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奔流到海不停留 提供的答案:
如果不辩论清楚,南阳就会变成襄阳了。南襄两地躬耕地之争的核心证据是什么?
诸葛亮躬耕地的核心证据是什么?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亲口所言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而时间点就是《三国志》陈寿记载的"玄死,亮躬耕陇亩""诸葛孔明,卧龙也",经考证 这个时间是建安二年至建安十二年。除了"南阳",诸葛亮和《三国志》没有提及其他任何一个与躬耕地有关的地名。
所以,南襄两地争论的核心焦点就应该是诸葛亮说的这个"南阳"其所指,史书记载的汉晋时期的"南阳"是哪里,哪里可以称为南阳!哪里有被人称为南阳的记载,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就应该是哪里,因为诸葛亮不可能与当时的史书记载相悖。而哪里没有被人称为南阳的记载就不可能是诸葛亮说的"南阳",因为诸葛亮同样不可能别出心裁的称一个小山村为"南阳"。
在众多史书记载中,用南阳、南阳城、南阳郡代指郡治宛县的记载比比皆是。《史记》有"南阳西通武关";"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这是南阳与宛互指的最早记载;《后汉书》有"俱攻破南阳,斩莽前队大夫甄阜","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的"南阳"毫无疑问指的都是宛城;《后汉书·天文志》有"四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从南阳还,道寝疾。至叶,崩。"帝"幸南阳,又幸章陵"。这里边"南阳"与南阳郡所属的叶、章陵同时存在,而王莽更是直接将宛县改为南阳县,晋《南雍州记》记载:"南阳县西七里,有梅溪"。另外,《三国志》记载孙坚"比至南阳";甘宁"因居南阳";诸葛亮《后出师表》记载曹操"困于南阳";东晋郭仲产《襄阳记》记载"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等等都可以证明当时郡治宛县普遍被人同时称为"南阳"。退一步讲,即便用南阳郡,史书中还有很多记载其所指依然是郡治宛县的史料。请看: 《后汉书·地理志》"南阳郡,秦置。洛阳城南七百里"; 《水经注》(淯水)"又南径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代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元和郡县志》"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晋代郭仲产《荆州记》,博望故城"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宛县旁边又标注了"南阳郡",这个"南阳郡"没有标注在南阳郡其他地方,尤其是没有标注在襄阳隆中。
可以间接证明南阳与宛互指的是汉晋时期以郡名代指郡治在当时是一种常态,就像太原可以代指晋阳,长沙可以代指湘县,汉中可以代指南郑,淮阳可以代指陈县,和南阳一样,这些郡名在长期代指郡治后都逐步取代郡治原有的县名而成为这些城市的正式名称。同理,今天的襄阳市可以代指市区的襄城区和樊城区,而襄阳市所辖的老河口则从来没有人说那是襄阳市。所以,这些南阳、南阳城、南阳县、南阳郡的记载毫无疑问和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一样,都是指的南阳郡郡治宛县,所以,躬耕地只能是宛县一带,没有其他。
而目前"襄阳说"的举证则都是游离于这个证据链之外的无效证据。习凿齿及众多史书记载的"自汉以北为南阳郡"的两郡分界就已经将位于汉水南岸的襄阳隆中排除在"南阳"范围之外。从证据学的角度来讲,一,襄阳说最早的基础证据是东晋李兴的《祭诸葛丞相碣文》里的"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这个隆山毫无疑问位于文中所言的"沔之阳",《水经注》则具体记载为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的蓼山。而"隆中"之名则是王隐的《蜀记》引用李兴碣文的加注,由隆山变为"至隆中",但此"隆中"应该与隆山一样还是位于"沔之阳"而不是今天沔之阴的襄阳隆中风景区。二,习凿齿不是当事人,晚于诸葛亮躬耕南阳170余年,虽然他把隆中由"沔之阳"挪移到了"沔之阴",此证据与该证人其他说法如:"襄阳有孔明故宅"、"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所收《后出师表》中的"困于南阳"等自相矛盾,故其证词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三,习凿齿说无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其他证据均来源于习说,故应合并于此证据之中),单独一个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孤证不能定案,不具备间接证据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四,习凿齿所言的"亮家"与当事人争议之主要事实或诉讼的主要标的"躬耕南阳"、"三顾茅庐"不符,不具备间接证据的关联性。