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机枪算不算通用机枪?它在二战中给盟军造成了怎样的阻碍?_mg42机枪有多可怕

由网友 离炜诚哥 提供的答案:

MG-42机枪是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所使用的一款重型机枪,它被认定是一种通用型机枪(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GPMG)。所谓通用机枪是一种具有较高射速和较长射程的机枪,可用于多种作战任务,包括步兵支援、防御和固定射击等。

MG-42以出色的性能和生产效率而闻名。它具有高达每分钟1,200射速,使用弹链弹鼓供弹,采用5.56毫米口径。它还具备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以减少过热和射击延迟。这使得MG-42在战场上具有很高的火力密度和持续射击能力

在二战期间,MG-42给盟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杀伤和阻碍。其高射速和火力密度使其成为德国军队的有效火力支援武器(俗称:希特勒电锯)。MG-42在防御工事中被广泛使用,以及在移动战斗中作为支援武器。它的射速和弹药供应的稳定性使得德军能够提供持续而密集的火力压制,对盟军部队造成了严重伤亡的威胁和困扰。

MG-42的射速和火力密度超过了盟军通用机枪,例如美国的Browning M1919和英国的Vickers机枪。这使得盟军步兵在面对MG-42时往往处于射击劣势,需要采取更多掩蔽、火力压制和迂回等战术手段来克服这种火力优势(比如后方火炮、空中支援等压制手段)。

尽管MG-42在战场上给盟军造成了困扰,但由于盟军拥有制空和大规模的后勤支援,最终仍通过优势的支援火力、战术运用等手段,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击败德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由网友 皇家橡树1972 提供的答案:

图片里的MG42机枪呈重机枪状态,也就是使用三脚架固定和使用100~200发弹箱(链)供弹方式,重机枪射击方式多用于阵地战,有三脚架固定后MG42机枪的最远有效射程可达1500米(一战期间的超越射击法)不过在这个射程上命中单个或者战斗小组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而使用两脚架为轻机枪射击方式,供弹方式既可以采用弹箱(链),也可以使用75发弹鼓供弹,使得机枪变得轻便,机动性好可伴随班排小队进攻和防御。

所以,这种既可以当轻机枪也能当重机枪的机枪被称作"通用机枪"。

德国二战之前是被限制发展重机枪的,因为在一战期间德军上7.92毫米MG08重机枪(德国版的马克沁)给协约国军队造成了巨大伤亡,"索姆河战役"开始仅仅几天的时间英法联军就有超过10万人倒在了它的枪口下,而整个一战期间双方马克沁共造成了超过150万人被打死,重伤致残的也有200万人,这么多的青壮年伤亡也给欧洲几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是大量的年轻妇女没有结婚,也导致了欧洲人口增长率严重下降,同时也加速了资本向美国转移…所以,一战之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得制造重机枪。

但是,希特勒上台之后加紧整军备战,要报一战失败之仇暗地里开发了MG34机枪,在口径不变的条件下使用两脚架就是轻机枪,三脚架就是重机枪这样的变通使用方式,反正就是步兵、装甲兵都使用它。

MG42高射机枪状态,使用特殊的高脚架,机枪可以双联使用。问题是7.92子弹对空射击时最大射高不足600米,且子弹威力太低,能打到350公里/小时俯冲速度的战斗机概率实在是太低了,就算是打中了击落的概率就更低了,用它防空根本是浪费弹药,不过德军营连分队也没有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只能凑合着用它防空,再有就是使用FLAK 30型20毫米炮。

MG42机械可靠,对比于盟军的机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射速度快,理论射速1200发/分钟,战斗射速也达到了300发/分钟的水平,而当时盟军的轻机枪战斗射速150~200发/分钟,如果战场上对打会被MG42压制,扣动扳机一次15,6发子弹就打出去,一般轻机枪长点射也就5~8发子弹,所以盟军与德军在连排级分队对抗当中对MG42非常忌惮。

美军营连分队机枪组合,M1919打击600米内目标而M2则是压制600~1200米。

MG42机枪受口径的限制在600米内还能压制M1919,但超过这个距离与M2对抗吃亏很大,美军还在M2机枪上安装了瞄准镜,实现了单发狙击能力,用这种方式干掉了不少MG42机枪射手。

