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职场观人生 提供的答案:
如果不看题主的位置信息,我差点以为是我县的情况了。
我县也是只有一所公办高中,每学期招生30几个班,招生数不足2000人。不过,我县人口规模小,30来万人,每年初中毕业生也就在5000人左右。
我县目前有三所私立高中,每年招生人数约为1500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属于中职学校,一所卫校,这两所学校可以消化500人。
每年,市重点高中会掐尖招生约200人,报名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学生也有三位数,条件更好的还会送孩子去合肥168中学就读。而我县离市区只有40分钟的车程,市内的中师、中职、中技学校每年也会利用春招和夏招两次机会从初中毕业班中招走一部分学生。这样算下来,最终中止学业去另谋出路的学生其实已经不多了。
我县早些年共有5所公办高中,后来我曾就读的普高因教学质量太差,连续3年一个学生都未考取被撤掉了。之后又因区划调整,两个大镇并入市区,镇上的高中便同时划归市区。再不久,又因为县城内教育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将普高二中整体并入重点高中一中,自此,本县就只剩一所公办高中了。
而坐落在县城内的私立高中,因是招商引资项目,得到了很多政策扶持,现在已经做大做强了。
看我县的初中毕业生流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高中教育仍需加快普及的速度,因为放开二胎后,县域内将在几年后迎来入学高峰,到时候怎么办?孩子总得有学可上吧?
2,私立学校只能作为公办学校的辅助和补充,不能反而超过了公办学校的规模,它昂贵的费用不是很多家庭可以承担得起的。
3,职业教育应该办出特色和水平来,真正帮助孩子们学会一技之长,毕业后能谋到一份职业,而不是只为了减缓就学压力,让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虚掷几年光阴。那些纯粹为了捞取国家补助的职业学校更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网友 晓行致良知 提供的答案:
晓行致良知, 专注基础教育,与您共论教育话题!
高中入学率小于50%是各地的普遍情况。
前两天去开会,说到高中的招生比率,差距好大,有的地市初中升高中率能达到50%,而有的地方连30%都不到,与题主所说的比例真的相差不多。
我们这里每年大约有5000毕业生,两个高中招生大约能招到2200人左右,一所职专能招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还有大约2000人无学可上。
所以,每到中考过后,总有分数达不到控制线的家长,到处打电话、托关系,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家长只好让孩子上了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导致这几年私立学校火得很。
考上高中的学生状况。
我们这里两所高中的录取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一部分尖子生自己考到了可以全市招生的本市几所名校,还有一部分尖子生考到了外地的私立名校。
大约有200名学生通过推荐生的形式,没有参加中考,被直接拿到一种的推荐生班,重点培养。
其余的学生都参加中考。一所学校的录取线是400分,总分500。另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367分,基本是全市的最低控制线。
400分到360分的学生什么样?在高中基本就是个什么都不会,语数外150分,只能考到五六十分,理化生100分只能考到30来分。学习习惯非常差,基本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或远大理想,就是一个 混日子。上课睡倒一大片。最后高考基本都在本科线一下。
所以,2000名以后的学生,上了高中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 不如去学个技术来得务实一些。
只不过高中、大学情结让家长觉得上个职专技校的挺丢人,所以拼命把孩子往高中里送,也不管孩子在高中是个什么表现。
分层分流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从人的成长角度和教育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是正确的,分类之后应该进行合理的分流。就像德国,将教育分为职业类和普高类,在孩子大约 10岁左右就进行分流,适合干啥的就去干啥,当然在之后还有几次修正的机会。全社会没有歧视职业教育的现象。
而反观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氛围很浓,拿蓝翔技校开玩笑就是一个明证,一个月薪3000不到的本科生都可以嘲笑月薪10000+的挖掘机技术人员,这不正常。
世界教育的趋势就是分流,现在我们国家把本科院校分成技术类和学术类就是在追赶这个潮流,对职业教育、职业中专的投入也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开始重视,对初中生的分流工作正在路上。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全社会都能正视初中生的分流,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对各种行业都能不分贵贱同等视之。
由网友 三十九年教龄的孙老师 提供的答案:
这是故意刁难学生和家长,给学生和家长出难题,让学生有校不能上!
题主所说的情况和我这里的差不多。
我所在的县也是只有一所普通公立高中,另外还有一所公立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初三毕业生1000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让普通高中招生400名,占40%;其余的毕业生全部到职高念书,占60%;而且不允许省内其它地区来招生,也就是学生不能再到外地上高一。
我们这里的学生是不看好职高的,往年职高招生非常困难,每年只能从本县里招收二三十名学生,学校办学甚是艰难。
每年中考成绩好的学生,都到外地大中城市里上学去了,这样最少走一半。剩下的不足一半,普通高中一再降低分数线录取,差不多都念上高一了。
今年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拯救职业技术"教育、拯救职业技术学校,于是出台了如上政策、规定!
