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娜娜馨语 提供的答案:
父母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绝望主要是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父母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努力就会有收获!当代年轻人处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又没有好的机遇,纵使年轻人拼尽全力,也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大家才会绝望。
在父母眼中,吃穿不愁、有房住就是幸福。在父母那个年代,上大学的都是佼佼者,毕业分配工作、分配房子。他们那个时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只要努力拼搏奋斗,就能挣到钱,就能生活富足。
而当代的年轻人吃穿不愁了,结婚买房子就是大事,有的人,拼命挣钱,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怎么结婚?再看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加,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努力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当代社会,如果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又没有好的机遇,纵使你拼尽全力,也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当代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的发展都充满了悲情色调,对人生充满绝望!
由网友 宁宁0918 提供的答案:
这是当代年轻一种常见的感觉:充满绝望的无力感!
先跟你讲一个我身边的小事儿。
那天我弟弟的小儿子二猴子放了学之后,吃了两口东西就跑到自己的书房里,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了。他妈悄悄的对我说:"二猴子最近主动学习了,而这背后的原因,你都想不到。"
我问她是什么?
妈妈告诉我:"二猴子说了,我要表现好,我要保住小晨晨老师的工作"!
小晨晨老师是二猴子的家教。这位25岁的小老师和上五年级的小男孩二猴子,不知怎的,师徒二人仿佛很有缘法,她们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
她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那天有一次二猴子对我说:"
"姑姑,你知道吗?小晨晨老师真不容易,她压力太大了,太累了,我真想让她多歇一会儿呀!"
后来二猴子把小晨晨的故事告诉了我,这是一个小镇青年的奋斗与拼搏史,也是当下年轻人的主流相貌,我听了唏嘘不已!
……………………………………、
小晨晨来自江苏的一个18线小城,她父母是基层公务员和工厂职工。也无职来,也无权,对小晨晨唯一的帮助,就是送她上了所好学校。
就算是名校的大门敞开让你进,读书照样也得自己刻苦啊。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小晨晨经历的就是高强度的学习。江苏是高考大省,我可知道。他们那儿的竞争挺激烈的。虽然省内的高校不少,但是架不住考生学子们,各各磨刀霍霍,励精图治,自古那就是出学霸的地方!
于是从小学到中学…… 不,其实这样说都不严谨!
应当是从小晨晨五岁开始,进了学前班,她就被塞进了一个高考机器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张17岁时,将要面临的高考试卷。在这种高压学习的状态下,小晨晨历经了12年的苦熬,最终被送到了考场上!
她是一个资质中平的孩子,即便是非常刻苦,最后也只考上了一所省内的一本师范院校。好像是个211!大学里她又认认真真的读了四年,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给自己攒了一堆奖状证书……
费了半天劲,毕了业,小晨晨到了南京一家教培机构当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备课做件,上了大课上小课……
就这样,每月的工资从5000月升到了8000。听小晨晨说,南京的工资并不高,但不知怎的,房价却不低。相比于三四万的房价,她的工资,看起来轻飘飘的。除了吃喝租房之外,也不剩几块了。
所以想在南京买房,靠自己是没啥能力了,靠父母,他们也是捉襟见肘。就这样,大学毕业之后,小晨晨又被推到了另一条赛道上。
……………………………………
这条赛道也不好跑!
这里没有具体的分数,也没有画好的考点,但是比拼起来照样真刀真枪。
"小晨晨老师的模样,长得挺顺溜的!"这是她的徒弟二猴子说的。
但是据二猴子他妈说,那也就是个普通的孩子,个不高,脸不白,还有点胖墩墩的。在婚恋市场上显然没啥优势!
后来在工作中,小晨晨认识了她的一个同事,另一个从18线小城里考出来的男孩,是学会计的。于是两个人在一起交往了。初恋对于小晨晨来说是美好的,和男友一起游玄武湖,一起去吃南京小吃,那段时间,小晨晨有了短暂的快乐!
