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_汉景帝和邓通

由网友 黄风大王讲文史 提供的答案:

汉景帝饿死邓通,既有私仇,也有因于公事。

邓通原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但是却因为汉文帝的一个梦而成为了汉文帝的近侍宠臣。

事情是这样的:汉文帝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想登天,却怎么都上不去,这时候,有个人在后面推了他一把,他就上天了。醒来后,他就到处找这个人,后来见到邓通,觉得邓通跟他梦中所见的人一模一样,连穿衣服的习惯也一样,喜欢把衣带绑在后面。问了姓名后,听说他姓邓,对应着登天的"登"。就这样,邓通成为了汉文帝的宠臣。

邓通这个人,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治国安邦之能,唯一会的就是对汉文帝特别忠心,特别贴心。

有一次,汉文帝生了病,导致流脓。邓通见了,就亲自给汉文帝吮吸脓水。

汉文帝就问他:"你觉得天下间,谁最爱我?"

邓通说:"那当然是太子殿下了。"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过了一会儿,太子来了,汉文帝就让太子给他吸脓水,太子一看,这么恶心,怎么下得了嘴。

这就让汉文帝心里不痛快了。邓通说,太子最爱自己,可是连邓通都愿意给自己吮吸脓水,太子却不肯。这样一对比,太子还不如邓通呢?

如此,汉文帝心里就对太子有了疙瘩。太子知道后,自然就对邓通不满了。

那么,邓通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拍马屁,他觉得这样说,汉文帝会很开心,太子也会感激他,毕竟他是在给太子说好话。但是,这个好话最终成了祸事。

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思维,他以为只要讨好汉文帝,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汉文帝曾经找人给他算过命,算命的说他将来会饿死。

汉文帝为了不让邓通饿死,就给了邓通一座矿,让他自己去铸造钱币。经过几年的挖矿铸币生涯,邓通的"邓氏钱"遍布天下。

对于国家来说,把铸币权赏给个人,这对国家的经济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

汉朝刚开始的时候,社会经济凋敝,国家并没有把铸币权揽在手里,而是由民间自由铸币。虽说这在汉初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币制的混乱。所以汉文帝早早就把铸币权收了回来,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却给邓通开了绿灯。

邓通因为汉文帝的绿灯,成为了全国首富,甚至他跺一跺脚,都有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这就让他不得不膨胀了起来。

汉景帝即位后,罢免了邓通。但是,长期握有大量钱财的邓通怎么能甘心呢?

于是,他就开启了黑矿,私自偷偷铸钱。后来遭人告发,汉景帝派人来查,最后坐实了罪名。汉景帝对邓通那是恨之入骨,随意把邓通的家给抄了。长公主看不下去,就赏赐了点钱财给邓通,没想到第二天又被查抄了。就这样,邓通身无分文,最后饿死了。

从汉景帝对邓通的处置来看,汉景帝就是故意要饿死邓通的。顺着这个目的往回推,邓通私自挖矿铸钱的事就不一定是真的了。说不定是汉景帝的诬陷。

原因有二:

第一,汉景帝是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当初,因为下棋输了,抡起棋盘就打死了来长安的吴国世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第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讲调查邓通是否私自铸币时,用的是"颇有之,遂竟案"的表述。"颇"这个字,很耐人寻味。"颇"有很、甚的意思,也有稍微、略微的意思。很明显,司马迁用了个模棱两可的说法。"遂"说明案子结的很快。

当然,邓通是否私自开矿、铸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勾起了汉景帝对他的不满,同时又因为铸币而对国家经济有了一定的影响。以汉景帝那狭隘的心胸来看,这就足以要了他的命。

由网友 用户车工00 提供的答案:

邓通之让以不得善终,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好运气好的令人眼红,也给最终的厄运留下种子。

邓通本是出身于普通小地主家庭,由于机缘巧合,被汉文帝宠信己属不易,又因相师许负断言,此人会因贫困潦倒而饿死。偏遇到汉文帝又是个不信邪的主,你说他贫困潦倒,我就给他座金山银山,直接把一座铜矿一铜矿给他,并允许他铸钱,这就是著名的"邓通钱"。因"邓通钱"成色较好,深受民众喜爱,所以获利颇多,成了此时的大汉首富。

凭心而论,邓通对汉文帝绝对称得上忠心,也懂得知恩图报,尽管家财无数,但还是坚持留在文帝身边尽心侍候,可谓是无微不至。也深得汉文帝信任。真因为如此,招至很多人忌妒,这也许太多的让人心里不平衡,变成了仇富心里,凭什么他有那么大的造化?所以,汉文帝一死,没了靠山,就变成众矢之的。

二、无意中得罪了太子,也成了把自己送进悲惨结局的爆点。

由于对文帝的侍候太忠心,太文帝患痈时帮文帝用口吸痈脓,文帝深受感动,无意中问世上最关爱他的人是谁?邓通也实是求是的回答当然是太子,这本身没毛病,难道说是自己?说实话拿太子与邓通比,还真是邓通不希望文帝早死,你懂的!但偏是文帝也太当真了,竟让太子来吸痈来考验太子,这也太不着调了,有必要有这样考验儿子的吗?这也大概是邓通绝对不想要的吧!结果太子十二分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做,可想而知不呕心死才怪,结果就把怨气都记在邓通头上。所以,汉文帝一死,那些红了眼的人一推,汉景帝也就是以前的太子正好找到借口,既满足了众人,又撒了多年的怨气,还得了邓通的家产,可谓一举三得。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可怜邓通虽是首富,却一门心思讨好忠心于汉文帝,并没有充分享受自己的财富,一朝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真应了许负的预言,反而成就了许负的声名,真是哀哉悲呼!

由网友 马踏连营2F1N 提供的答案:

邓通是个美男子,面如桃花细皮嫩肉一掐一股水,他是汉文帝刘恒的男宠。

汉朝皇帝都是双性恋,"脏唐臭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天,汉文帝刘恒召当时著名的女相师许负为邓通看相,许负看相本领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明朝军师刘伯温。

(许负)

许负端详邓通片刻,然后对汉文帝说:"邓郎将来会被饿死"。邓通被汉文帝亲切称为"邓郎"。

当时汉文帝一听没吱声,许负看皇上一脸的不高兴,于是急忙解释道:"皇上你看邓郎的嘴巴旁",许负指给文帝看。

"他的嘴巴旁有道横纹,这是饿死的面相"。

邓通刚要发火,文帝摆摆手示意不要这样。许负看完相就告辞走了,当然文帝没少赏她铜钱。

许负一走,邓通骂许负胡说八道。汉文帝看着心上人气得小脸煞白,心疼的不得了,忙哄道:"邓郎何必烦心,我是天子,我有权利和能力改变你的命运!"

