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康明陈医生 提供的答案:
1.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红斑狼疮等。
2. 急、慢性病毒感染:如感冒、肝炎病毒、EB病毒等。
3. 药物因素:如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磺胺类等。
4. 血液肿瘤:如白血病等。
5.脾功亢进。
建议患者出现血小板低的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对症治疗。
由网友 唐旭东大夫 提供的答案:
经常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找到我们血液科,说是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现的时候血小板都是轻度减少。首先大家问的问题就是,怎么得了血小板减少,到底什么原因?
说原因之前,首先先来复习一下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我们说,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很多疾病可以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且,其实血小板减少本身不一定表现为出血。
那么,血小板减少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1.遗传性因素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等。当然,如果是已经成人了,一般不考虑遗传的因素。
2.血液系统疾病。比如: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3.风湿免疫病。比如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白塞氏病等。
4.骨髓浸润,比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
5.放疗、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其他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部分抗生素,肝素,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6.辐射因素。比如高压线、X线检查等等。
7.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有些人因为注射减毒或低毒的抗病毒疫苗出现血小板减少,所以注射疫苗前需要详细询问副作用。
8.正常的生理过程,比如妊娠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9.蛇咬伤,严重烧伤等,造成全身机体功能迅速下降,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10.其他感染,比如HIV感染等。
由网友 我想说点真话 提供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白血小板到底有什么作用?
血小板和各种血细胞在血液中循环,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当血管破损后,血小板遇到破损处的处粗糙面就会被激活并暴露出纤维蛋白受体,两者相互连接并形成快速的瀑布效应在出血口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临床上因为血小板减少而就诊的病人确实不少,但绝大部分都是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今天就重点讲一下此病。
显然可以引起血小板过低的原因很多,有时连血液科医生也难以回答。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
血小板正常值:10-30万(100到300)×10^9个/L。
若血小板5-10万较少引起出血现象,极少数可能会发生皮肤、黏膜等出血;而这个范围内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因此不必过分的紧张,因为绝大多数患者是自体免疫反应引起的,由于原因难找因此不必要做过多的检查。尤其是病程在数年以上的患者,如果没有出血倾向更不用担心,也无需特殊的治疗。
若血小板低3-5万以下则出血的风险会明显的增加,包括消化道等出血,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严密观察。
血小板低于1-2万以下以,则随时有可能发生内脏甚至引起颅内出血的可能,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抢救措施,有过出血症状的患者最好适当补充全血和血小板,同时可以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进行抢救治疗。
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真正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是非常罕见的。
1.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常伴先天畸形,如、肾脏、心脏、骨赂等。预后差,约2/3患儿8个月内死于颅内出血。
2.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也是罕见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但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3.最为常见的是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实往往是后天因素导致的,临床上却也称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现在临床上的统称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原因不明(或者说原因很难查得清楚)的血小板减少。其发病的原因属于自体免疫性中的ll型、lll型变态反应杀伤导致其减少或粘附于血小板破坏其止血作用。
究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某些对血小板具特殊抗原性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进入人体后刺激了血小板使其产生相应的抗体,长期滞留于血液或粘附在血小板的表面;如果这些抗原性物质再次进入人体,抗原就会和血液中或血小板表面原已产生的抗体相互结合粘附在血小板上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变态反应也可以招致巨噬细胞来吞噬这种表面具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减少。
化学物质:主要是众多的药物(尤其是抗癌的化疗药物)、化妆品、洗涤或护肤用品、服装上的染料、甲醛、苯等等。
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电离辐射、放射性物质等。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因为其发病原因很难查清楚,因此药物治疗效果都不太好,如果血小板在5万以上又没有出血的倾向不建议药物治疗或食疗。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细胞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种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肿瘤化疗放疗后直接抑制骨髓、某些药物也可以有效直接抑制骨髄。脾功能亢进、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血小板减少究竟有什么危险性呢?