但是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男方家长不希望,儿子再找一个同样是小城镇里出来的,普通人家的女生了。两个人都没啥优势,怎么在南京立足呀?
于是好像是男方家长出面了,他们和小晨晨见了一面,但是态度很冷淡,吃了顿饭,就分开了。意思很明白,不支持她和自家儿子交往。
这件事让小晨晨受了刺激,她决定了,我要提高自己!网上不都说,女生不要着急,要提升自己吗?
就这样,小晨晨头悬梁锥刺股的准备考研,最后还别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她欢欣鼓舞的到北京来念书了,让她的男友等着她,三年之后,她也是硕士了!
但还不到三年呢,今年刚研二。男友和她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后来通过小晨晨留在男友身边的眼线来报,男友已经要和一个当地的女孩儿订婚了,原因是男友考上了编,而那个本地女孩还有套房。
这就是强强联手啊!
爱情也得为利益让路啊!小晨晨伤心的捧着手机,望着男友那一条条推脱搪塞的短信,静静流泪,一言不发。
有一天晚上,小晨晨接到了男友的电话,听二猴子说,她在那里小声地用方言打了大概半个小时,突然挂断了。再之后,她坐在椅子上足足愣了十分钟,然后一扭头,趴在枕头上,放声痛哭起来。
作为小晨晨老师的"入室弟子",二猴子也看出了她的痛苦。于是他蹑手蹑脚的跑到了厨房里,给小晨晨做了一份自家独创的果汁酸奶,又拿了几片曲奇饼干,和一个镇酒的小冰桶,里面装满了冰块,再加一条湿毛巾,把这些都装在木托盘里,悄悄地放在了师傅的身边。
"唉,你就尽情的哭吧!"
就这样,徒弟在外屋认真地写着作业,师傅在里屋认真的放声大哭………
此时,一个困惑儿童和一个伤心青年相遇了!
二猴子说:
"我能够理解她。她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怎么办?她无力改变呀!其实小晨晨已经很努力了。
她不是已经努力学习,考上名校了吗?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她也努力工作了,但是也没有能挣到买房的钱。
她认真的谈恋爱,但是还是被人家分手了!
她拼命的复习考研,但是毕业之后呢?好多师哥师姐今年投简历也不顺,考编也很难,上岸更费劲,看着别人更加拼搏的样子,她觉得自己前途渺茫。她的口头禅就是:
"我没劲了,我太累了!"
就这样,小晨晨经常躺在二猴子的床上,面无表情的往嘴里塞着开心果,前后吃了五大罐开心果的她,其实一点都没有开心起来。
有时二猴子的作业不明白了,都不想去问这个辅导老师了,看到小晨晨那一脸憔悴的劳累样子,二猴子决定,自己在课本里找找答案。要不就明天上课的时候,听一耳朵吧。省得晚上再给这位沮丧的小姐姐找麻烦了,而这,反而歪打正着,让他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了。
对小晨晨老师,弟媳妇像一个挑剔的雇主,表露出了不满意的样子。她对我说:"我一个月花3000块钱雇着她,可她呢,这月请假请了四天。每天说好了工作三个小时,实际上,张嘴辅导孩子的时间不30分钟,你说说这辅导老师怎么当的?"
听了这话,二猴子决定挺身而出,维护他的老师。
他对她妈说:
"你根本就不理解小晨晨现在有多难。
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有那么难吗?
你被渣男骗财骗色,然后又被抛弃过吗?
你为买房和户口发过愁吗?
你遇到过自己的男朋友,被别人抢走的事吗?
你都没有,所以你没资格批评她。
小晨晨老师一挺努力的,但她努力的结果在哪呀?比如说,我如果认真听一耳朵老师的讲课,我的成绩就能上升。可她努力了那么多年,付出那么多,但是,现在还是一副失败者的样子。
她实在太累了!提不起精神来了!
所以我想帮帮她。让她在看着我学习的同时,也能在咱家休息一会儿。你看这样好不好?不管她辅导的怎么样,只要我的成绩提高了,你就不要解雇她,行吗?
