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辛沙 提供的答案:
大致算一算就知道,德国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我国台湾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德国的面积约为台湾的15倍,人口却只有台湾的3倍多一点。更何况,台湾还是多山地区,宜居的还是沿海地区,而德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地区,河流密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没必要建超大城市。
由网友 浮世尘尘 提供的答案:
德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地广人稀,作为欧洲三驾马车,德国的总人口8200万,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放在欧洲是妥妥的大国。主要是欧洲有很多芝麻型的国家,像梵蒂冈,瑞士,安道尔,马其它等,也就相当于一座城市的大小,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在欧洲比比皆是,这也是欧洲版图的一大特色。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才称得上是地广人稀,这些国家不仅国土面积巨大,人口跟国土面积却不相匹配。相比较之下,德国地广人稀总觉得有些牵强。德国放在我国也就相当于一个大一点的省份,很难谈得上是地广。
要说德国人口也不少,排名世界第17位,位居欧盟第一位,欧洲第二位(第一名为俄罗斯,人口1.4亿多)。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却不少的国家,如果能称得上是地广人稀,那咱们中国更配得上地广人稀这句话。
按人均国土面积来说,我国的国土面积约为德国的27倍,人口是德国的17倍,这样一算,我国显得更稀少一些。事实上,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的来比较,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比较稀少,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南地区。
如我国的江苏省总人口跟德国不相上下,而面积却还不到德国的1/3,广东省的总人口达到了1.2亿,是德国的1.5倍,而面积却只有德国的1/2。这样的省份还有很多,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普遍都超过了德国。这样一比较的话,德国给人的感觉就不显得拥挤了。
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德国的总面积确实谈不上大,但是它的地形条件比较优越,平原,丘陵地带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也有一部分山地,也都属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宜居地带。
德国处于欧洲中部地区,属于海洋性温带气候,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10℃,最热时接近30度。这里的夏天不太热,冬天又不太冷,德国的降雨也比较均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也就给人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句话,德国的有效国土面积占比相当高,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人类宜居地带。这就跟撒芝麻一个道理,在不算大的国土面积上能够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人口,看上去自然人口不算多,也就没有了人潮汹涌的感觉。
摊开德国的地图,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德国也算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在世界GDP的排名中,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也是欧盟第一大人口国,可德国却没有一座超大型城市,这多少有一点跟它的体量不匹配。
同为欧洲的英国,单单一个伦敦都市圈,就占了英国总人口的1/5强;还有法国的巴黎都市圈,也占了法国总人口的1/5左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口也超过了1000万。还有日本的东京都市圈,人口更是突破了3000万,占到日本总人口的1/4强。韩国的首尔地区更夸张,一座城就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约1/2。
反观德国,最大的城市柏林总人口也只有430万,德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只有四座,分别是柏林,慕尼黑,汉堡,科隆。看得出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很难说这样的城市布局是好是坏,但德国的经济多年来一直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是德国所谓的大城市,诸如第一大城市柏林,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德国又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它的城建水平应该不会差。但柏林的摩天大楼真的不多见,一眼望去只有寥寥几栋高层建筑,很多都是有着历史沉淀的欧式风格建筑。要论城市建设,比不了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大城市,甚至连二线城市都比不了。
