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公主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_清朝公主职位表大全

由网友 正说清代十二朝 提供的答案:

清朝时期的"公主等级制度"始终不太严谨,刚开始是制度不完善,再后来是制度未被严格遵守,总体而言,"公主"不代表就是"皇女",反之,"皇女"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公主",制度虽有制约,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皇帝的恩宠。

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忙着打仗,没时间理会后宫制度,《清史稿·公主表》有载:"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凡是皇女,皆称"格格"。皇太极建立清朝,逐步明确各项制度,但却始终没能严格执行,直到清末仍是这种状态。

严格意义上讲,清朝的"公主"只有两级:一曰"固伦公主",一曰"和硕公主"。

《清史稿·公主表》有载:

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

中宫皇后所生皇女,乃系嫡女,封为"固伦公主";皇后以下的妃嫔所生皇女,乃系庶女,外加宫中养育的宗室女子,封为"和硕公主"

当然,这只是制度要求,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尽如此,甚至较为混乱。

比如,康熙皇帝第三女,生母容妃,但却仍被封为"固伦荣宪公主";而乾隆皇帝第九女,生母为孝仪纯皇后,但却仅被封为""和硕和恪公主。至于宫中养育的宗室女子,更是全靠皇帝恩宠给予封号,康熙皇帝养女——恭亲王常宁的女儿,被封为"固伦纯禧公主",而雍正皇帝的三个养女皆系"和硕公主"的封号。

"公主"以下,还有五个等级的"格格"封号:

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县主,曰郡君,曰县君,曰乡君。

"格格"封号以下的宗室女子,皆称"宗女"。

一般情况而言,上述五等"格格"封号,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

1、父亲的爵位;

2、母亲的身份;

父亲是亲王,母亲是嫡福晋,封"郡主";父亲是亲王,母亲是侧福晋,便要降低两个等级,封"郡君"

父亲是郡王,母亲是嫡福晋,封"县主";父亲是郡王,母亲是侧福晋,同样降低两个等级,封"县君"。

以此类推

父亲是贝勒,母亲是嫡福晋,封"郡君";父亲是贝勒,母亲是侧福晋,降低两个等级,封"乡君"

父亲是贝子,母亲是嫡福晋,封"县君";除此之外,这位贝子的其他女儿皆不授封,均称为"宗女"

父亲是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嫡出女儿被封为"乡君",庶出女儿不受封,同样称为"宗女"

再往下,宗室女子皆不授封,统称"宗女"

参考文献:《清史稿》、《茶馀客话·卷一》

由网友 谈史论新 提供的答案:

小编下面的公主,不仅是皇帝的女儿,还有那些皇亲国戚的女儿们

公主排序: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顺治六年,定皇族宗室爵位为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清室的分封原则是:"酬庸为上,展亲次之。"大清以武开国,故而特重军功,宗室皇族即使近支亲贵,如无尺寸之功,仍不得上赏,这比之明代于襁褓中封王,不知强出很多。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只有四个亲王、一个郡王,崇德八年,努尔哈赤第十一子巴布海因谋反被杀,其爵位不过是小小的奉国将军。皇太极诸子中封亲王的也只有两个。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 ",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

由网友 HMSVICTORY 提供的答案:

