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把秦朝的灭亡归于赵高,如果没有赵高这个人,秦朝会怎么样?

由网友 蓬稿人 提供的答案:

秦朝的过早的灭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秦始皇灭六国后对六国的贵族太过宽纵,给了他们积蓄力量的机会。

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没有给社会民众进行休养生息的时间,急功近利的大兴土木,修长城,征南越…给社会民众造成沉重的负担。

三,秦始皇过早的去逝,根基并不稳定的大秦,失掉了定海神针!

四,赵高在关键的时候起了关键的作用,加速了大秦的灭亡。

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以大秦勇于改革创新、以法制国,放到今天依然先进的治国思想,若长期存在,那对世界是个恐怖的事情…

由网友 寄暇噱公 提供的答案:

刘邦和项羽看到秦始皇的时候,一个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一个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不管是"取而代"还是"当如此",这两个人的不臣之心都是昭然若揭。

历史往往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秦始皇终其一生,或许知道张良,但是却不知道有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秦始皇在世之时,只经历了张良等人的刺杀,却未经历过刘邦和项羽的惊世之举。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在干什么?胡亥继位之后,揭开反秦序幕的也不是刘邦和项羽,而是研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课题的陈涉。

陈涉之所以在大泽乡起义,一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备受诟病的就是暴政,而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前面那个梗儿。同样都是暴政,为什么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没有反叛,而到了胡亥继位就会群雄并起?秦二世胡亥比秦始皇又能暴虐多少!

对比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不难发现有两个关键人物的地位发生了变迁。这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赵高,另一个就是李斯。

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史书上见不到赵高有什么重要的事迹。当时赵高的地位,一个蒙毅就可以致赵高于死地。如果不是秦始皇出面干涉,历史上就不会有赵高这一号人物。

反观李斯,秦朝很多重要的举措都是出于李斯的手笔。秦始皇在世之时,每逢重要决定,秦始皇都是令李斯主持厅议,经过厅议之后再做出决定。

但是到了秦二世胡亥之时,赵高一跃而起成为秦朝头号人物。几乎所有的决定都是出自赵高的手笔,即便有些不是赵高所为,也是胡亥在赵高授意之下做出的。

这时候的李斯便被慢慢排挤出了权力中心,最终落得了被夷三族的下场。

赵高闯入了权力中心,李斯逐渐淡出权力中心,这就是秦始皇时期和胡亥时期的最大区别。伴随着李斯的还有蒙毅、蒙恬、冯去疾等诸多在秦始皇时期的顶梁柱式的人物。

这种权力格局的变化,不仅导致了秦二世胡亥面对群雄反叛的无能为力,反而又把章邯等诸多将领送给了义军。

如果赵高没有闯入权力中心,继续以李斯等人辅佐胡亥。那么秦朝的局面会不会扭转?

即便出于权力争斗,李斯杀掉了蒙毅和蒙恬。如果没有赵高,李斯会不会做出如赵高那样自拔爪牙的举动?一向精明的李斯权衡利弊,断然不会如此!

至于能不能扭转群雄并举的局面,还要看李斯等人能不能把他们全部剿灭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

由网友 渔樵之人W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一些人把秦朝的灭亡归于赵高,如果没有赵高这个人,秦朝会怎么样?我认为如果没有赵高,秦朝的灭亡也不可避免。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多个,赵高篡夺国家政权,导致国家灭亡,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首先是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统一六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还用法家思想治国,排斥其它治国思想,焚书坑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秦始皇只是统一了六国,却没有统一了民心,一些六国的遗老遗少必然会产生造反复国的想法。二是严酷的政治、繁重的徭役,大失民心。庞大的阿房宫,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役使民夫几百万之多,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粮食缺乏,饿殍遍野;长城边上,白骨成山。这些将会导致农民起义。三是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见其刑罚严酷。与其等死,不如起义而死了。既而,项羽、刘邦也跟着揭竿而起,一起来推翻秦朝。三是赵高胡亥伙同李斯篡改遗诏,杀死扶苏兄弟姐妹,赵高又杀死李斯、胡亥,妄图得到秦朝政权,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这就是说,如果没有赵高,秦朝也会灭亡,那是迟早迟晚的事,并不是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灭亡。按照陈胜的话说,"天下苦秦久已",老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意思是说,这样下去,秦朝的统治是不会太久了。其实秦朝灭亡的原因还不只这些,如帝王大都贪图享乐,这都必然误国。