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发达体,德国的城镇化水平是相当高的,早在1910年的时候,德国的城镇率就达到了62%。现在将近70%的德国人居住在人口规模在1万以下的小型城镇内。德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有82座,这在德国算得上是规模较大的城市的。
德国的地理位置也是比较优越的,地处欧洲中部,很多国家的交流往来都需要过境德国,该国水系也比较发达,莱茵河是欧洲第一大河流,贯穿德国境内,沿岸分布着德国重要的工业区,这里也是德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德国的公路,铁路,航运等交通相当便利,这都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有时评论一个国家是否地广人稀,真的不能总是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来做评判标准,这两个国家怎么看都显得比较另类,两个国家80%的人口都集中在一小块狭窄的地带上,加拿大靠近美加边境的五大湖地区,澳大利亚则是东南沿海地区。
其它很多地区方圆几百公里都没有人烟,未开发的处女地比比皆是,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矿产没有被开发,一两千万的人口控制着如此庞大的地盘,感觉得来还完全不费功夫,当年的德国,日本为了开疆拓土不惜穷兵黩武,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得不说,这世上处处彰显着不公平。
来看看什么叫做地少人多,偏安于南亚次大陆一偶的孟加拉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恐怖的1.6个亿,走在孟加拉国的路上,放眼望去,除了人还是人,那人口密度达到了我国的九倍,同样处于南亚的印度三哥"火车开挂技术"可是世界闻名,在孟加拉国面前也是要相形见拙。
孟加拉国属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的GDP总额约为3200亿美元,人均GDP仅为两千美元。孟加拉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也很低,但这个国家也向世人很好的诠释了人口承载力的上限高度,也算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一个头衔吧。德国跟孟加拉国一比较,那就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了。
总的来说,德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它的城镇化率很高,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中小城市内,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有限,给人的感觉就显得不那么拥挤。再加上德国的城市缺少摩天大楼,少了一些繁华,多了一些宁静。
这些城市群又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工业区地带,广大的乡村地区都是一些小村庄,德国人不喜欢建造那种高层建筑,他们的乡村房屋都是别墅造型。又稀稀拉拉的散布在风景秀丽的地区,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由网友 国外见闻录 提供的答案:
按照德国官方2016年的统计数据,德国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人口约8267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
如果在中国找一个省份比较,按照面积德国跟中国的云南省(39.4万平方公里,4770万人)差不多,按照人口德国跟中国的四川省(48.6万平方公里,8263万人)或广东省(18万平方公里,10999万人)差不多。
按照人口密度排名依次是:广东省(612.08)、德国(236.9)、四川(170.00)、云南(121.08),以上数据单位为:人/平方公里。
看上面的数据,德国人口密度也不算小。那么,为什么在德国看不到拥挤的人群和车流呢?
原因在于:德国平原多且没有大城市!
平原广阔,人口分散
在我国,沿着黑河-腾冲线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人口分布的差异。人口大量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以及东南沿海区域。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生活的区域,人口密度都非常大。
由于德国拥有大量的平原,所以人口分布较为均匀,是导致地广人稀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
小城市发达,化整为零
按照德国"大城市"标准,全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共有4个,分别是:
- 柏林:347万
- 慕尼黑:270万
- 汉堡:175万
- 科隆:100万
注:以上均为2015年数据
也就是说,德国人大部分住在人口不过百万的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均匀散落在德国各州,每个城市都有完善的市政系统和基础设施,各临近城市之间又建立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