(邓通)

许负不是说你将来会被饿死吗?这样吧,"我把你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赐给你,准许你铸钱,朕就不信有钱还会饿死?"邓通急忙跪倒谢恩。

邓通家里有了金矿,同时有了造钱的权利,很快富可敌国。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邓通一直恩宠不衰。汉文帝对他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对儿子的爱,这让文帝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刘启心中很不爽。

刘启心想"如果不是有血缘关系,看样子老爸能把皇位让邓通接替。"

邓通确实很讨文帝的喜欢,像一个小女人一样尽心侍奉皇上。

(汉文帝和邓通)

举个例子,有一次文帝腿上长了一个脓包,一直溃烂不愈,邓通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为了文帝早日痊愈,邓通俯下身用嘴吸疮口里面的脓血,这让文帝感动不已。

一连吸了三天后,伤口大见成效,里面的脓血越来越少。

到了第四天,文帝突发奇想,他要考验一下儿子,看他会不会为自己吸脓血?

当刘启探望父亲时,文帝就说邓通为自己吸了好几天的脓血了,意思是今天你能不能给我吸一次?

刘恒一看老爸的伤口差点吐出来,有心不吸怕老爸生气废了自己太子位,没办法强忍恶心为老爸吸了一次。

刘启回家后,恶心吐了半天,他把怨恨转嫁到了邓通身上。心想"你丫的不吸脓血老爸也想不起来考验我,这一切都是你惹起来的,走着瞧,我早晚要报复你!"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时年31岁的太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

刘启一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邓通革职逮捕下了大狱,追夺邓通铜山,所有的财产充公。

汉景帝表面是为了打击佞臣和嬖臣,实际是出曾被恶心的那口气。

曾经富可敌国的邓通,在大牢里被狱卒用木棍支开嘴巴,最后竟被活活饿死了,许负的话最终还是灵验了。

文/秉烛读春秋

由网友 豹眼看历史 提供的答案:

邓通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富可敌国的富翁之一,家里有矿,而且是可以直接铸钱的大矿。

他并不是祖坟埋得好,埋在一个大矿上,而是其父给他取了一个好名字。

因为名字取得好,得到汉文帝的宠幸,一夜暴富。但因为文帝的儿子汉景帝不喜欢他,没收了邓通家的矿,最终让他活活饿死。

这事史书记载很清楚,也没有很复杂的故事情节,貌似没有称道之处,但仔细品味,还是很有味道的。

是偶然还是冥冥之中有神灵,上天安排好了邓通一生的命运

邓通的故事,被记载在《史记·佞幸列传》,司马迁开篇就说道: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俗话说:"努力耕田,不如遇到一个好年头;好好做官,不如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君主。"

此话不假,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空话。

不但女子利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宦官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凭借花言巧语、溜须拍马,得到君主的宠幸,进而飞黄腾达,一夜富贵。

士人邓通就是这个情况。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

邓通,是蜀郡南安(四川乐山)人。其父邓贤生在秦末汉初,勤劳持家,有了一定的积蓄,成为殷实之家。

邓通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姐姐,全家都眼巴巴的希望生个儿子。此时,家门口刚刚修通了一条官道,直通京城。其父非常高兴,就以"通"为儿子取名。

冥冥之中有神灵,这个"通"字,为邓家将来发迹,暗中增添了神奇的效力。

家境殷实的邓贤,就希望邓通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但际运不济,到了弱冠,邓通也没读出个名堂来。不得已,邓通就去学习驾船,却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驾船本领。

虽然邓通善于划船,但也不甘于做一个船夫,关键时刻还得靠拼爹。

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之路大致有三条:

一是入朝为郎官,家有中等财产(十万钱以上,汉景帝改为四万),就可以自备车马服饰,去京师做郎官,等待朝廷征用。这就跟北漂差不多,天子脚下机会多一些,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力,没人提供饭盒,未发达之前需要自己生存下去。

二是在本郡做一些小官吏的差事,这不需要拼爹,愿意干就行,当然出路也不会很好。

三是有高才大名,等待大官府征辟。当时还没有荐举制度,需要经常参加一些派对,提升名望。

在这种情况下,颇有资财的邓贤,就给儿子置办了车马服饰,把邓通送往京师长安,去寻求一条光宗耀祖、彰显门楣的通天大道。

由于邓通擅长划船,就被任命为黄头郎。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通人生的小船就扬帆起航了。

天上掉馅饼,砸在了邓通的头上

令邓贤爷俩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却在一夜之间飞黄腾达。

邓通的发迹,的确是非常幸运的,比天上掉馅饼还幸运很多,几乎与买彩票中了上亿的大奖差不多。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

此时的国主是汉文帝刘恒,本来国主这事也没有刘恒啥事。但由于刘邦之后,吕后家族乱政被铲除,刘恒就稀里糊涂被拥戴为帝王。

做皇帝这事都可以这么操作,那啥事还有不可能的呢?于是,汉文帝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上天玩玩。

还别说,这梦还真让刘恒给梦到了。

汉文帝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可就是上不去。这时候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就上天去了。

文帝回头一看,看到这个黄头郎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后面打了个结,就好像是衣服后穿一样。

文帝一觉醒来,感到神奇,就暗地里去寻找这个衣服后穿的黄头郎。

黄头郎,是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官员。

豹眼不清楚船夫如何穿衣,但想象中为了划船方便,把捆扎衣服的衣带打结在后面,这是船夫常规穿衣的方式吧。

衣服后穿比较罕见,但负责船舶行驶的黄头郎衣服后穿并不稀奇。但神奇的是黄头郎推了汉文帝一把,而不是别的啥头郎。

冥冥之中,就该邓通发迹了。

汉文帝看到黄头郎邓通,就把他召来,一问姓名,说是邓通。文帝联想到"登通",岂不就是"登天之通道"吗?

