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老伊先生谈史 提供的答案:
距今57年前,安提戈诺斯进入亚细亚;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贝尔迪卡斯出征埃及,亡;科拉特洛斯卒,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是年阿尔西普斯在雅典为执政官;托勒密至库勒内。
——节选自《帕罗斯碑》
帕罗斯碑是公元前264/263年的东西,算是古希腊时期的文物所以"没有一本出土的古希腊时期的书上写着"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帕罗斯碑原立于帕罗斯岛。它以两段残块传世,其一(帕罗斯碑A)是英王查理一世时,英国驻土耳其使馆的医生威廉·佩蒂为阿伦德伯爵托马斯·霍华德(1585—1646年)在斯密尔那买到的。帕罗斯碑A于1627年运至伦敦,藏放在阿伦德府。次年,著名学者约翰·塞尔登公布了断碑A的碑文。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战时期(1642—1649年),断碑A被毁为两截,上半部被用作修缮壁炉的材料,以后便下落不明。断碑A的下半部,在1667年由老伯爵的孙子亨利·霍华德送给了牛津大学,现存于阿什莫尔博物馆。帕罗斯碑的另一残块(帕罗斯碑B),1897年在帕罗斯发现,现存帕罗斯博物馆。
帕罗斯碑共存碑文127行。A现存93行碑文,计80条;B现存34行碑文,计27条。前者函盖公元前1581/0—355/4年,后者涉及公元前336/6—299/8年的许多重大事件。
碑文原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他声称依据各类官方文献和通行的历史著作,编辑了这份自远古以来的年表。他从自己所处之公元前264/3年起,向前推算,来确定文中所有事件发生的年代。据T.J.寇都科思考证,碑文的第A1—37条的年代数就是这样确定的。A45—66条的年数有一年或二年的偏差。A39—44条的年数也有偏差。
碑文依年记事。其体例为"距今某年,某为雅典的巴西勒斯(或名年执政官)之时,发生了某事",有似中国的《竹书纪年》。依巴西勒斯(或名年执政官)纪年,说明每邦当任的只有一个巴西勒斯(或名年执政官),所以可以依其任职次序和任期记史。帕罗斯碑文中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多。著名艺人、诗人、哲学家的名字、生卒年和首次获奖时间见诸其中,但却无散文家的代表被列入。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明文记载了。
古希腊人喜欢用埃及莎草纸写书,但在欧洲气候条件下不好保存,但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埃及,还是有不少古希腊人纸莎草文件保留下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埃及以南的俄克喜林库斯(Oxyrhynchus)遗址发现了大量托勒密王朝和古罗马时期的莎草纸书。
在俄克喜林库斯的残卷中,人们发现了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他学生整理编写的《雅典政制》,这些残卷大概是公元4世纪的东西,现在保存情况不大好,不过应该算是离亚里士多德本人年代比较近的文献遗存了。
俄克喜林库斯的残卷中还有几何原本。
所以,别传播谣言了、
由网友 Joseph约瑟夫 提供的答案:
实际上,整个希腊文明都可能是假的。1、在没有纸张的古代(2000-3000年前),他们的文章是写在羊皮上的。我们的文章刻在竹简上。羊皮很娇气,且根本不可能长期保存,会生蛀虫,会腐化。所以,不可能有出土的希腊典籍。想法,我们的文章刻在竹简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千年。2、羊皮很贵,根本就不可能保存大块文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书动辄十几万字,要写多少张羊皮,把全国的羊都做了羊皮恐怕都不够。相反,我们的典籍文章都很短,老子道德经算长的了,才5000多字,可以刻在几册竹简书上。3、经过中世纪,除了拜占庭(东罗马)外,哥特人把欧洲的文明彻底毁灭了,带字的东西也都毁了。而拜占庭已经希腊化,不再使用拉丁文字。即使他们保存了典籍,也是希腊文的(中世纪1000多年,老的东西都毁了)。好多希腊典籍是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来的,可信度太低。
由网友 踏歌长行梦想永在 提供的答案:
[奸笑]西方百科圣人亚里士多德一生著作600多万字!传下来的有300多万字!以欧洲当时的记录方式,如果泥板记载,全欧洲的量都不够他用,如果是羊皮纸,全欧洲羊杀了也不够用的!这个前提还要他每天码字超过现在的网络写手!文艺复兴究竟造了多少假 西方人自己心里清楚
由网友 追忆再续前缘 提供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全集》有三百多万字,《荷马史诗》有一百多万字,加上古希腊其他的著作,总量多达几千万字,而一头羊最大只能做4张羊皮纸,一张羊皮纸只能写100个字,按照最低1000万字算,全部著作需要10万张羊皮纸,也就是2万5000头羊,而记载里面古希腊全部大学生1万多人,按10个人共有一部书算,也需要2500万头羊,还有毕业的学生,各种学者,5000万头羊都打不住,古希腊有这么多财富杀这么多羊来写书么??有人又会提其中多数万一是用埃及莎草纸来写呢,那就说说埃及莎草纸,莎草纸的原料纸莎草在埃及早就灭绝了,既然会灭绝,那就说明这东西少,真要很多的话还会灭绝么??既然少,那价格就贵,这没问题吧?东西一贵还会普及么??东西贵那就只能少数人使用,只能少数人使用那怎么保证那么多大学生能接受教育,不可能人人都能过目不忘吧?知识的介质只有少数人有,还能保证几万人接受教育??这其中的矛盾有人能说清楚么?
由网友 打扑克不打麻将 提供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他的写作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孔子(公元前551-476年)鲁国曲阜人。鲁国原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颁布周礼,对孔子影响深刻。所以孔子的儒家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孔子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尊尊亲亲,办了一所丧葬学校。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要求弟子一边学习繁文缛节的葬礼,一边赚大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所以墨子骂他,自己(指孔子)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
(汉代孔子的画像)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第一个广泛系统,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他在科学、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数学、教育、地理学、解剖学等等,大有建树。
孔子有"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南宋的朱熹称孔子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康熙大帝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应该说,在东西方文化中,两人都处于一个最高的地位。但是东西方的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两人英明伟大,也不知道他们两人的名字,只不过都在互相贬低对方。要知道双方将两人都被神话了,原因是在现在谁都没有亲眼目睹两人的真容,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后代人叠加而成的。
就拿亚里士多德来说,他就是再有才能,能够掌握那么许多学科,并且一个人有那么许多时间和精力全部融汇贯通那是奇迹了。再拿孔子来说,春秋末期文字还没有应用,孔子是"述而不作、言必好古",所以孔子的《论语》也是由他的弟子口口相传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儒生们集思广益汇编而成的,春秋末期到汉武帝时相隔三百年,到底有多少是孔子的原话,只有儒生们自己知道。我们现在看到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墓中的《论语》是最早的版本,但是与南宋朱熹的《论语》大相径庭了。
所以说,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被神话了,东西方文化都将他们塑造成一个民族思想中心的圣人和典范,如果他们生活在当今,就是一所高校中许多教授中的一员,根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学识,他们的才能和学识是后人,一代接一代层层叠加起来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