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大海高玲 提供的答案:
一问一答实话实说。
昨天问如何评价董建昌,今天问如何评价瞿恩。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先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得人心,当时有多少知识分子,跟随中山先生闹革命,中山先生是国民党的创始人,后来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权利,
董建昌最早也是追随 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者是李大钊,
电视剧里瞿恩 最早在国外留学,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国民党与共产党较量的历史,瞿恩是最早的共产党先行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4,12蒋介石大屠杀, 宣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电视剧里,董建昌, 还是瞿恩, 是以配角出现, 董是国民党的元老,瞿是共产党人的元老。
杨立青是主角,讲述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能成功,
通过一个家庭三个孩子,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老大是国民党, 跑到台湾了,老三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参加了共产党,革命成功了,来演绎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
今天21世纪了,继续演绎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国共两党都是反对台湾独立的,希望国民党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贡献。
由网友 紫云团 提供的答案:
好剧,对得起9.1的高评分!
2008年拍摄,至今十几年了,红色经典剧,值得珍藏。
瞿恩的原型,应该是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时他的身上也有周恩来,蔡和森等革命者的影子。
瞿恩像瞿秋白一样,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曾在黄埔军校当过老师,最后也都是被自己的学生给杀死了。
我认为,瞿恩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他的身上集中了众多早期革命领导者的优点。
一、崇高的信仰。
二十年代,中国积贫积弱,军阀混战,国力衰败,政治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思想麻木,外敌虎视眈眈,国家危在旦夕。
瞿恩是当时一大批为国寻找出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中一员。
瞿恩的名言:"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
他最终为了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因持不同政见,虽然他与立华彼此心意相通,但瞿恩头脑清醒,与丽华只限于柏拉图式的相爱,最终放弃,选择了革命者林娥做为伴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革命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相结合,令人心动。
信仰高于一切。
二、完美的人格。
革命者为了信仰可以放弃一切。
剧中的瞿恩除了是中共高级领导人,同时还是一名好老师,一个好哥哥,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
瞿恩有一个温暖的家,在他的影响下,妈妈和妹妹都成为党坚定的追随者,妹妹是党的高级人才,瞿家是真正的革命之家。
他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男主杨立青,他的妻子林娥,还有黄埔军校一大批青年,他们视瞿恩为导师,指针,灯塔,革命的引路人。
就连他的对手,国民党高级官员杨立仁,也很佩服瞿恩。
当杨立仁得知林娥(杨一直追求林)竟然是瞿恩的夫人后,他说:我输在瞿恩手里,不丢人。
就义时,蒋指示就地枪决,行使黄埔礼仪。
黄埔军校的学员自发为瞿恩送行。
刑场上,瞿恩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传播"理想"和"主义"。
他为什么选择熟悉他的人,他的学生,老范(原型是宋希濂)执行枪决任务?
此中含义,我认为瞿恩是为了引起民众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曾经志同道合的同志变成了手持凶器的敌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信仰高于一切的人。
不考虑主义,政党之分歧,瞿恩完美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所有人包括对手的尊重。
三、悲壮的人生
一个才华横溢的谦谦君子,一个有胆有识,文武兼备的战士,一个儒雅随和,情深义重的男人在最好的年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叹息。
妹妹(原型蔡畅)入狱八年,历经酷刑,伤痕累累。
妈妈流落在上海街头,无家可归。
唯一的儿子,自打出生就未曾谋面。
他的死留给爱人的是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由于路线分歧和身体原因,组织决定瞿恩留守,不能跟随大部队突围,导致后来被捕就义。
大爱无疆!瞿恩选择了大家,牺牲了身躯。
瞿恩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接近神的殉道者!
他的人生悲壮,慷慨激昂。
由网友 度度狼gg 提供的答案:
瞿恩的角色设定很有含义,剧中其革命经历代表了我党早期领导人的艰苦卓绝,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瞿秋白同志等。
周总理不需要过多介绍了,从欧洲回国后,1924年起历任广东区委书记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在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的器重和学生们的爱戴。即便是国共分裂后,黄埔一二期毕业的国军将领对周总理也非常尊重,抗日战争期间的1940年周总理自重庆回延安路过西安,已经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34集团军总司令的胡宗南仍然执师生之礼,亲自迎候举手敬礼,看得其部下目瞪口呆,足见周总理在黄埔师生当中的巨大威望。
这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无论哪个阵营,都非常尊重他的品质和言谈举止。《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对瞿恩的刻画也是如此,在广州期间年轻英俊、精明干练并且平易近人,那也是国共合作最良好的时间段,相约共同北伐。
周总理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击溃军阀队伍,成立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剧中瞿恩也负责了这方面工作。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时,周总理曾经被第二师师长斯烈扣留,最终斯烈慑于周总理的巨大威望没有敢下毒手。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和惩治叛徒,周总理亲自成立了"中央特科"和"红队",与中统特务斗智斗勇(军统尚未成立),这方面剧中有很大篇幅的描述,杨立青在瞿恩的领导下与中统上海区头目、亲哥哥杨立仁周旋,杀叛徒救同志,非常精彩。
直到1931年底,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工作形势异常恶劣,周总理才化妆离沪前往中央苏区,旋即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瞿秋白同志是受到过列宁接见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3年应陈独秀和孙中山的邀请,在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 ,确立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一片白色恐怖,是瞿秋白主持著名的"八七"会议,制定了南昌起义的计划,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4年初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到达苏区,被当时把持中央的博古等所不容,排挤他做了教育部部长,10月红军开始长征,瞿秋白强烈要求随军长征被拒绝,只能留在江西瑞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对一个高度近视的瘦弱文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1935年瞿秋白的肺病加剧,准备转赴上海治疗,途中不幸在福建长汀被捕,在叛徒指任下暴露身份,关押于黄埔一期宋希镰的第三十六师师部 ,蒋介石闻报,多次派员或亲电劝降,瞿秋白同志坚贞不屈毫不理会,蒋介石无奈下达了就地处决的命令。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长汀慷慨就义 年仅36岁。《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看到瞿恩被范希亮枪杀那一幕时,我眼睛都湿了。
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与坚强,对信仰的执念与坚守,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由网友 好剧随心说 提供的答案: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难得的好剧,现在应该被删减了,但是依旧能够播出实在是值得赞赏。里面的人物刻画的非常好,因为不了解那段故事,但是我在剧中看到的只是信仰不同,这部剧放到现在肯定会掀起一个巅峰!
