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从鹭岛看世界 提供的答案:
目前,阿根廷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都面临一些挑战,而要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并不容易。以下是从军事、政治和经济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1. 军事: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军事方面相对薄弱。英国在该地区部署了军队和军事设施,并拥有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和装备。阿根廷则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并且战后一直没有恢复军事优势。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重新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2. 政治: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争议是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长期争议。英国一直坚持主权归属于英国,而马尔维纳斯群岛居民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多数倾向于留在英国统治下。政治解决争议需要通过外交和国际法途径,需要双方的合作和意愿。目前,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阿根廷能够在短期内通过政治手段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
3. 经济: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丰富的渔业、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以及潜在的旅游业。英国已经在该地区开发了一些经济项目,并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阿根廷要重新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除了面临军事和政治挑战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来发展和支持该地区的经济。
综上所述,从军事、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阿根廷要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由网友 翻开历史书 提供的答案:
首先把我的答案告诉大家:从目前来看的话,阿根廷还是没有任何机会和实力来夺回马岛的。这个岛屿虽然跟阿根廷近在咫尺、虽然离英国本土有13000公里之遥,但是一切凭实力说话——阿根廷目前还不具备挑战英国人的实力。
马岛,也就是英国人所称的"福克兰群岛",这是阿根廷和英国存在的一块争议的地盘。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英国人与阿根廷就在马岛打了一仗:最终以英国人的完胜、阿根廷的完败而结束。于是乎,一直到今天马岛还被英国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为马岛,是位于南大西洋的一个群岛。马岛离阿根廷本土的距离不超过500公里,可是离英国本土的距离却有13000公里之遥远。
马岛的总面积大约为1.2万平方公里左右,岛上有3000多的居民。目前马岛靠着渔业开发、旅游业的带动,经济上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人均GDP达到了48000美元左右。可是反观阿根廷的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这其实也能看出点问题了。
英国和阿根廷曾为了马岛的归属问题在1982年爆发了著名的:英阿马岛之战
马岛在历史上到底是属于阿根廷的呢?还是属于英国人的呢?这中间的事情比较曲折也比较复杂。不过我们的立场很简单:我们一直都坚持——马岛是属于阿根廷的。
这里面当然有我们的现实考虑了,毕竟我们和英国也有领土归属的问题,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承认:马岛是属于英国人的,这样对我们的战略利益是不利的。
英阿马岛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了,从阿根廷获得独立的那一天起,马岛就成为了两国之间争议的焦点问题。
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可能是第一个看到马岛的人。但是荷兰人威尔德却也是无可争议地于1600年左右看到了马岛。
1690年,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为其命名。这也是英国人一直称呼马岛为福克兰群岛的原因了。
后来法国人和英国人相继在马岛上修建了定居点,往后又被西班牙人给赶走了。后来英国在以战争为威胁之后,于1771年恢复其在马岛上的前哨基地,不过在1774年的时候,英国又以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但并未放弃对其主权的要求。
1816年,阿根廷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四年之后的1820年,阿根廷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往后英国人用武力直接赶走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官员,到了1892年的时候,马岛正式成为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了。
不过往后阿根廷也没有承认马岛是属于英国人的地盘,一直积极主张要求对马岛的主权。总体上的局面是这样的:阿根廷在各个场合都声称马岛是属于自己的;英国人也没有多说话,反正就是牢牢地占据着马岛而已。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归属的问题上还是处在一直扯皮的阶段。不过事实却没有任何的改变:英国人还是稳稳地占据着马岛。
不过故事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转眼来到了1981年。这一年其实很平常,不过对于阿根廷、对于当时阿根廷的领导加尔铁里来说却很糟糕了。
这一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经济一片哀鸿之声,制造业产量下降为四分之一。于是乎,阿根廷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加尔铁里的领导,这哥们受到了阿根廷人的唾弃与憎恶。
故事都是差不多的,加尔铁里实在是没有办法来扭转阿根廷国内糟糕的经济以及反对的浪潮了。于是乎,这哥们就想出了一个绝招——转移矛盾的办法。
既然国内摆不平的话,那么就以收复马岛来作为自己的政绩、作为自己继续当领导的资本呗!