一开始,清朝的公主叫做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之女始称"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也就是说,清朝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不管固伦还是和硕,一般均称为"公主")。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此后所谓的"格格":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低阶妾室的称谓。清世祖入关后,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制订皇女、宗女封号如下:皇帝嫡女为固伦公主、庶女和养女为和硕公主。(但也有庶女被特别受宠爱和特别情况下晋封固伦公主之例),和硕亲王嫡女为郡主、(和硕格格)庶女为郡君(多罗格格)。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嫡女为县主(多罗格格)、庶女为县君(固山格格)。多罗贝勒嫡女封郡君(多罗格格)、庶女为乡君(格格)。固山贝子之嫡女为县君(多罗格格),庶女不受封,称宗女(格格)。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之嫡女为乡君(格格),庶女不受封,称宗女。不入八分公以下之女皆不受封,只称宗女。朝服制度:皇帝女儿为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其冠服亦有明确规定。固伦公主一般为皇后所生,地位较尊贵,其冠服同和硕亲王福晋。和硕公主为皇帝妃、嫔所生,其冠服同亲王世子福晋。朝冠,固伦公主之朝冠,崇德元年定,冠顶大簪舍林领约各用东珠八。顺治元年改为十,和硕公主之朝冠,崇德元年定。冠顶大簪舍林领约各用东珠七,顺治元年改为各饰东珠九。按《清会典》记:公主之朝冠,皆冬用薰貂,夏用青绒。顶皆上衔红宝石,朱纬上皆周缀金孔雀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全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垂绦末亦缀珊瑚。青缎带。固伦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每孔雀饰东珠七、珍珠三十九,石结饰东珠三,垂绦金黄色。和硕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每孔雀饰东珠六。吉服冠,固伦公主之吉服冠,薰貂,顶皆上衔红宝石。和硕公主之制同。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朝服为朝袍、朝褂和朝裙,为朝祭时的礼服。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朝服服制相同。朝袍,朝袍分为冬夏二季,其色均为香色。冬朝袍披领及袖为石青色,片金加海龙缘。其文为龙纹五爪。前后及两袖袖端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色绦,杂饰惟宜。夏朝袍,袍身、披领及袖端皆为片金缘,余皆如冬朝袍。朝褂,朝褂为石青色,片金缘。其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色绦,杂饰惟宜。朝裙,朝裙分为冬夏两种。冬朝裙,上用红缎,下用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有襞积,裙边为片金加海龙缘。夏朝裙为片金缘,缎纱因时而异,余如冬朝裙。龙褂,龙褂是吉服褂,一般在吉庆活动时套在龙袍或蟒袍外穿的圆领、平袖的对襟褂。固伦公主、和硕公主,皆为五爪金龙四团,前后为正龙各一团,两肩为行龙各一团。色用石青。金约,固伦公主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结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和硕公主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余制如固伦公主。耳饰,固伦公主、和硕公主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采帨,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采帨制相同。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领约,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领约俱镂金,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色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实际的历史图片加以参考)综上所述:清朝的公主有两个等级: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清朝的公主制度起源1663年,终于1911年,在这248年中,(努尔哈赤有八个女儿,一个养女;皇太极有十四女,一个养女;福临六女三个养女;玄烨有二十女一个养女;胤禛有四女四个养女;弘历有十个女儿;顒琰有九个女儿:旻宁有十个女儿:奕詝只有一个女儿:载淳、载湉和溥仪无子女)。一共92位。

由网友 四川达州人 提供的答案:

满清初期没有公主的说法。大汗的女儿也只称xx格格。比如努尔哈赤长女为东果格格。

格格本身是一个混称,本意是汉语小姐的意思。八旗富裕之家的女儿都可称格格,甚至高级贵族家庭小妾也有格格这个分类。

皇太极至康熙初期,典章逐步规范,乃正式设置公主。公主分为两等,尊者固伦,次者和硕。

固伦公主本意是,天下人的公主。只有皇后嫡女或者皇帝同产姐妹才能获得,位同亲王,类似于汉族王朝的国公主。当然也有两个特例,一是乾隆最宠爱的庶出的最小女儿,以固伦和孝公主封号下嫁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二是恭亲王女儿被慈禧超封为固伦荣寿公主。

皇帝庶女,养女统一封和硕公主。本意是一方,一旗的公主。位同郡王。

同时,亲王嫡女封和硕格格,意同郡主,庶女意同郡君。郡王嫡女封多罗格格,意同县主,庶女意同县君。贝勒嫡女也封多罗格格,意同郡君,庶女意同乡君。贝子嫡女封固山格格,意同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嫡女封格格,意同乡君。其余宗室女均无封号 ,统称宗女,享四品官待遇。

