业发展,大家对农业发展关注度不够。

随着工业兴起,四通八达,信息活络开来,存在于南方农村的稻田养鱼,出现在了大众视野。那时农民养鱼,很多都是自家食用,多余的才拿到市场,换一些油盐酱醋。

不过,随着关注度提高,大量学者发现,稻田养鱼,让农民享受双收入的同时,还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也能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这项绿色环保技术一举多得,于是开始大力推广。

甚至有传言说,有位农村小伙,靠养殖稻花鱼年赚600万,这话传到了朴素的农民耳朵里,大家都心痒痒。心想着,反正稻谷成熟前,稻田也空着,何不跟着一起养鱼?不出两年,准能过上小康生活。不料,很多人血本无归。

在最风靡时,也有人煽风点火,到处宣扬稻田养鱼的好处,到底有哪些优点让农民跟风后,导致血本无归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①说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国土资源的再利用,收割农产品的同时也收成了水产品,也有相关研究,稻田养鱼不但不会影响水稻质量,还能增产,据统计,养有鱼的稻田,每亩可增产5%~24%不等。

我的观点:毕竟农民伯伯不是专业的,无法验证。

②说能实现水稻和鱼共生,资源互补。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对水稻有害,可大多数却是鱼儿的天然饵料,鱼儿食用后,排除的粪便又成了稻谷的肥料,实现共生。既能节约水、土地、肥料,又能充分利用物质能量,变废为宝。

我的观点:共生有道理,不过大多数能给鱼儿吃,少部分还是会危害稻谷的。

③说能改善水稻生态环境。稻田中的杂草影响水稻生长,靠化学除草,影响土壤、环境和谷粒,使不得。这时养鱼,鱼吃草吃虫,就能免去大量人工和化学药剂,变害为利,这种无公害方式,既节省费用又保护生态环境,多好。

我的观点:这条说得对,任何不施肥、不打农药的农产品,都能保护生态环境。

④说能减弱农村面源污染。在农村待过的可能知道,畜禽粪便、秸秆等都是天然肥料,有些流入田中,有机物质利于水稻生长,无机物、微生物等供鱼类使用,相互利用,就能提升稻田质量。

我的观点:稻田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把鱼儿不能吃的生物的质量提升了,还是不行。

⑤说稻田养鱼能增加水产品供应。可以丰富人们的味蕾,改善膳食结构,可以稳定市场价格,可以多元化选择。

我的观点:感情人们一年之中都选择在8~9月份吃鱼呢?平抑价格?怎么可能,不是讲究物以稀为贵吗?

⑥说稻田养鱼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稻谷多产,乐呵卖鱼,少施肥,少打药,这都是肉眼可见的收入和开支!大家赶紧的,快跟我一起养稻花鱼。

我的观点:养得好,确实能增加收入,若养不好,血本无归。

⑦说可以优化生态环境。稻田想要长期蓄水,就需要加固田埂,拓宽沟渠,不但增强了稻田的蓄水能力,还可以抵御自然灾害,防洪抗旱,多好。

我的观点:环境优化了,遇上天灾,比如大暴雨,鱼儿也随波逐流了。

综上所述,这七个原因,是让稻田养鱼当初很火的原因。往大层面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往小层面看,能使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连我看了都心情澎湃,更何况朴实无华的农民伯伯呢?于是,蝴蝶效应,套进去后,无法抽身,太多人落得一地鸡毛。

三、现在却没有农民愿意干了?

不是不愿意干,而是养殖的量变少了,在四川、云南等地,还是有很多的。

我们不妨来看看,养稻花鱼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养殖稻花鱼最高峰时,市面上能卖到70元一斤,可谓是双丰收,早些年,还是让不少的农民伯伯乐开了花,但这是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

结合我大母舅的辛酸历程来看,现在养殖少,无外乎这四点原因。

1. 稻田的选择难倒了很多人

当初我跟着收割稻谷时,除了少量稻田有水外,大多数都是干涸状态,稻田的水都引自于沟渠、池塘等处,主要靠加固田埂来保水,确保秧苗不干死。

养鱼就一样了,首先水源必须充足,稻田里的水位必须要足够,保证鱼儿能来回游动的同时,还不能淹了秧苗。其次水质还必须良好,太差的话,鱼儿死亡率高。然后水位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还要保证进排水方便,这样才能确保旱涝保收。最后还要在低处建大水坑,以便稻田缺水时鱼儿能到水坑躲避,待稻田水位正常后,再洄游。

去年我大母舅为了养稻花鱼,在原本不适合的稻田里,请人帮忙加宽加固加高田埂,挖沟渠,建水坑,做进水和排水装置,光这项费用就花费了3000元。

2、清理稻田、鱼苗投放、施肥除虫等很棘手

放置鱼苗前,一般都会将稻田的水放干,采取阳光暴晒的方式消毒,不过春天的紫外线不强,很多人还会选择简要的化学消毒,以清理杂草和敌害生物。

投放鱼苗时,一亩田最多可以放四百尾鱼苗,多了,影响水稻生长和日后打理,少了,除去死的跑的,没收益。

投放鱼苗后,鱼儿可以吃稻田中的天然饵料,一般情况下,前期都不够吃,这时,还需要人工投喂一些饵料,比如大小麦等杂粮、禽畜粪便等。

除了保证鱼儿生长,还要兼顾水稻,光靠自然生长,水稻不仅稻穗少不饱满,还生长缓慢易枯竭,除了施粪便等人工肥外,基肥、追肥是不能少的,有时还要少量多次的施化肥。

当然,除草杀虫的农药是不能打了,不然鱼就白养了。

以上的这些事,投放饵料、施肥,我大母舅不光全做了,他还和邻居打招呼,叫他们也不要给稻田打农药,当初为这事,没少闹矛盾,最后许诺等稻花鱼收成后,一家给1000元才息事宁人。

3、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甚至有可能亏本

让稻花鱼火起来的原因有一条,说可以降低成本,实践后才知道,理论永远是理论,不可信。

毕竟南方的水稻均为一年一产,插秧时,购买鱼苗,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田里大量养鱼了,就多了很多担心和忧虑,比如水少了要引水,多了要排水,田埂垮了要去补,水质差了要换。去年把我大母舅一家整得够呛,原来杂草丛生的田埂,都被他们踏的寸草不生。