由网友 太阳帝国 提供的答案:

如果没有赵高,大秦帝国不一定会这么快灭亡。但是就算没有赵高,秦朝还是要灭亡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有由盛转衰的时候, 帝王的终身执政,年事越高统治者,头脑就越不清晰,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帝王的传承不是由继承人的能力所决定的,而是由继承人的排序所决定的。无论排到的继承人是平庸还是荒唐,是好色还是残暴亦或是无论他有没有政治才能,都可以当上最高的统治者。这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最终要灭亡的无奈。

要知道秦朝快速灭亡有四大原因:第一是秦始皇的沙丘暴毙,酿成了沙丘政变,赵高和李斯刪改了秦始皇的遗嘱,扶植没有政治头脑,一心享乐的胡亥为秦二世,杀光了秦始皇包括扶苏在内的18个儿子,彻底动摇了大秦帝国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秦始皇英年暴毙,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的那么快,更不会想到他死后赵高和李斯竟敢背叛他的旨意,立胡亥为大秦帝国的皇帝。

第二是李斯等人制定的大秦法律,过于严法苛政,实行中没有变通的余地。李斯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定制了囚徒不得上诉申辩的条例,导致自己被胡亥打入大牢无法申冤,最终就是死在自己制定的具五刑上,被腰斩了。严苛的军法制度,导致了陈胜,吴广带领的戍边戍卒因暴雨造成的洪水,无法及时到达边防,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酿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兵变,引发了全国反秦大暴动,彻底推翻了大秦帝国的统治。

第三秦二世胡亥的过度享乐,把朝政丢给了指鹿为马,荒唐愚蠢的赵高打理,大修阿房宫,建长城,为秦始皇建造规模庞大的皇陵,这些都加重了全国的徭役赋税,使全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妻离子散,民不聊生。陈胜,吴广的兵变,彻底点燃了全国反秦的星星之火,在刘邦,项羽反秦义军打到咸阳的时候,大秦帝国竟然无军队可用,临时抽调了建造秦始皇陵的60万的徭役组成军队抗击义军。由徭役组成的军队人员构成本来就复杂,更谈不上作战能力的问题,大秦帝国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依然穷兵黩武,前后两次派出了由扶苏,蒙恬率领的30万大秦精锐士兵,横扫匈奴部落,最后驻防和修筑万里长城。随后,秦始皇又尽起大秦50万精锐大军南征闽越,到全国义军都快打到咸阳的时候,这两支大秦帝国最精锐的80万大军,关键时候竟没有了踪影。这两支军队可都是老秦人的子弟,是大秦帝国最忠实的基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在大秦帝国要灭亡的时候,两支大秦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不见了踪影,这是秦二世胡亥,赵高开的历史上最大的玩笑,也是大秦帝国这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由网友 无盐三味 提供的答案:

秦朝的灭亡,有一半是由于秦朝自身原因,还有一半可能就要归罪赵高了!

秦始皇

秦朝自身原因就是秦始皇一直搞苛政,都说"苛政猛于虎!",自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力图法治,使秦国变得强大,但同时法令严酷、刻薄,不讲仁爱恩义,失去民心,民间反抗暴秦的农民起义终于发生了,所以,是苛政这只老虎吃掉了秦朝!

秦长城

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苛捐杂税,最后导致官逼民反,陈胜吴广起义是导火线,项羽刘邦是渔利者!

当然,作为大秦国中车府令的赵高既是苛政的执行者,也是后来秦始皇死后事态发展的掌控者,这就将秦朝引向灭亡的道路!

赵高

秦始皇死后,按遗诏应该扶苏接替皇帝位,然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而且与扶苏不和,就怕扶苏即位对自己不利,于是,就矫诏使扶苏自杀!

