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种花家的解说员paul 提供的答案:
库页岛(今日本北海道)的归属问题确实在历史上引发过争议。
然而,乾隆时期的中国与沙俄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其涉及的问题不仅限于库页岛的归属。以下是一些相关背景信息:
1.外交困境:乾隆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重困境中。同时,中国与其他外国势力之间的外交关系也颇为复杂。在与沙俄的关系中,中国面临着对抗西方列强的挑战,尤其是与英国的贸易争端。因此,乾隆朝廷可能不愿意与沙俄发生冲突,以避免同时与多个外国势力发生摩擦。
2.边疆防御:乾隆时期,中国边疆地区面临着多个威胁,如西藏、新疆等地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库页岛的归属问题可能被视为次要的外交争端,而不是乾隆朝廷优先考虑的事项。
3.内外交织:乾隆时期的中国内外交织,需要维持和平局势,以稳定国内政局和边疆地区。与沙俄在库页岛的争端相比,乾隆更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和平共处,维护国内的稳定和安宁。
总体来说,乾隆时期的中国面临众多内外问题,可能将库页岛的争端视为次要问题,并更加关注国内稳定、边疆防御以及与其他外国势力的外交关系。这些因素可能解释了为何乾隆朝廷对库页岛问题没有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沙俄蚕食库页岛,是发生在嘉庆皇帝在位时期的事情,不是乾隆时期。很多网文说沙俄在乾隆时期就吞并了整个库页岛,而乾隆皇帝不知情,这属于典型的胡说八道。因为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对这个说法进行佐证。
事实上,乾隆在位期间确实有一个国家对库页岛进行了局部领土蚕食,但是这个国家并不是沙俄,而是日本幕府。
先介绍一下清朝对库页岛的管理,以及清朝皇帝对库页岛的认知度。
库页岛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台湾岛,但是人口非常少,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很多人说清廷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这里对此类言论进行辟谣——清廷知道库页岛的存在。
因为根据清代文献的记载,库页岛上的居民数目都是有统计的。根据管辖库页岛的三姓副都统衙门的数据统计,截至雍正十年,库页岛上的原住民分为两个民族:
生活在库页岛北部地区的库页费雅喀人,分为6姓,合计148户。
生活在库页岛南部地区的库页人更少,只有17户人。
库页费雅喀和库页人两者加起来,人口也就一千多人的规模。
如果将黑龙江下游地区,也就是与库页岛隔海相望的大陆土著居民也计入,总计约两千多户人家,一万多人口。
不过,清廷对库页岛居民进行人口统计,目的不是为了对岛上进行行政化管理,而是为了确定库页岛居民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具体数目。因为岛上的居民都会猎貂,岛上居民每年每户都会向朝廷进贡一张貂皮。
因此,清廷对库页岛土著居民的统计,其实统计出来的数据并不准确。清廷只是统计了岛上向朝廷纳贡的户数,而那些没纳贡的人,自然也就不统计了。
除了统计库页岛上的居民户数外,清廷还会与岛上居民实行联姻。拉进清廷与岛上居民的关系。
清廷割让外东北地区之前,外东北地区的那些土著部落(包括库页岛)与满族的关系十分密切。毕竟关外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属于清廷的后花园。
为了巩固后方,防止后院起火,清廷鼓励外东北地区的土著与满族联姻,甚至娶宗室女儿为妻也可以。
特别是在乾隆、嘉庆两朝,这种政治联姻达到了鼎盛。清廷出嫁的宗室女儿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皇家血脉,而是民女代嫁,多数是满洲八旗的赏奴之女。但是就算如此,联姻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因为每一桩婚事都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才行。在确定婚事后,库页岛的土著来京娶亲,清廷会在来往的驿站派牛车一辆、官兵两人沿途进行护送,并且沿途的伙食全包。到京之后,礼部还要在京城举办宴席款待。以彰显朝廷对外东北地区百姓的恩宠和重视。
由此可见,清廷对外东北地区的重视是非常高的。而网上有人居然说乾隆皇帝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这简直就是张口就来。乾隆或许不了解库页岛上的具体情况,但要说他不知道库页岛,这就有点过分了。
说完清朝和库页岛的关系,下面再说说日本和沙俄对库页岛的蚕食。
其实,沙俄最早并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当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清廷没说,沙俄的探险队也没有上过岛,所以沙俄方面一直都不知道还有库页岛的存在。
一直到《尼布楚条约》签订二十年后,由于康熙皇帝要测量全国的版图,便派了三位耶稣会的修士去测量。这个时候,这些西方来耶稣会士才得知黑龙江的入海口处有个一个大岛的存在。
但是,清朝测量的结果对西方人保密。因此沙俄人还是不知道库页岛的具体情况。