于是乎,对邓通宠幸日甚。先后赏赐亿万钱财,并拜为大夫。

此事想来,黄头郎未必就邓通一人吧。但汉文帝只对邓通一人青眼有加,与其名字取得好不无关系。

总之,邓通的人生算是开挂了。

天道诡异,但天道终酬勤,投机取巧是不能久远的。

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邓通没啥别的本事,也不能推荐贤能,因为机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但邓通有一件能耐是一般人学不来的,那就是"谨其身而媚上"。

邓通知道自己没本事,也不敢凭借皇帝宠幸而充大,谨小慎微以处世安身。但却很会献殷勤讨好皇帝,把皇帝老儿伺候地舒舒服服,富贵也就有保障了。

按理说,伺候人是个苦差事,伺候皇帝更不容易。有能让皇帝满意的本事,得到富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造化弄人,无事却一定要弄出些事来捉弄你。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

文帝刘恒曾经得了痈疽,邓通就经常替文帝吮吸脓血。这么恶心的事,邓通居然乐此不疲,也是难为他了。

文帝本该很爽才是,可他却高兴不起来。

文帝淡然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最爱我的人是谁啊?"

邓通回答说:"应该没有人比得上太子更爱您得了。"

文帝心想:好嘛,那就看看太子多么爱寡人吧。

正巧太子前来探望文帝的病情,文帝就让太子给他吮吸脓疮。太子刘启虽然不敢违旨,吮吸了脓血,却显露出了难为情的样子。

这一切自然被汉文帝看在眼中。

事后,太子听说邓通经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但也因此怨恨邓通。

邓通虽然令文帝很爽,但与太子刘启,也就是将来的皇帝汉景帝结下了梁子。

邓通饿死别人家中,也是命中注定

汉文帝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不仅自己想着上天,还想着与身边宠幸的人一起永远富贵,这很难得。

当时,汉朝廷有个很牛的老太太叫许负,能预知身后事。

汉文帝就让许负给邓通相面,结果许负说:

"当贫饿死"。

汉文帝不信这个邪,说:"能不能让邓通富贵,全在我一句话。怎能说他会因为贫穷而饿死呢?"

于是,文帝就把蜀郡严道铜山赐给了邓通,让他自己铸钱自己花。

邓通钱流行天下,富可敌国。

邓通不仅有了矿,而且有权自己铸钱,其富贵程度可想而知了。

矿总有挖完的时候,人总有死的时候。

但邓通家的矿还没有挖完,而其靠山文帝却死了。

文帝一死,景帝刘启刚刚即位,就免了邓通的官职。没过多久,就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铜矿铸钱。

意思是,你挖自己的矿还不够,居然还去惦记别人家的矿。

从邓通做事谨小慎微来看,不至于如此。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叫你只想着自己溜须拍马捞好处,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呢?

景帝把这事交给有司办理,毫无疑问,确有此事。于是没收了邓通家的全部财产,结果还欠着好几亿钱呢?

至此,富可敌国的邓通,不仅一贫如洗,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长公主刘嫖看不下去了,就时不时地赏赐邓通一些钱,但官吏马上就没收,以此来抵债,连一只簪子都不让邓通戴在头上。

于是,长公主只能给邓通一些衣食的费用。最终,邓通寄居在别人家中,直到饿死。

纵有骄横跋扈的长公主刘嫖资助,邓通还是因贫穷而死,这也是命中注定,非人力可以改变的。

邓通留给后世的教训

邓通的一生,看似是命中注定的,其实并不然,本质上还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天道酬勤,不依靠自己的本事,只会溜须拍马,即便一时会得到富贵,但如此得来的富贵终将成为浮云。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司马迁说:"帝王宠幸与憎恶的机遇,的确是太可怕了。从弥子瑕的经历,完全可以看到后代佞幸之人的结局啊。哪怕是百代以后,也是可以知道的。"

太史公说得好啊,但百代之后,溜须拍马的人也没有断绝过。依然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因为利益使然也。

在此多说一下弥子瑕的经历,给题主这个问题做个注脚吧。

《韩非子·说难》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

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

同样是因为母亲之病私下里动用国君之车和把品尝过的桃子给国君吃,但由于国君的宠幸与厌恶,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也就不必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所持有不同的结论了。

弥子瑕的结局,理该给后世一些教训。但利益驱使,许多人却不以为戒。

这种事在职场上屡见不鲜,也就见怪不怪了。

总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本质而言还是天道酬勤。

伺候人这活不太好干,溜须拍马、阿谀逢迎的人,总会得到利益,但也不值得羡慕。因为这总不会长久,还是老老实实学点本事,安安分分挣碗饭吃比较踏实哦!

邓通留给后世的教训是,挖矿可以,但记着一定要把坑填好。否则,不是让别人掉坑里,就是把自己埋在里面。

由网友 平阳狐狸奇谈社 提供的答案: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富可敌国之人,前有范蠡,,吕不韦,后有沈万三,胡雪岩,,但大家千万别忽略了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名气虽不大,财富实力却非同小可,因为他能铸钱的权力,这个一般人可比不了。哪怕放在如今的各种「服不服排行榜」上,邓通也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富可敌国,只因皇帝好长生

(汉文帝 刘恒)

邓通生活在西汉初期的汉文帝时期,其父邓贤家境优越,在连续生了三个女儿之后,妻子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十几天前村东的一条大路刚好修通,邓贤于是将这个儿子取名为邓通,没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将让他的儿子和家族飞黄腾达。

汉文帝刘恒是一代明君,和其儿子一起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但皇帝没有一个不好长生的,程度不同罢了,汉文帝也不例外。

一夜汉文帝梦见自己准备登天,怎么也登不上去,突然一个黄头郎在后面推了自己一把,成功登天。

醒来后汉文帝便默默在宫中寻找和梦中所见穿着一致的黄头郎。邓通的衣着装束和梦中一般无二,汉文帝大喜,问起姓名,答曰邓通。因邓通音同「登通」,文帝更是喜上眉梢,从此十分宠幸邓通,十几次的赏赐,邓通便有亿万家财。

(邓通钱)

一日,一个相士给邓通相面,对汉文帝说「邓大夫日后将因贫而死」。汉文帝十分不悦说道「我可以让他富可敌国」,于是将邓通老家附近的一个县的铜矿全部赏赐给他,并且给了他铸钱的特权。

于是邓通家人便开采铜矿,大量铸钱,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大贵之家。为了报答汉文帝,邓通也更加取悦于汉文帝,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汉文帝也经常到邓通家中做客游乐。

新君即位,亿万家财转头空

(汉景帝 刘启)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去世,其子汉景帝即位。即位之后立即革去邓通的职务,夺回他的铜矿和铸钱的权利,没收其家财,最终邓通饿死街头。

此事源于汉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文帝有创伤在身,邓通常用嘴吸吮脓血。一次文帝问邓通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是谁?邓通回答是太子。这话没毛病,后来太子进见文帝,文帝让太子做同样的事情,太子做后有不悦之色。汉文帝十分不高兴,称邓通常为此事。

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听后羞愧万分,同时对邓通怀恨在心,于是当汉景帝坐上皇位之后,便发生了上文所说的一切。西汉首富最终饿死街头,不免让人唏嘘万分。

邓通之死,功过是非留后人

(邓通钱)

本是富可敌国,最终饿死街头,这是一个让人拍手称快的故事么?先别忙下结论,让我们复盘一下邓通其人其事。

安静的男宠

历史上的大富大贵之人,多有大奸大恶之徒,这是普通百姓一贯的朴素想法,也是无数大奸大恶之徒留给世人的基本印象,中通是这样的人吗?