由于缺少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使得人们感受不到大量人口聚集所带来的压迫感,也容易产生地广人稀的错觉。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从统计资料来看,排除掉面积不足一万平方公里的微型小国(比如新加坡),以及榜单上的非主权国家(比如台湾省),德国的人口密度在全世界排第19名。
面积,它才35.7万平方公里。比云南略小。
"地广",貌似谈不上。
人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多。
"人稀",貌似也谈不上。
反正,至少从直观数据层面来看,德国属于人口较稠密的国家。
跟"地广人稀"了,扯不上关系。
真正地广人稀的国家,还得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种。
不过从资料上显示看。德国相比于中国,它的经济发展很均衡。
全国没有几个大城市。
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只有四个。
柏林——366万
汉堡——184万
慕尼黑——148万
科隆——108万
50~100万区间的,也只有十个。
但小城市非常多。
20~50万区间,有26个。
10~20万区间,有41个。
5~10万区间,有110个。
如果这些城市人口数据是准确的话,那德国确实能给我们中国人一种地广人稀的印象。
图|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
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虽然远低于德国。
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的地方承担了很多功能。
比如北京,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同时还是全国教育文化中心。
这样的资源集中化,很容易导致超级大城市的产生。以及农村的空心化。
在农村,你看不到什么人。而在超级大城市里面。哪哪都是人。
自己开车,堵。
坐地铁,挤。
坐公交,也挤。
出去玩,还是人挤人。
总之,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每天不是在人堆里,就是在去往人堆的路人。
即便你不是待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就只是在你们的省会生活,也能有这种感觉。
因为全省的资源集中了,全省的人,自然就无意识的会向省会流动。
不管你是去打工的、看病的、读书的,还是单纯只是路过的。
反正,你绕不开你们的省会就对了。
而相比之下,德国的城市发展,就明显不会有我们国内的这种情况。
图|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
德国没有超级大城市,资源不集中,这导致的结果,显然就是它的城乡差距小,各个城市都有都有自己完整的市政系统,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文体资源。
你在小城市就能看病、购物、工作。不用办什么事,都非得要往大城市跑。
人口被相对的分散开了,这样一来,德国在我们的印象里,自然也就"人稀"了。
其实,在我们国内经济比较弱的地区,基本也看不到人挤人,挤死人的现象。
就拿广东省来说。
珠三角,人多地狭,单位人口密度几乎都在一千人以上。排除边缘地区,珠三角核心区的实际单位人口密度都在两千人以上。
这个数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90倍。
这样一来,珠三角地区给人留下的印象自然就是人挤人,哪都是人,哪都是车的印象。
然而,只要坐车或开车驱驰,出珠三角,到粤西、粤东、粤北。
尤其是粤北的韶关、清远、河源等市,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由网友 Q仔看世界 提供的答案:
德国在欧盟国家中的人口是最多的,达到8229万人,位居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1.44亿人,在欧盟成员国位居第一。其实德国的人口密度达到平方公里达到230人,这可以排在欧洲国家人均密度的中上水平的。所以说德国不算是一个人广人稀的国家。那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这种错觉呢?
德国面积比云南还小一点,人口却达到约8299万,远超云南的4600万人,为欧盟最多。人口密度约为230人每平方公里,排名世界37,远超欧洲平均水平的71.6。但是在德国,市区里看不到拥挤的钢筋混凝土,甚至很多人家是独门别院,而坐车出了市区,就是大片的山峦、森林、草地、农田,简直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
我认为造成德国地广人稀的错觉有以下原因。
第一,德国没有大城市,一般只有中小城市,人口比较分散,造成给人一种地广人稀的感觉。德国城市也比较分散,分散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我们来看看德国人口最多的所谓"大城市"人口数量:柏林市有340人口,汉堡有180万人口,慕尼黑市有135万人口,科隆市有102万人口,这可是德国最大的四座城市,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只有4个,这城市人口在中国来说只相当于四线城市水平。
德国人口并不少,那么人口都去哪里了?
事实是,他们生活在各种中小城市里德国的城市主要沿几大河流及其支流分布:莱茵河(科隆、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易北河(柏林、汉堡),多瑙河(斯图加特、慕尼黑)。
而且这三条河流各自有各自的辐射区域,基本把德国的领土覆盖完。依靠三条河流,各自造就了较大的城市。东有柏林,北有汉堡,西有科隆,南有慕尼黑。没有出现哪个方位一家独大的情况。
