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我的心在等待26 提供的答案:
在《水浒传》中,武松与玉兰是相爱的,但是随着剧情发展,玉兰背叛了武松,与武松的哥哥潘金莲勾结,将武松哥哥潘金莲杀害,自己与他人通奸,丑行毕露。得知真相后,武松非常愤怒,决定将玉兰杀害。他认为玉兰不但辜负了自己的感情,还背叛了家庭和亲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因此,在武松看来,杀了玉兰将能够还报公道,真正让潘金莲得到应有的惩罚。虽然这个决定看似残忍,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家族、家庭和亲情的观念非常重视,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武松决定杀了玉兰,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这种传统观念的坚守和捍卫。
由网友 沐岚爸爸 提供的答案:
武松确实喜欢玉兰,并且差点娶了她,虽然她已被张都监睡过。一个别人睡过的女人,武松都不介意,又何必要杀了她呢?这其中必然是暗含玄机。
书中第30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中,武松在帮助好友施恩狠揍蒋门神蒋忠,重夺快活林后,便受到了"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的"重视",派人将其接到自家府上,正如张都监所言:
"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现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
一者,按职级,张都监甚至要在好友施恩之父施管营之上,应该算是武松的贵人了,二者武松是个"一勇之夫",看不出这其中会有什么"弯弯饶",遂欣然应允下来:"小人是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执鞭坠镫,服侍恩相。"
——武松之前由于斩杀奸夫淫妇西门庆潘金莲而获罪,刺配孟州服刑,归孟州牢城营管理。所以,武松这里说自己是"牢城营内囚徒"合乎身份、并无不妥。
眼见武松顺遂自己,张都监"大喜,便叫取果盒酒来,亲自赐了酒,叫武松吃得大醉,就厅前廊下收拾一间耳房与武松安歇……"于是,武松便"只在张都监家安歇"。
这张都监确实对武松好,未过多久,便"早晚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
这"后堂"是什么地方?是张都监家眷(含夫人、丫鬟、养娘)住的地方,里面多有俏丽佳人,比如其后被张都监应允嫁与武松,并被其"心爱"过的养娘玉兰,就生得极其美丽,亦如书中之辞:
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你瞧,这妥妥的一个美人吗!
按理,武松刚刚被张都监以帐前缺个"大丈夫"、"梯己人"为由请到府中,关系还不是那么地亲近,你应该避些嫌疑才是,怎么能一上来就让他出入后堂呢?
更何况,此时的武松才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荷尔蒙分泌旺盛之时,你就不怕他对你的美女佳丽们有些特殊想法?"英雄难过美人关",你放他如此进出后堂,久而久之,就不怕他把你的某个美侍女(比如玉兰)给勾了吗?
笔者愚钝都能想到此处,"聪明"如张都监又如何想不到呢?
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张都监是有心的,故意为之,他就是希望你把持不住,希望你有非分之想以致于有非分之做为,他好抓你的奸,将你打入囹圄,身败名裂。
就此,可能有朋友就问了,这张都监何以如此之坏呢?
原来孟州道既有两大黑恶势力:一路是以施管营施恩父子为首,比如其开设的"快活林"酒店,就是专一为其敛黑财之用,每月少说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甚至"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也要先去参见他们,然后才能去"趁食";
另一路是以"本营内"张团练为首。张团练是新到孟州,"从东潞州来"的,并随己带来一个名叫"蒋钟"的家伙:"有九尺来长身材","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被人称作"蒋门神"。
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于是为了争夺孟州的"黑利益",蒋门神出手打伤了施恩,夺了他的"快活林",将原属施恩的利益尽数夺了去。这施恩哪里肯妥协?便寻到武松,叫他去把蒋门神揍了一顿,重又夺回了快活林。
这件事本和张都监没什么关联。孰料张团练到孟州后专一扶植自己的势力,竟与张都监拜了"同姓兄弟",向其输送了大量"黑利益"(包括快活林的那部分)。
如今施恩重夺快活林,间接伤害到了张都监的利益,他自然是不高兴,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武松,于是张团练、蒋门神便联合张都监一起"做局"陷害武松。
所以,大家看,这张都监的龌蹉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他就真的不怕武松给他戴绿帽子,只为保全自己在孟州的"黑利益"。
可谁成想,武松真的是个大丈夫,竟能把持得住,不产生任何非分之想(或者也就仅是想想),且对张都监的家眷相敬如宾,平日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看——这也难怪,想当初美女嫂嫂潘金莲醉酒勾引于他,他都能把持地住,可见其定力非凡。
武松不上套,这可怎么办?