邓通十分受宠于汉文帝,两人关系十分密切,但史书并未记载有邓通有非份越轨之行为,没有欺压良善,没有诬陷朝臣。他极为受宠,但对社会基本无害。

前文所说汉文帝问世上最爱自己的人之时,邓通答曰太子,这可不是宫斗剧中的基本桥段,这是构陷太子的最好时机。比如汉武帝晚年的宠臣江充就干了和邓通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最终酿成了残酷血腥的「巫蛊之祸」。

沉默的臣子

邓通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也不善交际,虽然十分受宠,却不大与大臣来往。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财富和皇帝的宠信为非作歹,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和政治集团,只是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臣子,做一个沉默的受皇帝宠幸的臣子,一个富家翁,仅此而已。

当然邓通的这种性格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汉景帝整治邓通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朝臣为他说话。在邓通贫困的生命晚期,仅有馆陶长公主刘嫖给了他一些帮助,但于事无补。

邓通之死,有点类似于刘邦晚年的宠妾戚夫人。戚夫人同样受宠,但最终被吕后一锅端,连同儿子一同被杀害。

戚夫人受宠于刘邦,却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与外廷朝臣形成政治集团。也正因如此,刘邦死后,戚夫人的靠山轰然倒塌,成为孤单单一个人时,完全被吕后所摆布,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也没有外援。

诚实的商人

关于邓通的铸钱权利,这在西汉初期实际上十分正常。铸钱并不是国家的专有权利,包括当时市面上最流通的吴国钱乃是诸侯吴国所铸,也非中央政府之所出。而且当时私人合法或非法铸钱的风气十分盛行,朝廷屡禁不止。而邓通铸钱名义上还是受皇帝诏命,属合法行为。

邓通家人在铸钱时,十分谨慎小心,光泽漂亮,厚薄一致,从不缺斤少两,添加其他的金属而谋取暴利,邓通钱因其品质优异而流行于天下。

从这点来看,邓通及其家人在拥有特权之后,并没有将特权发挥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而是本着良心和原则,是一个正直,诚实但不一定优秀的商人。

从邓通的性格和成长路径来看,他没有利用自身的财富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攫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从而祸及国家,祸及百姓,最终反倒祸及自身。

这是邓通的不幸,也许是国家和社会的幸运,谁说不是呢?

由网友 潇潇雨勰(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邓通是谁?邓通是古代十大富豪之一,西汉首富。邓通到底有多富有,知道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不,这三位和当时的邓通相比,邓通是大象,而这三位撑死了就是斑马长颈鹿级别。

邓通为什么这么富有?一句话,走路绊倒捡到一个半吨重的马蹄金,邓通就是走了这样的狗屎运。 邓通,原来只是宫中一个普通船工。汉文帝有天夜里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扒着着天梯上天了,可快到南天门时,没力气了,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人推着他的屁股来了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梦醒之后,汉文帝恍惚记得那个推他的人头上箍着黄丝巾右腿有个很明显黑红褐色胎记。有天文帝前往未央宫西边湖中游玩,看见邓通一头黄发腿上有个碗口大伤疤,和梦中推他上天的人非常相似。加上邓通当时年轻力壮英俊貌美,文帝认为这小伙子和自己投缘,就把他招进宫中做了专门服务自己的近侍。

邓通个性温和、谨慎,不喜欢张扬,更不善于交际,侍奉文帝尽心极力,文帝非常欣赏喜欢他,前后赏赐邓通不下万贯家产。 但是有个相面的却给邓通算命说他最后要被饿死,汉文帝生气了,这一生气就把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铸钱。 邓通很老实,他严格按照皇家规定铸造钱币工艺流程,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又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因而制作出的邓通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邓通制造的半两钱发行全国,邓通随之也就成了西汉首富。

邓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文帝身患毒疮,疼痛难忍,因感念他的恩德,邓通就俯下身子吸吮患处脓水。后来太子进宫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想自己儿子一定比邓通耿心疼父亲,就让太子刘启吸吮患处。太子面露难色,勉强咬牙鸡挤吸了一口,就跑出去恶心呕吐了大半天。汉文帝很是不满说"邓通经常为我吸吮毒疮,看来自己的亲儿子也不如邓通啊!"

文帝崩逝后,太子刘启即位为景帝,邓通被免了官,闲居在家。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盗出域外的铸钱,查证后就将邓通的全部家产充公,尚欠几亿万钱。晚年的邓通不名一文,只好寄居到破庙里,到最后竟然活活饿死。

汉景帝为什么要治邓通于死地?原因有四:

一、报当年为父吮吸毒疮之仇。汉景帝一想到这事就恶心半夜,吮吸毒疮是邓通发明专利,如果不是邓通这个专利,我大汉天子也不会留下人生这个污点,所以邓通一定得死!

二、间接报复父亲文帝对自己的羞辱。父亲让自己吮吸毒疮,这件事汉景帝一直耿耿于怀,但是又不好对自己的父亲做出不恭不敬之举。但是,我不能对你怎么样,我可以收拾你生前最亲近的邓通。你不是要让邓通昌盛富贵吗,我偏偏要活活饿死他,看咱俩到底谁说了算! 三、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的既定方针。私人铸造钱币大发横财富可敌国,国库却寅吃卯粮入不敷出,与其让私人发财,不如让国家发财,所以邓通就倒霉了。

四、汉景帝收拾邓通,是给吴王刘濞一个直接警告。当时汉朝铸造钱币的主要有两家,一个是邓通,另外一个就是吴王刘濞。吴王刘濞儿子前些年和刘启下棋争执,被刘启举起棋桌砸死了,吴王刘濞一直怨恨入骨,时刻都想造反推翻汉景帝。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敲山震虎:邓通和你都是铸钱的,我能收拾邓通,照样也能收拾你!