德国人口主要分布于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而缺乏超级城市,这使得总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感觉德国"好像"并不是那么挤。
不像中国,人口过于集中在大城市中,看起来非常拥挤的感觉。
第二,德国企业大部分都很分散,很多优质企业都分布在德国的一些小市镇当中,这也减少了大城市中大型办公的需求。你很难想象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选择德国的小城市办公的。德国的大企业如下:
第一,大众 ,世界500强第7位,营业收入2600.284亿美元,位于下萨克森州,人口只有12.25万。
第二,巴斯夫 ,世界500强第112位,营业收入726.772亿美元位于路德维希港 ,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的第二大城市,人口16.36万。
第三,拜耳 ,世界500强第193位,营业收入519.331亿美元,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靠近科隆,人口16.3万。
第四,阿迪达斯,世界500强第480位,营业收入246.691亿美元,位于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埃朗根-赫希施塔特县的一个镇,人口2.293万。
一般大型公司的所在地会给当地城市带来大量的人口的,在中国深圳富士康这个特大企业就拥有35万员工。德国企业过度分散在不同的小城市中,也是德国造成地广人稀的感觉。
第三,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们不愿结婚生子,即使政府奖励60万鼓励生育也毫无作用。
德国的经济高度发达,正因为如此,国家的福利方面也是非常好的。但这样一个幸福度相对应该高出很多地区的国家,生育率却一直呈下降状态,且全民生育愿望都普遍不高,在欧洲众国家当中,那是稳居中下水平的。
为着生育率低下的原因,德国政府没少出台福利措施,比如儿童各项政策鼓励,包括上学、生病等问题,那是优于很多国家的。
不仅如此,现在德国政策是现金奖励,生一个孩子可奖励6万欧元,相当于60万人民币。但是德国人民都是很有钱,由于德国人普遍比较开放和爱自由,认为个人享乐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生孩子的意愿都不是很高的。由于人口的负增长,造成德国人口大量减少,也是德国地广人稀的原因。
- 综述,德国虽然在欧盟国家的人口位居第一,但是由于人们过度不集中,人口出现负增长,所以会感觉地广人稀的感觉。其实德国这种人口比例的分布是比较合理,过度拥挤的人口集中在一个地方,会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由网友 百科千寻君 提供的答案:
可能是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呆久了产生的错觉,德国不能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只是德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全国人口平铺在各地,就显得主要城市不太拥挤。而大多数国家,是人口集中在少数大城市里,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全国,就显得非常拥挤。
德国人口虽多,但缺乏巴黎、伦敦那样的大都会,中小城市居多,人口分散居住在中小城市里,全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德国总人口8320万,欧洲第二、欧盟第一。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是欧盟平均值的两倍以上,在欧洲低于摩纳哥(1.91万)、马耳他(1514)、圣马力诺(563)、荷兰(511)、比利时(377)、英国(274)和卢森堡(250)。但德国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4个——柏林366万,汉堡185万,慕尼黑148万,科隆108万。德国的金融中心、第五大城市法兰克福,人口居然只有76万,还不如我国一个较大的县。
德国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有15个,英国有14个,西班牙12个,法国和意大利都是11个。而加拿大这种真正地广人稀的国家,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9个。外蒙这种人口密度全球倒数的国家,却有乌兰巴托这个百万人口大城。
这是欧盟及附近国家按地区划分的人口密度。德国行政区划非常细碎,人口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人口密度还是很高。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国的几个城市群,最显眼的就是莱茵-鲁尔城市群。
欧洲及附近国家常住居民1000人以上的居住点分布。
为什么德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
历史上,德国这片土地长期处于小国林立的割据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也没有能力整合破碎的德意志地区。到18世纪,神罗内部有1800多个大小邦国、采邑和自由城市。19世纪下半叶的三次王朝战争,俾斯麦带领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但帝国内部也分为4个王国、6个大公国、5个公国、7个侯国、3个汉萨自由市和1个帝国领土。德国历史上的长期的割据状态,让德国各势力以本地区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工农业和商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法国和英国早于德国几百年就完成了统一,集中全国的力量供养几个大城市,吸引全国的人才和商人来到主要城市,促进了大都会的形成,伦敦和巴黎逐渐崛起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德国开启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发展形式也与英法有所不同。