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由于力谏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被遣派到上郡做蒙恬的监军,所以,如果没有赵高这个人,扶苏顺利接班秦始皇!说不定就有一个政策柔和的秦朝,至少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公子扶苏

然而,历史就这样,偏偏就有赵高这个人,偏偏就是胡亥上位,于是,才给了项羽、刘邦机会,才按照以汉代秦的轨迹发展!

由网友 古今看天下 提供的答案:

秦始皇时期,按照当时的制度和体制,赵高是中府令,应该是"大内总管"的角色,管理后宫事务的,是太监类。那么,秦的灭亡又为何与赵高关系密切?我来分析几点。

首先,秦始皇的去世,是在他大出巡的途中。公元前210年7月,始皇帝出巡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病倒,回咸阳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去世。这时,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左丞相李斯、中府令赵高和少子胡亥。秦始皇临终前虽留有遗命,让长子扶苏主办丧事,并即帝位。诏令没来得及发出,让赵高截留府中。

其次,长子扶苏在北方监军,与将军蒙恬密切,且有主见,主张正义。而赵高一手带大的少子胡亥,感情甚密,且胡亥少不更事,利于赵高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所以,赵高想让胡亥即帝位。

再说,当时最有实权的是左丞相李斯。这李斯是楚国人,为求权势来到秦国,先投靠相国吕不韦,做门生,后逐渐做起,参与国事,最后做到左丞相。秦始皇的去世,加上赵高的串朵,为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就联手"政变",改了秦始皇的诏令,假诏逼死公子扶苏和蒙恬,胡亥即位称帝,为"秦二世"。

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又逼杀始皇帝的二十多个公子和公主。把军政大权交给赵高。赵高又采用"谣言和欺骗"手段,除掉了李斯。赵高独揽大权,秦二世不问朝政。更甚者,赵高为夺取帝位,结党营私,排斥大臣,诛杀正直!当朝没有敢言者!全国起义连连,秦二世浑然不知!起义军入关,进军咸阳,赵高为自己的利益和出路,杀死秦二世。

纵观秦末,秦始皇去世,没有赵高"政变",秦帝国的帝位传承会按始皇帝诏令进行。扶苏即位,必然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新政。即便是有农民起义发生,军政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都不会出现速亡的结局!

秦始皇毕竟建立了健全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器运作体制。悲剧就在秦始皇去世突然,且在出巡途中,给了赵高可乘之机,李斯也不能尽忠国家,贪图私利!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

由网友 史过境迁客 提供的答案:

还是会灭亡。所以,和赵高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起码不是根本的。那么,秦朝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复杂,每个人的看法皆不同,有些人,认为秦朝亡于"暴政",也有些人指出秦亡于楚汉争霸。反正,不一而足,说的都有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彼时,嬴政加冕称帝,史称"秦始皇"得以流传后世。为巩固统治,达到"大秦万万世"之目的,出台了一系列为政举措。当中,主要创立"皇帝制",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先河,大搞"焚书坑儒"之实,使世人敢怒而不敢言。紧接着,联通万里长城,御敌于关外,彰显武功。期间,孟姜女哭长城,时有发生。及至,始皇驾崩,天下苦秦久矣。

于是乎,匹夫一怒,江山动摇。适时,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秦之将亡的序幕。随后,项羽、刘邦不甘人后,分别起兵。从此,天下风云变幻,改朝换代,不可阻挡。即使,那秦始皇活了,也无济于事,螳螂挡车耳。须知,历史的大势,浩浩汤汤,逆之则亡。

又三年,秦亡,开启了下一篇,楚汉争霸。刚开始,天下诸侯,如过江之鲫,但有望天下者,不过刘项二人矣。一则,刘邦广结人缘,约法三章,一看就是个可信赖,值得追随之人。二则,项羽分封诸侯,颇有齐桓公之姿。所以,天下人都看着他俩,逐鹿中原,进而坐天下呢。

最后,乌江自刎,身首异处,刘邦一跃成天子。而赵高其人呢?指鹿为马,确实厉害,但下场极为凄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于项羽,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连刘邦都敬佩他。可以说,项羽早走了,刘邦最伤心,曾经的兄弟呀!怎么忍心。