有一次,大母舅看着鱼儿死了几条,他又着急了,连忙又去买了很多杂粮饵料投进去。看见有鸭子、鸟儿在四周晃悠,他又做了许多驱赶装置,树立在田埂边上。那时,正值大热天,把他晒成了包黑炭。

这些也就算了,稻花鱼并不是随时都能出售的,每年的最佳销售月份在8~9月,也就是稻谷收割的季节,这时的稻花鱼才是又大又肥的,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殊不知,物以稀为贵,价格定得高,销路不好的话,一年就白忙活了。加上养鱼方面的竞争对手多,专业化的养殖场也比较多,市场需求是不好把控的。就算薄利多销,估计连管理成本都收不回来,这才是欲哭无泪。

我大母舅把价格定在50元一斤,因他管理的好,又找到了销路,看着稻田里畅游的鱼,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不料,意外来了。

4、千算万算,算漏了天时,算漏了无法防御的自然灾害

既然要养鱼,稻田干枯、开裂的可能性比较低,再怎么困难,也能引水来解决。

不缺少,就怕水多了。去年7月底,乐山地区持续降雨,此时大母舅隐隐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他还经常打着雨伞去田里放水。到了8月中旬,这雨还没有停的意思,大母舅想着田里的鱼,恨不得他直接住进田里守着。

就在8月17日晚上,一场特大暴雨浇灭了他的发财梦。

那天的暴雨十分罕见,到了第二天,连乐山大佛都被洪水淹没了脚趾头。大佛洗脚,1949年来首次。要知道大母舅的稻田处于大渡河、青衣江上游的金口河地区,这里汇聚了大量洪水。当然,他稻田引过来的沟渠,也水满为患,凶猛的洪水泡了稻谷,冲垮了很多田埂,顺带也冲跑了鱼。

当大母舅18日到现场,一眼望去,除了能看见冒出水面的稻穗,其它全是水。他当场就瘫坐在了泥地里。要不是赶来的婆婆拉住了他,说不定他都随着鱼去了。

幸好,退水后,下游汇聚的那个大水坑里还有鱼幸存,经估算,这里的鱼已不足三成。最后,大母舅心灰意冷,把这些鱼低价处理了,他还是信守承诺,给了两户邻居一人1000元。他养了一年鱼,白忙活不说,还亏进去了50000多元的管理成本。

综上四点原因,稻花鱼的水太深太浑,一向恪守本分的农民不敢轻易去趟,还不如一门心思做好一件事,要么管理好水稻,要么养好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来,鱼和稻谷也不可兼得。

不过,现在还是有稻花鱼的,如果你想购买稻花鱼吃,除了亲自去农村现场买外,这里教你认稻花鱼的方法:一看鱼种,大多数为鲤鱼和鲫鱼。二看个头,鲤鱼一斤上下,鲫鱼只有2~3两。三看外型:身形纤细,线条流畅,鱼鳍发达。四看光泽:泛金属光,胸前、尾鳍略显红色。五品味道:肉嫩味鲜,没有泥土味。

总的来说

中秋前后,稻谷黄、鱼儿肥,收割稻谷累了,抓上几条鱼,不管是煲汤,还是油炸烧烤,味道鲜美,香气四溢,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稻田养鱼之所以不火了,是因为通过大量的人们实践后,发现这并不简单,它存在的7个优点确实存在,不过4个缺点已经完全招架不住这7个优点,自然就养殖的少了。

不过,不能靠稻花鱼发家致富,靠它满足舌尖上的味蕾还是可以的。在乐山一带,除了大母舅的金口河外,峨边、沙湾、峨眉、沐川等地,还是有少量稻花鱼养殖的。

你们觉得稻花鱼靠谱吗?欢迎留言探讨!

由网友 职男小井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现在看来就是个骗局。传闻有个农村小伙回家创业,通过稻田养鱼年赚600万,无数农民跟风,但最后都血本无归。

我家大伯2015年投资了5万块买鱼苗,满怀信心大赚一笔,但越养发现越心累,本来产量就不算理想,一场突如其来大暴雨,把他最后的希望浇灭了,差点让他一病不起。

今天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来揭秘为何现今"稻田养鱼"再也没有农民原意干了?

01:稻田养鱼——新兴农业模式

可能北方的朋友没有听过"稻田养鱼"的模式,这是在南方,农民为了资源最大化利用而想出来的种植+养殖结合的方案

由于南方的水稻田长期都需要水,有人突发奇想:为何不利用积水养鱼?不仅能吃掉水稻害虫,水稻成熟时还能把鱼高价卖出,何乐而不为?

加上当时一阵"稻田养鱼"风刮来,有个小伙自称一年赚了600万,让很多农民误认为伯伯看到了致富的机会。但稻田养鱼模式背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经历过稻田养鱼的农民都知道其中的艰辛,以至于现在他们听到稻田养鱼,就"谈虎色变"。

02:为何稻田养鱼不可行了,农民为何大多抵触?

1、水源问题难以解决

稻田养鱼的设想很美好,但是实操时却会碰到无数困难。首先是水源问题,就成为了摆在农民伯伯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南方虽然水系发达,但不意味着水是可以任意调配,随想随要的。大多数水稻田的水,都是从周边的沟渠、池塘引过来,然后围堵在稻田里,供水稻一段时间的成长使用。

但如果养了鱼那就不一样了,鱼儿对水质的要求会比较高,对水量的大小也是。如果稻田里水太浑浊,鱼的死亡率就会飙升;如果水太少,鱼也会缺氧而死,水太多可能水稻会泡烂。因而,这需要农民们定期、频繁的换水,也要精准掌控好水的深浅,满足鱼儿的生长需求,否则产量不会理想。

有的农民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渠引水,而有的则铺胶管千方百计从别的地方饮水,这操作技术难度很高,对于农民来说不仅辛苦,而且不太友好。

2、棘手的虫害难题

稻田养鱼所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虫害防治。水稻大范围种植,很容易引来害虫,这一点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鱼可以吃掉部分的害虫,但远远不够,如果不打农药,水稻基本不会有收成,大大减产。

但鱼对于水质、化学物质都很敏感,这些剧毒的农药如果用量太少,那么害虫仍旧难以去除;如果用量过度,那么鱼儿就会中毒而翻肚皮,鱼的产量就会极大减少。是农药三分毒,对农民伯伯开始,几乎没有两者兼得的解决对策。

