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1500年空白期,到底发生了什么?_中国古代空白史

由网友 孔方有理 提供的答案: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1500年空白期"是指公元3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初的时期,也被称为东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出现了政治分裂、战乱频繁、统一政权不稳定的情况。虽然这段时间的历史文献和记录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

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争霸。著名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乱和政治斗争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

2. 西晋末年(公元265年-316年):西晋朝廷在政治腐败和内部斗争的困扰下逐渐衰落,东晋在南方崛起。这个时期充满了动荡和割据局面。

3.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割据最为严重的时期。南北朝分别为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政权更迭和战乱不断,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展相对较少。历史文献和记录的缺失也导致对这段时间的了解相对有限。然而,尽管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战乱,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仍然有一些持续的发展,例如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扩大、南方地区经济的相对繁荣、文学艺术的创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称这段时间为"1500年空白期"有些夸张和不准确,因为在这期间仍然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只是相对于其他时期,历史文献和记录相对较少而已。

由网友 种花家的工业兔 提供的答案:

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没有足够的历史遗迹或者文物文字来证明相关的历史,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是比较执着于在某一个地区发掘出这1500年的历史。

首先中国目前基本上可信的历史是3500年,就是从大禹开始再往前推1500年,这段历史基本是空白的,但它又不是完全空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发掘出了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只不过我们是执着于中华民族,必须是发源于甘肃,陕西和南山西这一块区域的,我们要在这里寻找到我们的祖先,但是未必如此呀,有可能我们的祖先是在青藏高原往下呢,会在四川发现我们的祖先或者在南方或者在东北,这都有可能啊。

确实在这些地方也发现了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物,但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我们还是比较执着于在中原地区寻找到相关的遗迹记载。

由网友 軸漾 提供的答案:

一般来讲在这1500年的空白期,是从夏朝开始到周朝之间累计的约1500年,因为这一时期史书上对其的记载内容比较少,内容少,是不是就意味着没发生什么事呢?

司马迁的《史记》从尧舜禹开始记载,一直写到了他所在的汉武帝时期但是关于夏朝的记载很大的篇幅都放在了尧舜禹的禅让,以及大禹治水这一块。而后面的记载则都是在写谁继位第几个儿子继位等等,只有在朝代更替的时候,会记录一些暴政导致朝代更替的事情。从《史记》上来看,有这么约1500年,是没有记载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的。

那么这1500年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呢?其实可以从后来的一些事情来推出那个时期都发生了些什么。我们都知道春秋时期中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么这些东西他也不是凭空就出来的呀,也是经过千百年的代代相传演变而来。现在考古发现商朝开始有了甲骨文,但是在商朝之前的夏朝并没有发现有关的文字记载,因此下道伤这段时间是发明文字的时期,而伤到周又出现了竹简,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发明了竹简。

所以从这个上面可以推出这1500年的空白期的历史,是中国早期文化发展的历史。只是古人认为好的东西是不能够用,记载下来的,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最好。孔子的著作《论语》,其实不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在场的弟子,根据孔子身前的言论,编撰而成的。老子也只留下了一本《道德经》,还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写下来的。所以,那段空白期的历史被人口口相传,传着传着就遗失了。

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山海经》,《山海经》就是根据远古时代传说编创而成的,如果研究的够透彻,就会发现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以上是我的见解,供参考。

由网友 剑锋过了不留痕 提供的答案:

不应当仅仅是中国古代有1500年的空白期,而是世界古代就有1500年的空白期。

这个世界古代有1500年的空白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答:可能是因"地壳运动"或者是由"外星球撞击地球"使地球发生了大地震和大洪灾。

理由:既然是空白期,当然是不存在任何史料记载的。因而,我们只能从地壳运动或者是由外星球撞击地球及其传说中去琢磨和推理。

依据一:因地壳运动或者是由外星球撞击地球,由此造成,大西洋中的大西国的消失,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新疆及宁夏附近由海底变成陆地又渐渐地演变成大沙漠,地中海的海底城市。

