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中国的建筑工人总是被欠薪?_为什么中国没有正规建筑工人

由网友 闲言碎语串串串 提供的答案:

我从一毕业就踏入了工地,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的就是劳务费以及工人工资的发放,至于建筑工人总被欠薪这件事,我是深有体会,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一、总包没钱,源头上出了问题

不在工程行业讨生活的人可能会不理解这个说法,认为这是施工单位拖欠工资的一种说辞,可事实上却真的是这样。

总包没钱,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总包空手套白狼

这种情况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房建,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施工场所。

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买房的时候都是先付预付款,而且都是房子没有建起来之前,还有很大几率的烂尾。

其实大家心理都明白,房建的总包都是采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来谋利的,一旦房子卖不出去,资金回笼不了,总包就没有了资金,总包没资金,自然就不会给施工单位付款了,工程自然而然的就烂尾了。

既然都烂尾了,总包没钱,施工单位没钱,建筑工人的钱肯定就被拖欠了,这就是个无解的循环。

当然了还存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施工单位垫钱,分包商垫钱,大家都努力的把工程干完了,但是总包没钱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没钱支付分包商,分包商自然也就没钱支付民工工资,欠薪事件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种:施工单位低价中标

不知道曾几何时,低价中标成了一种潮流。各大单位都在拼命的降价,都在以低价中标,不管能不能盈利,首先中标了再说。

这样中标的结局就特别的凄凉,施工单位欠了一屁股债,分包商的、材料商的、员工工资等,那么建筑工人被欠薪也是在所难免了。

有时候也不是施工单位耍无赖,而是真正的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施工单位总不能把自己办公楼卖了支付工人工资吧!

二、施工单位与分包商的博弈

这种博弈其实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施工单位不想给分包商支付工程款

一个项目在临近结束的时候,都会和分包商进行结算,这个时候合约部最头疼的事情就来了,天天和分包商算量、核价,一个净想着怎么少给钱,一个想着怎么能多要钱。

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要想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那就需要花费好长的时间和好大精力了。

如果是施工单位赢了,那就不会拖欠,要是分包商赢了,那就肯定要拖欠薪金了,不是没钱,就是不给你付,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明白吧?

第二种:分包商亏损

大家都知道民工是分包商直接管理的。如果分包商亏损了,他怎么能给民工支付工资呢?没有哪一个包工头良心好的会从家里拿钱给民工发工资吧?

第三种:分包商故意拖欠,要挟施工单位

有时候分包商在与施工单位结算的谈判中处于了劣势,他们只能使用最后的杀手锏——民工堵门。

民工也不是那么好指使的,只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工资没有拿到手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堵门,才会去闹事。

因此,分包商就故意拖欠民工工资,唆使其去围堵分包商的大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写在最后:

民工为什么总是被拖欠工资?这恐怕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只有你想到不到,没有发生不了的!

由网友 文都杨稼 提供的答案:

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不好拿钱,其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当某个待建小区在建筑之前,先是当地政府划出地块,确定其地块价格,对外招标,拥有相应等级资质证的开发公司,为甲方,都可以参与竞标。标价确定后,该公司就拥有建筑归属权了,这竞标公司就是开发商,可以在市政的规划要求圈子内,确定小区楼层的规划设计。

开发商拿到规划好的建筑图纸,再将工程对建造商发布招标,这建造商实为承建商,为乙方,又叫项目经理,必须拥有几级建造师证才有资格参与接标与竞标。项目经理是包工包料,接手某栋楼盘之前,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工程概况细算(钢材水泥价格,当地砖块、沙石价格,当地工人工资的价格)。目前,在5线县城的包工包料建筑标价成本是1350-1400元m2之间。计算中若有少许盈利,项目经理才能接标,稍有不慎,弄不好会亏本。

在人工方面,项目经理旗下必须具备这四个大班组: 外架工组(现在有些大公司有造楼机,就不要扎外架了),钢筋工组,木工制模组,泥工组;这泥工组属下所需人手最多,下面还有细分班组(砌墙、内粉、外粉、打混凝土、杂工班组)。

按目前5线城市的建筑人工价格(指建筑面积),这木工每平价格在130-145元之间,钢筋工每平40-43元,泥工组每平在130元左右。这泥工组属下再下包的砌墙每平20-22元,内粉刷每平25-28元,外粉刷每平22-25元,打混凝土每平8元,杂活组每平22-25元。

这分工明确了,钱都出在开发商手上,当某个楼盘需要5个亿的建筑成本,开发商在筹集到3个亿就动工了,因为某个楼盘在建造之时,其售楼处就对外打广告了,用售出楼盘的钱再转入循环。现在楼盘卖不动,开发商断了后续资金,就得从银行贷款,在资金筹集不到位的无奈情况下,该楼盘就得烂尾,最后是工地停工,塔吊仍然高耸。