别急,有办法,你不要,那我就硬塞。于是,在那个月朗星稀的中秋之夜,张都监力邀武松出席家宴,就席间将养娘玉兰赏与他为妻。
武松很高兴,脸上没反应,嘴却很实在,"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害怕失了礼节,遂"拜谢了相公、夫人,出到厅前廊下房"里歇息。
此时,武松已对玉兰产生了好感情。
眼见自己苦熬二十多年,马上就要实现从男孩向男人的过渡,武松哪里睡得着?遂"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真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啊!
可谁成想,这就是一条"美人计"!
当夜"三更时分",玉兰慌慌张张地告诉他后堂进了贼。武松想到张都监对自己如此之好,岂能不出手相助?遂赶至后堂……孰料,自己却被当贼抓了起来……再后来,便被刺配恩州了。
得,武松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吃了官司,此时,距他来到张都监府上才不过一月光景。
行文至此,或有朋友好奇,张都监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又是美人计,又是贼喊捉贼啥的,整那么麻烦干吗?武松一到,直接在府上把他杀了不就完了吗?
笔者细思,或有如下缘由:
首先,张都监不想惹上官司。杀武松容易,可杀了之后又该如何应对官府呢?如何应对自己的"敌对势力"施管营父子的追究呢?搞不好会受官府的追究,到时就非常麻烦。
因此,要对付武松就必须找到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比如上边所提到的"色诱"啥的。
那又为何一定要应允玉兰给他做妻呢?
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武松反抗。武松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你若抓他,他必然反抗,以他的能耐,到时候极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将玉兰许给他后,他就对玉兰的身子起了念想。是以,当张都监的军汉抓他时,由于害怕失去玉兰,他首先想到的就不是对抗,而是想着以后慢慢解释清楚此事,这样才有了他的乖乖就缚。
所以,大家看,这就是人性,而张都监一伙就此把武松拿捏得牢牢的……
武松一被抓,张都监一伙就开始迅速行动,正如康节级对施恩(武松兄弟)所说:"……此一件事,皆是张都监和张团练两个同姓结义做弟兄,现今蒋门神躲在张团练家里,却央张团练买嘱张都监,商量设出这条计来。一应上下之人,都是蒋门神用贿赂。我们都接了他钱。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武松性命。"
孟州知府上下"都接了他钱",这武松岂不是没活路了,必死无疑?
别急,康节级又说出一个"叶孔目"来。此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以此武松还不吃亏。"
看来,这能救武松者也就叶孔目一人了。
于是,施恩立即行动,托人给叶孔目送了100两银子
——且慢,康节级不是说这小子"不贪爱金宝"吗?你还给人家送银子干吗?听话听音!人家说不收你就真不送啊,谁也没有天然的义务去维护司法的公正性,谁不喜欢钱呢?再者,大家都收,就你不收,也太过另类,不好在官场混。再退一步说,即便叶孔目不收,你这心意到了,人家也会觉得你"懂事",才更愿意给你办事。此人情也,无可奈何。
叶孔目拿钱以后,便开始一力为武松主张。怎么主张呢?光扣法条吗?这样人家知府也不鸟你,最后武松还是小命不保。叶孔目混迹官场多年,深谙利害之道,便直接向知府挑明利害关系。这样知府才知道是"张都监接受了蒋门神若干银子,通同张团练设计排陷武松"。于是,心下自思道:"你倒赚了银两,叫我与你害人!"