德国统一时间晚于德国工业革命,没有把工业集中在大城市,而是遍地开花,各州都有自己的工业中心,大城市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将小城市的人口集中起来。1835年纽伦堡到菲尔特之间的德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之后德国各地掀起了"铁路热"。1845年至1870年间修建了8000公里的铁路,各邦国加入了关税同盟后开始连接铁路,德国各地自由贸易和发达的铁路促进了各地区均衡发展,即使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 也没变成伦敦、巴黎那样的国际大都会。
到目前,德国的铁路密度依旧高于英法,2019年德国铁路总里程3.3万公里,为中国的一半。法国为2.8万公里,英国为1.6万公里。德国密集的铁路网将小城镇与大城市连接起来,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削弱了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到目前,德国依旧有很多知名公司扎根于小城镇,比如世界光学巨头卡尔·蔡司公司,它的总部在奥博科亨(Oberkochen),一个位于巴登-符腾堡州的小城镇,面积不足2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00。
各地区人均GDP。德国经济水平主要是东西差距,原西德地区发展比较均衡,比英法都要均衡。
德国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呈现明显的东西差距。
由网友 辉哥论史 提供的答案:
直接说结论,德国并非地广人稀,只是没有特别拥挤的超级大都市,而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是制造业立国,工厂不需要在大都市中心,所以德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看起来不拥挤。
德国第三产业是69%,第二产业是29%。
美国第三产业是82%,第二产业是16%。
英国的第三产业是80%,第二产业是18%。
法国的第三产业是78%,第二产业是19%。
德国的第三产业占比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德国的占比一直很高。
这还是近些年由于世界范围内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增加的结果,长期以来德国都是第二产业主导的国家,因此德国的整个布局都是围绕制造业的。
一个基本常识,发展第三产业是需要大都市的,聚集程度非常高,一个几百米的华尔街就有数百家全球顶级的金融机构,一个好莱坞和赌城都有上百万人口。
纽约有大量国际组织总部,有华尔街,有百老汇;洛杉矶有好莱坞;旧金山有硅谷。无论金融、科技、影视还是娱乐,都需要打造全球顶级的中心,从而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进而形成庞大的都会。
而英国的伦敦和法国的巴黎都是全国核心城市,法国干脆就分为巴黎人和外省人,伦敦恨不得占了英格兰一半的人口。英法都是殖民大国,吸引全世界人才比不了美国,但是对前殖民地吸引力非常强。
而德国的制造业说白了是玩工厂的,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只要是工厂,别说在大城市,就是在县城也是分布在郊区。
相对于第三产业的高密集,工厂需要的场地更大,也需要便利的交通,以及水电气等配套。相比第三产业的风云突变,制造业的稳定性也更好。
超级大都市有聚集的好处,但也存在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恶劣的缺点,这都不适合制造业发展。
因此,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是德国制造业的必要硬件。而德国的整个布局,也围绕着这些条件进行:
德国有便利的内河航运网,并且与海运无缝对接。德国的北部有基尔运河连接波罗的海与北海,从鲁尔区的莱茵河向东有连接威悉河和易北河的北部运河,东南部还有连接莱茵河与多瑙河的运河。而莱茵河、威悉河与易北河都可以畅通无阻的通向海洋。
德国的铁路里程是4万公里,中国的铁路里程是14万公里,要知道德国的面积是中国的27/1,也就是说德国的铁路密度是中国的八倍。
德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是1.28万公里,密度与中国东部相当,江苏人口与德国相当高速也只有5000公里,四川的人口和面积与德国相当高速是9000公里,1.2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对德国讲足够用了。
在基建领域,内河和铁路德国遥遥领先,而德国最薄弱的高速公路还能与中国这么比,本身就证明德国的基础设施有多好。
这就意味着,有河港、火车站和高速的地点在德国太多了。哪怕一个小镇,同时拥有港口、火车站和高速公路也很正常。
这意味着德国的工厂可以随便设,用不着像其他国家那样,挤破头皮往基础设施便利的地方设。
所以德国的企业,像西门子、宝马、大众、克虏伯、巴夫斯,奔驰、宝马、保时捷、拜耳等大厂也设在众多中小城市,而为他们配套的300万家企业自然也星罗棋布在小城镇。
住在有港口、火车站和高速公路的小城镇里,环境优美还有独栋房屋。而且在小镇里就能在西门子、大众、克虏伯这样的大厂或者为他们提供配件的工厂上班。打个比方,你在老家的小镇就能去这些公司上班,你还愿意往大城市漂吗?