依据二:在中国的"三海经"中载有"共工撞倒不周山"、"洪水泛滥"和"女娲补天"的传说。

依据三:在古罗马帝国的"新--旧约全书"(即"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圣经")中载有"洪水泛滥"和"诺亚方舟"的传说。

由网友 思辨虚理 提供的答案:

谢邀。我不是历史学家,但对于概念和逻辑问题感兴趣。所以对"中国古代为什么出现了1500年的空白期"的话题也谈谈肤浅的看法。

我想,这是历史考证从传说和神话转为以实物考证之后出现的问题。这个转化,使得"中国有5000年不曾中断"跟实物证明之间发生了矛盾。找不到这1500年间的文字和实物的证据。如果考古学家发掘出这缺失了1500年间的城市遗址、文字记载和使用金属制造的实物,,那么"1500年的空白期问题"就不存在了。

进而,在没有确切实物之前"缺失了1500年"的提法,从逻辑上讲也矛盾的。因为前期有记录,后期有记录,中间缺失断档了,才能叫"中间的空白期"。这1500年之前的文明史依据,又在哪里呢?

另外应把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区别开来,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中国考古学发现了7000前的骨笛是文明史还是文化史?比如,发现了一万年前的遗骨埋葬中绿松石摆放形式具有以"左青龙右白虎型制",是文化的表现还是帝王制度形成的表现?如果不是,那么"1500年的空白期"提法也不成立了。应该是"从绿松石摆放到商纣王历史记载"出现了5000年的空白期"才对。

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可能正在弥补从尧舜禹时代到周王朝时代这1500年的王朝历史的缺失。

另外,国家概念的出现,是不是文明史的起源?"查明帝王的家谱"是不是考古学家的根本任务?这直接关系到考古学的根本性质问题。

如果说"国家的出现就是文明史的起源"。那么"国家概念出现后,都出现过什么样的国家型制,哪一种形制,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的进步",也是历史学家们应该做出正确回答的问题。历史学家不应当是历史的复读机,而不涉及国家形制的文明和落后问题。

由网友 冲上大热门 提供的答案:

中国古代1500年空白期指的是从西周末年(公元前771年)到东汉初年(公元25年)之间的这段时间,历时约1500年没有留下明确的史料和文献记录。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五百年",这5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因为当时大量的文字、典籍和记载都失传了。

这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空白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动荡。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同时作用的时期,有很多战争、灾难和社会动乱,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文化的断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而秦朝的统一更是将许多文献都毁掉了,这些都造成了文献的丢失和整理困难。

二、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在这段时间里,许多统治者对文化并不重视,他们更注重实际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争夺。这期间的秦始皇,就下令焚书坑儒,将大量的典籍和经典烧毁,使得许多文化资料永远失去了。

三、文化传承不完整。在这个时期,很多文化都是口耳相传,没有通过书写保存下来,导致了文化传承的不完整,很多细节都无从考证。

虽然这段时间缺乏具体的史料和文献记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了解到一些情况。首先,从考古发掘方面来看,已经证实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存在,比如尧舜时期的文化遗存和商周时期的遗址、铜器等。其次,从后世的史书和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记载,比如《史记》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记录,虽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真,但是也有借鉴价值。最后,从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影响,比如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孔子、荀子、墨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1500年空白期确实存在,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一些情况。这个时期虽然历经战乱和动荡,但也孕育了许多文化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认真研究这个时期,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完整和真实。

由网友 严家古历史 提供的答案:

一千多年空白期:应该是指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和西方认为的从商朝计算到现在的三千六百多年,之间差距一千四百多年哪儿去了。