妈妈听了这话,也哑口无言了,点了点头说:"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妈妈也就不要求,小晨晨改进教学态度了。
就这样,现在在二猴子的书房里,经常出现的是这样一幕:
学生在外屋安静的写着作业,头也不抬。而在里屋的小床上,瘫坐着一个一言不发的老师。她面目凝重,双眼无神,呆呆地望着远方。浑身上下,唯一能动的,就是她的右手,在不停地放嘴里放着油炸开心果仁……
二猴子有时候写着写着作业,会回头望一眼他的老师,心里想:
"唉,她又失恋,又发胖,但是这又能怎么办呢……"
由网友 紫渊纪事 提供的答案:
陈成从20楼一跃而下,半空中想的还是:我不过就是,只想喝瓶可乐而已,以后应该没人再反对我了吧?
我听过一个故事:
陈成30岁了,还没结婚,在城里的一家私企上班。一家人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子,父母为了过年回老家有面子,又去按揭买了一辆车。
房贷,车贷,生活,压得这个家庭有些喘不过气。
近两年,陈成喜欢上了喝可乐,当带着甜味的可乐液体进入口腔,划过喉咙,冰凉感弥漫全身的时候,陈成就觉得一身舒坦。
夜里,窝在自己卧室的小沙发上,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抱着一瓶可乐,冰凉甜甜的味道让陈成忘记房贷,忘记车贷,忘记工作,忘记催婚和"别人家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但这样美好的时光总会被打断,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进来,絮絮叨叨地说:"都多大的人了,还喝可乐?可乐有糖,会蛀牙,会发胖。。。"
其实从陈成小时候开始,父母就这样一直管教着他,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现在大了,父母一如既往地像二十多年前一样,一开始的小声嘀咕,到大吵大闹,然后掀桌子,一直到把可乐瓶子扔进垃圾桶。
陈成看在眼里,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反抗。
这天,陈成被老板痛骂一顿,然后他失业了,浑浑噩噩回到家里,打开冰箱,原本放可乐的地方被被牛奶占据,可乐不翼而飞。
"可乐我扔了,这么大的人了,以后不许再喝可乐,对身体不好,成熟点,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压力呢?别这么脆弱!"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
陈成凄然一笑,父亲的话轻描淡写地描绘出他的压力,又将它们重重地拍在地上。
父亲过去拍了拍陈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重复说:"别这么脆弱。。。"
陈成的脑海里回想自己起前面三十年的经历:上学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工作和亲戚家的孩子比,收入和全国的家庭比。。。那些本该忍住的委屈,那些本该由成熟的人的心理去承受的压力,像电影一样,从片头到片尾,漫长,痛苦。
等回过神,他已经从自己二十楼的家中,向地面高速坠/落。
半空中陈成想:我不过就是只想喝瓶可乐而已,以后应该没人再反对我了吧。。。?
"都怪可乐啊,把我家孩子害成这样,如果没有可乐我儿子就不会成这样!"
"我这么辛苦养他,他怎么就不理解我呢?"
父亲抱着陈成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对围观的人群不停地诉说着对儿子的期望和失望,以及对可乐的痛诉。
围观者同情地劝慰着,心里想的却是,陈家孩子这心理素质也太脆弱了吧,同时告诫自己,回家后一定要把冰箱里的可乐扔了,自己的儿子以后碰都不能碰一下。
围观的人在意的还是可乐,可谁会去真正了解,躺在地上那逐渐冰凉尸体的内心?
愿每个普通人都配得到自己的可乐。
不需要多昂贵,但值得尊重!
由网友 白白的C大调 提供的答案:
要听难听的话么?父母亲那一辈是考虑怎么活着,自然灾害,战争,这些在外的。现在年轻人在内在,生活条件好了,书读多了,想法就多了,思考的问题就多了! 其实这是自然规律,看看欧美都是这样的问题,只有穷 只想着干饭 只想着生育 就不会感到绝望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自己的考量 活着只有肉体而已 各个王朝控制认得思想 限制人的思维 现在来看 其实一直都是在重复一遍又一遍而已 要熟读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你会发现很有趣的东西!
