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身边人生意难收入难,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随便几十万首付月供7-8K的买房?

由网友 我是蜗蜗蜗牛哥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心理、文化和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收入差距: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些人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经济条件,可以轻松支付高房价和高房贷。而有些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高额房贷,导致生活压力大。
  2. 投资意识:有些人认为房产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和保值增值,因此愿意承担高额的房贷压力。而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其他投资方式,或者没有投资意识。
  3. 社会心理:在一些文化中,房产被视为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拥有房产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因此,一些人可能会为了这种认可而选择购买房产。
  4. 个体情况: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有其他收入来源,或者有家庭支持,可以更轻松地支付房贷。而有些人可能有其他负担,比如教育、医疗等支出,无法承受高额房贷。

综上所述,购房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因素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承受高额房贷,而有些人不行。

由网友 波士财经 提供的答案:

很多事,其中的难易也许并不像表面看的那样。

首先,这几十万买房首付,应当不是那么随便得来的。

1998年中国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的同时,住房金融便是绝大部分人买房的重要依托。全款买房要么就是不太精明,要么就是土豪钱多得没处花。贷款买房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购房习惯,一方面是高房价下的承受力使然;另一方面是这么做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余下的闲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现在购房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一般总房款的三成,比如买一百万的房子,就是三十万;比如买两百万的房子,就是六十万。这个首付款从目前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看,也并不少,往往是不少家庭的多年积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8228元,以一家三口计算,家庭年收入为84684元。以这样的标准看,即便是三十万的首付款,一般家庭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得起的。

以前,还有首付贷的情况出现,就是首付款也是通过贷款而来的。只不过本轮楼市调控以来,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首付贷的这种行为已经不被允许了。

其次,月供七八千还贷的,对于一个家庭也不能算可以随便应付。

月供七八千,意味着这个家庭全年要为房贷付出十万元左右。前面已经说了国家统计局的2018年数据,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为84684元,这个平均数值尚达不到十万房贷的所需,即便是全额用来还款而不进行其他的支出,还有不小的缺口要填。

在一般的二线城市,或是三四线城市,跟收入相比,一个月要还贷七八千确实不容易。如果经济景气度偏弱,或是就业难度增加,那就更难了。

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态势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主基调,买房子量力而行在这样的大势是可行的。除此之外,租购并举也是一个政策导向,未来随着租购同权完善,买房子与租房子之间的差别会得到较好的弥平,一个家庭买房或租房的选择,不会像现在这样两难。

由网友 盖子姐姐 提供的答案:

说的就是我吗?目前我就是上个月,草率的决定买了一套房,首付70多万,月供8000多,还有一套公寓,月供3000多。主要目的草率买个住宅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名额可以读书,有好一点的学位,(为什么说,草率?是被中介套路了,只是有个想法买套房,谁知道看了3天而已,就稀里糊涂签了合同,中介拉你们晚上签合同的,千万别上当,一到晚上人的精神状况不好,他说什么就什么。说签那里就签字,因为很晚了,只想早点回去休息,不过后来想想也无所谓,虽没有去看其他的楼盘,但是这个楼盘也不差。)现在做生意不好做,但是总有人赚钱的,别气馁,想那么多干嘛,走一步算一步。不把自己逼一把,也不知道自己有没这个能力。前期几年肯定是压力大的。也会过去的。

由网友 乌鸦君的急救职场 提供的答案:

难易永远是相对的,可能在你看来,觉得挺难的;但是还有一撮人看来,觉得非常容易。

从工资来看,你觉得首付几十万,月供7-8千很难,但其他人或许不一定。

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随便买房

住房是刚需,至少在中国是刚需。

抛开月供不谈,如果真要买,集全家之力,拿出几十万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工资收入只有几千块,如何还房贷呢?有这么几种情况:

①工资低,住房公积金高:很多国企、公务员,虽然看上去收入低,但别人公积金非常高,工资3000,公积金也有3000.如果夫妻两人合起来,抵扣掉这部分,实际每个月月供只有2000块了,这个时候其实没什么压力的。

②有额外收入来源:很多人,你觉得他的工作是主业,可能这不过是他的副业。我上家公司一位同事,在上海买了3套房子了,工资一个月就2W,根本买不起。后来才知道,她名下有一家餐厅、还有鸭脖店,这些零零碎碎收入加起来,比工资高多了。譬如我们老板,表面他公司一年就几个亿销售额,几千万利润。但是实际名下有酒店、有投资工资,收入来源非常多。他的主业的利润还比不上其他方面利润合集。

③对自己未来的相信:有时候,即便换不起房贷,买了也无妨。好比我自己,几年前要我买房,我收入都不够房贷,但现在完全承担的起,但是房价却翻了一倍,回想起来还挺后悔的。

具备强大勇气的人,可能会赌一把,赌自己未来承担的住这个压力,这样也行!

