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为什么会'自大'?_夜郎自大发生在哪个朝代

由网友 悠闲木鱼人 提供的答案:

据历史学家考证,成语"夜郎自大"源自中国古代。夜郎,位于今天的贵州省境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夜郎之名来源于当地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自称为"夜郎人"。

夜郎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而著称。这个地方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山高林密,河流纵横。由于长期与外界的隔绝,夜郎人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自信心态。

首先,夜郎人的地理环境为他们的自信提供了基础。周围环绕的高山与密林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夜郎人独立自主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自然环境锻造出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惧挑战,勇往直前。

其次,夜郎人的独特文化也是他们自大的重要因素。夜郎人秉承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崇尚自由、勇敢和智慧,重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精神。这种文化自信心使得夜郎人自视甚高,对自己的文化深感自豪。

夜郎人的自大并非一种盲目傲慢,而是建立在他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之上。夜郎人通过自信和自豪来表达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同时也对外界展示了夜郎人的独特魅力。

然而,这种自大态度也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让我们深入探索夜郎人的故事,探寻他们的自信和自豪背后的意义。

夜郎人的自大并非一种盲目傲慢,而是建立在他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之上。夜郎人凭借对自己民族独特历史的了解,培育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并非虚无,而是源于夜郎人对自己民族的深厚认同感。他们将这种认同感转化为一种自豪,毫不掩饰地展示给世界。

夜郎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智慧。他们通过世代口传和文献记录,将这些宝贵的传统传承下来。这种传承不仅是夜郎人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夜郎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并非空洞的自吹自擂,而是对历史智慧的珍视和传承的责任感。

如今,夜郎人正在努力寻求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拓宽自身的视野。他们意识到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可以创造出更加繁荣和多元化的社会。夜郎人的独特魅力将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由网友 煮酒君 提供的答案: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通常我们都会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一个人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成语"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于《史记·西南夷列传》,据《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段话的意思大概讲的是汉朝使者来到了夜郎国,夜郎国国王问了使者一句"汉朝与我夜郎国谁更大","自大"的国王殊不知,夜郎国还不及汉朝的一个郡县的大小。后世便将这种骄傲无知、肤浅、自负、自大的行为形容为"夜郎自大"。

夜郎非自大,自大的恰恰是汉朝

事实上,关于夜郎的"自大"更多的是汉朝对夜郎的鄙视。真实的夜郎并没有自大,夜郎国王那句"汉孰与我大"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并没有自大而轻视汉朝。要知道夜郎国王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夜郎国远居西南一隅,由于群山峻岭的阻隔和当时落后交通条件的限制,其与统治中心在中原的汉朝之间缺少沟通。

如果不是汉朝派出使者准备探索一条前往西方国家的道路,相信汉朝与夜郎国将会是"不知彼此"。因为陌生的汉朝使者突然来到了夜郎国,作为夜郎国的国王礼貌性的问了一句"汉孰与我大",这其实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

但是这个合情合理的问题在汉朝使者看来却变了味,以汉朝为自我中心的汉朝使者自恃盛世大汉、国力强盛、地域广袤理应受到周边国家的顶礼膜拜,面对夜郎国王这句不知天高地厚的"汉孰与我大"。汉朝使者把它当做了笑柄,并加以嘲笑,这样的"夜郎自大",恰恰反映出汉朝的自大。

夜郎非"自大"而是真大

《史记》上关于"夜郎自大"的描述很多人只注意到"汉孰与我大",而没有注意到这篇《西南夷列传》最开篇写的"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那么这个号称西南最大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

据《后汉书》载:"夜郎东接交趾,其地在胡南"。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面记述了"今泸州南大江南岸协州、曲州,本夜郎国"。现代学者尤中在《古滇国、夜郎考》的研究当中阐明了夜郎国是一个包括壮、水、侗、苗、瑶等多个民族的"部落联盟集体",其大致范围为:东北自今贵州省的凤冈、余庆、黄平、凯里一带,往西南抵今云南省金平县境内的藤条江东岸和越南莱州省境内的南那河东岸;北部自今贵州省绥阳、遵义一带往南经广西百色地区而达越南北部的河江省一带,西北自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赤水河南岸往东南抵都柳江流域地带,东部自今独山、广西天峨一带往西达云南省境内的南盘江中游东岸。

由此可见夜郎国在当时确确实实是一个西南地区的超级大国。这个超级大国不仅国土面积而且建国历史也十分久远。在一些关于夜郎古国的古墓发掘中发现了,这些古墓的时间跨度极长,现发现最早的也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由此可见夜郎国的建国时间远远早于西汉的建国时间。

根据《夜郎史传》记载,夜郎国自兴起至灭亡一共经历了27代君王。末代君王兴灭国大约在公元27年,以每代25年计算,上推675年,则夜郎国建立时大约在春秋中期。这样一个建国时间悠久,疆域面积辽阔的国家,看到一个陌生国度来的使者自然是有提出"汉孰与我大"的底气,这不是因为夜郎国自大,而是夜郎国真的是"大"。

由网友 国粹繁荣绚丽日 提供的答案:

"夜郎",乃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约在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地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在此置牂牁郡。在《史记》、《后汉书》及《西南夷传》中均有记载。

那么,"那里的人又为何会自大"呢?

