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友爱花猫FL 提供的答案:
有人说,中国电视剧史排名第一的是《大宅门》。
你信吗?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这部讲述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同仁堂)药铺兴衰史,医药世家白(乐)府三代人爱恨情仇的电视剧。
曾经,被誉为《红楼梦》第二。
当年(2001年4月15日),《大宅门》在央视一套首播,就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
所谓"万人空巷",收视长虹,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这部剧的"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是张艺谋吗?
但有一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所以,谁敢说《大宅门》能排第一?
如果这样,那还让《红楼梦》《四世同堂》《渴望》《三国演义》《还珠格格》等各位"兄弟姐妹",情以何堪?
当然,若用一句充满哲学味道的话来说,那就是——你在大宅门里,它就是;你在大宅门外,它就不是。
不过,拍摄《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却是一位特立独行,古今少有的"千古奇人"。
《大宅门》"片头有个人跪在大宅门前,那个人就是我郭宝昌。"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郭宝昌在《大宅门》里的角色,李天意
他是同仁堂传人乐镜宇养子,他的人生,不仅最具传奇,也总遭人非议。一生三起三落,几度生死。
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虽一生无依无傍,却朋友遍天下,名满全中国。
他的作品,大开大阖,天马行空。尤其是他拍摄《大宅门》背后的故事,则更是"一言难尽",再加"一把辛酸泪"。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揭秘他80岁人生一路走来的"辛酸坎坷"……
一、
1940年,郭宝昌生于北京。
这一年出生的同龄人,后来成为明星的并不多。只有李小龙,金铁霖,施光南,克里木……
少得可怜。
而《大宅门》里几位主要演员,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何赛飞、蒋雯丽,张丰毅等。
则要在十几年或二十年后,才会陆续前来人间报道。
郭宝昌,本姓李,名叫李保常。父亲是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建筑工人,一次施工中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身受重伤。
因为治病,抽鸦片止痛,染上毒瘾倾家荡产。在李保常2岁时,父亲冻死街头。母亲带他到河北沙城火车站,卖了80块大洋。
那家人姓吴,于是,李保常改叫吴保常。
但,随后不久,三姨又借钱拼命将他赎回。却转手200块大洋卖进同仁堂,净赚120块。
这一次,因为养母姓郭,遂改姓改名,就成了郭宝昌。
香秀(郭宝昌养母)
而这个养母,就是《大宅门》里的丫头香秀(二奶奶白文氏买来的抱狗丫头)的原型。整日嚎啕不止的李保常一到"香秀"怀里,竟破涕为笑。
不过,直到12岁大宅门"分家"后,才正式过继给"香秀"为养子。
而养父,则是《大宅门》中白景琦(陈宝国饰演)的原型(同仁堂传人乐镜宇)。
多年后,郭宝昌才知道,生母卖掉他的同时,还卖掉了他的亲姐。为了赚到更多,直接卖到妓院。
直到解放后,才被作为第一批从良妓女送到唐山,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纺织 工人 。
当郭宝昌知道这一切后,恨恨地说——
"这样的母亲,我太看不起了!既然其中一个姨能够拉扯4个孩子要饭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为什么她(生母)就那么狠心将亲生女儿卖到那种地方?"
卖儿卖女卖乱了套, 结果,几年后郭宝昌的生母,自己也被人贩子骗到宣化,被卖给了做豆腐的张家,受尽欺辱。
妓院
郭宝昌自幼聪颖,被养母用心抚养,寄予厚望。
5岁,教其唱京戏;8岁,教其写文章;12岁,养母见时机成熟,便从娘家接郭宝昌到北京乐府,成为乐四爷乐镜宇的继子,同仁堂的少东家。
同时,送其进入北京五中上学。
4年后,16岁的郭宝昌,便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的小说《大宅门》。这一幕,有点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这里插个历史,郭宝昌养母郭榕,也是穷人家出身。15岁,被父母500块大洋卖给京城首富同仁堂乐家做丫头。
郭榕不仅心眼子多,还足够幸运,被乐家老太太一眼看中收为贴身丫环(主要工作就是抱宠物狗)。
老太太别无所爱,唯以狗作"命根儿"。
郭榕在乐家,给老太太抱狗,一抱就是11年。26岁那年,郭榕不知不觉长成了一个水灵灵的黄花大姑娘。
香秀(郭榕),白景琦(乐镜宇)
这时,命运给她送来一个机会,又夹杂着一个难题。
已经70岁的同仁堂当家老爷,乐四爷乐镜宇,看上了郭榕这个水灵灵的黄花大闺女。死活要收她为妾。
郭榕却说——
"我不做小,要娶就得明媒正娶!"