开发商虽是无路之际,却仍装作财大气粗,仍督促项目经理按计划进度施工,因为开发商的钱是分递次打给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是包工包料,在钱不足的情况下,建筑材料能赊欠的就赊欠,下面的工人工资能拖则拖。曾接触过某位项目经理,一个在建的小区,欠某混凝土公司的商砼就有7千多万,双方交涉时,开发商想用房子抵款,混凝土公司概不接受。

既如此,工地上中间的那些小老板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大河里无水小河也干涸,这些小老板先是把属于自己的一份捞到手,手下工人要钱逢时过节象征性地发放点,工人把讨要工资的事情闹大了,大家都到项目部去要说法,这既壮了小老板的威风,又顺带把小老板讨了钱,小老板里外都好做人。从中看出,小老板钱没全要到手,自家是不会拿钱垫付工人工资的。

曾也见过某位项目经理亏本倒闭的,哪就是养"蜜书",这蜜书陪玩陪睡,是不会白陪的,最起码是一套房子的馈赠,一年半载两人在一起的消费钱也不是小数字,这都是项目经理买单。

工地上建筑工人讨不到工资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也有黑心的老板拿钱跑路的,将工人工资款挪用的,小老板赌博输掉的……

建筑工人都是为了生活,有些事由不得自己。

由网友 自由的喜鹊gQ 提供的答案:

作为一个在工地上连续干了20年的老工人,我肤浅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一般的施工工人不好拿钱,就是有些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有时也被欠薪过。不过这几年比前几年好多了,欠薪现象还是有,不过少多了,一般最后都能解决,特殊情况除外。欠薪不乏一下几个原因:

1、工程烂尾,工程款拿不到,老板实力不济,自然发不了工资。

2、开发商不能及时给付工程款,有些建筑商老板就是有钱也不发,就等着工人闹事,他好给开发商施加压力,以便要到工程款。

3、有些建筑老板发展太快,步子迈的太快,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拖延不发工人工资,越拖工资,工人越害怕,就抓紧要,造成工地进展慢,直至停工。

4、某些工人在干活时,由于技术或者不服管理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又拒不整改,只要工资,不干活,造成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发工资的日子遥遥无期。

5、一般施工工人都不是本地的,天南海北的都有,有些黑心老板就故意拖欠工资,工人不干活了,就在工地没有饭吃及住宿的地方了,于是在谈判中,差不多就行了,有些钱就不要了,耗不起。老板无形中节省了一部分钱。

当然还有种种原因,比如公司把钱给了小包工头,小包工头携款走了,造成工人没钱,只能到有关部门上访告状。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不过现在都是实名制发工资,此问题基本没有了。

怎么才能保证工资按时到手呢?首先在干活前,尽量打听一下这个工地的信誉,看看工程进度及质量,打听一下工地工资发放情况,看看有没有上访情况。其次,说好工资发放时间问题,尽量要求按月发工资,就是不按月,按季度也行,尽量不要干到年底发工资的工地。饼画的越大,往往最后会弄得不欢而散。

以上解答望能帮到在工地施工的朋友们。

由网友 工程人于同学 提供的答案:

建筑工人不好拿钱,且经常为讨要工资闹事,我最有体会,原因如下:

1、目前建筑公司都是不养工人的,项目中标后,对外分包劳务,劳务公司再找泥、瓦、钢等班组,班组包头或小老板再找工人,层层转包,真正到工人手上,单价低。工人要钱是反过来一层层的找,这是难要原因之一。

2、现在《农民工支付条例》实施后,要求总包每月按实名制代发工资,很多企业也是这样执行的,但有的班组为了套钱,把工人的工资卡收走,每月发的钱还被小老板套走了。胆子小的工人敢怒不敢言,有部分胆子大的工人的卡不交,能拿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原因之二。

3、劳务公司或班头,低价接活。给工人的单价又是市场价,价格太低工人根本不干,导致劳务公司收入、支出不成比例。劳务公司又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办法就是带动工人或不给工人发工资故意久薪,找总包项目部闹事。这是原因之三。

4、现在的工人,没有自己的组织,不能自己接活,都是从通过劳务或包头,因为要求相关资质,层层抽走利润,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利润与工资同步抽走了,剩下的可能是实际干活的工人。这是原因之四。