大约在乾隆三年左右,一名负责探索日本航线的沙俄中尉什潘别尔克从日本虾夷人处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直到这时沙俄人才搞清楚了库页岛的具体位置。但是库页岛的详细情况,沙俄人还是不清楚。
又过了大约五十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了勘察。他的勘察资料被沙俄人看到后,俄国才弄清楚了库页岛的具体情况。但是这时已经是乾隆五十三年了。
公元1799年,乾隆驾崩。这一年,沙皇俄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任务是巩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地区。
七年后,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的军官赫沃斯托夫率领俄国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袭击了日本幕府设在库页岛的税务所,并焚烧幕府的仓库。然后悍然宣布将库页岛收归俄国所有。
第二年,这件事情被江户幕府得知。于是幕府大将军派代表赶赴库页岛,并命令仙台及会津两藩派兵驻守库页岛,驱赶俄国人,最终俄国人被幕府派兵给赶跑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看糊涂了。库页岛不是中国的吗?为什么沙俄登上库页岛后,第一个对手是日本人?清廷哪去了?
这个问题,要先扯出日本人。
早在明末崇祯皇帝时期,日本幕府松前藩的藩主松前公广,就知道了库页岛的存在。
那么,日本幕府为什么会在明末清初就知道库页岛的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的北海道离库页岛的最南端很近!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北海道的宗谷海峡,用眼睛都能看到库页岛。
日本幕府在平息北海道后,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库页岛的存在。
所以早在明末清初之时,日本幕府就发现了库页岛,并且先后几次派人去库页岛上勘察风土人情,然后再在岛上建立了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与当地的爱努族土著居民进行皮货贸易。
由于库页岛很大(两个台湾岛),而岛上的居民又很少(一千多人),并且清廷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军事化管理)。
因此,清廷到了嘉庆时期,依然没有搞清楚库页岛的具体情况。比如库页岛有大多,岛上除了向朝廷纳贡的土著之外,还有多少土著?这些关键信息,清廷都不知道。
所以,当日本人和沙俄人在库页岛南端进行武力火拼时,朝廷自然也就搞不清楚岛上的具体状况了。
不是清朝不想管,而是清朝当时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
日本幕府和沙俄为了库页岛翻脸后。日本幕府发布了一条"俄船驱逐令",指令日本沿海各地的领主:"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
俄国人因为日本人的干扰,对蚕食库页岛的行动,再次被延迟了几十年。
到了咸丰元年,清朝国势日衰,沙俄的涅维尔斯科伊便不再隐藏吞并库页岛的野心,率俄军在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登陆,并在那里升起了俄国国旗,将整个库页岛全部划入了俄国的版图。
八年后,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正式将库页岛割让给沙俄。于是,库页岛也就正式被沙俄给侵占了。
综上所述,清朝对库页岛的统治,其实是一种羁糜制度。朝廷并不派兵驻守,而是用纳贡和联姻的方式笼络岛上的土著。
但库页岛的面积很大,而土著居民又少。并且土著居民也不是都向清朝纳贡。因此清朝在库页岛的统治基础其实很薄弱。
当日本幕府派专人在库页岛南端设立殖民据点时,号称拥有库页岛主权的清廷并不知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嘉庆在位时期,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变。
沙俄人在得知库页岛的信息后,也在嘉庆在位时期向库页岛发动蚕食。但是,俄国人的首要目标不是清控库页岛,而是日本幕府在库页岛的殖民据点。
因此,说沙俄蚕食库页岛,乾隆不管,这是不对的。因为沙俄并没有在乾隆在世时对库页岛进行蚕食。并且,清廷真正能控制的库页岛其实也不大。日本人和沙俄人在岛的南端大打出手,清廷竟然一点也不知道。这种闭关锁国,我相信就算乾隆在世,估计他也一样不知道库页岛的实际情况。
由网友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提供的答案:
库页岛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的两倍,自古是我国领土。
90年代,俄罗斯生物学家在已是"俄罗斯联邦最大岛屿"的库页岛发现了一块汉字碑文: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
这是乾隆爷七十大寿时的对联。颂扬乾隆的福寿:古代"万岁爷"活到70以上者不过6人,其中,五代同堂者,只有乾隆一人而已。
然而,就在这块石碑立于库页岛时,俄国人、日本人已经开始"偷取"这片大清领土。
当时的乾隆知道自己的领土正在被"偷"吗?为何不制止呢?