这还得说说"夜郎自大"典故的由来:

据《史记》一一六.《西南夷传》述:"滇王与汉使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时西南小国"夜郎"人对事物的"深远难见",可谓:"浅见寡道"也。所以,后因喻人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

由网友 xiao与时俱进 提供的答案:

"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么地方?哪里的人为什么会"自大"?

"夜郎自大"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由这句语演变而成。其中的"夜郎"是指一个国名。后来借喻不自量力之人,而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在什么地方?哪里的人为什么自大?

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22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为了打通对外通道,派遣使者前往印度方向,当使者到达云南滇囯后无法西进。在逗留云南滇国的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在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连续两遍的提问,让汉使臣对夜郎国国王记忆更深,汉使回国后向汉廷报告了这则趣闻,于是便被汉廷人以"夜郎国为例"记在了史记中。

据史料记载,夜郎国曾是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非汉人统治政权,历史之悠久已经无法估计,至于夜郎国的起源,有人认为该国起源于夏商时期,可根据史料的记述,以及后世考古学家的推测,也有人认为夜郎国的起源是在战国时期。之所以人们会这么认为,那是因为在正统的史料上,真正出现"夜郎"国名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但这不能代表在春秋战国之前,这个国家、以及这个政权是不存在的。现代考古学家根据彝族古文字的记录,推算夜郎起政权源于夏商时期。

很多人在述说夜郎国的时候,都会将其形容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若详细说明是哪一个少数民族,人们便不知所以。根据历史考究,建立夜郎国的民族应该是"彝族",而根据彝族所记载的文献,以及传说中,夜郎国的境内一共建立了标致四个时代的政权,分别是武米夜郎时期、洛举夜郎时期、撒骂夜郎时期,以及金竹夜郎时期。故而会有人称夜郎国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数十位统治者,直到在后汉时期,夜郎王朝才算最终结束。但若是依据正统的汉族文字记载,夜郎国的历史只有300年左右。

国内著名考古学家梁太鹤曾认为,贵州毕节赫章可乐可能曾是夜郎国都城的遗址,因为在贵州"可乐"曾经出土过大量的夜郎国文物。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对夜郎国的理解并不全面,很多人以为这个古国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哪里的人也妄自称大。其实不然,如果夜郎国的国土真的很少,那么很多专家在判断该国首都时,就不会分别列出贵州和湖南两个省,我们仅仅根据这两个省就可以以此判断,在这两个省的土地上,都存有夜郎国的遗迹。除此之外,根据史料记载和专家推测,夜郎国国王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疆域变得更加辽阔,曾不断向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进行扩张,在云贵川辽阔肥沃的土地上大肆建立城池。"夜郎城池"遗迹的发现,表明夜郎国并非一个弹丸小国,而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综上所述,夜郎国的位置是在我国版图的西南方向,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其疆域横跨云、贵、川及湖南等省。

夜郎周国的人只所以自大,主要原因是:当时国与国之间交通闭塞,国与国之间的不交流,不联系、不认知。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的国土,很少有人走去囯门,只知道自己的国家大,而不知世界之大,天地之广袤无垠。

由网友 泰山脚下晒太阳的老头 提供的答案:

《史记》中的典故,汉使路过夜郎国,夜郎国王问汉使,"我与汉孰大?"。夜郎国大概在今贵州省西南,和云南接壤的地方。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生产文化相对落后,所以有此一问。态度是诚恳的,并不自大。只是汉使觉得此问不知天高地厚,有损大汉帝国形象,故断言定性为:夜郎自大。

由网友 杜象应 提供的答案:

提起"夜郎自大",人们知道它是成语,也许都知其意却不知其根也。为什么?

因为"夜郎"代表的是一个小国家,而不是某个国王或者某人叫"夜郎"。

此成语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然典故由来是这样的:某一年,汉朝派使者到西南地区的一个夜郎国去,途中先经过滇国。滇国国王就同汉使者说:"汉朝与我国比,那个大?"