由网友 小司马说 提供的答案: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创立后金。

1636年(清崇德元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立大清。

皇太极称帝后,仿明朝汉人制度,对外朝和内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后宫,皇太极册封了一后四妃,并重新确立了妃嫔之间的地位及待遇。

皇太极不仅对自己的女人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对自己儿子及女儿的称谓和待遇也做了具体规定。

清朝前身,后金努尔哈赤时代。努尔哈赤各福晋所生的女儿均称为"格格",她们之间亦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事实上,"格格"这种称谓,在皇太极未称帝之前,一直是皇女和宗室女(亲王、贝勒的女儿)的统称。

(清朝公主)

皇太极继承大统后则开始仿中原汉人宫廷制度,重新确立自己女儿的级别及待遇。这些具体规定有:

1、皇帝(亲生)所有的女儿均称为"公主"。

2、中宫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

"固伦"是满语音译,意思为:尊贵、天下。

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中的最高等级,一般只有皇后所生女儿才有资格称之为固伦公主。但也有例外,若当朝皇帝特别喜欢某位公主,但她又不是皇后所生,而是普通嫔妃所生,这时候皇帝也可以将这女儿晋升为固伦公主。

比如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她是康熙皇帝第三女,其母亲为荣妃马佳氏。也就是说荣宪公主虽为庶妃所生,但康熙皇帝很是喜爱这个女儿,便将其加封为固伦公主。

3、妃嫔所生之女或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和硕"是满语音译,意思是:四方四角。

"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两种封号,着重强调了皇女的生母身份,即嫡庶之别。

需要说明是,清代唯一的一位汉族公主是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其被受封为和硕公主。

而之前的"格格"称谓,则降为满清贵胄之家女儿的专用称谓。

这也是我们在电视机中常听到的,比如某位亲王或郡王的女儿,被称为XX格格。

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不仅称谓、身份不同,其待遇也有显著差距。尤其是她们在着装上更是要突出级别

(远嫁蒙古的清朝公主)

最是无情帝王家!

作为皇帝的女儿公主,其实她们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幸福。她们一出生便开始身不由己,成为日后政治上的"人质",成为用来联姻的工具。作为国家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只能在一场场政治婚姻中痛苦挣扎。

尤其是在清朝「满蒙联姻」这一大时代背景之下,好多皇帝的女儿都出塞外远嫁蒙古大漠。好多公主一去便再没返回京师,更何谈与自己的父皇及生母再相见。

据记载,她们大都没有后代(甚至有的到死,她们都是完碧之身。)或年纪轻轻便去世了。所以说历代公主的命运都很惨,清朝更是如此!

由网友 历史小说家 提供的答案: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之女始称"公主",公主总共分为两级,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皇帝女儿为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其冠服亦有明确规定。固伦公主一般为皇后所生,地位较尊贵,其冠服同和硕亲王福晋。和硕公主为皇帝妃、嫔所生,其冠服同亲王世子福晋。

固伦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每孔雀饰东珠七、珍珠三十九,石结饰东珠三,垂绦金黄色。和硕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每孔雀饰东珠六。

由网友 独怆然而泣下 提供的答案:

清朝的规定是,帝女皆称公主,中宫皇后所出,或者皇帝的一母同胞的姐妹,封固伦公主;皇太后皇后的养女,妃嫔所出,封和硕公主。

但这是规定,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皇太极的女儿里,就有两个只封了县君和乡君。乾隆的十公主原本是妃嫔所出,却封了固伦公主。所以,公主们的封号品级完全取决于她们是否受皇帝的恩宠!