另外,MG34/42自身也有缺点,就是射速太快了,75发弹鼓射击不到7次就打没了,弹药消耗量太大,在补给不到位的情况下班排里的98K步枪子弹都要供它使用。

联邦德国国防军装备的MG3机枪,使用7.62×51弹。

总得来说MG42是划时代的武器,战后各军事大国都开始研制通用机枪,到现在也是营连分队的主要支援火力。

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MG42当然是通用机枪,它是二战最著名的通用机枪。

人如果说"给盟军造成了怎样的阻碍",那么我可以这样回答:

MG42是二战时非常可怕的武器,以至于美军为即将奔赴战场的补充兵拍摄了关于MG42的军教片,以淡化这种机枪对新兵造成的心理压力。

而且这部军教片还故意对MG42进行了弱化,比如说MG42精度不如自己的M1919A4,威力不如M2,而且"MG42的声音保证听起来没那么可怕……"

结果上战场的美国兵都发现自己天真了,拍军教片的是真该死啊!

人们为MG42取了许多外号,最著名的是"撕布机",这是形容其射速疯狂,以至于枪声连成一体,犹如撕开油布。

别的机枪声音是"哒哒哒哒",或者"通通通",MG42却是"嗡~~~~~~~!"

当然,MG42撕开人体也毫无问题,美军就吐槽过这种机枪经常把人打成破布娃娃一样,太邪恶了。

有人觉得不是撕布机的声音,为其取名"希特勒的圆锯"(Hiltersäge),因为伐木场的圆锯也能发出类似的可怕尖啸,甚至还有唱歌的锯子(Singende Säge)和骨锯(Knochensäge)的绰号。

某些盟军士兵带着恶意为其取绰号,称MG42是"希特勒的裤链",意思是它响起来就像反复拉开的拉链。

实际上MG42的精度也不像美国军教片污蔑的那样差,阿登反击战时有帮美国兵在阿登山区架着M2重机枪守卫阵地,他们打到弹尽粮绝,于是躲进了坑洞中。趁着德军在此构筑阵地时,他们趁乱用手枪夺取了一挺MG42,然后用其坚守了15分钟,成功等到支援的到来。

这帮人对MG42的精度赞叹有加,认为这是挺很不错的机关枪,但枪口火焰有些太大了,遮蔽视线很严重。此外……德军携带的弹药太少了,这枪又消耗的太快。

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战败的德国被制裁,遭到英法等国的扼制和监视,不允许德国拥有和研发重机枪。

于是德国人搞了个擦边球,制造出一种介乎轻重机枪之间的跨界产品,即通用机枪。

原本德军装备的是MG34通用机枪,它发射 7.92×57mm的重尖弹,能保持相当高的射速,能轻易根据任务需求转化身份,可谓是一件划时代的武器。

但这东西比较昂贵,制造也非常复杂,于是德国人随后研发了大名鼎鼎的MG42型通用机枪。

MG42大量使用了成熟技术和冲压件,极易于生产,所以在拥有强悍的性能之余,在性价比杀不过也极为出色,比起英美那些机枪,42完全算得上物美价廉还性能狂躁。

而且,MG42虽然是改进的、廉价的、易于生产的MG34替代产品,却因为设计成功,射速比MG34还高,可靠性也比MG34高,维护时间比MG34更短。

MG42很快成为德军普及化的轻武器,德国在战争期间生产了约400,000挺MG42,它被分配到每一个班组里面,装甲掷弹兵因为有载具的关系,甚至能装备到两挺。

于是盟军从此便开始无休无止地担心MG42的灾难,这种通用机枪随处可见,它们时而变身德军班组的火力核心,时而化为机械载具上的泼水器,时而又架上重型枪架,原地转职阵地重机枪。

就连高射机枪MG42都能胜任,按个三脚架和对空瞄具而已。

德军唯独坦克车辆不喜欢MG42,据说是跟MG42是方形枪管热护套有关,这样工厂就需要很麻烦地给钢板钻方孔,圆形护套的MG34就没有这种顾虑。

但更主要的因素其实是因为MG42的射速太浪了,任何坦克都不需要像泼水一样消耗子弹,航向机枪和并列机枪的任务是提供测距、驱散和补充火炮次级火力,它们更需要节制和节奏。

曾经有许多过度夸大MG42的故事,最著名的一个是"诺曼底登陆德军单个MG42射杀2000美军"。

说得是一个叫海因里希·塞韦洛(Heinrich Severloh)的德国兵,1944年6月6日"D-DAY"时守卫在Wiederstandsnest 62碉堡中,利用一挺MG42疯狂阻拦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最后他用12000发子弹射死了2000多名美军。