自古是我国领土的库页岛
早在《山海经》、《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我国就记载了库页岛的一些情况。
726年,大唐设黑水州都督府,库页岛上的郡利、莫曵皆等部就已归其管辖。
其后,辽、金、元、明,皆设立机构管辖库页岛。
明朝时,奴尔干都指挥司在库页岛上设卫、所管辖。
早在1616年,努尔哈赤刚建立后金时,后金就派400兵巡至库页岛,并进行管辖。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额尔古纳河、格尔必奇河以东至海,皆为大清领土。以此定义,库页岛也归大清(但俄国当时并不知有库页岛)。
此后,1690、1710、1712,大清3次对库页岛进行了编户工作。1709-1710年对全国土地进行测量时,大清在库页岛上留下了满文石碑、木碑。
到1840年代时,英国出版的地图中,库页岛也属于大清,而日、俄也至少承认大清对库页岛北部的主权。
可是,尽管直到咸丰年间,库页岛在法理上皆属大清,可是,自乾隆后期开始,日俄已事实上控制了库页岛南北。
这是为什么呢?
俄日的"偷"
日本、俄国很早就开始"偷"库页岛了。
日本史料宣称:他们早在抗元时就已经与库页岛发生了密切关系,并在丰臣秀吉时期"征服"过库页岛。1644年,江户幕府的《正保御国绘图》将库页岛与北海道一起划入。
而俄国,则在1765年袭击了当地的赫哲人,并在北部建立了营舍,开采煤矿。随后,他们又于1789年,占领了库页岛南部。
1790年,日本、俄国讨论瓜分库页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清在库页岛上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编户民,大清在库页岛的北部、中部、南部均设立了行政机构。
俄国、日本史料均显示:当时的原住民曾向他们明确表示他们效忠清朝皇帝。
可是,虽然他们已经协商"瓜分"库页岛,但在咸丰朝以前从未向大清交涉过该岛主权,也没有组织岛民继续向大清履行贡献义务的记载。
换而言之,在大清衰落前,他们在库页岛的行为,就是"偷窃"!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北京条约》,大清割让库页岛在内的一些领土时,"偷窃"才转为"抢劫"。
那么,为何日俄能够在"皇天后土"之下如此明目张胆的"偷窃"呢?