03:令人心寒的投产比,劝退了无数农民

如果说上面都是让农民伯伯遇到的难题,那下面的投产比问题,则是直接劝退想"稻田养鱼"的人了。稻田养鱼投产比不高,这和农民最初的赚钱目标有所背离。

首先是:人工成本高。

如果不养鱼,那么水稻只需定期换水、打农药即可,不需要过多料理;但是如果把鱼放进去,那就要时刻密切关注鱼的动向。例如,水质是否清晰问题、水源是否充足、鱼是否有缺氧情况等。

我大伯稻田养鱼那段时间,田埂都被他磨滑了,因为养了鱼后不能再"放养稻田"了,所以就要频繁的去调节稻田的环境,这样到收获时鱼才不会减产,也才会长得肥肥胖胖,才能卖个好价钱。一来一回的折腾,人工成本就高了,有时候还会动用全家去料理,累到苦不堪言。

其次,是鱼苗存活率低。

稻田养鱼放的并非是"成鱼",而是鱼苗。鱼苗的成本也很贵,如果食物不足还要提供饵料等。而鱼儿的存活率决定了鱼的产量,有很多农民操作不当,导致鱼苗存活率不超过50%,再加上自然死亡,一年到头可能真的白忙活了。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水稻产量不理想,鱼也没有活下来,投产比肉眼可见的差,这样亏本的生意,对于积蓄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所以,农民才不愿意再去稻田养鱼了,对最后是盈是亏,心里早有预期。

04:市场需求和卖价无法维持,销路没有很好打通,补贴逐渐减少

压倒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不仅如此人意的市场需求和销路。当初稻田养鱼时,有一个很大的盈利点,那就是"禾花鱼"的卖价很昂贵,可以卖到70~80一斤。但没过过久,这种价格就降下来了。

而且,禾花鱼的卖点还不够突出。稻田养出来的鱼,与市面上的普通鱼外形没有差别,在肉质、口感上也无法做出明显区分,市场的替代品较多,所以价格难以长期维持在高价。所以农民养出来的稻田鱼,会面临无人收购的尴尬处境,最后也只能低价卖出。

换句话说:禾花鱼、稻田鱼只是一瞬间的噱头,难以支撑高价,并且市场需求不多,以至于农民千辛万苦培育出来的禾花鱼无人买账,销售通路不顺畅,补贴也没有多少了,最后农民只能亏本散去。

05: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

稻田养鱼也看天吃饭,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会让大规模养殖的民众损失惨重

例如,长期的干旱下稻田缺水,稻田水里大多数是淤泥,水浅了浑浊,鱼的死亡率自然会提高。

如果发大水,那么鱼就会在一片又一片的稻田里流窜,最后你的鱼都到了别人的田里去了,或者是随着大水游走了。而大水也会让水稻根系腐烂,最后鱼和水稻都没有收成。

05:稻田养鱼的竞争者很多,养鱼专业户性价比更高

稻田养鱼竞争很大,很多想尝试的农民不得不打退堂鼓。稻田养鱼的重心其实更偏向于鱼,但市场上有很多养鱼专业户,他们大坝、池塘大规模养殖,鱼的产量高,体型庞大、肉质鲜美,市场价格还客观,投产比跟高,比稻田"顺带"养鱼的模式,性价比更高。

想水稻收成客观,专心培育水稻即可,否则害虫会泛滥;想要养鱼,水坝、池塘规模养殖就行,两全其美的方案,往往都不兼得。因而,越来越多的农民才会抵触稻田养鱼,把它看做是一场不现实的闹剧,或是骗局。

总而言之

稻田养鱼之所以不火了,就是因为里边的"水"很深。农民要解决很多实操难题,并且投产比不乐观,市场上的销售通路不算完善,而且竞争者还很多,最后得到的效果并不符合预期。农民不仅身体累,心更累,一年忙到头却是亏本的,这换谁都不乐意。

不过,和梯田一样,稻田养鱼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智慧的体现,只是实际的效果却有待商榷罢了。养的好的,的确可以拿到两份收成,脸上乐开花,但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很亏本了。

(稻田养鱼收成好,农民伯伯乐开花)

虽然没有辉煌过,但也算是一种新的探索。那么,你对于"稻田养鱼"是否有更好的优化建议?欢迎留言探讨。

由网友 我是牙牙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简直就是个骗局!我大姑家用过这个方法,到收成的时候鱼只剩下三分之一,还赔了一大笔管理费。

这个稻田养鱼的模式说法很不错,鱼吃稻花,吃虫子,吃杂草,吃浮游生物,这样养出来的鱼在市面上得七八十一斤,并且很受欢迎。

原本只能收获水稻的钱,却可以再收获一份养鱼的钱!

我大姑家当时也跟风用了这种模式,结果还不如只种水稻呢!赔了不少的钱,涨了记性,也不再用这种模式了。

1、为什么稻田养鱼会火起来?

首先就是双丰收的模式,本来这些时间只能有一份的收入,但是如果养了鱼的话就会收获两份,养鱼收入还远大于水稻收入,这谁不愿意呢?

可能很多人在课本上也见过这种模式,就是让鱼吃稻花,吃虫子,吃杂草,吃浮游生物,鱼的粪便又会成为有机肥料滋养稻田。

这样做成一个小的生态循环,既能让稻子香气四溢,还能让鱼儿变得纯天然无公害,鱼的价格还特别高,以至于让人眼红。

这种鱼又叫稻花鱼,一般都是养鲫鱼鲤鱼草鱼,传说优质的稻花鱼还会送到宫里面,成为皇上的贡品。

这种生态模式让某些学者发现后,感觉还能保护环境,能让农民过得更好,养了鱼又能少打农药,一举多得,就开始推广这种模式。

还有一个报道煽风点火,一个农村小伙,就是用了这种模式,一年赚了600w!这让农民也眼红了起来,包括我的大姑,他们也都这么想,稻田也是空着的,还不如养点鱼,少赚点也行啊,赚一百万就可以了。

各种教授学者的宣传,600w的诱惑,让农民们趋之若鹜,可惜啊,农民跟风之后大多数都血本无归。

2、为什么农民会赔钱?

