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手足口病?_如何应对手足口病传染

由网友 湖南医聊 提供的答案: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因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流行期间,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家庭等地出现聚集性暴发;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发病主高峰、秋冬季为次高峰。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2、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3、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和臀部皮疹和/或咽峡部疱疹;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表现为细小沙粒状皮疹、单部位皮疹或无皮疹。

4、少数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和/或循环功能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为什么有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指甲脱落和蜕皮现象?

对于柯萨奇A6病毒(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后1~2月可能会出现手指甲和脚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由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一般在2~3月左右能恢复正常。

手足口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和接触传播,部分可以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被其污染的手和毛巾、玩具、餐具、奶瓶、衣物等日常用品等均可能被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2、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手足口病可以接种疫苗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感染科 聂艳丹 图/王锐

由网友 健康中国 提供的答案: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需要注意一点: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部分病例无发热,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家长要多帮孩子检查一下身体,注意预防,及早发现。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因此预防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由网友 菁妈育儿 提供的答案:

被别人传染之后就不要再去人多的地方去传染其他小朋友了。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的病毒是EV71型肠道病毒,还有可能是柯萨奇病毒。当孩子被传染后口水鼻涕都会带着这样的病毒。

所以得了手足口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隔离

自己得病了就在家里就好,不要去灾害其他人了。而前段时间听到好几个朋友说孩子因为得了手足口病,学校都停课了。

2、护理

孩子可能会不想吃饭,因为嘴巴时有疹子,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去医院开点药来喷。这段时间给孩子吃一些凉点的食物,防止刺激伤口。

孩子的手脚上的疹子有些孩子会觉得痒有些孩子不觉得痒,无论痒还是不痒,都是都不要让孩子去抓,把孩子的指甲剪一剪,给孩子用点炉甘石洗剂擦一擦。

3、消毒

家里玩具,地板都是消毒,孩子的被子洗了放在太阳下暴晒。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远离传染源

如果幼儿园有孩子有,老师说不要上学就不要上了,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有,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和他们玩了。

2、接种疫苗

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疫苗主要针对EV71肠道病毒,而这种病毒可能会导致重症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打了预防计不能保证以后不得手足口病但是以后得重症手足口病的机率会降低。

3、注意卫生

正确的洗手,家里的用具注意消毒,以及给孩子均衡的营养都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话题:你的孩子得过手足口病吗?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欢迎关注我。

由网友 余千兰 提供的答案:

我曾经在问答中讲过一个8个月大的患儿得手足口病的治疗经过,并提及了如何治疗、预防手足口病。

今天接收到问答的邀请,那么趁此机会,我们来把如何应对手足口病讲得更详尽一些,让宝宝们更健康的成长。

要想知道如何对付手足口病,得先了解其引起的原因和其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的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手足口病的症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潜伏期。

⒈一般表现: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还可波及口腔内其他部位,故患儿会口痛、厌食拒食。肢、体部出现斑丘疹,继而疱疹。疱疹内少许液体,周围可见炎性红晕。手部、足部较多见。(也是手足口病的来由)

疱疹自愈期一般为一周左右,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还会伴(不伴)有发热、流涎、腹泻、乏力、脱水等症状。

⒉重症表现:病情变化较快,去没及时发现控制,会导致生命危险,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

①呼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会变快变浅,呼吸困难及口唇发绀,呼吸衰竭。

②心脏、血管: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四肢发凉,指(趾)端发绀,皮肤花纹等。血压、心率改变,可导致休克。

③神经系统: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等,会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

患病后如何治疗?

①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故首注意消毒,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②对症治疗。处理发热、腹泻、纳差等不适,防脱水,做好口腔护理,手足、身体及衣物清洁。疱疹过后的皮肤干燥易裂、出血,故保持皮肤清洁、滋润。

③加上宝宝自身免疫能力,必要时也可加以抗病毒治疗。也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

④由于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以上治疗及护理。如有重症表现,切勿耽误病情,应立即送往医院,予以救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①因其传染性,一定要增强患儿自身抵抗力,留意其周围玩耍儿童,做好预防措施。

②注意居室通风。感冒期间或病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逗留。

③大人、小孩均要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注意不要将玩耍的玩具,特别是公共场所的用品,让患儿放入口中,注意清洁卫生。

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其实,手足口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容易治疗的疾病。

由网友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提供的答案:

手足口病重症的警告症状

1、小儿手足口病发热高烧不退,使用退烧药物不能降至正常有继续上升。

2、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大于1.5万以上,超敏CRP很高。

3、出现呕吐症状,喷射性呕吐,比较频繁呕吐者。

4、呼吸急促、面色苍灰。

5、大汗淋漓、手脚冰凉、四肢皮肤花斑。

6、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嗜睡、昏睡、意识模糊、惊厥等等。

7、血糖升高明显,提示手足口病应激反应。

如何护理手足口病

1、重在预防 在6个月到-5岁之间孩子进行疫苗接种,有效减少重症发生。

2、平时要请洗手,减少手足口病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染。

3、患病后因为口腔咽峡部疱疹溃疡疼痛所以要注意饮食清淡,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食物最好冰冷点,减少食物刺激,而饮食大量减少。

4、对于高烧进行常规美林、泰诺林退烧药物常规降温,持续不退烧可以选择交替办法,辅助物理降温办法。

5、对于中低烧不需要口服任何复方感冒药物。

6、注意手足卫生和皮肤卫生,不能使用刺激性大的洗护产品,容易到处疱疹部位不适疼痛。

7、居家观察,患病期间不要与其他婴幼儿交叉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由网友 小果医生 提供的答案:

又到3月份,天气开始转暖,手足口病又开始抬头了。

说起手足口病,好多妈妈都心有余悸。

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因为出现口腔疱疹导致疼痛而进食困难,手上、脚底、屁股出现大片皮疹,惨不忍睹。

严重的病例会累及神经系统,可能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提前预防吗?

