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黑白大帝 提供的答案:
因为中国是全球锂含量第二高国家,并且电力资源过剩,同时电动车核心为三电技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在这10年里一直在疯狂发力,所以中国有信心在电动车领域弯道超车。现在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纷纷成为一线企业就可以看出来,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北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安这些传统车企的不作为令中国太失望,扶持几十年但是基本毫无作为,所以与其在油车上受气,不如换一条道,所以无论电动车多不好(充电、冬天续航问题、电池衰减),国家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毕竟国家把汽车当成增加就业、实现技术更迭、人民出行工具、在夜间进行电力储能的设备,相比用户用户体验这块,国家推给了企业去解决。最近有人提出氢能源这块,说实话这块非常有煽动性,但可惜中国这块技术储备很少,最多做试验田,也许10年后可能会去发展吧,毕竟储氢站需要大力投资建设,但是国家需要投资的东西太多了(5g基站、高铁、高速公路),就现在这个国际经济形势很难再去投资氢领域,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国家发展电动车,是国家战略,无论你体验是否好坏,没有人能阻止中国发展这块的决心。
由网友 走自己的路182757971 提供的答案: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发展电动车是为了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壮的道理,不要喷,如果和国外一样全力发展燃油车想信中国能做到,假以时日能做到世界先进,但燃油中国是缺的,到那时你车做到了极致但燃油可能加不起了。这点你要相信,几年前原油涨到好二百元一桶时是针对的谁?现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电动车就是告诉那些巨头们别闹事,老老实实按市场价卖你的油。想卡脖子?没门。
由网友 黑所长观点 提供的答案:
这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吧。
首先,是战略问题。电车需要依靠发电、输电、供电、充电四大体系来维持其运转,我们试想一下,前三者任何一个,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的破坏,你的电车还能运转吗?如果全社会都进入电动车时代,那此时此刻的社会后果会是怎样的一种境地?而且电是难以储存的,不像油,可以做分散的战略储备,甚至是地方性、家庭单位化的储备,以应对困境。此外,油的运输也可以多样化,人拉肩扛都能解决,但你把远在千里之外的电运回来,我看看。比如,2008年的我国南方冰雪灾害,输电线路结冰、输电塔架倒塌造成的电力中断,导致了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沪昆铁路等大动脉的彻底瘫痪,电气化机车彻底无法运转,最后从中国北方调集内燃机牵引机车到南方解困。如果所有的城市通勤电动车也瘫痪了,你就想象去吧,一夜之间,我们有可能重回40年前的自行车时代,而且现在还不比当年,现在的家庭里不一定每家都有自行车,电动助力车倒是不少,还跑的起来吗?
第二,是技术问题。电池、电机、电控的三大技术,看似简单,实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固态锂电池、锂电池隔膜技术、高性能永磁交流同步电机、高效率的大功率整流半导体......国内的技术和国外的差距,跟内燃机与国外的差距类似,任何技术都没有所谓的捷径,更不存在弯道超车。你弯道技术比别人强?经验积累比对手多?技术和经验还远未达到一个高水准,你非要弯道上超车,这不仅非常危险,甚至根本超不过去。所以,弯道超车这种走捷径的思维根本就是错误的方法论。缺乏核心竞争力,靠产能超越对手吗?
第三,是气候问题。国四排放标准,已基本解决了颗粒物排放所引发的雾霾气候问题,国五国六是在彻底解决了颗粒物排放的基础上,逐步解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问题,蓝天问题在乘用型机动车排放这个源头上,可以说已完全解决了,氮氧化物也大幅降低。但火力发电设备的氮氧化物排放,比机动车治理,解决难度大得多,电动车只是降低了城市排放污染,那整个社会呢?长期积累后的结果呢?用电车替代燃油车根本不能解决排放的污染问题,甚至会加剧污染。新加坡政府对电车课以高额污染税,就是这个原因。而且,锂电池的后期处理,目前也是一个巨大难题,回收、无害化、是否可以再循环,都尚且无解。
第四,是安全问题。目前技术的三元锂电池等技术,因电池隔膜制造过程必然性的缺陷概率,导致了目前技术的锂电池必定要发生高温导致的电池起火燃烧并失控的事故,且因电池年份的升高,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升高。这个麻烦,在固态锂电池大规模应用以前,目前依然是个无解的状态。你可以这么理解,汽油不遇到火,是肯定不会着的,但目前技术的锂电池,你可以理解为汽油没遇到火,也会有自燃的概率性事件发生,而且,随储存时间加长,自燃的概率也会提高。而且,为了提高续航力,降低重量,厂商在拼命提高电池的蓄能密度,危险性实则更高。这样的车,你认为安全吗?
第五,电动车制造的高成本.......
