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医高手在民间,你是否赞同?_比喻中医高手在民间的句子

由网友 真相红 提供的答案:

吃完饭总是打嗝,试了很多土方法,猛喝热水;突然吓唬一下;故意憋气,都没用,最后让一个农村老中医治好了。

年轻的时候,吃饭狼吞虎咽,饭量还很大,可是到了夏天就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事,大热天刚吃完饭就打嗝。

有时候自己知道这毛病,很小心,还是不行。大夏天哪怕是故意吃不多,还是会打嗝,找西医,一般都是先让吃吗丁啉试试。

按照医生的说法,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胃痉挛引起的,很多人吃了吗丁啉,确实就好了,而且见效很快。

我吃了一点用都没有,自己去药店买健胃消食片,很多人都吃过,看名字感觉都应该有效果,吃得反酸水了,还是不行。

我打嗝严重的时候,打一次嗝浑身都要哆嗦一下,腰两边的肋骨都是疼的,难受死了,躺着还打嗝,没法睡觉了。

打嗝能把人打哭,就是我这种情况。

后来听说一个老中医治这类病很厉害,就去试试看,大家都知道,农村里年纪大的乡村医生一般没有自己的诊所,就是在自己家里给人看病。

有的人会专门用一间房子,有的人直接就在卧室里,条件不讲究,有效果就行。

我去找到他的时候,也是先问问情况,再把脉,看舌苔,接着就开药,交代不要吃生冷的东西,特别是不能喝冰镇啤酒,不能吃雪糕冰淇淋等。然后就完事了。

等我拿到药,吓了一跳,这药量也太大了吧?全是中成药,我回家数了数,都是大家常见的那种药丸,椭圆形的。

外面是红色的,白色,还有黄颜色的,看起来花花绿绿,各种加起来,一次要吃快30个。

很多人都有一个常识,中药见效慢,可是这个老中医开的药,一般午饭吃一次,下午去卫生间的次数明显增多,就像排毒一样。

当然不是泻药,更不会拉肚子,一点不难受,只是次数多。

到了晚上,打嗝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再吃一次药,晚上平躺床上睡觉,已经不打嗝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基本就算是好了。

对比一下,最严重的一次,我去医院输液,3天输液3次,打嗝不返酸水了,胃不难受了,但是还打嗝,费用至少300元以上了。

印象中因为打嗝,去找过这个老中医至少有5次,每次都是这样,药到病除,很神奇。

这老中医开药,一般也都是4次,费用不超过50。

我还专门问过他药方,可惜时间太久,记不住了,好像有陈香露,消食散,其他的都忘记了。

这些药都很常见,主要是各种药配在一起的方法太奇妙了。

2

读中学的时候从二楼摔下来,受了大伤,腰间鼓了一个包,找了很多医生都说,这部位不能轻易动手术。

只好静养,也是用了各种土方法,热水敷,喝药酒,还在医院的康复科牵引治疗了几个月,疼痛感都有减轻,但是很难根除。

后来家里也是从别人打听到一个偏远山区的老中医,久病乱投医,这也是没办法,就赶快去找。

我们是让一个和他很熟的人带着去的,他不住村里,而是一个人住在村外的山坡上。

这个老中医不是本地人,他年轻的时候逃荒,路过这里,把村里一个姑娘的病治好了,他也没地方去,就留下来,然后就在当地结婚成家。

听起来有点像小说里的故事,还真让我遇到了。

他好像一直和村里人相处不到一起,他结婚以后,原先住在村里,有一个儿子,和他关系不太好,听说在很远的地方上班。

他和老婆离婚后,他儿子也不回来了,他从村里搬出来,在村外的山坡上自己建了几间屋子,再也不回村里。

到他住的地方只能步行,摩托车都上不去。我们去的时候,进院门的时候,发现他种了很多树,正好围着他的房子。

院子里面利用山坡的地形开垦了很多耕地,种了很多果树和蔬菜,还有各种我没见过的花花草草。

这要是放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有钱人羡慕这样的生活,房子依山而建,前面是层层梯田一样的大院子,山坡下就是村子。

这个老中医一定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

可是在那个年代,一年到头吃不到一次肉,鸡蛋都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买了换钱,他这些习惯和爱好,别人自然是理解不了的。

