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投标方案 提供的答案:
资格后审有三个作用,资格后审的作用是可以增加投标人数量,遏制串标行为,减少挂靠借资质
的现象。
一是有效增加了投标人数量,使串标者无从掌控。投标人广泛参与竞争,投标人数量的不确定性,串标者即使能够控制一部分投标人,也不能控制最后的竞争格局,串通不会产生预期效果。
二是让投标竞争者更重视投标,并以正当手段谋求中标。让投标人彻底摆脱对具有倾向性的依赖,而凭借自身实力和正当的投标手段取得中标,保持中标者应有的合作独立性,从而消除各方当事人的权钱交易。
三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局面,提高招投标的权威性。投标报名的简化,可以有效降低投标成本,可以鼓励供应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投标工作中。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净化招投标市场,强化招投标的权威性。
虽然投标人数量会增多,评标工作量会加大,但与"资格预审"相比,这种成本投入是一次性的,是利大于弊的,资格审查与投标文件审查合二为一,既可以提高公正性,也可以提高准确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避免串标、流标现象的发生。
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招投标资讯及干货知识!
找投标方案,上采购文件网,欢迎访问下方查看。
投标方案_投标模版_招标文件_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网
由网友 浮一大白先生 提供的答案:
1、资格审查主要是政府采购方对投标人是否胜任,机构是否健全,有无良好信誉,有无类似工程经历,人员是否合格,机械设备是否适用,资金是否足够周转等方面作实质性的审核。
2、在政府采购招标阶段,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资格预审是招标人通过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向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由招标人或者由其依法组建的资格审查委员会按照资格预审文件确定的审查方法、资格条件以及审查标准,对资格预审申请人进行评审,以确定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不具有投标的资格。 资格后审是在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采用资格后审时,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两者审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一般来说,资格后审更为详细,更有目的性。
3、资格预审的方法包括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合格制,潜在投标人过多的,可采用有限数量制。
4、资格后审是评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应否决其投标。
由网友 调查员008 提供的答案:
政府采购的核心在于流程控制,也就是政府采购保证了整个采购流程的合法,这种流程设置是相当的复杂的。流程的复杂首先就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政府采购的价格。此为其一。 其二,政府采购并非专注于价格的降低,客观的说,过于压低采购价格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都不是最有利的选择。所以政府在资金预算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主观上愿意用相对较高的价格来获得更好的服务,并且保证厂家的合理利润。 其三,在于政府客户通常对于后续服务的要求较为严苛,而政府的付款周期也是相当的长。厂家势必会将这些成本也纳入考虑范围,这些都推高了政府采购的价格。 其四,政府的财政体系决定了采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上的优势,从而获得和厂家较大的议价能力。这一点上,电信业银行业相对要做的好的多。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