所以不管我们人口5000万以上的省份,还是世界上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都有人口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
而德国8300多万人口,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只有四个,分别是360万人的柏林、180万人的汉堡、150万人的慕尼黑和108万人的科隆。
要知道佛山的南海区就跟柏林人口相当,浙江的义乌或者慈溪就跟大名鼎鼎的汉堡人口相当,而超过慕尼黑人口的区县更是每个人口大省都有。
而德国第五大城市法兰克福只有76万人,就算一个县也只是中等规模。
德国8300万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将近240人/平方公里,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三倍,也远远超过中国146人/平方公里的水平。
但由于德国制造业发达,分布在中小城市,没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所以数据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又显得不太密集。只能说人口如此分布非常合理,非常幸福,远远不能算地广人稀。
由网友 胡侃砍 提供的答案:
德国国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中国广东省和贵州省面积加起来和德国面积大小相当,广东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贵州省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德国人口为8310万人。而广东和贵州两省的人口加起来达到1.5亿人。因此同样大小的国土面积上,广东和贵州两省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德国,走在德国的城市街道上感觉不到人口拥挤,去德国乡村看不到什么人,感觉人烟稀少也就不足为奇了。2019年德国GDP34359.9欧元,折算成美元是3.85万亿美元,2018年是3.95万亿美元,因此2019年德国经济总量缩减1000亿美元,人均GDP4.63万美元。
德国大多数城市高层建筑很少,还没中国普通的一座县城的高楼多
比如同样大小的国土面积,德国绝大部分都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土地质量高,交通网络完善发达,大城市与中小城市,还有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便捷紧密,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发展比较均衡,居民生活在乡下和中小城市的生活品质甚至比生活在大城市更高,因此德国人没有很强烈的动力纷纷往少数几座大城市,特大城市里跑,导致形成人口众多,高度拥挤的超级大都市。
2018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7.4人,德国绝大多数城市面积都不大,规划科学紧凑,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数量众多的小城镇里,生活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非常少,因此在德国的乡村地区给人的感觉是环境优美,十分宁静,很难看到什么人。而与德国国土面积相当的我国广东和贵州两省,大部分为山地,不适合城市发展和人口分散居住,绝大部分人口聚集在占比很小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比如珠江三角洲周边5.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着8000万人口,几乎与德国总人口相当,因此这一区域给人的感觉是城市规模巨大,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完全融成一片,人口十分的密集。
德国环境优美,人烟稀少的乡村地区
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面积不如乌克兰,法国,西班牙,瑞典,挪威这些欧洲国家大,人口却是欧盟国家中最多的国家。德国的十大城市分别是:
1、 柏林:德国首都,政治,经济中心,人口约350万。
2、 汉堡:德国最大的海港,最大外贸中心,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人口约181万。
3、 慕尼黑:德国面积最大的州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巴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州最大城市,人口约150万。
4、 科隆:莱茵河畔著名重工业城市,人口约100万。
5、 法兰克福: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人口约70万。
6、 斯图加特:德国第六大城市,人口约61万。
7、 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人口59万。
8、 多特蒙德:是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重要经济贸易中心,位于鲁尔区东部。人口约57.9万。
9、 埃森:北威州重要的工业城市,人口约57.1万。
10、 不来梅:不来梅州州府,人口约52万。不来梅州是德国面积最小的州,由不来梅市和哈芬市组成,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约66.4万。
德国以上十大城市在国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于德国的德甲足球联赛水平很高,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德甲球迷,慕尼黑,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科隆,不来梅,柏林这些城市都拥有以城市名命名的德甲球队。因此,德国的这些城市人口虽然不多,但是经济发达,科技发达,文化体育事业也很发达,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德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只有4个,而中国由于疆域辽阔,南北东西各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差异巨大导致各地的经济发展十分的不均衡,各种发展资源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导致人口不断往少数优势大中城市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中国珠三角地区城市密集,高楼林立,人口高度聚集,十分拥挤