由网友 李备战6 提供的答案:

秦亡岂能归赵高

神州四海大事毕

始皇休列马不停

政令归一世难宁

国家大统说生产

天人合一打破了

思想方面重虚无

鬼神之事成大事

到处祭祀山川河

畏天耗尽天下财

百年大战的结束

生产恢复以秦治

很快完善复疮伤

前代秦王历练战

务实杀伐的前题

人不畏天天为人

牧马风格九鼎倒

始皇形态天地间

除了敬神问长生

帝国沒有事可干

考古学家在关中

几百年里寻秦都

它的都城墙沒打

华岳为城河为池

整个关中是大都

方有到处有秦宫

害得后世小儒们

东探西挖满关中

还是始皇没正性

国家统一墙没打

无怪楚虽三户走关中

那知天下财物集

广修劳尽民所力

认为百姓就应该

服务皇朝的需求

秦陵结怨于四方

那是意质迷茫中

都给虚无来服务

方有陈胜吴广起

王候将相宁无主

打破强权鬼神迷

群儒小丑话语权

除了爆秦复周礼

分封建制六国论

刘邦无赖拥大汉

他承秦制来安定

无为而治叫有为

黄老四书的体系

近百年来的考古

秦法秦制的完美

浮显世人见文物

军民政令都有的

秦亡思想的虚无

不是始皇一人错

而是黄帝到始皇

两千多年的大梦

杀伐刊天的远望

春秋一书二字讲

战争祭礼家国事

唯秦做到没战争

祭祀成了思想事

虚无成仙的追求

亡秦后世文人论

尽是小儒们占有

黑秦千古骂万世

孰然乾坤几千年

那个不尊秦制格

由网友 于海荣 提供的答案:

我认为秦朝灭亡有以下几个原因,我来戏说一下。

首先秦朝的灭亡是和赵高有关系的。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才思敏捷,狭隘自私,狡诈阴狠,他早就看出了胡亥的昏庸无能,常暗自思量,若此废才继位,岂不为我赵高所用,任意摆布耶!可谓包藏祸心久矣!

前210年始皇帝于邢台沙丘突然驾崩,赵高迅速伙同胡亥,李斯假传圣旨杀害了除胡亥外的十八个皇子,其中最为可惜的是毒杀了刚毅勇武,宽仁有信,颇具帝王潜质的公子扶苏。接着为扫清通往权利巅峰的道路 ,不惜自毁大秦柱石,先后赐死杀害了蒙毅、蒙恬、冯去疾,夷灭李斯三族,最后干脆连傀儡皇帝胡亥也一并杀了,所以说赵高的祸乱朝纲加速秦王朝的灭亡。

其次人们常说,秦亡于暴政,这里并不全面,实则是,秦成于暴政亡于暴政,当然这里的暴政是要打引号的,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以法家思想治理国政,赏罚分明,律法严苛,奖励军功,在当时有一定的先进性,使秦国迅速崛起。至前221年秦荡灭群雄,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仍然沿袭的是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最为关键的还是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我们看来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在当时却大大动摇了部分士族豪强的利益。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原因,天下苦秦久矣,这里不仅是指天下贫苦百姓,更是指那些曾经的士族豪强,以及前六国的遗老遗少。楚人更是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而此时秦朝还是一味地穷兵黩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政令严苛,刑罚酷烈,而在始皇帝驾崩后,赵高的掌权使得国政,更加暴虐腐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动摇了秦朝统治根基。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时,天下群雄蜂起,随后便有了项刘跃马,剑指咸阳,楚歌四面,汉风乍起。

所以秦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赵高的指鹿为马,祸乱朝纲,只是加速了大厦的倾覆,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由网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提供的答案:

秦朝的亡国是因为赵高吗,那是不是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亡国?