再接下来"心都懒了,不来看管"。知府不重视,叶孔目就更好维持了,最后"把武松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恩州了事……
至此,武松算是捡回来一条命来
——细究起来,武松应该是整个梁山上享受司法"公正"最多的好汉了。之前,为给哥哥武大郎报仇,他将嫂嫂潘金莲奸夫西门庆杀害以后,就享受过一次。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东平府尹陈文昭,就是一个"平生正直,禀性贤明"的好官,他"哀怜武松是个丈底的烈汉",仅判了他个"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了事。
武松被刺配恩州,这个事也就应该到此为止了,张都监、张团练以及蒋门神一方短期内已经找回了不少利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这几人竟又对武松起了杀心,欲在飞云浦结果了他,不想,负责押送的两个公人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却被武松反杀。
既已杀了四人,出了一些仇恨,那还要不要继续找张都监复仇呢?
就此,武松"立大桥上看一回"。他看什么呢?当然不是在看飞云浦的旖旎风光,而只是无心为之,心下却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大家看,武松"思量"的结果就是要返回孟州复仇!
既然决心已下,那就赶紧回去吧?可接下来,武松又停了下来,"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之后,"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武松怎么又"踌躇"起来了?显然,武松不是在思索要不要杀张都监——这个问题他在上面已经想清楚了——而是因为别的。而张都监府上除了张都监以外能让他牵挂的也就仅余玉兰一人,他在这里就是在思索如何处理玉兰,要不要杀她的问题。
对此,武松面临两种决择:其一,如果他认为玉兰无心,是被张都监所逼,那么就不会杀她,较大概率会饶其一命,甚至于拉上她远走高飞。毕竟,此时玉兰依然是其未婚妻;其二,如果他认为玉兰是有心,是有意为之,是故意要陷害他,那么杀害她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那么武松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武松此时的想法很复杂,他认为玉兰就是有心,就是要害死他,但又有点怜香惜玉,觉得她也有难处,于是心下便选择了原谅,不去杀她,为何必要去折魔一个柔软的女孩儿家呢?正如他在斩杀了张都监等人之后所说:"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武松如此说,可见其在飞云浦时并未想过要杀玉兰;要是想过,这话就不必说了。
可想归想,实践归实践,等到真下手时,武松却杀急了眼,遂改了主意,将玉兰一并杀害:
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着。(第31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说:按常理,玉兰是自己的心上人,武松若要杀她,总该说两句自儿女情长的废话吧?没有!武松没说一句话,只"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结果了她,这是为何?
只能说他在想明白这一切后,心下已对玉兰的感情做了了结,不再对她有任何幻想,也不想有任何表态了吧?除此,也别无可述。
至此,松兰二人情断义绝,再不复见……
事后想来,也觉玉兰可怜。若真能与武松结合,想也是不错的姻缘,但怎奈自己身为"养娘"地位低下,竟成了男人们攻取博杀的工具,想要好死而不得啊。
唉,能怪谁?也只能怪世道不公吧?唯愿她来生能投托个好人家吧……
参考:《水浒传》
(网图、侵删)
由网友 四哥聊武侠 提供的答案:
看题主应该是说的央视98版电视剧的情节,因为原著当中并没有体现武松喜欢玉兰的情节,而且武松也杀得非常干脆。
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
那么我们就以电视剧中的情节来分析一下武松为什么要杀玉兰。
首先,武松对玉兰应该是有好感,谈不上非常喜欢
在都监府宴会上张都监要把玉兰许配给武松的时候,武松并没有答应,而是先认了玉兰当妹妹。由此可以看出,武松应该对玉兰有好感,但是谈不上非常喜欢,而且当时武松待罪之身,不便成家。
我们不防推测,如果张都监不陷害武松,武松和玉兰这么相处下去,等武松服刑期满,两人还真有可能在一起。
其次,武松受冤的时候,玉兰并没有替武松辩白
从电视剧情节发展来看,玉兰应该也喜欢武松。但是她一个丫鬟是没有自由的,她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她只能任人摆布。
