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老百姓会怀念朱元璋吗?_明末老百姓会怀念朱元璋吗为什么

由网友 坦荡的微风v7 提供的答案:

首先,明末皇帝昏庸,高居紫禁城不知百姓困苦,地主兼并土地严峻,苛捐杂税,加上小冰河时代,百姓或流离失所,沦为流民,贼寇,远走他乡求生计,朝不保夕,或成为佃农,受地主,朝廷双重压榨,有上顿没下顿。

朱元璋在大明地主官僚眼里或为残暴不仁之君,纯#胡惟庸案,#蓝玉案就能看出,朱元璋杀伐之果断,但对百姓却是极好,乱世思圣君,百姓怀念朱元章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1,出身相似,朱元璋穷农出身,一家人相继饿死,在苦苦哀求之下,才得好心地主中得方寸之地安葬家人,欺压百姓者便为其仇人,对普通百姓能感同身受,必受百姓爱戴。

2,民乃国之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也跟历代明君一样,为保明朝长治久安,管好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是其要务,百姓自然也爱戴。

3,虽为暴君,但杀伐之刃不向之百姓,胡惟庸案杀3万人,蓝玉案1.5万人头落地,分别都是最大文官和武馆集团,都是为了维护明朝统治,同时整治了不少贪官污吏。

4,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结束元朝统治,洗刷南宋耻辱,收复燕云十六洲,是全体汉地人民的恩人。

5,轻徭薄赋,恢复生产,百姓日子得以休养生息。

由网友 神都花花 提供的答案:

朱元璋曾说过, 如果老百姓怀疑当地的官员贪污腐败,就可以直接绑了,敲锣打鼓的送往京城治罪。

只要农民头上顶着一本他亲自编写的《大诰》,沿途官员不但不能阻拦,还要提供食宿。

第一个这么做的是江苏常熟人陈寿六,陈寿六因受到地方官顾英欺压,就把顾英绑了,头顶着《大诰》送到南京治罪。

朱元璋得知后,非常高兴,不但亲自接见了陈寿六,还赏赐了他二十锭银钞,并免除了他们家三年赋税。

朱元璋最大的功绩还是让社会生活再一次步入正规,并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登级制度,结束了人们动荡不安的生活。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时期,朱家人里面有名有姓的基本上都派到北方当塞王,为国家守边去了,时不时的还要与北元势力打上一架。

那时候,朱元璋的威望在老百姓心中是极高的。

到了明末时期,也就是明朝最烂的时候,造反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在这些造反的老百姓里,大顺军,大西军,江南奴仆起义军,福建义军,浙江海贼,粤西山贼,谢迁义军,满家洞义军,大别山义军,河南土寨等等,都选择了抗清。

这些造反的老百姓,却成为了明朝最后的守护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百姓对明朝是非常认可的,对于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也是认可的。

可悲的是,明朝的士大夫们已经投降了满清,他们也无能为力。

明末老百姓会怀念朱元璋吗?_明末老百姓会怀念朱元璋吗为什么

由网友 板砖拍圣母 提供的答案:

凤阳花鼓,明末清初民间流传的一个曲艺,其中有个调子叫"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灾?"是不是这个唱法我忘了,在历史书中有记载。

我也深信不疑,明末确实各种作妖。

但是后来我了解了,原来这是满清政府出钱让老百姓唱的,当时老百姓叠经战乱,各种天灾,满清就这样捏着脖子搞了一出,而且特意选在朱皇帝老家,不得不说清政府聪明的狠,比贪玩懒政的那些明朝皇帝聪明多了。

由网友 蔡林228536002 提供的答案:

有很大一部分老百姓会怀念朱元璋。

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以后,民间出现了许多反清复明组织,说明很多人还是想回到朱元璋时代生活,因为朱元璋是杀贪官污吏最狠的一个皇帝,许多政策都对老百姓有利,朱元璋是有史以来,对老百姓最好的一个皇帝,所以,明末老百姓大都会怀念朱元璋。

由网友 燃爆你的荷尔蒙 提供的答案:

谢邀!

朱元璋从开局一个碗到帝王,经历了和尚、乞丐、小兵、将军、领袖、皇帝等多重身份,对民间疾苦深刻了解,对官绅士大夫有一种天生的仇视。

在朱元璋掌权的几十年里,老百姓可以说是几千年封建时代最幸福的时期之一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严惩贪腐

洪武年间应该是官吏们最痛苦的年代了,不仅俸禄微薄、休假少,最重要的是管理还非常严格。

从朱元璋的铁腕治贪腐可见一斑。朱元璋规定,贪污银两60两以上的便是死罪,中央到地方,只要牵涉贪腐,绝不手软,情节严重的还要剥皮做成人皮模具供士民瞻仰。

从洪武九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先后发起六次大规模肃贪,处理的贪腐案不计其数,涉案被处理的官员达15万之多。

2、上访鸣冤

上访应该是朱元璋发明的专利。

朱元璋规定,官吏们在收缴赋税、摊派差役如有曲法,百姓可以直接扭送官吏们往上级官员处上访。上级官员若不受理,需受到相应处罚。这应该是古代最亲民的规定之一了,赋予百姓扭送官吏的权力,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朱元璋还专门在午门外设置鸣冤鼓,士民如有不平,在地方上得不到解决,可以直接到南京上访鸣冤。

为了更好的让百姓知法用法,更好的监督官吏,朱元璋编写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记录施政要领和贪官名录警示世人。为了推广这两本书,如果犯罪之人发现大诰都可减免罪行;朱元璋还命人在路口、凉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刷写这些标语,让更多人能看到。

3、休养生息

1368年,朱元璋刚刚称帝,地方官吏进京,朱元璋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明朝初年,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为了提高土地开垦率,朱元璋实行了开垦土地,三年免租的政策,还强制性的将人多的地方的人口迁往人少的地方,史称洪武大移民。

轻徭薄赋也是休养生息的标配,朱元璋同样这样做的。此外,朱元璋十分看重兴修水利。

朱元璋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百姓生活稳步提升,土地大量开垦,人口大量繁殖。这些为新王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也因为这些政策,虽然官吏阶层被清洗了好几次,但是百姓生活稳定,国家无战事、无苛捐杂税、少贪腐官员;百姓要的也仅仅是这么简单而已,也因此被史家公认,是百姓最幸福的时代之一。

虽说朱元璋为了维护朱家王朝稳定而嗜杀成性,但是对百姓还是很好的,所以有明一朝的百姓肯定会怀念他的。

由网友 玄元大天尊 提供的答案:

明末?那你是太小看朱元璋了。

1912年2月15日,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率领文武百官,拜谒了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以告慰朱元璋,延续了近300年的反清复明,终于成功。

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拜谒明孝陵呢?

明末清初,有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叫天地会,致力于反清复明大业。天地会的第一任帮主叫陈永华,也就是鹿鼎记里"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的原型。天地会后改组称为洪门,洪门之"洪"就来自于洪武帝的年号。洪门历经300年的薪火相传,其中一支传到了海外檀香山,称檀香山致公党。檀香山致公党会长,姓司徒讳美堂,著名爱国人士,手下双花洪棍(洪门内部高级干部)就是孙中山先生。

所以你看,不但是明末清初,即使是清末民初,甚至新中国的建立,都跟洪武帝朱元璋不无关系。

顺便提一下,中国是一党专政,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民主党派其中的一个党派就是致公党,可见其历史功勋之卓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