秦朝是一个强大且伟大的朝代,他终结了周朝近八百年的割据天下,归天下于一统,华夏大地第一次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形式,秦始皇终结了分封制,以郡县制取代,把天下所有的官员任命权集中于皇帝一手,秦始皇终结了世卿世䘵制,以军功爵位制代替,让全天下想升官加爵的人,必须为他卖命来换官职爵位。

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种种行为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秦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皇帝把全天下所有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一手,但中央集权制有一个毛病就是:皇帝如果英明,那天下没啥大事,比如秦始皇,一旦出现皇帝昏庸,集权制将是天下的灾难,比如秦二世胡亥。

秦朝灭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集权制出了问题,集权制虽然有很多好处,比如秦始皇发动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建驰道等行为可以很迅速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很快地完成这些事,集权制同样有弱点,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时,朝廷就可能会出动乱。

秦朝灭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安于享乐,还被他的老师赵高忽悠得不理政事,沉迷酒色,导致秦朝的大权旁落,落到了宦官小人赵高手中,最好的证明就是赵高指鹿为马,上欺下瞒,既欺骗胡亥深居宫中不理政事,又欺骗群臣无法见到皇帝,就这样赵高就掌控了权力,就连丞相李斯等一众高官都见不皇帝。

秦朝的亡国确实有赵高的原因,但并不是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亡国,这个是不成立的。根本原因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秦始皇的高压统治,大肆消耗民力财力物力,百姓不堪重负,也有六国贵族和王族之后刻章复辟,更有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制度之争,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赵高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因。

从赵高的主观意识来说,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专权,而不是为了灭亡秦朝,赵高从沙丘政变开始,扶胡亥上位,拉李斯下水,逼杀扶苏、李斯及胡亥的兄弟姐妹,都是为了自己掌控朝廷权力,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自己想当皇帝,想跟秦始皇一样谋取最高权力和利益。

赵高从本质上说,是不希望秦朝灭亡的,秦朝如果灭亡了,赵高能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陈胜、吴广、项梁、刘邦等人的起义最终的胜利果实是刘邦摘取了,赵高什么也不会得到,天下大乱对赵高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会让他有失去权力的可能。

所以从政治利益上看,赵高是想维持秦朝的存在,但却无意中亲手葬送了这个成立仅15年的强大王朝,赵高之所以逼杀了胡亥,无非就是让自己做皇帝,但皇帝之位不是每个人就能坐的,靠权术、阴谋上位的赵高终究死于自己亲手扶持的秦王子婴之手。

如果没有赵高,秦朝会灭亡吗?

当然也会灭亡。

秦始皇去世后仅一年时间,陈胜吴广就发动了起义,秦二世胡亥仅仅当了一年的皇帝,就天下大乱了,这个天下大乱的原因虽然胡亥有责任,却不是主要责任,主要责任还是秦始皇来担,因为秦始皇统治了秦朝15年,再加上之前秦国统一战争时期,秦始皇对天下的影响比秦二世大得多。

所以说,秦始皇去世后,无论谁来皇帝,如果不改变政策争取民心都会天下大乱的,这是秦始皇种下的"因",而由新继位的皇帝来承受"果",就算没有赵高,就算扶苏当皇帝,他能在一年之内解决这些政治问题吗?很难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从陈胜吴广的起义一发动整个原关东六国的支持力度来看,秦朝真是不得民心,简直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随便一个打着反秦旗号的势力,就能拉起一支数千上万人的军队,可见秦朝的高压统治已经深入骨髓,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而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那个点燃燎原之火的导火索一样,一点着,就只能是毁灭才能重生。

即使扶苏即位,即使蒙恬、蒙毅、李斯、冯劫都不死,那也不过是延续了秦朝灭亡的时间而已,天下大势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蒙恬、蒙毅、李斯等人再厉害,终究敌不过全天下千千万万的民心,还有无数像项羽、刘邦、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英雄人物。

八百年的周朝被秦朝取代,也是天下大势,由周到秦,就是由分裂到统一,分久必合,天下大势是统一,但秦朝统一天下依靠是武力,武力能夺取天下,却不能治理天下,治天下还得靠仁治与法治的并用,秦朝重法而轻仁义,就是它灭亡的重要原因,至于赵高,不过是一个导致秦朝灭亡的催化剂而已,谈不上多重要。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