加尔铁里先是占领了离马岛很远的几个岛屿,以此来试探英国人的反应。此举在阿根廷国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阿根廷人纷纷全力支持加尔铁里的行动。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并没有引起高度的警觉,他们认为:"阿根廷的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
反观加尔铁里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了,他由此断定:英国人距离马岛太远,估计对于阿根廷人占领马岛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的,最多在国际上打打嘴仗而已。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最终下令出兵全面占领马岛,马岛危机正式爆发。英国人实在是没有想到阿根廷人这么勇猛,居然敢于公然地挑战自己。
当时的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这姐们立即在国际上发表声明,意思很简单:绝不能容忍阿根廷人的挑衅以及公然的侵略英国人的"领土"。
虽然当时的英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日不落帝国"了,可是英国还是五常之一、还是核大国、还是世界性的强国,不可能放任阿根廷的这种行为的。
此时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国会那是力排众议、火速出兵。
1982年4月4日,也就是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的两天之后,英国的"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就率先开赴战区。一天以后,英国人仅有的两艘航母也开赴马岛的战场了。
此时一支由43艘军舰,22艘后勤补给船只,还有62艘民用商船,共计127艘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它们已经分批浩浩荡荡的杀向一万三千公里外的马岛了。当时无数英国人跑到港口去为英国出征的舰队送行,一定要挽回曾经大英帝国的荣誉和梦想。
往后发生的英阿马岛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英国虽然距离马岛横跨了半个地球、虽然是劳师远征,但还是痛揍了阿根廷一顿——英阿马岛之战以英国人的完胜而宣布结束。
那么现在阿根廷有没有能力重新从英国人手中夺回马岛呢?
我前面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了:阿根廷人现在要想从英国人手中夺回马岛,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目前英国在马岛上实行了高度自治的模式,英国人只负责马岛的军事权以及外交权,剩下的事情由马岛居民自己定夺。
前些年英国人在马岛上举行了一个投票活动,大概意思是:你们愿意跟着英国混呢?还是愿意跟阿根廷混呢?大家都不傻,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终的投票结果很简单:总计1517张票,其中只有3张是否定票,也就是愿意跟着阿根廷混的只有三票。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实:马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继续跟着英国人混的。
现在马岛上的居民中,几乎全部都是英裔,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家都自认为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英国人。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了,毕竟跟英国人混肯定比跟阿根廷人混有钱途。
阿根廷要想重新夺回马岛的控制权其实没啥好办法,只有选择再跟英国人打一仗、而且还要彻底地打赢才行。但是如果仔细地比较一下双方实力的话,这对于现阶段的阿根廷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我想说:不管是国际上的任何争端、还是领土争端,一般到了最后往往都靠两个字来解决——实力。
目前来看的话,阿根廷的综合实力还是远远地落后于英国的,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实力还是最核心的军事实力,阿根廷都不是英国的对手。
英国的GDP达到了28000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超过了4.2万美元;反观阿根廷的GDP只有4400亿美元,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经济实力上面:英国是直接碾压阿根廷的。
科技实力、制造业能力上面就没啥好说的了,英国是一个妥妥的经济强国、科技大国。阿根廷在科技实力上根本就跟英国人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国家。
我们再来看看最核心的比拼:军事实力上谁强谁弱呢?虽然在苏联解体以后,英国人进行了大量的裁军以及减缓了军事发展的速度、新装备更新的步伐等等。
可是英国毕竟是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去年英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684亿美元,高居世界第四位。英阿两国的武器装备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阿根廷现有装甲车916辆,英国有5315辆;阿根廷现有后勤车辆5,021辆,英国则有25,560辆。
在海空军力方面的差距则更为悬殊。阿根廷有战机301架,英国则有1412架;阿根廷有79架武装直升机,英国则有367架。
阿根廷有3艘潜艇,英国有10艘;阿根廷没有护卫舰,英国有13艘。总而言之一句话,如果阿根廷再次攻占马岛的话,估计英国人依然还是会坚决地、彻底的击败阿根廷的。
现在英国在马岛上面已经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战机和军队,还建立一些防御工事和雷达、防空系统等等。虽然近些年来阿根廷又开始重提马岛主权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属于:没事吼两嗓子、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
反正如今英国人牢牢地占据着马岛,也从未提过与阿根廷人和平共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英国也从没有找到国际法律请求司法裁决,也从不提200海里的说法——占据就是占据了。
最后我想说,马岛以及周边的海域目前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英国人的态度很明确,反正马岛就是我家的,有本事你阿根廷就来拿,一切以实力说了算。
至于阿根廷天天到处说马岛是自己的,其实说了也等于是白说,说得再多、谴责的再激烈——马岛如今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由网友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提供的答案:
笔者把话撂这:读到这篇文章的所有读者,在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阿根廷重夺马岛!