实际上,奥马哈海滩满打满算也就3700人伤亡,说一挺MG42打死2000美军,要么其他德军都是战五渣,要么美军撒谎了。

MG42成也射速败也射速,它告诉了后来的轻武器设计者一个道理:射速不是越快越好。

固然MG42疯狂的射速让其望而生畏,甚至仅凭声音就逼降了不少美军,但MG42的射速很少在苏军面前管用……盟军一些老油条部队后来也醒悟了——这东西固然可怕,但它顶着火连续喷个150发到200发就会断档。

极高的射速给枪管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一款气冷式机枪而言过热是无解的,只能选择在平时控制射击频次,以及频繁地更换枪管。

200发到250发,正是MG42连续射击的枪管过热时间,它们必须在这个时候更换枪管,否则枪管就会变形甚至熔毁,到时候想换都换不成了。为此MG42小组携带了多达6根枪管,增加了不少负重。

而且关于MG42更换枪管的破事儿特别多,德军自己都统计过问题:老兵组成的机枪小组能在7秒内完成枪管更替工作,但大部分老兵需要20秒,菜鸟则需要35秒到1分多钟时间。

相应的,菜鸟们使用MG42时也总会出现糟糕的提前过热问题,许多枪管打到150发就已经热得不行了,德军不得不出台政策,禁止MG42打连续的短点。

MG42的枪管更换其实非常简单,从侧边拧开热护套的栓子,然后枪管会斜着弹出来,用专用的钳子抠出或直接倒出打红的枪管即可。

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新兵,十分容易在滚烫的枪管面前掉链子,尤其在激战之时,许多士兵都会发生慌乱引起的烫伤、手忙脚乱和错误操作,有的人甚至放弃了给机枪换管。

高射速也意味着这种机枪将大量消耗弹药,这对德军从来都不顺畅的补给而言就是种灾难。一挺MG42的弹药消耗是盟军同单位的2-3倍还多,一旦战斗变得激烈,德军就会面临巨大的弹药压力。

更别提这些机枪落到后期补充的新兵手中的样子了,很多新兵都在浪费弹药,消耗了大量子弹,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际上,有时候人们对MG42过于溢美了,当年美军组建了1200多万军队,很多部队是1944年甚至1945年才加入战场的,这些新兵很难再见识到德军疯狂的炮火,却对德国的机枪和坦克印象颇深。

相比之下,那些常年与德军作战的部队已经对MG42具备一定免疫力了。比起MG42带给盟军的阻力,盟军无休无止的飞机大炮轰炸给德军带去的阻力更大。

由网友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提供的答案:

MG-42是在MG-34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它既能像轻机枪那样用两个脚架支撑射击,并且也可以像轻机枪那样拿起来就走。也可以像重机枪那样放在三脚架上做连续射击。所以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

德军的每个步兵班的战术都是围绕机枪来展开,每个班拥有一挺通用机枪,除班长用冲锋枪以外剩下的士兵都用98k,并且用98k的士兵负责携带弹药。 在战争初期面对英法 这种还是用老式栓动式步枪的国家基本上是玩虐得他们,德国的火力完全压制他们,除了美国人的火力可以勉强和德国持平外其他国家的基本上完全压制。

所以MG-42给盟军带来的心理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拥有的超高射速(最高每分钟1500发),就算你人再多也没用,这玩意最喜欢的就是像日本那样的万岁冲锋,所以这把枪也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和撕布机。像这样的一把通用机枪守在一个桥或者一个路口上面,除非是用炮火覆盖,不然基本上是没戏,而且这把枪和捷克式一样,简单易操作,只要简单培训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可以使用这把枪,在最柏林的最后时刻,希特的少年团拿着这种枪同样也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现在德国依然在用这把枪,不过将它的射速降低了,不然太浪费弹药

由网友 放飞的季节510 提供的答案:

MG-42,脱胎于MG-34,都是二战时期,德国军队非常有名的通用机枪,两脚架状态时,就是一挺轻机枪,有效射程800米;当套上三脚架时,就是一挺重机枪,有效射程1000米。
此枪发射7.92毫米毛瑟枪弹,具备射速快、精度高、动作可靠等特点,由于非常出色的性能,成了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步兵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