五、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为了为父亲遮羞。邓通据说是文帝男宠,和文帝的关系有点暧昧。为了维护父亲在历史上的高大形象,让邓通早一天从地球上消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汉景帝继位,邓通被活活饿死,这也许就是邓通冥冥之中逃不过命运劫数。

由网友 月光先生看世界 提供的答案:

皇帝想弄死谁,何须这么麻烦,找个借口赐死就完事了。汉景帝饿死邓通的背后,有着皇家难以启齿的秘密。

邓通老家在蜀郡淮安,因为擅长划船而被征召入宫担任黄头郎,替汉文帝管理御用船只。这黄头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谁也想不到,仅仅几年之后邓通便飞黄腾达,最后竟然富可敌国。

邓通的发迹,源自汉文帝的一场梦。

有一晚,汉文帝在睡梦中想要上天,然而却一直上不去。此时有个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他就上去了。

汉文帝大喜,赶紧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其衣着正是宫里黄头郎的装扮,而且其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汉文帝记下了这个人,当他梦醒之后,便下令寻找此人。他相信此人定是他人生中的贵人。

后来这个人被找到了,正是邓通。

得知邓通的名字后,汉文帝对他的好感倍增。因为"邓"与"登"同音,汉文帝认为邓通的名字暗示着他最终可以登天。

于是,汉文帝将邓通当做吉祥物养在宫中,让其经常陪伴自己左右。

由于汉文帝的宠信,邓通无德无能竟然被授予上大夫的官职,一下子从底层小官变得显贵无比,俨然成为了汉文帝的心腹。

有一次,汉文帝找来当时有名的相士许负为邓通相面。

这许负在历史上可以赫赫有名的相士,据说汉文帝的母亲薄姬,还有周勃之子周亚夫都找他看过相,他的预言全都应验了。

许负为邓通剪完面相后,告诉汉文帝邓通最后是被饿死的。

汉文帝一听,觉得好笑,邓通怎么死都有可能,唯独饿死不可能。毕竟此前汉文帝已经接连赏赐邓通十几次,加起来总共有上亿钱。这钱够邓通吃好几辈子了。

不过鉴于许负的名气太大,加上古人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深信不疑,汉文帝为避免邓通被饿死,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他看来,如果邓通真的被饿死,那么说明上亿钱都不够用。汉文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蜀郡的一座铜山赏赐给邓通。万一他以后真的落魄了,没钱了,直接采铜铸钱就好了。

自此以后,邓通便开始疯狂铸钱,他所铸造的"邓通钱"很快便在市面上扩散开来。邓通也因此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要知道,受当时开采水平的限制,能确定的铜山数量极少,很多诸侯国都没有铜山。因此此时的邓通比绝大多数诸侯王还要富有,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

人心都是肉长的,汉文帝对邓通如此厚爱,邓通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有一次,汉文帝得了重病,伤口流脓了。邓通为了报答汉文帝的恩情,用口替他将脓血吸出。这样反复了几次,汉文帝的病情稍有好转。

后来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前来探望汉文帝,汉文帝要刘启为自己吸脓血。刘启扭捏了半天,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为汉文帝将脓血吸出来。

后来刘启听说了邓通的事情,顿时觉得很尴尬。毕竟如果没有邓通为汉文帝吸脓血,那么刘启也不用遭这个罪,更何况两者一比较,刘启这个太子还不如邓通这个臣子。因此刘启便嫉恨上邓通了。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法。这事情应该是有的,但是并非汉景帝饿死邓通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等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邓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汉景帝隔三差五地找他的茬,后来干脆将他罢官,邓通只得回到老家守着他的铜山过日子。

结果过了阵子,又有人告发邓通在西南夷地区私自铸钱。

在当时,西南夷已经算外国了,你邓通不在虽然可以私铸钱币,但是为什么不在大汉境内铸钱,非要跑到外国去?你到底有何居心?是不是想做什么有损大汉利益的事情?

就这样,邓通被抓到京城问罪。最后查明他的罪名成立。

邓通好好的富家翁不做,跑去西南夷干嘛?越是有钱人越是胆子小,邓通犯不着做这种违法之事。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汉景帝设下的一个局,为的就是整垮邓通。

最终,邓通被抄家,他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而且还倒欠朝廷几亿钱。邓通的那座铜山都至少价值十几亿钱,真不知道邓通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罚这么多钱,却不将他处死。

失去了所有财物房产的邓通只得寄人篱下,汉文帝之女馆陶长公主曾经多次赏赐他钱财,结果这些钱财都被官府的人收走,来抵偿邓通欠下的债。

馆陶长公主没办法,后来只敢派人时不时给邓通送去吃的。就这样过了几年,邓通最终被饿死了。

汉景帝那也是一代明君,文景之治那可是历史上有数的盛世。这样的明君,怎么可能因为邓通让他丢了脸,嫉恨他,就想要弄死他?

汉景帝饿死邓通的真正原因,与皇家难以启齿的事情有关。一切要从司马迁在《史记》里留下的暗示说起。

邓通的事迹被记录在《史记·佞幸列传》中。司马迁一开始就说:"不仅女子会用自己的美色获取皇帝的宠信,士人和宦官也一样。"

为此他还特意举了汉高祖刘邦时期的籍孺,以及汉惠帝时期的闳孺的例子。接着便提到汉文帝时期的邓通。

此外按照《史记》的说法,邓通宗室和汉文帝腻在一起,他不仅经常伴随汉文帝左右,汉文帝还时不时地跑到邓通府上和他一起玩耍。而且汉文帝每次给邓通放假,让他回家休息,他都拒绝了,而是在宫里陪着汉文帝。

这些内容无不是在暗示邓通是汉文帝的男宠,二人关系暧昧。

按照司马迁的意思,邓通没任何本事、才能,也没有立下任何功劳,但是当上上大夫,还被赐予上亿钱,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此事果真如此,那么汉景帝要饿死邓通也就说得通了。虽然他无法指责自己父亲的爱好,但是此事总归有损汉文帝的名声。在汉文帝去世后,邓通还在到处晃荡,就显得碍眼了。

也就是说,汉景帝是想灭口。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要灭口,为何不干脆点,将邓通给赐死呢?留个活口那么多年就显得不正常了。

