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博学晚风厚德载物 提供的答案:
教育部发布通知,禁止中小学在招生入学时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来选拔学生,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等公正。这个通知的出台,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的招生入学权利,避免因考试成绩等因素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招收广大学生不是以文化课成绩为唯一标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潜力,可以鼓励中小学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减轻负担。由于不再强调用文化课成绩来选拔学生,学生和家长的备考压力将减轻,降低因考试而带来的心理和学业压力。
这个通知的实施将会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招生入学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包括:
1.学校招生入学制度改革。学校需要转变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选拔方式,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和培养。
2.学生自主择校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学生将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在校园文化、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等多方面考虑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3.教育公平问题得到改善。此项通知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避免了招生入学过程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带来的不公正现象。
总之,这个通知的发布是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同时对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网友 喜建国 提供的答案:
谢邀。
我想到的是教育部在这个时候下发"紧急通知‘"式的红头文件,是一种对教育的紧迫感,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更是一种"急刹车"操作。
一,"中小学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和变相考试选拔学生"。大家都知道,近年来的中小学生招生考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绝招 特别是 以考试成绩排名决定学生去向的压力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东走西顾,南来北往";城市容不下,乡村一片空;重点学校招尖子生,排名靠前的学生进入城里的"名单学校",千军万马奔腾式的去进城应考,又没有学上而大刀阔斧式的返回乡下的"差评学校"。教育的"乱跑"无法自拔,学校的"乱象"无奇不有,考试的成绩"势不两立",家长的苦恼"无人能及"……
二,教育部下发文件有什么意义?众所周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名堂变化大,模式变化快,义务教育绩效"得不偿失",学校安全事故接连不断,教师超编又"无人教书"矛盾重重,人口普查适龄儿童"危机四伏"……
至少要保证完成义务教育的巩固指标,保护义务教育的"辐射面积","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变相招生下,采取的关键措施。意在"减负"均衡发展,义在"减压"化片招生。
三,"不得考试招生"会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问题会带来复杂的局面。
(一)取消考试后的学生又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人为的招生计划又没有"标准答案",暗箱操作与权钱交易的乱象又是此起彼伏。
(二)城乡学校大迁徙,重点学校靠后门。城里的学生又返回,乡村学校缺人员。
(3)户籍地址大变样,权力之眼选定居。户口簿子出绝招,一户多居出新招。学生入学拼的是权利游戏,选择学校靠的是"活动圈子"。
(4)教师流动又起风浪潮,编制核实又没有公平公正的"计算标准"。县管校聘下的义务教育学校参差不齐,"失去考试"下的教师与学生模棱两可,难以想象教育成绩的均衡化,公正性,优势互补化,选择高考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由网友 牛备 提供的答案:
谢邀
教育部大概是还没有发现一个恐怖的事实——中国的教育没有炮弹了。
前几天那个通过孕妇建档估算2023新生儿只有不到800万的新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
如果你还不理解,那么我可以列举几个数字给你看看
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3万
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
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
而2023年可能连八百万人都保不住了。每年减少一百多万,也就是说,到了三年以后,大概率会掉到五百万。
2023年出生的孩子,2030年上小学一年级,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就只有六年级的一半,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
假如把教育比做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我们几年时间之内就会缺少一半的炮弹,这仗还怎么打?
假如一千万孩子里面出一个钱学森,于敏这样的科学家,现在只有一半了,怎么办?再等几年?
我特意看了一下,2022年各省市自治区新生儿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贵州。
而这里面只有广西贵州为正增长,像河南山东这样的传统人口大省依靠大基数脱起来的新生儿依然是负增长。
其中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刚好是高考卷王,而广西历年录取率属于垫底的存在,也就是说各个拿着最好教育资源的省份,没有为人口增长做出什么贡献,而教育资源贫弱的省份托起了人口增长的大梁。
以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高等教育界,某些地区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但是资源一样是最好的,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上大学是最少的,高等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某些人控制了。
现在,你跟我说,要公民同招,你还觉得有意义嘛。
由网友 看消息看货物 提供的答案:
中小学招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
这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斩断了课外辅导的黑色产业链。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再为学生的入学爬坡过坎了。
还有,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无论是帝王将相子女,商贾巨富子女还是普通百姓子女人人一律平等,都是按学区划分,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由网友 史诗般的优雅 提供的答案:
这又是一刀切的做法,其实,中小学教育早已经实现了普及教育,而且成效明显。
这个政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平,可以照顾到弱势群体。但是,却忽视了对社会精英的培养。
北大清华的大门并 不是对所有人开放,教育本来就分三六九等,这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特点而定的。
有人天生就是念书料,有人喜欢体育运动,有人动手能力特别强,有人喜欢种田等等。
中小学属于普通教育,这对大部分的而言,是公平的,但是,必须考虑到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属于"特殊人才",需要特殊培养。
要知道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是人才。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