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因为当时日本高层觉得自己手上还有牌,有讨价还价资本,不想无条件投降。
德国投降后,虽然日本人嘴上不说,但他们也知道——既然鬼畜同盟国可以平推掉强大的德国。那么碾压日本,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就是,日本高层很害怕。如果打到山穷水尽地步,民不聊生。日共出来活动,领导底层日本人民武装起义,倒向苏联,把红旗插满整个日本。那自己只怕是会死的更惨。
所以,从1945年5月开始,日本大部分高层就已经达成共识。
打是不能再打了。日本应该尽快谋求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办法。
当然,当时的日本人仍然在幻想。
想以有条件的形式"结束战争"。保留日本主权和天皇。
即便要处置战犯,也应该是由日本政府自行处理。日本绝不接受以战败国身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被盟军"鱼肉"。
其实更早的时候,也就是1945年1月,日本就跟美国暗地里有过接触。
只是因为开出的停战条件很不切实际,导致罗斯福根本不想搭理日本。
后来罗斯福病逝,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日本觉得杜鲁门可能会不一样,便再次接触。但这一次,又被美方断然拒绝。
杜鲁门的意见很明确,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被盟军碾碎。日本没有谈条件的资本。
美国不接受日本提的条件,日本很尴尬。
可是,日本高层又不愿意无条件得投降。
于是,日本便准备筹码,决心逼美国接受自己有条件停战。
日本高层的第一个筹码是七千万日本人和三千万朝鲜人。准备以一亿人的性命与同盟国同归于尽。
我敢死一亿人!你们敢死几个?
怕了吧?怕了就接受我的条件,与我停战。
其实,所谓"一亿玉碎","本土决战"。
从来都是日本高层用来与美国人进行停战谈判的筹码而已。
并不是日本人真有那么死心眼,哪怕死绝户了也不愿投降。
第二个筹码是苏联。
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当时日本跟苏联之间,并没有宣战,竟然还诡异的维持在和平状态。
虽然1945年4月5号,苏联通知了日本,条约到期后,苏联不会再延长。
但由于《苏日中立条约》是1946年才到期的条约。日本高层觉得条约还有一年,而在这一年时间里,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比如因意识形态不和,西方与苏联翻脸。
一旦如此,苏联将会很需要日本在远东帮它牵制英美。
因此,日本高层便也就病急乱投医的,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苏联。
想以废止1905年日本与沙俄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出让自己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和库页岛的利益给苏联为条件。让苏联出面调停。
或者,在日本与美国决战时,希望苏联能保持中立态度。
总之,在日本人看来,自己的筹码很大。美苏没有拒绝的可能性。
然而,在美苏看来,日本的筹码等于没有。
苏联方面是一种待价而沽的心态。斯大林一直在敲打杜鲁门,跟他讨价还价。
讨什么呢?讨的就是苏联出兵后,美国要承认苏联在远东取得的既得利益。比如美苏瓜分日本,苏联要在日本驻军。就像瓜分德国后,苏联在东德驻军那样。
反正,苏联没有正眼瞧过日本。
《朴次茅斯和约》?那都是老皇历了。
苏联有实力拿下朝鲜半岛,库页岛。还需要一个将死的日本政府的承认?
至于可能存在的美苏翻脸,苏联也不是没有想到。
只是,日本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并不相信日本。
相比于苏联,美国压力大一些。但杜鲁门手上也有牌可打。
第一张牌,当然是原子弹。
虽然杜鲁门知道,自己只有两枚原子弹,靠这玩意炸不掉整个日本。
但日本人并不知道。说不定两颗下去,日本天皇就被吓得投降了呢?
如果原子弹也吓不倒日本。
没关系。杜鲁门也还有第二套方案。
早在1944年,美国就筹划了"没落行动"。
这个计划简单点说,就是美英于1945年10月之前,集结600万人(美军500万),从南面对日本州岛和九州岛实施登陆作战。
作战重点是九州岛和本州岛的东京湾。
当英美联军进攻时,苏军再适时从北面切入日本,掐断日本大本营逃亡到本州岛北部以及北海道岛的退路。
争取只用一年至两年时间,摧毁日本本土的军事潜力。
实施这个计划的前提,是美军要拿下琉球。
而在1945年7月,美军已经拿下琉球。所以在对日本实施核打击前,美军已有充分条件实施"没落计划"。
一旦日本在挨了两颗原子弹后,仍然不投降。美军立马就实施登陆作战
当然,如果这个计划落实,美英联军的损失必然不会小。杜鲁门政府为此还准备了一百万枚紫心勋章(受伤就可以领)。计划以几十万人战死,一百万人受伤为代价,彻底打败日本。
这个伤亡对美国人而言,非常巨大。
但相比于拿下日本,美国控制远东,获得巨大利益。这点损失也是值得的。(美国在远东获得的利益,现在肉眼可见)
所以说,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其实都没把日本的龇牙咧嘴当回事。
当时美苏最关心的是肢解日本后,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1945年7月26号,《波茨坦公告》发布。
中美英等主要盟国一致敦促日本政府马上无条件投降。
日本政府本来想接受公告来的,但日本外务省官员看了公告后发现,公告里面只说了日本武装部队的无条件投降问题,没提要天皇退位的问题。
而且,苏联代表竟然没签字!