其实,司马迁一开始就搞错了,邓通并非汉文帝的男宠,与他有瓜葛的应该是馆陶长公主才对。

馆陶长公主那是出了名的好男色,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在她60岁的时候,还宠幸一个叫董偃的美少年。为了让董偃获得与自己相配的身份、地位,好长相厮守,馆陶长公主多次讨好汉武帝,使得董偃得以入朝为官,颇受重用。

发现没有,这董偃的经历和邓通有些相似,都是突然就受到皇帝器重的。

而且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汉武帝要饿死邓通的时候,是馆陶长公主多次对其施以援手。如果邓通真是汉文帝的男宠,那么和馆陶长公主没有什么关系才对。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馆陶长公主在宫里偶遇邓通,被他英俊潇洒的外表所折服,于是对他有了想法。公主的追求,谁又能拒绝呢?就这样邓通和馆陶长公主走到了一起。

然而他们身份的差距太大了,为此,馆陶长公主找到了他的父亲汉文帝。

作为汉文帝的第一个女儿,馆陶长公主应该是很受宠的,经不住女儿的劝说,汉文帝开始提拔、宠信邓通,为的是让女儿高兴。

可惜,馆陶长公主最终未能和邓通在一起,作为皇家的女子,联姻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命运。馆陶长公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

而汉文帝赐予邓通铜山,很有可能就是馆陶长公主同意联姻的代价。

此后馆陶长公主和邓通依然藕断丝连,这事情一旦暴露,皇家将颜面无存,因此汉景帝想方设法打压邓通。

然而汉景帝的行为受到了馆陶长公主的阻挠,汉景帝和馆陶长公主的感情极好,由于抹不开面子,他始终无法对邓通下杀手,只能对其采取各种打压。

而邓通则在馆陶长公主的庇护下苟活了几年,大概是馆陶长公主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接济,又或者是她意识到汉景帝不弄死邓通誓不罢休,最终她放弃了邓通,致使其被饿死。

虽然邓通被写入《史记·佞幸列传》里,但是说实话,他什么坏事都没做,反而是由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才能,因此做事非常谨慎,连关于他犯错的记录都找不到。

无论是突然变得大富大贵,还是突然跌落谷底变得一穷二白,这些都与他的言行无关,他只是皇家的牺牲品罢了。

由网友 寻根拜祖 提供的答案:

我发现人们对邓通的故事,大多存在误读,比如"邓通活活饿死",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再比如邓通铸钱就真的能富可敌国吗?汉文帝让邓通铸钱仅仅是因为私宠吗?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邓通的身份是士人,知识分子出身,不是宦官。这就怪了,一名仕子怎么能整天腻歪在皇宫内院?汉文帝就不怕被带帽吗?

其实,以宦官充当皇宫服务员,是从东汉时期开始,西汉绝大多数皇宫服务人员是士人,他们有一个通用的称谓,叫"郎官"。

"郎官"不是官,而是实习生,是预备官员。西汉初年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完善,读书人出仕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在家乡从"吏员"做起,一步步爬梯子;二是获得别人举荐,坐直通车。

第一种适用于出身低微,没有门路的普通仕子,起点太低。第二种适用于名流大儒,除非是学霸兼"流量王",一般人不敢想。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走第三条路:做郎官。

西汉时期的郎官也分几种,一是勋臣烈士子弟,以及皇亲国戚中的小字辈,属于特殊优待政策;二是面向中产阶级的士族之家,只要资产达到一定程度,都可以申请当郎官。

郎官的工作是什么呢?很杂,可以充当保安(执戟郎),东方朔就干过这活;可以做图书管理员,大学者刘歆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几年;也可以充当仓库保管员、文件收发传送员、清洁工等等。

皱眉头了吧?郎官其实也不好干,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只有少数人获得机会转正,绝大多数人也就混个工作简历而已。

当然,在皇帝身边工作,往往会出奇迹,就像赌徒为何输得倾家荡产也不收手,因为奇迹总在身边溜达,似乎一伸手就能抓到,回报率太诱惑人。邓通就是那群苦巴巴等待奇迹的郎官们,又一个"励志典型"。

某一天,汉文帝做了个梦,梦中他挣扎着向天上爬,可怎么也爬不上去。就在此时,身后一名"黄头郎",推了他一把,让他顺利登天了。

人的思维有时候很不靠谱,汉文帝如果把"登天"跟"驾崩"联系在一起,估计"黄头郎"就要变"没头郎"了,他那时的脑回沟发力,告诉他:此人是你的福星,你俩有故事哟!

于是汉文帝出了大殿,一路盯着郎官们看,试图找出"梦中情人"。估计无数的小郎官们,被看得心慌意乱。他一路来到渐台,终于找到了梦中人邓通。

邓通出生于成都的富裕之家,生得玉树临风,书读得不咋地,就喜欢钻河沟把自己练成了"混江龙"。太常寺根据他的特长,把他分配到渐台,负责掌管游船。

汉文帝根据梦中模糊的记忆,认定此人就是他要找的黄头郎,便问其姓名。当汉文帝听到"邓通"二字时,龙心大悦,"邓通"谐音"登通",既跟梦境暗合,又很吉利。

从此邓通的命运改变了,他成了汉文帝的贴身秘书。邓通生性谨慎不张扬,对汉文帝的伺候细致入微,连节假日也不舍得出宫。汉文帝那叫个舒坦,大手一挥,邓通成了"巨万"的大富豪。

出身、相貌、性格、特长,甚至名字,加上汉文帝脑短路,几个条件聚合在一起,又一个一飞冲天的奇迹诞生了!

《史记》说汉文帝给邓通封了"上大夫",恐怕这个记载是被后人抄写错误所致,西汉并没有"上大夫"这个官职,只有中大夫、太中大夫和谏大夫。不管是哪一个大夫,结论是一致的,即邓通转正了。

某一天,汉文帝心血来潮,请来一个相面大师,给邓通看相。结果相师却说,邓通将来会被饿死!

这个故事中,有人把"相师"说成大名鼎鼎的许负,并把她对周亚夫的相面故事捏在一起,说此二人都会被饿死。

汉文帝很诧异:你也不看看谁是他的后台,邓通可以有一万个死法,唯独不可能因贫穷饿死!他大手再次一挥,把四川严道县的铜矿赐给了邓通,让他铸币造钱。

皇帝就是豪横,邓通一转眼家里了开个印钞厂。没几年,他所铸造的"邓氏钱",遍布天下,所以人们惊呼:哇,富可敌国耶!