本来,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却没想到,一向敢当敢为为所欲为的乐四爷,竟爱到极致,不顾族人疯狂反对,把个——
"门不当、户不对"的小丫环郭榕,八抬大轿娶进乐家大门。一夜之间,当了掌门太太。
然后,郭榕200大洋买来2岁的李保常,改名郭宝昌。
为让郭宝昌"名正言顺"地成为"侄子",把他寄养在娘家,直到10年后"时机成熟",才接到北京自己身边。
郭宝昌剧中角色,李天意,养母郭榕,斯琴高娃
"我的养母郭榕女士当时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给老太太当丫头,为了防老,收我为养子,乐家四爷乐镜宇先生招她为二房太太,我便成了乐镜宇的继子。"
二、
1956年,16岁的郭宝昌,第一次有"感觉"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变故。
这一年,养母教他喝酒,教他抽烟,每天放学回家,桌上都有一盒"大中华"。母亲叮嘱他——
"这个家的所有爷都会抽烟喝酒,你不会怎么行?为了生存,你要立住,而没有拳打脚踢的功夫你是立不住的。"
郭宝昌,养母郭榕
同样还在这一年,同仁堂乐家分户,郭宝昌随着养母郭榕养父乐镜宇,迁至皇城根附近的东华门,家道一夜之间开始已衰。
或许郭宝昌已经早早体验到了曹雪芹心里那种——"亲眼见证了家族由盛而衰,从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的惨痛。
所以,他也学曹雪芹,拿起了笔,开始写《大宅门》这本家族小说。为此,"仔细研究过《茶馆》《上海的早晨》《家》《春》《秋》《子夜》。"
"我这么多年不放弃这个题材,就是为了让人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曾经这样做人,他们曾经这样活过……"
因为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这本小说,从头至尾虚构的成分只有10%,90%的情节有根有据。
"我本来就是工人、贫下中农的骨头,来到这么一个大家族,被一些小姐、太太看成是野种,同时受到一些欺负,心情格外压抑。"
郭宝昌
因此,郭宝昌对这个家族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十分淘气、顽劣,经常破坏家族规矩。
但,当郭宝昌用小说把心中的压抑,愤懑写出来后,却遭到了包括养母在内的全部"亲戚"反对。
"我青年时代写小说就遭到母亲极力反对,族中亲朋好友也很不赞成,认为我这是自曝家丑。在此只好说一声:不肖子孙郭宝昌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在高中,郭宝昌遇到一个侯老师。
"侯老师夸我聪颖,不像大家族中的纨绔子弟,他鼓励我自食其力,报考中戏或北京人艺。"
三、
1959年,19岁的郭宝昌,拒绝养母要他改姓"乐",继承养父同仁堂老大乐四爷的产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一心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不但拒绝改姓, 也拒绝了股东的名分和房地产的所有权,蔑视商家子弟, 誓死不做剥削者的继承人……"
但,在外人眼里,郭宝昌依旧是资本家的少爷,是绝对不能进大学的。
幸亏遇到一位"贵人",导演系主任田峰,以自己的党性向学院做下保证——"这肯定是个好苗子!"