这种模式看似美好,就像是教科书上写的那样,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样了。

首先就是水的问题,南方确实水系比较发达,可是农民的水可不是想要什么样的就要什么样的,一般都从河里面调过来,然后把稻田封闭上,供水稻使用。

如果养了鱼的话,就不一样了,你得一直放水,还不能让水淹没过稻田,要不然自己家里投放的鱼苗就跑了,别说增收了,大部分都得赔本。

水浑了也不行,容易让鱼儿死掉,水太少也不行,会让鱼儿缺氧。

这就需要经常去换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农民就会更加的辛苦,我大姑一家也是,那一段时间经常会去地里看,看水不行了就会换水,太累了。

以前都是稻子种上,基本上不用管,有虫就打农药,而用了这种模式,每天都要看,经常带着全家人去干活,有时候我也会被拉过去当劳动力。

鱼儿确实会吃掉水中的杂草,虫子,但是有一些是吃不完的,水面上的也吃不到,你说打不打农药呢?

打农药多了,鱼就完蛋了,农药少了,基本上等于没打,粮食照样减产。

环境确实保护了,不打农药能不保护吗?但是这样下来稻谷必定要减产,收成大不如前!

这些东西可以人为控制一下,但是有些东西人为可控制不了,比如,天灾!

这种模式也是看天吃饭的!如果遇到干旱的情况,稻田淤泥会变多,引水也不好引,鱼也很难生存。

还有就是大水,我大姑养鱼的时候一段时间经常下雨,她还要去田里面去放水,可是雨越来越大,一点都没有停的意思。

雨水太大了,田里面的水根本放不完!引水的沟渠里面都灌满了,鱼也没办法控制,有的被水冲跑了,有的跑到了别人的稻田里。

我大姑也无能为力,瘫坐在田边的水里,发了半天的呆。

最后我大姑的鱼只剩下三分之一,血本无归,还搭进去不少钱。

3、成本太高了!

稻田里要有水,水还不能少,以前的田埂就必须要加高,还需要保持水位稳定,排水方便,还需要在稻田里挖坑,如果缺水了,鱼就可以躲到坑里面去。挖坑才让我姑的鱼还能剩下一些。

为了符合环境,我大姑就请人加高田埂,挖沟渠,挖水坑,还请了专家过来指导,这钱也没少花。

而且鱼苗也没少花钱,一亩大概可以放四百尾鱼苗,不能太多,多了会影响水稻,太少的话没啥收益。

并且鱼苗死了还得补充,占用人力财力。

鱼一般在前期都是不够吃的,就需要在田里投放饵料,还得保证稻田生长,这又得投放一些有机肥,甚至少量化肥。

还要和邻居打招呼,要是邻居在自己家田里打农药,那肯定会对自己家有影响,为了这个事情,和左右邻居没少闹矛盾,最后大姑许诺会给钱作为补偿。

南方水稻基本上是一年两产,现在一些是一年一产,或者压根不种了,还没出去打工挣钱多呢。

人工成本也是钱啊!

引水排水,驱赶鸭子鸟类,这把我大姑和大姑夫累的够呛,都黑了好几圈。

4、鱼没有销路,市场就那么大。

稻花鱼最高可以到80元一斤,随着稻谷一起出售,但是那个时候因为跟风,大部分人都会养稻花鱼,导致稻花鱼价格低了下来。

物依稀为贵嘛,价格高的话没人买,价格低了又不回本,我大姑本来都定好了50一斤,但是受到市场的冲击,再加上鱼也没剩下多少了,只能失望的便宜卖了。

我大姑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另一家,当初也是看了新闻,能赚600w就开干了,前期因为不懂,死了不少鱼苗,好不容易养到最后了,还被水淹了。

剩下了几百条鱼,想着卖出去回回血,可发现没有地方去卖,都是农民,去哪里找销路?我大姑也是托人找的销路。

你要是去镇上去卖,别人感觉你的鱼和别人的差不多,凭什么你卖那么贵?其他鱼也很便宜,为什么非得吃你这一种?

最后也没人收购,只能低价贱卖,要不然能气死。

稻田养鱼水太深!

如果没有专业的素养与知识,建议还是不要稻田养鱼了,农民在这上面吃了大亏,怎么可能还会去养呢?

还不如专门种水稻还能轻松一点,要不然直接去养鱼,还比较好养一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稻田养鱼缺点太多,需要太多的知识,并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还得看老天爷吃饭。

只是有些地区还是在这么干,这些人是真的赚钱的,要是想尝尝的话,建议亲自去农村一趟看一看。

教科书上写的只是理论知识,实际问题一大堆,种地的没有那个知识,有那个知识的又不去种地。

你们感觉稻田养鱼怎么样?靠谱吗?

由网友 李越峰lyf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犹如入火坑,鱼儿虽好,可是后果很严重,让你亏得血本无归,太惨了!

记得前几年我们都特别的喜欢看一些农村创业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农村创业的项目,所以看看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启发,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都想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就看见一位小伙回村创业,搞的就是稻田养鱼,他这些鱼在上市的时候,一亩的收益就在6000元左右,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00万,后来他一年投放了三次鱼苗,村民看着他的成功,都想跃跃欲试,于是这名小伙还成立了合作社,把技术教给农户,养殖出来的鱼卖给他,他的收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一年就赚了600万

看到这个节目之后,我和爸爸都很兴奋,首先我们生活在云南,家乡种植了大片的水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也想学那位小伙进行稻田养鱼,我们买来了许多的鱼苗,投放到田里,心想着等到收水稻的时候,就可以上市啦!在村里都不够卖,价格能占20到30一斤

但是还没有等水稻成熟,这些稻花鱼就全都不在了,简直亏到血本无归,稻田养鱼这个项目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很多突发状况,是我们没有预见的,遇上这几种情况,就能让你亏得怀疑人生

一、稻田养鱼为什么受欢迎?