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军迷,对1982年在南大西洋发生的那场战争非常感兴趣,市面上关于马岛战争的资料几乎都找来读过。对于那场战争,因为我们和阿根廷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同样有着国土被占的刻骨仇恨,所以笔者在感情上是站在阿根廷这边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在整体国力悬殊、国际政治、外交环境又不利的情况下,阿根廷败的一点悬念都没有。
阿根廷虽然输掉了那场战争,但是阿根廷军人---尤其是空军(海军航空兵)的小伙子们可以昂着头面对战争的结果,如果他们能幸运活下来的话。上面这张图片是阿根廷的一架A-4攻击机迎着英军密集的防空火力以超超超低空攻击英国水面舰艇。老实说,这张照片给笔者以深深的震撼,这名飞行员以完美的技术和勇气完成了一次注定悲壮的攻击,只有最优秀的军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那场战事过去30多年了,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对于阿根廷能否重夺马岛这个问题,笔者会不假思索的说:不可能。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比1982年更悬殊。如果说阿根廷在那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笔者觉得他们得到一个血淋淋的教训:阿根廷不可能以军事手段解决马岛问题。如今的阿根廷,军备废弛、经济凋敝,不可能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已经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首先,从军事方面来说,英国虽然冷战后也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迹象,但是阿根廷更是破罐破摔,烂泥扶不上墙。
就拿收复马岛必不可少的空中力量来说,阿根廷空军在马岛战争中损失了大量飞机和飞行员后一蹶不振。目前阿根廷空军的实力甚至远不如1982年马岛战争那会。
这是笔者在维基百科上截的图,阿根廷空军目前可用的战斗机,除了古董级的螺旋桨推进的"普卡拉"攻击机,喷气式战斗机就剩下古董级的A-4"天鹰",而且数量只有区区22架。阿根廷空军1982年打马岛战争时好歹还有2倍音速的幻影3/以色列制短剑可用。说的难听点,阿根廷空军现在勉勉强强具备打击毒贩、边境巡逻的任务。
在马岛战争中以超军旗+飞鱼导弹组合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等赫赫战绩的阿根挺海军航空兵也没好到哪去,战功赫赫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虽然还有14架,但是只有5-6架还能飞行。而且这些飞机上个实际80年代初交付,已经严重老旧不堪,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也不能满足阿根廷方面的升级要求,现在的这些"超级军旗"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了。
阿根廷当然也想重整军备,重建空中力量,近年来也屡有求购战机的消息。但是由于英国从中作梗,它不可能从美欧等国采购到先进战机;而且近年来经济陷入凋敝的阿根廷囊中羞涩,也没银子购买高大上的高端战斗机。所以,虽然阿根廷方面购买战机的消息满天飞,但是基本都是以色列的二手幼狮、西班牙的二手幻影F1、中国的枭龙、韩国的F/A-50这样的低端甚至废柴战机。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轻型战机孱弱的载荷航程性能根本不能胜任跨海任务,阿根廷即便获得这些战机,对收复马岛也没什么意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阿根廷虽然满世界的求购战机,到最后买来的竟是5架法国退役的超军旗!所以笔者说,阿根廷军队建设烂泥扶不上墙固然有财力不济、英国人使坏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方面自己已经放弃治疗了,它已经没有心气再打造一支与英国人重新较量一番的军事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重建空中力量的努力与中国也有不浅的缘分,与包括枭龙、歼10都传出过绯闻。而且,据国内某军迷大佬爆料,阿根廷当时看上的是中国另一款战机---飞豹。飞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击轰炸机,其中海军型拥有完善的对海、对地目标打击能力,而且载弹量大、航程远,还有一定的空战能力,重要的是---价格不贵。这款飞机简直就是为阿根廷空军量身定做。当时的军工部门想做这笔买卖,但是在与国内相关部门会商时,外交部反对这笔交易,因为这笔交易会严重影响与英国乃至与欧盟的关系。就这样,这笔交易不了了之。
