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简称为什么放弃了''楚''字,而选择了''鄂''字?_湖北简称为什么不是楚

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不是"丑"就是"恶","丑"文化影响太大,那还不如"恶"呢。

楚虽源于湖北,但湖北担不起一个楚字,当年的"楚"远比湖北要大得多,认同自己楚人身份的,也远不止湖北人。

比如历史上的刘邦和项羽,他们都以楚人自居。

然而刘邦是丰县人,项羽是宿迁人,这哥俩按今天的行政划分都是江苏人,挂的车牌可是"苏"。

楚国在当年是个绵延了800年的超级大国,曾一度包囊了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山东、陕西等部分,非要扯淡的话,连今天的上海在古时都曾是楚国的殖民地。

所以,刘邦项羽这些江苏人可以很硬气地称自己是"楚人",他们早已习惯并认同了这个身份。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后世湖北人想挂"楚"字大旗的时候,便很容易遭致周边的非议。比如湖南人就很不认同,毕竟岳麓书院上还挂着"惟楚有才"的牌牌呢,你湖北是"楚"?那我是什么?

湖北人也很委屈啊,楚国本就发源于湖北,不然哪有"荆楚大地"的说法?人三闾大夫屈原还是秭归人呢!楚国实在与湖北拥有割不断的联系。合着喷"九头鸟"的时候就冲我湖北来,扯"楚国"的时候我就得靠边站?

所以,在1949年建国后,因为"楚"字被认为"过于狭隘","仅代表湖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不能反映新中国的全面发展",因此湖北省政府决定采用"鄂"字作为新的简称。

而且这个"鄂"字也没用错,湖北在清朝时期就已经被称为"鄂"了,如"鄂军都督府"等机构,一切不过是约定俗成。

鄂军都督府是清朝时期设立的一个军区指挥机构,主要管辖湖北、湖南、广西三省的军事事务。其前身是湖北巡抚衙门,1853年改称鄂军将领衙门,1863年升格为鄂军都督府。

鄂军都督府设有都督、参议、司务、军机、宣抚等衙门,下辖数个将领衙门,直接指挥军队和军政事务。鄂军都督府曾经参与了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等战役,对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打出了名气。

后来武昌首义,也正是被称为"鄂军"的部队发起了武装起义,对推翻满清王朝,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放更远点说,鄂东鄂州一带曾出现过个"鄂国"。

这个国家原本的封地在山西乡宁县,鄂侯因得罪商纣遇害,后来武王伐纣,鄂国的土地也被晋所占,遗民不得不跑到今襄阳、南阳一带建国。但随着楚国的建立和壮大,鄂国不得不逃到鄂东的鄂州发展。

这个国家最后被逐渐膨胀的楚国吞并,楚王熊渠灭鄂,使之成为楚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楚国王室都会将最受宠的子孙封为"鄂君",还在鄂州建立过都城。

直到秦灭楚国,鄂州的别都才被废掉,这片封国遂改为鄂县。

到三国时期,孙权占据江东,为了与刘备争霸,鄂县遂成为东吴的都城,改名"武昌"(武昌鱼就这么来的,今天的武昌源于孙权在蛇山一带修筑的夏口城)。

武昌这个名字沿用了很多年,曾在南宋被改名寿昌,元朝又改回武昌,民国重新改为寿昌,继而在民国三年再改为古名"鄂州"。(隋朝曾把夏口城发展而来的郢州城称鄂州)

从这件事上都看得出来,湖北人的"鄂"情节其实非常重,古有鄂王城,后来武昌和鄂州也是换来换去,硬不要那个寿昌的称呼,挺有意思的。

所以,至少鄂东这块地方是离不开"鄂"文化传承的,楚文化与鄂文化本身也是交织在一起的麻花儿,谈楚的发展,则必须谈到鄂,这也正是湖北荆楚文化的独特之处。

所以,湖北的简称用"鄂"不用"楚",其实没有半分毛病,湖北人也完全不必"楚"个没完,"鄂"同样是自己的文化根子。

由网友 襄阳贾芸 提供的答案:

本人深耕地方史,还是由我来回答吧。

网络传言并无实据。

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是湖南、湖北两地争用"楚"字,干脆两省都不得用楚字。这个解释有点想当然,浮于表面。