由网友 顺然必然自然 提供的答案:
我想父母所处的年代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从小面临无吃无穿,物质匮乏的生活,一个是面对衣食无忧,应有尽有的生活。从小看重的事情不同,形成的思想观念也不同,追求的事物和理想都有着很大差异,父母不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和绝望是有情可原的。
父母那代人是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知付出多少磨难和努力,才迎来今天的好日子,所以有吃、有穿、有住了,就感到非常知足高兴。却理解不了现在的年轻人在物质非常丰富的年代为什么还要绝望。
有些年轻人,他们从小就享受父母打拼来的物质财富,吃穿用都不愁 ,甚至有些父母自己不舍得吃穿用,尽量留给孩子。
有些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没有经历风雨吹打和生活磨难,一旦走入社会,就有可能承担不了工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劳累,容易打退堂鼓,现在跳槽的人也非常多,干一行烦一行,没定性,没毅力,进而造成心理挫折,形成绝望的悲观情绪。
还有些人有了一份好工作,却在家庭里撑不起来,担当不起应尽的责任,不做家务,不管孩子,矛盾重重,一地鸡毛,日子过得艰难痛苦,绝望透顶。
由网友 高密嫚在郑州 提供的答案:
父母那一代是没有阶层的年代。他们年轻的时候甚至是越穷越好,流行根红苗正穷二代。
改革开放以后,父母那一代也比较容易成功,心眼活络一点,做生意就容易成功。有点社会关系,甚至就是读书好,上个大学中专那也就是铁饭碗端到手,享受到国家的红利。
银行的朋友给我说,2000年左右做生意,开厂的都赚钱了 。但是近几年,做生意开厂就赔的多赚的少,房子抵押物都被拍卖。
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蛋糕已经被分完。八零后的毕业生,毕业三年五年就能买套房价,那时候学历还比较值钱。但是也就是能买套房供着,紧巴巴过日子养孩子,还不敢养多,养不起。再想往上一点就不容易够到了。到中年才明白,没有人带你发财,轻易给你资源。
像90后,00后,就更难了。甚至在工作的城市按个家都成奢望。我一个侄子,当年因为发挥失误考入山大,没有进入清华 。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后来考上北京一家军事院校的研究生,不到24岁又以第一名是成绩考上博士研究生。带军衔上学,一个月收入8000左右。好在衣食住行学校解决,这也是当初考军校的原因。一个县城的孩子,家长能把他供到博士就很不容易。京都的房价,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是寒门出贵子,只要考入差不多的学校,前途就比较明朗。现在呢?我侄子已经27岁,估计连女朋友都没有。除了一身才华,别的没有。想在首都有一席之地,真的比以前难多了。
我一个小学同学,初中毕业就去北京卖肉,赶在房价没有涨之前在北京买了两三套房子。现在看已经跨越了阶层,他的后代至少能留到北京了 。
这种落差,是很让人无法接受的。父母那一代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不灵了。
现在底层要想跨越阶层越来越难,这两年考公考编也越来越难,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找不到出路,这才是年轻人绝望的原因。因为努力不管用了?
由网友 沧海垂钓 提供的答案:
父母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绝望是因为他们曾经也是从绝望中过来的人。他们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绝望变为希望,继而成为美好的今天。
当代年轻人抗压能力弱,遇到困难缺乏韧劲,让存在的希望化成泡影,继而走向绝望。
说到底是环境改变了一个人的意志。
由网友 绥格格 提供的答案:
答:父母在苦水里泡大,如今生活简直太美好了!
1、父母吃苦耐劳、摸爬滚打、历经千辛万苦,见证咱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2、如今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如此丰衣足食,如此现代化,如此便捷,如此神奇……
3、啃老,在父母眼里是"没出息",啃父母钱财——没志气;啃父母劳动力—— 没骨气;对父母冷淡—— 没孝心;嫌弃父母——没人心;不敬爱祖辈父辈—— 大逆不道!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673.html