在前几年稻田养鱼是特别的流行,因为用这种方法,养殖出来的鱼特别的受欢迎,说句实在话稻田里的鱼是真心好吃!特别的香,比水库里养出来的口感要好很多

因为鱼可以吃稻花稻谷,还有里面的虫子,也许是吃多了稻花就会变得香气四溢,我们这边养殖的通常都是鲫鱼,成色也比一般水域里的要好看很多,表面还泛着金黄色

很多人看来,稻田养鱼是一种非常生态的养殖方法,鱼儿可以吃到天然的食物,还能帮助水稻消灭虫子,然后它们的排泄物,又可以滋补水稻,所以这种鱼是很受欢迎的,对鱼儿跟水稻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

虽然我们这边养的都是鲫鱼,但是我看到有的地方还养草鱼跟鲤鱼,鲤鱼本来就是红色的,放在稻田里面养殖,颜色就更加的鲜艳了,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1、养殖方法比较生态

稻田养鱼之所以在以前会很火爆,首先我觉得这种养殖方法比较生态,鱼儿能帮助稻谷把虫子消灭掉,而且还能吃掉一些杂草,否则的话,清理到田里面的杂草是非常麻烦的

2、稻花鱼很好吃,可以赚钱也可以体验抓鱼的乐趣

其次就是在稻田里面养殖出来的鱼,口感是很好的,一般鱼根本比不上,因为它们会吃一些浮游生物和稻花、稻谷等等,所以要比用饲料养殖出来的鱼好吃太多了

以前的农民,都喜欢放一些鱼苗在稻田里面,到了收稻谷的时候,连着鱼就可以一起收获了,这种养殖方法特别的省心,你不用每天去投食,因为田里面就有它的食物

而且农村人从小就喜欢抓鱼,有的人他不一定喜欢吃鱼,但是在抓鱼的这个过程中,能给人带来许多的乐趣,因此,一边收货稻谷一边抓鱼,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3、能够增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创造收益,你可以把吃不完的鱼,拿到市场上卖掉,稻花鱼可是比鱼塘里的鱼贵的,在加上各种宣传和炒作,说是稻田养鱼能够发家致富,所以有很多人都会跟风

粮食可以卖钱,稻花鱼也可以获得一笔收入,而且还能保护环境,在里面放养一些鱼,它们可以吃掉杂草和虫子,于是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农药了,否则的话,农药打在水里,水流出来了,还会污染河流

而且一开始采用这种养殖方法的人并不多,人们都会觉得好奇,甚至觉得好玩,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而且据说在稻田里面养鱼,还能够让水稻增产百分之5到24%每亩,所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二、为什么以前火爆的稻田养鱼,现在没有人愿意干了呢?

以前在我们云南,的确会有很多人,采用稻田养鱼的方法,但是这几年好像是销声匿迹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行道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1、种植水稻的人少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以前,每家每户都要种植好几亩水稻,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愿意种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划算,种植水稻特别的麻烦不说,而且遇上干旱的时候,连水都没有,又拿什么来种植呢?

还有最主要的是大家都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烤烟、蔬菜等等,而且这几年特别的流行种植多肉,老板来到我们这里承包了大片的土地,于是以前的稻田就被占用了一部分,而且看着这些老板挣钱了,农户也会跟他合作,在自家的田里种植多肉,或者建起了塑料大棚,这可比种植水稻赚钱多了,所以种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还有一部分人是外出打工了,根本不愿意留在农村

一些村民也会进大棚打工,离家又特别的近,田地就慢慢地荒废了,最多就是种点玉米,没有了水稻自然养不了鱼

2、农药化肥的污染

虽然说鱼可以帮助水稻吃掉虫子和杂草,但是也很难做到绝对的不使用农药化肥,首先稻田里面是需要肥料的,所以就会撒一点化肥,就算这些化肥没有把鱼毒死,但始终要打农药的,因为水稻也会生病,它会大片大片的烂掉,结出来一些空稻粒,如果从小不打农药的话会减产

但是打了农药就会影响到水里的鱼,鱼儿死了,最终也就亏本了,但是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也只好舍弃一样了

3、鸟类的捕食

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因素,就是一些喜欢吃鱼的鸟类会来捕食,稻田本来就非常的容易吸引鸟类,要是里面还养了鱼的话,吸引来的鸟类会更多,有一些是专门捕食鱼儿的

说不定你把鱼苗放进去不久,很快就会被这些鸟捕光了,因为稻田里面的水是很浅的,想要捕食它们简直是轻而易举,毕竟有些时候这些鸟都会扎进深水里捕鱼,更别提稻田了

4、缺氧容易造成死亡

有些人不懂得缺氧的可怕性,在一亩稻田里面投入了大量的鱼苗,随着它们慢慢的长大,密度也是越来越大,到了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会因为缺氧死亡

因为稻田的水是很浅的,在七八月份的时候,气温特别的高,能把水晒到发烫,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是特别难受的,慢慢的就会大批大批的死去,水库里的鱼都会这样,更别提稻田里面的了

5、偷盗

稻田都是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不像果园有空地也可以盖一间小房子看着,所以来偷鱼的人特别多,我家的鱼就是被别人偷走的,现在的作案工具又很先进,本身稻田的水又浅抓鱼很简单,路过的人看见里面有鱼,都会控制不住的想进去抓几条,还有一些人会半夜三更的来偷,所以恐怕还没有等到上市,就把你的鱼偷完了,而且现在的交通特别的方便,连外地人都会开着车来偷

他们白天会来踩点,伪装成捕黄鳝的人,你又不好说人家什么,到了晚上又会抬着一杆叉枪,表面上是来拿牛蛙的,但只要看见哪里有鱼,就要偷了,还会使用电击的方法

6、下暴雨

这一条原因也是特别可怕的,我家以前承包了一个小鱼塘,然后在堤坝的最右边,有一个一米左右的出水口,都是用泥土堵住的,有一天晚上突然下大暴雨,出水口跟堤坝的一部分都被冲毁了,池塘里面的鱼全都被冲走了,弄得下游的河流里,全是来捡鱼的人

池塘都会被大水冲毁,更别提稻田了,只要下起了大雨,水也就会漫过田埂,甚至把田埂冲毁,里面的鱼就全都跑光了,到时候真的是亏到怀疑人生,而且还要被人笑话,他们甚至说,我们捡的这些鱼,全是你家的稻花鱼

写在最后

稻田养鱼看着非常的生态环保,其实里面暗藏玄机,搞不好真的会让你亏得血本无归,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当中的艰难,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调查清楚,不能盲从,适合别人的项目,不一定适合自己,但是在里面养一些自己吃还是可以的,不过你要保证农药化肥不会把它毒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没有提到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充沛的蓄水,要是遇上了旱灾,稻田就会了干涸到开裂,到时候鱼儿也全都得死

而且稻田里面的食物不够鱼儿吃,你需要投放食物,这也是不划算的,其次,还有水的含氧量以及水质都是特别重要的因素,而且养殖的风险也很高,许多人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敢再投入了,于是这个行业做的人就越来越少

由网友 星空揽梦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是个很好的项目,主要是以鲤鱼和鲫鱼为主,人们也称之为稻花鱼,现在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依然还有人在稻田中养殖,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收入还是可以的。