清朝公主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_清朝公主职位表大全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小时候看《还珠格格》之后,一直以为清朝皇帝的女儿就称作"格格",仔细想想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王朝,不叫公主而叫格格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长大之后才知道,清朝皇帝的女儿也叫做"公主"。皇太极以后,继承明朝制度,皇帝的女儿基本上就不再称作"格格",后来的格格是用于称呼宗室女儿与妾室的

只要是皇帝的女儿,拥有的封号就是"公主",这个称呼几乎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除了偶尔几个朝代公主被称作"帝姬"之外。如果说公主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所谓的"子凭母贵"——生母的身份越高,其所生的公主地位也就越高

清朝公主分成两种,一种是皇后所生,也就是嫡出的公主,封号为"固伦公主";而其他所有妃嫔所生的公主,封号均为"和硕公主"。这是用来强调嫡庶之分贵贱之别的。

在满洲语言中,"固伦"是天下、尊贵的意思。当然,除了中宫嫡出,也有少数庶出的公主能够得以册封固伦公主,比如康熙帝的荣宪公主、乾隆帝的和硕公主

因为等级不同,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冠服都是不一样的。固伦公主的冠服与和硕亲王的嫡福晋是一样的,而和硕公主的冠服只与王世子福晋一样

固伦公主自然不用说,尊贵无比,《如懿传》中富察皇后所生的景璱就相当飞扬跋扈;而妃嫔所生的女儿虽然都是和硕公主,但也要看其生母的地位。贵妃所生的女儿自然要比贵人、常在所生尊贵的多

由网友 肖邦青史谈 提供的答案:

清朝的公主是清朝皇帝的女儿,在皇太极执政之前,称为格格。皇太极登基后,仿效明朝,皇帝的女儿都叫公主。那么清朝的格格又是一个什么品级呢,她们是谁的女儿呢?清朝的格格有两种情况,一是清朝贵胄的女儿,二是皇帝和亲王的低级别妾室,比如乾隆的生母,孝圣宪太后,她嫁进雍王府时,地位就很低,因此刚开始称为格格,后来才慢慢晋升,雍正登基后,她才成为妃。那么皇帝的女儿都称公主,她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有。

清朝在顺治时期,制订了,皇女和宗女的封号。皇后生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妃子和皇后的养女都称为和硕公主。但也有例外,比如乾隆就封他的第十个女儿为固伦和孝公主,他的生母是惇(dūn)妃,这位公主也是大名鼎鼎的和珅的儿媳,丰绅殷德的妻子。这个晋封完全是凭借乾隆的喜好,因为他很喜欢第十女儿。

和硕亲王的嫡女称为郡主(和硕格格),庶女为郡君(多罗格格)。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的嫡女为县主(多罗格格),庶女为县君(固山格格)。多罗贝勒嫡女为郡君(多罗格格),庶女为乡君(格格)。固山贝子嫡女为县君(多罗格格),庶女不受封,称宗女。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嫡女为乡君(格格),庶女不受封,称宗女。不入八分公以下的所有女儿都不受封,只称宗女。

所以我们看到,清朝只有皇帝的女儿才有资格称公主,其他宗室之女都称为格格,大家以后再看清宫剧时,就不要以为叫格格就是公主,格格的等级地位比公主要低。

由网友 凌澜若微 提供的答案:

清朝初,凡是皇帝及宗室之女统称为格格。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开始效仿明朝制度,皇帝亲生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

清朝公主主要分为两个等级,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清史稿》中写到,公主分为二等,一为固伦公主,二为和硕公主。在满语中,"固伦"是天下、国家、尊贵的意思,"和硕"是一方的意思。两个封号直接代表了嫡庶尊卑。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才能封为固伦公主,其她妃嫔的女儿只能封为和硕公主。

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如果皇帝非常喜欢一个妃嫔生的女儿,也可以根据皇帝的心情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如乾隆帝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古伦公主,汪妃所生,因为是乾隆老来得女,异常欢喜,所以破格所封。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例是,一个亲王的女儿被破例封为了固伦公主,那就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女,固伦荣寿公主。她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帮助慈禧上位掌权的关键人物,所以得此封号。

至于其他亲王贝勒的女儿,主要封号是,和硕亲王嫡女封郡主,庶女为郡君;和硕亲王世子嫡女及多罗郡王嫡女封为县主、庶女为县君;多罗贝勒嫡女封号为郡君、庶女封乡君。固山贝子嫡女封县君,庶女不受封,称宗女。镇国公、辅国公嫡女可封为乡君,庶女不受封,统称为宗女。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