五,习凿齿与一方当事人(襄阳市)有利害关系,其证词应尽量回避或采信时极为慎重(此为玩笑话,但在法律思维上可能就得这么做,事实上,习凿齿在诸葛亮故宅的问题上,其意识倾向性的确十分严重)。六,"襄阳说"的所有证据均无法证实诸葛亮在"建安二年至十二年"这个有效时间之内始终是在隆中的,无法证明诸葛亮此时期不在南阳。七,此证据不具备"排他性",它排除不了"躬耕南阳"的真实性,事实上,从习凿齿开始,从来没有人去直接怀疑和排除"躬耕南阳"的真实性,而"襄阳说"的证据都是与"躬耕于南阳"无关的所谓"亮家""寓居襄阳隆中""隐居""娶妻""上学"等等,没有人说隆中是"南阳",也没有人说诸葛亮在隆中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躬耕"。八,襄阳隆中从来没有任何史书将其记载为"南阳",从习凿齿号曰开始,那个地方就只叫隆中,先后属于南郡、襄阳郡、襄州,从来没有属于过南阳。襄阳举证不举这些,净扯那些七大姑子八大姨有什么用啊!别说不属于南阳郡的小山村隆中了,就是汉水北岸属于南阳郡的樊城,哪部史书说过樊城是南阳了?刘备驻屯南阳郡新野县、火烧博望,有谁说过刘备"驻屯南阳""火烧南阳"啦?所以,在当时"南阳"所指这个关键问题上,襄阳说没有任何史实依托。
"治史如断狱",学术问题也不能儿戏。
由网友 淯阳侯 提供的答案:
争论诸葛亮躬耕地,就是还原历史真相,打击伪化异化历史的行为!
华夏历史一脉相承,这也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近阶段,一些无良的所谓专家、学者、小学教师、网络大咖,"语不惊人死不休",靠否定历史、异化历史来夺人眼球,上位吸粉,为了一点盒饭、g粮,制造争议,出卖良知。
"仆躬耕于南阳之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多次自述,声明自己躬耕陇亩之地,就在南阳隆中卧龙岗,一些将南阳加上前缀、后延,都是不怀正义,企图抹黑搅混历史事实。
躬耕地的争论,说实话,真的强不了国富不了民,但是久拖不决,就会引起严重的地域纷争,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发掘历史,还原历史,确定是非曲直很有必要。
由网友 淡看人生三千事 提供的答案:
不蒸馒头争口气。像黄帝陵,关公庙,赤壁全国不止一处。为啥南阳,襄阳闹的最凶?最早南阳没争过,是湖北人发动全省之力搞出来的"古隆中",为了一个谎言改了一片地名还改教科书和地方志,国家竟然还都同意了,这需要多大的力量。没事大家争论一下也没什么?都是争点流量,搞人身攻击就没意思了。我不是南阳人,也被攻击了,喋喋不休。
由网友 断鹰攀崖 提供的答案:
我可以告诉你,很重要!
这不单单是经济利益的问题,而是捍卫历史和篡改历史的斗争、保护文物和破坏文物的斗争、正义和邪恶的斗争。
一、保护文物VS 制造"文物"
1、2008年"襄阳说"领军人物——潘正贤说"让河南南阳卧龙岗所谓的诸葛亮躬耕地见鬼去吧",并鼓吹火烧卧龙岗(见天涯论坛)。
2、1990年前,襄阳隆中是"瓦庐",之后仿照南阳卧龙岗改为"草庐";2016年,襄阳修建【卧龙古镇】,明显的制造文物——这是襄阳的造假。
3、2007年,南阳卧龙岗重修古柏亭,有《重修古柏亭碑记》为证——这是南阳的保护。
二、捍卫历史VS 篡改历史
1、岳飞北伐时,曾在南阳武侯祠撰写《出师表》,岳飞在"跋"中自述"过南阳"而作。可是襄阳复制后竟然删除"过南阳"这个自述。
2、2000年前后,襄樊市长五上北京,拜访人教社……结果2003年人教版教材注释《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南阳"为"南阳,郡名,今湖北襄阳一带",言外之意,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隆中。我的妈呀,
(1)《后汉书—郡国四—南阳郡》"南阳,洛阳南七百里(汉制)",这说明东汉、三国"南阳"一指南阳郡,二指南阳城(宛,今河南南阳)。人教版怎么断定"南阳"是南阳郡呢?
(2)退一步讲,"南阳"指南阳郡,它怎么能在"今襄阳一带"呢?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时,樊城、隆中属襄阳郡,枣阳、襄阳区属义阳郡。这说明"南阳"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3)退一步讲,诸葛亮之"南阳"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前的南阳郡。南阳郡面积46000万平方公里,2003年襄阳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襄樊市1.9万平方公里,襄阳区、襄樊市不怕被撑死了?