在很多地方兴起稻花鱼养殖时,不少人对长期水源的供应没有意识,结果造成干旱枯水而导致死鱼。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虾有相同的意思,要有优质的水源和长期保水的稻田,方可能取得成功。

稻田养鱼能坚持下来的人之所以少,主要原因是鱼获的产量不高,稻田养鱼鱼苗的投入是有限的,通长的是以鲤鱼和鲫鱼为主,而且鱼苗也不能过于短小,太小了当年见不到效益。一般情况下,稻田鱼苗单个鱼苗休重以4O一5O克为宜,每亩投苗12一15公斤比较适合。

稻田养鱼主要是产量不高,饲喂一亩稻田产鱼不到2OO斤,它是由季节控制的,每年4月春秧插下以后的25天左右,秧苗返青水质稳定后放苗饲喂,一直长到可以出售的时候,是阶段性的生长也就决定了产量不高。

稻花鱼最大的弱点就是低产量,鱼的销售价格也不是太好,特别是鲤鱼的销售价格不是太高,很少有人食用。而鲫鱼也很难长到达标的质量,如果不用饲料喂养,也就更难达标,只能当作低价销售了。稻田养鱼并不是没人干了,条件好的地方还有人在干,现在稻田养鱼更多的是被龙虾代替了。

由网友 哼哈百家事 提供的答案:

大骗局,我就吃了这个大亏。

"稻田养鱼"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惊奇,以为这个鱼真的好吃,我鼓动我父亲试了一试。折腾了半年,后悔的要死,到最后鱼全臭田里。

我们那边是个山村,周围都是大山,生活在里面的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过。

父亲也是如此,一直生活在农村,我有次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稻田养鱼的节目,当时还是个大电视台采访的。

我觉得很不错,为什么这么说,我听电视上说在插秧的时候把鱼苗放进水稻田里,本来水稻就不能断水。

我当时分析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这个鱼能吃虫子,而且水稻田里虫子特别多,这就可以省下来一笔打农药的钱。

第二、就是鱼粪可以做肥料,我们那边的稻田都是用大粪泼进去的。

第三、等到稻花泛滥的时候鱼吃稻花,就成了稻花鱼,听说稻花鱼很香,能卖高价。

第四、稻子能卖钱,鱼也能卖钱,双向收入。

我和父亲说先用家里河边的那块田来试试,水不够河里抽,如果真的能赚钱明年就把附近几个田承包了,多养点鱼。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艰苦的把我供养出来,他一听我这个主意还是靠谱的,我对他说是电视台放的。

农村人对电视台有特别的信任,第二年就把河边的2亩田给整理好了,特别是把四周的水沟挖的特别深。

为的就是在夏天的时候鱼可以躲水沟里,我买了大概有2000尾鲫鱼苗放进去。

当时觉得这两千尾,就算死一半,还有一千尾完全够成本支出了。

刚放进去鱼苗我每天都去看,那时候插秧刚搞好,每天看到鱼儿游来游去的还听有成就感

随着气温开始升高到了五月份就不对了,很多鱼都把头放到水面来呼吸,有的鱼直接就是死了?

我打电话问养鱼的那些人,人家说鱼是缺氧了,我赶紧打痒,这个可不好打,我就买了几十个菜市场鱼贩子用的小型打氧机。

一番折腾,鱼虽然死了很多,但是至少保住了,稻田里的水我都没有断过,反正也是上面田里流下来的,不花钱。

又过了几天,鱼开始大量死亡,我看到很多死鱼身上都是寄生虫,我就问那些养鱼的怎么回事?

他们问我养鱼前有没有用石灰杀菌过,我说我在水稻田里养鱼,这一放石灰稻子不是死了么?

人家说你神经病吧,稻田养鱼?这一看就是不可信的,我们鱼塘每年都是用生石灰水泡几天来杀菌除虫。

你水稻田又做不到?再说了,你水稻田年年都下肥料,这些肥料现在天热散发出来,鱼全在喝肥料水。

我说那怎么办都这么大了?人说你买点除虫的药试试看吧?

得又是花钱买药,由于稻田水不能很深,为了保持水里的氧气我是一直从大水渠里面弄点水流进来。

水是活水,这个用药量就很大了,差不多买了三百多块钱的药,放了药还是一天几条几条的死。

紧接着就到了梅雨季节,每天下雨把我田都快下满了,排水都来不及,我怕鱼跑出去就赶紧去买尼龙网给四周围起来。

又是花钱,我当时算了下,养这点鱼已经花了我快2000块钱了,你以为这就完了?折腾才刚开始。

大家都是种田,你不打药没关系,人家打药啊,本来这个水经过很多家田才到我田里,人家一打药,好家伙,第二天我田里起码死了上百条鱼。

我赶紧把水换了用抽水机的水,24小时开着,才把里面的污染的水给循环透了。

紧接着就是夏天,那个太阳太大了,水温升高的特别快,鱼生活在河里还有石头可以钻,深水可以躲。

在田里没地方躲,鱼又开始死亡,死了必须马上捞起来,不然就会臭引起更多的鱼死亡。

我算遭了罪了,外面38度的高温我在田里捞死鱼,抽水机引水管我加长了抽河水深处的凉水,总算把剩下的鱼给抢救了回来。

快收稻子的时候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放水开始捞鱼,本来我计算着应该还有几百条鱼,谁知道几个人在田里折腾了一天才捞出来100多条。

剩下的鱼找不到了?这个一直等割了稻子我才知道剩下的鱼全死了,平时我都是在四周的深水沟里面看鱼。

田中间有水的时候鱼会到田中间去,但是水退的很快,鱼来不及退回来,就全部死在中间了,看也看不到。

从鱼苗放进去,到现在一百多条卖钱,亏了差不多2500块钱,你说我是不是瞎折腾啊。

我自己吃了几天,我只想说太难吃了!你绝对不想吃第二次。

我们平时生活中在菜市场买的鱼都是养殖鱼,虽然不好吃,但是起码味道不难闻,这个稻田养鱼因为鱼距离泥巴太近。

在加上田里面以前常年的下肥料,鱼养殖在里面,鱼肉一股土腥味,非常的难闻,甚至说吃起来就跟泥巴土一样。

奉劝那些相信稻田养鱼的人,千万别尝试,这就是个坑,鱼肉不仅不好吃,还不卫生,因为稻子不能打农药,水里面的寄生虫特别多。蚂蝗多的死!