呵呵,想叉撇了!

首先,邓通获得铸币权实在不值得一提,因为汉文帝时期,铸币权是开放的,谁都可以铸币!啊?那还不乱套了?

这是人们对古代货币与现代货币的概念不清,古代货币那真叫"钱",材料是金银铜贵金属,真的值它所标称的价值。现代货币那就是一张纸,是"假钱",根本不值它所标称的价值。

也就是说,抛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因素,古代的铸币,所能获得利润有限。比如铸一枚五铢钱,扣掉材料成本,铸造成本,税收等等,可能只有20%利润,跟一般商品差不多。现在呢,一张百元大票,估计成本连一块钱都不到。

要说特权,顶多是汉文帝把铜矿给了邓通,节省了原材料成本。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汉文帝不是白给邓通,而是给了他一个许可权而已,国家不可能不收邓通的开采税,否则汉文帝就不配称明君。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忽视了,那就是邓通铸币的政治意义!

我们知道,当时天下的货币基本都出自吴国,因为那里有大量铜矿。吴国的王叫刘濞,刘邦的侄子,就是后来导演"七国之乱"的头目。发达的经济,就是刘濞胆肥的动力。

汉文帝以藩王之身登基,在平诸吕中寸功未立,遭到了诸侯王们的敌视,原本就很敏感的宗室诸侯王坐大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包括晁错、贾谊等人,一直主张削藩,但汉文帝碍于自己的根基不深,只能采用"众建诸侯少其力"的缓图方式。而让邓通铸币,就是削弱吴国势力的另一种方式!

"邓氏钱"为何会很快流行天下?因为邓通铸造的钱币,含铜量高,工艺精良。这意味着什么?两个结果,其一,吴国的钱币产量被大大压缩,其二,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吴国不得不牺牲利润!

看明白没?邓氏钱流行天下的代价,是优质低利润,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是打压吴王刘濞!

因此在铸币问题上,邓通是汉文帝的政治抓手,不是谋私利的富家翁,他们合谋了一场"货币战争"!所以,邓通富可敌国纯粹扯淡。

那么,邓通被汉景帝搞得活活饿死,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我们讲过,虽然铸币权是开放的,但真正能左右国家经济的,不是一般的铸币商,而是掌握铜矿的"政商"。

扮演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必须是皇帝最信任,邓通是汉文帝的小亲亲,不见得汉景帝也吃他这一套。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是邓通与汉文帝上不了台面的某些关系,注定他早晚会被汉景帝一脚踢开。

汉景帝上台,立刻就免掉了邓通的官职。紧接着,邓通自己撞了枪口,有人举报他"盗出徼外铸钱",意思是邓通违法,悄悄越境铸币。因为这件事,邓通被罚没家产,因为高额罚款,他居然欠下了"巨万"的债务!

我们不大清楚,所谓越境铸币是多大的罪,我估计应该是汉文帝的默许,汉景帝鸡蛋挑骨头而已。更无法得知,巨额罚单的根据是什么,反正结果就是,邓通当上了"大负翁"!

按《史记》记载,汉景帝对邓通的处罚,是借机报复的阴暗心理作祟。原来,汉文帝在世时,曾经生过毒疮,伤口流脓疼痛难忍。邓通勾践附体,用嘴替汉文帝吸脓。

汉文帝感动之下,忍不住问:天底下到底谁对我最好呢?邓通很乖巧:当然是太子!汉文帝苦笑,那就试试,传太子。

时为太子的汉景帝,被老爹命令:替我把脓吸了!汉景帝"色难",勉强听从,估计回到府中,肠子都吐出来了。

后来汉景帝忍不住打听,老爹为啥那么变态,这才知道,原来是邓通开的先河。这事汉景帝虽然没法追究,但从心眼里把邓通恨了大窟窿。

所以,所谓"盗出徼外铸钱",很可能就是个"莫须有"。

那么,相师的预言实现了吗?我们看《史记》原文:"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意思是邓通身无分文,最后只能寄居在别人家里,并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是谁向邓通伸出了援助之手呢?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邓通被罚没家产后,刘嫖给了邓通不少赏赐,但是每当邓通拿到钱,还来不及潇洒,就被官府追上门讨债没收了,连一根簪子都不给他留。

要想替他填平"巨万"的债务,估计刘嫖要掉一身膘,心疼。于是刘嫖改变主意,只给邓通送衣服和食品,不给钱,官府总不能连吃的穿的都抢吧。

就这样,邓通寄居人下,勉强度过了穷困的一生。所以,邓通没有被活活饿死,他靠馆陶公主的资助,衣食无忧,只是跟以前比那是天上地下。

由网友 改瑕 提供的答案:

汉朝有铜山能铸钱的邓通,为何会饿死道中?

这得从汉文帝的一场毒疮中开始说,因为汉文帝让景帝当时的太子替他吸毒,太子没能忍住恶心,吸毒未能成功,而邓通却能忍着恶心替汉文帝吸毒疮,因而得罪了太子。

于是等到景帝即位,便下令剥夺邓通的全部财产,致使邓通饥饿而亡。

话说汉文帝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想要登天,但是怎么都不能成功,这时候有人在文帝身后推了他一下,于是他借着这点力量就成功了。

文帝感激地回头看了一下这个人,发现这个人穿着横腰的短衫,衣带系在身后,是个黄头朗。

什么是黄头朗呢?就是过去撑船的人,因为他们把黄旗插在船头,于是便叫他们"黄头朗"尤其是指专门为皇家行船的人,文帝刚想感谢一下这个黄头朗,结果天亮了,梦醒了。醒来后,文帝虽然不记得这个人的样子,他却对这个人的衣着打扮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文帝在未央宫仓池中的渐台上看见一个衣带系在身后的驭船人,头戴黄巾,和梦里那个推自己一把的人一摸一样。

文帝叫人把那个黄头朗叫过来,没想到这个黄头朗竟是一个眉清目秀的俊朗男子。文帝想着能推自己登天的人,想必是有点能耐的。于是便问他叫什么,那男子回答:"姓邓名通"。

文帝想着"邓通,邓通,登通,登通!"看来这邓通还真是他的"登天通道",说不定还真是能帮到自己的人,于是便把邓通留到了身边,并且时不时的赏赐邓通。

邓通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能耐,只能通过献媚汉文帝,以博得汉文帝的宠爱(说邓通是文帝的嬖臣)。