由网友 勇谈科普啦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做生意难确实不假,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感觉做生意难,尤其是对于已经经商多少年的人来说,生意难做基本就是挂在嘴边的话。借此机会简单谈谈,为什么很多人说生意难做,却还有那么多人拿几十万去买房,一个月还7-8K的房贷?

做生意难不假,但是搁不住做生意的人多(总有人挣钱)

第一、做任何判断,千万不要以自己或周边作为样本做出决定。做生意难的呼声已经从2010年持续到现在了,按照道理来说如果生意真的那么难做的话,估计很多的小商小贩都要回家喝西北风了。但是实际情况是,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互联网冲击下也好,还是经济不景气也罢,总是有很多人一年挣不少钱。所以,自己生意难包括自己身边人生意难做就判断所有人生意人难做,个人觉得是犯了局限思维的错误,一个简单的道理你在一个城市的东边生意不好,不代表在这个城市西边的生意不好,对吧?

第二、大多数生意人在面对外人的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生意好做。相信这点大家深有体会,无论你跟哪一个小商小贩或小老板聊天,哪怕你知道今天他收入不菲,但是他也不会说自己生意好做。财不外露的道理国人都懂,所以有时候当别人说自己生意不好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听听就行了。

事实说明,如今买房的人都是投资和改善的居多,这部分本身经济实力就不差

相信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如今有很多数据都表明了如今买房的主力已经从刚需一族变为投资和改善为主。要知道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改善房者他们本身的经济实力并不差,他们已经过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如今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比如:为子女购买更好的学区房,换一个更加有品质的房产等等。这样的例子其实也给我们很多刚需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一、购房置业没有一蹴而就的,先解决住房问题是根本。我见过太多的刚需,自己的第一套房不仅仅要求是学区,还得要求是市中心区域,住房面积不能太小等等。这也是很多刚需朋友都会考虑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越是考虑的因素多的朋友越是买不到自己合适的小区。说白了,就是将刚需当改善来买了,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认识很多如今手里有几套房子的朋友,第一套基本都是小户型60平米左右,一家几口挤在一个很小房子里面,好歹解决了住房问题。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2-3年后会换一个更大的户型实现改善。所以,这里建议如果你真的是刚需没有多余的资金,那么首先要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第二、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是逐渐提升的,不是短时间爆发的。相信很多80后都经历过月薪800元的日子,也经历过一个月收入刚好顾得上房贷的日子。但是我相信但凡经历过这样日子的朋友,如今的收入都不会低。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房贷的压力会使你更加努力去提升自己获得更高的报酬。这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综上,对于生意难做这件事不否认,但是个人觉得做生意挣钱的上班的多是肯定的。看到别人拿几十万购房,一个月能够还7-8000的房贷不用羡慕,很有可能别人也是从刚需过来的,这需要一个时间积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由网友 赵冰峰财经 提供的答案:

中国劳动人口平均金融资产20万,还真的有钱

前两天我刚算过一笔账,人均存款有多少,后来我想了想,光算存款不全面,毕竟大家现在都爱理财,把金融资产都算上,加上理财,炒股,投资信托等,劳动人口人均金融资产是20万元,数据都是以2018年末为准,当然不是特别精准,但误差也不会太大。

虽然这两年大家都在说生意难做,工资也不涨,但是以前也有过好日子啊,日子好的时候大家都爱存钱,都爱理财,有钱了才好过冬啊。所以现在生意都不好做,理财收益率也不理想的情况下,也有人选择投资房产,那过去的储蓄,理财都能派上用场了,拿出个几十万付首付,月供7-8K,也不用大惊小怪的,只要还有可持续收入,再加上过去的积累,都不是事,老百姓能存。

不过,说实话,未来房子还能怎么涨?我估计很难了。虽然负利率大趋势下,房价很难跌,但是上面有房住不炒,那也很难跌大涨了。各种调控,史无前例,房贷利率也没降,反而还涨了,你说说看,房价怎么涨?

所以聪明资金,比如江浙资金最近都开始卖房买股了,当然,卖房都是投资房,只有一套房的人,可不要模仿。

记者调查发现,"炒房"氛围浓厚的江浙地区近期确实已有不少人士将房地产套现资金投入股市。"有类似行为的朋友太多了,他们都在做资产调配,逻辑很简单,就是大家感受到房地产调控越来越紧,且预判股票已经跌到了底部。"一位江浙资深股民对记者表示,"之前在股市配置比例比较小,现在逐渐将原先的房地产投资资金转移到股市,加大对股票的配置比例。"

所以,现在如果不是刚需的话,完全没必要再投资炒房了,收益率大概率跑不赢股市---前提是你有基本的投资技能。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