日本方面又重燃信心,觉得可以博一把。
然而实际上。天皇的问题是因为美国方面坚持想让天皇退位,但英国人考虑到自己家里还有个国王,就不太赞成这事。所以最后在文本里面,就没提这一茬。
至于苏联没签字,事实证明,这只是日本人想太多了而已。
总之,日本人在看过《波茨坦公告》后,一贯存在的老毛病又犯了——"总论赞成,各反对"。
大家都主张停战,但是都不想出头。都认为别人会出头。自己这里还能再打一下,临终战前捞个民族英雄头衔。
1945年8月6日,等了十几天,等不来日本的回信。杜鲁门拍板:扔原子弹吧。
然后,广岛就成了废墟。
听说广岛挨了核弹,日本高层很诡异的居然没有慌。
因为当时的日本高层怀疑,美军砸下来的这玩意是不是原子弹。如果是的话,美国佬的手里有多少这玩意?
这个问题,现在看似荒谬,然而放在当时并无违和感。因为之前,东京在大轰炸中,承受了相当于广岛核爆炸数倍的伤害,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因此,此次广岛被炸,日本高层的第一反应是先调查清楚再说,心里倒没有多慌张。
而真正让日本包括天皇在内的所有高层慌张的事件,是8月9日凌晨,苏联宣布参战。
苏联一参战,等于日本的两张筹码牌,直接就没了。
苏联人不怕死人,这家伙来了,一亿国民真有可能总玉碎!
为此,日本高层紧急召开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文武官员大吵一通。文官都建议,必须马上向美军投降,只要能保留天皇就成。至少美国不会把日本人都宰了。而武官则表示要最终决战,要让苏联人看看昭和男儿的勇气。
然而,就在他们还在吵架时,一个消息突然传来——长崎也被核爆了。
海军方面的代表听到消息后,立马站在文官一边,主张投降,只保留天皇即可。天皇为了利益,当然也是赞成文官提议的。
于是,博弈的天平陡然向文官倾斜。最终在天皇的拍板下,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咱们现在总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但其实,并不是的。
因为相比于1945年7月26日,发布《波茨坦公告》时的对日态度。美国在8月份的对日态度,已经软化了很多。
当时苏联席卷中国东北和千叶群岛,极有可能出兵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岛的北部(苏联实际没有这个能力,但美国不知道)。苏军的进军速度超出了美国的预料。
你想嘛,按照既定的"落日计划",美国至少要在1946年中,才能拿下日本的九州岛和本州岛南部。而苏联在美军实施计划前,只用几天就把炮口对准了北海道。这太吓人了!
因此,杜鲁门便不想再打了,他必须要尽快解决日本问题。这也就导致,美国突然接受了日本方面打了折扣的"无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天皇和日本国体。
总之。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一个国家愿意投降。另一个国家也不一定就要接受投降。
由网友 蓝风破晓 提供的答案:
日本坚持了三个月,想等待奇迹的发生,因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国家上。
终究,这个国家让日本失望了,所以,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了。
1、日本在投降前处于什么情况?
二战的本质:是资源少的德国、日本等国家,想要改变世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战争。
(1)日本在二战时的狼狈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是工业化程度很高的两个国家,德国是欧洲第一工业大国,日本是亚洲第一工业大国,两个"本洲第一的工业化国家",却要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所以,他们需要掌控更多的资源源头,如此,才能保证不受制于人,获得长长久久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不聊德国,主要聊聊日本当时的情况。
1937年7月,日本动手了,第一轮的目标是中国,日本想要蛇吞象。
前期,日本还能进口美国的大量资源。
后来,美国收紧了资源口袋,限制,甚至停止了对日本的石油、钢铁等重要物资的出口,于是,日本开始了第二轮的目标:侵占另外的资源替代国。
日本人先是选择了北上,准备从苏联人那里虎口拔牙,结果牙没拔成,反被北极熊在"诺门坎战役"中打残。
眼看,进攻中国的过程中,陷入了战争泥潭,而资源越来越紧张,于是,日本在1941年4月,和苏联签订了重要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为期5年),这意思就是要准备调整目标了。
很快,日本第二轮的目标调整为"南下"了,就是"剑指东南亚",因为那里有石油、有橡胶。但完成第二轮的目标,就得和美国掰手腕,因此就有了1941年12月日本的"偷袭珍珠港"。
如今的我们,感觉当时的日本胆量太大了,但日本人的逻辑是:
把美国先打伤,趁着美国养伤之际,快速拿下东南亚。到时,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了,战争经验不多的美国,最大可能就是"谈判解决"。
谁成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举动,直接把美国拉入了战局",轰轰烈烈的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了!
日本人完全想错了,美国人比想象中更能打,手段更狠。
从1942年开始,历经三年,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虽然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但整体态势是失败,并且不断收缩,最后到了家门口。
在面临巨大的工业化和后勤的差距下,日本人真的打不过。
而在欧洲大地,德国人被苏联揍得满地找牙,不断后退,被盟军在西线痛揍。
到1945年年初时,战局大势已成,日德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了失败,这就有了重要的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
(2)日本在投降前的处境
1945年上半年,日本也好,德国也罢,都知道大势已去。
德国人未曾放出惊天之语,甚至,在1945年的4月30日,希特勒和爱人双双自杀了。在5月8日,德国就投降了。
但是,处于逆境的日本对外还是嘴硬,绝不投降,提出了"一亿玉碎"的计划,要战至最后一个人,誓死保卫日本诸岛。
日本为何如此嘴硬?