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那病毒是从嘴巴吃进去的,宝宝如果能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就可以大大降低得手足口病的概率。

新手我们要注意这些:

  • 饭前、便后要洗手。
  • 外出归来要洗手。
  • 洗手不是简单的水下冲冲,而是要遵循六步洗手法,才能把手上大部分的病毒洗掉。

除了正确的洗手,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还应该做到:

  • 不要养成吸允手指的习惯。
  • 衣被勤晒洗。
  • 在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时候,房间勤通风。

【2】流行季节,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当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时,就不要带小朋友去人口密集的场所,比如游乐场,超市等等。

因为手足口病有一个潜伏期,也就是说可能这个人身上已经带了手足口病病毒,但还没有发作,所以他自己不知道,在外面玩的过程中就会把病毒传给其他人。

【3】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手足口病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

但是目前的疫苗只针对EV71。

什么意思呢?

就是接种了这种疫苗,只会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既然接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那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不是的,因为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是重症病例,所以接种该疫苗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是小果医生,三甲医院儿科主治医生,二宝妈妈,从医十年余,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由网友 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提供的答案: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幼儿,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以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不规则发热性疾病,由病毒感染导致皮肤黏膜疱疹。

疾病过程类和疱疹性咽炎差不多,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但肠道病毒71感染可伴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膜炎,脑炎等。肠道病毒71感染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柯萨奇病毒A16和其他病毒感染。患上手足口病如何处理?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识别手足口病?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_如何应对手足口病传染

由网友 温田养育 提供的答案:

我们先简单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感染部位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之所以又叫手足口病,是因为感染了该病的孩子在手,脚,口腔,甚至屁股和小腿上会出现皮疹或疱疹。这些皮疹或疱疹没有瘙痒的感觉,在病好了之后就会逐渐消退!

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比如口腔里的疱疹,破了就会形成溃疡,吞咽就会疼痛,越小的宝宝越难护理。

实际上手足口病自古就有,且预后良好!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或感冒?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与感冒症状类似,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如果孩子哭闹厉害,作为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喉咙,手心脚心还有屁股的部位,如果有疱疹或溃疡,就要重视起来。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类似,主要症状也是感冒,发烧,喉咙有疱疹,且容易传染,与手足口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会出现在喉咙部位,其他部位不会出现。

如何预防手足口?

孩子的体质一般属于虚寒体质,不适宜喝清热解毒等寒凉之物,这会导致孩子脾胃功能越来越弱,抵抗力也越来越差。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为孩子消食导滞,保护好孩子的脾胃功能。食积严重的,可以服用消食导滞的中药或中成药,否则可以通过日常的食疗方法帮助孩子保护脾胃。关注我的朋友们知道,我介绍过不少保护孩子脾胃的食疗方!

现在的家长普遍有一个问题,就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足,在流行季节更是给孩子吃各类营养保健品,吃各种高营养的汤食,孩子消化不好又没有及时调整,反而增加孩子脾胃负担,孩子更容易中招!

已中招孩子该如何护理?

1,防止孩子抓破皮疹。

2,多喝水。

3,忌食太补的食物。

食疗方

1,米汤。

做法:将大米煮成稀粥,取米汤,分次服用。

功效:及时补充点解质,易消化。

2,蜂蜜水。

做法:温水冲泡。

功效:帮助溃疡愈合,补充水分。

由网友 农村小马生活记 提供的答案:

在生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病人不吃动物性高蛋白的食物或者发物,列如:鸡蛋和荤菜浑烫等,那样会引起发热更高。另外不要吃各种甜点零食糖果饮料,冷饮和各种奶制品,特别是牛奶。这些食物会影响口腔溃疡的治疗和人体的自动修复。另外还要注意室内要安静,一定要让患而休息好,人体修复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恢复的快。多喝白开水或蔬菜水果水果汁,有利于出汗和排毒,促进毒素排出。经常擦身上的汗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再次着凉。

由网友 张瑾主任医师 提供的答案: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更胜一筹。虽然西医已研究出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但确难有有效药物。而中医看病从来不看病名找病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会是肠道病毒感染?为什么小儿发病多?为什么夏季高发而冬季几乎没有?其原因一是小儿消化系统脆弱,而大人生怕孩子吃少了拼命喂,最后造成肠胃食积不化,病毒滋生;二是小儿皮肤汗孔(中医叫腠理)调节功能差,夏季出汗多而又经常吹电扇空调,容易外感风邪,抵抗力下降,病毒肆掠,最后造成手足口病。所以,中医治疗是审因论治,从消食化积入手,配以疏风清热解毒之剂,即能解决问题。告诉大家一个验方:

焦三仙(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各3克,桂枝1克,连翘2克,蒲公英2克,

便秘加焦槟榔3克,高热40℃可加炙麻黄2克。

上方煮开一分钟即喝,不可久煎。很便宜,很简单,口感还很好,但真的很管用。无论是手足口病还是其它感冒发烧都非常有效。相信大道至简的中华传统医学会为人类带来福音🙏🙏🙏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