大清的边防漏洞
大清的东北边疆政策,概括起来是:
1、辅以重臣,屯以劲旅。设立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在边疆地区扎兵。
2、划界立碑,巡查边界。
3、边民编户。通过一年一度的贡貂和回赏,确立边民与清政府的隶属关系,边民承认自己是清朝的属民。
在清朝前期,这个政策总体上对于加强东北边防是十分有效的。
库页岛,却是"漏洞"之地。
吉林将军负责的区域非常大,而兵员不多。
因此,大清在库页岛不驻兵。
同时,由于鞑靼海峡分割,库页岛交通不甚方便,大清巡查边界时很少进入库页岛。
而对于在岛上管辖编户的姓长、乡长来说,他们也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由于大清在当地没有驻军,而且,库页岛的独特位置,大清无法对当地居民提供及时的保护。
即便大清出兵,由于海峡阻隔,补给多需当地解决,关键是:即便大清驱逐了侵略者,大清退兵后,侵略者又会来。
对当地首领来说,面临侵略时,与其向朝廷汇报求援,不如与侵略者达成妥协,以谋求自身安全。
因此,他们多不会向大清及时汇报侵略,即使汇报,也多会强调是劫匪行为,隐瞒"伤朝廷颜面"的部分,以免扩大事态。
这一点,不单只是在东北地区如此,在清缅边界、清越边界,也常常如此,"两属"现象并不烧见。
因此,尽管日本、俄国动作不小,但大清天子未必能详细、确切掌握情况。
乾隆朝的国防重点
自《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大清的国防重点就调整到了西北、西南。
毕竟,随着清俄和约签订,双方总体上处于和平。
而西北、西南地区,面临的国防风险则大得多。
到乾隆中期以后,大清的主要国防压力来自西南。
清缅战争、安南战争、廓尔喀战争,对方或是对大清公开提出领土要求,或是公开挑战宗藩关系,或是公开挑衅大清国威,其危害更为直接。
整个乾隆中后期,乾隆与周边政权战事不断。
尽管这些对手实力都不算强,但毕竟路途遥远,耗费巨大。
因此,为了完成对西北、西南的战争,乾隆常常从黑龙江等地调兵到西北、西南参战,对东北防务不甚重视。
对库页岛价值认识不到位
其实,在18世纪时,大清要真的认真经营、保卫库页岛,日俄都很难构成威胁。
乾隆朝在西部的战事虽多,但比之俄国在欧洲的国防压力则小得多。
俄国派到库页岛的"远征队",多是冒险者和囚徒,无论装备、战斗力,都不如"雅克萨之战"前后的哥萨克。
乾隆之所以对库页岛的"盗窃行为"没有做出及时反应,主要还是对库页岛的认识不足。
对大清来说,这里的经济价值只是"貂皮所出",地理价值则只是"边远之地"。
因此,大清不愿在此驻兵,即使是巡防也不常到。
相比之下,俄国对库页岛的价值都认识全面得多。
俄国一入库页岛,即设营采煤,足见其对库页岛经济价值的认识。
而俄国在库页岛站稳脚跟后,一方面向南讨伐日本据点,一方面又进入北美的阿拉斯加,足见其对库页岛在东北亚地理意义的重视!
乾隆是一个矛盾体。
一方面,他有"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的强烈主权意识,甚至有与俄国对俄国也有过"或以兵戈,或守和好,我田朝惟视尔之自取之"的不惜一战精神;
另一方面,他又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缺乏对国际地缘关系的足够认识。
因此,在"官方途径"的事情,如俄国在土尔扈特问题的交涉等问题上,他往往能坚决抵制、维护主权与领土。
但是,由于闭关锁国,他对国际形势,各国野心、侵略手段皆认识不足,对于"偷窃"行为,乾隆等前清皇帝则往往反应不及时(除库页岛外,还有几处,此处不详说)。
维护主权,既要防"豪夺",又要防"巧取"。
由网友 楚晓承 提供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库页岛如今归属于俄罗斯,而它曾经是大清王朝的势力范围,那么库页岛是什么时候被俄罗斯夺取了的,而当时的大清王朝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难道是因为实力不够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库页岛早就被沙俄暗搓搓的拿下,但是当地居民仍然继续向清朝廷缴纳貂皮,这得益于清朝的"贡貂赏乌绫"制度,但清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库页岛的控制。
实际上,如果我们翻开史书找到当时俄罗斯人开始侵占库页岛的时间线,我们会非常惊讶的发现,当时正是乾隆年间,乾隆年间是个什么概念,说明那个时候正是万国来朝的康乾盛世啊!这个时候的清政府正好应该是那种兵强马壮的形象啊,怎么看怎么不应该一点反应都没有呀。
然而,清政府却就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似乎浑然不觉库页岛的重要性?这其实也不能怪清政府,因为那个时候的清政府上下都没有人觉得小小的库页岛有什么重要的价值,更何况,库页岛是否被入侵清政府中枢还不一定知道呢!