有三个原因,一是日本虽然资源缺乏,但从1937年到1945年之间,死的人数不算多,只有三百万左右,不像德国死去了八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日本人认为他们还有一战之力。
二是,此前的日本虽然被美国轰炸了东京,但国内的损失并不大,工业体系还算完整,本土一直没有战争。
所以,美英等国如果登陆作战,不见得能快速取胜。按照美国人的分析,不留下一百万的尸体,日本本岛都很难打得下来。
三是,日本提出"一亿玉碎"的计划,是要增加谈判的砝码,是要实现"有条件的认怂"。
这话怎么说?日本当时最后的底线是:保留日本的主权和天皇制度。
在此基础上,能获得更多条件再好不过了。比如,他们继续掌控东北三省,或者掌控一部分。因为,日本和苏联有《互不侵犯条约》,如果苏联不出手,东北三省,轻易丢不了,朝鲜半岛都不容易丢。
这样说吧:在德国投降后,日本的形势虽然很被动,但是,和苏联并没有撕破脸,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只要苏联遵守协议,日本还能守一守,或者在谈判中取得更多主动权。
日本想法挺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1945年的2月的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已经完成了"利益分割",在德国投降后的三个月内,苏联必须出兵日本。
所以,日本是否顺利投降,和苏联的举动有很大的关系。
2、苏联出兵成了日本人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5年上半年,日本就因为战争局面一面倒,特别是德国投降对日本冲击很大,当时日本国内的文臣和天皇都有意进行投降。
但是,军部并不同意。
在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大行其道,内阁说话的分量完全比不上陆军和海军。
从1945年5月到8月,对日本来说,是无比煎熬的三个月,他们寄希望于苏联,希望苏联不撕破脸,希望苏联能进行调节,让日本的受损少一点。
但是,苏联都和美英串通好了,怎会答应?
1945年的7月,波斯坦公告发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并不愿意,他们还是坚持"有条件投降",要谈判解决问题。
看到日本的坚持,美国终于忍不住了。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扔下了一个原子弹,这让广岛的日本人仿佛看见了人间地狱。
但是,日本仍然没有第一时间投降,他们还想再看看。
苏联的斯大林是个老狐狸,如果没有美国扔了的原子弹,苏联虽然箭在弦上,但仍然可能观望,总之,苏联不想当那个愣头青。
看到美国扔了原子弹,1945年8月8日,苏联斯大林大手一挥,启动"八月风暴",几路大军,形成一个钳子状,开始进攻日军控制的东三省、库页岛等。
1945年8月9日,美国再一次投了一颗原子弹到长崎。在日本的第二次人间地狱显现无疑。
此时日本决定仍然想有条件投降:一、日本继续保留天皇制度;二、日军自行解除武装,美、英、苏、中不得干预;三、日本希望,战犯在本国自主审判;四、美国英国和苏联不能侵犯日本本土。
这不是笑话吗?如果同意这几个条件,雅尔塔会议有何意义?波斯坦公告又有何意义?
不同意!
苏联大军继续前进,150万大军,毫不停息,开始了摧枯拉朽般的进攻。苏联人强悍的态度彻底让日本人没有了任何希望,这是压在日本人头上最后一根稻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对外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样说吧,德国投降后,日本坚持了三个月,最后无条件投降,一是因为原子弹的投放,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心理恐慌;二是他们寄希望的苏联,没有遵守互不侵犯条约,全面发起了攻击,这让日本没有了任何寄托的希望。
日本的大和民族,死倔死倔,武士道精神更是将不少人洗脑了。
除非你是强者,敢于痛揍日本,否则,日本人永远不服。就像美国,虽然二战期间痛揍了日本,还投了两颗原子弹,但现在的日本,在美国面前,听话的和孙子似的!
由网友 小约翰 提供的答案:
当时德国人手里没牌可打,日本人手中还有两张牌。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德日意法西斯发动的。
经过数年浴血奋战,盟军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意大利在1943年10月就宣布投降,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是1945年5月8日,日本是8月15日宣布投降。
德国投降的时候,日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已经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除了傻子,谁都知道日本败局已定。
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坚持了3个月?那是德国和日本的处境不同。
德国投降的时候,苏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德国,兵临柏林城下,距离柏林只有60公里。
这时候,美、英军的先头部队也已经挺进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也不过100公里左右的距离。
纳粹的精神领袖希特勒已经在4月30日自杀,纳粹群龙无首。
德军中高级将领早就丧失了抵抗信心,曾经试图谋杀希特勒结束战争。
纳粹骨干希姆莱和戈林也在积极跟盟军接触,打算寻找退路。
可以说,德军高层除了投降别无选择,因为德国全军上下已经丧失了抵抗信心。
日本为什么要垂死挣扎,进行没有意义的抵抗?