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城市已有15座,主城区人口达到或超过百万的城市有89座。中国现在城镇化率越来越高,而且生活在城市的人口绝大部分是生活在大中城市,广大小城市的人口加速向特大城市流动,因此给国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分拥堵,人口十分拥挤,走到哪儿都是人满为患的感觉。
造成德国人口分布比较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1、德国独特的历史。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分裂,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实现统一,在此之前存在数百个独立的邦国,历史条件不允许德国集中资源发展首都和少数几座大城市。
2、德国1990年再次实现统一后实行联邦制。德国每个州都有很独立的经济与文化自主权,使得资源不会过分集中到首都少数几座大城市,从而让地方的发展比较均衡。
3、地理原因。整个德国除了靠近阿尔卑斯山脉的小部分地区为山地,国土的大部分地带均为平原地貌,客观上有利于均衡发展。
4、产业结构。德国的支柱产业是工业,而工业不像金融和时尚产业那样需要高度集中,而可以在地理上分散式发展。例如,奥迪、大众等享誉世界的汽车公司,就在一个很小的城镇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优先发展超级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有优势也存在很多弊端,带来诸多大城市病,德国化整为零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欧洲各国的人口绝对数量都不是很多,除了俄罗斯,欧洲没有第二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德国的人口仅次于俄,但也只有八千多万,不到九千万的样子。
德国的总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按照如此计算,其人口密度在240人每平方公里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其实并不算高,但如果放在欧洲的话,算相对比较靠前的水平。
通常人们对于德国的印象,就是感觉德国的人口没那么多,即便是德国的那些大城市,感觉也并没有那么多的人口,街道上如果不是重要的节庆或者特别情况,也看不到什么人。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德国的确没什么人口特别多的城市。
德国与国内不同,德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四个,即柏林、汉堡、慕尼黑与科隆,而且除了柏林,其他三个地方人口都没超过两百万,按咱们的人口标准来说,德国都是小城市。
在我们眼里,人口没有上千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大都市,然而别说德国,就算整个欧洲也很难找到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伦敦的人口不带附属地区,也不过八百多万。
但是在德国,对于大城市的定义是常住人口超过十万,如果达到五十万就属于特大城市。
整个德国,超过七成的人口都居住在人口数量不到五千人的中小城镇当中,如果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说,那其实并不算什么城镇,只能说是乡村级别。
德国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二百四十多人,其实想想看的话,一平方公里有一百万平方米,生活着两百多个人,一个人占四千多平米,怎么想都是非常稀疏的。
德国并不是看起来人口非常稀疏,而是的确人口密度不怎么高。
其实很多国家看起来人口密度很大,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导致,然而德国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其人口分布的非常均匀,所以才使得外人看上去觉得德国人口比较稀疏。
造成德国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德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近代德国统一之前,这里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那时候并没有德国,而是存在着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同的贵族领地与邦国。
持续数百年的这种诸侯分封,使得德国很多地方都有着浓厚的自主情节。
德国很多地方,在过去就是个单独的贵族领地或者小国家,因此即便是在德国完成统一后,大量的德国人还是各玩儿各的,根本没有向大城市聚集,合而聚发展的念头。
除此之外,德国人喜欢生活在中小型城镇,也与其现实原因有关,在国内,人们喜欢往大城市聚集是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与资源,但德国人并没有这样的考量。
德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聚集在中小型城市,资源分布相对均匀。
中小型城市的生活更加安逸,条件并不比大城市差,德国人自然也无谓追求大城市,其人口平铺分散,没什么人口巨多的城市,自然也就让人感觉德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由网友 阳明雁 提供的答案:
最近几年去过德国。
德国5万到10万的中小城镇非常多,很多工厂也位于这样的城市。像西门子,大众的总部都不是位于大城市。原因嘛,一是这些中小城市本身配套就健全,大部分人不用远行。二是德国高速不限速,不收费,司机素质好车速快。完全可以住在一个城市,上班去另一个城市。这一点在中国完全不可能,油费没什么,但一路上的过路费会让你怀疑买车子干嘛?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