最终,郭宝昌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20岁的黄蜀芹(《围城》导演),成为同班同学。
结果,在1964年,24岁血气方刚的郭宝昌,身穿名贵的狐皮大氅,一身傲气,和同学——
"没事扯淡,啥话都说,哥们一反水,我进去了。"
写到三分之二的小说被没收了,罪状是为反动资本家竖碑立传。郭宝昌辩解,我这是揭露资本家啊,但没人听他的。
就这样,郭宝昌被关进北京昌平县南口农场劳动改造,呆了三年。
劳改期间,郭宝昌仍不死心,依然写作《大宅门》。却被"阶级斗争新动向"再次盯上,只得忍痛把《大宅门》小说付之一炬。
1969年,已经29岁的郭宝昌,被送往张家口4619部队干校继续接受监督改造。悄悄地,他又开始重新写《大宅门》。
4年后的1973年,33岁的郭宝昌,带着"反G命的帽子",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在那里娶妻生子,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
陈凯歌,张艺谋,拍摄《黄土地》
也正是在那里,才有了10年后,成为专门负责审片的艺术中心副主任。
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侯咏他们的毕业作品,都是由郭宝昌过审。
所以,又过20年后,郭宝昌拍《大宅门》,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侯咏他们全来了,就一个字,"报答"。
四、
1979年7月,郭宝昌的冤案终于得到最终的平反,随后拿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书(正常毕业时间为1965年)。
可是,第二年,却因与老婆离婚,惹怒老婆。导致《大宅门》手稿,被老婆当即焚毁,一转身带儿子出了国。
"‘家庭" 于我如钝刀子割肉, 疼死你, 却不叫你死!"
而就在这一年,40岁的郭宝昌成为导演,拍摄了人生第一部影视作品《神女峰的迷雾》。
上映后反响不错,票房还高。
这让郭宝昌信心倍增,开始考虑把《大宅门》拍成电视剧。可惜,这个梦并不好实现,一等就是20年。
郭宝昌
1983年,43岁的郭宝昌,成为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
一举奠定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基础。
然而,因为总是保护和举荐年轻人,得罪了不少领导人。第二年,郭宝昌被调往深圳影业公司。
"一年以后, 艺谋去了西安, 凯歌回了北影, 何群则流窜到广州,完成了一次胜利大逃亡。‘广西"厂从此落寞。"
在深圳,郭宝昌拍第一部电视剧《爱在酒家》时,认识了一个奇妙无比的女人,柳格格。
原来,在深圳,在这一年,郭宝昌又结了婚。想把生活安定下来,好好写他的《大宅门》。可惜,命运还是不打算放过他。
树欲静而风不宁,6年后,他又被迫离了婚。幸好命运再次巧做安排,让他在这一年,提前认识一个小她15岁的奇妙女人——
柳格格。
郭宝昌,柳格格
1984年底,44岁的郭宝昌,29岁的柳格格,合作《爱在酒家》,相遇相识,但没相爱。一份命中注定的缘分,还要再等6年。
1989年,49岁的郭宝昌,自编自导由于荣光、洪宇宙、宁静主演的动作电影《联手警探》,一举斩获获1989至1990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郭宝昌作品
但他最爱的还是电视剧《大宅门》,他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积累,都在向前迈步,希望早日拍出《大宅门》。
可是,命运自有安排,不会轻易地让他快速实现梦想,而是还要继续再"折磨"他10年。
1990年,50岁的郭宝昌二次离婚。这一次,没什么对错,只是缘分已尽,各自放手。郭宝昌离婚后,一身轻松。
不久,开始追求35岁的柳格格。却遭拒。
柳格格,郭宝昌
失恋后的郭宝昌,开始"周游四海, 闯荡江湖, 成了‘独立大队""。
直到多年后,才再次把全部精力放在拍戏上,先后拍出历史剧《淮阴侯韩信》,戏曲电视剧《大老板程长庚》。
两部戏,郭宝昌都喊了柳格格来演,还斩获了中宣部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随后,郭宝昌谢绝一切片约,再次提笔创作《大宅门》。
五、
1996年,56岁的郭宝昌,终于"第一次上马《大宅门》, 拍了 三集多,由于十分"肮脏" 的原因(可惜这件事又是无可奉告)。"
《大宅门》,第一次中途夭折。
1997年,郭宝昌拍摄由斯琴高娃,蒋雯丽等主演的爱情历史剧《日落紫禁城》。不断为自己的《大宅门》积累人脉。
第二年,58岁的郭宝昌,终于小梦成真,娶到了43岁的柳格格。
柳格格
结婚后的郭宝昌,第一件事却不是和柳格格生娃娃,而是继续奔波在《大宅门》的筹拍上。
第一次拍摄夭折以后, 又有一家投资单位想接手拍摄, 条件是由姜文主演白七爷。
"《大宅门》 的剧本到了姜文的手中, 他说他以前看剧本基本都是坐在厕所里看, 这次不行了, 他每日起床后漱洗完毕, 一杯清茶, 坐到书桌前恭读。"
2000年,60岁的郭宝昌,再次遭受打击。