民族精神
大和民族性格坚韧且又狂妄,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悲壮基因。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神风敢死队员的"壮举"和"一亿玉碎"计划的命名得到证明。
天皇已经在日本存在了上千年,天皇不仅是统治者,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
宗教的力量是无穷的,日本国民愿意为天皇付出生命。
而希特勒从1933年上台,到1945年自杀,只在德国统治了12年。
虽然希特勒把自己包装成德意志救世主,可是当德国战败在即的时候,他就从神坛跌落,大多数德国人对他就不再盲从和崇拜,有很多德国人反而把他当做民族罪人。
也就是说,在德军败局已定的时候,没有哪个人愿意为希特勒献身。
筹码在握
虽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胜利,但是日本本土还没有盟军一兵一卒。
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日军,还有约300万。
日本是个岛国,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冲绳岛战役中,美军投入兵力20万,比日军兵力多了两倍,拥有制海、制空权,可还是付出了6万人的伤亡。
而且如果美军进攻日本,日本7000万国民,能拿起武器的,都会选择跟美军死磕。
即使没有武器,他们也会用锄头和石头跟美军同归于尽。
如此看来,攻占日本本土,需要投入至少600万兵力,付出200万人伤亡。
这样的伤亡,对于美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如果美军遭到激烈抵抗,接受不了巨大伤亡,就会寻求结束战争。而且日本战败前,日军在中国还有160多万兵力,其中东北的关东军就有60多万。
这些日军也可以困兽犹斗,为日本在谈判中增加筹码。
在此情况下,日本就能在谈判中提出条件,体面地投降,日后还能东山再起,至少不至于像德国那样被盟军占领。
抱有幻想
日本对苏联抱有幻想,觉得苏联不会很快出兵。
其根据是,日本和苏联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有效期是5年。
条约签订后,苏联人果然守约,撤走了援华航空队,中止了对华一切援助。
直到苏联出兵东北的时候,日苏还保持外交关系。
条约还有一年才到期,苏联不会爽约对日宣战。
而且苏联跟德国打了四年,军队伤亡惨重,国内百废待兴。
斯大林应该让苏军休整一段时间,不会立刻跟日本翻脸。
事实上,斯大林也不是国际主义战士。
苏联出兵东北,是有条件的。
苏军占领日本北方四岛。
苏联替代日军,驻军中国旅顺港。
中国政府承认外蒙是一个主权国家。
日本方面没有想到英美那么憨厚,把到嘴边的肥肉——北方四岛送给了斯大林。
日本人还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大方,为了苏军出兵而放弃国家主权。
当然日本更没有想到,美国研制出原子弹,并且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造成的伤亡超乎想象。
如果不是美英那么慷慨;如果不是蒋介石那么没有原则,斯大林就不会那么痛快出兵。
如果不是美国制造并投下原子弹,日本完全可以抵抗到底,以更体面的方式投降。
如果那样,谁能说日本当时的顽抗选择,不是最佳的?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要说日本,即便是德国也是如此。
在柏林战役最后阶段,希特勒已经自杀,戈培尔担任总理。
戈培尔派将军去谈判,那个德国将军说的第一句话是"德国不会无条件投降"。
而朱可夫说的第一句话是"德国必须宣布无条件投降"。
德国将军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朱可夫说"将军,如果你是我,你会同意你的要求吗?如果你们不投降,我们就坚决将你们消灭"。
当时苏军距离总理府仅有几百米,德国仍然拒绝无条件投降。
其实,任何一个政府只有要一些筹码,就不会随便投降,让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德国是1945年4月投降的时候,日本还在冲绳和美军激烈战斗。
双方鏖战到6月21日才结束,日本守军12万全军覆没。
但美军参战的55万人,也有接近10万人伤亡。
可见,此时日本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尤其是,此刻开始,日本大量使用自杀性的神风特工队,造成盟军很大麻烦。日军共出动1900架自杀飞机,击沉数十艘盟军舰艇及令超过5000名美军水手阵亡,而己方损失了1465架神风飞机。
冲绳战役持续了2个月,而守军只有10万。
日本本土还有三四百万部队,必要时候还可以拿出数百万民兵。
而日本除了东京附近是平原以外,基本都是山地,易守难攻。如果日本使用几百万在本土死守,可能会对登陆的美军造成巨大伤亡,被迫放弃登陆作战,从而进行和谈。
这就是日本的如意算盘。
只是,他们没有算到美国有原子弹。
但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在吃了第一颗原子弹以后并没有立即投降,还期望美国只有一颗。
在第二颗原子弹投下,日本才被迫投降,不然本土大城市都要成为废墟。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入德国柏林,当天下午3点,小胡子和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双双自尽。到了1945年5月7日,新任德国最高统帅邓尼茨宣布投降,二战的欧洲战场基本就这么结束了。
但是在亚洲这边,战争不仅没有结束的态势,还有白热化的可能。因为日本觉得自己手里还有不少筹码,没必要白白投降。那么日本当时在干些什么呢?他们还有什么筹码吗?