不少人可能对此并不相信,觉得按照常理来说,清政府的官僚们怎么可能会对这么大的事情欺上瞒下呢?然而这种事情实在是常态,别以为封建王朝的管控力有多高,很多时候的封建王朝的最高中枢极容易被下属糊弄。
在当时库页岛的归属上就很能看出来所谓的欺上瞒下的腐朽套路——理论上库页岛属于吉林将军的管辖,按照大清的律法应该五年巡视一次,可实际上吉林将军十年都未必去一趟偏远苦寒的库页岛。
这也难怪人家吉林将军欺上瞒下,实在是库页岛对于吉林将军来说过于偏远,且朝廷也没有安插什么靠谱的检查机制,更何况这地儿朝廷也没认真重视过几次,不但没有设置过军队驻扎点,连设置官吏的兴趣都没有,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可以说库页岛上只有当初的那些土著人,大清国的官府势力始终不曾存在过在库页岛上。
这也就算了,那么如果我们开一个极大的脑洞,说大清的吉林将军要是突然灵机一动要去按时巡查了,发现在1789年后沙俄入侵逐步占领了库页岛这一事实后,在奏明乾隆后,会不会被乾隆下令平定呢?如果乾隆及时参与,库页岛是不是就未必就能从中国的版图中离开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几年乾隆自己也岁数不小了,上了年纪的乾隆开始昏聩无能,不但此时的大清已经开始江河日下,甚至吏治也开始以极快的速度败坏下去,加之此时大清还面临来自南方以及西北方向的各路叛乱——台湾、西藏、越南、缅甸都发生了战事。
对于北方的库页岛,就算乾隆一清二楚,那也只能是无暇照顾,因为对于一个老大帝国来说,同时进行多线战争无疑极容易动摇国本,再者对于一处可有可无的岛屿,乾隆的性格来说,大概是不会为此大动干戈的,因为从本意来说,他一直秉承的是天朝地大物博理念。
而且我们从安南之役以及两次远征廓尔喀也能看到,清朝军队武备废弛的程度那叫一个触目惊心,远远谈不上什么兵强马壮。乾隆的爷爷辈,康熙当年在康熙年间和沙俄交过手,结果大家脸上都不是很好看——沙俄的数百亡命之徒在数万大军的攻打之下,最后还是通过围困的手段,这才结束战役。
所以,如果乾隆贸然发动对沙俄的新一轮交战,结果是什么样子也未可知,对于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自然不会因为"库页岛"这种蝇头小利而冒险去"擅起边衅"。
由网友 青年史学家 提供的答案:
库页岛,俄译名"萨哈林岛",日本称为"北虾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桦太"。是位于历史上中国外东北地区,现为俄罗斯联邦最大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
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最早知道库页岛的是中国人。而从中国金代开始,库页岛即归中国管辖。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明文规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16年我们就曾派兵四百到岛上巡边,因无外力威胁而撤回。
沙皇俄国由于清政府在库页岛上没有正式驻军,派遣远征军(由士兵和囚犯组成)袭击库页岛北端,杀散赫哲族居民,修起营舍并开采煤矿。此后,俄国开始了其征服库页岛的过程,与当地土著和占领南部日本势力展开激烈斗争。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被沙俄暗中吞并。
当沙俄问鼎库页岛时,兵强马壮的乾隆为什么没管呢?