那家看好姜文,说要投资《大宅门》的公司,又"事出有因"撤资了。郭宝昌只好又开始找下家,这些年来,他前前后后接触了80多家投资方。
一次次,希望都变成了失望,有时候甚至是屈辱。
但,每次柳格格总是敦促他 : "你必须去,管机率有多大,你都得去,人生有时失之交臂就在这一刹那,失去就没有了。"
于是,郭宝昌只好咬咬牙重新又坐到谈判桌前。
2001年,已从中央台退休的林毅,再次将剧本递给中央台电视剧部,进而又递到责编俞胜 利手里,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才总算宣告结束 。
六、
2001年4月15日,历经45年,从16岁到61岁,从小说到剧本再到电视剧,郭宝昌的《大宅门》梦想终于实现。
"我从16岁到56岁,从小说《大宅门》到电视剧,历经坎坷,手稿3次被烧,甚至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劳改、上干校,就是在劳改中我还在写。为什么?"
因为在‘大宅门"中生活经历,"引起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所经历的、所认识的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我。"
"当初是田壮壮的一句话:我们大家也帮不上《大宅门》什么忙,说过来客串个角色吧,就这样。"
所以,张艺谋来了,陈凯歌来了,姜文来了,一大拨大导演,名演员,都来客串,捧场。
但,郭宝昌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担心自己活不长了,躺在病床上拉着医生的手苦苦哀求——
"没拍完《大宅门》之前,我不能死,您想想办法让我活下去。"
此后,郭宝昌又拖着病体,完成《大宅门2》,话剧《大宅门》。
如今,已经81岁的郭宝昌,身边有夫人柳格格照顾。两人结婚后感情非常深厚,郭宝昌走到哪,柳格格跟到哪。
每年柳格格生日,郭宝昌总是掏钱让她自己买东西。柳格格却说:"你随便给我买个东西我都会喜欢。"
郭宝昌听后半晌无语,内心却无比震撼。
一年,柳格格生日宴,郭宝昌即席朗诵写给夫人的长诗:"……风雨宅门进,阴霾彻骨寒。连心打入地,携手同上天。肝胆两相照,患难有甘甜……"
柳格格,当场嚎啕大哭。
柳格格温柔娴静,每当丈夫在"台上风光无限"时,她却默默地坐在一边远远地深情望着丈夫。
对于老公现在的"大红大紫",柳格格很淡然,说这很正常,她知道他会有这么一天,成功是早晚的事。
"他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不会看到别人‘火"了,就赶紧拍‘讨巧"的剧,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默默耕耘。
郭宝昌,新书
人这一辈子,谁也避免不了遇到难过的事,痛苦的事,但也总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管遇到什么坎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做了,即使做不成,死也瞑目;但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去了所有的追求。"
郭宝昌说,"我一生都在不断向前走,工作,学习,创作,未曾间断。"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做点事,做事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想要做成大事,好事 ,就得做出很大牺牲,有很大的耐心。
不要放弃,一放弃,一辈子就完 了。
而那些成大事者,没有一个轻易放弃的人,所有的成功都是千锤百炼,持之以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由网友 美女老师 提供的答案:
中国电視劇史排名第一是西遊記,红樓夢,三国演義,水滸傳,渴望,大宅門,这些才是中国电視劇史排名,值得推荐[赞][赞][赞][赞][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由网友 玄同阁传统文化 提供的答案:
看了这个问题没敢立刻回答,而是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特意把大宅门一部看了一遍。作为2001年首播的大剧的确在当年引起不同凡响,一举夺得了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但随着拍摄手法的不断更新和影迷口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的优秀电视剧可以说不断。比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亮剑、潜伏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电视剧好坏的评判,我感觉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爱好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东西往往是不一样的。好的电视剧,我认为首先要有好的剧本、剧情。其次要有一个好的导演团队,再就是有众多适合剧情角色的演员了。