这个规定的出台,显然缺乏足够的基层调研,不够符合实际——提高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硬把学生往职业高中里"逼"、"箍"!
但好多学生并不想去职高念书,可是又没有出路可走,家长四处求人,到处跑动,但无济于事,愁得连觉也睡不着!
最后,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让孩子又返回初中复读去了。
这样,就等于孩子的生命浪费了一年,家长的意见普遍很大。
题主你那里公立高中招收2600名,数目虽然比我这里多,但比例更小,只占总人数的32.5%,硬把67.5%的初中毕业生往私立高中和职业高中里逼呢!
想必家长的意见更大!
口口声声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人民连给孩子选择一所学校的自主权都没有!
你说人民怎么能满意这样的教育?!
(我是"孙老师谈孩子教育"。不求答题有功,只求温暖人心;不求博大精深,只求简短实用;耽误别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由网友 天天向上152149049(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首先谢谢邀请,真的很巧,我无意的提了一个问题,竞然又被邀请再来回答,唉!昨天闲暇,想到小儿子今年中考,儿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中游,在和他班主任交流中得知,儿子的水平在考中和考不中两可之间。中考之后,我内心一直纠结,自己在和一些家长交流中,得知今年县一中招收2600人,初中毕业的孩子却有8000人,录取录低的可怜,唉!万一儿子考不上,我将何去何从呢?有人说去读高职,我不想骗自己,读完高职下来,还不是面临打工生涯。我身边就有好些这样的例子。有人还会说,考上高中就一定能上大学吗?这个当然不确定,我想的是其码要给孩子们一个读书的机会,在孩子们身上任何事都有可能。我提这个问题一是自己身处其境,再就昰想让教育部门有所考虑,尽管效果微乎其微。
我提出问题后,真出手我预料,仅五个小时竟有一百二十多人回复,再次感谢大家,尽管各种观点都有,可以理解,因为人此时处的境况不同。唉!关键剩下的孩子怎么办?这是个社会问题,唉!希望我们的教育本着师者父母亲的角度来关心一下孩子们,毕竟他(她)都还小,谢谢。
由网友 荷叶好物推荐 提供的答案:
好!很好!非常好!你们县的公办高中的录取率大约32.5%,私立学校的高中录取率大约是17.5%!一般职高普高各点一半!这其实每一个县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搞不清要看什么!是不是觉得高中录取率太高,劳民伤财,陪考的人员太多!许多高中生,读高中的内容十分吃力,数理化英语等许多科目难以消化,难以接受,成绩比较差,以百分计记,四十分一门都能打(理科有此分数,一定能考上比较好的专科)。进入大学后,完全听不懂懂课,完全无法学习!所以就是想减少这部分可怜的人!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一个高中生既然读了个高中,就想参加高考,就想去读大学,但成绩差,自然只能上专科!所以,高考升学率大约百分之九十!那么反过来好不好呢?也就是将高中升学率定得很高,让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读高中,只让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读大学(大学招生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那肯定不好!那样的结果是,许多读高中的人跟不上班(高中一般编快慢班),慢班的教学质量继续下降!许多人(增大高中比例,但录取大学的总人数是不变的)都花费一大笔钱读高中,但由于成绩欠佳而居排队的后面,导致考不上大学,成为陪考人数增加,失望的人数也在增加,这肯定不是好好办法!