一、德国投降时,美日正在打冲绳岛战役。
到了1945年初,其实太平洋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此前的硫磺岛战役、菲律宾战役等,几乎已经将日本的海军力量给消灭干净了。
当年不可一世的联合舰队,如今只剩下几艘装饰性的战舰了。虽然美军已经将日本本土,划入了轰炸范围之内,可问题是,登陆战怎么打?这也是一件麻烦事儿。
我们都知道,日本陆军秉持着武士道精神,那种不爱惜生命的疯狂行为,是非常可怕的。美军最害怕的,也就是在陆地上和日军正面厮杀。倒不是怕打不赢,而是害怕死伤惨重。
日本之所以有恃无恐,其实就是在海战吃亏以后,想要在陆战上找回一点颜面。这才是日本不肯投降的重要原因。
而且日军的联合军队还有数艘战列舰和驱逐舰,可以给日军打配合。虽然这点战舰无法扭转大局,至少可以为陆军助助威。
在战舰、飞机、大炮损失殆尽的情况下,死守冲绳岛的日军,依旧没有后撤的打算。这种武士道精神,正是日军不肯投降的支柱。
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6月底,日军死亡人数超过了10万人,被俘人数超过了1万人。美军阵亡人数达到了3万多人。
到了这个时候,美军已经可以顺利攻打日本本土了,日本高层们或许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投降的事情,结果还是否定了投降这个选项。因为他们兜里还有筹码。
二、日本连续4次扩军:本土决战扩军。
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期间,先后进行了多次扩军。那时候的日本,拥有7800万人,别再说日本是个小国家了。当时的我们,不过只有4亿人口。我们的地盘可比他们大太多了。日本当时的人口,超过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说,日本有信心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也是有原因的。由于在侵略我们的时候,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潭之中,因此日军不得不进行多次扩军,可以说,日本的国力就是在一次次扩军中,被我们给拖垮的。
到了1945年初,日本更是一口气进行了4次扩军,号称本土决战扩军。啥意思呢?就是说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了,是时候挖出最后一点韭菜和炮灰了。
这4次扩军中,日本本土增加了370万兵力,其中包括42个步兵师团、4个高炮师团、7个独立坦克旅团。这些人主要负责保卫日本本土,有370万兵力在,美军想要登陆作战,一时半会儿还真啃不下日本。
除此以外,日本留在东北的关东军,也增加了部分兵力,达到了75万人的规模。其中新增了16个步兵师团、11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独立坦克旅团。
之所以在东北投入75万大军,主要是因为日本觉得东北实在是个非常好的地方,不仅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而且身处大陆,没有地震海啸的烦恼。因此甚至有日本人提出一个观点,宁可舍弃本土,也要保住东北。
此外,日本亡我之心不死,即使到了自身生死存亡的关头,还在考虑侵华战争的胜负。他们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都派遣了不少新来的部队。使得前线部队达到了110万人左右。新增了6个步兵师团、13个独立混成旅、13个独立警备队。
由此可见,日本当时手里至少还有五六百万人的军队在战斗,这些军队就是日本迟迟不肯投降的重要筹码。
只要美军敢打登陆战,那日军这几百万人,就能跟他们耗下去,很显然,当时的美国根本耗不起。
三、只要苏联不对日宣战,日本觉得自己还有戏。
当年德军闪击苏联的时候,苏联被打得够呛,可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却没有同时对苏联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比较复杂,总体来看,主要是此前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吃了大亏,认识到自己的陆军实力无法与苏军抗衡。此外日本和苏联在1941年就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约定互相不进攻对方。
最关键的是,当时日本不确定西伯利亚有没有他们需要的资源,反正人口是肯定没多少。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打赢了,拿下了西伯利亚,如果没有石油、橡胶这些资源,那日本岂不是白忙活了嘛!
很多人认为,德国和日本不是盟友吗?难道不应该互相帮助吗?不好意思,其实它们俩除了名义上是盟友以外,压根什么关系都没有。甚至从来没有在战略上合作过,这算什么盟友呢?他们唯一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对外侵略,仅此而已。
所以说,日本没必要为了迎合德国的利益,花费巨大的代价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进攻苏联。因此,在整个二战过程中,其实苏日之间,压根就没打过几仗。
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点儿暧昧,到了日本生死存亡的时候,日本依旧在赌苏联不会出兵东北。只要苏联不出兵,那么东北就能保住,只要保住东北、华北和朝鲜半岛,那么日本就有撤退的地方。只要还有路可走,日本为啥要主动投降呢?
结果到了1945年8月6日,美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8月8日,苏联立刻宣布对日宣战,一切幻想全都破灭了。
总结:日本没想到美国开挂了。
按照日本高层的推演,自己在本土有几百万军队,在中国也有几百万军队,如果美军想要靠登陆战慢慢击败日本的话,估计还得再打上七八年时间。
美军当时也在推演登陆战,甚至已经规划好了在九州岛南部以及关东平原登陆作战。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开挂了。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了1945年8月6日,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落在了日本广岛,瞬间数万人被夺走了性命,还有数十万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辐射。
这可把日本高层们给炸傻了,还能这么玩吗?苏联得知原子弹爆炸的事情以后,担心自己在亚洲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因此立马对日本宣战。
当年美军是担心登陆战损失太大,所以才积极邀请苏军出战。如今原子弹威力这么大,压根不需要登陆战了,因此美军担心苏军摘桃子,立马在8月9日又到日本长崎投下了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
好家伙,这回是真心服了,长崎当天就死了6万多人,还有20多万人遭受着辐射的威胁。这回日本高层们算是彻底服了,这还打什么玩意儿呢?就算有几百万大军又能怎样呢?
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日本人当然想投降,1944年以后日本实际上就已经没得搞头了,朝中许多人嚷嚷着要停止战争。
但问题是,日本已经成为一头军国主义的疯兽,他们停得下来吗?