第六,商用车的电动化问题.......
........哪位有解的,请你反驳
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电动化我非常认可的是,它一定会是未来交通载具的主体,现阶段基础技术的突破是关键,而大规模鼓励商业化并非明智之举。国家叫停对最终用户的补贴政策,非常正确,这些补贴,应该投入到基础技术的突破上,再商业化不迟。只有基础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车,无论弯道还是直道,你都可以凭实力,超越所有对手........
作为中国人,我非常期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加油]
补充一点,说说关于日本人搞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的战略性思路吧。
丰田目前搞的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车,其设计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日本发售的这类车款上,原车都基本带有大功率的110V交流电源。日本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在这个资源贫瘠、多灾多难的国家里,时刻要应对危机的思维,也充分地表现在了这两种车款的一些细节设计里。一旦发生灾害造成电力供应中断,这两种车,都可以作为热效率极高的移动式发电车、或是1.7KWh以上的"大型充电宝"来使用,可保证家庭为单位的临时用电需求,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试想一下,我们的电车政策制定和汽车设计者们,考虑过这类问题吗?有这种意识吗?我们以家用的汽油车发电,再逆变为220V的效率,连混动车的1/10都不及,我们的各路专家们,考虑过吗?你们有危机意识吗?
由网友 刘老大47392071 提供的答案:
首先电动车不是新能源车,初中生都知道,电能是二次能源,称之为新能源车有欺世盗名之嫌,不如直接称为电动车。如果从节能方面考虑,绝对不节能,电现阶段主要是火力发电,传送、充电、放电、转换都有损耗,这些都是浪费耗散了的,因此节能是错误的;如果从污染来说,排放并不减少,只是集中发电便于处理,并不是所谓的零排放;从使用角度考虑,只适合短途出行代步,作为长途,那肯定是让人担心的,充电的地方,充电的持续时间等问题都暂时无法解决;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大力推广普及是不现实的,应该两条腿走路,长途燃油车,市内上班、景区游览等短途可以推广电动车。真正的新能源车不是不可能,科学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清洁能源,比如核聚变能被常规控制和利用,比如太阳能转为电能的效率大幅提高等。现在的电动车厂家大都以骗补为主。
由网友 锦鲤8848 提供的答案:
国外发展油车都有百年的技术底蕴,而现在只要有钱,东拼西凑,买电池,找个三流车企,就可以生产出电车,还要面对世界上相关资源短缺,忍受这些资源涨价,这次开电车大会,不就是有车企说给宁王打工吗?现在中国三电的技术,除了电池可以跟人家平起平坐以外,其他两电,还有距离呢!
由网友 驰行客 提供的答案:
不是外国电动技术不如我们,外国汽车名企普遍认为纯电动车目前还没有开发价值,石油还能用个上百年,电池在容量上和充电时间上均不能满足需要,电池从制造,使用到销毁碳排放并不比烧汽油更环保,有一些国家为什么进口你的电动大巴,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出来而是因为电池制造和销毁不在他们那里,电池是谁制造谁回收,谁销毁。大的污染不在他们那里他们当然愿意买你的车了,从近期看油电混动技术会占今后10年甚至20年主导地位。
由网友 祁连山牧童 提供的答案:
发展电动汽车是中国的阳谋,也可以说是近现代出现的最大的阳谋,足以改变现今的世界与经济秩序。有人说电动车并不环保,技术并不先进,没错,但这正是电动车的特点。技术的门槛不高,今后越南,印度,孟加拉,巴西,伊朗,尼日利亚都会出现本土的电动车,德国,日本吸了几十年全世界年血的国家将回归到正常国家的行列,电动车不环保,但它的特点是可以利用多种能源,火电,太阳能,风能极大地丰富了能源的多样性,一句话对摆脱石油的过度依赖极有意义。过去的世界权力结构其实是建立在对石油的控制基础之上的。电动车正在撬动着世界的权力基础。阳谋的特点就是对手明明知道这是个套,就是无法破解。因为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需求,即便美国,日本,德国也一样。
由网友 悠悠悦然 提供的答案:
先不谈国内国外怎么发展,但有几个问题不明白。1.68年参加工作时,单位就有电瓶车在车间内运送物资工件,白天干晚上充电,,安现在的说法是不是电动(汽车),实际上早就有了。2:因工作与天津汽车研究所来往,在95年时就知该所己研究多年电动汽车,因技术等多种原因,没有突破停滞不前,不是这两年才搞的。3:现在才知弯道超车一说,我想我这个年令所知都50多年了,怎么还在弯道上?还没超过去?更别说国外的弯道了,那个弯道年数更长。请问那些整天弯道超车的人,怎么回事?能答上来吗。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