我这次是血亏,稻谷减产量也严重,浪费半年把自己折腾半死,真是倒霉透顶啊。

朋友们你们那边有没有人真的这样做成功过,说说看呗!

主页有更多精彩生活内容欢迎大家!

由网友 半桶看世界 提供的答案:

在一些美食类短视频中,可以看到博主从稻田中抓来一箩筐鱼,只去苦胆而不除内脏,鱼鳞也不刮,清洗干净后直接和酸笋等食材直接闷煮。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只有亲自尝试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人间美味!

没错,我说的就是稻田里养的禾花鱼,有些地方也叫稻田鱼或者稻花鱼,其实说的都是一种鱼。稻花鱼主要在南方水稻种植地区养殖,毕竟要有水稻为前提,北方干旱的大平原是无法养殖稻花鱼的。

稻田里养鱼主要选择鲤鱼、鲤鱼或者鲶鱼,其中鲤鱼最为常见。这些鱼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和水生虫类为食,当然还有稻花。

稻田鱼因为采食水稻的落花,鱼肉具有稻花香味,禾花鱼或者稻花鱼因此得名。稻花鱼食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刺少肉多,而且肉质滑嫩、骨软无腥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食用稻花鱼时,只去苦胆而不除内脏的原因,要尽可能保持稻花鱼的香味和鲜味。

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很多农户都会在自家稻田里养殖稻花鱼,一方面可以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味,另一方面可以拿到市场上售卖补贴家用。

养殖稻田鱼对水稻生长本身也有好处,鱼儿将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吃掉,排出的粪便又为稻谷生长提供了养分,稻田鱼翻动泥土还可以促进肥料的分解。养殖稻田鱼是一件鱼、稻双收的事情。

有一些农业大户,专门养殖稻花鱼来卖,这比市场上一般的饲养鱼价格要贵的多,一季下来可以挣不少钱。

但是不得不说,现在很少见到有养殖稻花鱼的农户,大部分人也只能通过一些美食类短视频,观看精心制作的"食用稻花鱼"过程。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留意到,视频博主会说这些稻花鱼只够吃一顿的,叫上街坊邻居一起来尝尝。也就是说养稻花鱼的农户,更多的是用来自家食用,而不是拿去市场销售。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少有农民愿意在稻田里养鱼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在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稻田都大量减少,养殖稻田鱼的自然也不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得不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越来越少,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

过去农民朋友只能在老家种几分田地,做一些零活来养家糊口。现在则不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种田的非常少。不仅如此,很多农村地区都在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农业经济,稻田被一些农业公司租用,用来种植经济作物。

就比如我岳母家,是贵州省的一个偏远农村,七八年前的田地主要用来种植水稻,但是现在已经被征来种植小葱、韭菜等作物,岳母她们像上班一样为农业公司打工。相信像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

所以说,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变少了,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的田地也少了,那么养殖稻田鱼的自然也慢慢消失了。

2、养殖稻田鱼并不容易,现代很多人没有养殖稻田鱼的技术

养殖稻田鱼可不是放一些鱼苗到繁稻田里,然后自己就可以长大那么简单。稻田鱼的养殖技术虽然简单,但也不是任意放养。

首先,稻田鱼鱼苗的放养时间有严格要求,放早了会伤害稻谷秧苗,放完了鱼的生长时间又不够,所以一般选择插秧一周后,放入一两左右的鱼苗到稻田里。

其次,稻田里的水也要严格把控,很多人都不知道水位对养殖稻田鱼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水田里的水位太深,虽然有利于鱼的生长,但不利于秧苗成长;如果水位太浅,鱼苗过分暴露,很容易被鸟类啄食或者直接被太阳晒死。

再者,稻田农药的使用也要掌握好。可能有人会问,怎么养了稻田鱼还要喷农药啊?你要明白,农民朋友种水稻是为了收稻谷,养鱼是次要的,所以水稻的病虫防害还是要做的。农药喷洒太少无法消灭害虫,喷洒过多就将稻田里的鱼一起毒死了,所以喷农药也是个技术活。

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很多农户都养殖稻田鱼,互相之间分享养殖技术,不懂得向邻居请教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懂得养殖稻田鱼技术的农民非常少,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就很难养殖成功,所以干脆就不养了。

3、农民朋的友收入已经多元化,养殖稻田鱼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过去农民朋友的收入比较单一,主要靠种植粮食来养家糊口,农闲时在附近做些零工,收入比较单一,养些稻田鱼不仅可以改善伙食,还可以拿去售卖增加收入。

但是现在农民朋友的收入已经多元化,大部分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每天吃一顿肉也不是什么难事。想吃鱼的话可以去市场上买,不用像过去那样费劲巴拉的养殖稻田鱼。

而且现在养鱼的很多,虽然不是稻花鱼,但是成本低,产量高,这样的话市场上鱼的售价都比较低,而稻田鱼养殖周期长,成本高,但很难卖出好的价格。

所以在现在农村以老人巨多的现状下,没人再愿意养殖稻田鱼来获取收入,偶尔有几户养殖稻田鱼的,也是养来自己家里吃。

总而言之

现在想要吃上稻田鱼,恐怕只能去一些提供民宿,而且专门养殖了稻田鱼的地方才能吃到,不过很多人也接受不了这种只去苦胆不除内脏的吃法。

稻田鱼越来越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很多过去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事物都在消失,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上一代人记忆的消失!

关于这个话题就介绍到这里,你吃过稻田鱼吗?味道怎么样?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出来!