好了不废话了,在我的心中,新三国不仅具备了上述的几大特点,而且有很多地方,是其它电视剧都无法比拟的。
剧情上本着对名著尊重的态度,更新了一些旧有的价值观,改变了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曹操奸诈狡滑,负面形象居多的一面。把他放在了一个较为公正的位置,未加太多主观色彩,只是把他的行为表现出来,让观众去判断他是忠是奸,曹操也成为该剧的绝对男一号。
它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尊刘贬曹孙,摒除了强烈的忠奸分野,不再以直白的道德批判对准人物。它将回到历史的高点重新讲述,重点着眼于三国鼎立,并加大了东吴一线的剧情,减少了对蜀汉歌功颂德,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
新 《三国》中增加了令人纠结的感情戏份,孙策和大乔,周瑜和小乔,吕布和貂蝉以及刘备和孙尚香这四段爱情戏,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进行了延伸,也加入一些戏说的成分,使故事更生动。
在人物性格以及剧情、演员、特技等方面做了大规模的丰富和创新。耗巨资再现冷兵器时代恢弘的战争场面,是一部万众好评的史诗大剧。
新《三国》云集两岸三地众多实力派和偶像派明星,饰演曹操的陈建斌、饰演刘备的于和伟、饰演司马懿的倪大红等,都是演技精湛的老戏骨。陈建斌塑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曹操,非常优秀,前无古人,于和伟将刘备的真诚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扮演诸葛亮的陆毅,彻底突破以往的小生形象,成功演绎了诸葛亮从青年到老年的坎坷一生。具备过硬动作功底的演员于荣光、聂远、何润东分饰三国著名战将关羽、赵云和吕布。此外,陈好、林心如、黄维德、张博、沙溢等一大批观众喜爱的明星在剧中都有突破性的演出。
新三国中的打斗场面非常精彩,动作都是实打、真刀真枪的,感觉有一种很强的力度感。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坂坡赵子龙面对千军万马,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古代的武士都是非常威猛的,打的力度要狠,要猛,才能衬托起英雄的那一瞬间。
特技场面接近电影质量,堪比大片。其中集群、烟火等难度较大的特效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中感受到特效的魅力。《三国》拍摄转战大半个中国10多个省区,纵贯南北的大规模转场就有5次,除了超大型战争场面外,还有步战、马战、水战、火战、攻城战等各类中小战役70多次。还搭建古代城池、营寨、宅邸、府衙、宫殿、馆驿、街道、野战、水战场景300多个 。
新《三国》的场景、服装、道具也异常精良,耗资巨大,创下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新高。剧组重金聘请专家设计了著名战将的兵器,包括曹操倚天剑、关羽青龙偃月刀、张飞丈八蛇矛等,百炼钢工艺加以铸造,再现它们寒气逼人的神器质感。全剧最大、最豪华的场景魏国大殿在赫赫有名的横店影视城秦王宫景地拍摄,烟火等特殊效果更是耗资巨大。
新版《三国》的打斗场面较老版也更加有观赏性,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和关羽、张飞打斗,突然从赤兔马上"飞身",单脚点马鞍,方天画戟在空中虚晃一枪刺向关羽,而后潇洒的落座在赤兔上,吕布轻功了得。张飞和坐骑侧身跌倒,谁知张翼德御马术非凡,轻捏缰绳,略提马头,马就扛着背上的张飞站了起来,非常神奇。除此之外,武打镜头也拍摄的很细致,武术指导现场示范动作,马师拉着马头站位。为表现出逼真的骑马射箭镜头,剧组把拍摄搬上卡车模拟射箭动感,拍摄赵云骑马打斗场景也是将马固定住,用风扇模拟风,这样拍摄近镜和特写的。
现在观众欣赏到的画面很完美,但在前期的拍摄过程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将近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整组演员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磨难。武戏中很多动作的危险系数都很高。30多个马师30多个武行,全都不同程度地负过伤。火烧赤壁之后,不是演员胳膊上鼓着水泡,就是腿上被烧掉一层皮,像缝两三针那都是很常见的事。还有马师,从马上摔下来,被马踢、被马撞都是家常便饭了。
下边是新三国在2012年以前所获得的奖项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都不能表达电视剧中的一二,忍不住想去看第五遍了,反正每次看感觉都有新的收获,每一集都像一个大片那样精彩!怎么样,不想去一同去欣赏一集半集的吗?