当人体发生皮肤或内脏血管破裂,或血管内动脉粥样斑块破损时,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粗糙口而被激活,于是打开了能和纤维蛋白连结的受体,二者相互连接形成血栓,并产生瀑布效应使血栓快速扩大并封堵伤口止血。血小板严重缺乏,可以导致伤口的出血不易止住,甚至导致严重出血发生危及生命的后果。
血小板对人体的健康来说具有明显的两重性,缺少了血小板,容易导致出血的危险,大出血不止住会危及到生命,同样血小板遇到血管破裂口粗糙面时会被激活,形成血栓帮助止血甚至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里的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被激活会形成血栓引起心梗、脑梗,甚至有时会危及生命,这就是血小板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所具有的两重性。
最后强调二句:
如果血小板轻度的减少在5-10万之间,不必过分紧张,不少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了各种药物治疗仍难以使血小板上升或不稳定,而且自体免于省的血小板减少症,很难通过各种免疫指标检查来发现阳性的结果帮助诊断,因此也不必过度的检查。只需要定期复查血小板并关注是否有牙龈等处的出血症状加重。
如果血小板过高只要不发生斑块破裂血小板没被激活是不会发生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引起心梗和脑梗,最多引起静脉系统血粘稠度增高,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发生静脉血栓。
2022.6.15
编辑
编辑
由网友 悠闲平安健康 提供的答案:
谢请回答,血小板减少是西医病名。中医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衄血"范畴。《景岳全书》指出,"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血主营气,不宜损也"一是邪毒内炽,迫血妄行,在2~9岁小儿起病较急骤,可有发热,畏寒,皮肤有针尖状出血或大片瘀斑,血肿,则有鼻衄,齿衄等,则发为紫癜,口渴,烦躁,尿少等。二是,脏腑虚损,气不攝血。脾胃虚弱,或统攝无力,则气随血去,气不攝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络之外,出现紫癜,衄血,便血,尿血等。中医治疗方案,一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為主。二是健脾益气,养血攝血为主。个人体验,只作参考。
由网友 热心豆浆0 提供的答案: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血小板数量的减少,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内脏的出血等。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感染、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药物等。
由网友 李医生谈养生 提供的答案:
首先血小板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数目减少或者是这个功能减退导致的止血和出血的一组疾病。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它的病因,我们一定要搞清楚,那么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感染。感染会引起这个血小板轻度和中度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病毒抑制聚合细胞产生血小板使血小板寿命的缩短。
第二个常见的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它可以导致骨髓增生低下。首先出现血小板的减少,而后表现为红系和粒系增生低下。
第三个就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个疾病最早的可以出现巨核细胞减少,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红细胞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一个病态造血。
第四个就是这个骨髓的一个占位性的病变,主要见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一个癌转移这些情况的。
由网友 小杨学习 提供的答案:
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可有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同时需要明确血小板减少并不一定引起出血。那么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如范可尼(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病、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引起骨髓浸润,化疗药物影响,X射线或γ射线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肝硬化、肝衰竭等。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如妊娠、肺部感染、严重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蛇咬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2)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解热镇痛抗炎药、头孢类抗生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福平、卡马西平等)、长期输血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脏功能亢进、肝硬化脾大时导致血小板滞留在脾脏造成血小板减少,温度降低或寒冷天气,不注意保暖也会造成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丢失过多:如车祸伤、高坠伤等急性创伤性失血过多、外伤导致大量失血、手术中大量输血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心血管疾病血液体外循环支持治疗、血液透析等。
5.其他原因:采血标本错误(使用非抗凝管)、由输液手臂采血(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EDTA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等。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关注我的健康科普知识,谢谢了!
由网友 血液病医生李文雨 提供的答案:
血小板降低的原因,有血小板生成障碍和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增多两种。血小板的生成障碍主要指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损伤,以及骨髓的肿瘤等等,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较多,多见于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弥漫性的血管内凝血,和脾亢进的病人。
另外还有一种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是由于血小板的分布异常引起的。所谓血小板的分布异常,主要指的是脾肿大以及充血引起的血液稀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血小板的外周血的计数也是低的。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由网友 血液肿瘤医生说健康 提供的答案: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最常见于很多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起病很急,发展很快,临床症状比较重的疾病,血小板减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临床症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皮肤及内脏的出血,还常常并发感染及,贫血也是典型的症状之一。除此之外,白血病也会造成三系细胞的异常,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化疗和放疗后的骨髓抑制期也会出新血小板的减少。
另外一个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就是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常常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系,常见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血液系统累及会导致血液中两系或者三系的减低,血小板的减少比较常见,此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就是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的疾病特征。
除了这两种原因之外,血小板的过度消耗也能使得血液中血小板的减少,比如抗磷脂综合征导致血栓的形成及血小板的减少;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的分布异常,从而导致血小板的减少。
由网友 血液病医生李兰芬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经常见到的一个问题,比如血常规看到血小板的下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要做一些分析,比如可能是一个免疫的因素导致了这个血小板的生成的一个破坏,第二种情况就是血小板又来源于骨髓的巨核细胞,看看骨髓里巨核细胞是不是没有了或者产生不足这一类叫增生不良性的巨核细胞减少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骨髓里可能存在的其他的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或者是其他的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它骨髓里影响了巨核细胞的生长,那么也会导致血小板生成的障碍血小板减少,还有一些就是比较多见的问题,比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往往因为一个免疫的因素导致了血小板也会减少,还有一些就是药物的因素,很多的可能老年人是因为这个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的用一些抗凝的药物,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所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很多的,需要去血液科的这个看病由血液科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检查帮你找到原因明确诊断。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