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自由飞翔278766227 提供的答案:
农村青壮年务工不愿从事农业种植,有人说是嫌种地苦累,其实务工也同样是很辛苦的。那么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农村的人多地少。像我们这儿的村庄,当年责任承包分地时最少的人均1亩上下,况近多年有的就没有分到土地。农民现在的家庭消费较种地带来的收入要高几十倍不止。就是说农民都不要出去务工全都务农的话,即使地里种金子也是支撑不起现行家务开支的。而农村之所以发展变化很快,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农民分流出去常年务工的结果。现在由于土地的流转,种田大户多数还是青壮年农民,因为百八十亩种地的收入还是相当诱人的。
由网友 平淡才精彩65 提供的答案:
我们也是农村的,我说说那个时侯我们也是农村青壮劳动力,也努力的种地,养殖,守着田土不让田荒废一分一寸。一直以来到如今在我们恩施那些县城外的农村,大多数以种烤烟为主,烤烟也是恩施州人民的发展重要经济来源,那些年每家种植烟叶都是有规定的,每家都是好几亩,有些家庭种植了十几二十亩。其中也包括承包大户,不过除了种植烟叶外,其中也种植五谷杂粮自己家吃。
但由于年年种植烟叶,有些土地土质已破坏了,导致再也不适合种植烟叶了(因再种植烟叶长着长着就死了)。烟地种植其他农作物第一年收获还是可以的,可第二年就不行了。但最主要是大部分人努力奋斗一年,在农村播种抢时间季节,在收获的时候抢季节抢时间,播种下土了细心管理。但在把收获的经济作物集中去指定卖的地方的时候。
得到的钱是有人笑有人哭,有些人甚至是连种植的经济作物本的都收不回来,还到欠信用社贷款的肥料钱,种子农药钱。其中也有我们,所以说并不是我们不种地,也并不是我们不愿种地,有些人同样的在农村,他她们并不种多少地,但他们去经济作物卖烤烟的时候,价格比任何人都卖的高,又收获满满。最后我试问一下,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呢!然后被逼着远离家乡拼搏都比在家乡受到不公强。
由网友 蒋山老徐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题主提到农村青壮年劳动劳外流,有些人不愿从事农业种植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认为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进城务工或者从农业以外的行业,这是好事是社会的进步,只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对农业松绑,而推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农民方可离土地八仙漂海,各显神通,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那么有些为什么不愿从事农业种植呢?笔者根据本地情况提出自已看法!
1,我不反对大家认为农付产品价格低,尤其粮价更低,农资价格高,种田成本高,种田不如务工,但是並非这一种原因。
2,根据本地情况不愿种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我们本地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一户三口之家只有三亩地,根本不需青壮劳动力去种,有父母在家种足足多余,现在许多农活都是机械化操作,他们不是不种,而是田不夠他们种。
(2)有相当部份年青人没分到承包地,他虽属于农村人,必须从事非农业劳动。
(3),种田虽说辛苦,民间流传着半年辛苦,半年甜,过去农闲有做不完的事来增加收入,如养几头大肥猪,现在没有养猪的,过去农闲砍柴火,不仅供自家做飯,还能卖钱,现在做饭不用柴火。过去农闲去找肥料,割青草,挖塘泥,现在种不用农家肥与自然了。
(4〉70后80后都是独生子女多,大多数有文化知识,由于家庭负担轻,父母宁可自已吃苦受累,千方百计让子女跳出衣门,不想要子女在家种田。
小结,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我们本地的耕地並无荒芜,由父代种,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也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准。大家无需担心农村土地无人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加大农田水利的投资,随着科技的进,中国这点耕地只要农村20%的劳动力耕种即可,关键发展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是农民所期昐的。
由网友 肖为华 提供的答案:
农村青壮劳力外流,都不愿意在家搞种植,这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其实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体现。
以前在农村种地都是那些青壮年,那时打工没地方打,所以就得在家种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的建设需要农村的青壮年去城里打工,帮助城市搞建设,第一是把钱挣了,第二又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在农村学不到的那些知识,缩小了城乡差别。
青壮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种植,最主要的是家里就那么几亩地,种少了不如打工剩钱,种多了没那些地,再者说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谁愿意干呀!
就这样,农村的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不愿意在家搞种植。
由网友 前后左右看 提供的答案:
单干给农民创造自由,农民几亩地有一个人种就够了,而且还有大把的时间,你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待着干啥?
有手艺的做手艺,会经商的经商,没啥能耐的有力气,当今社会就是个人奋斗,但都有"理想"发财,但应有思想准备,8O%的人只能一般般,3O%,5O%的人都发财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市场经济。
由网友 没有颜值的颜值哥 提供的答案:
本人就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几亩地,现在也不种地了,出租给别人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非常严重,就拿我们村来说吧。除了过年其他时候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出去打工没人要的,还有就是孩子。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在家种地呢?原因很简单,种地的收入太低了,而且累。简单的算一下,我们村评论每口人能分不到2亩地,就按每口人2亩算吧。一个家庭平均按4口人算,也就8亩地。我们这里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中间套种一茬西瓜。每亩小麦按较好年份算也就1000斤吧,玉米亩产1200斤。小麦价格按1.2元每市斤,玉米价格按0.8元每市斤。小麦毛收入1200元每亩,玉米毛收入960元每亩。西瓜亩产7000斤,价格0.4元(应季西瓜批发价不是反季节大鹏棚),每亩毛收入2800元。加起来每亩共毛收入5000。每亩投入的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的费用、耕地费、收割费等等费用不下于1000元。就这样算都是比较好的年份,家庭收入32000元。这可是一家人的收入啊,而实际上就连这点收入都还得看老天给不给面子。而外出打工一个壮年就算没有什么技术,干建筑出苦力吧。现在小工每天都得150-200多块吧,要是稍微有点技术的例如电焊、架子工、钢筋工、支模工等每天200-300元收入。就算每年干上10个月每月收入按5000算一个青壮年一年收入至少50000,如果两个人出去一年下来收入小10万块。你说谁还会在家种地?目前土地流转基本是大势所趋,将分散的土地集中管理,科学的大规模种植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家庭小规模,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了。如何在确保农民利息的前提下改变农村农业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