由网友 单纯柳叶Jp 提供的答案:
不知道,但大宅门,很好看。我想,电视剧里,少了一个道具,只好用老头子做画,来说明他是书香人家,古代,有文化的人家,都在瓷瓶里插上几根雉尾,有志平天下的意思,不见此物,很可惜。大宅门很真实,白景琦扒王总管裤子事,好多年前,我们村里的社员,就干过,差点把人笑得上不来气,我就想钻电视里问问白景琦,是不是跟我们村的社员学的。
由网友 春花花飞飞满天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大宅门在我国电视剧史上,确实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我国电视剧后来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什么时候,点开大宅门,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这种文化底蕴的沉淀,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经得起所有人的推敲,这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记得有一集是这个镜头,白景琦刚长大点,在衙门里当差,有一个外官进京求职,天气大热,这人就在那里呼哧呼哧的扇扇子,白景琦等人捉弄与他,最后这人脱掉衣服,丢了脸面失了官。这一段,看得我是汗流浃背,仿佛太阳都要从电视里出来,晒的我出汗。然而演员在拍摄的时候却是在寒冬腊月,说话的时候还能哈出白气,我们作为观众却毫不出戏,真的是功力深厚!六小龄童演完孙悟空,他一辈子都是孙悟空,因为无法超越;同样陈宝国演完白景琦,再演什么都像白七爷,我认为这更是最演员,对角色,对作品的一个最高肯定!至于大宅门是否排名第一,我不敢妄加评论,毕竟,老版的四大名著都是封神之作。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萝卜青菜也各有所爱,相信爱它的人永远都爱它,时间会证明一切。
由网友 望文生益 提供的答案:
《大宅门》的确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难得的佳作,但绝对不是第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下我心目中的史上第一《大明王朝1566》。
关于这部剧的评价,豆瓣和知乎已经太多了,就不赘述了,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这部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王朝总会由盛而衰的终极难题:不缴税赋的特权阶层通过兼并土地使朝廷税赋锐减,国库空虚就会官逼民反。
这是个终极难题。在剧中,海瑞提过:这些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所兼并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赋,小民百姓能耕之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这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就是因为他们只敢参严,不敢直言天下之大弊,才使得严党能够藏身天下大弊之后,肆行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倒了一个严党还会再有一个严党。
嘉靖临死前跟裕王也提过:楚王死了,没有后嗣,湖北周边的好些藩王都想要他的庄田。我们朱家,真的是欠百姓欠的太多了,朕不会将楚王的田给他们,一共是一百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六亩,全部分发给过去给楚王种田的百姓吧。
张居正也提过,他跟裕王说:藩王不纳税,官绅也不纳税,朝廷的赋税全压在平民百姓身上,百姓不堪重负,就只能将这些土地卖给那些藩王或者官绅,如此兼并下去,总有一天国库会一空如洗,百姓也会一贫如洗。再不改制,便就要改朝换代了。