话说有一次,汉文帝得了毒疮,而且位置长的比较特殊,是长在了屁股上。御医用尽各种办法都不能治好,邓通想着自己的宠爱都是来自文帝,如果文帝就这么走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于是,邓通一咬牙一跺脚,狠下心来忍着恶心去给文帝爬在屁股上吸毒疮。这一下更是把个文帝感动的一塌糊涂,各种赏赐。

因为文帝喜欢邓通,于是命令许负为邓通相面,许负相过以后告诉文帝:看邓通的命相,会因贫困潦倒死于饥饿。

汉文帝想着,邓通的富贵在于他,怎么能让他饿死呢?于是便赐邓通一座铜山,而且允许邓通铸钱。

因为感激文帝的赏赐,邓通严格要求铸钱工艺,从不在铸钱时掺铅、铁而巧取牟利。因此,邓通钱质地纯、份量足非常受大众喜爱。

一时之间,邓通钱流通全国,邓通富可敌国。

后来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因为景帝惭愧未能替文帝吸毒,而怨恨邓通。于是革了邓通的职位,追夺铜山,没收所有财产。

可怜富可敌国的邓通,落难之后身无分文。竟应了许负的话,身如乞丐,饥饿而亡……

由网友 福垊 提供的答案:

福垊问您,您听说过"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俗语,可您知道"邓通饿死,景帝获资"的福垊总结吗?邓通就是汉朝的和珅,不过邓通可比和珅有钱多了,绝对的富可敌国,就是汉朝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两天,比尔盖茨又是世界首富了!

邓通的发迹,草根的逆袭。

【邓通剧照】

王婆提出魅力男神的五个法则:潘驴邓小闲。其中邓就是邓通,意思要向邓通一样有钱,其实邓通不仅有钱而且还很帅哦。邓通不仅帅而且幸运,他作为邓贤家中的老四和唯一儿子,是他们邓家的希望。四川人邓通北漂西汉西安,在宫里找到一份划船的工作,汉朝的划船工不叫划船工,叫黄头郎。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喜欢神仙,其实他爷爷汉文帝也好神仙,唐朝的李商隐都怼他"不问苍生问鬼神"呢!想升天、当神仙的汉文帝一日做了一个梦,梦中实现理想——自己升天了,回头一看原来是黄头郎推上天的,只看到他那高大英俊的黄衣背影。在汉朝,黄色并不是皇家专属,皇家专属这都是唐宋以后的事儿了。第二天,汉文帝找到了梦中人,邓通的背景和文中人如出一辙。最关键的是邓通人帅,而且名字也吉利,邓通不是"登通"谐音吗?登通就登高通天之意嘛。邓通被汉文帝收为了男宠,别看汉文帝勤俭节约自己种地,但对自己的"蓝颜"那是相当地奢靡。立即让他升官发财,封大夫,赐金钱。

汉景帝饿死邓通与嘉庆杀死和珅,都不只是他们太有财了那么有简单!和珅之死,是因为他权力太大了,那么邓通为什么被活活饿死呢?且让福垊为细说端详。福垊认为汉景帝饿死西汉首富原因有三:

邓通太有财了——汉景帝不满

汉文帝把邓通当成自己的"贵人",而汉文帝实际是邓通最大的贵人,汉文帝让邓通升官发财,而邓通也没持宠而娇。汉文帝爱邓通,为邓通卜算未来,卜算师许负告诉汉文帝,他亲爱的邓通未来会被饿死。这一下激起了汉文帝花钱的欲望,把严道铜山赐给邓通。这严道铜山本为庄道铜山,因为避讳东汉明帝刘庄的讳而改名。此时,成为"山大王"的邓通,一下子成为了首富!古代都是以铜为货币,汉文帝把铜山赐给邓通,就是让他铸造货币。这哪里是什么铜山,明明就是"金山"嘛!这就相当于邓通完全主管的一个印钞厂,而且可以想印多少印多少!邓通,这么有钱,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就不开心了!铜矿不留给儿子,却留给外人!

邓通太有才了——汉景帝生气

邓通没有别的本事,能伺候好汉文帝,想着法地逗让汉文帝开心,这是佞臣。当汉文帝身上长满疮,邓通就很紧张,因为一旦他的贵人有个三长两短,他也立即三长两短了。邓通为了自己富贵,忍住恶心为汉文帝吸吮疮,将其中的脓吸出来。可把汉文帝感动的一塌糊涂,问道:"天下谁最爱我?"汉文帝感动的连"朕"都不用了,用的是"我"!那意思就是,你是我最爱的人,我也是你最爱的人!邓通的回答太有才了,邓通说,最爱您的人是太子。这邓通本意就是讨好文帝和太子,为自己留后路,谁知道竟然成了走向悲剧的绝路。可汉文帝非要证明最爱自己的人不是太子而邓通。太子来看望文帝时,文帝要求刘启为自己吸脓。汉武帝的老爸太子刘启,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吸脓了,脸色非常难看。后来,听说邓通经常愉快地为文帝吸脓,不由的杀心已起!

【汉景帝剧照】

邓通太有爱了——汉景帝愤怒

太子有杀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父亲爱邓通已经超过了所有。他可以为邓通破例,可以让把"金山"给邓通,可以让自己吸脓跟邓通相比,甚至可以(可能)把帝位传给他!福垊认为,太子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人如果陷入感情之中,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的,想当年燕王哙将王位不传儿子而传相邦子之。父皇对邓通的爱,邓通对父皇的爱都让太子刘启有一份重重的危机感。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继位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让西汉首富立即变成西汉首负!

【馆陶公主】

邓通先被免官抄家,邓通还派人偷偷铸币。哟,你人缘不错啊!又统统给他没收。汉景帝的大姐长公主刘嫖,看到高富帅的邓通如此凄惨。也许受先帝所托,就赏赐他一些财物,汉景帝来气了,这么多人爱你啊!就把邓通的财物全部没收,连头上的簪子也不放过。长公主馆陶公主只能管他吃穿,可汉景帝派人一直都在关注着邓通。邓通想想当年,再看看今天,加上皇帝派人的狠招频出,这分明就是让他死。他也就"绝食"(饿死)了,死的时候身无分文,好不凄惨。这汉景帝也真够狠的!

福垊说

邓通之死,表面来看是汉景帝太残酷了,其实还是汉文帝给害的。如果汉文帝真的爱他的话,就会跟邓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以来,邓通也就不会遭到众人妒忌,更不会被汉景帝害死。对此,您怎么看?还请指教。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