按中国的算法,五千年历史里面,炎黄时代,五帝时代,尧舜禹时代,夏朝就是这一千四百多年里面产生的朝代。

夏朝,大概500年。二里头和三星堆目前争的很凶,不管真相怎样,在中国境内都有可能,反正不可能是埃及,甚至北美,原因很简单,中国在战国以前"尊华攘夷"思想严重,连楚国都看不起,何况那么远的。夏朝出过的大事,只有一件,后羿射日(附带同时期的嫦娥奔月和寒浞政变)。如果把寒浞看做王莽的话,汉朝分西汉和东汉,夏朝也应该分"北夏"和"南夏",再臆测一下,二里头算"北夏",三星堆算"南夏",刚好北夏被东夷的寒浞打败,赶到南方,成为南夏,合情合理,这样的话,都不用争了。

尧舜禹时代,大概200多年。所谓的"尧活了一百多年,舜活了一百多年",应该都是朝代寿命,再加上禹大概活了50岁,在立夏朝之前有些年头,总共200多年,合情合理。尧时代,朝代应该叫"古唐朝",和李家唐朝关系很大;舜时代,朝代应该叫"虞朝",和商朝,田氏齐国,南北朝陈朝关系很大;禹时代,半只脚踩着崇伯,半只脚踩着夏,真实情况应该是禹祖祖辈辈都是治水的,封为"崇伯侯",治了几十代,到了鲧都没治好,虞舜一生气,就把鲧杀了,本来要诛九族,禹临危受命,一定要治好,就三过家门不敢入,加班加点治好水,没想到,治水以后威望过大,功高震主,虞舜就该知趣让位了。

五帝时代,说不清楚多少年,如果按照大禹是颛顼的六世孙的算法看来,大禹是黄帝的八世孙,按《说文解字》的一世等于三十年,八世也才二百四十年,扣除尧舜禹两百多年,那五帝时代和尧舜禹时代不就重叠了吗。这说明,其实五帝时代就是尧舜禹时代,也就是黄帝时代结束后的战乱割据时代,至于哪五帝,儒家都说不清楚,更何况后人怎么看,反正少昊,颛顼,帝喾,祝融,共工,尧,舜都参与了,前面几个都是打酱油的,后面尧和舜笑了没多久,还是禹笑到了最后。

黄帝时代,说不清楚多少年,但根据最近的基因检测,中国男人来自三个男人,分别是6800年前,6500年前,5400年前,推测,5400年前那个男人大概率是黄帝,这样一算,从商朝距今3600多年,加上夏朝500年,加上尧舜禹时代200多年,到达黄帝时代的距今5400年还有1000年啊,再看一下秦国到秦朝的历史,悟了,距今5400年到距今4700,黄帝还没称帝,还叫"黄国"呢,距今4700到距今4400年才是黄帝时代,大概300年。

炎帝时代,搞不清6800年前,和6500年前哪个是炎帝,但是《尸子》说,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一世按三十年算,得有2100年,然后一算黄帝称帝时间距今4700年,好神奇,刚好6800年前。如果《尸子》说的是对,神农炎帝时代得有2100年,距今6800到距今4700,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称帝,反正"黄国"和炎帝肯定重叠,还称兄道弟。

由网友 金元宝是个小捣蛋 提供的答案: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在摸索中不断地进步,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才有了文字记载,然后逐渐的记录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时代越久远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也越模糊。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些高度落后的体制下,人类对世界的感悟还非常的低级,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神话故事。也许在这些人眼中神话和图腾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只有这些流传了下来。

由网友 InfoMover 提供的答案: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史料记载的国家,从奴隶制的夏朝开始,直到现在,中间更迭了很多的朝代。但是几乎每朝每代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设立相关的部门,专门记载漫漫历史。

根据这些史官们记载的详细史料,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古代世界发生的事儿。这些史料的记载和保存,给世界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当然,我国历史也存在"空白期"。

据后人研究,我国的历史竟然存在整整1500年的"空白期",这是非常难以置信的。难道在这150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发展停滞了?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01炎黄时期人们毫无国家意识

