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天启量投 提供的答案:
盘感这一词,在期货领域中常常听到。
一般情况下,某些期货交易者在解释其某一笔惊人操作,或者介绍其核心优势的时候,会使用这一词:我依靠的,是我的盘感。
盘感这一个词,变的非常神秘并且有一丝丝玄幻色彩了。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期货交易者的演讲,其在介绍他的日内交易方法时说:我做日内,靠的是我较好的盘感。很多人顿时一副我懂了的样子……实际上,期货交易我觉得应该科学的面对。盘感确实存在,就是对盘面的感觉,所有的人都有。但是如果是神奇的第六感?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是不是有点太玄乎了?
盘感分为两种:不靠谱型和靠谱型。
1、不靠谱型盘感
很多人就是瞎感觉,然后恰好碰到好运气赚了钱,加深了他的潜意识,他不停的告诉自己,我就是盘感好的人,结果他最后真信了。这种情况不少见。比如,有很多期货交易者,在震荡行情中高抛低吸,猜具体点位,总是八九不离十。于是他觉得,我盘感一级棒。实际上,在震荡行情中高抛低吸就是这样,胜率很高,经常能够"准确的把握行情",因为行情本来就是在一个小区间里上上下下,总是能"八九不离十"。
但是,一旦行情的节奏变了,出现趋势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难以控制住风险的。比如行情开始上涨,根据他以前神奇的盘感,行情涨几下就会下跌,他甚至连这波上涨的顶都觉得能够"盘感"准。所以,他就会做空,结果这是一波趋势行情,他的盘感仅这次失效了,但是结果可能是直接被带走了。
这种情况,我见过很多。
2、靠谱型盘感
这种被称呼为盘感,其实就是交易规则的主观性形态。
比如,一个期货交易者,他在其职业生涯中,确定了一种交易方式,他主观识别出收敛三角形,并且进行突破交易。他交易了无数次这种形态,于是,每当行情出现这种形态的时候,他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做多或者做空的冲动,他称呼其为:对盘面的感觉。
实际上背后是什么?是他交易了无数次这种形态的一个沉淀而已。
这个感觉,不是说出现了一定就能盈利,当出现的时候,他会出手,如果行情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走,他会止损。如果行情按照他想象中的走,他就盈利。
他无法形容出这种形态的具体形式,所以,他称呼其为:盘感。这个盘感,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个成熟主观期货交易者的入场条件而已。
总结而言,盘感所有的期货交易者都有,会交易的,懂交易的,他能够实现盈利,靠的是盘感+正确的交易方法。而不会交易的,不懂交易的,他之所以亏损,靠的是盘感+错误的交易方式。
这其中,交易方式才是更重要的存在,相当于出场规则。而盘感,只是入场规则的一个主观表述而已。
这就是我的看法,来吧,欢迎各位反驳并展示出自己神奇的盘感……
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由网友 九地期货杂货铺 提供的答案:
没有盘感。无非是一些人运气使然盈利后的自我修饰。显得自己有,而别人无法有的一种低端认知。忽悠别人,别把自己都忽悠了。都只是概率而已。
量化,客观,唯一的定式策略才是王道。以不变应万变。均线价格每天也在随着价格变动在变,这里的不变,本身就已万变。
动辄靠盘感盈利的说词,忽悠新手的鬼东西。现在堂而皇之的摆在大众面前。真是也符合人的心理。一根均线打天下,上多下空,这样简单到掉渣的操作,大部分人会嗤之以鼻哄堂大笑的,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们聪明而又愚蠢的脑袋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就这?就能赚上千万几亿?
是的,就这。我们的方法如果都不行,那也没什么能赚钱的了。
由网友 王春禄期货 提供的答案:
一般做期货的,尤其是职业期货交易,多少会说到盘感这点。有时候我们对对行情的一些预判、做法等,没有办法一五一十的说出根据来,就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盘感。盘感这个不是一下就能有的,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操作才产生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和动作。那么如何培养盘感呢?