5、总包项目资金不到位或工资发放监管不利,没有发到真正做事的工人手上。这是原因之五。

现在《农民工工资支例》实施后,农民工工资是总包按实名制每天工资代发,且总包及建设单位若支付不到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现在每个项目也设有劳务员,专门负责劳务工资这块。总体来说,现在制度血全了,大环境好了,欠薪很少。即使有欠薪,也可以通过劳动局解决。

由网友 安之若素yx 提供的答案:

中国的建筑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他们拿不到钱 ,被骂得最惨的是包工头儿 ,也就是建筑商。什么黑心 包工头, 拿着工人的工资自己享受赌博 跑路等等。

黑心包工头是有,但很少,其实恰恰相反很多包工头是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是最不愿欠工人工资的。甚至他们还垫付了全部身家,是开发商没有给包工头拨款。

包工头太难了,像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欠自己的账要不回来,欠工人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给。

很不幸,我丈夫就是个干了十多年的包工头,我先算一下包工头是怎么拿到甲方钱的,一个工程承包到手和甲方签合同,包工头先交5%的保证金,工程开工后垫付材料费,工人生活费,干上2到3个月,工程进度到了一个能计价的台面,请甲方技术员测量计价,建筑工程公司程序多签字的人多,就这种办事效率你说计价容易吗?

计价出来就可以开发票,因为我们的甲方是国企,发票都是9%的专票,所以又得先垫付9%的税金。

我们雇的都是农民工,平时开基本生活费, 等到年底全部结清工资。大年三十之前,就是借高利贷也得把工人工资付了,因为农民工出门打工辛苦不容易,人家劳动所得的工资就必须支付,十几年里,我们不欠工人一分钱。

去年我老公的工程回款基本是在50%,建筑行业已经很难了, 去年年底,为了给工人发工资 从银行贷款300万, 勉强过年。

今年回款更难, 去年的欠款一分没回 ,而新接的工程回款50%都不到, 甚至有一个新接的工程,工程完工了,一分钱没回。

今年年底应该是最难熬的, 因为公司已经不能从银行贷出款来 了,虽然账面上有钱,愁得我老公睡一整宿觉的时候都少,发愁今年年底怎么能熬过去?

我身边的包工头朋友,大多都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在工地上摸爬滚打 ,从农民工做起 ,技术好 比较有头脑, 积累了一定经验,慢慢的就自己包活干,由小变大,成为了包工头后,开始从开发商处 接工程,如果 楼房卖得好 ,回款就容易 ,如果像今年这样房价低,还卖得慢,回款当然就难 。如果楼房交付了,开发商可以用楼房抵债, 为了给工人开支, 你可以贱卖 ,包工头的日子还勉强过得去。

但是像今年这样,楼房没建完就烂尾 , 连顶账房都没有, 包工头拿什么给工人发工资?

我身边一个朋友是干了二十几年的工程 ,积攒了一定的家产, 但是去年他承包的一个楼盘烂尾了, 欠了工人上千万的工资,被工人起诉,变卖了房子还不够,最后被迫进监狱呆了一年。

最近刚刚被放出来,继续要账筹款, 唉,眼睁着看他由原来的风度翩翩 ,变成了白发老头, 继续筹钱还债。

我劝老公明年说啥也不干包工头了,太折磨人了!

由网友 爱笑的小Hu 提供的答案:

工地上的人都编了一个顺口溜。远看工地像天堂。近看工地像牢房。当我人生选择比较迷茫的时候。一个我们村80年代就是富豪的人给我说。小伙子去学一门手艺。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在我出生的年代,手艺人特别吃香。我也就认为这是一条出路。但到了工地上之后,我发觉不是这么回事。特别是正规化大的工地。什么样的工人到工地上都是一个螺丝钉。都要服从管理服从指挥。住的差,吃的差,穿的差。这是工人的常态。其实现在的技术工人就是一个产业工人。他的可替代性太强了。而且以前一些密不传外的技术,现在都能够实现互联网的传播。并且现在一些产业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往往是一些年轻人更能更快的掌握。这也就意味着像以前那样的技术工人不吃香了。因为你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你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那么意味着你就没有议价的能力。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

正是因为工地上的随意性。也造成了工地上的人员流动巨大。一些聪明一点的老板就打起了工人的工资的主意。一个人的工资,他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如果是几十上百人的工资。按现在这个社会的经济逻辑。哪怕是放在一些支付宝或者说一些理财里面。也能够稳定的得到一些收益。我们就以100万为例。搞得好的情况之下半年的话不知道有多少利益了。有了利益就有人去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把工人的工资留下来。去赚取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资本。所以很多工地都是大年二十九三十才发工资。平时只发一点生活费。甚至是有一些小的班组或者个人要垫资到年终。这是一个工地的奇怪现象。