清代实在不太平,打仗都是集中攻打一处,乾隆或许不想两线作战,尤其沙俄还是强大的对手;此前国内和周边征战需要安抚地方,修养生息;库页岛孤悬海外,或许乾隆认为战略价值不大,为此一地举国之力与沙俄斗争不值得;最可能的原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库页岛被完全实际占领的同时,乾隆在进行南部的征战,国库和军力很有可能支持不住北方的战争。
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乾隆很忙,疏于管理且已经被人占领的库页岛,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入北极熊之手。
由网友 薛西斯的猫 提供的答案:
沙俄和日本幕府是从什么时候占领库页岛的?清朝政府真的对此毫不知情吗?库页岛是东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岛。沙俄在占领库页岛的时候,其实是在清嘉靖年间。早在乾隆时期库页岛其实就已经被外国势力所注意,但这一时期主要是日本幕府,日本幕府虽然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但并不代表日本真的关起门来对天下和周边局势真的一无所知。其实清朝对库叶岛的管理比沙俄和日本幕府都更早。这个相当于两个台湾岛的岛屿坐落在东北亚地区,人口稀少,但是清朝依然对库页岛保有实际的统治权和所有权。
当时岛上面的各种资源人口和土地数目都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个记载并不是真实的行政管理,而是每年向朝廷所交纳贡品数目的定额。岛上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在巅峰时期也不过1万人。后来又由于岛上人口太少,缴纳的贡品实在太少,之后就不再做细致的统计。在近代开始以前清政府对外东北地区的重视程度,其实还是很高的。否则也不会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虽然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在外东北的领土范围有所缩小,但是清朝也很聪明,它将外东北所有能够农耕的地区全部占领。对于无法有人长期居住的领土划给了沙俄。直到此时,其实沙俄一直不知道这个岛屿的存在。直到康熙皇帝想要测量全国最准确的地图时派的基督教会的传教士,在黑龙江入海口处证明了这个大岛的存在。
日本虽然知道这个岛一直存在,但是自己一直没有足够的国力和兵力去占领这个岛屿,同时也害怕与大陆帝国发生冲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没有染指这一地区。乾隆驾崩嘉靖皇帝继位之后岛的争端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的日本幕府偷偷在库页岛设立税务机构。但时间不久就被沙俄派来的官员据为己有。双方也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仗,由于俄国当时在远东地区的实力较弱,所以日本幕府取得胜利,此后不断对库页岛加强管理。当然,这种管理也是一种偷偷摸摸的情况,毕竟清朝对于这个边疆地区并没有那么重视,只要正常的税收上交,清朝就不会管库页岛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库页岛岛上俄国和日本发生的这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也就是说库页岛的具体情况清朝根本就不知道被日本幕府占领,清朝也不知情。但就在清朝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日本和俄国在19世纪争夺了50多年,这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开始。但当时双方都比较害怕清朝,毕竟当时的清朝还不像之后那样懦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库页岛的占领都是以一种极为低调的形式进行的,直到咸丰年间,俄国公开将库页岛划入俄国版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将库页岛以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俄国。对于清朝而言,对库页岛的统治采取羁縻制度,不派兵驻守不移民,只是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极为松散的行政管理,同时库页岛的面积很大土著居民又很少,所以土著居民对于清朝而言作用并不大,只要按时交纳一小部分的税收清朝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
而日本幕府和沙俄在18世纪末就开始在库页岛上进行争夺。初期只是建立一些殖民据点,之后逐步抢占岛上的领土面积最终完成对库页岛的占领。
由网友 傅斯鸿 提供的答案:
库页岛,俄罗斯称之为"萨哈林岛"。在大清王朝的版图上,库页岛属于大清王朝的领土,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岛。库页岛在大清王朝前期属于吉林将军辖区。
当时的吉林将军辖区之大,从今天的辽北一直到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南北距离长达万里,又是北方极寒之地,人烟还十分稀少。除了守边的披甲人,就是发配边疆的犯人。
并且,清朝政府认为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对于中原人而言,此处是绝对的禁区。所以,当时把中国辽阔的东北地区当做自己的家园的,只有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
于是,清朝规定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位将军每五年进行一次巡视。可那里真的是天高皇帝远,这些将军们真正有没有进行巡视,巡视到了什么地方,皇帝根本就不知道。皇帝只能通过他们的折子得知他们的情况。
所以,很多吉林将军根本就没可能上库页岛进行巡视,能派个九品武官上岛就很不错了。而且,基本是五十年才派一次。结果,清朝的官员到库页岛一看,生活在库页岛北边的是俄罗斯人,生活在库页岛南边的是日本人。
所以,这里完全就是清朝政府鞭长莫及的地方,而且就算如此,吉林将军也不会把实情禀报给乾隆,只要没开战,吉林将军就可以一直隐瞒过去。因此,俄罗斯问鼎库页岛,乾隆根本就不知道。
由网友 西岭散人 提供的答案:
库页岛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年9月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双方就确立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沙俄强行割让占领库页岛并不在乾隆时期,而是十九世纪中叶的道光时期。
中俄自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沙俄一直都没有放弃侵占中国黑龙江地区以夺取通往西北太平洋的出海口,这种野心随着大清帝国中后期国力的迅速衰弱而膨胀起来。1840年至1842年清朝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以清朝的惨败结束,战败后的清朝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朝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这极大的刺激了对黑龙江流域觊觎长久的沙皇俄国。