其实她心里是矛盾的,她也有提醒过武松不要去捉贼,可见她也有正义之心,或者说她对武松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她并没有力量去斗争,去反抗,只能听从张都监的安排,在武松床底下藏了金银珠宝。审判的时候,玉兰也没有替武松辩白。
综合整个事件来看,玉兰其实是陷害武松的帮凶,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帮凶。
武松去都监府的时候心里面只有愤怒和仇恨,杀人杀红了眼
武松大闹飞云浦之后,基本上已经明白了整个陷害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他这个时候是非常愤怒的,心里充满了仇恨,必须要刀劈张都监等人。
武松很明白,张都监是朝廷命官,杀朝廷命官是必须要偿命的。所以他决定杀张都监的时候心里已经做好了要亡命江湖,落草为寇的打算了。
一不做二不休,杀一个也是一死,杀一百个也是一死,所以武松去了都监府之后,直接大开杀戒,张都监、蒋门神都做了刀下之鬼,都监府的女眷、打手、伙夫等等,也都统统杀死。
综合以上几点,武松仅仅是对玉兰有好感,而玉兰又是陷害武松的帮凶。所以在武松杀人杀红了眼的时候,杀掉玉兰也就很好理解了~
由网友 田获三狐 提供的答案:
打个比方,如果你第一次约网友出去吃饭,结账时感觉价格离谱,忽然明白,对方肯定是个酒托,自己被套路了。可不结的话,就会被围上来的几个彪形大汉胖揍一顿,这个时候,你会对眼前这个在网聊时总对你搔首弄姿的漂亮女人啥感觉,想吃了她的心都有吧!
武松遭遇的情况更严重,如果不是他神勇,在飞云浦大发神威,差点儿被这个温柔陷阱要了命。
况且,武松对玉兰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两个人在这次中秋夜对酒当歌之前,连一句话都没说过。当然,武松心里是认可这门亲事的,他都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
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者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
此时的武松,或许感到张都监真的就是他命中的贵人。想想,自己在张都监的提携下,不但有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薪水丰厚,还即将拥有一个如花似玉的绝色佳人做妻子,这个未婚妻还是都监大人的干女儿,这特么是要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啊!
他决定,以后要对张都监报恩,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
所以,当他听到"有贼"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去了"后堂",想献殷勤――这个后堂可不是一般的人可以随便出入的。显然,此刻武松已经把自己当做了张都监的心腹――他都把干女儿嫁给自己了嘛!
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武松献勤,提了一条梢棒径抢入后堂里来。
哪知道,这是个针对自己的套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玉兰,这个刚刚和自己有了准夫妻名分的女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她明确告诉自己"贼人"跑到哪个方向的――当然也是在骗他,让他中计。
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梢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
身陷囹圄的武松如醍醐灌顶,明白过味儿来了。这特么不但是对自己身体的折磨,还是对自己人格,智商的侮辱。一直以来,武松对自己是相当的自负,甚至有点儿自恋的,论武功、相貌、名声、接人待物,人情世故,哪个方面不是出类拔萃的呢!竟然就这么被人玩儿了一把,连感情都被欺骗。
所以,此时的他,就像困在牢笼里的狮子,被被人指指点点。只要出来,就会露出他的尖牙利爪,对伤害、嘲笑、侮辱过自己的人进行疯狂报复的。
所以,当他在飞云浦展开绝地反击,逃出生天后,想得到不是逃命,而是去找张都监等人报仇。
(武松)立在桥上看了一回,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可见,在武松坚守的信念里,"士可杀不可辱"是头第一条准则。当初,他初到孟州牢城营,宁肯吃"杀威棒"也不肯说一句软话。要知道,那一百"杀威棒"真要结结实实的打在身上,任你是钢筋铁骨也遭不住啊!但是武松就是这样的态度:打死我,我认了,也不会记恨谁。