顺着几个台阶,我们爬到他家里,很简单,只有一个大大的老式碾碎中药的粗碎机,明光闪闪的。

他看病和其他中医不一样,别人看病卖药,赚钱养家,他不买药,只看病。

小病的话,他直接找一把自己种的草药,让人家拿回去煎熬,喝下去就好了。村里人都知道他看病很厉害,又不收钱,经常带一些米面馒头之类的食物。

他当时是一个人来到这个地方,现在有一个人生活,可能也和他这种习惯有很大关系。

村里人提到他,好听的话,就说他是一个好人,看病不收钱。不好听的,就说他是个傻子,不知道赚钱。

想想也是,像他这样的老中医,如果有人给他经营,治病卖药的话,早就发家致富了,怎么会一个人住在山坡上,生活还很艰苦。

他了解我的腰疼状况后,也是说我这种情况,一般医生不会动手术的,他也不会。只能配一些药酒,可以喝,也可以外敷。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那时候条件艰苦,他开了一个很长的中药单子,我们去镇上药店买回来,我一个人去他家里,用粗碎机一点一点碾碎。

找了一个大玻璃瓶,把药全倒进去,又用白酒,很普通的那种,倒进去搅拌。

放半个月以后,玻璃瓶里的酒变成了桔红色,可以用了。

上大学之前,家人又找到他配了一次药,让我带到学校,说实话,对腰疼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但是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他配的这个药酒,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效果。

那时候打球扭伤了手指,一般都是买正骨水,或者红花油涂一涂,还会疼几天就好了。

有一次打完球太晚了,就用药酒擦扭伤的小手指,第二天起来,一点儿疼痛感都没有了。

以后跑步扭伤了脚踝,膝盖,或者其他活动伤到肩膀,手腕,只要用药酒涂一涂,效果立竿见影。

比商店里卖的那些消肿止痛的膏药和药水,效果都要好很多。对跌打扭伤之类的伤病,效果实在是太好了。

我一直用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有一次回老家,特意去找过一次,一是感谢,二是想看看能不能再配一次药酒,以备以后用。

结果村里人说,老中医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我去山坡上看看那几间房子,早已人去楼空,院子里杂草丛生。

中医在民间,可惜没遇到合适的人,好好呵护传承。

3

我22岁的时候,大冬天跑步,有一天早上突然不能吃东西了,整个右边脸都僵住了。

右边的眼皮不会动了,试着吃东西,总是咬嘴唇右边的肉。自己捏右半边脸,也没啥感觉。

有点害怕,找到市中心医院的医生,说是面部神经性痉挛,也就是常说的面瘫。想治好的话,只能动手术。

而且要去大医院里才能做,我被吓哭了,请假回家,还是找到一个老中医。这个中医在一个镇上的诊所里坐诊。

老中医说我这种情况不是大问题,很好治,他的治疗方法是针灸,药都不用吃。

北方的冬天太冷了,每天上午等到10点左右,太阳出来,开始针灸,右半边脸扎满了长长短短的银针。

最长的一根从耳朵前面扎进去,至少有4个手指并排那么长,最短的从鼻梁正下方扎进去,我用舌头正好能舔到针尖。

刚开始很害怕,后来慢慢习惯了,配合起来反而很轻松。

治疗期间发生了两次让我很惊讶的事。

有一天来了一个40多岁的女人,两只手肿得像大包子一样,红通通的,一开始只是肿胀,有些痒,后来越肿越大,开始麻木,才来治疗。

她也是不用吃药,太阳出来的时候,双手放在室外的桌子上,扎了4、5个银针。

好像记得是从第3天开始,肿得像包子的手就开始变小了,麻木感明显减轻。

不到10天,她就治好了,当时很搞笑,这个患者给中医送了一桶香油,中医不收,她直接跪下了,恩人啊,要不是你,我以为我就要残废了,哭得稀里哗啦。

还有一次,一对年轻人来看病,看着像是情侣,说是肚子不舒服。

老中医把脉足足7、8分钟,然后说你这病没事啊,不用治,回去吧,休息休息就好了。

等他们走了以后,有些患者问他为啥不给人家治病啊?老中医说,治啥病啊?人家那是怀孕了,那个男人不想要,想来医院打掉。

这种事情,两人没商量好,双方家长都不来,咱不能随便治吧?