首先,我觉得还是要经过大量的交易和实盘操作。切记!是实盘操作,如果你不知道怎么下单,可以模拟。如果你已经很熟练了,就不要拿个模拟盘整天忽悠自己,实盘和模拟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一点以前就说过了,哪怕你资金只够操作一手两手,也要用实盘。每天固定的按照自己的策略操作一些品种,交易期间不要盯着盈亏,只是单纯的有机会就做,没有机会就不做,收盘之后做做总结。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盘中不要盯着盈亏做单,觉得可以了就出掉,很多人本来就盈利不少了,结果为了凑个盈利整数,在没有机会的时候贸然进了单,反而把盈利的又回吐了。
其次,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进行学习,这个是必不可少的。我就见到有的人某一段时间做的还可以,就有点飘飘然不想再学了,说实话做职业交易的都走过这路,然而飘飘然之后亏损的机率是非常大的。你跟他强调多补充新的知识,了解一下品种最新的动态。他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处,他自己不同也没见少赚多少钱。一味地自大,觉得自己甚至可以逆天改命的地步,其实已经离大亏不远了。
最后,交易之后,多做总结。很多行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类似但不完全一样,毕竟引发行情上涨或者下跌的诱因、时间、资金大小都不一样。因此要去完全复制一段行情基本不可能。但我们还是能从一些行情里面看到一些貌似规律的东西。比如我之前说过的,当外盘品种普遍下跌的时候,国内没有夜盘的必定是低开,只不过是低开下走,还是低开上走,这就要看品种的整体情况了。如果是处于上升趋势里面,一般若不是到了季节性周期原因,低开上走的机率是很大的;如果是下降趋势里面,一般低开下走的可能性更大。这个需要结合品种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品种可能不一样。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这一天暴涨暴跌了,是不是历史上都是如此,或者每到这个月份都是这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可以好好查查。
我觉得这样不断地学习、操作、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盘感就很快提升上去了。
由网友 金融见闻录 提供的答案:
盘感,直面解释,就是你一眼看上去,对盘面现有走势的一种直觉。"盘感强的人,就好像福尔摩斯观人,看人一眼就能大体上知道这个人的性格,习惯,工作,人品等特点,甚至还能局部性预测这个人的未来。
盘感不是你看到某个品种涨得正欢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猛扎进去,那不是盘感;盘感也不是你看到某个品种涨得多了,看不顺眼就空他,那也不是盘感。
盘感训练方法(七个阶段)
林肯名言:"如果我想用八分钟砍一棵树,那我会用八小时去磨斧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可应用于各行业技术,如果我们尊敬期货,并且愿意将之当做一门技术的话,就应该踏踏实实的用好功,但现实是很少人愿为之付出努力,而是更想得到一些快捷的致富方法,这里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样的方法很多,如果你多看看书一定能找得到,但之后会导致你的财富快速毁灭。为何?和其他行业修练技术的原理一样,你的基础不牢。因此我们在把技术拿到市场来应用之前,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得到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之后才能上实战。也有人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但却不得其法,这与努力方向有关,我是专做日内交易的,这里我将如何训练日内交易的过程大致说一下。
第一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看盘找到盘感
什么是盘感?在市场即将变化之时你已经有强烈的感觉,或是市场经历一阶段的发展你有强烈预期会继续发展下一阶段即为盘感,对于初学者来说,盘感即是无法解释的东西,但准确率很高,而且会让交易者感觉很爽。在这个阶段,交易者要杜绝实战,个人感觉甚至要杜绝看实盘,完全利用历史行情来煅练。
第二阶段:寻找交易信号
在市场发生改变之前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出现,有人说为什么价格会突然产生快速变化而来不及反应呢,这种事情在高手看来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价格变化之前,盘面一定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这些就是操作信号,只不过信号的形成时间和形态各不相同,就算一个相当成功的操盘手,每天不断进行训练,一样有反应不过来的信号,就不要说根本不训练每天只知道操作的交易者了。交易者如果每天不看盘,能静下心来进行训练,平均每天能专心用功四五个小时以上,不出一个月,属于自己的信号就可以形成。在这一阶段,交易者也要杜绝实战。
第三阶段:区分真假信号
这个本领见仁见智,有人能把真假信号区分得神乎其神,这不是偶然,是需要付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努力的,这是钻研指标的阶段,很多指标都可以做到区分信号,就看交易者对哪个最有感觉,要把指标参数通过巨量的训练调到一个最佳数值,说到这里,我想说句不中听的话,很多人有自己的参数,但为什么还区分不了假信号呢?答案很简单,只懂抓信号还不能实战。
第四阶段:建立交易模型
如果能找到信号,只能证明你用了一点心,但要想准备实战,就必须建立一个交易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开仓点,止损点和止盈点。如何建立?答案只有一个,熟悉你操作的品种。怎样熟悉?还是训练。而且训练量要加大,我过这一关每天的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能利用的时间全部用上了,之后对于如何开仓,如何止损,如何止盈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观点,模型也就能初步建立起来。但这能实战吗?不行,这把斧子只磨到了一半。开仓、止损和止盈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实际上要练到不亏钱的地步还需要大量功夫,因为不同类型的行情这三点会有区别,必须针对每个行情各个击破,拿跳空来说,开仓点很独特,而且风险往往较高,因此开仓的方法也比较复杂,止损点也是随行情变化而变化,止盈点也很与众不同,原因在于跳空后形成缺口,那有人问了,如果是向上跳空,缺口补回后会不会继续下跌?不一定,这要看跳空之前的形态,是不是很复杂?但只要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模型就出来了,以后再遇到跳空按模型操作就行,如果哪天出现别的方式,止损后再研究就行,模型永远处于动态。这一阶段还是要杜绝实战。
第五阶段:初试实战