后来日本8·15投降时的局面很能说明问题。
当时日本天皇早就开好了高层会议,做好了投降的算盘,还录制了"玉音放送"。
结果消息传大了,一帮死硬派军人在终战前夜冲进天皇宫搞"下克上",四处搜查广播录音机,还枪毙并斩杀了近卫师团的森纠中将,煽动了一帮近卫暴动。
他们在宫外还有帮手,横滨的警备队长佐佐木武雄带着几车人马杀到东京,放火烧了首相的官邸,还一路追杀首相铃木贯太郎到乡野别墅,幸亏铃木会躲。
投降之后,又发生了"上野公园占领事件"和"厚木航空队事件"、"广播电台占领事件"等很多军人暴乱,有相当多的军人秉持"彻底抗战"原则,要求国家像之前承诺的那样,打到全民玉碎,奋战到最后。
民间也差不多,虽然大骚乱没有,但小骚乱一直不断,一直绵延到战后。比如上面说的那个佐佐木武雄,他成了流窜犯,四处鼓吹"抗战",逍遥法外。
这一切其实都是天皇和军国主义战犯们的锅。
天皇还想继续维持天皇制,他不愿像德国那样,被人杀到家里来踩得干干净净。
军国主义高官们则做尽了恶事,生怕自己被审判,也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大权。
说白了,他们想有条件投降,所以不断的增加手中的筹码,好讨价还价。
日本当时虽然打得油尽灯枯,但他们毕竟是个岛国,有天然的屏障。
而且,日本将数百万精兵都拉回了本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通过硫磺岛、冲绳战役,日本成功地让盟军认识到,想要消灭日本没问题,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有条件投降"的目的下,整个日本都被带动,他们招兵买马,开始全民武装,甚至让老百姓武装上了竹竿和陶瓷做的炸弹。
美军意识到日本的不好打,所以押后了全线登陆日本的"没落行动",换上了原子弹。
两发原子弹一炸,再加上苏联的突然出兵,日本这才放弃了"有条件投降"的幻想。
于是,铁了心的投降派和天皇便制作了"玉音广播",开始与美军接触投降,主战派们匆匆忙忙搞了个"宫城事件",未果,于是日本就这样就坡下驴投降了。
实际上,日本的投降时机选的非常好,天皇制度被保留了,苏军的攻势也让美军在朝鲜半岛顶住了,日本的城市除了飞机轰炸外,没有遭遇一点兵灾,相反美军还为日本带去了赈灾的粮食和市面上紧缺的商品,几年后因为另一场战争,又给予了他们大宗的工业订单,为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由网友 梁老师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赌徒心态,在他们没有将所有的筹码都输光之前,都是疯狂的,在他们的下意识里也许下一次,就在下一次有翻盘的可能。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问了:"难道他们还认为自己还能赢?"
赢?你快拉倒吧,枪口都杵眼窝上了,美国人没事天天的用轰炸机丢燃烧弹,日本那小岛上他就没有什么城市是完好的。
别的不说,单说东京大轰炸,除了他们家那天皇住的地还凑活,其他都炸成了废墟,只要美国人乐意,他们不介意他们家天皇抱着一块砖头当枕头去睡觉。就是感觉他还有点用,没炸他而已。
就这局面就算是个瞎子都能猜到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区别只是输的好看,或者输的难看一些而已。
所以日本人其实琢磨的只有一点,有条件投降和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日本人就要学会闭嘴,人家咋说他们就咋干,一个大耳瓜子糊脸上,也得来个九十度低头,铿锵有力的喊一声:"嗨!"。
有条件投降,就是人家说啥,他们可以说不,会顶嘴而不挨揍的那种,指不定还能保留一点,二战期间扩张出来的地盘。
当然最低限度,也得要保证发动二战的那帮子日本高层的性命。
您要知道日本高层,他是一个比一个怂,一个比一个怕死。
咱别的不说,二战期间,这些个始作俑者的日本高层,天天喊着玉碎玉碎的,为此他们还在军队中教导士兵或者低级军官什么《战阵训》的玩意。
说什么"不受生而为囚虏之辱",整的文绉绉的,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面对失败要勇于自杀,舰艇沉了,你也不要想着什么求生,一块和舰艇沉了就完事了。
别的不说,当年诺门罕战役失败之后,日本就亲自鼓动那些个冲在第一线结果损失惨重的低级军官自杀的,说什么要谢罪啥的。
其实他们自己呢?高层有几个自杀的?
你回头看看,东京审判的时候,有多少个装疯卖傻的,他们怎么不去弄个剖腹啥的,再不济把枪口顶到太阳穴上来一枪,这不就和他们给下层士兵提倡的《战阵训》一样了?这种有始有终的事,他们可没有干。
最搞笑的是,东条英机剖腹吧,怕疼,毕竟这肚皮上的脂肪太厚,不容易死了,就选择了开枪。
你开枪到是开呀,居然打偏了,这就有点尴尬了,但凡你塞嘴巴里头,顶着个太阳穴,也不会这样啊!
得,没死成,伤好了,接着受审,所以这帮人但凡有一点活着的机会,就不会放弃的。
回头你瞅瞅德国人,希特勒直接吞枪自杀了,戈培尔亲手来了灭满门,戈林整了一口毒药,利利索索的,没那么多死皮赖脸的。
日本人前脚忽悠着自己家的士兵搁前头送死,自己到是想着法的琢磨怎么活下来。
只不过让日本人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迎来了高高大大,很喜欢和记者摄像头为伍的麦克阿瑟,这位日本太上皇。
在麦克阿瑟的维护下,很多的日本高层,躲过了审判,安安静静的等着死亡,很多人都安详的享受了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从而让日本到现在军国主义还在荼毒日本的政坛。
至于被吊死的,也仅仅是走了个过场,不得不死而已!