3、襄阳诸葛亮学术研究会会员、"襄阳说"专家余鹏飞说(1)"以向宛洛"出自《出师表》(其实是《草庐对》)(2)博望坡在新野以南,即今襄阳境内(博望坡在南阳北,今南阳方城县境内。
4、"襄阳说"祖先——习凿齿通过"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汉晋春秋》)和"襄阳有孔明故宅"(《襄阳记》)把诸葛亮说的"南阳"、"躬耕"、"草庐"偷换成"襄阳"、"住过"、"宅院(即砖瓦房)"。"襄阳说"奉习凿齿为神灵,说白了把《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给否定了。
5、某襄阳专家说最早记录躬耕地的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出师表》被否定了)
三、学术正确研究方法、逻辑VS 错方法、神逻辑
1、前提——"躬耕于南阳"VS "隆中对(躬耕隆中)"
2、史料——《后汉书》、《三国志》、《晋书》VS 以习凿齿以后的史料、《三国演义》
3、诸葛亮是否承认襄阳郡——承认VS 不承认(自我否定)
4、"南阳"能否指宛——可以指宛VS 不可以指宛
5、诸葛亮"草庐"——草庐VS 宅院
6、神逻辑(1)隆中属于南阳郡,所以隆中是躬耕地(2)隆中就在襄阳,南阳别嚷嚷了(以"躬耕隆中"为前提)(3)诸葛亮老师、老婆、朋友都在襄阳,所以躬耕地在襄阳(躬耕于襄阳——诸葛亮)(4)南阳郡≠今南阳,所以躬耕地不在今南阳(惊天地泣鬼神)
四、正义VS 邪恶
1、2016年湖北襄阳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汉水襄阳"骂南阳卧龙岗、南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是"李鬼",结果被批评,襄阳隆中也受到质疑。可是,汉水襄阳、襄阳宣传部、襄阳政府、襄阳隆中装哑巴,襄阳专家集体沉默。
2、南阳政府说加强合作,打造三国旅游。
由网友 岘山下一人 提供的答案:
这件事距诸葛亮死后不久的《襄阳耆旧记》、《水经注》等史料记载的很明确,而南阳的卧龙岗,要等南宋有个南阳人刘整,献计蒙古人灭了襄阳之后,南阳的城墙根下面才建了这么个武侯祠,前面汉晋隋唐南北朝的卧龙岗在哪里?在史学界这件事也没啥好争论的,社科院早有定论,翻翻中小学生教材,各类词典辞海,甚至80年代前的南阳官方刊物,都明确躬耕地是襄阳的古隆中。这两年,南阳那边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发文炒作这件事,目的当然可以理解,十来年前某些南阳人打着热爱家乡的旗号,有组织聚集几百名小学生在卧龙岗前撕教科书砸电视拒看央视《三国》,就挺那啥的,但这两年竟然把革命烈士陵园都给拆了造假扩建卧龙岗,真的有点太那啥了,唉…。
由网友 背嵬军 提供的答案:
当然重要,
这关乎堂堂青史,关乎千秋万代的教育,
南阳人民无心、也无意去跟造史、编史、乱史的货色们争一时之短长,
无奈某些货色罔顾历史、捏造事实、不惜抹黑南阳武侯祠甚至河南文化,甚至以野史质疑正史、甚至篡改正史,
国家官宣已经有定论,某些货色们仍然不收敛、不自知,
南阳人民包括我们河南人民只能选择自卫反击、选择奉陪到底。
由网友 山猫出动 提供的答案:
亮曰躬耕于南阳,南阳就是南阳,不是之邓县,汉水北岸的穰邓,更不是汉水南岸的阿头山,俗以为名的乐山和乐山东的亮宅。
这是我们怎样对待祖宗留下的历史和古文字真伪态度问题。
历史和古文字作为国家历史和文字专家要求真求实,不能瞎子摸象,以后人否古人,不学无术的乱襄,以襄充穰。
于南阳,于邓县,于号曰隆中这三者于是明确地点性质,地点不同的逻辑关系,不要乱之。南阳不是邓县,更不是襄阳号曰隆中。
专家的先把祖宗留下的古文字于和之学明白,给子孙后代讲明白。
专家们应把历史地理名称学名白。
襄阳,阿头山,优龙山,乐山,号曰隆中,隆中山,古隆中,沔之阴,襄水,亮宅,襄简王坟
南阳,宛,宛城,宛,中隆,隆山,隆中,独山,沔之阳,卧龙岗,八里岗,庵,草庐,诸葛庐
邓城,独乐山
谁在演义?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