高中的录取率必须和大学在该地区的招生人数挂钩,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比例!如果高中录取人数很多,而大学录取人数却很少,就会造成许多读高中的人考不上大学而成陪考,劳民伤财,读高中就有许多人失望。当然,如果高中录取人数很低,几乎与该地区考大学的人数齐平,就会导致基本上只要读了个高中就可以上大学,这显然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高中是初等教育的最后阶段,接着的是高等教育,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有十四亿人口,目前人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所以,高中必须定一个合适的升学比例。这和北大清华不可能人人都上,要定一个合适的升学率一样,所以各省都分指标。你们县的2600人就是升学率,就是指标。高中办学规模既与初中毕业总人数有关,还与当地经济有关!有钱自然可以多办点高中学校。总之,高中录取率,看来简单,其实迁涉多个方面!回答供参考。
由网友 教师老李 提供的答案:
这就是目前初升高形势严峻的现状,高中学校数量少,初中学校数量多,大学数量多,高中学校数量少。
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畸形:大量的初中生考不上高中,同时大学很多专业招不满学生。所以,问题的结都出在高中上。
这就好比一个图形两头宽中间窄,数学上这种结构是极其不稳定的,这也关乎社会的安定。
一、小学生的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县城只有一所公立高中,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是要有一所初中学校的,甚至个别的乡镇有两所甚至三所初中学校。
如果该县没有其他私立高中存在的话,这好几十所初中学校的八九千名学生最后都要往一所高中里面去挤。
而高中的招生名额又是有限的,这必然会造成大部分初中的同学最终没有学上,可以想象一下初中生之间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初中生家长背后是多么的焦虑。
原来不少家长关注孩子小学阶段如何磨人,如何让人气氛,而且这样的信息发到网上之后,很多专家们都指出来小学不要这样,不要这么严酷。
但是这些专家们知道吗?这些小学的父母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那么着急呢?因为小学之后就是初中,很快将面临着激烈的高中淘汰赛。
他们能不焦虑吗?
二、初升高的淘汰率究竟有多高?
对于一些重点初中来说,一个班里的学生至少有一半可以考上高中,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一个班里也有十好几人。
但是,对于其他普通的初中学校来说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一个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考上高中就不错了,考上重点高中的一个班里考上一个人,两个人就不错,甚至有的班一个也没有。
尤其是经济最不发达的一些乡镇,一些初中学校总共也考不了多少个高中生,一个班里大部分都早早毕业了,很多农村的孩子直接回家务农。
这么高淘汰率的背后,是可怕的失去公平的机会。有的人可能会说,初中生不好好学就应该考不上高中,如果从个人家庭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从一个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么庞大的群体都没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绝对算是教育政策上的大失误。
教育最大的红利是给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改革带来发展的机会,这么多孩子就这样早早失去了人生中的重大机会,这没有问题吗?
三、初中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中生目前面临的现状,这个背后的群体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
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应该是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从中选拔出来最优秀的人。
但现实情况是,更多的人没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直接拉大了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整体拉低了中国的教育综合实力。
我建议:
第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说时机成熟了,只是一纸文件的问题。过多的担忧只会丧失重大改革机会。
第二,如果第一条很难实现,可以考虑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在多办小学的基础上要多办高中学校,让更多的初中生有机会上高中考大学。
第二,加快发展职业高中学校,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发展,先培养出一大批像双一流职业高中学校,职业中专等等。
由网友 微探学与教 提供的答案:
第六感 观教育:这很正常,我国还没有普及高中教育。即使普及了高中教育也不会人人都能上高中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就是坚持上完初中的学生多了,但是能达到合格初中毕业生水平的学生减少了。每年中考学生报考率大都在60%左右,说明四成学生还是没有坚持走完最后一段普九之路。尽管如此,剩下的60%也不能都进入高中学习,即使都进入高中学习,又有多少学生听得懂,学的会?他们也是在高中混三年,无果而返。
现在考高中比考大学都难,我国的大学录取率超五成,高中录取率有的地方还很低,题主提到的八千多考生录取2600人,高中录取率只有三成多一点儿,可见竞争有多激烈。由于初中实行义务教育,有一部分学生实际水平很差,初中知识都没掌握多少,要是上高中啥也听不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中考是为高考把关,首先遴选出合格的高中生,再进行培养。目前高中教育规模有限,我国更倾向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来适应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发展需求。
每个地区根据情况逐步扩建或新建一定规模的高中以适应本地区的教育发展需要。相信不久的将来,普及高中教育将变成现实。
由网友 东北神人 提供的答案:
这很正常。你是不是想说让政府多开几个高中,让所有的初中毕业生直接上高中?那不把高中搞成义务教育了吗?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不能让所有的初中毕业学生都直接上高中。如果那样搞的话,个个学生都稀里糊涂上那儿去混,那么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小学毕业上初中都要经过考试,如果你考试不合格,是不允许你升入初中的。那个时候呢,教育是绝对严格的,不能稀里糊涂大帮哄。
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呢,就是不考试。学生学什么样都可以直接升学。你们有时间可以到各个中小学去看一看,当然不包括高中阶段只限于小学和初中。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初中教育令人堪忧。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基本上没有几个学习的,大多数是黑天打游戏,白天睡大觉。抽烟喝酒的比比皆是。
如果让这样的学生直接升入高中,把那些好的学生也给拐的坏了。初中毕业考试就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把那些成绩低下,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直接淘汰掉,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绝对不能让他们稀里糊涂的就进入高中。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