大家才明白,这也能看出来?

刚过一会儿,那两个年轻人又来了,又吵又闹,男人想让把孩子打掉,不然今天就分手,女人想留孩子,哭着要给爸妈打电话,男人不让。

太神奇了。

简单总结一下:

我遇到的这3个中医,第一个老中医擅长治疗胃病,第二个老中医擅长治疗外伤,第三个最擅长的是针灸。

当然平时去医院看病,也遇到过一些中医,其中有的中医还是国家级专家,但就算是省级大医院,有些中医的水平真不行。

这3个老中医,只有一个在小镇诊所里,另外两个都是在山沟农村里。中医高手在民间,此话不能绝对,但也不是没一点道理。

那个治疗胃病的老中医,儿子也跟着学会了,现在还开着小诊所,看病的人非常多,算是传承了。

最可惜的是,治疗外伤的老中医,一辈子生活一直很艰难,更没有找到传承人,这么好的传统好配方,就这样失传了。

那个在小镇上,靠针灸治病的老中医,更可惜,他儿子不愿意听他的,学了西医,还是骨科的。

他一气之下,自闭不传,他去世以后,当地会针灸的中医一个也没有了,大家提起来,都觉得太可惜了。

民间还有很多中医,在治疗某一方面都是很厉害的,有的老中医懂得经营,又看病又卖药,生活过得很滋润。

有的老中医就很不容易了,除了一些年纪大的,家里条件差的,会找他看病,一般都会去医院。

这些民间中医,不管是生活好的,还是不好的,都面临两个大问题。

一个是得不到重视,在小地方,能做的贡献毕竟太有限,实际上他们能为中医发展做得更多。

二是面临着很严重的传承问题,有的老中医会传给孩子,有的后辈不愿意学,他们一旦去世,医术就完全失传了。

中医不但是我们的传统医术,还是我们一种很宝贵的医学文化,保护和发扬传承都必不可少。

如果这些好的传统中医慢慢失传,就太可惜了。现在开始重视中医,发展中医,民间中医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网友 以笔为锄的老农 提供的答案:

我赞同!

一二年夏天,我吃晚饭时把口腔内的肉咬了一下,感觉很疼,叫老婆看了看,她说没事,就起了一个小包。我也感到不疼了,继续喝酒吃饭。

三天后,那小包长得像一条小舌头,快长出口外。而且吃饭时时不时咬一下。

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第四天早晨,我一个人上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挂了一个专家门诊。专家随便看了看,说怀疑是肿瘤,良性恶性要动手术割掉后再检测。

尊从医嘱赶往肿瘤医院,找到专家介绍的专家。专家只看了一眼,断定必须马上住院手术,压金五千元。

心里虽然恐慌,但也很疑惑,这一口怎么咬出了个恶性肿瘤?得,为了保命,赶紧回家拿钱吧!

好在离住处不太远,我穿小巷往家赶。

路过一小巷口时,我发现那里有一个很小的中医诊所。诊所门面大概三四米宽,只有一个剃着光头的老先生坐在那里看书。

我抢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走进诊所。

老先生大概七八十岁,戴一副眼镜。他见我进去,放下书,指了指他旁边的椅子,问:"怎么啦?"

嘴里的那东西不仅让我吃饭困难,而且让我说话也不利索。我也没说话,只是张着嘴指了指嘴里。

老先生用手捏着我的下巴,仔细看了一会,问:"咬的?"

我点了点头。

"经常喝酒吧?"

我又点了点头。

"没事。别喝酒,一个星期就缩回去了。吃饭的时候注意点,别力气大,咬伤了。回去吧!"老先生说完又拿起了书。

我含糊不清地问:"多少钱?"

″走吧!走吧!不要钱!"老先生那拿书的手摆了摆,"记住,多喝水,至少一个月不喝酒。要不然还会再咬的。"说完又看起了书。

我道了声谢,心里疑疑惑惑地回了家。心想一个星期应该死不了人吧,不行到时候再去医院。

果然,一个星期,那肉条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无意贬低谁,也无意抬高谁,但我心里清楚:民间确实有高手,特别是中医!