这和林冲与宋江在牢城营的表现截然不同。
反过来,谁要给来阴的,玩儿他,羞辱他,那他是瑕疵必报,一个都不会放过。
所以,当他重回张都监府中,大开杀戒,上至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下至马夫、丫鬟、厨师,只要遇到,一个不留,这其中也包括他的未婚妻玉兰。因为武松觉得,这些人都对他的人格和智商进行了羞辱。
由网友 冷酷的美年达 提供的答案:
水浒传》中,武松确实喜欢上了玉兰,但最终却为了大哥宋江的安全和团队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情。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私人感情不应该成为组织的负担,更不应该牵扯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他明白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会对整个团队产生影响,因此决定把感情放在一边,选择站在组织这个更大的利益面前。这种为了更大利益而放弃个人感情的精神,正是《水浒传》中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智慧和勇气,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由网友 文涛12138 提供的答案:
武松心细如发,虽然喜欢玉兰,但想明白是玉兰跑来说有贼进后院,他去抓贼遭诬陷之后,飞云浦杀死公差杀手,再回都监府。就为报仇而来。丫环仆妇一十九人(包括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张夫人玉兰)都是局中人,无一冤屈,死有余辜。而玉兰乃是这连环计中的关键一环。所以,武松虽然喜欢她,也一刀杀了。
由网友 画诗人生 提供的答案:
玉兰既然和这塌天大案扯上关系,武松杀她,也是就好选择和对她的爱护。也是武松坚强性格果断出手的最好证明。玉兰作为张都盐府中的丫环,多多少少和武松杀人大案有关。这二十几条人命的案子,够当地官府喝一壶的。武松就是留玉兰一命,官府能绕过她吗?
武松是个英雄,是果断该出手就出手的明智之人。若不然,在飞云浦前,武松能逃出生天。并连夜潜回张都监府,在鸳鸯楼上,把一干仇人全部杀尽。二十几条的人命大案,武松对玉兰就算有感情,又能怎么办?带她逃出生天,绝无可能。任玉兰独自逃生,也是沒有可能,官府捕快都不是傻子。杀了玉兰,也是玉兰最好的归宿。一旦落入官府之手,这二十几条人命案子,玉兰的结果可想而知。
武松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个正确的头脑,以个人的判断和能力。知道玉兰绝无逃出生天的可能。落入官府之手,其结果只能更惨,不如一刀毙了她,也算帮玉兰解脱被官府抓住受的罪。
由网友 花落春在 提供的答案:
谢题主邀请。金圣叹评价武松是天人,这并非随心所欲地在人物脸上乱贴标签,而是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经历、事功以及命运归宿,对其形象精准凝练地概括。天人武松为什么要杀掉自己一生唯一心仪的姑娘玉兰,这要从他前半生的命运轨迹和心路历程说起。
武松出身于市井升斗小民之列,从小失怙,赖兄长抚养,好酒任性,因失手伤人流亡江湖,对世态人情有着深刻的体悟,养成了忠勇侠义,好强自尊的个性。由于机缘巧合,景阳冈打虎使他一夜成名,名扬天下,并且成为有权有势的步兵都头,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转身。如果他的命运轨迹能顺着这条路发展下去,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依然可以风生水起,非常滋润。然而,冥冥之中他的命运似乎与三个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三个女人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轨迹。
第一个女人自然是他的嫂子潘金莲。武松因打虎名利双收,又能在异地他乡邂逅唯一的亲人,真是吉星高照,锦上添花。因为从小缺少父母之爱,他自然视兄嫂如父母一般,见面之后的一言一行,赤子之心表露无遗,敬爱之情不言而喻。武松虽然粗识文字,但他把孝梯忠信奉为金科玉律,终生践行不悖,与满口仁义道德的假道学者有天渊之别。孰料一般亲人两样心思。潘金莲天生水性漂流,风情逸荡,自嫁给武大之后,屡生蒹葭倚玉之叹,常含雨恨云愁之意。见武松仪表堂堂,器宇轩昂,便别生情愫,一厢情愿,百般勾引。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断然拒绝。假如事情到此为至,一拍两散也就罢了,亲情无法扯断,叔嫂关系还在。