飞豹可以挂载四枚C802反舰导弹,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完全满足阿根廷在马岛区域实施反舰作战的需求,这恐怕是最适合阿根廷的战机。
反观英国这边,虽然这些年来军事力量一直在萎缩,甚至还出现过把海军旗舰卖给巴西的事情。但是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也有三千钉。英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排名前六的军事强国,对阿根廷还是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拿海军来说,虽然规模不比以往,但是核潜艇、航母、高性能驱逐舰等等,应有尽有。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就是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经验教训的产物。在1982年的战争中,英国以2艘小航母为核心构建特混舰队,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小航母的缺陷却也暴露的淋漓尽致。因此,英国在21世界初就将手头不上不下的小航母草草处理,花大价钱打造了2艘65000吨级的大型航母。而且该型航母搭载F-35B这样的5代机,一艘就足以吊打整个阿根廷海空军。
而且在马岛战争后,英国加强了在马岛地区的军事部署。目前在马岛的东岛上常年部署了一个小队(4架)台风战机用于马岛地区的防空。
部署在马岛机场的台风战机,目前阿根廷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空中力量,更不用提F-35了。
阿根廷军备废弛只是其国力衰败的表现之一。阿根廷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政治上的民粹主义等原因,已经深深陷入经济危机,而且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截至2017年底,外债规模已高达233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有600亿美元左右。自2018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造成大规模资金外流。笔者有时感叹,阿根廷地大物博、物产丰饶,气候上也算风调雨顺,怎么就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实际上不光是阿根廷,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在国民经济上都搞的不好,南美第一大国巴西也是陷入衰退,而油气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竟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真是让人唏嘘。看来热情奔放的拉美人更擅长唱歌跳舞踢足球。
说起足球,这可能是阿根廷唯一能在英格兰身上找回场子的领域了。输掉战争4年后,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以上帝之手和连过5人破门的上帝表现,踩着英格兰的尸体拿到大力神杯,算是找回了一丝丝颜面。
世界杯最佳进球,老马的这粒进球对阿根廷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足球的范畴。有这粒进球在,梅西永远超越不了老马。
但是可悲的是,即便在足球这个领域,阿根廷也被英格兰甩在身后了。
国际足球最新一期国家队排名,英格兰排名第5。这张图片中找不到阿根廷,因为它排名第11。
对于马岛,即便再过一百年,阿根廷人除了哭泣,什么也做不了。
由网友 雨化晨露 提供的答案:
阿根廷想要从英国手中抢回马尔维斯呐群岛,这一想法肯定永远不会实现。因为这个群岛本来就是英国占领,群岛早就属于大英帝国的,无论从路基沿线上,还是在先占先得上,马尔维斯群岛都是英国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的群岛。主岛地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约500公里,南纬52°左右海域。整个群岛包括索莱达岛、大马尔维纳岛和776个小岛,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福克兰群岛是英国海外领土,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务。群岛首府是斯坦利,位于索莱达岛。福克兰群岛的发现及其后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历史均存在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于1833年重申了其殖民统治,但阿根廷仍宣称拥有岛上主权。1982年,阿根廷对岛上实施军事占领,马岛战争由此爆发,之后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再次拥有群岛主权。