由网友 等事长 提供的答案:

我相信文革前的中医,确实高手在民间,现在不可能了。

那是六十年代,我家的对面住着一个老郎中,一些跌打损伤,无名肿块,皮肤蘚疾,疼痛发热,找了他都是手到病除,药到病除。

我曾患过两次脚疾,丹毒。头一次是这个郎中用了三副药泡脚,当晚消肿,退热,一星期后好了。我把药方留了下来,不知去年同样脚肿疼痛,发红发热。去医院一个五十多岁的医生也说,丹毒小毛病。回家找到原来那方子,买药,煎水,泡脚,无济于事毫无疗效,只得去医院挂水消炎,敷药消肿,花了一个多月才好。这是自己亲历。

再说别人的经历,我一老乡,去湖中打鱼,晚上回家,顿觉肚子痛得历害,还尿血。去医院诊断,急性肾炎,疼痛不止直至昏迷,奄奄一息,医药治疗费太重,只好回家请有医术的土郎中诊治,死马当活马医。

没想这土郎中装神弄鬼以后,把看热闹的叫开,把病人单独关在一屋,只准亲人送饭,土郎中送药。三天后病人醒了出门,别人问起此事,他全然不知,只觉全身乏力,别无症状。

从以上看来,医术是秘传,而且药材还要地道。两者缺一不可。现在治病也只能依仗西医了。

由网友 老渔翁42322 提供的答案:

我堂姐小时进医院,医院叫抱回家等咽最后一口气,回来放门外一纸箱内,邻里赤脚医生治活,现己当奶奶!

邻居一儿子抱回家放尿灰上,同一人治好,现有女儿四岁多了!

高手低手不好评,不过他一生治人无数,且要钱不多,一条烟,两瓶酒,或拿些农产品他都一样为人治病,我两个孩子从小伤风感冒,那怕深夜睡了也能请来,可惜前几年过世了!他们那一代的医生从人品到医术,我认为是真正的高手,虽然他们不能治百病,但他们是时代的骄子!

由网友 社区义工 提供的答案: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父亲是药农,认识很多老中医。

中医在农村有一种称呼为先生,罗田有一家父子俩都是中医,我父亲称呼他们为老先生,和少先生,这两个中医在五六十年代在黄冈罗田,英山,黄冈,浠水较有名气。

还有一个黄冈团风县但店有一个老中医八先生在方圆数十里比较有名气,他下药特点霸道,就是量大,黄疸肝炎他最拿手,82年回家过春节,腊月卄八急性黄疸肝炎住院,两月后治愈出院我父亲不放心请来八先生开了六付中药,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苦的中药,当然病好了。

我母亲是一个老病号,她最信镇上医院洪二先生,实际上医术一般。

最厉害是我们团陂方伯有一个卫生所徐医生,外号粉头,跌打损伤最拿手,他是一个公立医生,从来不收穷人的钱,医术,医德非常了不起,可惜意外夺走了他的生命,一位同行评价他,他的死是鄂,豫,皖穷人最大的损失,这个评价够高大上。

学中医很吃苦,我看过学中医的人在背药方,数年如一日贵在坚持。

很多病中医比较有效,但是中医效果比较慢,有一句话概括,背时医生诊病头,走运医生诊病尾。也就是说一个人得了重病先请一个中医看病开药方治疗,由于中医药效比较慢,未见好转,心急再请一中医再治疗,没有几天病好了,这个中医名气大增,就像今天的网红,并不是他医术有多高,只是前面医生为他做了基礎工作。

现在中医很少,农村基本没有了,城市也有中医院,但是口碑不佳,我们市有一句口头禅,不怕死去一医院,不怕拖去中医院,不怕贵去三医院,现在去三医院人最多。

现在我基本很少见到老中医,前几年在县城见到一个,医术一般。

可能有大神级老中医在乡间生活,只是我们不认识。

由网友 追寻我的梦8E3y 提供的答案:

我小时候鼻子非常爱流鼻血,到各大医打针吃药都治不好,有一次无意中遇到一个摆地摊的草医,看到我走路又流鼻血了,他在我身上点压了几个地方后,随便抓了一付草药给我回家吃了后,直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只碰着流过一次鼻血。说真的,那个草药师真的太神奇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由网友 养生杂志 提供的答案:

赞同,亲眼见一个中医,用一个小方法治好了我岳父的牙病。有牙齿问题的朋友,可以认真看看,也许对你们也有帮助。

我岳父今年62岁,以前是老师,退休工资高,又没啥负担了,除了打麻将就是吃吃喝喝,日子那叫一个逍遥。唯一烦恼的就是病,一个是高血压,不过天天吃着药,好像感觉也不大;反而更影响生活的是另一个不叫病的病——牙疼。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话真不是开玩笑,疼的时候,岳父是呲牙咧嘴,根本吃不下饭。不仅如此,平时牙齿也很敏感,吃到冰的酸的,就会刺激得受不了。

我一个舅哥是医生,带岳父到他们医院的牙科,检查后说是牙周炎,各种洁牙、消炎药等鼓捣过了,但就管那么几天,没多久又会反复,没办法后面还拔了两颗牙。

"总不能一直拔牙吧。"岳父经常念叨,我才60岁出头,牙齿至少也要保到七八十岁嘛,不然生活这么好也享受不到。

去年过年回家,一个亲戚来拜年,碰巧了,那天喝了酒,岳父的牙病又犯了。那个亲戚听岳父说在医院没医好,就让我岳父去平街子(我们老家很偏僻的一条老街)看看,说那条街上有个老中医,自己开了个小诊所,看病特别好,他之前就在那里看过腰痛。

岳父也是疼急了,那个亲戚一走,就让我开车带他去看看。

找到那个医生的诊所时,发现是在老街的一个巷子里,但人还挺多,看来都是口口相传介绍来的,不然很难找到。

那医生甚至连白大概都没穿,轮到我岳父了,我们还没说话,他看我岳父捂着脸,就问:牙痛啊?

岳父连连点头,说牙痛好多年了,时不时就发作,治了好多次没治好,想看看中医有啥子办法没?

老医生看了看我岳父的脸说,你这是胃火旺嘛,光是洗牙消炎啥的当然没用了。

我岳父有点惊讶,说您脉都不摸,就知道是胃火重啊?

医生笑笑说,望闻问切嘛,切脉排在最后,很多病看看脸就知道了。你嘴唇很干,还有点发乌,一看就是脾胃不好嘛。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看唇色就知道是脾的问题。脾胃不和,食物淤积,就容易化火。但这个胃火重,胃里反应不大,一般就是觉得比较嘈杂,饿得快,反而是嘴里反应大,因为火是往上升的,胃火通过食道上炎到口腔,熏蒸牙龈,就会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甚至慢慢的牙龈萎缩,牙齿松动。

我们听他这一番解释,就觉得遇到高手了。因为现在即便是去中医院,也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没有仪器很多医生就看不了病。但这个民间老医生,连脉都不用把,就把病因说得清清楚楚。

所以岳父赶紧问,那医生我这个怎么治呢?是不是要喝中药调理?

医生说不用喝,我给你开盒清胃火的"黄连清胃丸",再给你开副治牙的药,但不是煎汤喝,我给你打成粉,你早晚刷牙的时候,用牙刷蘸点粉末,仔细刷牙就行了。

然后边抓药边说,这里面有羌活、升麻、寒水石、大青盐,都是清火、消肿、止痛的;我再给你加两味,女贞子和旱莲草,这个是补肝肾的,年纪大了,肾气会慢慢不足,牙齿牙龈是要靠肾精滋养的,所以加点养肾的材料,可以帮助牢牙固齿。

最后我记得100块钱不到,岳父再三道谢后,拿回家就认真用来刷牙,万万没想到,刷了两三次,当时的牙疼就好了。然后他就一直刷,连续刷了一个多月才刷完,这之后就很少再犯过牙疼,牙齿敏感也好了一些,甚至有点松动的牙齿也没有继续松。

唯一不好的是这个重要味道刷牙的时候还是不太好,岳父为了巩固,想经常刷一下,然后就让我帮他看看网上有没有类似的牙粉,可以味道会好点。

还别说,我搜草本牙粉还真找到一个叫立户方的牙粉,材料差不多,但加了甜叶菊提取物,这是一种调味剂。买回来岳父试了试,味道果然很清新,而且效果也像那位老医生开的一样好。

看了下资料,才发现原来那位老医生开的方子,就是中医书籍《清河氏伤寒总论》里记载的一个民间验方,专门治牙的。所以说,中医高手在民间,民间医生全凭自己多年经验和真正的医术,有时候更靠得住,毕竟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没两把刷子的话,也混不下去。

大家如果有牙齿问题的,不妨也试试,我分享在下面,可以去看看评论。

由网友 黄宽huang55308 提供的答案:

高不高手我不晓!