问题在于潘金莲铁了心嫌弃武大,不仅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更可恶的是调唆奸夫大打出手,以至于药杀亲夫。是可忍,孰不可忍?武松知道真相之后快意恩仇,痛下杀手,手刃奸夫淫妇,然后向官府自首。潘金莲无情地粉碎了武松温馨的亲情之梦,使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由一个公门中人变成了披甲带锁的囚徒。但他却不希望就此流落江湖,更不愿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仍然欲凭自己的一身本事出人头地,成家立业,以告慰父母兄长的在天之灵。因此,在流放孟州之时,以戴罪之身,一路上安分守己,与差人和平相处,目的就是尽快结束囚徒生活,过正常人的日子。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他生命中的第二和第三个女人接踵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按照结识的先后顺序来看,孙二娘应该是影响武松命运的第二个女人,并且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两位女性。孙二娘与其丈夫张青二人本是江湖上开黑店的大魔头,很难被介定为英雄好汉,但唯独对武松情谊深厚,仅此一点可谓一俊遮百丑,大大降低了在读者心中的负面影响。孙二娘生性泼辣凶悍,敢做敢当,并且江湖经验老道,见识不凡。与武松刚一见面便心生不良,故技重演,欲用蒙汗药麻翻武松,没想到武松精明过人,武艺高强,仅仅一个回合便栽在武松手下。幸亏其丈夫张青及时赶到,化干戈为玉帛,二人惺惺相惜,义结金兰,孙二娘反倒成了武松的嫂嫂。刚才还是你死我活的仇敌,转眼间就成了心悦诚服的一家人,这就是江湖。孙二娘夫妇的出现是对武松失去亲情的些许慰藉,同时也暗示着尘世之中再也找不到那个能寄托乡愁和亲情的家了。何处是家?何处是归宿?这一切还都是未知的。但是怀揣着寻找的梦想,对红尘充满了百般的留恋和不舍,继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家,以及那个红颜知己。
阴错阳差,武松是在一个对手精心设计的阴谋中陷于一种注定没有结果的单相思里。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威震天下,但却触犯了幕后盘根错节的官僚集团的利益。孟州兵马张都监受团练之所托,设局陷害武松,说穿了就是以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美人计开始,让精明过人的武松信以为真。这个美人就是玉兰,她出身低贱,在张府为奴,但花容月貌,光彩照人,打虎英雄一下子就被他迷住了。不知玉兰是受人逼迫,情非得已,还是心甘情愿为虎作伥,客观上她却成了张都监陷害武松的关键人物。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连自己最喜欢的玉兰也没放过。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自知罪孽深重,尘缘已尽,与其让心爱的人留在世上牵肠挂肚,倒不如斩断情丝,一了百了,玉石俱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竟然与仇敌是一家,让他无比绝望;张都监一家被灭门,即使放过玉兰也断难活命,只能自取其辱。
总之,潘金莲粉碎了武松的亲情梦,玉兰毁了武松的爱情梦,剩下的唯有江湖梦了。正当武松狼败逃亡途中,巧遇知己孙二娘,化险为夷。在孙二娘的精心设计下,武松假扮行者,开启了他的江湖之路。
由网友 文拾遗 提供的答案:
个人认为,武松从清河县小混混成为梁山义士的过程,也是他精神上的自我阉割历程。玉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杀了玉兰,武松的"阉割"也就完成了。
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1.淫为万恶之首,好汉不近女色
在《水浒传》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设定,好汉都是不近女色的。要么压根没这个心思的如鲁智深等;要么有妻子却不沉湎于此,胸中只有义气武功的,如卢俊义等。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存天灭人欲"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作者眼中,女性之于英雄是这样的: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明里不见人头落,暗地使君骨髓枯。
温柔乡是英雄冢,佳人再美,沾上就是"骨髓枯"的下场。所以玉兰必须死,这样武松的英雄形象才能完满。
