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感谢有你6502 提供的答案:
药食同源,古代人养身护身都是靠用大自然的中草药,既能防病治病,又没有毒副作用,自然就没什么癌症病之说。而现在社会科学发达,化肥农药盛行,食物污染在所难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就是金钱,西药虽然来得快捷,确难免存在即素毒副,日积月磊,疲惫的人身自然难以抵抗,时间稍久,各种病症相应并发,病情恶化,所有难治不治都称癌症,是乎癌症就成了终极生命的难违天令!世界那么大,科技天天话,就是癌正难消化。养成良好习惯,以预防为主,珍爱生命不得疾病,才是王道!
由网友 辽沈名医 提供的答案:
古代人当然也会遭遇癌症,只不过文献记载少,而且那些古书、古籍不是普通人能随意接触到的,一般也只是医学工作者才会看到吧。
比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说:"癌者上高下深,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黄帝内经》有筋瘤、肠瘤等描述。
而现在的人得了癌症,尤其一些年轻人患癌,因为媒体发达,所以更容易被人知晓。
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端的信息流爆炸,太容易让人们接触到和癌症相关的信息了。比如您正在看的悟空问答,比如人们筹款常用的各种"筹"平台,比如您或者您身边人的朋友圈。
古代人类普遍数量少,虽然粮食生产数量不如现代,而且还会有饿殍(饿死者)出现,但饮食还算"朴素""健康"吧,那时也没有滥用的化肥、更没有各种食品添加剂,想一想如果饿不死,吃得饱,真真是幸福的古代人。
从发病的增长率来看,从古到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等因素,确实更加速了癌症的步伐,提高了癌症的发病率。
现代社会,农村、城市癌症发病率各有其特点。普遍的数据报告显示,肺癌是发病率较为突出的,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乳腺癌。
现代和古代相比,患癌的人或许多了些,但也要感谢医学的进步,早发现早治疗还是能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的,人均可预期寿命,也不是古人能比的。
所以,生活在现代还是比古代更幸福!您觉得呢?
辽沈名医Html369号,在线名医智库,预约问诊!先关注,才能邀请医生回答问题哦
由网友 世界人文通史 提供的答案:
很少听说过古人得癌症的说法?
首先来说,癌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而且发病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几乎每年都有许多人死于癌症,其中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等可怕的疾病。
现代的医学技术如此发达,尚且还有这么多的癌症患者。
那么古时候有没有人得过癌症呢?答案当然是有。
只不过古代的医学条件远不如今天,而且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远远不如今天。
其实,古代人就算得了癌症,历史书上也不会写。
因为癌症是现代医学名词,以前的医学水平受限,很多疾病是诊断不出的。现代可以通过各种医疗设备诊断癌症,而古代就没有这些医疗设备。
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有癌症了,只不过由于古代科学发展较慢,因此人们很晚才发现癌症的存在。即便是古人得了癌症也发现不了。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英年早逝,但究竟死于什么疾病史书上也很难说清楚,不排除就是死于癌症。
1、西汉名将霍去病
汉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霍去病,他在18岁时担任剽姚校尉,以800名骑兵深入大漠,斩杀、俘虏匈奴贵族多人。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打通了河西走廊,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冠军侯"。
匈奴人对他闻风丧胆,纷纷北逃,惊呼"漠南无王庭"。可是就在霍去病的名望和地位达到顶点时,他却突然暴毙。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突然暴毙,可谓英年早逝。霍去病究竟死于一般的传染性疾病还是癌症,连史书的作者也无法区分。
2、三国时代的名将周瑜
提起三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周瑜。周瑜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战略家,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打下江东的基业。赤壁之战前,周瑜力权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终于在赤壁之战中击破曹操。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奠定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基础,彻底把曹操的势力阻挡在北方。可是就在周瑜辅佐孙权,准备"攻取巴蜀"的时候,却突然暴病身亡。公元210年,周瑜突然去世,终年36岁。周瑜过去常年带兵作战,积劳成疾,患上癌症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3、东晋的雄主司马绍
东晋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这是东晋的中兴之主。晋明帝继位时,东晋王朝正值多事之秋,朝廷内部叛乱不断,外部有胡人政权虎视眈眈。
公元322年,司马绍继位为帝,他重用士族,并利用士族相互牵制,稳定了东晋王朝。在位第2年,司马绍就平定了奸臣王敦之乱,恢复了社会稳定。可是就在晋明帝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突然去世,年仅27岁。晋明帝的去世使得本来有所中兴的东晋王朝,再次衰落下去。
4、北宋王朝的宋哲宗
提起重文轻武的宋朝,很多人的印象都不好。不过在北宋后期,也出现了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那就是宋哲宗赵煦。宋哲宗在位时期,重用名臣,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宋王朝接连打败西夏。
宋哲宗统治时期,宋朝内外安定,对内肃清朝政,对外击溃西夏(西夏称臣),消灭青唐吐蕃,向青海开拓土地三千余里。然而宋哲宗赵煦只活了25岁就突然暴毙,并且没有留下子嗣。宋哲宗的死因不明,不排除就是死于癌症。
哲宗突然暴毙后,宋朝的皇位传入端王手中,这就是后来的昏君宋徽宗。原本已经有所振作的北宋王朝,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再次倾颓下去,逐渐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因此,中国历史上英年早逝的人有很多,其中不排除有人是死于癌症。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所以人们无法确定是否得了癌症而死。
癌症在人类诞生以来就应该存在了,即便进入21世纪,医学科技比起古代要发达得多,但癌症仍旧是困扰人类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其实不只是癌症,像很多常见的现代疾病在古时候也都没有人听说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心脏病、脑梗塞等等。只是由于近两百年来,医学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些疾病。
如果放在古代,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
因此,古人并不是没有得过癌症,而是古时候医学条件不发达。
古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短,能够活过50岁的人都不太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的人均寿命才只有35岁。
古时候的人们更是饱受战乱、饥饿、土匪等问题的困扰,根本没有心思关注癌症的问题。很多古人甚至活不到40岁就去世了,史书上只是简短地记载为病死。就连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仅仅只活了50岁出头。
由网友 转转App 提供的答案:
首先感谢邀请!