全剧只有这三个人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一个是知天下大弊却不愿作为的治国者,一个是奉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民者,还有一个是看到大弊隐忍待时的谋国者。可惜三人相逢时嘉靖将死,张居正还未上位,不然以嘉靖的权谋睿智和张居正的改制方略,用海瑞去推行新制,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只不过嘉靖其人绝顶聪明,见惯了朝堂争斗,知道革大弊的艰辛,不愿奋发,临死才交代裕王要用好海瑞: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是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2,这部剧陈述了一个事实:不管是奸党还是清流,政治斗争的结果只是掌权者的变化,百姓该受得苦一点没少。
这个结论,其实从海瑞说天下大弊不革,倒了一个严党还会有一个严党其实就能推出来,因为不管是裕王,徐阶还是赵贞吉、谭纶,想的都是倒严。
真正为国为民的,除了张居正海瑞,一个是依附严嵩竭力抗倭的胡宗宪,一个是谦谦君子一心做事的王用汲,还有一个则是不知实事有心却无能的高翰文。
胡宗宪是真正的忠君为国之人,虽是严嵩的学生,却并不准备跟严嵩同流合污。剧中严嵩为自保,让严世蕃写信给他,请他大败倭寇却不尽全功,打的是养寇自重的主意。
胡宗宪并未听从,而是直接扫清倭寇,亲自上阵杀敌,显然他对自己老师打的算盘一清二楚,但是他知道朝局糜烂,荡寇而不尽全功,固然对严党对胡宗宪自己更有利,但于国确是坏事。他亲自上阵,估计是对严党厌烦到了极点,宁死而不被利用了。
王用汲是能做事的人,也是能够为国为民的君子,查矿案敢于弹劾陈洪证明他处事不畏艰险、不怕权贵,但生逢乱世,缺了海瑞那种十荡十决的勇气。
高翰文是个好人,但不通实事,没有做事的才能,搞搞学问还行,想在政治涡流中存身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一出场就中了美人计,靠了胡宗宪和海瑞的主意保住性命,致仕经商后又成了裕王妃李家和徐阶家的白手套。
这点剧中说的明白,从严党倒了之后,淞江府一半棉布生意都是徐阶弟弟的,淞江棉布更是成了朝廷在辽东与蒙古俺答议和的重要依凭。裕王妃李氏的弟弟,跟着高翰文和芸娘做了生意后,回到王府拿出来的礼物之丰让人咂舌。
清流党上台后,徐阶成了淞江府最大的地主,朝廷用淞江棉布与蒙古俺答议和,在淞江府种植棉布,结果呢?
地主棉商、朝廷、百姓的分成比例是六三一。只不过比严党在浙江改稻为桑的结果略好而已,但假以时日,有那么热衷于"苦一苦百姓、背一背骂名"的赵贞吉之流在,最终还是土地兼并、国库空虚、官逼民反、改朝换代。
3,这部剧真实再现了大明王朝当时的社会现实:上下挥霍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其实这一现实在该剧第一集第一幕就借钦天监周云逸的口说了出来。
等到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严党和织造局搞出毁堤淹田的时候,民不聊生的境遇就已经很明显了。
而毁堤淹田、贱买灾民的事干不下去时,就要抄富商沈一石的家。平民百姓和富商大户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随意掠夺的对象。
而即使民不聊生,皇帝和中枢想的都不是民生,司礼监和严党、清流各有心机和派系,争的是权位,民生问题实在微不足道。
正如吕芳所说,一两个县么?皇上心中装的是九州万方。那中枢近臣们自然不会为了一两个县的小民去影响"大局"。
这就是当时明王朝的最大现实和最大悲哀,不管是口头喊着民生的还是不喊民生的,其实心里都没有民生。
嘉靖自己是知道手下人斤两的,所以他说没有贤臣。
严嵩是最明白嘉靖的用人方略的,所以他自背污名、冲在前面替嘉靖做不方便做的恶事,换得二十年首辅之位。
徐阶在前面说过了,权谋之心重于为国为民之念。
最后来听听郑泌昌的感悟: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将袍服上绣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那个不是衣冠禽兽!