虽然阿根廷发动过一场海上战争,并快速的收回了群岛,但英国绝不会做视不管的,撒切尔夫人果断的下达了命令,并采取了规模的作战方式,由航母组成的战队。迅速集结,在很短的时间就收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想从英国夺回马尔维斯纳群岛,阿根廷政府想要夺岛,是完全不可能的想法。
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常年居住着英国海军部队,有英国皇家海军直接指挥,英国海军常年看守着这座群岛,以阿根廷的军事实力想和大英帝国作战,其军事功能还是差远了,除非英国主动放弃群岛的主权,否则就是1万种不可能。
由网友 锦绣中华一捧土 提供的答案:
目前,阿根廷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岛!因为:
第一,尽管马岛位于阿根廷福兰克福群岛上,尽管于英国远隔千万里,但是英国驻守在马岛的四架台风式战机,也可以横扫阿根廷军队。有人说,阿根廷目前的战力还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马岛之战的时候!
第二,阿根廷有54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到5600亿美元。英国人口620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尽管英国人口与阿根廷差不多,但是经济总量是阿根廷的四倍多。科技、贸易,政治地位阿根廷都不能与英国同日而语。
第三,目前,马岛的人口中,英国后裔人数占主导地位。马岛不仅有英国的驻军,而且有四家英国的第三代战机,而阿根廷目前能动用的战机几十年没有购买,该升级换代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及时升级换代。所以阿根廷没有力量要回属于他们的马岛。
第四,马岛的居民也乐意接受英国的统治,因为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可以享受到英国先进的科技给自身带来的生活便利。尽管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面积第二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偏居一遇,作为不大。目前阿根廷最耀眼的就是足球,除了足球,其他的不是太出名!
由网友 海事先锋 提供的答案:
显然阿根廷没有能力夺回马岛。原因在于,这些年来,阿根廷的军力非但没有增涨,反而还退步了,阿根廷的攻击飞机已经无法实现在马岛的巡航了,阿根廷战机的作战半径已经够不着马岛了,但是倔强的阿根廷人还是没有吸取教训。
吸取什么教训呢?我们都知道,阿根廷在马岛海战的时候,其实也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战果,虽然不一定就能战胜英国,但是阿根廷如果能够购买到更多的飞鱼导弹,并且购买更多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起码还能击沉英国多艘军舰,因为阿根廷利用战前储备的少量飞鱼导弹,就取得了击沉英国2艘42型驱逐舰和2艘21型护卫舰的优异战果,还击伤了无敌号航母,因此如果有更多的飞鱼,那么战果还真不好说。
但是法国和英国是什么关系?人家是北约亲密盟友,美国的左膀右臂,西方的两个副掌舵的,人家两个就背地里达成了协议,法国把出售给阿根廷的飞鱼导弹资料交给了英国,不但有性能,还有具体数量,然后还宣布拒绝向阿根廷出口飞鱼导弹,这么以来,英国就对阿根廷手里的导弹性能和数量有了底,然后就肆无忌惮的继续攻击,阿根廷就没有办法应对了。
但是阿根廷没有吸取教训,这个世界上能和西方武器抗衡的也不是没有,俄罗斯的武器,我国的武器,他都可以买,枭龙战斗机,可以挂载CM400AKG高超音速导弹和PL10空空导弹,能够对马岛整个区域的舰艇、战机、地面目标构成绝对威慑,比如米格29,价格倒也不贵,能够挂载KH35超音速反舰导弹,可以使用R77导弹,机动力爆表,他都不买。
阿根廷怎么了?这家伙竟然低头哈腰继续购买西方武器装备,贵,还是那种低档次的,人家给他限制航程,连马岛都飞不到,他着急了,还买意大利的舰炮,还继续买法国的导弹,这真是不长记性还是咋的?我看这阿根廷这么下去,别说是马岛下次能不能赢,他现在都没有几个能飞到马岛的飞机了,这还怎么打?
