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葫芦岛那些年那些事 提供的答案:
档案工资就是用工单位按的劳动能力所作出的定级工资,它不包含劳保福利,是人事劳动部门按照有关政策核定的工资标准。就是用工单位按的劳动能力所作出的定级工资,不包含劳保福利,一般较低,而大家所领工资即有包含如住房补贴,大家所领工资岗位工资等。是人事劳动部门按照有关政策核定的工资标准。一般一式几份,其中工资件需要存档一份。这是档案工资称谓的由来。一般企业并不执行档案工资标准,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级别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这部分按国家规定的工资是经劳动部门审批的,会记入个人的劳动档案,这就是档案工资,国家除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外,不再规定统一的工资标准,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档案工资已失去原有的意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整工资的数额。公务员的工资是财政拨款,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由网友 海海147035523 提供的答案:
档案工资、有好几层意思:
一:档案工资的本意、就是国家承认的定级工资,他是随你的人事档案走的;是你晋级、涨工资的依据,他于你的职务、职称、岗位、行业密切相关;
二:正常情况下,档案工作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的;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区别:实际工资包括:固定工资、浮动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额外的收入;
三:教师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分为全拨款单位和半拨款单位,还有是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还是地方财政拨款单位;教师的招生、聘用,又分为省管、地市管、县管,农村还有乡镇、村管的代教老师、临时老师,原来还有亦工亦农的老师(记工分)的等等!
比如涨工资、上调工资的区别,:
①:属于全拨款的单位、或者中央与省管的学校,工资会迅速全额支付到位,档案的记载与实际发的工资、完全相符;
②:如果是半拨款的单位、或者是地市、县级管的,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涨的工资档案的记载是全额的,而实际发到手的、只有50%,或者30%,如果财政好转、以后补发,或者就不补发;但是,你若调动工作、或者转行业,新单位还是只承认你的档案工资;
③:农村的民办老师、代课老师、临时聘用的老师,涨级调资、就没有你的份额与指标,有的连档案也不会为你建立;乡镇、村政府能聘用你、能继续用你就不错啦,许多这样的老师、成为历史问题,至今还在解决、落实待遇之中;
④:许多地方涨工资、计算退休金,都标明是按档案工资、还是按实发工资计算,就是这个原由;
最关健的是:你要考公务员、或者要进入事业单位,你先要搞清楚:一:是全拨款单位、还是半拨款的单位;二:是中央管,还是省管、地市管、还是县管,这可是终身的利益与关切大事 !
由网友 洪平1666 提供的答案:
档案工资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大,中,小城市的教师档案工资,叫档案它就承载着历史的符号,数字,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开支的教师。二类是农村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师,这些教师工资起源于公分,生产队时的民办教师,然后发展到月工资10.5元到秋大队给钱,大约1981年左右国家开始让民办转公办,转上的教师就国家财政开,工资是10.5元,其余的还是乡里负责做表,工资到大队要。2000年时农村教师基本上是财政开支,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教师的工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没有级別之分,发展到有高级,一级,二级,三级,职称之分,工资由基本工资,教龄补贴,岗位津贴,等组成。三类是私立学校,它的工资分职称,由基本工资,课时补贴,等组成,它的工资取决于课时。
由网友 中学语文王老师 提供的答案:
档案工资就是包括所有工资额,比如:岗位工资(也称职称工资,和职称高低有关系的);薪级工资(和晋级次数,也就是工作年限有关系,年限越长,薪级工资越高);绩效工资70%(根据职称级别分档次);工龄工资(3,5,7,10最高10元);工资总额10%。这些项目加起来就是档案工资。档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就是每月到手的工资。
由网友 乐观的工程人老李 提供的答案:
简单的说:就是工资条工资。什么工龄工资了,书报费了,岗位工资了,技能工资了,独生子女费了,效益工资了,等等一长串各单项费用,然后累加,再扣除五险一金,剩余的就是你应领工资。现在很多单位,尤其是企业单位,很多已经不再拿工资条或者说档案工资了,基本就三部分:岗位、技能加奖金,然后扣除五险一金,剩余的就是你的应得工资。如果你是打工族,可以议价,就是一口价。
由网友 XQY877139154978 提供的答案:
档案工资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依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龄级别职称职务以及补贴等而定的工资。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不同,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符,在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实发工资低于档案工资。搞个档案工资,应付上面,调离原单位给新单位定工资依据
由网友 吾本真人 提供的答案:
看了几个回答,好像都没答到点上。
档案工资是按国家规定,这个地区教师应发的工资。但由于该地区经济落后,或财政比较困难,所以一般存在于档案上,教师实际发的工资可能达不到这个数。
但是,档案工资不是假工资,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上上下下都明白的事。只是由于财政收入达不到,暂时搁置到档案上。
档案工资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处有二:
一是表示一个教师的应发工资。给你算好了,放在档案上,条件一具备就按这数目发放。十几年前,我们这里的教师都知道自己有两种名目的工资,实发工资和档案工资。实发工资比档案工资少大约三分之一,近两千元。这叫工资"不到位",慢慢按档案工资发放了,就说工资"到位"了。
二是主要的,就是和教师退休金有关。教师退休的时候是按档案工资的比率算出来的。所以,在职教师工资不到位的地方都有一个奇葩现象,就是退休教师的退休金都高于在职时的工资。我们这里那时候的教师都盼着退休,就是这原因。
由网友 用户81661024278 提供的答案:
2006年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教师工资改革的内容较原来的工资构成变化较大,教师工资由原来的职级工资制,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改革后教师的工资由四部分构成,既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一.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是工资构成固定的部分。2006年当年根据教师不同的岗位职责及资格、资历、工作年限,套入新制定的不同的工资标准级别档次;以后,岗位工资随岗位变动而变动,薪级工资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教师,每年晋升一级薪级工资,这些都要履行单位呈报、主管部门初审、劳动人事部门审批,这个工资构成固定的部分,存入人事档案,既习称的档案工资。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的基数;原享受的教龄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离退休时按100%发给,这也是可以看做档案工资。
同样岗位、资格、资历、工作年限的教师,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标准全国各地都是相同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