既然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角色,那上下各级官吏又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大明朝是海瑞口中一夫独治的天下,大明律的约束力小之又小。
所有人都唯上奉上媚上,因为只要上意允许,他们贪墨不法、鱼肉百姓就不会受到惩罚。杨金水参与了毁堤淹田,但是他为宫里着想、对嘉靖毫无欺瞒,嘉靖就说他好,叮嘱吕芳不要明着赏他什么。
正是从上到下都不遵律法、奉行人治,杨金水才会说出"家破人亡,就该下十八层地狱,逍遥法外,才能升大罗生天"。
这就是当时大明朝的现实和悲剧。
所以海瑞问嘉靖,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
其心之悲凉悲痛,闻之神伤!!!
好了,这剧的精彩我只讲了一两分,服化道的精美细致,剧情构思的巧妙,一众老戏骨的精湛演技都是看点,可以说没有一个演技不在线的。
神剧称号,当之无愧。
可惜当年明珠暗投,07年上映被芒果台买去十年版权,芒果台因为受众问题,看《大明王朝1566》反响一般,就将之束于高阁,直到17年版权到期,才得以重见天日。自此开挂一般广受好评,目前是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若讨论谁是第一,该剧绝对压《大宅门》一头!
由网友 海浪de生活 提供的答案:
排名这种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收视率,拍摄水准,演员阵容看,都有不同评价。
大宅门,我看过很多次,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表演真的是棒,剧情也足够精彩,一家人的兴衰往替映照了时代的变迁。更为精彩的是配乐,略带京剧风格与剧情完美结合。可以说是郭宝昌导演的呕心沥血制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
但论到最优秀,却又很多可以比较媲美的。《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是父母一代的集体回忆,造成万人空巷的收视率;四大名著,个个是其中经典,百看不厌;《许三多》《亮剑》一度成为一段时期的文化热词,引领社会思维;《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演员表演爆表,剧情引人入胜;《甄嬛传》《琅琊榜》《三生三世》也是一时的文化热点。可以说,不同时期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有很多。
但要说到第一,我觉得只有《西游记》,剧情,拍摄技巧自不如说,三十年不曾落后。他是我们小时候就开始的暑假的必备功课,到前两天,我看到现在的小孩暑假还在看。西游记至少是四代人的回忆,它的重复播放量,收视率一定是最好。
所以,西游记一定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
由网友 风姿卓越晚风mD 提供的答案:
#Html369创作挑战赛#好内容我来评#
谢邀
中国电视剧史排名:《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大宅门》《渴望》……优秀的很多很多。
借这个机会,只谈谈对《大宅门》的感受。
《大宅门》这部剧聚集了演艺圈几十号实力派演员,演员阵容空前绝后,由郭宝昌出任编剧和导演。
2001年,该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收视狂潮,荣获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大宅门》通过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晚清、民国、军阀混战、解放后等不同时期的盛衰变化 ,真实再现了同仁堂这个大家庭随中国时代变迁而渐变的过程。
该剧横跨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朝覆灭、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父母子孙、妻妾丫妓、至爱亲朋日常生活场景,把大宅门里官场的恩恩怨怨 ,情场的悲欢离合,商场的输赢兴衰呈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那个年代动荡社会生活真实的画卷。
主演这部剧的斯琴高娃,盛赞它是当代的《红楼梦》。
文字原创,侵权必究;感谢阅读,欢迎留言。
网图,侵删。
由网友 检验鉴定 提供的答案:
[玫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把大宅门放在第一位,肯定难以服众,。首先西游记,红楼梦,大明王朝,三国演义,亮剑,康熙明朝,水浒传……这些经典大剧的剧迷们就表示不认同。如果说从演员阵容深度来看的话,应该是可以让大多数剧迷们认同的。每位朋友们都有自己心中的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怀念,也许哪天心情放松的时候,就会把它找出来翻看一番。慢慢品味那流逝的年华!感叹岁月如白马过隙!朋友们,珍惜眼前才是最好的风景![灵光一闪]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