由网友 科技观天下 提供的答案:
阿根廷目前肯定没有能力重新夺回被英国控制的马岛,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尽管英国国力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快速的相对衰落,但是他至少还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马岛地图)
目前马岛上的居民基本都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曾经在2013年举行过一次公投,最终高达99.8%的人都选择留在英国。尽管马岛在地理上离阿根廷很近,但是岛上居民却更加认同自己是一个英国人,所以从民意的角度来看阿根廷完全不具备收回马岛的条件。
既然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回马岛,那么战争的手段是否行得通呢?答案显然是不可以。阿根廷人曾经一时脑子发热,他们在1982年大胆地对马岛发动了收复战争。也许当时的阿根廷人认为英国已经衰落,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英国军队不会为了一个马岛而不远万里出征。但是事情发展的方向并没有按照阿根廷人的预想进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军队打败阿根廷还是绰绰有余。
(马岛战争中被击中的军舰)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安全形势开始大幅好转,英国面临的安全压力也骤然减小,所以他不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于是英国的军队规模被不断削减到了目前的21万人。虽然英国的军事实力出现了相对的下滑,但难道你以为阿根廷能好到哪里去吗?
马岛战争结束之后,发动这场战争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受到了法庭的审判,最后落得悲剧收场。自此之后阿根廷人对于战争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军队建设在阿根廷政府的工作当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目前阿根廷三军总兵力不过8万人,每年的军费开支也只有70多亿美元,这和英国军队显然不在一个等级。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英国军队的规模虽然不算庞大,但是其武器装备却非常精良。除欧洲多国联合研发的台风战机之外,英国空军还装备了大量美制F-16战机,并且美国最新的第五代隐身战机F-35也在加速列装英国空军。另外英国皇家海军最新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已经于去年12月正式服役,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姊妹舰威尔士亲王号也正在建造当中,这两艘航母号称是除美国航母之外的世界最佳。
最后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英国人口总量超过6500万,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经济总量则超过2.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而阿根廷人口规模则为4000万,目前经济总量不过5000亿美元,人均GDP1.2万美元。相比于英国拥有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高科技产业,阿根廷说白了就是一个种粮食顺带养牛的。曾经的阿根廷是让欧洲人都羡慕的富裕国家,但是国内政治的动荡最终让这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英国虽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大英帝国,但是阿根廷却依然远不是英国的对手。
(阿根廷农场)
所以无论是从马岛居民的民意情况,还是从英阿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阿根廷现在完全不具备重新夺回马岛的条件。不过实际上自1982年的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基本就已经失去了重新控制马岛的可能性。现在英国人在马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石油,阿根廷人虽看着眼红,但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上抗议几句,英国人也不再把阿根廷人的抗议太当回事,事实上阿根廷基本也已经不可能再重新收回马岛。
由网友 没有颜值的颜值哥 提供的答案:
现在看更没戏了,现在阿根廷的实力甚至连马岛战争时都不如。当年凭借着军旗战机加飞鱼导弹还能威胁一下英国海军,过了二十多年了,阿根廷的空军没有换代数量反而少了。英国虽然受制于军费问题军力也增长也不多,但是该换代的还换代,马岛上的四架台风战机基本可以吊打阿根廷空军了,地面还有防空导弹营。英国甚至认为四架台风都太多了,的确阿根廷空军目前都快回到螺旋桨时代了,而英国的台风战斗力也是三代战机中的佼佼者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匹马更瘦,基本瘦的皮包骨头了!别说现在了,估计几十年没都没有可能了!
由网友 柳小庆 提供的答案: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