打开太平洋的出海口,侵吞黑龙江流域清朝领土是重要的一步,但俄罗斯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孤悬于海上的远东第一大岛库页岛亦是沙皇俄国的目标。1849至1853年沙俄武装力量开始小规模的向黑龙江流域渗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局势对清朝越来越不利,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京师震动。沙俄见有机可乘,为了在气势上震慑清朝,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两艘炮舰前往瑷珲城扬威施压,对黑龙江将军奕山表达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利益诉求。奕山坚持要以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界,双方谈判不欢而散,清朝政府未在沙俄呈送的"条约法案"上签字。
为了达到逼迫清朝就范的目的,沙俄军舰夜里在瑷珲城外鸣枪放炮示威。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中俄之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这样诞生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清国领土划给沙俄,割让领土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
但清朝政府一直不承认《瑷珲条约》的合法性,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再一次沦为战败国。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沙俄乘机出兵以"调停有功"要挟清朝。同年11月14日,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该条约迫使清朝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库页岛至此被明确的写入条约割让于沙俄。
沙俄对库页岛的侵占,是有计划的通过武力屈服,趁火打劫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世界级大岛,库页岛蕴藏着无数的陆地和海洋资源。最重要的是,库页岛作为西北太平洋上的著名岛屿,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远东地区的海上堡垒,这里距离太平洋和北冰洋的边界线白令海峡已经非常近,与北美的阿拉斯加更是只有区区2000公里的距离,库页岛岛被俄国侵占,是绝对的重大损失。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乾隆时期的沙俄也处于封建社会,远没有强大到可以跟乾隆的清政府相抗衡的地步。所以库页岛压根就不是乾隆给弄丢的,沙俄那个时候也没有胆子跟乾隆叫板。
库页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一直到康熙皇帝执政时期,与沙俄签订了边境划分的《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光库页岛就有1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如果不是迫于国内对抗噶尔丹的威慑,康熙皇帝的胃口可不会只有这么小。
所以库页岛在康熙皇帝时期,已经确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沙俄也不敢染指库页岛,所以不存在题目中,乾隆不管库页岛的事情。库页岛说到底也是东北的领地,是满清的老家,乾隆怎么可能连自己的老家都不要呢?
那么库页岛到底是什么时候被沙俄给侵占的呢?
1856年,英法联军对满清王朝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使得咸丰皇帝连忙逃跑。结果圆明园被焚烧,无数奇珍异宝都被英法联军给抢走了。
1858年,沙俄强迫当时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条约中规定,将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领地全部割让给沙俄,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库页岛,但是这件事清政府是不承认的,他们认为《瑷珲条约》没有经过咸丰皇帝的允许,所以是无效的。
到了1860年,这个时候的沙俄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居中调停的国家,趁着清政府被打怕了的情况下,强行夺走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是丧心病狂。而且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正式的《北京条约》,当时签字的是恭亲王奕䜣,由于清政府被英法联军打怕了,而且咸丰皇帝本人也跑了,这偌大的北京城俨然成为了英法联军的天下。这个时候清奕䜣只能请求沙俄出面调停,为此奕䜣接受了沙俄的霸道条约,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终于彻底丢失了库页岛的领地。
库页岛并没有一直落在沙皇手里,日本也想分一杯羹。
因为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逐渐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而库页岛是距离他们比较近的领土,所以他们趁着俄国内部发生了革命,带兵占领了库页岛全境。1918年到1925年,这七年时间,库页岛是被日本占领的。不过伴随着日本战败的消息传入苏联,库页岛再次被苏联占领全境。此后库页岛一直都被俄罗斯所占领。
但是对于库页岛南部主权的问题,日本和俄罗斯之间,曾经争论不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俄罗斯的强大,所以日本目前还不敢对库页岛动手,可是未来会怎样,谁又能知道呢?库页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被这些列强用强盗的方式强行夺走的,所以库页岛的故事远没有结束,那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地的故事也远没有结束。我相信终有一天,这些领土将会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
总结:所以乾隆是不会背这个锅的,他当时忙着征讨新疆的大小和卓,忙着打三次缅甸战争,但是对于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他绝对不会视而不见。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2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