首先这些争论并不见于史书记载。这说明即使有争论,其范围也不广,影响力也不大。

其次,假如两省相争,有资格让两省都不得用楚字的,一定是两省的上级,可能是湖广总督,可能是朝廷高级官员,也可能是皇帝亲自决定的。但同样的是不见于历史记载。

最近看到大佬何解毒对地名的考证,深受启发,何大佬的解释是目前所见最靠谱的,有兴趣可以搜他的视频看看。不过何大佬对此事的考证过于简单,有些问题没有说清楚,本人深耕地方史,认真查了下这方面的资料,算是对何大佬简短考证的一个补充吧。

湖广省自称楚省,毫无争议

在明代,只有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就是我们常说的湖广省,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这里就是楚国的核心区。

虽然现在的淮河流域曾经有楚国首都,楚文化繁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也应该出自淮河流域。但淮河流域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没有自称楚省的习惯。

所以湖广省自称楚,毫无争议。明代的湖广巡按钱春,就有奏章称:楚省困惫。如下图:

湖南、湖北分治后,开始分别称湘、鄂

到了清康熙三年,湖广省分成湖北省和湖南省,两省有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湖南巡抚三个官。

起初大家都自称楚省,如湖北巡抚恒文上书:"运省之益谷,以备楚省之积貯",湖南巡抚李世杰的奏折:"查明楚省"等字样。

但总有公文要提及湖南湖北两省,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称鄂,湖南称湘。如清代做过湖广总督的官文曾经奏章:"奏为续拨鄂步队驰回湘省,以厚兵力而资刘辩并前调水师马队……"

从这个脉络来看,湖北称鄂,确实是为了与湖南有所区别。但我觉得还有些问题需要补充说明:

清康熙三年后,楚省仍大量使用,大部分指湖广总督辖区

如《平定三逆方略》《平定两金川方略》,是官方编修的文件。其中:

卷二:顷侍卫阿尔赛自荆州驰还,奏称彼土邻近居民震恐,尔等兼程驰赴,能早到荆州,则兵民可安,然勿以行急,致使马疲,仍宜酌量以行,倘楚省告警,则简巴马速行,俟到荆州之后,即诸将及绿旗官兵马匹足供尔兵骑乘,亦可保固地方矣。

卷三十二:命大将军安亲王岳乐遣兵守醴陵。岳乐奏:醴陵,江楚接壤要地。

看当时的语境,卷二的楚省似乎可以解释为湖北省,卷三十二的楚省似乎可以解释为湖南省。但这里最合理的解释是湖广总督的辖区。

清代《湖广通志》,书中多次提到楚省,也是指湖南、湖北两省。

湘省、鄂省主要是为了区别湖广总督管辖的楚省

所以在清代,湖广这个概念并没有消失,湖广总督仍然要以楚省自称。这时候湖南、湖北再称楚省,难免与湖广总督的辖区混淆。

如:《清史稿兵志》记载:

开厂后,常年经费,由湖北筹办。旋由湖广总督张之洞覆陈:"鄂省开厂后,督饬洋匠,悉心考求"。

张之洞做为湖广总督,若上表讲楚省,一般人会理解为湖广总督辖区,包括两省。而筹办兵工厂一事,仅有湖北省负责,湖南省不负责,所以他此时称鄂省最佳。

反之,湖南、湖北巡抚上奏,自称楚省,确实有先例,但是容易产生疑惑,甚至抢了湖广总督的台词。在这官场是不太适合的行为,经历的次数多了,湖南、湖北两省巡抚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混淆与冒犯,不再称楚省了。

此事终清一朝,似乎都无官方规定,只是一种官场的规则所致。

至清末电报的出现,延续官场的习惯,称湘、鄂二省,是水到渠成的事。

鄂省这个称呼在元代已有

元史卷十四:

荆湖行省阿里海牙上言:"要束木在鄂省勾考,岂无贪贿?臣亦请勾考之。"

要束木在荆湖行省考核官员的时候,吃拿卡要,所以阿里海牙上书要求严查要束木。这里用的就是鄂省。当时的荆湖行省,应该沿自宋代,看宋代的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此区域称鄂省其实不太恰当的,是以驻地代省名的老习惯所致。

岳飞受封鄂王,为鄂字增加了光辉

鄂,源自古鄂国。最早应该在山西一带,一路南迁,到随州建立鄂国。因不服周王室管辖而被灭国,余部迁到了南阳,为西鄂国。这时候在鄂东南也有一个鄂国,有人认为这也是随州之鄂的余部,有人认为他们就是土著鄂国,与山西之鄂不同。若是细说又是一篇文章。