但最开始的时候,日本高层并不知道,他们在无条件投降之后,会受到何等待遇,所以就吼出了一亿玉碎。
天天鼓动他们的士兵,玩玉碎,整出了神风这呀,神风那呀的,开着飞机和潜艇,把自己当导弹那导航系统的使唤,玩命的撞击美国的军舰。
尤其是那自杀式潜艇,当时把美国人都整的相当惊奇,日本人居然有这么好的导航系统,结果揭开盖子的时候,一脸的嫌弃,什么玩意?姥姥!
所以美国人当时越是接近日本本土,战斗他就越激烈,日本人高层他想着法的求活啊!
那么大家伙就看到了,在德国人都无条件投降了,日本人还在坚持,这就是原因。
当美国人给日本人种下第一颗蘑菇的时候,日本人是震惊了,但他们存在着侥幸的心里,认为美国人只有一颗,抗下来就没事了,可以接着玉碎,毕竟原子弹这玩意,可不是什么量产的东西。
您要知道日本人在这之前,整个李梅火攻计划当中死去的人数,可比原子弹炸死的多,日本人都能撑的住,这一颗原子弹而已。
结果美国人一瞅,来劲啊!又给他来一颗。
这回日本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玩意美国人不会还有吧,妥妥的投降了,而且是无条件的。
那么为嘛日本人在原子弹面前投降了呢?
其实也简单,轰炸机轰炸他还有个目标呢?非目标区域,咋也能绕开,炸不着你,东京大轰炸日本天皇的家没有受到骚扰就是一个例子。
可原子弹不同啊,这玩意没长眼睛,丢到一个城市当中,他就能吹趴下所有的建造,所以他们慌了。
这家伙一口气人都能给你吹没了,那么粗的钢筋吹成麻花也就是一口气的事。
所以日本人再坚持三个月之后才投降了。
其实要是日本人不投降的话,他要坚持一亿玉碎,就算是没有原子弹,他也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美国计划用半年的时间,有空就给日本人来个李梅火攻,而日本的粮食压根就撑不了半年,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
您自己想想结果是什么?一样的!而且更惨!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个结果,俺还有点……
哎!俺本来很善良的,人哪!咋就这么善变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被摧毁投降以后,日本还坚持了三个月的时间。说起来,德国被摧毁,协约国其实已经完了。毕竟德国是协约国的老大。意大利早就完了,德国跟着完了。协约国最重要的三个成员国,已经倒下去了两个。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完全成了孤军奋战,成了强弩之末。
日本如果继续反抗,肯定只可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说日本只可能是死路一条呢?
一方面,日本和中国、美国作战,已经是捉襟见肘。日本因为能源缺乏物资缺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正是如此,日本才轰炸珍珠港,挑起和美国的战争。同时进攻东南亚,把东南亚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可以说,光是这种做法,就已经把日本人逼上了绝路。因为就算日本继续打下去,拿下东南亚,拿下中国,他们也不可能拿下美国。美国自从崛起以后,还从来没有国家在他本土上打过仗,日本不可能打到美国的本土上,消灭美国。美国不会甘心失去它的远东利益。如果美国失去了这个利益,美国就无法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
另一方面,当时协约国只剩下日本了,英法美苏联这些国家,已经空闲下来,它们不可能看着日本做大。就算日本真的短期内可以消灭中国和美国,但只要这些国家联合起来,日本肯定不是对手。
总之,日本所面临的结局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死路一条。那么,既然日本的结局是死路一条,为什么日本还要负隅顽抗,继续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之所以明知道结局很悲惨,依然要负隅顽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日本想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
日本肯定知道打下去是没有希望的,最终肯定是失败的。但是就算结局确定不变,它依然要往下打。原因就在于,日本想要通过打仗,把美国拉到谈判桌上来。
只要他占领了更多的地盘,取得了更多的局部胜利,就会让美国心里胆怯,美国就更容易到谈判桌上。
上了谈判桌,谈判的筹码,又是以各自所打的胜仗来计算的。打的胜仗越多,占的地盘越多,筹码就越多,在谈判桌上就越能够说得起话。所以,这是日本人要拼命打仗的一个重要目的。
日本人打到最后的时候,发动了"一亿玉碎计划"。这个计划,也就是想要给美国及其盟军传递一个信息,正所谓"打得赢的怕打不赢的,打不赢的怕不要命的",日本就是要摆出一副不要命的姿势,让美国让盟军胆寒。
二、日本军国主义者没有退路。
对于一般的日本兵来说,打败了其实也无所谓。就算亡国了,可能也不会太影响他们的生活。
但是对那些发起战争的军国主义者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战争是他们发起来的,如果最终打败了,而不是回到谈判桌上,那么,盟军必然对这些发动战争的人进行审判。审判他们的结果,不仅仅是牢狱之灾,最大的可能是走上绞刑架。
所以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者来说,这已经是别无选择。只要打下去,多多少少还有活的希望,不打肯定是死路一条。因此,这些军国主义者,就在国内大搞愚民政策,让那些士兵们为荣誉去死,为天皇去死,为所谓的祖国去死。只要那些士兵思想被异化,多死一个,军国主义者就可以多一些活的希望。
三、日本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些迷信。
日本在开始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打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对中国的战争,一开始打得比较顺利。后来对东南亚发起的战争,也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这使得很多日本军国主义者认为,他们是战无不胜的。之所以遇到麻烦,主要是能源的问题。一旦把能源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就会继续走在正确的胜利的道路上。
而且那时候,美军也没有祭出他们的大杀器原子弹。日本觉得,凭借他们自己的军事力量,美国未必就能打胜。所以他们才会继续往下打。等到美国真正开始投放原子弹的时候,他们才明白,他们的所谓军事力量,在原子弹面前,几乎可以忽略,所以那个时候才不得不宣布投降。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由网友 老威观史 提供的答案: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全世界的法西斯国家就只剩了日本一家。