2.玉兰毁灭了武松对家庭的渴望
其实武松是个很渴望家庭关爱的人,他从小父母双亡,是哥哥武大郎把他抚养长大的。文中对于武松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什么笔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分析。武大郎曾说:
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
武大是个三寸丁谷树皮形象,为人又懦弱,带着武松苦苦讨生活肯定少不了被人欺负,这也造成了武松一言不合就抡拳头的作风。
哥哥身高上的生理缺陷肯定受到不少的嘲笑和冷眼,这就让武松的性格变得极度自卑又自负,我们可以从他在柴进府中的表现和景阳冈前对待酒小二的态度可以看出这点。
而自小没有父母疼爱的缺陷式家庭教育,也让武松极度渴望家庭和关爱。武松丰富的江湖经验和精明缜密众所周知,但是为什么张都监就能成功的设下圈套呢?因为他给了武松尊重和关怀,还借玉兰给武松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图景,武松的弱点就在于此,不上钩都难。
结合全书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武松这一弱点,但凡有人给了武松尊重和关爱,武松必定大受感动且以赤诚之心回馈。
在柴进庄上他遇到宋江,宋江携他的手入席吃酒,张罗着给他量体裁衣,送他离开的时候送了三程,把武松感动得纳头拜了四拜认宋江为义兄,离别时洒泪而去,英雄堕泪啊!在阳谷县遇到哥哥嫂嫂时,他就喜不自胜的搬了进去同住,潘金莲给他做饭时,他常把"深谢嫂嫂""感谢嫂嫂""教嫂嫂生受,寝食不安"挂在嘴边上,还买了匹缎子送潘金莲做衣裳,他真的待长兄如父,那时对待嫂嫂也是一片孺慕之情。
如果说潘金莲一事毁了武松哥哥,让武松彻底没了家,那玉兰一事就是毁了武松对家的所有盼望。而武松一生的悲剧也来源于此,正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啊!
3.杀玉兰,意味着打虎武松变为行者武松——英雄本该无性
金圣叹评价武松是天人,但天人毕竟也是凡身,他也是有欲望的。所以武松对女性的微妙心理在文中被作者隐晦的写了出来。
杀潘金莲时,武松是扯开胸脯衣裳再剖心挖肝,对孙二娘的调戏是"你丈夫不在家,你独自也太冷落",对蒋门神女人的调戏是"不转眼的看那妇人",制服孙二娘时"当胸搂住,腿夹住对方下半身,压在身上",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武松对欲望的宣泄。
假设一下,如果玉兰不是张都监设下的陷阱,那武松会不会娶了玉兰?肯定会。如果娶了,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但武松的一生是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说潘金莲是让武松不信任女性,那玉兰则是让武松痛恨女性了。玉兰是一定要被武松杀死的,杀了玉兰就是武松自我了断了对女性的渴望,武松自我阉割的行为也就完成了。
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就被迫扮作头陀流亡江湖。外在形象改变了,其实武松的内心也变了,打虎武松变为行者武松,英雄无性。
所以才有了蜈蚣岭试戒刀的一幕,作者不会无缘无故的扯出这不相干的一节。武松看到岭上道人搂着一个妇人调笑,原文描述的是:
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便想道:"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
这里武松已经自认为武行者了,他认为出家人就不应该再做这等勾当。杀了玉兰之后,武松就是武行者,女色再无半点挂心。之后的武松,你可以说他是杀人机器,也可以说他是入道的头陀了。后面武松在六和寺出家,也是必然的结局。
当然,除了上面的原因,武松杀玉兰也是因为他性格本就残忍嗜杀,而杀人是武松情感宣泄的一个途径。他恨极,所以对张都监的一家老小都没放过,而玉兰作为这个陷害计划的重要一环,武松杀了她也是必然。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玉兰作为武松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女性,亲手被武松杀死,意味着武松也一刀斩断了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在古人"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看法中,美人与英雄本是相对的,"英雄无性"是古代小说的美学原则,《水浒传》自然也不例外。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