使者随后来到了夜郎国,还真没想到该国国王又同样问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因交通闭塞,造成信息不畅,根本就不知道汉朝有多大。

这就是"夜郎自大"的根本所在,正所谓"互通有无,知己知彼"。倘若各自为政不相融,结果是不知谁大谁小,难免自负、自傲!

那这个历史上的"夜郎国"在什么地方呢?

"夜郎国"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之先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国家,今贵州西部。

据说在汉代时期,夜郎国在西南地区诸个独立国家中是最大的,所以它占据了优势,既然同邻国比起来就会高人一等。

有文史记载战国时,楚襄王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以伐夜郎王"开始才知道有这么个小国家存在。后来夜郎国伙同邻国一起反叛汉朝,国王被汉使斩杀,夜郎国也随之消失。

虽然"夜郎国"约存在近300年,但终敌不过汉朝,原来也是因为它自妄尊大、目空一切所导致的。

如此看来,"夜郎国"那里的人为什么会"自大"呢?

历史上的夜郎国周边还有22个小国,它是最大,这就如同人一样,谁的能力在方上属第一,有可能会产生"自大"。

习惯使然,这里还有一个历史上的传说:某日,国王率领部下巡查国界时问部分:"这里的那个国家最大?"部下为了迎合国王心意,就说"夜郎国"最大。

一边走着,国王发现了境内的一座高山,指着对部下说:"还有那座山比这山高呀?"于是,部下们就随口顺答没有比这座山高的了。

闭关自守,"夜郎国"在此周边附近国中是最大的,国王只在国内游历,从来没有出过国门。在古代,这种情形多见,因为彼此国之间不互通、不生意往来,渐而闭关锁国。

国王自尊自大,部下及国人也会受其影响而痴迷于自傲,难免出现对汉使说出"汉孰与我大?"

总之,"夜郎自大"是不耻行为,后来被借用比喻人不知而狂妄自大最贴切不过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固步自封,不去了解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删除)

由网友 高冷生活家M 提供的答案:

"夜郎自大"这句成语,连小学生都很熟悉,知道其意思,是比喻盲目自大、无知肤浅的人。

据说,夜郎古国是西南一个偏远的小国。在战国时代,夜郎国就已经存在了,到了西汉时范围逐渐扩大。大致是西到且兰(沅江上游),和黔中郡(武陵郡)接壤;北到大娄山,包括遵义、毕节、昭通大部分地区,和巴蜀接壤;南到交趾、南越接壤,包括云南东南和广西西北一部分地区。

古代时期,这里地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江河流布,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与中原地区的沟通交流较少。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烟瘴不开,社会经济十分落后。

当时,夜郎国的人并不知西汉有多大,国王不知天外有天,以为自己的夜郎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一次,汉使到达夜郎国,夜郎国国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汉朝的使者一听,都忍不住想笑。于是人们就用"夜郎自大"来形容那些愚昧无知,盲目自大,狂妄自负的人。

所有旳盲目自大都只是因为自我认知偏差导致的,是认知的错误。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越是无知的人,反而越自大,自负。这种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不清晰,常常过高估计了自己,看低了别人,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城墙,难以逾越。

由网友 老山楂AHJZ 提供的答案:

[原创]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现在我们所要弄清楚的应该不是"夜郎国"在哪里和他们为什么要"自大"!

首先"夜郎自大"所表现的是一种"狭小"的心态。井底之蛙见到的不过是"井口大"的天,但它面对的幼虾鱼苗自己仍显得很大,它满足于这种大,自傲于这种大,所以这种心态不可取!

其次"夜郎自大"忽略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客观存在,唯心地去思考和对待人世间的客观事物,固步自封、保守不前,最终只能被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所淘汰!

由网友 闲潭惊梦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人做过,甚至还在做"夜郎"。

夜郎是汉朝西南方的小国家。国土面积很小,人口也少,物产更匮乏。但在邻近地区,它最大。

于是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国王都是这样看,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或附和,或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国王因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只有汉朝的一个县那么大,竟然认为汉朝没有他们的国家大。

其实那些不了解外界的世界,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只有我最"能"的人,就是新时代的"夜郎"。

别做"夜郎",免得贻笑大方。

由网友 李少军lishaojun 提供的答案:

"夜郎自大"的言行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尤以个别地方或部门、个别企业为最。

台湾省就在"夜郎自大"之列。

国外也不乏"夜郎自大"之举,本来新冠疫情防控一踏糊涂,却给自己评了个"优秀","第一"。

"夜郎自大"与自信有本质的区别。

实事求是,自知之明才是正确的取向。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