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日日悦读 提供的答案:
在人们心目中,鹰是雷霆般的猛禽。李时珍认为,"鹰以膺击,故谓之鹰"。隋代魏彦深这样形象而逼真地称,鹰"嘴同钩利,脚等荆枯""身重若金,爪刚如铁"。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是古人的描写。我没有近距离观察过它,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受伤的中年鹰的照片:钩曲的利喙上镶着深黄喙线,双目电光闪射,沉郁的瞳孔透射出孤傲,寒铁般的毛羽高耸,趾上有苍劲锐利的钩爪,英气逼人,俨然王者。
在平原,每年入秋至初春,常常看到鹰在天空翱翔。特别是秋日,残阳西下,晚霞灿烂,鹰矫健的翅膀,拍打着高空的烈风,从容而优雅地凝视着原野。有时它会倏然敛翼而飞,迅疾地扑向大地,有一种让人战栗的力量。须知,"膺突向前,其性悍勇",为鹰之本性。
这一时段的鹰,是天空的独行侠,或者称为"神秘客"。我不知道它们有没有巢穴,究竟从什么地方来,要到什么地方去,更不知它们究竟以什么为食,只听说它们捕食鸡和野兔。这一时节,天高云淡,四野空旷,具有很好视野的鹰们居高临下,目光犀利的它们,很容易发现目标。一旦确定目标,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扑下来,演绎一场场捕猎的战争。
因为这一攻击性,便为人们所用。"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东汉时期,猎鹰是权贵子弟的时尚玩物。而更多的人,则用其打猎。"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是白乐天描绘的放鹰情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苏东坡在密州外出打猎的形象。
由此,产生了一种职业。刚买回来的鹰,桀骜不驯,要经过近一个月苦难的熬炼,磨去其野性与锐气,俗称"熬鹰"。鹰要熬过二十五六天,方可驯服。"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人和鹰这样对峙着,都在经受着意志的考验,但往往人是最后的胜利者。被驯服的鹰,既可抓兔子,又不会高飞远遁。据说,一只训练有素的鹰,秋冬两季可为主人抓两三百只野兔。
让人纳闷的是,每到秋后和冬日,很少看到鹰飞翔的身影。在白雪皑皑的冬日,野兔多半蛰伏在洞穴里,鹰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们也要冬眠不成?于是,鹰翱翔的身影,只能成为冬日漫漫长夜里梦的一景。
盼望着,盼望着,又看到鹰的身影,是在惊蛰时节。这时,在古人的眼中,鹰已经成为布谷的形象,即"鹰化为鸠"。"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古人认为,物种的形象是可以变化的。冬天为什么很少看到麻雀呢?是因为"雀入大水为蛤"。这样的想象,着实让人产生新鲜感,脑洞大开。
再次看到鹰的身影,已是小暑节气,大地上似乎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这时,雏鹰开始练习飞翔。在古文里,"习"的本义,就是鸟扇动翅膀频频飞起。从小暑到处暑,鹰要学会捕食的本领。在溽热的夏日,它们经受了怎样的磨砺?可想而知。
处暑来临,风里的凉意分明起来,天空高远,层林尽染,大地五谷丰登。翱翔于高空的老鹰,感觉秋之肃杀之气来临,开始大量捕猎鸟兽,并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这就是农历书上所说的:处暑"一候鹰乃祭鸟"。每到换季时节,"祭鱼""祭鸟""祭兽"之说,在古人的记载里比比皆是。对于这个仪式,古人这样解释:"鹰欲食鸟之时,先杀鸟而不食,与人之祭食相似。犹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云示有先也。"
据说,鹰不击有胎之禽,古人谓之义鸟。那么,它是在表达谢意吗?究竟是在对谁表示感恩呢?
由网友 动物百科知识 提供的答案:
谢邀,鹰作为猛禽,属于卵生动物。
卵生就是蛋孵的,在繁殖季节,由雌性生下若干枚蛋,然后再经过若干天的孵化,后代就孵化成型了,最后这些小生命破壳而出,来到世界上。卵生动物,以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为多。
下面再说鹰,鹰是大型猛禽的统称,它们通常在悬崖上和大树上筑巢,每到繁殖季节,雌性会生下两三枚蛋,
先孵化出来的小鹰体型更大一些,它不愿意和另一只享受同一个巢穴,所以经常试图杀
死弱小的那一只,而小鹰的父母不会阻止它们之间的互相残杀,只有胜利者才能向父母证明有资格得到继续被抚养的机会。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鹰是虎头海雕,体重超过6公斤,最大能长到9公斤,翼展将近4米。虎头海雕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大约占到饮食的80%。
在每年的二月和三月,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是虎头虎头海雕交配的季节。到4月到5月的时候它们会产下几枚卵,再40天左右孵化成功。
由网友 蛐蛐儿 提供的答案:
鹰是鸟类中鹰形目鸟类的统称,如果再严格一些,可以限定为鹰属鸟类。
过去,鹰类和隼类一直合并在一起,称为"隼形目",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鹰和隼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将鹰隼分开了。和隼相比,鹰的翅膀尖端不尖锐,身材相对短粗,而且鼻孔中没有隼类的凸起。
广义的鹰,也就是鹰形目,包括鹰科、鹗科、蛇鹫科、美洲鹫科,最后的美洲鹫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单成一目。在中国可以见到的鹰形目种类包括了以下的种类:鹗科的鹗,其实这个也比较特殊,和别的鹰形目鸟类有比较大的差别,专食各种鱼,但是它们也被叫做鱼鹰,勉强也算个鹰把。鹰形目下还包括以下类群:雕、海雕、鵟、鸢、鵟鹰、蜂鹰、鹞,鹫等等,以及纯正的鹰。
白尾海雕
红鸢
白尾鹞
鹰形目鸟类体型差异很大,但普遍性情凶猛,喙上有勾,爪锐利,大部分以捕食为主,但是不同的鸟食性差异很大,例如金雕性情极其凶猛,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例如兔子,还有捕猎狐狸、狍子甚至狼的记录,海雕主要以鱼、鸭子为食,而蜂鹰就弱的多了,它们主要以蜜蜂黄蜂为食,鹫则是主要食腐肉的。就是鹰属的鸟类,食性也有差异,苍鹰是比较凶猛的鹰,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雀鹰则是喜欢吃小鸟,赤腹鹰比较多的会吃青蛙蜥蜴一类,凤头鹰是松鼠的噩梦。它们也有共同点,主要是身形中小型,翅膀偏短圆,很多是林区生活的鸟类。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