湖北简称鄂,源自古鄂州,现在的武昌一带。而鄂州则源春秋时代的武昌附近的古鄂国。这个古鄂国被华夏视为南蛮。所以鄂字似乎不太光辉。

但自从岳飞被追封为鄂王,由岳武穆的加持,这个鄂字也不算差了。

岳飞为什么被封为鄂王呢?是不是朝廷故意拿一个差的名字封给岳飞?应该不是。

宋宁宗千金市骨,册封岳飞应该是比较诚心的。

但宋朝的赵德芳、赵元佑都被封过楚王,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襄、邓这样的国名也早被占用。

岳飞生前长期驻守的荆湖一带,确实只有鄂王这个封号比较合适了。

岳武穆以其无以伦比的光辉,掩盖了鄂字的南蛮色彩,所以湖北省称鄂,似乎也不算差。

为什么不用荆字,原因有二:

其一:驻地在武昌,省简称为荆,容易和荆州府混淆。

现在的湖北人都习惯用荆楚大地来称呼湖北。当时为什么不用?原因是习惯,省府驻地名来指代全省,乃是习惯做法。

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避免误会。要知道现在的荆州长期都是省府级别驻地,比如荆州州治。清代江陵是八旗军驻地之一,政治地位并不算低。

省府在武昌的情况下,再用荆指代全省,容易产生一定的误会。

比如某总兵率军队开赴湖北,听湖广总督或湖北巡抚指挥,参与某场战斗。总兵上报称带兵赴荆,会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去了荆州,去跟荆州驻扎的旗兵汇合。但假如上报称带兵赴鄂,就不会有这样的误会了。

所以湖广巡抚用鄂而不用荆,是很自然的一种选择。

其二:荆舒是惩,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典故

"荆舒是惩"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要征伐荆、舒这样的落后国家。

王安石曾经做过舒州通判,被封舒国公,似乎还不错。但是不久又被改为荆国公。当时人都觉得是那些保守派(所谓正人君子)借"荆舒是惩"这句话来敲打王安石,讽刺其胡乱改革,扰乱朝政。

网络时代,这首诗曝光率不高,但明清的文官非常仰慕宋代那批大文豪,所以他们对这个典故应该很熟悉,在用荆还是用鄂这个问题上,"荆舒是惩"这个典故会在他们脑海中一闪而过吧。

《范蜀公挽诗》也借用了荆舒是惩这个典故

个人感觉,湖北官员不愿意用荆字,多少有点这方面的原因吧。

以上是在@何解毒 大佬考证的基础上,我个人的一点猜测。本人的阅读面也不算太广,有些也是靠检索而来的。若有什么疏漏,还请多批评指正。

由网友 河洛愚夫 提供的答案:

不是湖北放弃,而是湖北没有资格独享这个"楚"字。

如果湖北用了,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这些曾经的"楚地"会怎么说。

还有就是"秦",陕西之所以无法独享,就因为"秦"是大一统王朝的国号,陕西没资格独享。

由网友 历史长河边的磨坊 提供的答案:

湖北也想用"楚"字啦,可是湖南不答应呀

湖北与湖南加起来才是"楚",明朝到清朝前期"湖广"地方官员向朝廷的奏报就用"楚省",古人也比较懒,能用一个字的绝不用二个字。康熙3年1664年,湖广分为湖北与湖南,因习惯原因二省官员上奏的奏书,仍称自己为"楚省"。

然后湖北被用""代替,湖南则是"湘"。

因为古代武昌就是"鄂州",湖北的简称也是用省府的外号。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汝南县为江夏县,改郢州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县的治所均设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称。

二宋之际,岳飞就镇守在鄂州,这个鄂州就是武昌。

1301年(元大德五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下辖江夏等7县。今境域正式有了"武昌"之名,

湖南的"湘"就很好理解了——湘江流域贯穿全省,湖南又称"潇湘",已经是相当文雅了。

只要湖南放弃"楚"这个字,那这一切就不是问题。

但是楚国这个"楚",这沉甸甸的文化重量,换谁都不肯放弃。

由网友 青椒肉丝23 提供的答案:

不是放弃,是因为当年的楚国包含了几乎现在中南五省的绝大多数地方,比如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等等,湖北单个省要是敢叫"楚",其他省不答应的。

有人说"荆",其实也不全面,因为"荆州"没有包含宜昌恩施和十堰等西部地区,这几块以前属于古代益州,和重庆四川是一起的。

由网友 闲看秋风999 提供的答案:

不是"放弃"了"楚字,而是因为"鄂"字更加名副其实;称"楚"未免夜郎自大不自量力! 湖北方言中,"楚"与"丑"同音字,选择"丑"字有点儿不近人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楚国"比现在的湖北省大多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七雄之一;楚国国君芈姓熊氏;

楚国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亡于秦国;

楚国全盛时期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区——很显然,如果湖北省继承了这个"衣钵"就有点过分了。

再来看"鄂"这个字。

春秋时期,楚王封儿子熊红的封地就在鄂州;为鄂王;并且修筑了鄂王城,今天湖北省的简称"鄂"由此而来;

公元221年,吴王孙权以"吴越之从,三江之固"拔剑辟石,在这里告天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称鄂县为武昌,定都于此;

因此,湖北省简称"鄂"有根有据;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武昌城"作为佐证。鄂,显然更加合适。

由网友 知足常乐0724 提供的答案:

湖北的简称为什么放弃了"楚"字,而选选择了"鄂"字?

答:湖北省称为"鄂",有点古怪,如果不了解历史几乎是根本无法知道它的来历。湖北号称荆楚大地,楚国的知名度很高,似乎简称"楚"或者"荆"更有说服力。其实鄂这个字来历不简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的我,如果连湖北省的简称"鄂"都不知道,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不是因为楚国的发源地在湖北,就可以将湖北定义为"楚",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管辖范围实在是疆域辽阔太大了,而到现如今我国并没有一个省以"楚"来简称呼它。可想而知中国的的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

湖北省简称"鄂"它与扬子鳄有关,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珍稀物种,享有动物界"活化石"之称。而在古代的时候它称作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将扬子鳄称为"鼍龙"。老百姓则将它称为"土龙","猪婆龙"。总之古代人们将扬子鳄视为"龙"。

它大约在4000年前,我国的母亲之河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活着大量的扬子鳄。而母亲河黄河流域的降雨量、温度和长江流域相差不大,人类与扬子鳄都在这里栖息繁殖,当时的黄河流域有人专门从事捕杀鼉龙,而鼉龙是人们生活保障,鼉龙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古代信奉一种叫图腾东西,所以将鼉龙奉为图腾,并将自己的部落定为"鄂"。而当时的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浙江大部分、上海、江西省,最盛时还包括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地。这些地区统称为楚国,你说一说该定哪个地方为鄂呢?

湖北人原来被称为楚国,就要提及到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公元前1042年建立的,公元前223年灭亡的。

最早的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不过,当时的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国而已。楚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民族汉族的发源地。

湖北简称"鄂"可以说是源于隋朝,一人之首皇上一言九鼎,皇上命名湖北为"鄂"也显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深厚和文化内涵。湖北省现在仍然有一个城市叫"鄂州",而历史上鄂州可不是现在的样子,它曾经辉过,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鄂州就叫过"鄂国",到了周夷王时,楚国出兵灭掉鄂国,又封他的儿子为鄂王。鄂王的老子病死后,鄂王的儿子继位,仍然以鄂国的鄂州定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始皇26年秦朝将楚国灭掉,鄂国也就不存在了。而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将旧时的鄂国改变成鄂县。后来,聪明的湖北九头鸟人就将鄂延续下来成为湖北省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湖北简称鄂可以说源于隋朝,而唐宋保留了湖北省鄂州的建制,一代民族英雄岳飞曾经被封武昌郡,而当时的皇帝是宋宁宗,他是一个守成之主,算不得昏君,也不是明君。 首先他在公元1121年,能追封岳飞为鄂王,证明他是一个好皇帝。

元朝时期在全国推广行省制,于是湖北建立京湖路行中书省,就是现如今的湖北省会的武昌区,所以,京湖省又称为鄂州行省,简称"鄂省"。而后的公元1281年又改设为"湖广行省",由于湖广行省的省城仍然在今天的江夏区,就是现在的鄂州市。

知足常乐2023.4.13日于上海

由网友 树德汉硕 提供的答案:

三楚大地,不单单是指湖北,古时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一部分,也属楚地,楚地是包括很大的,今之贵州,广东、江苏、山东有一部分,在古时都属楚。湖北只是楚之核心区而已。所以湖北并不甘心放弃楚称,是为了更准确表示而不用楚,取用鄂。因省内有鄂州。鄂是湖北独有,不会名过其实,就更能反映其特色了。

湖北简称若用楚,就有点自大而又不自量力感,更会使邻省特别是湖南吃醋不服,这也可避免不少麻烦。不用楚,也有历史原因与心理忌讳的原因。这说来话就长,在此按下不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