当时,苏联已经结束了欧洲战事,正往远东地区调兵,也撕毁了先前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随时会对日本用兵;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国通过蛙跳战术,已经攻到了日本本土,持续不断地空袭,已把整个日本炸了一遍又一遍;在中国大陆战场,中国军队也开始了反攻,大量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泥潭而不能自拔,继续打下去也迟早是个输。
到了这个时候,日本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就等于是单挑全世界了,不要说美国和苏联,就是跟中国或是英国单挑,当时的日本也已经打不过了,所以对于日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赶快投降,少打一天就可以少受一天的伤害。
但是,从5月8日德国投降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间过去了3个月,这3个月期间日本为何还要死扛呢?其实在这3个月期间,日本内已经决定要投降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内部因为投降的事情而出现了分歧,日本的投降派自然是想早点投降,而日本内部的军国主义势力却要争取到有条件投降的结果,为此他们不惜与盟军展开本土决战,甚至要"一亿玉碎"。
1945年4月7日,裕仁任命铃木贯太郎担任新一届内阁的首相,取代了之前的小矶国昭内阁,而铃木的上任就意味着,当时的裕仁已经做好了向盟军投降的打算。因为铃木在日本内部是著名的"鸽派",裕仁让他当首相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结束战争,因此铃木内阁也被称为战败内阁。当然,裕仁要让铃木来结束战争,原因也在于,铃木是裕仁的亲信,是裕仁最信任的人,在跟盟军谈判的时候,让铃木代表日本政府去谈,也能给裕仁争取到一些好的条件。
所以就日本内部的大局来说,向盟军投降是必然的了,如果投降的话,天皇裕仁以及日本内部一些没那么激进的政治人物,还能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要么不被追究战争责任,要么就算被追究了战争责任,处罚也不会很重,还能活命。
▲铃木贯太郎
但是无条件投降,对于那些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尤其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部的不少人来说,那就是要了他们的命了。因为战争是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挑起的,而这些人也知道,他们在战争期间曾犯下过无数的罪行,比如屠杀平民、虐待战俘、在战场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搞人体实验(比如731部队)等等等等,他们做的那些事,可以说是罄竹难书,罪孽深重了。
所以如果日本战败投降,他们也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但是当时的战局是摆在哪里的,日本如果继续打下去肯定会输,所以他们之所以还在顽抗,是想争取到一个有条件投降的结果,比如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在内阁会议上就提出了陆军同意投降的条件,那就是保留天皇,保留日本军队,同时不追究军队的战争责任。
只不过同盟国的波次坦公告也说的很明白,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没有价钱可讲。
▲东条英机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还在顽抗,争取有条件的投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就想用自己手上的筹码来与盟军搏一把,看能不能让同盟国妥协,使他们逃过战争责任。具体来说,当时日本的军队已经扩张到了700多万人,似乎还能跟盟军打一把。为了本土决战,军国主义分子不惜发动全体日本国民来为战争陪葬,为了阻止盟军登陆,日本人准备了大量的自杀式飞机、自杀式鱼雷甚至是"人肉炸弹",军国主义分子的如意算盘就是,你美国要想打下日本,也得死伤至少100万人,如果你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的话,那就放过我们。
同时,由于当时的苏联还没有表态,所以军国主义分子也认为,苏联能拉他们一把。
但是到了8月6日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天,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只是一瞬间,一座城市就被摧毁了。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日本也立马派出了专家调查情况,而专家给出的结论就是,盟军投放的是一种一颗炸弹就能炸毁一座城市的新型武器。
所以当美军投放原子弹以后,军国主义分子们的如意算盘就打不下去了,原子弹的出现就意味着,即便日本人不惜"一亿玉碎",美军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伤亡就能彻底消灭日本,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日本怎么顽抗,也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即便事情到了这一步,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还要继续顽抗,还想争取到有条件投降的结果,于是到了8月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放了第二颗原子弹。而在这个时候,苏联也同时出兵东北,消灭了关东军。
至此,日本就失去了所有还能谈判的筹码,军国主义分子也失去了继续顽抗的理由,于是天皇裕仁就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也就此结束。
所以日本之所以在德国投降后继续顽抗了3个月,主要是因为内部没有达成一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到了快灭亡的时候,为了自己能活命,不惜拉上日本整个民族给他们当炮灰,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所谓自作虐不可活,就是这个道理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