军迷都知道,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步兵班是其最基本的战斗单位,其战斗围绕MG-34/42通用机枪展开,由于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以上,打得英法联军怀疑人生。尤其是MG-42,在1942年的突尼斯战役一战成名,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精神高度紧张,许多士兵因此而患上了战争综合症,听到MG-42通用机枪发射时的撕布声,精神彻底崩溃,"希特勒电锯"由此名闻遐迩,就是美国大兵取的绰号。
MG-42通用机枪,采用弹链供弹,由持望远镜的观察员同时也是指挥员、射手和副手三个人组成战斗小组,班组成员战术都围绕MG-42展开。装备毛瑟98k步枪的步兵,掩护MG-42通用机枪战斗小组的战斗,同时步兵的进攻离不开MG-42通用机枪的掩护,相互支持,互为支撑。

MG34/42通用机枪,具备划时代的意义,成为枪械史上的一代名枪,但却使英美苏等盟军蒙受了巨大的牺牲。仅在诺曼底登陆战中奥哈马海滩,一名德军MG-42机枪手,发射了2万余发子弹,有不亚于一个团的美国士兵,就倒在这挺通用机枪枪口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由网友 冰雹蓝天 提供的答案:


MG42是典型的通用机枪,7.92毫米口径、射速800-900发/分、最高可达到1500发/分,就这样的射速足以令任何对手胆颤。的确如此,二战中也正是因为它强大的火力,给盟军带来巨大的伤亡,射击时"咚咚咚咚"的特殊声音使其分辨率极高,被美军士兵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的人一定对剧中刚开始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遭受德军MG42机枪疯狂扫射成群伤亡、血流成河、染红海水的镜头所震撼,真实的诺曼底登陆战场上更加的血腥和残忍。

MG42机枪是德国于1942年研制并装备的武器,这也是纳粹德国绕过《凡尔赛条约》中所规定的不允许装备重机枪等重型武器装备的典型伪装。

MG42采用风冷式设计,持续射击后可快速更换枪管。如果使用两脚支架,配备75发的弹鼓就成为了轻机枪,可以跟随班排进行作战,有效射程800米,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如果装上三脚架,配上弹容量300发的弹箱,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重机枪,此刻其1000米的有效射程真是令人窒息。

二战不但是德军的悲哀,同时也是盟军的噩梦,"生命收割机"就是对于当年高射速机枪的统一称谓!!!!!!

由网友 前线小咖菌 提供的答案:

由于德国在一战是战败国受制于《凡尔赛条约》,不能建造重机枪等大杀伤力的武器,于是德国人走了一个擦边球,发明了MG-42通用机枪。

由于它的枪声并不像普通机枪那样发出"哒哒哒"的声音,而是发出类似于撕布或者电锯的声音,被称为"希特勒的锯"或"撕布机"。MG-42由MG-34发展而来,所以我叫MG-34"老撕布机"哈哈哈 皮一下表示很开心。具体也很好辨认看枪管,MG-34枪管是圆的,而42是四方形的。

之所以称它为通用机枪,是因为装上弹鼓和双脚架就是一把轻机枪,而装上三脚架和弹药箱就是一把重机枪。

MG-34就以高射速著称,恐怖的MG-42充分的发扬了它的优点,每分钟射出的子弹达1000发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每个点射最起码射出12~15发子弹,打到人身上基本上没有活的可能。并且由于采用气冷的布局,低温的天气反而可以减少更换枪管的频率。给盟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以至于盟军的老兵一听到如电锯般的枪声,就感觉到恐惧,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死神的降临。

由网友 荐商12345678 提供的答案:

德军为二次大战精心设计的MG_42机枪当然是通用机枪,既可以当班用轻机枪,也可作连,营级重机枪使用,那你会问德军不设计制造一次重大战那样的重机枪呢?象"马克蕊"重机枪在一次大战"索姆河"战役中一天打死60000万英军的"人肉收割机"?这是因为,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在签订投降协议时,美、英、法等国限制了多条款不准德军发展生产的武器,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德国生产重机枪;希特赖要发动欧洲大战,没有威力强大的重机枪怎行?于是德军工设计了这款MG_42轻机枪,样子象轻机枪,可射速一点不比马克蕊重机枪差,威力惊人,"暗渡陈仓"成功,骗过了英、法、美等国,称为希特赖电锯。在对法、对苏战争中大显神威,在反击盟军诺曼底登陆战中,一挺MG_42机枪曾轻打死打伤4000多美军,该机抢手还以90多岁高龄参加了诺曼底近年登陆纪年活动。

由网友 豫西南999 提供的答案:

算是通用机枪,因为一战的缘故只能造这种次于重机枪的机枪(通用机枪),德国之所以疯狂发展U艇也是因为当初的条约。

就像现在的日本一样,AIP潜艇了 直升机航母了。就是这种。不得不说越制裁越容易在一个领悟突破,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