由网友 蟹小小小花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是不可能取得大成就的。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第一:水位浅。水位浅,泥底腐殖质和鱼直接接触,容易造成氰化物中毒,水鸟也是大问题。

第二:容易缺氧。水稻茂密,底部空

气不流通,闷热天气氧含量严重不足,鱼类容易缺氧死亡。

第三:干旱时全部缺水死亡。没有外源水的稻田,一旦遇到大旱天气,直接成鱼干。

第四:暴雨天气易逃跑。发大水时,稻田没有防逃设施,鱼类顺水逃入江河,全军覆没。

第五:养殖密度低,放苗迟,产量上不去,只适宜在家养几条吃。

由网友 生龙活虎淡定自如 提供的答案:

"稻田养鱼"其实就是个骗局。传说有个农村小伙回乡创业养殖稻花鱼三年赚了600万,无数人跟风 最后血本无归还欠下一身债!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2013年在深圳打工的我无意间看到电视上正在播放"美食中国",首推就是"稻花鱼"里面的"稻花鱼"被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看得我也咽了咽口水。因为单看颜色就让人很有食欲,还伴随着主持人的"甜言蜜语"什么纯天然,无公害,养生,绿色健康啦等等~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但是这都不算什么,最吸引我的还是里面说南方有个农村小伙原本也是在外面打工,用自己打工赚来的两万块钱作本在家乡跟家乡的亲戚承包农田养殖"稻花鱼"三年赚了600万。

这不禁让我双眼都放了光,因为从小在我老家广西这边也都有人熙熙攘攘三三两两的养有一点稻花鱼,价格也确实不便宜,我何不学人家小伙回乡创业,那一两万块钱我也有啊,说干就干,立马辞职,一个月后,我顺利的回到老家,把自己家的那几亩田给"要了回来,原本是送给隔壁堂哥家耕种的"。

开始着手我的宏图伟业

我回到家第二天就开始整田埂,不让任何地方漏水,加高加固,因为养鱼需要水,但是又得防着下雨天发大水,所以必须要把水也保证充足先,排泄口也要做好,就这一整一个月时间我的那几亩田总算被我折腾好了,就等着堂哥把上半季的稻谷收了,下半季就开始由我全面接管。

从此以后我的一切都是围着我的那几亩田转了,除了晚上睡觉其余时间都是在田地里头,先把地耙好,然后插秧,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禾苗长得有三十公分高就开始了我的原计划,投放鱼苗,稻花鱼基本上都是鲤鱼,因为鲤鱼的生命力比较顽强,没那么容易死亡

以前家乡人养来自己吃的那些稻花鱼半年,几十条也才那么十几斤,每条平均也就二两到六两之间,再也大不了了的,因为确确实实是靠吃稻花和害虫杂草长大的,投放鱼苗的时候鱼比较小,刚开始也只能是撒一些小鱼饵料,那时候的鱼长势还可以,最少没有见到有死亡的情况,我心里暗喜。

谁知道过了十多天禾苗长的越来越浓密了,竟长了害虫,怎么办,我一阵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就去问了以前村里养过稻花鱼的人,他说"他以前养的稻花鱼都是不施肥不喷洒农药的"。我说"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告诉我,"如果你要保住鱼,还有禾苗,你就必须在田里面水源开头的地方,留一块空地,把禾苗移开,留一块空地水塘,把鱼儿全赶到水塘里,再进行喷洒农药,如若不然,等禾苗虫害越来越严重,禾苗没收成不说,还会污染水质,鱼儿就活不成了"!一听事情既然如此严重,回家马上开干,把每块田里的禾苗移开一个十多米的空水塘,隔开,花了我两天时间,"因为养鱼的稻田插秧都是很稀的,留有足够多的空间保证鱼儿的供养问题,所以禾苗移开也并不是很拥挤",现在关键是问题是怎么把鱼儿给赶到水塘里面去,这又成了我的一大难题,实在想不出来好办法,只能用最土的方法请人和叫堂亲帮忙"赶鱼",又折腾了三天,鱼儿是赶到水塘里了,赶紧的喷洒农药,再不喷洒禾苗就都废了,一旦禾苗作废,我的稻花鱼就相当于"夭折"了,就这么没日没夜的折腾我当初的冲劲已经被磨没了,有没有得收还是另外一回事,现在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已经让我承受不起了。

所幸鱼儿没事,都还活蹦乱跳的,在水塘里面养了十几天,田里连续喷洒了两次农药,等害虫全部彻底死完,掉在了水面上,把水换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才小心翼翼的把水塘放开,把鱼儿放归田里。

又过了一短时间禾苗开始"怀胎"准备开花了,又得喷洒农药,虽然有了上次的经验,虽然比上次稍微好一点,但是也还是差不多,大费人力物力财力,这时候我打工多年的十几万积蓄早已没了影,还跟亲戚借了几万块,基本也都贴了进去,稻花的时间很短,为了保证稻花鱼的质量都不怎么敢当鱼料,鱼儿多数时间都是吃我悄悄投放的饵料《我怕鱼饿死》和杂草更多时候没得吃,所以那鱼根本长不起来。

收获的季节,销路也不顺!

等到冬至前后开始收割稻谷,由于我的主打产品的稻花鱼,稻谷的收成并不理想,只是勉强收回成本也还算不亏。收完稻谷再养十天左右就开始了我的终极目标打捞"稻花鱼"这次没有请人,都是叫亲戚朋友,忙完了之后再送几条鱼给他们带回去,鱼是有了,就该去找销路了。

我带了几十条稻花鱼到市里各处大酒店去推销,每个大酒店旅游点农庄,都免费送鱼让他们的经理,老板亲自尝试过,也都是说鱼口感味道好极了,但是一说道价格,个个也都是摇头不止,其中一个旅游酒店最多的一个老板,我好话说尽他才勉强答应要了"二十块钱一斤",要了十斤尝试一下,其他的多数是给他几条鱼吃是很高兴,但是说要合作,就不说话了,我只是赔钱赚吆喝。

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实在是没辙了,只能把鱼拿到市场里去卖,市场里面卖的大鲤鱼才六块钱一斤,我的稻花鱼,开价三十一斤,吓都把人家吓跑了,守了一天到晚就卖了三斤鱼,半买半送,还是亲戚去买鱼拉不下面子帮忙要是两斤,我还送多一斤给他。连续卖了十几天,一百斤鱼都没卖有出去,相反我送出去的鱼都不止上百斤,我的心彻底凉透了。

一气之下把鱼全部捞出来,全部送给了曾经帮过忙或者是借过钱给我的亲戚朋友们,从此血本无归。

首先像我这种愣头青,就凭着一股子冲劲去创业的,十有九都是以失败告终。根本没有去调查过市场或者是全套规律,去接触一个未知行业,首先得熟悉全套养殖流程,再到最后销路,这都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让我"万劫不复"。而我就属于这种只凭心里想的半生不熟的技术,和听信了广告里的谗言,什么供不应求,什么市场缺陷,统统都是广告语而已,也只是而已。

最后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的稻花鱼,其实就真的是个骗局而已,奉劝所有想要创业的朋友们,在你做任何事之前都得熟悉各个流程环节,在确认能行了再付诸行动,这样也不要至于像我这样头脑一热,马上开干,不管不顾的投入,到最后血本无归,以失败落幕。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欢迎留言探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