就知医者父母心,不争一时之长短大有人在。或者民间卧虎藏龙也不奇怪,至于医者有没念全金匮,伤寒,内经之类更不必猜测,或许祖辈一辈一辈相传,脉象,气动,或有些就一,二单方就能诊治无数,谁敢说明什么!见过,蛇伤,广东治蛇伤以前就三家医院,一老医师治活无数患者,就不是用血清类药物,全凭中草药!问问,跌打五指筋挫伤肿胀,又有多少大医院圣手可以一指解决?对于皮肤类角化性疾病,看到过一医生主任《教授》只能控制住,但有的无处方权人仕只用几服内外同治就能治疗至肤皮不损,圆润滑雪!怎说呢,方法,几千年有之,民间,多如牛毛,好了,再见!

由网友 神奇的真菌 提供的答案:

我赞成。我认识一位村卫生室医生,当地人称其为神医,因为他擅长用中医诊治慢性病、疑难杂症,尤其是皮肤病、糖尿病等,病人送的锦旗挂满了诊室墙壁,每天到卫生室找他看病上百人,其中80%以上是外地人,甚或外省人,送病人的车辆把村口堵的实实的,就跟农村过会一样。让我惊奇的是,只有几个医务工作者的村卫生室,每年诊治患者人数比当地几十个医务工作者的卫生院还要多。有一位他治好的患者,买了1000块钱的鞭炮,在卫生室门口燃放,以示谢意,一下子引起全村人轰动围观。

我感到十分惊奇,本人也是一位中医爱好者,经过一番联系,就去实地跟诊三次,很受启发教育。这位中医大夫有以下特点:

1、对待每一位患者,不管熟人生人、富人穷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是和蔼可亲,问诊时语言幽默,几句话就让病人心情轻松,同时分寸拿捏到位,还个功夫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2、脉诊细致入微,初诊时间长,复诊时间短。他对我说,他见过个别中医大夫号脉的位置不对,糊弄患者。他说,伤寒论讲究脉证并治,不懂脉诊,如何治病。

3、不排斥西医诊断方法,患者可以做比超检查。我问他,中医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什么还要看比超检查单。他说,人命关天,疑难杂症查一下比超有好处,辨证与辨病结合,能显著提高中医疗效。

4、刻苦钻研中医经典,并紧密联系诊疗实际。听他爱人说,经常加夜班读书,写的笔记就存满一个箱子。他对中医经方研究独有心得,对各家学说更是津津乐道。

5、他现在工作、家庭情况很好,亦属富裕阶层,大家对他赞誉有加,他自己也很自豪。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以前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当年考大学差了几分;招干考试成绩名列前矛,却让排位后面的人,挤掉了他的录取机会,最后选择学医,除了兴趣,当时也是生活所需。他的中医本领,完全是靠师承自学,最后参加了中医学院函授学习,取得了行医资格。

6、他过去拜师学医,现在带了好几个徒弟,己学成的徒弟能开个人门诊了。他的徒弟里,还有一个西医毕业的,原来在当地县医院工作,后来辞掉县医院工作,专门师承学习中医。能带出中医的才是好中医,他做到了这一点。

由上可知,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体系,特别注重个人经验积累和个人能力提升,往往也给中医高人赋予一层神秘的色彩和光环,其实中医高人都是在基层磨练出来的,人们只看到中医高人眼前的鲜亮,而忽略了中医高人付出的艰辛。中医高人能有高人成就,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师承苦学;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口碑相传;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可靠疗效。

这正是:中医高人在民间,大医精诚不一般,疑难杂症有奇效,口碑相传数十年。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