说起癌症,我们就会想到肿瘤、化疗等等并不美好的字眼,即使当今社会医疗如此发达,癌症病人也很难被根治,因此普通人对于癌症那叫一个闻风丧胆。有人提出,还是古代人免疫好,古代人就不会得癌症。那么这是真的吗?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古代人是会得癌症的,在甲骨文中就有「瘤」的记载。但是,癌症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严重,致癌因素比古代多出好几百倍,而古代环境未遭受破坏,因此癌症患者非常少,几千年来古代癌症患者加起来估计还没我们现代一家医院的癌症患者多。
另外,细胞变异成癌细胞再扩散也需要时间,因此癌症是需要长年积累的。
在现代,一个人就是把二手烟当饭抽,也得到了三四十岁才是肺癌高发期,等他发现了已经块五十了。而古代人平均寿命通常为二三十岁,医疗又落后,许多病症都可以致人死亡。所以往往在癌症病发前,潜在的癌症患者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自然显得古代人不会得癌症。
而且,古代人就算得癌症,他们医疗探查手段单一,又对于尸身十分尊重,普通人死亡后,大夫在找不着死亡原因的情况下也不会去解剖尸身,只会归咎为得了急性瘟疫,自然无法发现肿瘤。在这种情况下,留下的记载凤毛麟角,非专业人士根本不知道,所以我们才会误以为古代人不会得癌症。
由网友 一节生姜张洪涛 提供的答案:
比较搞笑的回答:因为古代没有互联网,得了癌症的人也没法在网上吐槽,所以现在大家在网上当然听不到古人得癌症的事。
从概率的角度回答:癌症是一个长寿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古代人的寿命短,发生癌症的概率就低。
比如这里一个日本2012年的数据(1):
可以看出,以胃癌为例,癌症的发病和死亡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这个来自日本的数据表明,胃癌一般是在50岁以后才开始爆发。在50岁以前,胃癌死亡发生率非常低,每万人中不到一人。
我们再想一下古代的人是什么寿命?有人统计过,历代皇帝209人,平均寿命是39岁。有无数太医伺候,平均下来,皇帝都活不到40岁,那一般的民众能活多久呢?网上能查到的一个数据,是35岁。但是,有人说,这样比较不准确,因为夭折的人不可能做皇帝,而一般民众的平均寿命,是被夭折的人拉了后腿。所以,有人又重新计算了一下,排除了新生儿死亡的因素,推算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7岁。这个数据出来,很多人内心是很混乱的:不知道古代的太医太无能,还是三宫六院太厉害,竟然把皇帝的寿命给折了。
但是这平均寿命有个误区:假设一半的人能活得比57岁长,那几千年下来,累积下来,癌症也该不少了吧? 显然并不是这样。这里有一个来自联合国的数据(2):
这个数据说明,1950年,如果一个孩子能活到10岁,那么他预期也可以活到57岁左右。由此看来,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活到60岁的。
因为寿命比较短,很多人还没等到癌症爆发,就去世了。不知道这是有幸还是不幸?
从考古的角度回答:
早在西周的时候,就肿瘤的记载,当然,那时候的医学,不能区分这是良性的肿瘤还是恶性的癌症。在《周礼天官篇》中有这样的文字:「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所以当时如果出现了可以触摸出来的肿瘤,应该是看疡医科。
中国古代有关癌症最久远的案例,应该是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所记载的胃癌。在宋代的《卫济宝书》中,有关于乳腺癌的描述和配图: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
因为乳腺癌的质地坚硬如石,乳腺癌一开始是叫"乳岩"的,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病字头"疒",就成了"癌"。
在古代,对于肿瘤和癌症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宋代《圣济总录》里的"癥瘕"(音"征假",腹内肿瘤),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茧唇"(唇癌),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的"失营"或"失荣",等等,所以即便是癌症,病历上也不会这么写,甚至会与其他的疾病混杂在一起记录,比如 :
- "噎膈":包括食道癌及贲门癌;
- "胃反":包括胃癌在内;
- "积聚":包括各种内脏肿瘤在内的胸腹部肿块;
- "症瘕":多指下腹部及盆腔肿块;
- "崩漏带下":包括了子宫癌、宫颈癌症状;
- "石疽、失荣":与恶性淋巴瘤及颈部转移癌症状相似;
总之,古代虽然癌症没有那么多,但是也是有的。不过,古代至少没有吸烟的问题,吸烟导致的肺癌等癌症,也会大大减少。
参考数据:
1. 昭和25年~平成12年の90~94歳は90歳以上の数値である
2. UN Population Division & Human Mortality Database. http://esa.un.org/unpd/wpp/DVD/, http://www.mortality.org/cgi-bin/hmd/hmd_download.php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