从炎黄时期,一直到现在的新中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们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从奴隶制的夏朝,再到封建统治的清朝,这段时间的中华大地被史官们记载得清清楚楚。

今天所讲的1500年的"空白期",指的是炎黄时期到夏朝建立中间的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中华大地并没有特别稳定、专制的统治,没有国家,只有邦派和部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记载这段时间的史书资料相当少,所以这段时间也就相当于"空白期"。

在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人丁稀少,各个部落之间甚至没有一种统一的文字。各部落之间经常会因为争夺食物、女性、水源和地盘而发生战斗,部落成员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活下去。

相传,黄帝和炎帝所带领的部落,就常常会与蚩尤带领的部落发生战争,而黄帝和炎帝被誉为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联起手来,将蚩尤打败。

自此,华夏大地就进入了黄帝炎帝统治时期。战后,华夏大地基本归于平静,开始进入稳步前进、多方面发展的时代。因为缺少史料的记载,所以这个时代的考证基本需要遗址的发掘。

02古代文史资料的记载相当重要

通过国内内出土的少数珍贵遗址,专家们对当时社会的形态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当然了,仅仅通过遗址的发掘,是不可能完整推演出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的。

因为就算专家发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遗址,因年代太过久远,遗址遭到的破坏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专家们在考量遗址的时候,往往还会结合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故事。

据专家推测,那个时代,部落之间仅仅能用特殊的语言来沟通,而文字,部落成员们无从知晓。就算是有少数人使用文字,那他们所识别的文字数量也是相当少的。

03没有史料记载的原因不止一种

这寥寥无几的文字,不足以组成话语。所以,文字创造进程还在继续,因没有用以记录历史的载体。没有文字是造成1500年"空白期"的一个很小的原因,再有一个就是生存问题。

生活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己活下去。当时人们饿了就摘树上的果子,打猎充饥,渴了就喝河里的水。不会像现在这样人们大规模耕种,然后在秋天去收割粮食。

当然,有些专家已经证实,那个时代的已经有少数部落开始了种植庄稼,畜牧牲畜。这个是一个事实情况,不过那种情况当时相当的少见,很少有人去成规模种植粮食和畜养牲畜。

那个时代的人们尚无国家信念,统治组织都是部落,按照部落来区分部族的势力范围。部落相较于国家来说,职能相差较大。所以,他们并没有设置史官的意识,因此也没有留下记载。

没有留下相关记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没有纸张。夏商周时期,人们会有在龟甲和兽骨上写文字的记录,这些情况是在占卜吉凶时常用。

兽骨和龟甲这些材料的来源,就是通过部落成员齐心合力的捕猎。而捕猎受天气、地形和人力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会有源源不断的龟甲和兽骨。

材料的紧缺也限制了史料的记载,那个时候,距离汉代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已经出现了纸张,但是那种粗糙的纸张并不适合书写。

尽管那个时代并未被史料所记载,但是那个时候却是先辈们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有了他们的披荆斩棘,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让国家文明被引入华夏大地。

04处在空白期的华夏子民进步神速

首先,种植庄稼的技术在"空白期"获得极大的发展。人们学会、普及了庄稼种植的技术,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可以吃,不会再因捕猎困难而轻易饿死。

其次,学会取火,用火也是华夏子孙的一大进步。学会取火,学会用火,那么先辈们吃的食物就可以加热,天气变冷了还可以取暖,进一步保障了先辈们的生存空间。

再有就是养殖业方面的提高了。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学会养殖牲畜,对耕作和人类的进步也是一大贡献。养殖牲畜不仅可以利用畜力,节省人力,而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蛋白质供应。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那个时代的人们还创造出了文字,统一了语言。可别小看这一点,文字和语言的发明创造和统一,可极大提高沟通效率,也为日后史官们对于史料的记载打下基础。

总之,因客观条件限制因素的存在,那个时代华夏子民们还没有国家的意识,他们凭借肉身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正因为他们的坚持和付出,这才会让华夏的血脉一直流传至今。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