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中西安、宝鸡好多河南人?_宝鸡为什么人口少

由网友 长安城下火连连 提供的答案:

关中西安、宝鸡有很多河南人,这与历史上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和河南大旱兵灾有关。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致使黄河下流成为了一片沼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此期间,河南黄泛区和沦陷地的灾民便沿陇海线向西边更为安全适宜的地方迁徙,其中大量难民逃难到了西安、宝鸡等关中城市,宝鸡也因此被称作"诞生于铁路上的移民城市"。

1942年,河南刚经历水灾,又遭受了大旱,导致起了蝗虫,庄稼颗粒无收,又被蝗虫啃食殆尽。日军在河南北部和东部开始进攻河南,国民党调集重兵集结河南黄河防线,也要求河南征军粮支援。所以在河南没有吃的,还有兵灾,于是有近三百万人迁往陕西,还有近三百万人饿死。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许多河南人前往关中地区,其中就包括西安和宝鸡。

由网友 心魔头头 提供的答案:

现在的陕西人大部分是河南人的后代。近代以来,发生了几个历史大事件。陕西人在同治回乱时快被回回杀光了,十室九空,满清朝廷从河南大规模移民填补陕西人口,大大祖上就是那会从邓县移民到富平的。1929年陕西大饥荒饿死200多万人,饿殍遍地,惨不忍睹,人口再次锐减。抗战开始以后,就有大批河南人为躲避战乱陆陆续续迁往陕西,再加上花园口事件,整个民国时期有上百万河南人迁到陕西填补人口。解放后国家大搞三线建设,河南人再次大批迁往陕西。通过这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导致现在的陕西人大部分都是河南人的后代。

由网友 小胖带你逛宝鸡 提供的答案:

第一,宝鸡位于陕甘宁川四省的交界处,从几千年的历史上就断断续续的从甘肃,四川,宁夏等地来移民。

第二,当年蒋介石为了阻挡日本军队的进攻炸开了黄河位于河南省的花园口大坝,使得大量河南的难民顺着陇海铁路线逃难到了西安,宝鸡等关中城市,尤以宝鸡最多,因为当年陇海铁路只修到了宝鸡。

电影1942也正是很好的反应了这个现象,因为河南大饥荒,河南1200万人受灾!150万人死亡!300万人逃离河南!这次逃荒到陕西的近百万人!加之之前花园口事件,逃往陕西的人,数量更是巨大!所以说陕西关中一带和西安地区有很多祖籍在河南的,宝鸡也被称之为"小河南"。

第三,三线建设时期,为了躲避苏联和美国可能对我国的战争威胁,曾把位于东北等靠近苏联和上海,山东等靠近沿海的好多大企业迁移到了大西北和大西南,其中宝鸡有好多。

综上所述,宝鸡目前主要的外地移民为河南人,四川人,甘肃人,宁夏人,东北人,上海人,山东人等。移民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宝鸡本地人数,所以为了便于各地人民互相交流方便,正值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之际,所以普通话才在宝鸡迅速普及开来。

由网友 北大屠夫陆步轩 提供的答案:

河南地处中原,重庆直辖后,人口超过四川,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大江南北均散居着不少河南人,相邻的关中平原自然也不例外。

1.1862年,陕甘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暴动,汉民被杀无数。后来,陕甘总督左宗棠虽然率兵平息了回乱,但富饶的关中道却十室九空,清政府号令移民,相邻的河南首当其冲,部分人到陕西定居。

2.1938年,蒋介石以水代兵,炸开花园口阻挡日军,造成黄河泛滥;接着,1942年中原大饥荒,千万人受灾。时,东、南、北三面要么为敌占区,要么为交战区,只有西面为国民政府控制,相对安全,且陇海铁路洛阳—西安—宝鸡段尚通车,河南几百万灾民挑着担子,扶老携幼,一路向西,抵达关中乃至甘肃一带,是以有"河南担"之谓。

3.计划经济时代,河南人多地少、生计艰难。依靠亲友介绍,部分姑娘远嫁、小伙入赘陕西。

4.改革开放后,精明、勤劳的河南人四海为家,天南海北地寻找商机。作为交通便利、亲友关系密切的近邻,关中城市群是豫西人的首选之地。

由网友 红星闪闪耀秦川 提供的答案:

河南是狭义上的中原,自古"逐鹿中原",加之一马平川,这里成了饱受战争折磨的地区,自古河南人战争逃荒的首选都是作为后方的"陕西",这是战争因素,其次是"灾难"的因素:1942年:中原(河南)连年战争+旱灾+蝗灾+国民党政府的"疏忽"(李培基)导致河南大饥荒,河南1200万人受灾!150万人死亡!300万人逃离河南!这次逃荒到陕西的近百万人!加之之前花园口事件,逃往陕西的人,数量更是巨大!当时不管是政府组织还是百姓自发的,都是沿着现在的陇海线往西进入"葫芦口"——潼关。