我们就来说一下瞿恩这个剧中角色。
理想主义者
董建昌一开始就说瞿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董建昌这个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整部剧来看董建昌是看的比较透彻的,而电视剧将他塑造的过于完美,基本所有好的事情都能用在他身上。他身上有着对党坚贞不移,有着绝对的忠诚,睿智,忠诚都能让对手佩服。
他的时期经历了黄埔时期,北伐时期,还有就是上海地下工作时期。黄埔时一个教官,却能够让众多不同党派的学生不顾生命安危来救他,这是属于他的个人魅力!北伐时期,一个敢死队足以震撼所有军人,董建昌救了他一命给了他安身立命之所,但是他摆了董建昌一道,将一个师给带走了,时代背景在那。但是上海地下工作的时候,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一切,这种精神让人感动的同时让人心寒!
做事不道德
第一件事就是让立青对付他哥,当时看到这一幕真的是寒心,那时候的决策和冷漠难道没想到是兄弟自相残杀?当时是因为立仁中统对他们压力很大,才有立青的到来,最后没想到任务变成了保证大会召开和人员安全。对于立仁我看到的是一个哥哥,他在黄埔就一直守护弟弟妹妹,哥弟对决的那一幕,真的是揪心,毕竟两个人虽说信仰不同,但是亲情在没动手的局面真好!
还有护送老刘离开上海,将主意打到了立华身上,被自己否定后又想到立青,在妹妹的说服下在次选择立华,立青当时因为红旗银行事情暴露,在此出现会有危险。但是当时的表情感觉是正中下怀。感觉瞿恩这个角色前后有矛盾,一开始让他们兄弟相残,后来又担心他们兄弟相残,最后还将立华牵扯进来,所有事情都围绕这家人,让他们兄妹三人自相残杀吗?
瞿恩结婚也是很懵懂的,他和杨俄也是很快,当时立华倒贴都不要,后来追着送耳环,不懂他的感情路线!瞿恩最后放弃了母亲和孩子,而立仁一家却养育着孩子,真的是戏剧!抛开立场,杨家和瞿家我想说杨家更容易被接受。瞿恩也是很惨,最后居然被抛弃了,为了所谓的理想信念,瞿恩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亲情,放弃了一切,但是最后也是一个悲惨下场,最后居然是被自己人放弃的,看到他背影的时候真的是难受。
对他心痛,一家人选择同一条路,肯定会想到牺牲。可能是我看了一遍的原因吧,我认为那个时代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利益!那段时期我认为都是相互的,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个人手中都有鲜血!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实现,纵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一生足以,可歌可泣,可悲可叹!不过相比他感觉杨家很亏,更喜欢董建昌这个角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网友 凌澜若微 提供的答案: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瞿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者。他不仅自己对共产主义意念坚定,并且还影响了他的妹妹和母亲,把他们全家变成了一个共产党的联络站。
瞿恩留学回来后就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是杨立青革命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他代表了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的特点,有思想、有激情,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彻底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义,只有理想、有干劲,却没有实权,因此屡次遭受国民党的打击和清洗。瞿恩为了共产主义革命放弃了和丽华的那段罗曼蒂克氏的爱情,最后为了掩护部队转移,牺牲了自己。
所以瞿恩这类人是属于对中国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为了共产主义可以牺牲自己全部的那类人,是值得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由网友 黄老协不邪 提供的答案:
多年前看完了这部红色经典剧,总的感觉:拍得很好!特别是剧中人物瞿恩的刻画很到位。瞿恩的原型应该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该剧着意表现了瞿对信仰和理想的追求无论身处何境,从未改变。瞿秋白是个纯粹的人、干净的人,也得到了对手的尊敬,这点刻画很成功。
由网友 小吴1240 提供的答案:
这部电视剧我是看了不下两遍的,瞿恩这个角色我个人非常喜欢,瞿恩的原型是当初革命时期的瞿秋白。瞿恩是立青的人生导师,也是立青的引路人,他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一家人都为共产党奋斗终生,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