工人如果能够垫资的话。他也能在工地上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当然有资本的工人。他也会去选择老板。我隔壁邻居他们一家三口人。平时是老板发生活费,他们就收着不发也不会去问。因为他们基本上有存款吧。不问工资的工人老板是非常喜欢的。这样会减轻老板很大的资金压力。基本上他们过年都能拿到十多万,甚至20万。他们就是上班很轻松,但是他们经常上。靠常年不断地上班,获得稳定的利益。他们对金钱也把握的很强。一家人的金钱全部由一个人掌握。所有的支出都要随时掌握。不像普通人家支出很随意性。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那里也是比较厉害的。农村上修了楼房。县城里面也买了房子。然后买了一个20多万的车。当年后悔就是没有在省城去购买房子。在他们手里应该有几十上百万的资金。所以他跟他们的亲戚抱成团了。他亲戚负责去拿工程,他们在里面干活。大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但他们的工资就不那么操心了。他们固定的去帮一个人干活。就会少了很多社会上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工人他没有固定的老板。也因为生活的压力随时资金都比较紧张。都是跑来跑去的。这样跟老板就比较陌生。大家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相互不信任对方。其实大多数工地上的工资都是发了的。这是大家不可否认的事实。不发工资的,其实只有极少数的工地。这样的影响很恶劣。

工地上的层级太多了。有甲方的。有施工方的。还有个各分包的。各个分包的有时候还分为材料跟到施工。有些时候施工还要分班组。这也造成了中间环节太多了。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容易造成工资的错发,误发、漏发甚至是恶意欠薪。

但现在的工地可以说是正处于改革的前夕。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老年人强制退休。中间的勉力支撑。社会的对建筑的需求也不那么旺盛了!工人再不是一个体面的行业。甚至是包工头也不是一个体面的行业。哪怕是你挣到钱了。也没有人看得起,更不要说没有挣到钱的。各个方面正处于博弈的阶段。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稳定状态,谁也不知道?致敬工地上的工人。

由网友 项飞飞同学 提供的答案:

建筑工人不是上班打卡制度,领的不是月薪。中国的建筑模式,基本上就是甲方找施工单位或者大包老板,即便是有总包单位,总包单位也是按照工序进行逐项分包;然后再一层层分包,最简单的工序也会是有一个包工头接活,然后下面带几个人机器干。在这中间,往上看,合同都是很正规,各项付款节点也会很明确,干不带节点就达不到付款要求;越往下分包,越是简单,口头约定等。这样来一下,按照付款比例,每一次分包都会扣一部分钱出来,留作自己用,这样越往下越难拿到钱。有些包工头,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拿到一部分钱后,不会往下发的,然后打着讨要农民工资的名义继续要钱,啥时候钱要够了,再往下发。现在都是低价中标,中间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感觉没挣到钱,然后就不会再往下发钱了。还有的就是有些黑心老板,不会把钱给你结清,打着这个理由,拿捏你,继续给他干活。欠薪的原因有很多,不是哪一方的责任,每个单位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责任。现在国家在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系统和农民工专用账户,实行了有几年了,效果不是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强工程承包责任制,严厉打击无良包工头,督促各施工队伍正规化、公司化。说的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由网友 平原杉杉 提供的答案:

建筑工人欠薪这个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好像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爆料,为什么屡禁不止呢?主要还是存在以下这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承包商的问题。按照现在的理解,承包商都需要一定的资质才能通过各种竞拍才能拿到工程项目,从书面上的理解,这些承包商都是有实力的那种,而且还有验资和垫资之类的承诺和合同,这其中也有不允许欠薪的承诺书和公告书,然后才能中标。

但是在工程实施阶段,刚开始是一分钱也不会欠的,但是后来为什么会欠钱呢?因为在竞拍和验资的时候,有不少钱是七拼八凑借来的,毕竟一个公司不可能账面上总会有那么多的钱不是。一旦工程实施,这些钱被抽走之后,自然就没钱支付工钱了。

二是合作对象的事。如果是和政府合作,承包的是市政项目,政府的拨款可是需要流程的,比如修一段公路,市财政把钱拨到公路局账面上,公路局是否挪用,或者是及时支付就是公路局的问题了,有些承包商被这些单位能拖到倾家荡产,三五年才支付的都有。

如果是和私人合作的项目,合作对象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支付工程资金,那欠薪的问题也不可避免,毕竟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即使资金到位,承包商扣住不发也是一种原因,当然卷款而逃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三是财政拨款走流程的问题。政府拨款审批流程严谨而复杂,说简单也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说复杂项目就可以轻易搞黄,所以要和政府合作,没有庞大的资金实力,耗也能耗你个倾家荡产。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