提到葫芦扣,这里要先说一下关中,关中的地形整个就是个葫芦,葫芦口就是潼关,自潼关往西,慢慢扩大,南边是巍峨的秦岭,北边是黄土高原,到宝鸡又收拢,所以,自古易守难攻!(请勿抬杠,列出汉朝的匈奴和唐朝北方游牧对长安的进攻)

进入葫芦口后就沿着渭河两岸慢慢向西,所以不光西安和宝鸡,关中道所有城市的"道北"都是河南人集中区域!就是关中的农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河南的几户人家。

有一部小说叫《叶落长安》好像就写的是河南人的事情,记的不太清晰了。所以,河南,陕西加之山西这几个省份是人种融合度最高的,有很多地域黑,黑来黑去,其实是何等的幼稚和可笑呀!手打文字,难免有错误,自己的观点,难免有谬误,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由网友 晓枫仗剑天涯 提供的答案:

就像山东人闯关东一样,河南人多喜欢来陕西。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灾人祸不断,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去临近的陕西。因为秦人淳朴善良,且八百里秦川旱涝保收,比河南战火连连的苦日子好多了。

近代著名的几次河南人集体逃亡陕西的事件有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1942年的饥荒(电影上是演的是逃到陕西的河南人太多了,潼关驻军才不得不封锁铁路),和改革开放初的外出务工移民潮。善良朴实的秦人都接纳了他们。

他们大都沿着铁路而来,到了陕西后就在铁路沿途住下。后来他们大多都就近成了铁路工人,也有一些不好的,如西安当年让人闻之色变的道北河南聚集区,杀人狂魔魏振海等。

这都跟陕西人的淳朴善良,以德报怨是分不开的。1926年河南匪首刘镇华率领10万河南土匪镇嵩军攻打西安,造成了数万军民伤亡,围困西安的时候,在西安周边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见《白鹿原》与西安革命公园)

但十年后,当河南人遭受了灾难来到陕西后,陕西人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接纳了他们,使他们得以继续生根、繁衍,直至今日成为陕西人的一部分。

由网友 沙溪56 提供的答案:

西安宝鸡有好多河南人,不是一种原因,至少有以下四条:

一是公众所熟知的逃难说。即1942因战乱水灾,造成河南受災难民大逃亡,沿铁路西迁关中,大部流落西安咸阳宝鸡等沿线城镇!我在咸阳一家棉纺厂工作多年,上万人的厂子,职工河南人居多,河南语成大厂统一官话!

二是地利原因。西安宝鸡等城市,都坐落在农业富遮的关中大平原,易于难民存活。这里是古代十三王朝建都之地,原因之一是物產丰富,较为安全。人往好处走,自然是河南难民的首选之地!

三是河南人开放性格使然。勤劳吃苦性情开朗,在困难面前勇于走出穷窝,外出闯荡求生存。邻近陕西,顺势西向,闯开生路!顺龙海线,爬运煤车,历尽艰难,终得柳暗花明之境!

四是陕西人海纳百川的容量。河南人成千上万大批进入关中,老陕没歧视异乡客,理性拥抱了受灾兄弟,不似那种轻高之地连招工都打出标语崎视同胞的德行!你看看,尔今西安的道北人(河南人聚居地),没谁牛?这里可是开发区丶黄金地段!豫陕親兄弟,同甘共苦,谁敢说不?此点,我们可以唱一付弥勒佛联:

大肚容能容天下可容之人

慈颜笑会笑天下可笑之事

由网友 夜未央6601 提供的答案:

看看电影1942,就知道原因了!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延缓日本军队进攻武汉,扒开了河南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至使河南淹死89万人口,几千万人受灾,此后河南人被迫逃荒,因为有陇海线,大部分人逃难去了陕西,难民在陕西陇海线附近安顿下来,所以渭南,宝鸡,西安,铜川是河南难民去的最多的地方。那时铜川已经有陇海线的分支,也需要挖煤工人。有一部小说(落叶长安),说的就是河南难民在西安的生活。

由网友 龙井茶叶虎跑水 提供的答案:

旧社会逃荒逃难来陕的,有的挑着萝筐,称之为"河南担"。也有的学有一门手艺,跟师傅来陕,比如打铁。

解放初期,国家在陕西建了一些纺织厂,招收了一些河南人还有别的省人。

逃避夲省计划生育,到陕收破烂,冷怂生娃。

现在他们省人多,生意不好做,有的到陕做生意,有的搞装修,有的贩菜,街头爆米花(把白墙薰的黑嘛咕咚),杂粮加工。

至于那些乞讨,耍猴的,到处乱窜,一般哪儿有古会,都能看到那些耍死狗要饭要钱的,也能看到耍猴的。

由网友 试试不是是是 提供的答案:

陕西关中多地市河南人多的原因主要是,黄河花园囗决堤后河南成了黄泛区,无法生活,加之战争,所以很多河南人携子带妻,挑个担子,顺着陇海铁路一路西逃,随处落脚。在陇海铁路沿线的市县镇村,有大量的河南人,为了生活他们也很拼,生活简单能吃苦,好起来嘴甜哄死人,坏起来刁蛮不讲理。陕西人怕和他们结亲[捂脸][捂脸][捂脸]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