交易者建立一两个交易模型之后,在确认准确率达到100%以后,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战,但要记住,只操作这两个模型,因为你只有这两个武器,别的还没开发出来,这意味着机会不多,但没办法,交易者永远要记住,我们的交易是世界专业性最高,也是要付出最多努力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实战,应该能对模型的实用性有了较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交易者的心理能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度。在这几个月时间里训练要继续,而且不能减量,因为新的模型还会被开发出来。
第六阶段:深度理解
当模型数量开始均加,并且应用纯熟之后,交易者的操盘水平就会加速上升,经常会感到每个月都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在此阶段,交易者的交易机会会大量增加,但要记住,只是交易机会在增加,不等于真实交易增加,为什么?因为往往等不到真信号,或是等到真信号而指标或均线不配合。这些是不符合交易模型的标准的。在此阶段,交易者的交易心理会得到进一步磨练,至此这把斧子已经比较锋利了,可以正式开始砍树了。
第七阶段:训练还得继续下去
这时的训练已经是盘后结合实战的阶段了,模型可以说已经开发得七七八八,这是开始积累财富的阶段,只有帐户的资金真实增长才能说明交易者的水平真实上升,如果达到这一阶段,即标志着训练和实战都已成为交易者最重要的工作,和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达到这一步,交易者会时常为自己的技术和不断增长的帐户自傲。
由网友 星晖云腾 提供的答案:
首先,了解什么是盘感?
盘感,是对市场走势的一种直觉,相当于第六感。很多人说,盘感好的人会赚钱。这也对,但也不全对,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盘感好的人能从盘面上迅速反应过来;
其次,盘感与第六感有何不同?
从本质上说,第六感是一种综合感觉,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获得一种对市场情绪的判断(比如对涨跌情况等)。而盘感是一种从价格运动的具体形态中获得判断的能力,是对交易系统的一种综合运用。所以,在我们的交易过程中,盘感比第六感更重要。但是如果不加以培养,第六感就会成为无用之功。正如有句话所说:"如果你只有第六感而没有盘感,那么它注定会被你消灭。"
再次,盘感是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可以从市场的价格行为来观察市场的本质,可以说市场是有自身规律的。我们知道市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面变化,但是技术面也是一个方面,就像是你不能否认有一些人天生就拥有高超的交易技巧和超凡的第六感一样,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天生没有盘感和感觉迟钝的人。对于交易者来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天生是一个"傻瓜",你就会成为那些被大资金和技术分析者所打败的投机家。这不意味着什么,也不代表你会相信自己永远也练不成盘感。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最后,那到底怎样培养一个盘感呢?
培养你的盘感,要先学会观察市场,看清市场的运动规律,找到合适的交易时机。然后从自己最熟悉的品种入手,把一系列你熟悉的指标和图形放在一起,让你寻找交易信号。当你看懂了基本面之后,把它和其他方面结合起来看。比如K线、均线、布林带、 MACD等技术分析方法的集合在一起看。把这些指标结合在一起看,这样长时间地训练下来,自然就能把你的盘感提高了。
另外要特别注意,在做交易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如何止损。你做市场不需要很大的资金,但你必须会判断行情发展方向的风险。你得学会如何正确地止损。一旦你学会了止损和止盈,那么就可以运用在交易当中了。
由网友 期货交易员淏哥 提供的答案:
所谓盘感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无非是大量盯盘交易的经验刻在脑子里,因为行情走势具有历史会重演的属性,才有了盘感一说。
记录亏钱的行情和赚钱的行情,以后的交易中遇到这些情况便按照曾经遇到的情况来处理,便是盘感的正确使用。
其实交易系统的搭建就是一个交易经验的总结,赚钱和亏钱的单子都是珍贵的,是我们拿着金钱冒着极大风险来换取的结果,所以一定要珍惜难得可贵的经验。等你的大脑数据库记录足够多的行情走势,交易起来自然能够把盘感发挥到最大优势。
由网友 左字 提供的答案:
期货盘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交易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要培养盘感,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努力,包括:
- 大量市场观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掌握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了解各种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 学习分析技巧:学习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技巧,掌握各种技术指标和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 实践交易:进行实盘交易,积累交易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参考专业分析师观点:关注专业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和市场预测,学习他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 调整交易策略:根据自己的交易经验和风险偏好,不断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 保持冷静和耐心:在交易中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被情绪所左右,遵循自己的交易计划,控制好风险。
虽然盘感可以帮助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但是如果盲目相信盘感而不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就容易犯错。而且,盘感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追求小利而失去大局,导致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从而导致亏损。在进行交易时,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风险偏好,制定合理的交易计划和风险控制策略,在交易中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被情绪和偏见所影响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市场分析、风险评估、个人经验和盘感等,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